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溢出的校企合作的知识投入决策模型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市协同创新知识产权研究中心、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重庆市,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F062.3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面向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稳定性的知识产权冲突管理机制研究”(15BGL024)


Knowledge investment decision i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ystem ——based on knowledge spillover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本文立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高校创新潜力,推动供给侧改革的现实背景,选择协同创新异质性知识的关键溢出源校、企作为研究主体,以影响知识投入决策的机制和因素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知识溢出程度将校企合作类别分为连接模式、嵌入模式和耦合模式,建构Stackelberg主从博弈模型,分别讨论了不同合作模式下校企的知识投入条件,研究表明:不同合作模式下的合作阈值并不相同,但领导者占有优势均为合作契约化的基本条件;边际知识产出、知识匹配感知度和知识转化能力的正向激励效应对跟随者的影响强于对领导者;高度的知识溢出使溢出成本增加,使得双方进入投入困境,可以通过保证双方核心知识投入成固定比例来框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有利于双方承担责任和规避风险,最终促进合作的达成。

    Abstract:

    Set spillover base unit university and company as research subjects, considering different knowledge spillovers environment, and formalize and investigate decision dilemma using the Stackelberg leader–follower framework. Finding that: different models of cooperation, participation constraint is not the same, the leader gaining an advantage is the basic conditions for the cooperation agreement to enhance the size and quality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knowledge; changes in core Knowledge level can adjust 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core Knowledge of the both sides shows a fixed percentage; Knowledge spillover promotes system performance stepped increments, gradually brings the parties to enjoy long-term benefits through balanced inputs and balanced position.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吴颖,李宽宽.基于知识溢出的校企合作的知识投入决策模型[J].,2017,(5).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16-05-31
  • 最后修改日期:2017-02-25
  • 录用日期:2016-07-08
  • 在线发布日期: 2017-03-28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