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0卷第17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面板数据下水资源安全的灰色聚类评估
    吴凤平 于倩雯
    2016(17).
    [摘要](484) [HTML](0) [PDF 0.00 Byte](65)
    摘要:
    根据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确立的原则,建立全面合理的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面板数据分析领域下,提出基于中心点三角白化权函数的水资源安全灰色评估模型,根据白化权函数值离差最大化原理改进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并利用灰色聚类时间系数来表征面板数据的时间维度,反映水资源安全评价的时间特征和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结合青海省8个行政分区的水资源安全评价结果,验证了该模型合理、可行。
    2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商业生态模式
    彭本红 屠羽 张晨
    2016(17).
    [摘要](430) [HTML](0) [PDF 0.00 Byte](31)
    摘要:
    运用价值链理论,从职能划分的角度构建了移动互联网价值链的层次模型,具体包括基础设施制造层、网络服务运营层、终端服务与应用供应层,并深入分析各环节分工与发展现状。同时,结合产业发展趋势与商业生态模式理论,运用价值共创理论总结了现今具有代表性的商业生态模式,包括“终端 服务”的软硬件垂直一体化商业生态模式、“工具 社区 商务”的平台化商业生态模式、“LBS SNS O2O”的商业生态模式。最后,给出AT T公司调整商业生态模式的实际案例,为相关企业实现价值共创提供参考。
    3  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政策的研究*
    瞿晓理
    2016(17).
    [摘要](702) [HTML](0) [PDF 0.00 Byte](34)
    摘要:
    当前正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时代,自2013年末至今国务院政府的工作之重便是“积极稳妥推进人才管理配套改革,建立激励大众创新创业的机制”。由此,研究首先依据国务院的各类会议、活动及相关“大众创新创业”的改革发文,展开内容分析,整理出中央对地方制定和优化“大众创新创业人才政策”总的体系性导向。其次,选取天津、武汉、苏州及深圳四座城市现行的创新创业人才政策作为地方政策的样本,从政策发布时间、适用对象、内容环节及行政体裁等角度展开现状描述分析。最后,依照上述研究对地方政府在创新创业人才政策上的改革提出建议,以希作为参考。
    4  区域协同视角下科技园区创新发展模式研究
    党兴华 宋雪琪
    2016(17).
    [摘要](436) [HTML](0) [PDF 0.00 Byte](84)
    摘要:
    我国科技园区面临着协同程度低、资源整合能力差等问题,制约着科技园区的创新发展。本研究立足区域协同视角,基于区域协同创新与创新网络理论,构建了极点化协同创新、层次化协同创新和一体化协同创新三种创新发展模式。以陕西省科技园区为研究对象,采集陕西省内外部环境数据,利用Topsis方法对创新发展模式进行选择,得出陕西省科技园区应采用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模式,为指导科技园区的区域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和现实借鉴。
    5  “985工程”高校科研效率动态演进及区域比较研究
    王惠
    2016(17).
    [摘要](506) [HTML](0) [PDF 0.00 Byte](37)
    摘要:
    高校科研效率问题研究为高校学科发展的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对中国36所“985工程”高校2008-2014年度的科研效率进行测算,比较其区域差异,进一步利用非参数方法中的核密度估计方法刻画高校科研效率动态演化过程。结果显示:“985工程”高校科研效率水平不均衡,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从区域对比来看,中部地区的“985工程”高校科研综合技术效率水平较高;规模效率的核密度曲线分布“单峰”特征明显,纯技术效率和技术效率核密度曲线分布均呈现“双峰”状。
    6  1990-2013年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因素分解分析
    王长建 张虹鸥 叶玉瑶 苏泳娴
    2016(17).
