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0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公共科技管理
    • C2B平台竞价回收博弈研究

      2016(4).

      摘要 (635) HTML (0) PDF 0.00 Byte (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网络回收商基于C2B网络回收平台回收废旧产品或二手良品并进行再制造以获取利润。由于C2B网络回收平台的竞价回收机制决定了众多回收商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每个网络回收商回收到的废旧产品数量不仅取决于自己所支付的回收价格,还与其他网络回收商所支付的回收价格相关。期望利润最大化是每个网络回收商的竞争目标。本文首先对C2B网络回收平台的运行机制进行研究,并利用最优化理论与非合作博弈理论,证明了该竞价回收博弈满足超模博弈的条件,并存在唯一的Nash均衡。在完全竞争与串谋合作的不同情况中,我们发现了完全竞争情况下的Nash均衡的网络回收价格高于串谋合作下的网络回收价格,并运用数值仿真的方法进行了验证。

    • >科技管理理论与方法
    • 机会主义下协同创新行为的演化博弈仿真分析

      2016(4).

      摘要 (1088) HTML (0) PDF 0.00 Byte (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协同创新主体存在机会主义收益的前提,首先研究纯市场行为下协同创新主体中产学研双方的协同创新博弈,建立了二者的演化博弈模型和动态决策方程,通过模拟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模型具体的演化路径及影响因素。然后,引入政府行为,将政府的博弈策略分为“监督”与“不监督”两类,构建了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三维动态演化博弈模型,通过数理推演并结合数值模拟仿真分析了博弈系统的演化情况。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其它
    • 流域跨界水污染生态补偿多主体协商模型

      2016(4).

      摘要 (674) HTML (0) PDF 0.00 Byte (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流域跨界水污染生态补偿问题,在对跨界水污染生态补偿相关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多主体多议题的协商管理模型,构建上下游之间关于水污染补偿方案的协商模型。该模型模拟了上下游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通过对行为主体的历史提议序列的分析,充分考虑参与主体在协商中的类型,从而提高协商质量,节约了相应的协商时间,提高了协商效率。通过江浙边界水污染生态补偿的数值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与可操作性。

    • >科技发展理论
    • 中小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实践研究

      2016(4).

      摘要 (974) HTML (0) PDF 0.00 Byte (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还未建立统一标准的市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对于经济总量小、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大的中小城市,更加需要一个编制范围统一、结果数据可比的工作体系来指导实践工作。目前正开展此项工作的城市多以《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作为参考,该指南以IPCC 2006为基础,结合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在省级层面上界定温室气体种类、关键排放源、活动水平及活动因子等内容,但该指南在指导中小城市清单编制过程中,在全面反应当地的实际情况要求上,存在可能遗漏部分排放量较大的生产部门的现象。本文旨在简要梳理我国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进展的同时,结合秦皇岛市清单编制过程中应用省级指南的实践和经验,重点阐述中小城市在清单编制过程中的工作流程、数据来源、获取方式及实践过程中出现问题,最终对我国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 >国际科技管理及科技交流合作
    • 中日韩知识产权产品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4).

      摘要 (636) HTML (0) PDF 0.00 Byte (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根据联合国统计委员会SNA对知识产权产品的定义,借助模糊优选模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标准筛选出对之相对应的产业分类,进而利用海关商品编码得到可贸易的知识产权产品,发现:(1)入世后,中国对日本和韩国知识产权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到2010年甚至超过了全部贸易的逆差额,2011年中国对日本、韩国的知识产权贸易出口额和进口额之比分别为1:2和1:3,其中对日本和韩国出口额约为613亿美元和394亿美元,进口额分别为1216亿美元和1208亿美元;(2)文化类产品、电子计算机类产品和软件对我国贸易均衡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与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导向是分不开的,但产品附加值仍然相对较低;(3)从日韩的进口逐渐从集成电路和化工原料向更为多元的液晶显示板、集成电路、数控机床、挖掘机、纺织设备转变,这意味着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处在追赶阶段,需要加强政府的政策保护,提升产业自身的技术水平。需要指出的是,2011年,仅液晶显示板和集成电路,韩国对我国的贸易顺差高达473亿元,约占全部贸易顺差额的60%。因此,对于绝对弱势地位的中国而言,无论是在关税减免还是在非关税壁垒方面,都应该得到更多的保护,从而让中日韩自贸区协定真正实现多赢。

    • >企业科技创新管理
    • 组织间知识跨膜转移概念模型

      2016(4).

