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力系统模型的企业动态能力内在机理与发展路径分析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

F270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企业开放式创新平台模式与组织特质动态匹配研究———适应性结构化理论视角”( 71572097);山东省社科联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创新驱动背景下企业开放式创新平台作用机理研究”(16-ZC-GL-04)部分研究成果。


Analysis on the Inherent Mechanism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Enterprise Dynamic Capabilities Based on VSM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文章提出动态能力是一个多属性组成的复合研究框架,通过文献分析和活力系统模型的指导,进一步提出动态能力的五种维度模型,并研究其内在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动态能力首先是一个“活力系统”,其组成的五种维度分别是战略革新、企业学习、运营管理、内外协调和资源交互五种能力;同时动态能力是一个能力整合系统,各个维度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五种维度之间相互依存并相互影响,而动态能力就是通过这五种维度的相互联系和促进不断地改进、演变,促进企业适应环境的不断变革。

    Abstract:

    Based on the extant literature and viable system model,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concept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is a five dimentional research framework and inherent mechanism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is develop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dynamic capability is a viable system and capabilities integrating system with inherent connections composed by strategy inovating capability, enterprise learning capability, operational managing capability,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ordinating capability and resources interacting capability. The five dimentions interact and make dynamic capabilities develop and evolve to adapt to the changing environmen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张振森,戚桂杰.基于活力系统模型的企业动态能力内在机理与发展路径分析[J].,2018,(14).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18-04-02
  • 最后修改日期:2018-07-10
  • 录用日期:2018-05-16
  • 在线发布日期: 2018-07-27
文章二维码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请使用 Firefox、Chrome、IE10、IE11、360极速模式、搜狗极速模式、QQ极速模式等浏览器,其他浏览器不建议使用!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