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供应链研究的演变与新兴趋势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

中图分类号:

N7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71602006);北京市教委社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SZ201910037019);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交叉学科合作课题(项目编号:Z181100006218123)


The Evolution and Emerging Trends of China"s Green Supply Chain Research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35]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近年来,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绿色供应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关于绿色供应链的研究也成为国内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清晰了解绿色供应链研究现状及其热点分布,本文以CNKI数据库中CSSCI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 5.3.R4对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总结出绿色供应链研究的演进过程、研究脉络等信息,并利用可视化图谱挖掘出绿色供应链最新研究动态和趋势,尝试为构建绿色供应链领域的宏观知识地图提供有益参考。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aints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rowth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research on green supply chain has become a hot issue widely concerned by domestic scholars. In order to clearly understand the status quo and hotspot distribution of green supply chain research, this paper takes CSSCI literature in CNKI databas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uses CiteSpace 5.3.R4 to conduct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on the literature, and summarize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green supply chain. Research the context and other information, use the visualization map to mine the latest research trends and trends of the green supply chain, and try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acro knowledge maps in the green supply chain field.

    参考文献
    [1]Beamon B M. Designing the Green Supply Chain [J].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1999,12(4):332-342.
    [2]方炜,杨步.基于DEA方法的企业绿色供应链运营效率评价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7,36(12):19-26.
    [3]顾志斌,钱燕云.绿色供应链国内外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S2):204-207.
    [4]郑文晖.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的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06(05):31-33.
    [5]谢作渺,丁可,弋生辉.我国民族生态环境研究的发展脉络与趋势——基于近20年CSSCI文献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18,45(05):58-68.
    [6]黄文彬,王冰璐,步一,闵超.关键词共引分析的科学计量方法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8(02):37-42.
    [7]张勤,马费成.国外知识管理研究范式——以共词分析为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2007(06):65-75.
    [8]杨朝光,王青云,申兵,高国力,胡勇.“十一五”时期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05(12):26-30+58.
    [9]曾小桥,卢东,贺碧玉.我国旅游共享经济研究评述——基于Citespace的文献可视化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34(08):1179-1184.
    [10]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89.
    [11]郑晓丹.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17(18):82-83.
    [12]高洪岩.基于改进的灰关联分析的绿色物流体系成本管理研究[J].物流技术,2013,32(17):313-315.
    [13]谭丹.新时期封闭式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J].物流技术,2013,32(09):390-392.
    [14]李伯华,罗琴,刘沛林,张家其.基于Citespace的中国传统村落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经济地理,2017,37(09):207-214+232.
    [15]朱庆华,窦一杰.基于政府补贴分析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博弈模型[J].管理科学学报,2011,14(06):86-95.
    [16]李海燕,但斌,张旭梅.关联供应链——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供应链管理模式[J].生态经济,2006(11):47-49+59.
    [17]张华伦,冯田军,董红果.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6(08):57-59.
    [18]陈悦,陈超美,刘则渊,胡志刚,王贤文.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02):242-253.
    [19]刘怡君,彭频.比较视角下绿色物流制度的实施途径及效果分析[J].生态经济,2013(11):160-162.
    [20]许红莲.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发展的绩效及风险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8(04):210-213.
    [21]曹明弟.论“一带一路”绿色金融相关主体行为要领[J].环境保护,2017,45(16):12-18.
    [22]王德章,宋德军.物流形式与产业发展研究——以中国绿色食品产业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7(03):22-29.
    [23]管华.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发展研究[J].企业经济,2009(11):40-42.
    [24]徐爱,胡祥培,高树风.家电行业绿色供应链的政企博弈模型[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3):212-215.
    [25]江世英,李随成,王欢.考虑风险规避的绿色供应链定价决策[J].系统工程,2016,34(03):94-100.
    [26]刘新民,蔺康康,王垒.异质性消费者满意度对绿色产品定价决策的影响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8,37(05):145-152.
    [27]孙迪,余玉苗.绿色产品市场中政府最优补贴政策的确定[J].管理学报,2018,15(01):118-126.
    [28]丁浩,张朋程.油气企业内部循环经济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8):140-142.
    [29]燕波.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闭环供应链分析框架[J].生态经济,2009(07):66-70.
    [30]王丽杰,王雪平,李秀华.循环经济视角下的闭环供应链管理实施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09):47-51.
    [31]赵礼强.基于循环经济的物流发展模式研究[J].商业研究,2008(01):22-24.
    [32]姜彤彤,吴修国.低碳物流探析[J].经济与管理,2011,25(07):79-83.
    [33]王静.低碳经济的绿色物流模式下西部农产品发展措施[J].甘肃社会科学,2011(03):233-236.
    [34]朱庆华.绿色供应链管理动力/压力影响模型实证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6-12.
    [35]黎继子,左志平,孙林夫,郭君,袁琳,吴志军.基于二维的集群式供应链绿色合作绩效实证分析[J].软科学,2010,24(03):23-27.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发 布
引用本文

刘艳,王正荣,钱坤.我国绿色供应链研究的演变与新兴趋势[J].,2019,(2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482
  • 下载次数: 44
  • HTML阅读次数: 0
  • 引用次数: 0
历史
  • 收稿日期:2019-01-25
  • 最后修改日期:2019-11-05
  • 录用日期:2019-03-08
  • 在线发布日期: 2019-11-29
文章二维码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请使用 Firefox、Chrome、IE10、IE11、360极速模式、搜狗极速模式、QQ极速模式等浏览器,其他浏览器不建议使用!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