      摘要 (541) HTML (0) PDF 0.00 Byte (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知识转移促进了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组织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必要途径。本文基于细胞生物学的视角,借鉴物质跨膜运输,提出了组织间知识跨膜转移的新模式,通过对比分析物质跨膜运输与组织间知识转移,构建了组织间知识跨膜被动转移和主动转移的概念模型,其中知识被动转移细分为知识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主动转移过程细分为知识泵与协同转移。最后运用概念模型解析了丰田汽车公司案例。

    • >其它
    •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协同演化机理研究

      2016(4).

      摘要 (466) HTML (0) PDF 0.00 Byte (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是一个由核心企业等节点组成的复杂系统,其各组成部分作为独立子系统存在并相互影响。根据协同学原理,以绿色农产品业务量为系统序参量,建立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协同模型,引入logistic模型,描述生产子系统和消费子系统在协同状态下动态推进绿色农产品业务量规模达到稳定的过程,并得出当生产子系统与消费子系统既保持积极的协同关系,又将协同能力控制在合理范围时,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系统进入稳定高度有序状态,能够有效解决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矛盾,保障绿色农产品“既有市场,又有销路”。

    • >企业科技创新管理
    • 基于Nooteboom模型的创新合作与企业网络演化

      2016(4).

      摘要 (672) HTML (0) PDF 0.00 Byte (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Nooteboom模型构建了网络中企业间创新合作的博弈模型,分析了该博弈的风险占优均衡,确定企业合作伙伴数的临界值,并基于复杂网络模型仿真分析了企业网络的动态演化,研究企业网络结构特征与合作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合作的临界伙伴数量由合作的收益、成本及合作风险决定。当企业合作伙伴数量小于临界值时,合作是企业的最优策略,并且随着合作度的增加,合作创新网络的特征路径长度缩短,集聚度下降趋于稳定值,合作创新网络出现均匀而致密的结构;在企业合作的伙伴数等于临界值时,合作创新网络中的创新合作度达到最大并趋于稳定;当企业合作伙伴数量大于临界值时,企业间的创新合作度将下降。

    • >科技管理理论与方法
    • 基于PNN的企业R

      2016(4).

      摘要 (288) HTML (0) PDF 0.00 Byte (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能快速正确地斟辨出企业的R

    • >区域科技创新管理
    • 索菲亚科技园转型中的社会技术创新研究

      2016(4).

      摘要 (526) HTML (0) PDF 0.00 Byte (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索菲亚.安蒂波里斯是欧洲最具战略地位的科技园区,已发展成为欧洲的“电信谷”。基于“社会技术”分层思想,从产业模式、政策法规和社会气质三个层面研究索菲亚转型发展中的社会技术创新及其作用机制。索菲亚园区转型发展中,形成了以“园区品牌”与“地方性生产网络”建构为代表的产业模式层面社会技术创新;以“中小企业促进政策”与“产业集群发展动议”为代表的政策法规层面社会技术创新;以“分权化”为标志的自由民主社会气质的塑造。

    • >科技管理理论与方法
    • 基于模糊证据理论的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项目安全风险评价

      2016(4).

      摘要 (526) HTML (0) PDF 0.00 Byte (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减排二氧化碳的有效技术之一,而将二氧化碳存储于深部地层中,往往因为一些地质及工程的原因而导致二氧化碳泄漏,会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考虑到二氧化碳泄露风险的不确定性,用模糊语言来评价二氧化碳泄露的各种风险因素,将模糊集和证据理论相结合进行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项目安全风险评价。采用Jousselme距离确定的专家权重,并对冲突证据进行修正,再采用Dempster组合规则融合不确定证据信息。通过严格的风险评价程序,从而选择理想的二氧化碳封存场地。

    • >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
    •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我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6(4).

