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0卷第7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基于国际研发资本的中国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高大伟
    2016(7).
    [摘要](348) [HTML](0) [PDF 0.00 Byte](50)
    摘要:
    中国正面临着巨大的碳减排压力。本文构建了考虑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指标的低碳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利用投影寻踪分类模型,对2012年中国30个省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根据计算出的最佳投影方向,可以看出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同时利用测算出的各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投影值进行聚类分析。最终结果表明,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是影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各省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得出了相应启示。
    2  大型工业城市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及趋势预测——基于PLS-STIRPAT模型的实证研究
    李健 王铮
    2016(7).
    [摘要](527) [HTML](0) [PDF 0.00 Byte](53)
    摘要:
    选取天津市作为大型工业城市的代表,利用PLS方法对影响天津市1995年-2012年的碳排放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构建STIRPAT模型将碳排放量分解为人口数量、富裕度、能源强度、城市化率、煤炭消费比例、FDI、二产及三产占GDP的比率八个因素,并利用灰色模型预测天津市2020年能源强度。研究结果显示:人口数量和第二产业比率是影响天津市碳排放最主要的两项因素,能源强度和第三产业比率抑制天津市碳排放量的增加,且天津市目前不存在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利用GM(1,1)预测可以得出,2020年天津市能源强度为2005年的44.19%,降幅达到55.81%,优于全国的减排标准。
    3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面板数据随机前沿模型
    方大春
    2016(7).
    [摘要](450) [HTML](0) [PDF 0.00 Byte](44)
    摘要:
    应用随机前沿分析法测算2009-2013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并考察市场结构、企业规模、利润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新产品研发支出和R 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作为创新投入对创新产出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在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为创新产出的分析中,新产品研发支出贡献较大,市场结构和企业规模都对创新效率具有显著影响,产业利润对创新效率影响不显著;在以专利数为创新产出的分析中,研究与开发人员折合全时当量贡献较大,市场结构、企业规模和产业利润对创新效率的影响都显著。
    4  基于直接评价法的省域科技创新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张振山 赵新力 王丹
    2016(7).
    [摘要](318) [HTML](0) [PDF 0.00 Byte](33)
    摘要:
    传统科技创新是区域经济增长主要动力。本文从全新视角,首次采用直接评价法结合面板数据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时间序列科技创新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客观地反映了2004年到2013年省域科技创新竞争力的得分、排名及十几年来演变趋势,并进一步分析了相关因素对省域科技创新竞争力当期及滞后期的影响,理论上对学术研究起到相应的推动作用,实践上对省市科技创新竞争力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5  基于共生理论的“一区多园”模式研究——以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为案例
    韩睿思 徐长乐
    2016(7).
    [摘要](613) [HTML](0) [PDF 0.00 Byte](47)
    摘要:
    开发区现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的重要载体,“一区多园”模式可以将不同开发区整合为一个有序、有效交换的利益共生系统。本文基于共生理论,探讨了“一区多园”共生系统的组成和形成条件,并以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为实证案例,分析了其共生系统的成功经验,以期对开发区转型升级提供可行性参考。
    6  网络环境下企业双元性创新能力生成的内在机理研究
    李俊华
    2016(7).
    [摘要](361) [HTML](0) [PDF 0.00 Byte](39)
    摘要:
    网络化背景下企业不能游离于创新网络之外,通过嵌入到某个网络节点,在对外部节点企业的互动过程中激发出新的创想,进而内化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本文从企业技术创新实践面临的悖论入手,通过对挖掘新创新和探索性创新冲突困境的深层剖析,洞察网络环境下创新资源配置的新动向和企业双元性创新活动面临的新变化,识别双元性创新能力生成的影响因素,探索企业双元性创新能力生成的过程和内在机理,理论上为双元性创新理论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实践上为企业在网络环境下提升双元性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7  基于鱼骨图和AHP的鄱阳湖生态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吴丹 徐升华
    2016(7).
