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0卷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企业创新机制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以通用电气公司为例
    杨朝辉
    2016(6).
    [摘要](659) [HTML](0) [PDF 0.00 Byte](49)
    摘要:
    创新是历史进步的动力、时代发展的关键。创新型国家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创新驱动战略是从经济结构供给侧发力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根本途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制度保障,创新型企业是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的主体力量。以通用电气创新发展历程为历史实证研究对象,分析其在长期可持续发展中演进和形成的创新机制,分析创新机制的构成要素,理解创新机制的运行原理及实际运行状况,分析企业创新发展与行业、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对我国创新型企业建设、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构筑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2  广西专利产出对产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陈永清 罗欢
    2016(6).
    [摘要](543) [HTML](0) [PDF 0.00 Byte](57)
    摘要:
    选取广西2003-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和专利产出的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广西各类专利产出与产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广西专利产出与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专利申请总量对总体经济增长的影响非常大;不同类型的专利对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一样;不存在受三类专利影响均明显处于优势的产业。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3  基于供应链的区域船舶制造产业集群网络模型研究
    戈钢 赵金楼
    2016(6).
    [摘要](416) [HTML](0) [PDF 0.00 Byte](50)
    摘要:
    为揭示产业集群的网络本质和复杂特性,采用供应链视角考虑区域中的船舶制造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根据船舶制造产业的特殊生产过程,论述区域中船舶制造产业集群的三个方面特征:需求拉动、复杂网络和核心企业。基于单一供应链构建区域船舶制造产业集群的基本网络模型,解释供应关系下基本网络中的企业链接;基于交叉供应链构建区域船舶制造产业集群的多重网络模型,论证模块化导致的网络结构变化。在此基础上,结合复杂网络理论说明区域船舶制造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的有向加权网络特征、无标度网络特征和层次网络模块特征。
    4  军民融合式信息化通用技术的发展现状及现实意义
    任慧朋
    2016(6).
    [摘要](654) [HTML](0) [PDF 0.00 Byte](55)
    摘要:
    军民融合将成为国防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发展信息化通用技术是着眼于提升信息化作战能力的重要举措。如何能认清当前军民信息化通用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落实对制度、创新、规划和法治全面的改革,对实现“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5  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的广东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刘丽辉 徐军
    2016(6).
    [摘要](632) [HTML](0) [PDF 0.00 Byte](53)
    摘要:
    广东农业是典型的高碳型农业。基于1991—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在变形的Kaya恒等式基础上,利用扩展的STIRPAT模型分析广东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城镇化水平、农业人口规模与广东碳排放强度显著正相关,表明广东城镇化水平提高加剧了农业碳排放,农业人口规模的减少有碳减排效应;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实现广东农业碳减排;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与广东碳排放强度呈正U型曲线关系,且已越过阶段较低点处于上升态势;种植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农业自然灾害程度与广东农业碳排放强度显著正相关。
    6  我国移动商务扩散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性研究
    李立威
    2016(6).
    [摘要](423) [HTML](0) [PDF 0.00 Byte](68)
    摘要:
    我国移动商务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地域差异性非常明显。对于影响我国移动商务扩散因素的区域差异性,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影响我国移动商务扩散因素的理论模型。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的方法针对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移动商务扩散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影响移动商务扩散的因素不完全相同,其中信息化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城市化水平是影响东部地区移动商务扩散的主要因素,信息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价格、城市化水平是驱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移动商务扩散的最重要因素。以上结果表明,对于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区域来说,促进移动商务扩散的路径是不完全相同的。
    7  安全社会科学发展问题探讨
    颜烨 卢芳华
    2016(6).
    [摘要](527) [HTML](0) [PDF 0.00 Byte](39)
    摘要:
    为了深入研究安全社会科学体系及其具体学科发展,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安全社会科学研究全面铺开,切合中国安全发展实践,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学科学理体系并不明确,研究范畴过窄,界定不清,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社会科学之间缺少互动,社会科学参与不够、意蕴不浓;认为今后安全社会科学的发展应该注重搭建研究平台、规划学科发展战略,进一步拓宽研究范畴,凝练基本原理,深化具体学科研究。
    8  基于模糊理论的跨国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识别与评估
    樊 星 邵举平 孙延安
    2016(6).
