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0卷第9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辽宁省产学研合作综合绩效实证分析
    孙萍 张经纬
    2015(9).
    [摘要](459) [HTML](0) [PDF 0.00 Byte](50)
    摘要:
    通过选择反映辽宁省产学研合作发展水平的3层22个指标,构建了“辽宁省产学研合作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熵值法和德尔菲法,对2008年、2011年辽宁省产学研合作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辽宁省产学研合作发展过程中存在基础投入规模不足、企业科技机构建设不足等问题。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为辽宁省今后产学研合作的推进和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2  大数据挖掘的隐私风险及应对策略
    胡水晶
    2015(9).
    [摘要](501) [HTML](0) [PDF 0.00 Byte](28)
    摘要:
    大数据挖掘为经济和社会问题研究提供了崭新方法,但对隐私权在内的个人基本权利的潜在侵犯风险不容忽视。归纳大数据挖掘所面临的隐私风险问题,探讨隐私保护数据分析的流程及策略,从数据格式、知识产权、服务条款、社交网络等方面提出网络环境下隐私保护的技术趋势,并就立法完善提出建议。
    3  供需网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监管的演化分析
    台德艺 徐福缘 胡伟
    2015(9).
    [摘要](690) [HTML](0) [PDF 0.00 Byte](28)
    摘要:
    针对供需网中因为合作竞争产生的机会主义行为,从微观角度建立演化博弈模型,研究企业机会主义行为与供需网监管行为之间互动演化的内部机理,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其演进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供需网机会主义行为监管系统演化到二种稳定状态,一种是供需网以一定概率监管,同时企业坚持互惠主义的理想状态;另一种是供需网坚持监管,同时企业以一定概率选择机会主义行为的不良状态;系统的支付矩阵与初始状态影响监管系统的演化方向;过度监管降低供需网总体收益,且无助于机会主义行为的消除;适度监管条件下,供需网自身的合作机制可以有效遏制机会主义行为。
    4  新疆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评价与优化
    龚新蜀 张静
    2015(9).
    [摘要](611) [HTML](0) [PDF 0.00 Byte](33)
    摘要:
    构建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度模型测评新疆及15个地州区域协调度。研究表明:2005-2012年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由弱协调发展为协调良好。时间维度来看,区域协调度呈现V型变化趋势;空间维度来看,伊犁州基本协调,克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不协调,其余地州均为弱协调;从地区划分上看,北疆区域协调度最高,东疆次之,南疆最差。在耦合协调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探讨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从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13个因素看,社会股东资产投资、第三产业比重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最大;从影响生态环境的12个因素看,三废排放量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大。基于以上研究,给出提高新疆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的应对措施。
    5  基于外资渗透和部分私有化的混合多寡头研发投入研究
    张伟
    2015(9).
    [摘要](510) [HTML](0) [PDF 0.00 Byte](26)
    摘要:
    考虑到含有部分私有化的公共企业、纯私营企业、合资企业的混合三寡头市场竞争,构建了混合三寡头的两阶段博弈模型,得出了企业在研发投资时各个变量的均衡解以及最优解,并分析了私有化程度、合资企业的国内控股比例对研发投入、社会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私有化程度的提高将会使公共企业减少研发投入,私营企业和合资企业将会增加投入;合资企业的国内控股比例的增加将会提高最优社会福利。
    6  高校服务辽宁省小微企业发展的机制研究
    董美霞 满海雁 李璠 尉桂华
    2015(9).
    [摘要](448) [HTML](0) [PDF 0.00 Byte](42)
    摘要:
    高校服务小微企业有助于推动高校的科技创新和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辽宁省高校依托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已有约60%的小微企业与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且呈现增长趋势。但当前的服务存在意识不强、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推动辽宁省小微企业发展,需要增强高校服务小微企业的意识,并构建高校和小微企业的对接机制。
    7  以质量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发现机制研究
    彭 珍 贺德方 彭 洁 赵 伟
    2015(9).
    [摘要](700) [HTML](0) [PDF 0.00 Byte](27)
    摘要:
    在大数据时代,为进一步加强我国科技人才评价发现的科学性,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发现机制是科技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必然之趋,本文以科技人才在其发展过程中的科研轨迹大数据为基础,以面向质量的科技主题为线索,构建了用于科技人才评价发现的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大数据挖掘的科技人才模糊认知发现方法,建立了科技人才评价发现的共享平台系统,以此转变科技人才的被动评价为主动发现,实现科技人才评价发现的现代化。
    8  城市低碳发展评价体系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程纪华 冯锋
    2015(9).