    [摘要](443) [HTML](0) [PDF 0.00 Byte](31)
    摘要:
    本文在国内外生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研究基础上,对鄱阳湖生态产业集群内部、外部网络进行梳理,并利用鱼骨图模型分析鄱阳湖生态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构建出生态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模型。同时将影响因素导入至AHP模型中,通过定性结合定量的方法建立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影响因素进行排名,找出关键影响因素,为鄱阳湖生态产业集群建设提供参考。通过模型结果我们可以知道,影响鄱阳湖生态产业集群的因素层中,群内企业因素和公共管理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其他外部因素和智力支持影响较小。方案层中,生态产业集群的环境维持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循环理念排在第二,政府主导调控和产业选择分列第三和第四。因此,在生态产业集群的建设过程中,要以系统思维为导向,着重做好群内企业服务和公共管理服务两方面,同时结合好资源输出效率和知识创新服务等方面。
    8  基于IAP框架的我国动漫游戏产业三维推动模式研究
    陈睿 杨永忠
    2016(7).
    [摘要](386) [HTML](0) [PDF 0.00 Byte](38)
    摘要:
    基于帕森斯AGIL模型和经典的SCP分析范式,设定相关假设,探索性地构建了IAP(Institution-Ability-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下,提出了我国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三维推动模式,并具体分析了各维度的运作机理,包括:双向产业链发展:以品牌授权和知识产权质押为核心的经济推动;新平台应用:以数字技术应用为引导的技术推动;社会网络效应:以“生产者——消费者——研究者”社会网络为基础的社会推动。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三维推动模式的实现机制。
    9  中国区域碳排放环境管制溢出效应研究
    毛明明 邓雨寒 孙建
    2016(7).
    [摘要](472) [HTML](0) [PDF 0.00 Byte](56)
    摘要:
    依据“电热碳分摊”原则测算出中国30个省区碳排放量,基于EKC理论,构建协整空间DURBIN模型研究了中国区域碳排放环境管制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区域人均碳排放量、环境管制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区域人均碳排放量与区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EKC曲线关系;本区域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城市化率以及环境管制对本区域人均碳排放的直接效应(弹性)分别为0.690、0.181、0.029、-0.001,对邻近区域人均碳排放的溢出效应(弹性)分别为0.090、0.024、0.004、-0.036,本区域环境管制对邻近区域人均碳排放的溢出效应要明显高于其对本区域人均碳排放的直接效应。
    10  “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设想
    周华强 邹弈星 严建华 冯文帅 刘长柱
    2016(7).
    [摘要](436) [HTML](0) [PDF 0.00 Byte](41)
    摘要:
    在剖析“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人工管理模式基础上,从任务长期性、管理复杂性、主体多样性、人员动态性等方面阐述了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必要性与科学性。提出应按“一体、全能、高效、实用”的思路设计“通知公告、选派工作、培训工作、材料填报、用户信息”五大功能,并要突出人性化、程序化、自动化。建议按政府购买服务的政策确定平台建设主体,做好与科技体制改革的衔接,并可适时将该平台升级为科技人才资源市场配置平台。
    11  湖北省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研究
    高建平 赵可 查晶晶 云昭洁 孙娟
    2016(7).
    [摘要](654) [HTML](0) [PDF 0.00 Byte](41)
    摘要:
    运用空间统计分析软件GeoDa和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22,以湖北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框架,对湖北省区域创新能力进行空间分布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湖北省区域创新能力分布并不均衡,区域创新中心的“灯影效应”及区位锁定效应明显,知识溢出和创新扩散的空间集聚阻碍了湖北省区域创新协调发展,提出进一步激发区域知识创造活动的潜力,增强区域知识获取水平,加大企业创新主体培育,优化科技政策环境,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路径。
    12  台湾科技投入产出统计指标与数据分析解读
    李金算 赵巧萍
    2016(7).