    [摘要](721) [HTML](0) [PDF 0.00 Byte](53)
    摘要:
    农产品供应链是具有高风险的特殊供应链,分析和评估农产品供应链风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以一个三阶段跨国农产品供应链为研究对象,首先构建了一套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识别框架模型,并识别出供应链内外部及衔接阶段的风险因素;其次,引入模糊三角数,结合多属性决策的方法,邀请专家依据风险因素的属性对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估,建立了农产品供应链的模糊多属性评估方法模型;最后,结合具体算例进行了验证。
    9  中小板上市公司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公司治理调节效应的视角
    李伟 冒乔玲
    2016(6).
    [摘要](417) [HTML](0) [PDF 0.00 Byte](68)
    摘要: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选取2011-2013年深交所中小板块上市公司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并测算R D资本存量,利用回归分析来检验公司治理结构对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对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起到负向调节作用;独立董事对二者关系没有调节作用;管理层股权激励对二者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资产负债率对二者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
    10  学术创业的边界、绩效与争议——基于1990-2014年文献的扎根分析
    姚飞
    2016(6).
    [摘要](380) [HTML](0) [PDF 0.00 Byte](53)
    摘要:
    选取1990-2014年间国内外有关学术创业的102篇重要文献进行扎根分析,提炼出298个编码、8个概念和4个主范畴,将学术创业的边界扩展至社会创业,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学术创业绩效并澄清研究争议,归纳出学术创业的研究逻辑,并提出未来研究的五个新的研究命题。
    11  欧洲研究区:泛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实践探索
    刘慧
    2016(6).
    [摘要](553) [HTML](0) [PDF 0.00 Byte](72)
    摘要:
    创新理论经历了从线性创新理论到创新系统理论的发展,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区域化趋势加强及相邻国家科技合作的增多,跨国的泛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开始产生,其主要是研究在跨越国界的创新系统内各创新主体有益互动的机制,以使知识要素在系统中有效流动,最终提高系统的整体创新能力。欧盟于2000年提出的欧洲研究区实质是一个在欧盟成员国之间形成的泛区域创新系统,欧盟在推进欧洲研究区的进程中对治理模式及治理工具的探索及应用是对泛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有益实践探索,对我国探索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机制具有启示意义。
    12  基于PCA的江苏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陆剑锋 党耀国 丁松
    2016(6).
    [摘要](686) [HTML](0) [PDF 0.00 Byte](44)
    摘要:
    根据城市化的本质内涵,构建了一套可量化的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差系数和主成分分析法(PCA)方法对江苏省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显著影响城市化水平的若干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江苏13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具有较大差异,苏南城市化水平较高,苏北城市化水平较低,苏中城市介于两者之间;经济实力对城市化影响最大,潜在实力、发展能力、人口素质和生态环境协调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
    13  国家创新体系、资本密度与我国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基于制度观视角
    康华 扈文秀 吴祖光
    2016(6).
    [摘要](616) [HTML](0) [PDF 0.00 Byte](43)
    摘要:
    基于制度观IBV理论,本文采用2006-2013年6854家沪深A股和中小板上市公司混合截面数据实证分析了国家创新体系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OLS模型回归的结果显示:国家创新体系与下一期企业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资本密度与企业研发投入显著负相关,而且资本密度会显著调节国家创新体系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
    14  基于熵权物元分析的科技成果评价模型及应用*
    张立军 赵芳芳
    2016(6).
    [摘要](647) [HTML](0) [PDF 0.00 Byte](50)
    摘要:
    通过总结与比较现有科技成果评价方法,提出一种将熵权与物元分析模型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评价模型。该模型采用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客观赋权,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此外,采用物元分析法构建科技成果评价模型,解决了科技成果专家评议模糊性结果的合成问题。实证分析表明,该模型应用于科技成果评价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5  网络能力、资源获取与技术创新绩效——基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实证研究
    王益锋 王晓萌
    2016(6).
    [摘要](766) [HTML](0) [PDF 0.00 Byte](61)
    摘要: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网络能力、资源获取和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假设模型,并以西安市215家科技型小微企业为研究样本,对整体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科技型小微企业网络能力对信息获取、知识获取和资金获取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信息获取和知识获取在科技型小微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资金获取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不产生显著影响。研究结论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16  基于熵权可拓模型的山西省人才聚集预警研究 ——从生态学视角的分析
    陈晓瑜 牛冲槐
    2016(6).