    [摘要](705) [HTML](0) [PDF 0.00 Byte](71)
    摘要:
    区域视角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机理分析,是有效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的重要研究议题。本文以指数分解分析的研究框架为基础,采用LMDI的完全分解模型,解析1990-2013年5个不同发展时期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经济增长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是广东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贡献因子。(2)能源强度效应是遏制碳排放增长的重要贡献因子。(3)能源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广东省碳排放增长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未有充分发挥其遏制碳排放增长的重要作用。
    7  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空间外溢与农业经济增长
    吴雪莲 张俊飚 丰军辉
    2016(17).
    [摘要](537) [HTML](0) [PDF 0.00 Byte](53)
    摘要:
    内容提要:正确认识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及空间外溢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合理配置农业科技资源的重要前提。本文利用我国30个省(市、区)1996~2013年数据,采用截面加权法和似不相关法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该作用受空间外溢影响而削弱,同时创新呈现显著的“外溢效应”,农村人力资本能有效调节区域内外科研机构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2)东部地区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中、西部地区偏小,但“外溢效应”略高于中、西部地区,表明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出现边际生产率递减趋势,东部更具备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空间外溢的条件。另外,东、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的“调节效应”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反映了农村人力资本呈边际报酬递增的规律,东、中部地区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和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的匮乏。该结论对于提升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水平,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具有启示意义。
    8  基于尖点突变模型的企业技术创新产生研究
    苏屹 张亚会 雷家骕 张赟
    2016(17).
    [摘要](453) [HTML](0) [PDF 0.00 Byte](49)
    摘要:
    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途径。在分析企业技术创新突变特性的基础上,构建企业技术创新产生过程的尖点突变分析模型,选取知识存量作为技术创新产生的状态变量,协同效应和研发投入力度作为控制变量,并应用尖点突变模型分析企业技术创新的产生过程。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企业提高技术创新产生的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9  发达国家扶持大学技术转移的政策措施分析
    张其香
    2016(17).
    [摘要](569) [HTML](0) [PDF 0.00 Byte](26)
    摘要:
    当前,完善大学技术转移扶持政策已经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从立法扶持、经济扶持、能力扶持的角度对发达国家扶持大学技术转移的政策措施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析,总结了当前大学技术转移扶持政策的特征与演化态势,并在此基础上就优化我国的大学技术转移扶持政策提出相关建议。
    10  中国专利快速增长背后的结构性分析——基于专利申请统计数据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8批面上资助项目(2015M581127)。
    梁正 罗猷韬 姚金伟
    2016(17).
    [摘要](537) [HTML](0) [PDF 0.00 Byte](71)
    摘要:
    本文以1985年—2013年中国境内专利申请数量为样本,采用趋势和结构分析法,分别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且利用Wilcoxon 带符号秩检验法对中国专利申请主体行为的市场动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专利法》的修订对专利申请行为有显著的影响;中国专利申请行为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很快,已逐步转变为市场驱动下企业为主的专利申请;中国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申请量大体相当,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量最多,发明专利次之,外观设计专利最少;中国专利的创新能力提升很快,但仍显不足,发明专利申请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11  基于系统成熟度的国家创新生态评价指标研究
    李昂
    2016(17).
    [摘要](463) [HTML](0) [PDF 0.00 Byte](35)
    摘要:
    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使得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更加依赖于科技创新,如何评价一国发展创新的基础条件和努力程度,这催生了从能力、知识生产力、竞争力等多元视角对国家创新的解读。为了更好考察创新要素和环境形成,本研究引入创新生态理论,借鉴其关于创新主体、要素与其外部环境共生演化的论述,提出了一个自组织的国家创新生态理解框架:通过系统服务提供和驱动力变化的相互作用,最终实现创新生态成熟的系统目标。我们将这一目标进行分解,从环境、机构、资源、人才和市场等要素性条件的演化互动入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在具体指标中更注重描述创新的生长性,以及对产业、社会生态的改造升级。评价理论和体系的形成有助于对各国创新生态成熟度进行测度,比较优势与不足,为战略性的政策思考提供实证依据。
    12  区域创新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WoS数据的分析(2000~2015)
    瞿辉 罗力
    2016(17).