    [摘要](359) [HTML](0) [PDF 0.00 Byte](43)
    摘要:
    根据台湾统计年鉴(2013),从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2个方面,分析解读台湾的科技投入情况,从SCI论文、EI论文、美国核准专利、台湾专利、科学工业园区发展5个方面,分析解读台湾的科技产出情况,最后对台湾科技投入和产出的主要指标和数据进行讨论。
    13  基于时变参数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业产品附随扩散模型研究
    卢安文 吴晶莹 陈 华
    2016(7).
    [摘要](331) [HTML](0) [PDF 0.00 Byte](36)
    摘要:
    互联网信息服务业产品具有附随扩散特性,但鲜有将附随扩散模型引入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研究成果。而传统的附随扩散模型由于未考虑参数的时变性将导致参数计算时的误差和预测精确性的下降,更不利于指导快速发展变化的互联网企业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和产品发展策略。本文结合传统的附随扩散模型,考虑了创新系数和模仿系数的时变性,探索研究基于时变参数的附随扩散模型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业产品附随扩散机理。实证分析表明,时变参数的附随扩散模型具有更高的模拟精度和预测精度,可以更准确地描述互联网信息服务业产品的扩散特征,帮助企业更准确地预测产品发展趋势,制定发展策略,同时促进监管部门对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市场竞争秩序进行有效监管。
    14  基于能值理论的宁夏荒漠化治理生态经济效应研究
    朱海娟
    2016(7).
    [摘要](439) [HTML](0) [PDF 0.00 Byte](39)
    摘要:
    文章运用能值理论,分析了宁夏荒漠化治理工程实施前后生态经济系统投入和产出的变化情况,评价了该地区荒漠化治理的生态经济效应。研究表明该地区能值产出量的增长幅度大于投入增长幅度。在能值投入结构方面,不可更新环境资源和可更新有机能投入量出现下降趋势。总能值产出结构向多元化发展。能值投资率和环境负载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净能值产出率呈现先增后降再增长的趋势。系统的功能逐步完善,生态和经济向协调方向发展。
    15  合同能源管理中的质量保证契约研究
    王 晛
    2016(7).
    [摘要](466) [HTML](0) [PDF 0.00 Byte](25)
    摘要:
    通过定义合同能源管理中的质量、服务对象满意度和有效投诉等一系列概念,建立质量保证规则和激励与惩罚机制,将合同能源管理从单纯的节能数量维度拓展到节能数量和质量维度。二维的合同能源管理将消除用能单位的忧虑,拓展合同能源管理的空间,使得合同能源管理得以更加健康地发展。
    16  中德美电动汽车产业创新政策比较
    苏楠 刘峰
    2016(7).
    [摘要](417) [HTML](0) [PDF 0.00 Byte](27)
    摘要:
    德国和美国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最快,且成熟度最高的两个国家,其产业创新政策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本文从电动汽车未来发展需要提高性能和降低价格的两个方向出发,围绕创新链构建了政策分析框架,按照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的分类对中国、德国和美国电动汽车产业创新政策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17  基于区域优势的泉州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李春鹏 王汉斌
    2016(7).
    [摘要](436) [HTML](0) [PDF 0.00 Byte](35)
    摘要:
    在电子商务时代,泉州中小企业面临着来自线上和线下的竞争。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泉州中小企业必须深化电子商务的应用,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从区域优势的角度,分析得出泉州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具备地理区位优势、产业集群优势和政策支持优势。研究表明泉州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其发展受到资金短缺、人才紧缺、线上线下渠道冲突的制约。提出泉州中小企业应充分发挥区域优势,通过抱团发展、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整合线上线下渠道等方式,促进泉州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18  基于空间视觉的中国区域知识产权产品发展收敛性分析
    伦婉晴 王斌会 李雄英
    2016(7).
