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元理论的创新型人才类型与投入指标的因果分析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安徽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安徽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安徽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安徽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面上项目“基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研究”(2014GXS4D11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长江经济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模式及其路径选择”(16BGL201);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综合改革背景下师资队伍动态管理的研究与实践”(1502052004);安徽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模式及其路径研究”(1607a0202019)。


Based on the matter-element theory of innovative talents type and input indexes of causal analysis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我们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型人才的层次关系到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本文以地方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为视角,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找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投入指标。在关键性指标确定的基础上,引入物元模型分析,定量解决了地方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投入的定性数据。在研究过程中了解到,地方高等院校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难度较大。但是在问卷调查中发现,生态环境在所有指标中占有重要位置,这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增加了新视野。

    Abstract:

    The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country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the level of the innovative talents is related to the strength of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Main input index of innovative personnel training was find out though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 On the basis of the key indicators, the qualitative data of the input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loc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a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matter-element model.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ultivate high-level innovative talents is difficult was found. Based on the dates of questionnaire,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all indicators, which increased the new vision for innovative talents cultivation.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张从俊,曹安照,李国富,张雪峰.基于物元理论的创新型人才类型与投入指标的因果分析[J].,2017,(4).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16-10-13
  • 最后修改日期:2016-11-10
  • 录用日期:2016-12-02
  • 在线发布日期: 2017-03-09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