    [摘要](440) [HTML](0) [PDF 0.00 Byte](45)
    摘要:
    区域创新研究作为近年来的一个热点领域,受到国内外经济与管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利用CiteSpace II对Web of Science所收录的区域创新研究相关文献(2000~2015)进行了计量分析,并通过绘制区域创新研究领域文献共引网络来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以期为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13  智慧核应急——新ICT环境下的新型核应急技术体系及管理模式
    谢天 邹清明 廖桑 韦瑶瑶 陈建华
    2016(17).
    [摘要](585) [HTML](0) [PDF 0.00 Byte](65)
    摘要:
    通过分析新ICT技术环境下核事故灾害链的复杂情景特征及其应急需求,界定了核应急系统性智慧的内涵与特点;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研究了智慧核应急平台技术架构及关键实现技术;设计基于情景-应对的核应急管理机制和平战结合的核应急管理体制,藉以探索一种集“信息集成”、“情景感知”、“智能决策”、“组织协同”、“执行保障”功能为一体的智慧型核应急管理新模式。
    14  企业策略对创业生态系统绩效影响探究
    刘牧忱
    2016(17).
    [摘要](525) [HTML](0) [PDF 0.00 Byte](73)
    摘要:
    通过建立复杂的创业生态系统模型,纳入发展周期变量,运用仿真的方法完整地模拟了企业创业生态系统中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创业企业按成长阶段划分为新创业企业和成熟企业,主要探讨新创业企业策略和成熟企业的策略对创业生态系统绩效的影响,为提升创业园区绩效提出建议。结论表明(1)成熟企业独立探索策略较合作探索策略对创业系统绩效正向影响较大;(2)初始创业企业选择开发型策略更有利于创业生态系统绩效。
    15  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内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林洪 冯建龙 李铮 盛建新 夏谦
    2016(17).
    [摘要](439) [HTML](0) [PDF 0.00 Byte](34)
    摘要:
    本文以提升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为研究对象,从中小微企业自身出发,在理论研究与实际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探究了企业自身的内在因素与知识产权产出的相互关系,系统分析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知识产权人才、企业家意识、激励机制四个内部因素对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的作用效果,并从中小微企业内部管理的角度提出若干更具操作性、更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对策建议,为中小微企业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实证研究支撑。
    16  技术进步视角下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研究
    路正南 冯阳
    2016(17).
    [摘要](506) [HTML](0) [PDF 0.00 Byte](39)
    摘要:
    温室气体的无序排放是市场失灵的重要表象,必须通过政府的环境规制弥补市场自身缺陷性。环境规制的成效取决于“遵循成本”效应和“创新补偿”效应的大小,而“创新补偿”效应的本质可归结为环境规制能否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基于技术进步视角,实证分析了2000-2014年的中国环境规制与碳排放绩效的关系,结果显示:技术进步为碳排放绩效提升的重要动因,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绩效不产生显著直接影响,但在滞后1-3年,环境规制通过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绩效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且这种作用高于技术进步本身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
    17  群落生态学视角下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与发展
    古志文
    2016(17).
    [摘要](529) [HTML](0) [PDF 0.00 Byte](36)
    摘要: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是特定产业领域中承担技术研发、应用和扩散职能的各种技术设施和创新单元,包括产业基础技术创新平台、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产业专用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支撑服务平台等四种主要类型。以群落生态学的视角和方法,探讨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群落结构及演化机理,针对我国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群落演化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
    18  基于演化博弈论的EPC总承包项目内知识转移主体研究
    宋海滨 任旭 郝生跃
    2016(17).