    [摘要](406) [HTML](0) [PDF 0.00 Byte](78)
    摘要:
    SNA-2008把原称为“无形固定资产”的资产改称为“知识产权产品”。因此,知识产权产品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修改凸显了知识产权产品在评价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由此,本文基于2005-2013年中国30省市知识产权产品发展水平有关的数据,运用突变级数法建立知识产权产品和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得出综合评价结果,然后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对30省市的知识产权产品水平进行收敛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知识产权产品发展水平呈现收敛状态。
    19  科技政策执行力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分析
    闫凌州 赵黎明
    2016(7).
    [摘要](514) [HTML](0) [PDF 0.00 Byte](52)
    摘要:
    本文在对科技政策执行力影响因素及其关系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影响科技政策执行力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分类,同时综合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了不同因素之间的层次关系,结果显示在内部影响因素中,执行主体的兴趣是直接影响执行力强弱的表层因素,政策内容和服务对象是影响执行力的底层因素;在外部影响因素中,科技需求和制度环境分别为影响科技政策执行力的表层因素和底层因素。将内外部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则内部因素大多为中表层因素,外部因素主要为底层因素等。
    20  我国创新政策转型研究
    陈光
    2016(7).
    [摘要](351) [HTML](0) [PDF 0.00 Byte](53)
    摘要:
    提要:近年来,我国在创新政策的实践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创新政策的数量大大增加,质量也不断提升,有力促进了我国创新的发展。然而,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如创新政策的理论研究滞后、规范性不够、法律化进程缓慢等。我国创新政策亟待转型,加强政策理论研究,更加重视运用需求面创新政策,加强对创新政策的评估,推进立法进程等。
    21  首都创新政策体系优化探讨
    杜红亮
    2016(7).
    [摘要](402) [HTML](0) [PDF 0.00 Byte](32)
    摘要:
    本文分析首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部四大优势与四大劣势、外部面临的四大机遇与四大挑战,深入剖析北京市创新政策体系的现状特征,其次探讨新形势下首都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的定位以及创新政策体系的完善方向,继而深入分析首都现有创新政策体系在内容及实施成效方面的问题,最后在借鉴国外创新政策体系完善的态势与经验启示的基础上,从政策制定、实施、监督评估、统筹协调、法治化等提出进一步完善首都创新政策体系的“1+6”建议。
    22  “双高”压力情境下工程设计创新行为研究 --基于调节焦点理论
    何伟怡 王静
    2016(7).
    [摘要](355) [HTML](0) [PDF 0.00 Byte](32)
    摘要:
    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主力的工程设计员工面临着承受高强度建设项目任务高压的创新困境,不同调节聚焦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很少。构建了复杂工作高压情境下不同调节焦点占主导的员工其创新行为的产生机制,探讨了内在动机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促进型调节焦点对工程设计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防御性调节焦点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消极影响;内在动机在两类调节焦点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最后提出了创新管理建议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23  风险影响下的改进灰色关键链进度管理研究
    孙军 蒙唐媛怡 石卉
    2016(7).
    [摘要](393) [HTML](0) [PDF 0.00 Byte](35)
    摘要:
    关键链进度管理将资源限制与工序路径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并能有效解决人员惰性问题,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在综合考虑风险因素对项目的影响下,优化指标系统,并提出用改进灰色关联分析法来进行关键链管理。此方法既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消除项目不确定性,又能有效缩减项目工期,能为项目管理者提供对策意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4  我国十三五适应创新驱动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的制度分析
    杨璐瑶 张向前
    2016(7).
    [摘要](623) [HTML](0) [PDF 0.00 Byte](40)
    摘要:
    科技创新驱动最根本在于人才发展,人才资源在国家发展各项资源中占据首要位置。通过分析我国国家发展,创新驱动以及创新人才发展环境对十三五适应创新驱动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的制度需求,研究我国当前存在的人才培养、选拔、引进、激励等制度问题,分析影响我国十三五适应创新驱动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的制度主要因素,积极因素有:经济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国家政府对人才发展的支持;消极因素:“重物轻人”的科研现象和对人才发展法律保障的缺失,进而提出: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完善制度设计、加大财政投入等相关制度建议。
    25  关于我国国家科技报告服务模式的探索
    汪雪锋 付芸 邱鹏君 雷鸣
    2016(7).
