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新常态下中国产业协同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1.华东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2.南昌大学 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引领下沿江地区经济发展路径研究”(2015ZYD1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高技术制造业产业价值链攀升空间协同模式研究”(19YJC790124);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基于产业链的江西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空间协同研究——以赣鄂湘协同为例”(GJJ180361);华东交通大学天佑培育项目 “产业价值链攀升视角下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空间协同研究——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2018XLTY004);江西省科技厅项目“我省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20151BBA10046)


Knowledge Maps Analysis of China’s Industrial Synergy in the “New Normal” Based on CiteSpace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基于2013—2017年中国产业协同相关的895篇期刊论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分析高被引作者与高产出作者的最高被引文献异同、研究机构合作分布、以及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旨在推动研究新常态下构建我国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研究发现:产业协同研究自2014年开始进入繁荣发展阶段,相关研究热点的政策指向性较明显;同时存在对所研究产业界定不够细化、研究严谨性和论证方法科学性不足、跨地区(部门)合作不足等问题。最后,针对新常态下产业协同研究的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Abstract:

    With software Citespace on 895 papers with the theme of China’s industrial synergy from 2013 to 2017, this paper analyze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highest quoted papers of the top 5 authors with most citation and most papers respectively, cooperation of institutions and hot issues of industrial synergy research in China. With the purpose to promote research for China to build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industrial system in the new normal status, it is found that industrial synergy research has kept booming since 2014 with clear abidance by China’s national strategies in the same periods. Meanwhile, some problems show up such as the definition of the industry is vague, analysis lacks rigor and the method is not scientific, and cross-sectoral and trans-regional cooperation is weak. Final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s.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万科,陈璐,黄新建.基于CiteSpace的新常态下中国产业协同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J].,2019,(7).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18-05-23
  • 最后修改日期:2019-04-04
  • 录用日期:2018-08-13
  • 在线发布日期: 2019-04-23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