    [摘要](586) [HTML](0) [PDF 0.00 Byte](50)
    摘要:
    基于生态学的理论视角,结合熵权和物元可拓模型的相关理论,以山西为例,从生态学的角度构建人才聚集预警的指标体系,建立人才聚集预警熵权可拓模型,对山西省2006-2013年的人才预警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人才聚集处于中度预警状态,制度生态因子、社会生态因子、经济生态因子的推动作用促进山西省人才聚集预警度呈现转好的局面,但文化生态因子和教育生态因子却阻碍了人才聚集的平衡性发展,出现了向低等级转移的趋势。本文的研究为防止山西人才聚集的非经济现象更加突出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山西省人才聚集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参考性意见。
    17  对美国白宫供应链创新计划的分析与思考
    黄 健 万 勇
    2016(6).
    [摘要](487) [HTML](0) [PDF 0.00 Byte](48)
    摘要:
    供应链的活力以及小型制造商利用最新技术提升自身能力的能力,对于一个国家制造业竞争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为此许多国家都新近提出了适合本国的制造业供应链计划。本文研究分析了2015年3月18日美国推出的制造业供应链创新计划,并与英国、德国以及加拿大等国政府在制造业供应链上采取的举措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对未来全球制造业竞争的新特点新趋势。
    18  基于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的全程知识产权管理研究
    罗嘉文 张光宇
    2016(6).
    [摘要](527) [HTML](0) [PDF 0.00 Byte](44)
    摘要:
    知识产权管理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深度融合过程中,已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推进科技、产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而目前知识产权管理主要着眼于技术成熟后的管理模式面临变革的压力。该文以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为基础,将知识产权管理前移,涵盖技术创新的技术愿景、技术选择、网络学习、实验培育与推向市场全过程,从而构建“全程知识产权管理”模型,具体包括知识产权和选择管理、技术生态位管理与市场生态位管理等内容。同时,依据技术创新路径与成长中的知识产权的相互关系,用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发展规划了全程知识产权管理的战略路径。
    19  基于组织发展战略的专利经营模式研究
    吕旭宁 刘海波 肖尤丹
    2016(6).
    [摘要](353) [HTML](0) [PDF 0.00 Byte](45)
    摘要:
    专利经营不能过于强调专利的直接价值体现,而要关注专利对组织业务的支撑和促进作用。专利是组织的战略性资源,专利经营是组织的战略性活动,专利经营可以有效促进组织竞争发展优势的实现。通过总结国内外不同类型组织的专利经营实践,根据其对待研发、许可和生产的重视程度,将基于组织发展战略的专利经营划分为生产型、服务型、研发型、集中型和综合型五种模式。这五种模式呈现出地域性、行业性和演化性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专利经营模式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20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郭俊华 孙泽雨
    2016(6).
    [摘要](809) [HTML](0) [PDF 0.00 Byte](59)
    摘要:
    本文根据当前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状况,从五个不同维度构建起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选取2013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作为样本,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各省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后,得出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排名。发现中国区域间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因素对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拉动作用不同,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1  影响我国内陆核电安全发展的AHP因素分析
    邹樵 吴彦卓
    2016(6).
    [摘要](457) [HTML](0) [PDF 0.00 Byte](50)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和生态环境成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屏障,由于核电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世界各国逐步重视核电能源,我国也开始将核电的发展向内陆延伸,而安全则是发展内陆核电的重中之重。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内陆核电安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内陆核电的关键性安全影响因素,并提出指导建议。
    22  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再测度——基于链式关联网络DEA
    王艳
    2016(6).
    [摘要](624) [HTML](0) [PDF 0.00 Byte](48)
    摘要:
    以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将创新过程分解为两个相互关联的创新链式子阶段(管理阶段和获利阶段),通过构建链式关联网络DEA模型对技术创新的整体及各子阶段的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发现,目前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无论是研发生产的管理阶段和研发成果商业化的获利阶段的子效率,还是创新过程的综合效率,效率值都普遍较低。不同规模企业的创新效率差异显著,规模以上企业的管理效率较低,而获利效率则较高;中小企业往往具有较高的管理效率而获利效率较低。不同企业应对创新各个子阶段进行监控,并采取差异化的提升策略。
    23  基于复相关-灰色关联分析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程鹤
    2016(6).