    [摘要](606) [HTML](0) [PDF 0.00 Byte](27)
    摘要:
    本文以浙江省为例构建城市低碳发展评价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对浙江省2005-2012年的低碳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并对11个主要地市2012年低碳发展进行测度和排序。结果表明:(1)浙江省低碳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浙江省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同时低碳发展效果显著;(3)浙江省各地市低碳发展水平不均衡。该研究为浙江省统筹地市的低碳发展提供科学基础,为我国城市开展低碳发展评价提供借鉴。
    9  城市水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及驱动机制分析
    荆平
    2015(9).
    [摘要](472) [HTML](0) [PDF 0.00 Byte](44)
    摘要:
    【】城市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推行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解决水资源的供求矛盾,需从理论和方法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本文对城市水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3R原则进行分析,确定城市水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概念内涵,分析城市水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微观层面、区域层面和社会层面的主要对象及相互联系,提出了三个层面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内涵及特点;结合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各种驱动手段,探索城市水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直接驱动及间接驱动机制,提出各种驱动机制的协同作用方式,为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0  差序氛围、组织支持感知与隐性知识共享之关系探讨
    许颖
    2015(9).
    [摘要](676) [HTML](0) [PDF 0.00 Byte](28)
    摘要: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隐性知识共享能力是一个组织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来源。具有难以模仿性和不易传承的隐性知识,是组织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隐形知识共享是否成功,关键在于知识工作者能否被适当地激励,以及是否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分享其隐性知识。而在中国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是以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为基础,从而会在组织呈现以“领导”为中心的差序格局,可能会使组织中弥漫着领导不一致对待的差序氛围。因此组织中所存在的差序氛围会使知识工作者感知到组织支持,产生积极情绪,进而分享关键隐性知识。然而单一层次研究会造成CMV偏误,因此本研究以跨层次的分析方法(HLM),探讨差序氛围如何影响组织支持感知、积极情绪与隐性知识共享。以知识密集型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领导与其所属教职工为研究对象,从32所不同类别的院校和科研机构回收领导有效问卷168份及教职工问卷837份。从个体层次的分析结果发现,组织支持感知与积极情绪呈正向相关,组织支持感知、积极情绪与隐性知识共享呈正向相关,积极情绪部分中介组织支持感知与隐性知识共享之关系;跨层次的分析结果发现,差序氛围与组织支持感知、积极情绪和隐性知识共享行为之间呈正向相关。
    11  基于贝叶斯网的云服务组合柔性影响因素重要度分析
    徐宣国 张凯
    2015(9).
    [摘要](497) [HTML](0) [PDF 0.00 Byte](19)
    摘要:
    针对制造云服务组合过程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本文在分析云服务组合柔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进行云服务组合柔性影响因素的重要度分析,进而识别出影响制造云服务组合柔性的关键因素,为后续针对性的开展柔性的测度、监控等研究做好铺垫。
    12  组织创新氛围对企业专利创造能力的影响机理研究
    谭文 袁林 邵云飞
    2015(9).
    [摘要](511) [HTML](0) [PDF 0.00 Byte](26)
    摘要:
    在中国科技投入不断加强的背景下,有些企业专利创造能力并未得到提升,此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缺乏宽松、自由的创新氛围。因此,本文在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组织创新氛围对企业专利创造能力的影响机理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组织创新氛围对企业专利创造能力有正向影响;组织学习能力在组织创新氛围与企业专利创造能力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企业规模正向调节组织创新氛围对企业专利创造能力的影响假设不成立。基于此,研究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13  我国沿海地区海陆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苑清敏 申婷婷 冯冬
    2015(9).
    [摘要](584) [HTML](0) [PDF 0.00 Byte](175)
    摘要: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有助于推动沿海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进而加快地域经济的和谐发展,逐步实现由海洋大国向海洋经济强国的转变。本文通过海陆战略性新兴产业耦合协调模型,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07-2012年我国沿海地区11个省市的海陆战略性新兴产业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研究表明:研究期间我国沿海地区的海陆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的耦合度除海南之外都在磨合型耦合与高水平型耦合之间交替出现。广东海陆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最高,逐渐由中级协调向良好协调发展水平改善;河北的耦合协调程度最低,处于严重失调衰退水平;其它地域居中,大致在中度失调和轻度失调之间反复和倒退。
    14  生态服务价值化:经济理论脉络及现代解读
    宋文飞
    2015(9).