    [摘要](355) [HTML](0) [PDF 0.00 Byte](59)
    摘要: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政府正在大力推动能源、交通、通信等EPC总承包工程的全球布局,本文对EPC总承包项目内知识转移主体的意愿和能力进行梳理和分析,基于演化博弈模型对EPC项目内主体间的知识转移博弈进行了分析,从动态视角探讨了各个要素对总包单位和分包单位知识转移行为的影响,并给出提高EPC总承包项目内知识转移效果的建议。
    19  创新型企业人才培养风险管理机制研究
    韩燕萍
    2016(17).
    [摘要](475) [HTML](0) [PDF 0.00 Byte](65)
    摘要:
    创新型人才培养对于创新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由于国内外环境变化,人才培养成为人才风险管理的重要一环。基于当前创新型企业人才培养风险管理现状分析,指出其当前存在问题,进而构建创新型企业企业人才培养风险管理机制框架,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提升创新型企业人才培养效益。
    20  企业自生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朱建民 施梦
    2016(17).
    [摘要](385) [HTML](0) [PDF 0.00 Byte](38)
    摘要:
    企业是否具有自生能力决定着该企业的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论文鉴于现有文献研究,运用综合合项思维方法,创新性提出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发展能力与企业恢复力三个维度对企业自生能力进行评价及探析。采用FAHP放法和熵值法对企业自生能力指标进行权重设置,并通过主成分回归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企业自生能力与企业创新能力、发展能力、恢复力存在着较强的关系,其中竞争力强度、技术投入强度、技术产出强度是企业自生能力评价体系中的关键性因素,并以此构建了自生能力函数表达式。
    21  美国专利审查中众包模式的应用及启示
    齐宁 李兆友
    2016(17).
    [摘要](468) [HTML](0) [PDF 0.00 Byte](65)
    摘要:
    传统商业管理领域的众包延伸发展到政府管理领域,催生了政府前所未有的变革力量。美国的“同行评议专利”项目将专利审查公共任务进行众包,对美国政府专利审查中众包模式应用的背景、程序和效果予以论述,集中分析了我国政府专利审查中现有技术信息不足的问题,从三个方面得到启示:开放政府是众包模式应用的基础环境,协同治理是众包模式应用的模式再造,集体智慧是众包模式应用的实质内核。
    22  中国SCI论文数据分析与思考
    王晓君 张俊杰 胡宝仓 李文华
    2016(17).
    [摘要](431) [HTML](0) [PDF 0.00 Byte](52)
    摘要:
    本文追溯了中国(含台湾)SCI论文发展的历程,对中国SCI论文的产出、引用、所有涉及学科现状及各省市SCI发表情况等进行了剖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我国SCI论文在经历了高速增长后,目前已经进入平缓发展阶段;2)我国已成为SCI产出大国,涌现出了很多高质量论文,但论文总体质量偏低;3)中国大陆不同区域人均SCI论文产出以及单位GDP产生的论文数量存在不平衡性。对所得出的相关结论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23  基于接近关联度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动态瓶颈排序方法
    王智鹏 罗霞
    2016(17).
    [摘要](576) [HTML](0) [PDF 0.00 Byte](51)
    摘要:
    以复杂网络统计特性为基础,构造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动态瓶颈排序属性集。建立动态不确定重要型多属性消错排序方法对其排序,具体为:引用消错理论,构造各时段错误损失矩阵;分别采用时间度方差法及改进的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确定时序权重及各时段属性权重;基于灰色综合关联度,以各阶段之间关联度偏差最小为原则,建立时序权重修正模型;通过计算与目标策略及完全错误策略点的改进接近关联度,构造目标函数,确定优属度进行动态瓶颈排序。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方法的操作流程和有效性。
    24  大学与区域协同创新的组织模式研究:以德国“研究园计划”为例*
    王 凯 邹晓东
    2016(17).