    [摘要](478) [HTML](0) [PDF 0.00 Byte](34)
    摘要:
    国家科技报告系统经过近2年的建设已初步成型,目前正处在发展完善阶段。国家科技报告系统以何种方式为广大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成为当前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系统调研当今世界主流的文献信息服务模式和文献开发利用模式,并借鉴美国科技报告系统的成功运营经验,结合国家科技报告系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国家科技报告系统的文献信息服务模式和文献开发利用模式的建设思路。
    26  基于TRIZ的组织系统进化法则研究
    黄家良 谷斌
    2016(7).
    [摘要](430) [HTML](0) [PDF 0.00 Byte](33)
    摘要: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理论)属于问题驱动型理论,管理领域应用TRIZ的首要条件是管理问题的发现。但是管理创新问题却较为模糊与不易发现,而已有相关研究往往忽略了该问题。因此提出了问题驱动的TRIZ管理创新体系,强调了管理问题发现的重要性,包括问题预测、问题定义、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四个模块。在以往的基于TRIZ的管理创新研究中,鲜有研究针对 “问题预测”模块展开研究。技术系统进化法则是有效的问题预测与发现工具,通过对比分析技术系统与组织系统的异同,首次尝试给出了基于TRIZ的组织系统进化法则。
    27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项目联盟成功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高喜珍 周彤
    2016(7).
    [摘要](295) [HTML](0) [PDF 0.00 Byte](27)
    摘要:
    项目联盟作为一种相对新颖的项目管理模式,其成功实施对于改善和提高工程项目的效率成效显著。总结了国外有关项目联盟主要成功因素的研究现状,通过内在逻辑关联分析初步归纳影响项目联盟成功的主要因素,结合项目联盟成功标准,构建了基于粗糙集理论的项目联盟成功关键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提炼出了项目联盟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对联盟成员的选择、沟通水平、联盟激励机制、联盟领导者能力,最后从项目联盟的生命周期视角予以划分,研究结论对于提高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促使项目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28  高新区集群创新生态系统投入、产出与创新环境的数量关系研究
    欧光军 雷霖 任凤玲 王龙
    2016(7).
    [摘要](495) [HTML](0) [PDF 0.00 Byte](36)
    摘要:
    高新区的创新能力和对经济的引领作用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作为其创新能力的支撑体系的高新区创新系统却缺乏深入的解析。本文依据生态学思想搭建出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性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深入集群“黑箱”来探悉其创新能力与演化的内在机理,阐释相互之间及与高新区整体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发现集群创新种群生态投入与创新产出有很强的正向关系,创新环境对创新投入有很强的正向作用。根据此研究结果,高新区可结合创新生态系统内在投入因子、环境因子来差异化来建设创新型高新区,对提升园区创新能力具有强的现实价值。
    29  论科研伦理审查
    高尚荣
    2016(7).
    [摘要](415) [HTML](0) [PDF 0.00 Byte](30)
    摘要:
    按照经典科学分类,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生命科学三大科研领域,分别探究科研伦理审查的机制与内涵,推动科研伦理审查的整体构建,促进科研管理现代化。
    30  辽宁省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李丹 王欣
    2016(7).
    [摘要](699) [HTML](0) [PDF 0.00 Byte](42)
    摘要:
    尝试构建包括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技术创新获取和改造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技术创新支撑能力四个一级指标,下设十五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衡量辽宁省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经过因子分析发现,辽宁省高技术产业存在人才队伍建设落后、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原始创新不足、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足、高技术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可通过优化政策导向促进基础研究、完善高技术产业人才发展机制、制定“辽宁创造”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优化高技术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完善鼓励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等措施解决。
    31  区域经济增长与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彭迪云 刘畅 周依仿
    2016(7).