    [摘要](421) [HTML](0) [PDF 0.00 Byte](45)
    摘要:
    构建的指标体系是否具有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后续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文章立足于高校科技创新过程与区域创新系统分析角度,通过指标定性与定量筛选方法相结合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指标体系。本文的结论,一是运用复相关系数分析剔除易被其他指标替代的指标,避免指标间信息重叠;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剔除对评价目标不重要的指标,保留对评价结果影响显著的指标;二是计算了灰色关联分析中的分辨系数值,提高了灰色关联度的准确度;三是以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为样本,最终构建包含27个指标的基于区域视角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四是最终筛选出的指标集保留了90.7%的原始指标集信息。
    24  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网络演化与协同创新能力提升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王婉娟 危怀安
    2016(6).
    [摘要](543) [HTML](0) [PDF 0.00 Byte](59)
    摘要:
    对两所典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探索性案例研究,探寻协同创新能力随着创新网络的演化而提升的过程。研究发现,不论创新网络的演化遵循“多极化-渗透式”路径还是“点线面-辐射式”路径,都能有效汇集分散且多样化的创新资源,反映了协同创新的本质需求。随着实验室创新网络规模的扩大、网络关系的增强,协同创新能力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提升。
    25  科技型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
    马晓国 熊向阳
    2016(6).
    [摘要](540) [HTML](0) [PDF 0.00 Byte](61)
    摘要:
    科技创新驱动面临融资难的制约。在分析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将项目融资与科技项目相结合,充分利用项目融资风险分担等优势,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设计出产品支付和资产支持证券化为科技项目的主要融资模式。并对科技项目融资的风险管理进行分析,以利于科技项目融资成功,促进科技创新发展。
    26  北京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模式研究
    王厚全 侯立宏
    2016(6).
    [摘要](534) [HTML](0) [PDF 0.00 Byte](67)
    摘要: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受制于融资困难、管理方式粗放、人才不足等因素,中小企业抗冲击和风险能力差,普遍存在创新发展瓶颈。政府采购已成为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梳理北京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相关模式,分析遇到政策举措未形成合力、创新环节落实不足、宣传不到位和监管机制缺失等问题,并提出有效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对策措施。
    27  多层次理论框架下中国高校创业教育能力的实证研究
    高照军
    2016(6).
    [摘要](414) [HTML](0) [PDF 0.00 Byte](64)
    摘要:
    创业教育研究发表反应了高校研究能力。我们通过一个多层次的理论框架,实证研究了决定创业研究成果的关键因素,包括宏观制度环境、中观社会网络、以及高校内部的微观因素。我们探究了这些要素之间的内部机理。我们发现,宏观制度环境的作用并不显著;而科研基金、创业教育机构、学者之间网络能够促进高校的研究能力。同时教育机构、学者之间的社会网络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28  石油天然气行业科研创新与产出的关系研究
    刘先涛 朱林 何沙
    2016(6).
    [摘要](349) [HTML](0) [PDF 0.00 Byte](39)
    摘要:
    文章基于大数据思想、情报计量学理论、创新管理理论、计量经济学理论,对石油天然气行业的论文数据与油气产量数据进行分析,以验证石油天然气行业科研创新与行业产出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石油天然气行业论文数量与行业油气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的关系,其次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于行业油气产量影响较少,再次经过平稳性检验、自相关检验、异方差检验等,得出了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的石油天然气行业论文数与油气产量之间存在确定性的函数关系。最后文章对各部分的经济含义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文章做出研究总结。
    29  资源配置视角下的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研究
    付晔 欧阳国桢
    2016(6).
    [摘要](495) [HTML](0) [PDF 0.00 Byte](54)
    摘要: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是广东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东省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核心力量。本文从科技资源配置的视角,分析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定位与边界模糊、结构性布局失衡、资源配置方式不合理、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运行管理监督机制缺失等问题,进而从宏观(重点实验室的顶层设计)、中观(重点实验室的定位和布局)和微观(重点实验室的资源投入、绩效评价和日常运行管理)三个层次对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30  新常态背景下区域创新系统面临挑战与保障措施研究
    苏 屹 张亚会
    2016(6).
    [摘要](351) [HTML](0) [PDF 0.00 Byte](51)
    摘要:
    伴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时代的到来,其对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核心力量的区域创新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给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总结国内外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新常态”经济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基本模型和反馈机制产生的影响,研究“新常态”背景下促进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的保障措施。
    31  农业发展中技术和制度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张晨 顾晓君 俞美莲 高健
    2016(6).