    [摘要](648) [HTML](0) [PDF 0.00 Byte](40)
    摘要:
    随着科学与技术创新范式的改变,“区域化”创新政策要求大学通过知识创新成为区域创新系统(RIS)的关键驱动力,同时也对传统的协同创新模式提出挑战。组织模式是协调组织与环境的重要工具,通过组织模式创新可以使大学与区域更好地协同创新。基于此分析框架,对德国基于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旨在推动大学与区域协同创新的“研究园计划”进行研究,可为我们建设国家创新系统、各具特色与优势的区域创新系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目标提供政策启示。
    25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北省“科技十条”政策的分析
    叶建木 熊壮
    2016(17).
    [摘要](571) [HTML](0) [PDF 0.00 Byte](104)
    摘要: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能够有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达到科技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以湖北省“科技十条”政策为例,在分析其政策效果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提取了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效果的7个因素,并通过构建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因素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政策执行审批程序复杂、效率低是现阶段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效果的最直接因素,而地方政策与中央政策不协调,政策法律地位不强则是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效果的最根本因素,并对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效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26  新能源汽车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保有量预测
    童芳 兰凤崇 陈吉清
    2016(17).
    [摘要](707) [HTML](0) [PDF 0.00 Byte](37)
    摘要: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预测能够反映未来汽车能源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这对政府调控、车企发展方向和能源部门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包括经济、政策的宏观因素和汽车价格等微观因素对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影响,建立多种因素控制结果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数学预测模型,并给定一种因素自变量的输入矩阵,得到预测结果。在特定因素变量的输入下,对CNG汽车、LNG汽车、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中期以及中长期的保有量进行了预测。
    27  风险投资网络结构嵌入对投资绩效只有促进作用吗?---来自我国风险投资业的经验证据
    石琳 党兴华 韩瑾 陈涛
    2016(17).
    [摘要](571) [HTML](0) [PDF 0.00 Byte](63)
    摘要:
    基于我国风险投资业情境,从网络密度、网络规模和网络中心性等三个方面,研究风险投资网络结构嵌入对投资绩效的影响。分析发现,风险投资网络结构嵌入与投资绩效存在非线性曲线关系。运用CVSource数据库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间的样本数据,使用Logit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风险投资网络结构嵌入与投资绩效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在结构嵌入达到最优值之前,结构嵌入对投资绩效具有促进效应,即随着嵌入程度增加,投资绩效逐渐增加;但超过最优值后,结构嵌入对投资绩效具有抑制效应,即随着嵌入程度增加,投资绩效呈递减趋势,结构嵌入对投资绩效的影响作用从促进效应转化为抑制效应。研究结果对提升机构投资绩效、优化风险投资网络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28  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与产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刘锋 逯宇铎 于娇
    2016(17).
    [摘要](572) [HTML](0) [PDF 0.00 Byte](58)
    摘要:
    本文利用我国2008年~2013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和Hausman检验确定回归模型的影响形式,同时,利用F检验判定需要拟合的回归模型形式,建立变截距固定效应模型,以分析高科技产业的研发行为对产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发经费的投入能够有效提升产业绩效;然而,研发人员数量的投入却削弱了产业绩效;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投入显现出非均衡状态。最后,基于估计结果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29  kaya方法的云南碳排放因素分析
    李经路 曾天
    2016(17).
    [摘要](665) [HTML](0) [PDF 0.00 Byte](64)
    摘要:
    利用kaya恒等式和LMDI因式分解方法对云南省1986—2015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探求影响云南省碳排放和云南省能源强度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碳排放总量以及人均碳排放呈波动上升趋势,GDP能耗呈稳步下降趋势;在影响碳排放的经济效应、强度效应、结构效应、人口效应等4个因素中,强度效应是抑制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而经济效应则是促进碳排放增长的因素;对能源强度进一步分解分析后发现,第二产业能耗强度的下降是降低能源强度对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包括改变经济增长及发展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发展新能源和再生资源的建议。
    30  英国碳市场执法监管机制对中国的启示
    樊威
    2016(17).