      摘要 (795) HTML (0) PDF 0.00 Byte (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我国宏观低碳经济背景下,控制碳排放量首要任务是降低碳排放强度。本文首次将中间投入强度及投入结构引入到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研究中,选用2000年、2002年、2005年、2007年及2010年的数据,运用LMDI因素分解方法将我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分解为能源结构效应、能源投入替代率效应、投入结构效应和中间投入强度效应。结果表明:能源投入替代率加快碳排放强度的降低,中间投入强度和投入结构抑制碳排放强度的降低,能源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降低作用不明显。从因素总效应来看,除了2002年至2005年间各影响因素整体抑制了碳强度的降低外,其他各区段间因素效应之和加速碳强度的降低。因此,调整投入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成为碳减排的当务之急。

    • >企业科技创新管理
    • 知识隐藏、知识存量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研究

      2016(4).

      摘要 (572) HTML (0) PDF 0.00 Byte (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以我国珠三角地区103个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团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研发团队成员知识隐藏行对团队知识存量和新产品开发绩效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产品研发团队成员知识隐藏行为对团队知识深度和相关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对团队知识广度影响不大;(2)团队知识广度、深度和相关度对团队新产品开发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团队知识深度和相关度在研发人员知识隐藏行为与团队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起着显著的中介作用。

    • >科技投资与金融
    • 创新能力、经济自由度、金融发展水平与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基于非线性门槛回归模型的分析

      2016(4).

      摘要 (587) HTML (0) PDF 0.00 Byte (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利用2003-2011年间中国29个省份(地区)对10个主要国家(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非线性门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创新能力、经济自由度、金融发展水平等三种吸收能力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自由度对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不存在门槛效应,但创新能力、金融发展水平存在门槛效应,且当吸收能力跨越门槛值时,其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显著提高。

    • >其它
    •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农民科技创业影响因素分析

      2016(4).

      摘要 (594) HTML (0) PDF 0.00 Byte (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民科技创业问题是社会热点问题,它可以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动非农产业的发展,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前期研究,从农民、政府、服务机构三个方面分析我国农民科技创业的影响因素,引入解释结构模型进行建模分析,更加层次化、条理化地划分子系统、影响因素间复杂关系,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建议。

    • >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
    • 科技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质量关键因素的实证研究

      2016(4).

      摘要 (654) HTML (0) PDF 0.00 Byte (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科技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甄别提取科技人才创新动机、创新素质、教育者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物质环境、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文化环境等7个影响科技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在规范的实证研究中,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其关键影响因素之间的路径关系,并验证各项假设,从而针对性的提出提高科技人才创新实践能力的对策建议。

    • >区域科技创新管理
    • 湖北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平台发展状况研究*

      2016(4).

      摘要 (725) HTML (0) PDF 0.00 Byte (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实地察看、访谈、文献检索等方法,从产权依托、配套体系、实践操作三个视角分析了湖北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平台近6年的建设与运行状况。研究表明,湖北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平台发展中存在法人主体地位缺乏独立性、配套保障体系不完善、政府与市场边界模糊等主要问题。最后,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湖北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平台的系统性对策建议。

    • >产业(行业)科技创新管理
    • 我国技术市场发展的机遇、挑战和战略选择研究

      2016(4).

      摘要 (447) HTML (0) PDF 0.00 Byte (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技术市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新科技革命、经济转型、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及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都为技术市场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与此同时,伴随机遇而来的是挑战,现有管理体制问题,技术市场发展的机制性缺陷,技术市场发展的观念性障碍以及国际技术转移等都给技术市场发展提出了新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国家需要做出战略性的抉择,通过促进技术交易产业平稳健康发展,进一步活跃技术交易,建立和完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和技术市场法律体系,建立健全技术市场管理和组织等措施加快技术市场的发展。

    • >公共科技管理
    • 彰显农民主体地位:农村信息化建设绩效改善的有效途径

      2016(4).

      摘要 (511) HTML (0) PDF 0.00 Byte (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最终受益者是谁,是改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绩效不能回避的问题。我国在“自上而下”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常常忽视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注重农民的信息需求、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正因为如此,农民难以从农村信息化建设中获得最大受益。要想改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绩效,促使农民成为农村信息化的受益主体和建设主体,必须瞄准农民信息需求、改善农民信息条件和提高农民信息能力。

    • >科技项目管理
    • 广东省应急管理科技支撑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6(4).