    [摘要](328) [HTML](0) [PDF 0.00 Byte](67)
    摘要:
    文章利用新古典增长理论,证明在劳动、技术、制度均为外生变量的条件下,上海农业发展主要依靠技术和制度的作用,这两个因素具有独立性。通过偏离-份额分析,将技术和制度对促进上海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程度进行分解。结果表明,1978-2013年间,技术因素的作用强于制度因素的作用,并且只有当制度和技术的作用强度相互匹配时,农业才能实现快速发展。进而,按照“五年规划”分时段测算,发现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先决条件,技术进步有赖于制度条件的改变。上海要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文章认为应加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并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32  知识转化视角下民营企业新产品开发集成创新优化机制研究*
    黎小兰 李文 张同建
    2016(6).
    [摘要](605) [HTML](0) [PDF 0.00 Byte](48)
    摘要:
    新产品开发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一项战略性目标。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转化为新产品开发赋予的内在的动力。集成创新是中国民营企业新产品开发的主要形式。基于民营企业的样本数据,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经验性的研究了解析了民营企业知识转化、集成创新、新产品开发之间的相关性,发现了知识转化的优化路径,揭示了集成创新的优化机理,提出了民营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改进策略。研究结论为中国民营企业新产品开发机制的完善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33  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
    周欢 马乃毅
    2016(6).
    [摘要](636) [HTML](0) [PDF 0.00 Byte](40)
    摘要:
    摘要: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境内西北段五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系统构建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耦合协调度函数及综合协调发展度模型等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①“丝带”西北地区各城市群间任意两子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较高,空间呈不均衡分布;②三系统综合协调度水平整体偏低,以过渡型为主,既有升入协调发展类的基础,又面临跌落至失调衰退类等级的危险;③针对三系统综合协调呈现不同特征的城市,如综合协调度水平较高、三大系统发展指数差异明显、三子系统等级均较落后等,各城市应因地制宜加以调整发展;④该区域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发展指数是制约城市综合协调度提升的关键性因素,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政策红利和战略机遇,提升三系统综合耦合度,预防其割裂、脱节。
    34  我国远洋渔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的响应关系研究
    李晨 迟 萍 邵桂兰
    2016(6).
    [摘要](749) [HTML](0) [PDF 0.00 Byte](83)
    摘要:
    利用脱钩理论,分析了2001-2013年我国远洋渔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之间脱钩关系的变化轨迹,进而又采用LMDI分解法,对远洋渔业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分解,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与碳排放强度效应三方面探究了远洋渔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响应关系的深层次原因。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3年间,我国远洋渔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并不稳定,但近三年均处于增长负脱钩状态,因此远洋渔业的减排行动势在必行;在碳排放的驱动因素中,规模与碳排放强度的贡献值近年来均在不断增大,而产业结构的贡献值出现负值。基于实证结果及行业发展现状,提出推动远洋渔业装备转型升级、加快海外基地建设以促进产业链延伸以及探索远洋渔业碳平衡交易制度等对策建议。
    35  基于PSR模型的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应用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皮庆 王小林 成金华 谈艳
    2016(6).
    [摘要](825) [HTML](0) [PDF 0.00 Byte](79)
    摘要:
    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的作用机制出发,构建了包括系统压力、状态、响应的3个子系统,26项指标的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赋权,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武汉城市圈环境承载力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出以下主要结论:近年来各城市以及城市之间环境承载力变化较明显,整个武汉城市圈环境状况从西北部向东南部地区逐渐递减;武汉和孝感市环境状状况有所改善,环境承载力逐渐增强,黄石、鄂州两地环境状况不断恶化,环境承载力逐渐下降,其他地区环境承载力变化相对较小;依据评价结果,建议武汉城市圈要继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尤其是要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废水、固体废弃物利用效率和处理率。
    36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省域科技创新体系评价模型构建
    徐顽强 周晓婷
    2016(6).
    [摘要](584) [HTML](0) [PDF 0.00 Byte](38)
    摘要:
    本文在国内外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与扩充,构建省域科技创新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省域科技创新体系评价模型,并采用全国31个省域2012年的科技创新状况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企业在省域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彰显,研发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作用更为明显,科技公共服务的完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省域科技创新,我国东中西部省域科技创新体系绩效的地区差异较大。
    37  变革管理理论前沿述评
    曹平 吴世峰
    2016(6).
