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强度收敛性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乌鲁木齐 830046,新疆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乌鲁木齐 830046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F062.1

基金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新疆不同区域人口规模安全预警研究”(12BRK04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软科学项目“新疆生态环境、人口与经济系统耦合关系研究S”(201442126)。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基地项目“新疆向西开放建设中生态环境合作体系研究”(010112B0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于跨越式发展的新疆向西开放体系建设研究”(11JJD850005-2)。


Energy intensity convergence theory and empirical analysis inChina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本文首先结合了内生增长模型,从理论上证明了能源强度收敛性的存在,其次,采用我国2000年至2012年相关数据,基于不同收敛模型的设定—σ收敛和β收敛模型,以及不同的估计方法—系统GMM和工具变量法,实证研究了全国和高收入组、中收入组以及低收入组的能源强度收敛情况,得到如下结论:(1)从全国层面来看,我国能源强度存在σ收敛和β收敛;(2)从不同收入层面来看,高收入组、中收入组以及低收入组分别存在σ收敛和β收敛;(3)人均GDP、城市化水平、研发强度、能源价格是影响能源强度收敛的重要因素。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and theoretically proved the existence of energy intensity convergence firstly. Secondly ,using the relevant data from 2000 to 2012. based on the different convergence model settings-sigma convergence and beta convergence model, and different estimation method-the system GMM and instrumental variable method, empirical research the energy intensity convergence of the national level and high-income group, middle-income group and low-income group.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1) our country energy intensity existing sigma convergence and beta convergence . (2) high income group, the income of the low-income group group, respectively in Sigma convergence and Beta convergence at different income levels. (3) per capita GDP, urbanization leve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rength and energy prices are the main factors of influence energy intensity.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马晓钰,李强谊.中国能源强度收敛性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2015,(2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14-08-28
  • 最后修改日期:2015-10-24
  • 录用日期:2014-10-28
  • 在线发布日期: 2015-11-26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