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产业与国家科技投入协调性研究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

F276.44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6YJCZH043);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6ZR1414000);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资助(201671)。


Study on Harmony of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y and National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19]
  • |
  • 相似文献 [20]
  •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研究高技术产业、国家科技投入系统间的耦合作用机理是创新驱动背景要求下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作为相互关联的两个系统,高技术产业与国家科技投入耦合协调度处于什么水平?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与其他相关协调度模型(一般耦合协调模型、熵变方程法、灰色关联)相结合的手段,探究了2008年-2016年间高技术产业与国家科技投入两系统的现状、发展速度内在耦合协调性。研究结果表明:就两系统发展评分而言,两子系统从2008年的中度失调发展为2016年的勉强协调;就两系统的发展速度而言,国家科技投入增长速度明显滞后于高技术产业发展步伐。

    Abstract:

    The coupling mechanism between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put system is the basis of 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novation driven by the study of high-tech industry. As two interrelated systems, what is the level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between high-tech industry and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put? By means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ombined with other correlative coordination models (general 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 entropy equation method, grey correlation),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igh-tech industry and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ment system from 2008 to 2016. The speed of development is inherently coupled and coordin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erms of the development score of two systems, two sub-systems developed from moderate maladjustment in 2008 to barely coordinated in 2016. In terms of the speed of development of the two systems, the growth rate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ment lagged behind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y.

    参考文献
    [1]张同斌,高铁梅.高技术产业产出增长与关联效应的国际比较——基于美、英、日、中、印、巴六国投入产出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13,12(03):847-868.
    [2].吕承超,张学民.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区域差异测算及其影响因素[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5(04):73-85.
    [3].叶锐,杨建飞,常云昆.中国省际高技术产业效率测度与分解——基于共享投入关联DEA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29(07):3-17+91.
    [4].桂黄宝.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空间计量分析[J].经济地理,2014,34(06):100-107.
    [5].冯志军,陈伟.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研究——基于资源约束型两阶段DEA模型的新视角[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34(05):1202-1212.
    [6].史欣向,李善民,王满四,李昶.“新常态”下的产业安全评价体系重构与实证研究——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5(07):111-126.
    [7].王伟光,马胜利,姜博.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中低技术产业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03):70-82.
    [8].王敏,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研究[D].武汉大学,2014.
    [9]席艳玲,吉生保.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J].中国科技论坛,2012(10):51-57.
    [10].罗来军,李军林,姚东旻.中国高技术产业生产率影响因素实证检验[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05):5-16.
    [11].崔卫芳.我国财政性科技投入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J].科学管理研究,2015,33(03):112-114.
    [12].奉公,余奇才.中国涉农国家科技计划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03):109-114.
    [13] DEFAZIO D,LOCKETT A,WRIGHT M.Funding incentives,collaborative dynamics and scientific productivity:EU framework program[J].Research policy,2009,38(2):293-305
    [14].张治河,冯陈澄,李斌,华瑛.科技投入对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14,35(04):149-160.
    [15].连燕华,石兵,刘学英,马晓光.国家科学技术投入与产出评价[J].中国软科学,2002(01):29-32.
    [16].关欣,乔小勇,孟庆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02):43-50.
    [17] 史丹,李晓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数据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04(12):32-39.
    [18].赵玉林,魏芳.高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06):44-5
    [19] ]皇甫慧慧,李红艳.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8,20(04):44-49.
    引证文献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发 布
引用本文

曹娜?,李红艳.高技术产业与国家科技投入协调性研究[J].,2019,(16).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18-10-20
  • 最后修改日期:2018-11-06
  • 录用日期:2018-11-22
  • 在线发布日期: 2019-09-16
文章二维码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请使用 Firefox、Chrome、IE10、IE11、360极速模式、搜狗极速模式、QQ极速模式等浏览器,其他浏览器不建议使用!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