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供应链融资模式创新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1.江西科技学院江西省区域发展研究院;2.布里斯托大学社会科学与法学院;3.广东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4.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5.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

F062.4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政策转型研究”(19AJY002)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35]
  • |
  • 相似文献 [20]
  •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数字金融已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然而,“数字金融究竟如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的理论诠释与机理研究。为此,本研究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展开了一项探索性案例的组态研究。结果显示:(1)通过探索性案例研究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维度与观测模式,并论证了数字金融负向影响实体经济的形成机制;(2)从供应链融资模式创新的过程视角,讨论了数字金融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机制,并提出了基于“数智供应链融资模式”与“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两种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高绩效方案。根据研究结论,本研究建议以相关政府可从完善顶层设计和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角度,充分发挥数字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导作用。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integration of China"s digital economy and the real economy, digital finance has become the key to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industry. However, "how does digital finance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industry?" and other issues still need further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and mechanism research. Therefor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this study launched an exploratory case configuration study.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rough the exploratory Case study,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dimensions and observation model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industry are constructed,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negative impact of digital finance on the real economy is demonstrated; (2)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rocess of supply chain financing model innov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alization mechanism of digital finance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industry, and puts forward two high-performance schemes based on "digital intelligence supply chain financing model" and "Internet supply chain finance model" that can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industr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guiding role of digital finance i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indust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proving top-level design and accelerating the industrial Digital transformation.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中国政府网. [2022-10-25]. http: //www. gov. 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 htm.
    [2] 王定祥, 胡小英. 数字金融研究进展:源起、影响、挑战与展望[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9(1): 101-110.
    [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 中国政府网. [2020-11-03]. https: //www. gov. cn/zhengce/2020-11/03/content _5556991. htm.
    [4] 崔海洋, 袁倩莹. 数字金融、产业结构升级与包容性增长: 基于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的视角[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39(5): 108-116.
    [5] 牛丽娟. 数字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44(1): 125-138.
    [6] 赵涛, 张智, 梁上坤. 数字经济、创业活跃度与高质量发展: 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J]. 管理世界, 2020, 36(10): 65-76.
    [7] 唐松, 伍旭川, 祝佳. 数字金融与企业技术创新: 结构特征、机制识别与金融监管下的效应差异[J]. 管理世界, 2020, 36(5): 52-66+9. DOI: 10. 19744/j. cnki. 11-1235/f. 2020. 0069.
    [8] 赵绍阳, 李梦雪, 佘楷文. 数字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可得性: 来自银行贷款的微观证据[J]. 经济学动态, 2022, 738(8): 98-116.
    [9] 宋华, 韩思齐, 刘文诣. 数字技术如何构建供应链金融网络信任关系?[J]. 管理世界, 2022, 38(3): 182-200.
    [10] 宋华, 杨雨东, 陶铮. 区块链在企业融资中的应用:文献综述与知识框架[J]. 南开管理评论, 2022, 25(2): 34-48.
    [11] 楼永, 常宇星, 郝凤霞. 区块链技术对供应链金融的影响: 基于三方博弈、动态演化博弈的视角[J]. 中国管理科学, 2022, 30(12): 352-360.
    [12] 宋华, 陶铮, 杨雨东. “制造的制造”:供应链金融如何使能数字商业生态的跃迁: 基于小米集团供应链金融的案例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22, 414(9): 178-196.
    [13] 林楠.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研究[J]. 新金融, 2019, 363(4): 51-55.
    [14] 苏敬勤, 王娜, 高昕, 张璐. 案例学的构建: 学理基础与现实可行性[J]. 管理世界, 2021, 37(9): 207-214.
    [15] 夏天添. 数智经济、高校知识供给与中国式制造业现代化:来自探索性案例与组态分析的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23(12): 15-24.
    [16] 李三希, 武玙璠, 李嘉琦. 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 时代意义、机遇挑战与路径探索[J]. 经济评论, 2023, 240(2): 3-14.