    [摘要](614) [HTML](0) [PDF 0.00 Byte](34)
    摘要:
    伴随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兴起,生态服务价值化经济理论逐渐成为研究主流,发展至今先后呈现三个阶段特点:一是生态系统的使用价值阶段,二是生态服务价值货币化评估阶段,三是生态服务市场化阶段。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经济学方法得到广泛运用,但是由于生态服务的复杂性,经济学评估方法还有待继续深化及改进。在生态服务价值标准化评估的基础上,构建生态服务指数(ESI),推动“绿色财富”革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5  韩国三星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持续创新模式及启示
    赵冬 许爱萍
    2015(9).
    [摘要](447) [HTML](0) [PDF 0.00 Byte](26)
    摘要:
    韩国三星电子信息产业经历了代工、跟随和赶超的发展阶段,国家为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推出了一系列的鼓励措施,目前韩国三星电子信息产品与技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一定的地位,其电子信息产业迅猛发展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16  云计算背景下基于信任的智能发展趋势研究
    杨洁 周献中
    2015(9).
    [摘要](697) [HTML](0) [PDF 0.00 Byte](35)
    摘要: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与研究机构重视云计算的发展,论文将关注在云计算模式背景下对智能化信息系统的研究方向带来的变革。分析了智能信息系统的研究历程与现状,指出智能系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给出信任的内容及信任度的计算方式,并提出基于信任的智能信息系统发展策略。
    17  环境规制对农业科技创新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兼与“波特假说”的比较
    陶群山
    2015(9).
    [摘要](573) [HTML](0) [PDF 0.00 Byte](35)
    摘要:
    “波特假说”论证了环境规制和科技创新的关系,认为环境规制有利于科技的创新,且环境规制对科技创新的短期效应为负,而长期动态效应为正。本文运用安徽省的生产数据对农业领域环境规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传导机制进行了验证,并与波特假说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原因。文章建立了一个滞后变量回归模型验证了环境规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传导机制和传导效果,模型估计结果显示环境规制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这和波特假说是一致的。但和波特假说不同的是,环境规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短期效应为正,长期动态效应(滞后1、2、3期)也为正。文章从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不同以及农业科技创新过程的复杂性和风险性方面对形成这一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农业污染条件下,政府需要积极面对环境问题,主动进行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以实现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18  创新型企业的形成:基于网络能力和创新战略的案例研究
    何建洪 蔡冬梅 胡冬云
    2015(9).
    [摘要](478) [HTML](0) [PDF 0.00 Byte](31)
    摘要:
    在开放创新的背景下,企业的网络能力对其创新型企业属性的形成有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过程受到企业采取的创新战略形式的扰动,本文据此构建了网络能力、创新战略和创新型企业间关系的理论模型,进而应用验证性案例研究方法对结论进行了分析,发现网络能力对创新型企业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在强的创新导向下,探索式创新战略比利用式创新战略在创新型企业的形成过程有不同作用,企业应当在综合评价自身网络能力结构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创新战略形式才有利于将自身打造为创新型企业。
    19  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空间计量分析
    程中华
    2015(9).
    [摘要](578) [HTML](0) [PDF 0.00 Byte](54)
    摘要:
    基于2003-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制造业集聚显著的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起了显著的抑制作用,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影响,并且研发经费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贡献最大;静态空间模型对空间相关性产生过高估计,动态空间模型由于分离出了投入变量及其他潜在因素的影响,使得估计结果得以部分矫正。
    20  职场排斥对知识型员工工作行为的影响:一个中介-调节的模型
    2015(9).
    [摘要](624) [HTML](0) [PDF 0.00 Byte](38)
    摘要:
    内容:文章实证研究了职场排斥、组织支持感和自我效能感对我国知识型员工角色内、外行为的影响机理。结论表明:职场排斥对员工角色内和角色外行为都具有直接负向的显著影响;组织支持感在职场排斥对员工角色内行为和角色外行为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自我效能感调节职场排斥对员工角色内行为和角色外行为的的影响。
    21  创业导向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
    吴建祖 龚雪芹
    2015(9).
    [摘要](514) [HTML](0) [PDF 0.00 Byte](26)
    摘要:
    基于资源基础观,本文提出并检验了创业导向三个维度与绩效间的关系。结合权变理论和中国转型经济的特点,本文还验证了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利用141家技术密集型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层次回归检验研究假设。结果表明:创业导向的三个维度均对组织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超前行动对绩效的作用,风险承担对绩效的作用在动态环境下得到加强。
    22  基于SEM方法的科技新星素质特征对科研成果影响研究
    2015(9).