      摘要 (626) HTML (0) PDF 0.00 Byte (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是实现公共安全的基础保障,本文研究了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对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与保障体系的建设工作,并对广东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科技支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针对广东省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应重视应急技术的研发、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体系、整合省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资源和探索广东省突发事件应急技术研究中心的各项管理机制等对策建议。

    • >产业(行业)科技创新管理
    • 武汉市规模以上企业专利创造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2016(4).

      摘要 (593) HTML (0) PDF 0.00 Byte (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文:专利数量是发展专利质量的基础,而专利质量的高低是专利创造的核心判断标准和专利实施应用的重要依据,是科技创新产出客观准确的度量。研究表明,武汉市规模以上企业专利数量发展迅速,但专利总量偏低、质量不高,需加大研发投入和专利管理,进一步提高企业专利数量,提升企业专利质量。

    •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系统的协同度研究*——以大中型企业为对象的实证分析

      2016(4).

      摘要 (642) HTML (0) PDF 0.00 Byte (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进行了结构解析,收集了2002-2012年大中型企业的相关数据,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系统协同度及子系统的有序度进行了准确测度,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系统协同度的总体趋势是动态上升,但平均协同度不高;技术转移子系统是其协同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2)技术转移子系统的波动,主要是由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序变量的不协调导致。(3)在技术引进序变量的构成中,五大高新技术产业明显不协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系统协同度的针对性建议。

    • >科技管理理论与方法
    •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实物资源服务研究

      2016(4).

      摘要 (664) HTML (0) PDF 0.00 Byte (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物资源是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台站网络的宝贵财富,对于开展联网观测、实验、研究具有广泛的用途及重大的价值。研究CNERN实物资源服务的相关问题,探索运行服务阶段CNERN实物资源服务的模式,对实现实物资源服务从服务科研创新向全面服务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CNERN实物资源服务的内涵、特点、服务内容,并提出了基于线上线下融合的实物资源服务模式,为“国家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科技资源服务系统”的实物资源服务子系统的设计、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应用模式,也期望为相关部门开展实物资源服务提供参考。

    • 云创新模式下企业管理问题研究—基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视角

      2016(4).

      摘要 (501) HTML (0) PDF 0.00 Byte (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云创新是利用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而进行的一种新型创新模式,已成为当下学术界和企业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视角,分析了云创新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呈现的新特点,并结合部分云创新案例,分析了云创新给企业内部控制五要素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云创新模式下的内部控制应对策略:控制环境要素方面,要及时更新观念,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塑造适合云创新需要的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要素方面,要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加强业务培训,提升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控制活动要素方面,要强化内部管理措施,慎重选择云服务商,妥善处理好企业与创新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信息与沟通要素方面,要建立内部非正式沟通机制,加强与外部创新者之间的信息沟通;监督要素方面,要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加大对系统日志的审查力度。

    • >其它
    • 基于Bayesian随机前沿的新疆R D效率实证分析

      2016(4).

      摘要 (626) HTML (0) PDF 0.00 Byte (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Bayesian随机前沿模型,研究新疆科技要素投入对研发产出的作用,测算新疆15个地州技术创新效率;从科技要素投入的角度来探索新疆技术创新效率偏低的原因,进而提出提升新疆科技创新效率的相关建议。研究发现:科技资金投入对研发产出的贡献显著,而科技人员全时当量投入对研发产出的作用不显著;新疆各地州的技术创新效率逐年提高;新疆各地州的技术创新效率差异显著,南疆三地州技术创新效率非常低。

    • >区域科技创新管理
    • 关于宁波市科技创业政策法规环境建设的探讨

      2016(4).

      摘要 (608) HTML (0) PDF 0.00 Byte (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科技创业政策法规环境理论的分析,对宁波市科技创业政策法规进行了梳理,针对宁波科技创业政策法规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宁波科技创业政策法规环境建设的建议。

    • >产业(行业)科技创新管理
    • 转型背景下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动态演化实证研究

      2016(4).

      摘要 (589) HTML (0) PDF 0.00 Byte (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据我国5大类矿种10个矿产资源型产业1996-2013年各项指标面板数据,在开展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运用Tobit回归分析模型,对我国矿产资源型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发展演变态势进行了动态分析和测评,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矿产资源型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总体上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不同产业之间技术创新能力发展速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后续产业对原材料品质和技术含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上游产业的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拉动效应。②随着产业转型速度的加快,科技人员的数量和水平、生产能力集中度和政府创新资金投入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驱动作用不断增强;而技术引进经费投入和当前产业盈利水平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存在明显的负向影响和粘滞效应;③促进资源型产业集群,培育区域集群创新网络,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优化配置效应及宏观调控和导向功能,是实现转型期矿产资源型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的现实路径。

    • >企业科技创新管理
    • 真实盈余管理与R

      2016(4).

