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及区域联动效应研究*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商学院

中图分类号:

F062.9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智能服务产业化路经研究”(12AZD1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碳排放约束下长三角经济转型轨迹及其区域联动效果研究” (12YJAZH160),江南大学自主科研计划(JUSRP1066)并得到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中国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基地资助。(江南大学自主科研计划仅有编号)


Research 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Regional Links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High-Tech Industry in China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14]
  • |
  • 相似文献 [20]
  •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基于2000—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SFA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检测技术创新效率区域联动效应的存在性,并用VAR模型对该效应路径进行估计。研究表明:(1)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产出主要受研发资金投入影响,研发人员投入的作用不显著;(2)政府R D投入、自主创新倾向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地区市场开放度对技术创新效率具有负面影响;(3)无论是在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还是在区域内部,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地区差异都不明显;(4)技术创新效率存在区域联动效应,但这种效应仅发生在相邻地区,并且表现为中部到东部、中部到西部的单向局部正联动。

    Abstract:

    This article empirical analyzes technic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high-tech industr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based on SFA model with panel data of 2000-2011, then study the effects of regional link by Granger casualty test and VAR model. Research finds: (1)innovation efficiency is influenced obviously by R D expenditure, but not by research fellows; (2)government R D expenditur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tendency do not play notably effects, regional openness play negative effects; (3) technical innovation efficiencies of high-tech industry do not differ neither within nor among regions; (4) regional links effects just exist between adjacent regions, and are positive from the middle to the east and west.

    参考文献
    [1].李晓钟、张小蒂. 江浙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比较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 2005, (7): 57-64.
    [2].史修松、赵曙东、吴福象. 中国区域创新效率及其空间差异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 (3): 45-54.
    [3].韩晶. 基于SFA方法的中国制造业创新效率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6): 115-122.
    [4].白俊红、李靖. 政府R D资助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效率视角的实证研究[J]. 金融研究, 2011, (6): 181-193.
    [5].程华、赵祥. 政府科技资助的溢出效应研究——基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实证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09, 27(6): 862-868.
    [6].Battese G E, Coelli T J. A Model for Technical Inefficiency Effects in a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for Panel Data [J].Empirical Economics, 1995, 20: 325-332.
    [7].唐清泉、卢博科. 创新效率、行业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6).
    [8].余泳泽.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经济科学, 2009, (4).
    [9].冯宗宪、王青、候晓辉. 政府投入、市场化程度与中国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1, (4): 3-17, 33.
    [10].宋河发、穆荣平、任中保. 自主创新及创新自主性测度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06, (6): 60-66.
    [11].宋河发、穆荣平、彭茂祥. 区域创新能力及其基于熵变计算的建设政策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2, 30(3): 372-379.
    [12].Bottazzi L, Peri G. Innovation and Spillovers in Regions: Evidence from European Patent Data [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03, 47(4):687-710.
    [13].Moreno R, Paci R, Usai S. Spatial Spillovers and Innovation Activity in European Regions [J].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2005, 37: 1793-1812.
    [14].余永泽、刘大勇. 创新要素集聚与科技创新的空间外溢效应[J]. 科研管理, 2013, 34(1): 46-54.
    引证文献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发 布
引用本文

范允奇.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及区域联动效应研究*[J].,2014,(2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641
  • 下载次数: 94
  • HTML阅读次数: 0
  • 引用次数: 0
历史
  • 收稿日期:2014-03-10
  • 最后修改日期:2014-03-10
  • 录用日期:2014-05-12
  • 在线发布日期: 2014-11-12
文章二维码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请使用 Firefox、Chrome、IE10、IE11、360极速模式、搜狗极速模式、QQ极速模式等浏览器,其他浏览器不建议使用!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