    [摘要](492) [HTML](0) [PDF 0.00 Byte](27)
    摘要:
    文章首先提出科技新星的概念,总结科技新星素质特征和科研成果的基本要素,构建科技新星素质特征与科研成果关系模型,之后引入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SEM),提出素质特征变量与科研成果的关系假设,通过定量方法对假设进行验证,深入研究素质特征变量对科研成果的相对重要性,研究结果显示,素质特征变量中科研能力对研究成果的相关关系最大,科研水平次之。
    23  家长式领导对组织效能的影响:知识分享意愿的中介作用
    张振刚 崔婷婷 余传鹏
    2015(9).
    [摘要](502) [HTML](0) [PDF 0.00 Byte](28)
    摘要:
    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得301份有效问卷,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家长式领导、知识共享意愿与组织效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家长式领导对组织效能的直接效应显著,其中,权威领导对组织效能有着负向的直接影响,仁慈领导和德行领导对组织效能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2)知识共享意愿对组织效能有较高的促进作用;(3)知识共享意愿在仁慈领导和德行领导与组织效能间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而在权威领导与组织效能之间没有发挥显著的中介效应。
    24  基于专利计量的天津市LED产业专利分析及对策研究
    杨晓敏 李春成
    2015(9).
    [摘要](457) [HTML](0) [PDF 0.00 Byte](24)
    摘要:
    LED产业是天津市战略新兴产业,而专利水平是技术优势的重要体现,对于天津LED产业快速发展至为关键。本文运用专利计量分析方法,通过对天津LED专利申请状况、技术生命周期、技术领域等方面的分析,深入挖掘天津LED专利发展特征,并提出提升天津LED专利质量和水平的策略。
    25  技术创新、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汤清 陈海燕
    2015(9).
    [摘要](508) [HTML](0) [PDF 0.00 Byte](28)
    摘要:
    本文以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110家广东省企业为样本,将技术创新分为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对技术创新、营销能力、技术创新和营销能力的匹配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除了通过对技术创新投入和营销费用投入提升绩效外,同时应该考虑技术创新投入与销售人员比的交互作用对企业绩效的促进,在理论层面通过了实证的检验更具有说服力,在实践中为企业提供了实际的指导。
    26  差错能成为创新之源吗?——基于差错管理文化对员工创造力影响的跨层次分析*
    杜鹏程 贾玉立 倪清
    2015(9).
    [摘要](508) [HTML](0) [PDF 0.00 Byte](22)
    摘要:
    在面临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有效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已成为我国现阶段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者的重要课题。本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了安徽省境内43家企业531名员工的有效数据,构建了组织层面的差错管理文化对个体层面员工创造力和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影响的跨层次中介效应模型,并运用多层线性模型技术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差错管理文化对员工创造力产生正向的跨层次影响,且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在组织差错管理文化和员工创造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27  创新资源集聚水平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王萌萌 马超群 姚铮
    2015(9).
    [摘要](475) [HTML](0) [PDF 0.00 Byte](26)
    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及技术创新的进步,人力、财力等创新资源成为各创新主体竞争的焦点,本文运用区位商方法测算了创新人力资源和创新财力资源的集聚水平,并将这两种集聚水平引入知识生产函数模型中,考察了创新资源集聚水平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非线性作用,对行业间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创新人力资源及财力资源集聚水平对创新绩效有非线性影响,创新人力资源与财力资源的交互作用对创新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28  基于VIKOR方法的煤矿生态建设评价研究*
    张瑞 张晓东 丁日佳
    2015(9).
    [摘要](452) [HTML](0) [PDF 0.00 Byte](24)
    摘要:
    煤矿生态建设是解决传统煤矿开采模式引发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从物质减量与循环、污染物减排、资源利用、生态管理四个方面,构建了煤矿生态建设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VIKOR方法的煤矿生态建设评价模型,并对冀中能源集团5个煤矿生态建设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煤矿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符,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能够合理地对煤矿生态建设效果进行判断。
    29  沿海省区发展海工装备制造业的潜力评价研究
    杜利楠 栾维新 片 峰 孙战秀
    2015(9).