    [摘要](495) [HTML](0) [PDF 0.00 Byte](35)
    摘要:
    碳市场作为新兴的具有环境属性的未来第一市场,建立健全其执法监管体系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能否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和安全的大问题。本文将通过对英国碳市场相关法律资料的分析,介绍其碳排放和交易过程中在监测、报告、核证等重要环节的技术要求与制度设计,分析市场和政府在碳交易体系中的角色定位以及监管体系中重要监管部门的设立和职权划分;梳理英国在碳交易体系中运用的惩罚机制;最后提出建立中国碳市场监管机制的法律建议。
    31  我国沿海港口的“生态文明”建设——基于环境承载力的量化测度与动态分析
    李剑 林娜 姜宝
    2016(17).
    [摘要](420) [HTML](0) [PDF 0.00 Byte](43)
    摘要:
    从环境承载力角度考察港口发展,是促进和落实我国沿海港口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基于环境承载力概念在港口运营中的重新定义,选取2007-2012年的相关数据,运用DEA分析、Malmquist指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沿海20个港口的环境承载力进行量化测度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沿海港口环境承载力总体水平不高,港口“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发展规模不足;我国沿海港口“生态文明”建设分为生态文明型、环境友好型、和环境制约型三类,由于港口环境承载力技术进步指数(TC)变化主导着港口环境承载力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化,因此,持续积累港口“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设效果是港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现路径。
    32  协作研发网络成员间重复合作对二元式创新的影响——技术能力与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
    陈立勇 刘梅 曾德明 李健
    2016(17).
    [摘要](540) [HTML](0) [PDF 0.00 Byte](42)
    摘要:
    基于制造业119家上市公司2004~2013年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协作研发网络成员间重复合作对二元式创新的影响,并从组织的内外部情境出发,探讨内部技术能力及外部环境动态性对重复合作与企业二元式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重复合作与利用式创新、探索式创新均呈倒U型关系,重复合作程度的提升将先抑制探索式创新,再抑制利用式创新。同时,技术能力与环境动态性均对重复合作与企业二元式创新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33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研发团队识别方法研究
    吕璐成 赵亚娟 王学昭 赵萍
    2016(17).
    [摘要](460) [HTML](0) [PDF 0.00 Byte](42)
    摘要:
    针对当前单个人才引进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行业和区域日益升级的人才需求问题,探寻一种新的方法来从专利数据中识别某一机构的核心研发团队,从而为企业、行业和区域批量引进人才提供决策支持。由于传统共现分析方法存在缺陷,研究引入并优化关联规则挖掘中的FP-Growth算法来实现核心研发团队的识别,并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为对象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最后以中国科学院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挖掘得到中科院7支核心研发团队,包括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海洋生物制品课题组等。
    34  基于美国图书馆创客空间的知识管理传导模式研究
    朱书阳
    2016(17).
    [摘要](435) [HTML](0) [PDF 0.00 Byte](36)
    摘要:
    【摘要】对创客空间、知识管理视角下的图书馆创客空间、美国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政策支持与运行模式进行梳理和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创客空间的图书馆知识管理三级传导模式及建构措施,系统地实现知识创新、扩散和增值的目标。
    35  创新型企业项目多要素动态集成管理研究
    高 跃 戚安邦 张辉
    2016(17).
    [摘要](589) [HTML](0) [PDF 0.00 Byte](56)
    摘要:
    创新型企业所处的环境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为了保持有效的管理,项目动态集成管理理论能够针对创新型企业所处环境动荡的这一特点建立管理模型。模型中多要素管理控制模块从管理优先序列的视角进行项目多要素间集成关系的研究,为创新项目提供合理的管理方法并促进项目的成功。在集成技术选择方面,考虑到传统集成技术在稳定性方面的缺陷,模型利用鲁棒优化模拟技术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并采用遗传算法对决策变量进行求解。
    36  教育部直属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姜彤彤 吴修国
    2016(17).