    [摘要](460) [HTML](0) [PDF 0.00 Byte](50)
    摘要:
    分析经济增长与创新能力相互关系,借鉴耦合理论建立二者的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1—2013年间经济增长与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3年间各省域的经济增长与创新能力耦合协调类型跨越6个等级,除云南外其他省域均达到初级协调发展类型,但并没有省市达到优质协调发展类型;空间上,东中西地区呈现出明显的三级梯度递减规律;时间上,长江经济带覆盖区域耦合协调度均呈现出上升趋势。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运用市场化手段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成果经济化效率,带动经济发展等建议。
    32  物联网走进中国家庭的需求状况分析
    陈玉川
    2016(7).
    [摘要](405) [HTML](0) [PDF 0.00 Byte](36)
    摘要:
    家庭智慧化需求是物联网走进中国家庭的发动机。家庭业务需求、家庭设备需求与家庭网络需求是驱动物联网走进中国家庭的源动力。在家庭业务需求方面,广东省与四川省的需求总量最大,北京等省市的单位需求量最大。在家庭设备需求方面,北京市与上海市的需求总量最大,山西等省份的单位需求量最大。在家庭网络需求方面,北京等省市的需求总量最大,吉林等省份的单位需求量最大。
    33  我国光伏产业政策分析与完善策略
    彭乃珠 钟永恒 孟银涛
    2016(7).
    [摘要](444) [HTML](0) [PDF 0.00 Byte](43)
    摘要:
    政府通过科学设计和选择政策工具,对光伏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构建的光伏产业政策二维分析框架,从政策工具维度与产业活动类型维度,分析2011年以来我国政府发布的国家层面的光伏产业政策,总结光伏产业政策工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光伏产业政策相应的完善策略。
    34  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及发展模式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万里洋 董会忠 吴朋
    2016(7).
    [摘要](513) [HTML](0) [PDF 0.00 Byte](45)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文化创意产业的萌生与发展逐渐成为城市发展重心和竞争的焦点,从区域发展角度来看,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化发展是必然趋势。本文以济南市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为研究对象,就其发展的现状,通过运用空间数据分析与地理信息科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关联性,并在深入剖析其空间集聚类型和分布格局特征的基础上,探索出济南市未来以资源集约化、文化创意园区、产业价值链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发展模式,最后提出加强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政策建议。
    35  工艺、产品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实证研究
    刘英基
    2016(7).
    [摘要](573) [HTML](0) [PDF 0.00 Byte](33)
    摘要:
    为了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驱动发展内涵,在构建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和采用2000—2012年我国有关数据进行测量基础上,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工艺、产品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的协同度呈波动上升趋势,工艺、产品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的推动作用显著,而产业高端化对工艺、产品创新的促进作用尚未显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需要通过完善创新资源整合与激励机制等推动工艺、产品创新。
    36  长三角高技术产业低端同构现象的现实考查*
    王志华 陆玉梅 刘文霞
    2016(7).
    [摘要](576) [HTML](0) [PDF 0.00 Byte](41)
    摘要:
    简要回顾了高技术产业同构问题的相关研究,对产业低端同构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在合理选择评价指标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比较了长三角与部分发达国家和全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并对其同构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处于低端同构状态。简单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促进长三角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37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广东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思考
    田兴国 吕建秋 谢春艳 蒋艳萍
    2016(7).
    [摘要](587) [HTML](0) [PDF 0.00 Byte](37)
    摘要:
    通过全面系统分析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广东高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优势与不足,指出制约广东高校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借鉴国际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成功经验,从科研经费管理、岗位设置与人员聘任、科研评价与激励、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出了完善高校体制机制、推动高校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38  基于SBM模型的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测度研究
    蔡火娣 韩兆洲
    2016(7).