    [摘要](398) [HTML](0) [PDF 0.00 Byte](16)
    摘要:
    海洋资源、空间争夺日益激烈,海工装备制造业成为各沿海国家及地区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有利的政策支撑下,沿海省区掀起海工装备基地建设热潮。以沿海省区为研究对象,从市场需求、相关产业和发展环境支撑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了海工装备制造业发展潜力评价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和相关系数赋权法对沿海省区海工装备制造业发展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指标与产业发展潜力的相关程度存在较大差距,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可以有效提高产业的发展潜力;各省区发展海工装备制造业的潜力来源各有侧重,突出地区优势有助于协调区域资源配置实现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运用K-均值聚类分析,将沿海省区按照发展潜力划分三个等级有利于地区产业发展途径的选择。
    30  小微企业智力资本创新力与区域创新氛围的贡献研究——以江苏省小微企业为例
    蔡莉 梅强
    2015(9).
    [摘要](519) [HTML](0) [PDF 0.00 Byte](22)
    摘要:
    依据智力资本理论、区域创新理论,分解出其核心要素的创新力与区域创新氛围的逻辑联结。结合江苏小微企业调研数据设计的指数与子指标,衡量了小微企业智力资本创新力对区域创新氛围的贡献关系与价值。分析表明,单个小微企业的智力资本创新力对区域创新影响有限,而小微“群”的智力资本创新力才是区域创新氛围形成的重要支撑,其中知识与技术创新力不可分割,对组织内创新的产生和延续至关重要;而环境创新力则需要依靠小微群的组织资本充分利用区域资源禀赋协同组织外创新支持来共同促成。
    31  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创新——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分析视角
    王明 吴幸泽
    2015(9).
    [摘要](535) [HTML](0) [PDF 0.00 Byte](32)
    摘要:
    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当前国内经济转型的核心内容,也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互动的关键力量。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涉及到多领域技术的协同创新和多种产业的联动配合。有效推动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在特定区域内构建一个能支持持续创新活动的创新生态系统。安徽省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案例研究表明,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主要在于:一是以产业内的核心企业为主,构建创新技术链和产业链进行创新要素的有效整合;二是通过企业边界开放,创造开放式创新机制以实现多主体协同创新。二者的最终目的在于构建支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
    32  基于锡尔系数的广西R&D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比较
    钟学思
    2015(9).
    [摘要](468) [HTML](0) [PDF 0.00 Byte](29)
    摘要:
    运用锡尔系数分解方法,对广西五大经济区域R&D投入和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广西五大经济区域R&D投入的地区总差异总体上呈现减小趋势,经济发展的地区总差异总体上略呈增加趋势,两者之间的差距在2007年以前较突出,但之后这种差距却在逐年缩小;R&D投入、经济发展的区域间差异分别与R&D投入、经济发展的总差异的变动轨迹和变动趋势较相似,区域间差异是影响总差异变化的主导性因素。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33  新疆全要素能源效率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张娜
    2015(9).
    [摘要](481) [HTML](0) [PDF 0.00 Byte](22)
    摘要:
    本文基于非参数DEA模型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2005~2011年新疆地区15地州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评价,继而运用Gini系数、对数离差均值和Theil指标对新疆各地州能源效率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应用核密度估计方法研究新疆各地州能源差异的动态演进过程。最后,利用面板数据估计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政府影响力等要素对新疆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化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2005~2011年期间,新疆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不断提高,技术进步是其提高的主要原因,但能源效率差异显著,由“单峰”向“双峰”演变;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对外开放和政府影响力的调整促进了新疆地区能源效率的不断提升,但是由于新疆处于依靠能源提高经济增长的阶段,所以其经济增长对能源效率是有负向作用的。因此,通过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作用、加强对外开放力度以及加大政府节能减排措施的监管,能够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降低环境污染。
    34  新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
    陈文新 韩春燕 郭凯
    2015(9).
    [摘要](462) [HTML](0) [PDF 0.00 Byte](21)
    摘要:
    文章基于1995-2012年新疆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方法及灰色关联探讨新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新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协调度较低,处于周期性失调的状态。新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影响程度排序为:经济发展结构>资本累积>科学创新>金融支持力度>经济外向性程度>人力资本。建议两者从产业融合、科学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和外商投资方面做出调整,实现新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
    35  关系嵌入性、组织间学习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吴楠 赵嵩正 张小娣
    2015(9).