    [摘要](382) [HTML](0) [PDF 0.00 Byte](61)
    摘要:
    变革管理理论是管理学中较为热点的议题。本文通过对近些年国外变革管理理论文献的归纳,来分析目前变革管理理论的发展动态。通过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商业模式变革三个部分来综述变革理论近十年来的发展轨迹,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变革管理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
    38  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高丹丹 马宗国
    2016(6).
    [摘要](406) [HTML](0) [PDF 0.00 Byte](50)
    摘要:
    借鉴国内外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构建适用于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基于156家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数据资料,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升,浙江、广东、江苏、北京、上海、山东等省份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其他省份更强。最后,基于实证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强高素质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等具体措施。
    39  我国有机精细化工领域技术创新与科学研究关系的专利计量分析
    李向阳 刘小平
    2016(6).
    [摘要](503) [HTML](0) [PDF 0.00 Byte](61)
    摘要:
    为获取我国有机精细化工领域技术创新与科学研究的关系,为政府及科研部门制定相关科技发展政策提供有益参考,本文以我国在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申请的有机精细化工专利为研究对象,采用非专利引文(Non-patent references,NPRs)分析方法,从多个角度对该领域技术创新与科学研究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我国有机精细化工领域的技术创新对科学研究有着较强的依赖性,且这种依赖有不断加强的趋势。该领域技术创新所需的科学知识主要来自国际一流期刊,美国、中国、日本等是最主要的来源国家,公共科学为我国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40  基于低碳战略的企业生态化技术创新效率研究——基于两阶段链DEA模型和Tobit回归分析
    廖丽平 姚丽霞 刘绘珍
    2016(6).
    [摘要](638) [HTML](0) [PDF 0.00 Byte](56)
    摘要:
    本文利用两阶段链DEA模型研究基于低碳战略的企业生态化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效率,该模型嵌入了第一阶段低碳战略投入产出效率和第二阶段企业生态化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效率。对96个高新技术企业采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系统理论分析了实证结果。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各因素对效率的影响程度,为企业进行系统效率改进提供了判断依据。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意识层次、实力层次还是实施层次均有指标显著影响三个投入产出效率,且属于正相关。
    41  基础研究项目产出绩效的量化评价体系研究——以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为例
    孙凯 钱昊
    2016(6).
    [摘要](419) [HTML](0) [PDF 0.00 Byte](61)
    摘要:
    基础研究科研项目产出成果绩效的量化分析,是当前科研管理部门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对我国基础研究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现行基础研究绩效评价方法,以及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初步建立后的实践尝试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其改进思路,以构建既能纵向比较,又能横向比较的科学、合理的基础研究项目产出绩效的量化评价体系。
    42  企业应用创新方法成效的模糊综合评估模型及实证分析
    徐淑琴
    2016(6).
    [摘要](472) [HTML](0) [PDF 0.00 Byte](41)
    摘要:
    创新驱动,方法为先,推广应用创新方法是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企业实施TRIZ等创新方法的实际效果,本文引入模糊数学理论,首先研究形成了企业推广应用创新方法的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其次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估模型,并通过对S公司和F公司两个案例进行应用,验证了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得出相应结论。
    43  拉式管理视角下项目群管理机制—基于收益管理理论的研究探索
    蒙大斌
    2016(6).
    [摘要](413) [HTML](0) [PDF 0.00 Byte](96)
    摘要:
    采用合理的项目群管理机制是项目群成功的关键。然而,传统的推式项目管理注重单个项目的完成,尚未把获取项目群收益作为项目群执行目的,且忽略了其中的业务变革作用,导致项目群愿景无法有效实现。针对此问题,本文在收益管理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应项目群管理周期,建立了一个项目群拉式管理机制模型,并论述了其核心模块及关键控制点。最后,利用天津市旧楼改造项目为样本案例对管理机制模型加以验证。研究成果为项目群管理收益协同效益最大化的实现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参考。
    44  我国物联网产业技术研发效率动态评价
    李颖 李佳玉
    2016(6).
    [摘要](542) [HTML](0) [PDF 0.00 Byte](56)
    摘要:
    基于物联网发产业发展具有代表性的9个省市的相关统计数据,构建物联网产业技术研发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曼奎斯特(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07-2013年间我国物联网产业的技术研发效率进行动态评价。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物联网产业技术研发效率较为低下,且各地区研发效率差异较大。技术衰退是导致物联网产业研发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45  基于Multi-agent的排污权交易系统建模与仿真
    仇蕾 王瑜梁 陈曦
    2016(6).
