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分析框架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1.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2.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3.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

中图分类号:

F204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工程科技前沿与体系的识别与分析”(项目编号:L1724031);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香港及珠三角地区协同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2016-XY-5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面向2035年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研究”(项目编号:L1824037)


Research on Analysis Framework of Region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ystem——Taking Pearl River Delta as an Example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23]
  • |
  • 相似文献 [20]
  •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已成为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相关研究也随之剧增,但从政策规划角度分析,面临研究结论纷杂,理论支撑不足的困境。为此,本文基于驱动因素、合作层次以及创新模式三个角度,构建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三维分析框架,分析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并以珠三角地区科技协同创新体系为例,阐述三维分析框架对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度的参考意义。

    Abstract:

    Today,with a new roun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ccelerating the evolution,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and enhance the regional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Even though the number of related research on regional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ystem has been increa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cy planning, it faces the problem of complex conclusions and insufficient theoretical support. Therefore, based on the three perspectives of driving factors, cooperation levels and innovation models,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three-dimensional framework of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ystem,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future trend. Also, taking Pearl River Delta area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framework for strategic planning and policy system.

    参考文献
    [1] 王雪颜. 国外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构建的经验借鉴: 决策论坛——系统科学在工程决策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 中国北京, 2015[C].
    [2] 洪银兴. 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J]. 经济学家, 2013.
    [3] 陈劲, 张学文. 中国创新驱动发展与科技体制改革(2012-2017)[J]. 科学学研究, 2018,36(12):2116-2121.
    [4] 陈广仁, 唐华军. 供应链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机制研究[J]. 科研管理, 2018,39(12):113-122.
    [5] 黄菁菁, 原毅军. 协同创新、地方官员变更与技术升级[J]. 科学学研究, 2018,36(06):1143-1152.
    [6] 熊励, 孙友霞, 蒋定福, 等. 协同创新研究综述——基于实现途径视角[J]. 科技管理研究, 2011,31(14):15-18.
    [7] 张波. 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0,30(02):5-7.
    [8] 张旭梅, 张巍, 钟和平, 等. 供应链企业间的协同创新及其实施策略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 2008(05):9-11.
    [9] 陈劲, 阳银娟. 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 科学学研究, 2012,30(02):161-164.
    [10] 裴小革. 论创新驱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J]. 经济研究, 2016,51(06):17-29.
    [11] 王龙伟李晓东. 市场导向、政府导向对中国企业创新驱动的比较研究[J]. 管理科学, 2015.
    [12] Schneider A, Ingram H. Behavioral Assumptions of Policy Tools[J]. The Journal of Politics, 1990,52(2):510-529.
    [13] 臧树伟, 胡左浩. 动态能力视角下的企业转型研究:从市场驱动到驱动市场[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7,38(12):84-96.
    [14] 姚潇颖, 卫平, 李健. 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异质性研究——基于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微观调查数据[J]. 科研管理, 2017,38(08):1-10.
    [15] 刘炜, 樊霞, 吴进. 中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13,33(01):9-14.
    [16] 王海绒, 苏中锋. 整合独立研发与合作研发:基于知识治理观点的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8,39(05):65-75.
    [17] 高玉荣, 谢振东. 智能交通系统产业化的内涵及其发展模式探讨[J]. 科技管理研究, 2008(07):531-533.
    [18] 刘书庆, 韩亚辉, 苏秦. 转制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28(12):20-25.
    [19] 陈璐怡, 邵珠峰, 周源, 等. 过程视角下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分析框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35(20):120-127.
    [20] 郭卫东. 技术预见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 北京邮电大学, 2007.
    [21] 约瑟夫.鲍尔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破坏性技术:逐浪之道: 哈佛商业评论, 2004[C].
    [22] 李云, 施琴芬, 于娱. 知识视角下的颠覆式创新过程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18,38(13):17-22.
    [23] 于绯. CEPA实施后粤港服务贸易合作的实证研究——基于巴拉萨模型、引力模型和购物模型[J]. 经济管理, 2009,31(10):36-41.
    引证文献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发 布
引用本文

郑文江,俞佳敏,黄璐,陈璐怡.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分析框架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J].,2019,(24).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1055
  • 下载次数: 63
  • HTML阅读次数: 0
  • 引用次数: 0
历史
  • 收稿日期:2019-02-19
  • 最后修改日期:2019-03-12
  • 录用日期:2019-03-21
  • 在线发布日期: 2019-12-27
文章二维码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请使用 Firefox、Chrome、IE10、IE11、360极速模式、搜狗极速模式、QQ极速模式等浏览器,其他浏览器不建议使用!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