    [摘要](485) [HTML](0) [PDF 0.00 Byte](23)
    摘要:
    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难题,本文从技术联盟网络嵌入性的视角出发,构建不同网络关系嵌入主体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探讨了不同关系嵌入主体、组织间学习能力和技术创新绩效的内在关系和影响机理,并利用239份中小企业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商业网络关系嵌入、技术网络关系嵌入和政府网络关系嵌入均对技术创新绩效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间学习能力在商业网络关系嵌入、政府网络关系嵌入与技术创新绩效间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而在技术网络关系嵌入与技术创新绩效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
    36  质量安全信息扩散模型的研究
    夏冰
    2015(9).
    [摘要](581) [HTML](0) [PDF 0.00 Byte](25)
    摘要:
    本文首先在SI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比较SI模型系统构成和传播过程与质量安全信息扩散模型的相似性,构建了质量安全信息扩散模型。其次,对SI模型中 、 是固定值的缺陷进行了改进,将模型中 、 的数值定义为关于时间t的分段函数,通过Matlab仿真计算,对不同模式以及不同公众关注度的质量安全信息扩散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分析得到了质量安全信息的扩散规律。最后,针对云南米线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通过预测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整个信息扩散过程,预测t时刻高峰期的到来,决策部门在高峰期之前采取对策,避免社会恐慌。
    37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一致性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双元创新能力的中介作用
    王兰云 苏磊 朱宴玉
    2015(9).
    [摘要](575) [HTML](0) [PDF 0.00 Byte](20)
    摘要:
    以双元创新能力为中介变量,以市场环境为调节变量,构建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一致性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一致性对组织短期与长期绩效的影响具有差异性,且对短期绩效的影响作用大于长期绩效;探索性创新与开发性创新能力均对组织长期绩效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市场环境对组织短期与长期绩效影响均具有调节效应。
    38  我国专利行政执法制度实证研究--以2001-2013年度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行政执法数据为依据
    万里鹏
    2015(9).
    [摘要](378) [HTML](0) [PDF 0.00 Byte](28)
    摘要:
    以2001-2013年度专利行政执法统计数据为依据,通过分析专利行政执法案件的年度数量、区域分布、案件类型及执法协作情况等信息发现,专利行政执法案件量快速增长,总体上是法院案件量的三分之一;我国专利行政执法工作地区差异明显,不同省份的专利执法力量不平衡;专利侵权案件中权利人主动撤诉较多,处理结果主要为调解结案;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以查处标识类假冒专利产品及其销售的案件为主;专利行政执法的跨部门和跨区域协作机制已基本建立。
    39  中国现代服务业就业优势效应的区域差异性分析——基于空间偏离—份额模型的实证检验
    向书坚 温婷
    2015(9).
    [摘要](369) [HTML](0) [PDF 0.00 Byte](33)
    摘要:
    文章对中国现代服务业就业优势效应的区域差异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现代服务业就业优势效应的区域差异较大,其中东部沿海地区该优势效应最强,中部地区优势效应最弱。另外,不同现代服务行业的就业优势区域差异性状况各异:一与全行业的平均就业水平相比,各行业的就业优势状况不同;二各行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发展表现出不同的就业外部效应;三各行业的就业空间竞争优势区域不同,且按竞争优势来源可将现代服务行业分为两种类型。
    40  市场竞争为主导的TI TS协同管理体制研究
    舒辉 蒋明琳 林晓伟
    2015(9).
    [摘要](339) [HTML](0) [PDF 0.00 Byte](20)
    摘要:
    在市场竞争为主导的背景下,我国企业进行TI TS协同管理,需要借助政府、社会中介组织、大学科研机构的力量,加强技术创新方向与技术标准方向引导,获取更多TI TS咨询信息,提高技术创新研发与技术标准制定水平,从而有效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与技术标准制定效率,使企业占据产业制高点,获取更高的市场竞争力。
    41  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与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刘殿兰 ;周杰琦
    2015(9).
    [摘要](365) [HTML](0) [PDF 0.00 Byte](21)
    摘要:
    通过相关理论梳理,探讨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及其互动作用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就技术、产业结构因素及其互动作用对中国碳排放的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发现:(1)技术进步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变动促进了碳排放,但前者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要远低于后者。(2)两个因素对碳排放的作用存在时间和地区上的差异,随着时间推移,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作用有所增强,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则减弱;沿海地区技术进步的减排效果显著大于内陆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内陆地区的碳排放影响则更大。(3)技术与结构因素的交互效应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分时期和分区域的子样本进一步验证了这种交互效应的稳健性。本文为理解中国碳排放的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如何统筹技术与结构性因素,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也具有启示意义。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