      摘要 (499) HTML (0) PDF 0.00 Byte (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以2010-2013年间创业板上市公司的763个样本进行实证分析,讨论真实盈余管理与R

    • 专利数量和质量与企业业绩的相关性研究——基于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2016(4).

      摘要 (521) HTML (0) PDF 0.00 Byte (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以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专利数据库为基础,实证检验了企业专利数量、专利质量与企业长短期业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专利数量与企业短期业绩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专利数量与企业长期业绩不相关;2)专利质量与企业短期业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专利质量与企业长期业绩呈显著的U型关系。

    • >科技发展理论
    • 全球人才竞争的新趋势、新挑战及其应对?

      2016(4).

      摘要 (637) HTML (0) PDF 0.00 Byte (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人才竞争呈现人才的战略重要性日益突出、人才短缺常态化趋势明显、人才流动国际化进程加快、人才竞争白热化程度加剧等新的特点。这对我国参与全球人才竞争产生一系列的影响。面对未来发展,我国参与全球人才竞争,必须以全球的视野、开发的策略,必须坚持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取向,必须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发展机会,必须加快人才制度创新,必须提供宜居、活力、幸福的发展环境。

    • >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
    • 德韩先进制造国家战略比较与分析*

      2016(4).

      摘要 (696) HTML (0) PDF 0.00 Byte (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德国和韩国先进制造国家战略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对二者的异同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最后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议。

    • >区域科技创新管理
    • 基于专利信息的企业和高校技术创新力对比分析----以广东为例

      2016(4).

      摘要 (641) HTML (0) PDF 0.00 Byte (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基于专利数据的统计,分析了广东企业和高校近年来在专利授权、有效专利及技术领域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挖掘和探讨区域范围内这两个主要创新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并就进一步增强省内高校的创新优势以适应地区技术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和推进省内产业的优化升级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 环境约束下我国西南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度量及收敛性研究

      2016(4).

      摘要 (625) HTML (0) PDF 0.00 Byte (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首先用清单分析法对我国西南地区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核算,将其纳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框架,并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和新古典收敛模型实证分析我国西南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演进规律。实证结果显示:考虑环境约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低于传统不考虑环境约束的测算结果,反映出西南地区农业经济呈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环境约束下“桂川渝”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云贵”地区,贵州农业发展呈现出典型的“增长与环境”双重恶化现象;环境约束下西南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收敛和收敛,但是收敛趋势并不稳定。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 >科技管理理论与方法
    • 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的科技评价体系改革

      2016(4).

      摘要 (486) HTML (0) PDF 0.00 Byte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国家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科技评价体系改革在科技体制改革中首当其要,本文从科技评价体系发展的过程中,研究分析了科技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所面临的新挑战,提出了新形势下科技评价体系改革的任务措施。

    • >产业(行业)科技创新管理
    • 基于演化博弈的产业联盟组织间学习机制分析研究—以3D打印技术产业为例

      2016(4).

      摘要 (565) HTML (0) PDF 0.00 Byte (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以3D打印技术产业现状为基点,对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组织间学习机制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演化博弈,分析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组织间学习行为的内在机制及其动态演化过程。其次立足盟员企业间信任关系与策略选择趋向的角度探讨产业联盟组织间学习机制演化路径,为盟员企业制定正确的组织间学习策略提供一些参考, 同时有助于产业联盟组织间学习机制的建立。

    • >大学研发创新管理
    • 基于云理论与前景理论的创业机会优选

      2016(4).

      摘要 (581) HTML (0) PDF 0.00 Byte (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决创业机会评价与优选问题,提出了基于云理论和前景理论的创业机会优选方法。首先,利用云理论建立自然语言云模型,把自然语言的定性描述合理地向定量描述转换。随后,结合TOPSIS方法,把正(负)理想方案作为机会选择的参照点,基于前景理论求解各创业机会的综合前景值,从中选取最优创业机会。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比较了与传统方法的优越性。

    • >区域科技创新管理
    • 产学研创新网络分析——以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网络为例

      2016(4).