    [摘要](909) [HTML](0) [PDF 0.00 Byte](37)
    摘要: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我国6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05-2013年产学研协同创新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分解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教育部直属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年均下降2.8%,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率年均下降9%,而技术效率年均上涨6.8%,追赶效应存在但增长效应不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直属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年度趋势是波动式上升的。综合类、理工类直属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全要素生产率最高。东部地区直属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中西部地区。
    37  区域人力资本空间分布及与创新效率的关系研究
    杜鹏程 巩妙宇 丁梦茹 王成城
    2016(17).
    [摘要](603) [HTML](0) [PDF 0.00 Byte](32)
    摘要:
    新常态背景下,区域人力资本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本文通过构建区域人力资本的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人力资本进行整体评价,并考察了区域人力资本与创新效率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人力资本的空间分布仍处于不均衡状态;创新效率呈现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仍需进一步提升,区域人力资本的聚集程度与创新效率的高低呈现空间分布的一致性。
    38  科技型小微企业联盟网络关系特征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创新资源的中介作用
    张英华 彭建强
    2016(17).
    [摘要](424) [HTML](0) [PDF 0.00 Byte](65)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间竞争愈发激烈,创新成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持续发展,在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关键因素。受自身条件限制,寻求支持,从外部获取资源已成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联盟网络的兴起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机会。小微企业通过联盟网络密切合作,整合联盟资源与生产要素,实现资源共享,增强实力,提高创新能力。本文以创新资源为中介变量,研究科技型小微企业网络关系特征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利用SPSS19.0和Lisrel8.70软件对回收的246份问卷数据进行信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科技型小微企业联盟网络关系特征对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创新资源在联盟网络关系特征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
    39  “生态红线”实施的制约性因素分析及制度完善
    白 洋 郑承友
    2016(17).
    [摘要](612) [HTML](0) [PDF 0.00 Byte](41)
    摘要:
    “生态红线”作为对空间环境实施生态整体性保护的一项创新举措,在落地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制约性因素,具体表现为:概念界定不清、专门法律缺失、划线范围有争议、多头管理致红线空间重叠、生态补偿和绩效考核等配套制度不完善等弊端,导致生态红线“难落地”。未来制度的完善,应当在制度安排符合生态整体特性的思路指引下,采取多种手段保障红线落地,具体措施如下:在科技划定红线区域的前提下,通过国家和地方专门立法予以保线;实施分类分级的管控措施进行护线;配套设置生态补偿、绩效考核、公众参与以及立体化空间监管体系等制度坚实守线。只有通过多种管理手段的统筹推进,才能保障生态红线“划的好”、“守的住”,实现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目标诉求。
    40  新常态下自主创新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制研究
    辜秋琴 董平
    2016(17).
    [摘要](517) [HTML](0) [PDF 0.00 Byte](51)
    摘要:
    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基本新常态。在此新常态下,研究如何利用自主创新加快推进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发挥着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价值。我们利用1996-2014年的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出自主创新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性,并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二者之间的方程关系。同时,分析了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主创新通过对不同产业相对成本变动的影响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即自主创新的推动机制;二是自主创新通过改变整个社会的需求结构,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即自主创新的拉动机制,以政府、市场、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等多方的力量推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最终实现我国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目标。
    41  区域企业家精神的思维范式与路径研究
    赵维良 荆涛
    2016(17).
    [摘要](526) [HTML](0) [PDF 0.00 Byte](42)
    摘要:
    区域自身发展能力是推动现代城市建设、地区持续发展的驱动力,而企业家精神是增强区域发展能力的内在核心。本文在企业家精神内涵界定的基础上,依托钱学森 大成智慧 学,构建了企业家精神智慧的思维范式,将企业家精神分为两个维度:低层次的企业家精神、高层次的企业家精神。同时,本研究系统地从个人层次、企业层次、社会层次探讨了区域企业家精神的路径演化逻辑,旨在为深入研究企业家精神提供新视角,使企业家精神能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42  “互联网 ”时代的海洋生态治理综合决策新模式
    白福臣 张苇锟
    2016(17).