    [17] 李健, 渠珂, 田歆等. 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场景创新与风险规避: 基于“橙分期”的案例研究[J]. 管理评论, 2022, 34(2): 326-335.
    [18] 韩景旺, 韩明希.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创新研究[J]. 齐鲁学刊, 2022, 289(4): 131-141.
    [19] 王先甲, 顾翠伶, 何奇龙等. 供应链金融信贷市场三方演化博弈动态[J]. 运筹与管理, 2022, 31(1): 30-37.
    [20] 谭卫华, 舒银燕. 新金融发展与工业绿色转型: 基于系统GMM模型的实证分析[J]. 经济地理, 2020, 40(11): 149-157.
    [21] 程宇. 数字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J]. 东南学术, 2022, 291(5):179-188.
    [22] NORDEN L, BUSTON W.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Bank Behavior: Evidence from Credit Markets[J],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 2014, 43: 130-145.
    [23] 滕磊, 马德功. 数字金融能够促进高质量发展吗?[J]. 统计研究, 2020, 37(11): 80-92.
    [24] 白燕飞, 翟冬雪, 吴德林等. 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优化策略研究[J]. 金融经济学研究, 2020, 35(4): 119-132.
    [25] 马勇, 王慧, 夏天添. 数字经济对中部地区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研究[J]. 江西社会科学, 2021, 41(10): 48-57.
    [26] 安同良, 闻锐. 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的影响机制及实证[J]. 现代经济探讨, 2022, 485(5): 1-14.
    [27] 姚凤阁, 梁珈源, 汪晓梅等. 数字金融、技术进步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J]. 统计与决策, 2022, 38(18): 142-146.
    [28] 梁季, 吕慧, 郭宝棋. 减税降费促进创业了吗?: 基于营商环境的有调节中介模型[J]. 财政研究, 2022, 478(12): 57-74.
    [29] 傅十和, 洪俊杰. 企业规模、城市规模与集聚经济: 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 经济研究, 2008, 43(11): 112-125.
    [30] 郭朝先, 许婷婷. 我国医药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研究[J]. 经济与管理, 2023, 37(3): 82-93.
    [31] 武晓婷, 张恪渝, 邓飞.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产业数字化测度[J]. 统计与决策, 2023, 39(7): 101-105.
    [32] 蒋永文, 夏天添, 王玉光等. 团队调节焦点如何提升高校科研团队创新效率: 来自经验取样法的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3, 198(1): 104-110.
    [33] 杜运周, 李佳馨, 刘秋辰, 赵舒婷, 陈凯薇. 复杂动态视角下的组态理论与QCA方法: 研究进展与未来方向[J]. 管理世界, 2021, 37(3): 180-197+12-13.
    [34] 夏天添, 王慧. 数智创新与战略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2, 315(10): 34-40.
    [35] 黄奇帆:“中国式现代化”到底是什么样子?[EB/OL]. 兴业证券2023年资本市场投资策略会. [2022-10-25]. http: //www. china-cer. com. cn/zhonghong/2022112122229. html.作者简介:王慧(1985-),女,江西南昌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郑英紫(2000-),女,辽宁大连人,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刘鸿浩(1991-),通信作者,男,陕西商洛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夏天添(1989-),男,上海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张振铎(1988-),男,河北沧州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联系方式:15070914902,kidd1989730@qq.com
    引证文献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发 布
引用本文

王 慧,郑英紫,刘鸿浩,夏天添,张振铎.数字金融、供应链融资模式创新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J].,2023,(16).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3-07-07
  • 最后修改日期:2023-09-29
  • 录用日期:2023-08-22
  • 在线发布日期: 2024-02-27
文章二维码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请使用 Firefox、Chrome、IE10、IE11、360极速模式、搜狗极速模式、QQ极速模式等浏览器,其他浏览器不建议使用!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