      摘要 (750) HTML (0) PDF 0.00 Byte (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网络异质性、网络开放度、网络连通性和无标度网络特征四个方面分析产学研创新网络促进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并以2008年至2013年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网络为例进行产学研创新网络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网络具有高度的网络异质性,网络开放度逐渐降低,网络连通性逐渐增强,该网络呈现无标度网络的结构特征。总体上该网络朝向促进企业创新的方向发展。最后为促进产学研创新网络的发展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 >其它
    • 环境规制、水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基于Tapio脱钩弹性的分解

      2016(4).

      摘要 (620) HTML (0) PDF 0.00 Byte (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Tapio脱钩弹性的基础上,引入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耗水量两个中间变量,把脱钩弹性系数分解为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规模效应,以工业废水排放量作为水环境压力指标,分析1991-2013年水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脱钩弹性的技术效应和规模效应变化幅度较大,呈现出扩张负脱钩—弱脱钩-强脱钩的趋势,结构效应和综合脱钩弹性系数的变化方向基本一致,大致都呈现出强脱钩-弱脱钩—强脱钩的趋势。通过建立计量模型,以工业污染治理废水完成投资额作为环境规制指标,分析各分解效应对环境规制政策的影响程度,发现技术效应对环境规制影响不显著,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影响显著。

    • 美国与欧盟食品安全科学监管的比较及启示-以丙烯酰胺为例

      2016(4).

      摘要 (662) HTML (0) PDF 0.00 Byte (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频频爆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在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也为食品安全的管理和保障带来巨大挑战。作为负责食品安全的政府机构,必须采取“新治理”措施,依靠科学研究来决定如何构建应对新兴风险,尤其是具备应对各类食源性疾病能力的问题。本文通过比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食品咨询委员会和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对科研机构的监管,重点介绍了由于结构和体制的不同对丙烯酰胺事件的处理结果差异,并在一些方面得出了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

    • 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能源效率研究

      2016(4).

      摘要 (711) HTML (0) PDF 0.00 Byte (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其能源消耗量占全国的比重较大。本文以中国东部沿海12省市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的DEA-SBM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背景下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测算了东部沿海地区的能源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能源效率在2001-2012年间呈现出整体上升的趋势,各省市经济发达程度与能源效率成正向关系。(2)非期望产出对于各省市的能源效率影响较大;(3)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节能减排的潜力巨大;(4)技术进步是促进提高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能源效率的最重要因素。

    • >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
    • 区域人力资本质量与人才迁移特征关系研究

      2016(4).

      摘要 (551) HTML (0) PDF 0.00 Byte (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给出人力资本质量的内涵和两个计量维度,计算12了西部省份和4个典型的东部省份的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异质性水平。以大规模问卷调研数据获取了迁移意愿、迁移频率、下一步迁移目标等三个迁移特征。通过计算两个维度和三个迁移特征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人力资本质量与人才迁移特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才的迁移特征与人们的常规认识大相径庭。

    • >工程科技创新管理
    • 基于专利管理地图的我国三维打印技术发展研究

      2016(4).

      摘要 (489) HTML (0) PDF 0.00 Byte (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三维打印技术是快速成型领域的新兴技术之一,有效挖掘技术专利信息对提升三维打印技术、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对我国三维打印相关的技术专利进行检索,继而运用专利管理地图对我国三维打印技术历年的专利申请数量、主要专利申请人、专利技术IPC以及技术生命周期等相关内容进行研究,以期发现我国三维打印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并为我国三维打印技术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支持。

    • >企业科技创新管理
    • 基于破坏性创新的后发企业的竞争优势——以小米公司为例

      2016(4).

      摘要 (859) HTML (0) PDF 0.00 Byte (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后发企业实施破坏性创新战略的竞争优势理论框架,以小米公司为例,从内在价值网络和外在生态系统的层面分析了后发企业实施破坏性创新战略的竞争优势,阐述了小米手机如何建立起自身的竞争优势,其研究意义不仅在于进一步验证了破坏性创新理论,而且是对破坏性创新理论的有效补充和发展,以期为我国后发企业如何实施破坏性创新战略提供一些启示。

    • >科技管理理论与方法
    • 近年三重螺旋创新模式国内外相关研究新动态

      2016(4).

