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双螺旋视角下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培育模式与发展路径研究——以江苏为例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商学院,南京大学商学院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F062

基金项目: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9 批面上资助项目“突破性技术创新驱动下江苏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研究”(编号:2016M591802);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加快江苏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及其政策取向研究” (编号:1501097C); 2016年度连云港市科技计划项目(软科学研究计划)“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配套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连云港市为例”(编号:RK1607);江苏教育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视角下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B-a/2015/03/024);连云港市第五期“521工程”科研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快连云港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分析与培养路径研究”(编号:2015-34);连云港市第2批市级博士后科研资助基金项目“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驱动下的江苏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研究-以连云港市为例” (编号:2016-6)。


Research on the Foster Mode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Strategic Emerging Marine Industries from Creative Double Helix Perspective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培育离不开重大海洋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的紧密结合,海洋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是推动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两大原动力。在分析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内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创新双螺旋视角构建了区域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双螺旋培育模式。以江苏为例,探寻基于创新双螺旋视角下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为区域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借鉴。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marine industries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major marine technology breakthroughs and major development needs,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marine and market demand are two main driving for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marine industri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ategic emerging marine industries, Construct double helix model of the regional strategic emerging marine industries from creative double helix perspective.Taking jiangsu as an example,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strategic emerging marine industries from creative double helix perspective,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strategic emerging marine industries.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刘洪昌,刘洪.创新双螺旋视角下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培育模式与发展路径研究——以江苏为例[J].,2018,(14).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17-10-08
  • 最后修改日期:2018-07-07
  • 录用日期:2017-12-29
  • 在线发布日期: 2018-07-27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