    [摘要](610) [HTML](0) [PDF 0.00 Byte](58)
    摘要:
    摘要:排污权交易政策在我国试点工作中,由于交易成本过高、政府监管不力、市场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导致市场交易量较少,难以在全国推广。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和多Agent系统(MAS),构建排污权交易系统的多Agent仿真模型,模拟排污权交易系统中的主体行为,并在Netlogo平台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交易成本会降低交易主体的平均收益,随着交易量的上升,交易成本逐渐下降;买卖双方议价能力的悬殊会使议价能力弱的一方利益受损,并促使合谋行为的产生,不利于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发展;政府监管可以有效减少合谋行为的产生,但当监管程度在达到一定水平后随着监管投入的增加,效果提升缓慢。
    46  基于适应度景观的组织知识创新绩效提升路径研究
    唐建民 黄菊
    2016(6).
    [摘要](298) [HTML](0) [PDF 0.00 Byte](74)
    摘要:
    运用适应度景观理论对组织知识创新影响要素的组合适应度进行分析,探讨了组织在创新绩效景观上的重组和探索过程,寻找提高组织创新绩效的有效提升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组织知识创新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对提高组织创新绩效具有重要作用;组织可通过知识创新影响要素的组合状态,了解当前状况下的着重点,并可通过适应度景观寻找到创新绩效的最优提升路径。
    47  政府补贴、融资约束与企业技术创新
    陈希敏 王小腾
    2016(6).
    [摘要](647) [HTML](0) [PDF 0.00 Byte](46)
    摘要:
    区别已有研究,本文从政府补贴与融资约束交互效应的角度,运用SA指数作为融资约束替代变量,以1244家上市公司2007-2013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考察融资约束异质性、行业异质性,研究企业在面临着融资约束的情况下,政府补贴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补贴能够促进技术创新,而融资约束会抑制技术创新;当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情况越严重时,政府补贴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小,尤其当融资约束超过一定程度时,政府补贴对技术创新产生了抑制作用;技术密集型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最大,资本密集型企业次之,劳动密集型企业最小;从总体上看,上市公司发生寻租行为的可能性不大,维持政府关系而发生的费用能够促进技术创新。
    48  数字鸿沟与外资撤离--基于行业和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范跃民
    2016(6).
    [摘要](484) [HTML](0) [PDF 0.00 Byte](49)
    摘要:
    知识经济的出现,使信息成为生产函数中极为重要的内生变量,横亘在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数字鸿沟指出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拥有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本文就中国行业和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对中国外资撤离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字鸿沟与外资撤离表现为负相关关系,这种相关性在高数字信息传播环境下表现明显,但在低数字信息传播环境下,对外资撤离的影响呈现正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就中国应对地区和行业的外资撤离现象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49  海绵城市建设的综合动力机制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徐君 任腾飞 王育红
    2016(6).
    [摘要](366) [HTML](0) [PDF 0.00 Byte](48)
    摘要: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是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水污染、缓解城市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研究海绵城市建设的综合动力机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和成熟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省为例,在对海绵城市建设动力机制理论框架分析的基础上,类比系统动力学原理对海绵城市建设动力机制的作用原理、影响要素和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河南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内在逻辑就是内外生要素、动力机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互作用的过程。海绵城市建设动力机制是一个以内外生要素为形成基础,以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为动力诱因,以政府政策支持为发展路径的良性循环动力。
    50  政府研发资助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综述——基于全链条创新视角
    周海涛 李奎
    2016(6).
    [摘要](594) [HTML](0) [PDF 0.00 Byte](48)
    摘要:
    自从Nelson(1959)和Arrow(1962)揭示了R&D活动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政府对企业R&D投入进行资助产生的多重影响逐渐成为学者们研究热点。当前,学界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研发资助对企业创新行为和创新绩效的影响、影响路径及传导机制、企业异质性以及不同资助方式差异性等内容,不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证层面都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尽管如此,当前研究仍然存在数据代表性不足,研究深度不够,缺乏统计占优的结论,对企业创新决策影响的研究较少,缺乏全链条视角的系统性研究等问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挖掘。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