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1.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2.广西壮族自治区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

广西科技厅软科学课题“广西创新驱动发展评价制度研究”(桂科AB17205007)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26]
  • |
  • 相似文献 [20]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创新驱动发展评价的核心是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程度的评价,根据实现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创新发展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前者突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知识产权与产业融合度评价,后者突出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评价。通过回顾分析世界主要创新型强国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给出了创新驱动发展评价的判断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显示,从省级区域层面看,仅北京、上海和天津进入创新发展阶段,这与其强化研发投入、提升专利质量、发展技术市场、培育科技服务机构等举措是紧密相关。

    Abstract:

    The evaluation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hould focus on the assessment of the contribution degree of innovation to Development not the innovation cap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contribution degre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can be divided into innovation-development stag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The former stage should put more emphasis on evalu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 and emerging industry. The latter stage should focus on the assessment of Innovation, green, harmonious, open and shared five development ideas. Comparing with the main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ies, we can get some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evaluation Indicator for China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only Beijing, Shanghai and Tianjin three provinces have entered the innovation-development stage, which are related to high R D intensity, high patent quality, prosperous technology market and g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agents.

    参考文献
    [1]张国良,杨蓉. 经济新常态下科技创新驱动与经济转型升级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科学管理研究,2017(04):64-68.
    [2]卓乘风,邓峰. 创新要素流动与区域创新绩效——空间视角下政府调节作用的非线性检验[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7(07):15-26.
    [3](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李明轩等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
    [4]郑烨,吴建南. 内涵演绎、指标体系与创新驱动战略取向[J].改革,2017(06):56-67.
    [5]伍文浩,李 妍. 广东创新驱动发展考核指标模型构建及监测分析框架设计[J].科技管理研究,2017(05):77-82.
    [6]王珍珍,甘雨娇. 创新驱动发展的模式及路径选择:美、德、日的比较与借鉴[J].中国科技论坛,2017(07):153-160.
    [7]吴卫红,李娜娜,张爱美,刘安国,王建英. 我国省域创新驱动发展效率评价及提升路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7(05):63-69.
    [8]蒋绚,张培培. 制度、政策与运行机制:瑞典创新驱动发展研究与启示[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9):131-142.
    [9]李丹,王欣. 政策工具视阈下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政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7(07):19-28.
    [10]霍国庆,杨阳,张古鹏. 新常态背景下中国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理论模型的构建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7(06):77-93.
    [11]祝影,王飞. 基于耦合理论的中国省域创新驱动发展评价研究[J].管理学报,2016(10):1509-1517.
    [12]马一德. 创新驱动发展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J].中国法学,2013(04):27-38.
    [13]许贵舫,闫道锦. 三大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驱动比较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7(02):93-98.
    [14]吴海建.创新驱动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实证研究[J].中国统计,2015(2):53-54.
    [15]白俊红,王林东. 创新驱动是否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 [J].科学学研究,2016( 11):1725-1735.
    [16]杜霞. 河南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科教导刊,2016( 04):64-66.
    [17]秦领. 金融支持创新驱动发展的效果评价与政策应对[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01):25-33.
    [18]北京创新驱动发展监测评价研究课题组. 北京创新驱动发展监测评价报告2016 [J].科技智囊,2017(01):75-79.
    [19]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发展, 2014( 66):5-16.
    [20]王海燕,郑秀梅. 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论基础、内涵与评价[J].中国软科学,2017(1):41-49.
    [21]李燕萍,毛雁滨,史瑶.创新驱动发展评价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 22):103-108.
    [22]魏亚平, 贾志慧. 创新型城市创新驱动要素评价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4(10):1-6.
    [23]陈宥蓁.国际创新驱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04):27-33.
    [24]蒋玉涛,招富刚. 创新驱动过程视角下的创新型区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 07) : 168.
    [25]夏天. 创新驱动过程的阶段特征及其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02) : 126 -127.
    [26]贾润崧,张四灿.中国省级资本存量与资本回报率[J].统计研究,2014(11):35-42.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发 布
引用本文

李黎明,谢子春,梁毅劼.创新驱动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2019,(5).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496
  • 下载次数: 37
  • HTML阅读次数: 0
  • 引用次数: 0
历史
  • 收稿日期:2018-05-25
  • 最后修改日期:2019-03-13
  • 录用日期:2018-07-09
  • 在线发布日期: 2019-04-01
文章二维码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请使用 Firefox、Chrome、IE10、IE11、360极速模式、搜狗极速模式、QQ极速模式等浏览器,其他浏览器不建议使用!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