      摘要 (704) HTML (0) PDF 0.00 Byte (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三重螺旋创新模式相关研究的动态进行了梳理,并从三螺旋主体的重新定义、三螺旋模式运行机制、实证研究、平台和媒介的研究以及对研究人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回顾,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公共科技管理
    • 基于GRA—DEA模型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开发效率评价研究 ---以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计划为例

      2016(4).

      摘要 (697) HTML (0) PDF 0.00 Byte (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计划为例,建立创新型科技人才开发投入产出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45位青年科技新星的开发效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创新型科技人才开发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较高,规模效率是制约其开发效率的关键。实践表明,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能够得出较为合理的指标,使得数据包络分析法的结论更加准确。

    • >其它
    • 基于OECD政策分类的国际农业支持政策绩效分析

      2016(4).

      摘要 (610) HTML (0) PDF 0.00 Byte (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基于OECD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分类,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从时间维度,评估18个国家以及欧盟农业支持政策绩效,分析农业支持政策绩效的时序变化规律,探索我国农业支持政策优化路径。计算结果表明,18个国家中日本、新西兰始终保持DEA有效,且规模报酬保持不变。冰岛和智利的综合技术效率最低,2012年仅为0.001,说明其农业支持规模和农业生产规模的优化程度、配置比例较低。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各国纯技术效率不断提升而规模技术效率有所下降。由于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均有很大的差异。75%的国家处于规模收益不变或递增状态。投入冗余部分主要在纯技术效率方面,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投入冗余逐年减少。我国农业支持政策绩效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投入、产出不足。

    • >科技研发创新组织
    • “众包科学”的组织类型及其特征

      2016(4).

      摘要 (480) HTML (0) PDF 0.00 Byte (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众包科学是近年来应数据密集型科学与跨学科研究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新型公众参与科学研究的组织方式。不同的科学研究项目,其众包的组织方式不尽相同,目前已经衍生出4种不同的组织类型。对这些组织类型不同的实践图景进行描绘和讨论,可以为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和科研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区域科技创新管理
    • 高校科研经费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产学研视角的分析

      2016(4).

      摘要 (917) HTML (0) PDF 0.00 Byte (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集聚经济理论、结构经济学和新经济增长理论,总结出高校科研经费投入影响经济增长的四条主要渠道:直接渠道、贸易渠道、投资渠道和人口渠道。并建立了一个具有新经济增长理论特征的两部门研发创新模型,运用省级面板数据对2002~2013年期间内高校科研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高校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地区,这一作用依次递增;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抑制作用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呈现倒“U”型变化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逐步提升,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也逐步显现。

    • >产业(行业)科技创新管理
    • 激励政策对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影响研究——基于修正Bass模型的实证分析

      2016(4).

      摘要 (520) HTML (0) PDF 0.00 Byte (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更好的发挥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指导作用,需要对政策影响深入研究。从私人消费者决策角度出发,基于Bass模型系统引入政策因素后可得到较高预测精度的修正模型,用于分析我国政策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推广的影响。研究发现,潜在采用者对其与传统汽车成本权衡较在乎,单位公共充电站可以影响到约211人,我国现行政策可使2013~2030年累计推广量增加五倍多,且对不同油价环境适应性良好。相关研究方法可为以后政策制定提供量化决策依据。

    • >知识产权管理
    • 基于耗散结构的我国知识产权管理系统熵变及其演化研究

      2016(4).

      摘要 (754) HTML (0) PDF 0.00 Byte (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建立运行熵和关联熵测度模型,并对我国2008年-2013年期间知识产权管理系统运行熵和关联熵进行实证分析,进而评价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有序度。实证结果表明:在2008年-2013年期间我国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及其子系统运行熵逐渐变小,表明系统运行效率呈现上升演化态势,而系统及其子系统关联熵逐渐变大,说明系统有序度呈现恶化的不良性演化态势。

    • >科技管理理论与方法
    • 信息价值链视角下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模式

      2016(4).