    [摘要](573) [HTML](0) [PDF 0.00 Byte](56)
    摘要:
    加强海洋生态治理,旨在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来临,公民网络参与公共事务尤其海洋环境治理的兴趣空前高涨,持续不断地影响公共政策议程。然而目前海洋生态治理的相关研究并未提及“互联网 ”应用模式,鲜有考虑到公民参与决策的重要性。因而,本文以海洋生态治理为体,以“互联网 ”主要推动力(大数据和“众包”)为用,构建一个功能定位上集民意整合与民智汲取双重功能于一体、动力机制上将自上而下的政府力量牵引和自下而上的社会公众力量发动相融合的“政府-NGO-公众”决策新模式,并指出此新模式在现实需求、成本-收益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可行性及在公民参与实践的优越性。
    43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纺织业竞争力评价与动态预测——以新疆为例
    李豫新 刘 乐
    2016(17).
    [摘要](373) [HTML](0) [PDF 0.00 Byte](57)
    摘要:
    提升产业竞争力是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举措。基于“四位一体”的分析框架,本文构建了新疆纺织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改进型突变级数法对其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4年间,随着基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的稳步上升,新疆纺织业竞争力水平稳定于0.90左右,同时,新疆纺织业的竞争效率不断提升。基于指数平滑法的预测表明,“十三五”时期新疆纺织业竞争力水平将呈缓慢上升趋势。
    44  生态智慧的新表征——生命体城市
    高春留
    2016(17).
    [摘要](527) [HTML](0) [PDF 0.00 Byte](49)
    摘要:
    兼顾智慧城市与生态城市的发展,从“仿生学”的角度提出了城市生态智慧的新表征——生命体城市出现的必然性,参照人体系统的划分,对生命体城市的组成进行了划分与讨论,并探讨了人在生命体城市中扮演的角色及所应具有的权利与义务,研究认为生命体城市是智慧城市与生态城市结合发展的新高度,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宜居性,更适于城市居住者的生活需求,当遇到突发紧急状况时,生命体城市将做出更加积极的响应与反馈。
    45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若干策略探讨
    张虹 黄媛 陈金源
    2016(17).
    [摘要](510) [HTML](0) [PDF 0.00 Byte](35)
    摘要: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比较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高校管理层和科技人员在促成科技成果转化时往往在一些策略上不够注意,为此建议其在促成科技成果转化时,要强化转化意识,善于定好位;选择最佳途径,善于出成果;比较研究分析,善于选方式;针对转化阶段,善于换角色;理清三个关系,善于顾大局;求助法律支援,善于讲诚信。
    46  基于互联网金融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与风险投资合作
    杜灵恩 徐福缘 何建佳
    2016(17).
    [摘要](499) [HTML](0) [PDF 0.00 Byte](43)
    摘要:
    入孵创业企业的道德风险长期制约着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融资行为。针对科技企业孵化器与互联网金融有机结合的新形势,构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企业、风险投资三者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分析三方合作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借助互联网金融能够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融资成功率:当创业企业违约罚金期望值大于违约后的额外净收益时,创业企业必将选择诚信策略;而且降低科技企业孵化器努力成本、降低创业企业的融资目标和提高风险投资的投资预期收益有助于提高融资成功率。而当科技企业孵化器无法对创业企业进行有效监督时,创业企业必定选择投机——创业企业投机风险存在的必然性。
    47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广东国有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吴新玲 王卫红
    2016(17).
    [摘要](511) [HTML](0) [PDF 0.00 Byte](38)
    摘要:
    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为国有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带来了强大的冲击与动力,也提供了良好的工具、手段。网络经济的新常态是融合、互联、共享,基于广东省属、广州市属国有企业的案例分析,探索了广东国有企业应用互联网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思维和路径,包括融合思维与O2O模式、共享思维与行业平台模式、互联思维与跨产业互联模式。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