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R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模式研究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中南大学商学院,中南大学商学院,中南大学商学院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产业链视域下我国‘城市矿产’产业发展研究”,主持人姚海琳,项目编号13CJY029;湖南省软科学项目,“湖南省‘城市矿产’产业发展机制及政策支持体系研究”,主持人姚海琳,项目编号2013ZK302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的行业发展趋势和调整化解对策研究”,主持人黄健柏,项目编号13 ZD024.


Mode of New EnergyAutomotive Battery Reclamation with Restriction of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再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资源以及环境效应。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率低而导致处理率低、回报率低的产业发展瓶颈问题,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产业成功经验基础上, 结合我国国情, 设计了EPR制度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模式,并提出保障该模式运行的相关政策,这对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Abstract:

    Recycling of new energy vehicle battery has remarkable economic,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Aiming at the possible problems in the future, with restriction of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ied reclamation mode of new energy vehicle battery based on our unique conditions and foreign experience, an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We believe these conclusions ha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automotive industry in China.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姚海琳,王昶,黄健柏. EPR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模式研究[J].,2015,(18).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14-07-30
  • 最后修改日期:2014-07-30
  • 录用日期:2014-09-22
  • 在线发布日期: 2015-09-24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