      摘要 (535) HTML (0) PDF 0.00 Byte (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概念提出到落地实践,从风险评估到建设全程跟踪监管,关于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探讨从未停止。研究将城市建设视为一个信息市场,构建了以“信息价值链 智慧城市”为主体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系统性探究了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生活实验区”和“创新区”的协调运行机理。该模式将城市中政府、企业及公众置于同一平台下,实现了各方资源的高效利用,解决了智慧城市建设中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深度整合、信息化与城市化高度融合两大难题。

    • >产业(行业)科技创新管理
    • 农村精英森林碳汇项目组织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6(4).

      摘要 (511) HTML (0) PDF 0.00 Byte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精英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可能影响农村精英森林碳汇项目组织意愿的因素,并利用四川省森林碳汇优先发展区273位农村精英的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验证。研究表明,现阶段农村精英组织森林碳汇项目的意愿不太强烈,年龄、是否从事(过)林业相关工作、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对森林碳汇项目的收益认知、对项目建设的难易认知、与村民的关系、对国家森林碳汇政策的认知、精英类别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村精英的组织意愿。提出为年轻农村精英投身森林碳汇事业提供制度安排,培育体制外精英群体,为农村精英提供森林碳汇项目技术指导,加大森林碳汇政策在农村精英群体中的宣传力度等提升农村精英组织意愿,促进森林碳汇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 >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
    • 中国农业科技减贫的效率测度及空间优化——基于三阶段DEA方法与空间面板模型的研究

      2016(4).

      摘要 (543) HTML (0) PDF 0.00 Byte (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首先运用三阶段DEA方法对中国省域农业科技减贫效率进行了测算,计算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科技减贫的整体效率不高,不论是纯技术效率还是规模效率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农业科技投入的外部环境因素与内部管理因素都直接影响减贫效率。然后,鉴于地区之间还存在较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因此再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进一步考察各地区科技减贫效率值以及各影响因素的空间外溢特征。最后,根据检验结果提出优化农业科技减贫效率的政策建议。

    • >产业(行业)科技创新管理
    • 基于演化博弈的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

      2016(4).

      摘要 (575) HTML (0) PDF 0.00 Byte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是转变城市发展模式的根本途径,是地方政府与开发商群体不断演化博弈的结果。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有限理性条件下政府和开发商群体的支付函数,建立了复制者动态方程,分析了在初始策略及激励与约束调整后的演化稳定均衡。

    • >科技管理理论与方法
    • 企业IT治理对IT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6(4).

      摘要 (624) HTML (0) PDF 0.00 Byte (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IT已经成为企业创造增值产品和服务的基础性平台。随着企业对信息、系统、通讯等信息及相关技术的日益依赖和随之而来的大量IT投资的同时,企业又面临着IT投资和运用过程的威胁和商业风险的规避问题。研究以IT运用为中间变量,构建了IT治理与IT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IT治理对IT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并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IT治理与IT绩效之间没有积极的直接关系,但通过IT运用中介作用IT治理对IT绩效的各个维度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因此IT治理是通过促进IT运用水平的提升,从而获得相应的IT投资效果。该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了IT治理与组织绩效之间的相关理论,并对信息化建设路径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 >产业(行业)科技创新管理
    • 解读电子信息产业“斯芬克斯之谜”:来自中关村微观企业的证据

      2016(4).

      摘要 (665) HTML (0) PDF 0.00 Byte (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电子信息产业对我国经济转型起着重要的作用,政策制定者需要优化其成长的政策逻辑。产业的“斯芬克斯之谜”说明,政策制定者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技术优势、企业治理和政府扶持效果存在认识困难。通过对北京中关村电子信息企业的实证分析,结论显示微观企业具备经营决策实体和政府合伙人的双重身份,其技术优势并未成为企业规模扩张的主导力量,而规模扩张有赖于企业内部治理能力导致的融资能力强化和政府扶持下的减税作用。最后,对比以上因素的弹性系数,提出优化产业增长的政策逻辑。

    • >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
    • 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现状、瓶颈及应对策略

      2016(4).

      摘要 (537) HTML (0) PDF 0.00 Byte (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车联网是物联网技术的典型应用和当前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对于解决汽车社会问题、支撑汽车产业升级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中国车联网的产业化普及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全面阐释了中国发展车联网产业的战略意义,综合分析了国内外车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从不同维度对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政策、技术、标准和商业模式等各方面的瓶颈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及具体建议。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