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影响因素分析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中图分类号:

F407.4

基金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理论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1AZD081);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014-zy-178)


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Upgrading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of China’s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24]
  • |
  • 相似文献 [20]
  •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当前各国产业竞争的焦点,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却处于产业全球价值链(GVC)的低端位置,且面临长期被“锁定”在GVC低端环节的风险,探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升级就成为一个有重要意义的课题。本文从GVC驱动机制理论分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GVC升级的影响因素入手,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GVC升级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研发环节是当前影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GVC升级的关键环节,其中R&D经费和人力资源投入强度对产业GVC升级具有不同作用;生产环节中技术效率和销售环节中利润率的提高同样有助于产业的GVC升级,但出口规模的扩大却不利于产业的GVC升级。本文还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例,对其GVC升级路径进行了探究。

    Abstract: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is the focus of the present global industry competition,but China’s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is in the low-end status in global value chain (GVC), and facing the risk of lock-in effect in the long term. So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s to study the upgrading in GVC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in China. By introducing the GVC driven mechanism theory, the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he upgrading in the GVC of China’s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Then it takes an empirical analyzing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by using panel-data model. The result shows that, R&D is the key activity, and the input-intensity of R&D and R&D’s human resource have different effects.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production and the profit margin in sales can promote the upgrading in the GVC of China’s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as well, but the export scale’s expansion will play an adverse role. Basing on the research it puts forward the path to upgrading in GVC by taking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as a case study.

    参考文献
    [1] 王玉燕,林汉川,吕臣. 全球价值链嵌入的技术进步效应——来自中国工业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14,(9):65-77.
    [2] 王岚. 融入全球价值链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J]. 统计研究,2014,31(5):17-23.
    [3] 王海文. 新时期全球新兴产业国际化趋势及中国对策[J]. 现代经济探讨,2012,(1):64-67.
    [4] 陈立敏,侯再平. 融入技术附加值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基于电子通讯设备产业的实证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2012,(3):134-146.
    [5] 姚宜,李妃养. 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研究[J]. 改革与战略,2012,(10):97-104..
    [6] 张燕.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的推进战略[J]. 中国发展观察,2014,(2):30-33.
    [7] 柳卸林,高伟,吕萍,程鹏. 从光伏产业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模式[J]. 2012,33(1):116-125.
    [8] 季开胜. 关于推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的思考[J]. 学术交流,2014,(30):128-132.
    [9] 靳茂勤.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模式初探[J]. 亚太经济,2011,(6):110-115.
    [10] 刘志彪,张杰. 从融入全球价值链到构建国家价值链:中国产业升级的战略思考[J]. 学术月刊,2009,41(9):59-68.
    {11] 张辉. 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与产业发展策略[J]. 中国工业经济,2006,(1):40-48.
    [12] Gereffi,G.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9,1(48):37-70.
    [13] Hobday,M. Innovation in East Asia: the challenge to Japan [M]. Cheltenham: Edward Elgar, 1995.
    [14] 马云俊. 产业转移、全球价值链与产业升级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4):139-143.
    [15] 黄启才.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升级路径——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J]. 国际经济合作,2013,(6):24-27.
    [16] 周春山,李福映,张国俊.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传统制造业升级研究——以汕头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1):28-33.
    [17] 顾海峰.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升级与金融支持[J]. 改革,2011,(2):29-34.
    [18] 高莉. OECD国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的影响因素——对中国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的启示[J]. 科技管理研究,2010,(23):116-119.
    [19] 张艳辉. 全球价值链下长三角产业升级的实证分析——以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例[J]. 上海经济研究,2010,(3):51-67.
    [20] 戴翔. “出口导向”特征缘何阻碍中国攀升全球价值链?——基于 “生产-消费” 分离成本作用机制分析[J]. 国际经贸探索,2014,30(8):18-28.
    [21] 周晶.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地区分布[J]. 统计研究,2012,29(9):24-30.
    [22] 康媛媛,沈蕾.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命周期判断及发展模式选择——以北京市为例[J]. 南方金融,2014,(3):15-20.
    [23] 赵玉林,石璋铭,汪芳.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风险投资发展协整分析——来自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经验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3):53-58.
    [24] 崔焕金,刘传庚. 全球价值链驱动型产业结构演进机理研究[J]. 经济学家,2012,(10):88-96
    引证文献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发 布
引用本文

黄蕙萍,尹慧.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影响因素分析[J].,2016,(10).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624
  • 下载次数: 36
  • HTML阅读次数: 0
  • 引用次数: 0
历史
  • 收稿日期:2015-08-25
  • 最后修改日期:2015-11-03
  • 录用日期:2015-11-04
  • 在线发布日期: 2016-06-14
文章二维码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请使用 Firefox、Chrome、IE10、IE11、360极速模式、搜狗极速模式、QQ极速模式等浏览器,其他浏览器不建议使用!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