    [摘要](463) [HTML](0) [PDF 0.00 Byte](49)
    摘要:
    本文基于非径向的SBM模型测度了中国省区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并分析了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及分解,从技术进步效应、效率追赶及“创新者”区域等角度探索中国省区二氧化碳排放效率。主要结论有:2000-2011年间的全国二氧化碳平均排放效率仅为54.9%,效率偏低,相对于效率前沿面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发展是不均衡的,东部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显著高于中、西部;全国二氧化碳生产率MLPI指标平均增长率为0.62%,增长率较低,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而非效率变化。
    39  加强体制机制创新 促进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刘梅 许佳
    2016(7).
    [摘要](425) [HTML](0) [PDF 0.00 Byte](46)
    摘要:
    目前国内高校已经开始开展交叉学科研究,促进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推动产出原创性科研成果。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站在当前推进高校综合体制改革、瞄准国际科研前沿和国内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大批优秀科研人才的高度统筹谋划,针对当前一些体制机制方面的弊端,在科研机构、管理体制、人事制度、考核评价机制、后勤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创新,促进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40  我国再制造产业化发展现状 ---基于生态经济与开放经济视角的研究
    周文君 陈淑梅
    2016(7).
    [摘要](368) [HTML](0) [PDF 0.00 Byte](55)
    摘要:
    再制造业是一种新兴产业,其在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贡献最为显著。相关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再制造行业、技术、物流管理及生产计划等方面。在可预见的将来,再制造业将是全球各国政府及企业集中关注的产业,同时再制造品也将迎合更多国内外消费者的需求。这就要求不仅要从管理学角度分析再制造过程优化控制等问题,还应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未来我国再制造品产业化发展中的两种新路径,即生态化路径与国际化路径。
    41  所有制性质、研发投入与企业社会责任
    梁彤缨 金镇城 苏德贵
    2016(7).
    [摘要](592) [HTML](0) [PDF 0.00 Byte](37)
    摘要:
    基于2009-2013年我国493家上市公司的1132组观测数据,通过数据包络分析计算出上市公司的研发效率,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国有控股和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在社会责任表现以及创新程度方面的差异,再通过一个非平衡面板的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企业的研发投入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对这种关系的影响。结果发现:1)我国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其社会责任表现显著优于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但是研发创新投入却不如民营上市公司;2)企业的研发投入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这种正向影响,民营控股上市公司表现得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更为显著。基于以上结论,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可以通过识别研发投入中高社会效益的创新,从而更好地提升本身的社会责任表现。
    42  基于多案例分析的企业技术交易成效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李叶雨 李华
    2016(7).
    [摘要](386) [HTML](0) [PDF 0.00 Byte](59)
    摘要:
    基于陕西省三家不同行业背景企业的深度访谈,通过多案例研究方法对企业技术交易成效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技术交易相关法律政策环境、技术满足市场需求程度、技术供需双方的沟通协调程度和技术需求方消化吸收能力是影响企业技术交易成效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技术交易成效关键影响因素的鱼骨模型,明晰了企业在进行技术交易时应重点考虑的影响因素及影响路径。
    43  江苏省创新驱动发展政策体系设计与实践研究及对广东的启示
    龙云凤
    2016(7).
    [摘要](293) [HTML](0) [PDF 0.00 Byte](27)
    摘要:
    本文研究分析了江苏省创新驱动战略布局以及围绕这一战略布局开展的政策设计与实践。研究分析出其在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投入、知识产权、创新人才、政策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布局特点,并结合广东特点,提出广东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意见和建议。
    44  融资约束、税收激励与企业研发投入 ——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
    水会莉 韩庆兰
    2016(7).
    [摘要](552) [HTML](0) [PDF 0.00 Byte](40)
    摘要:
    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11-2013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融资约束与税收激励两个因素单独及共同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融资约束显著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民营企业研发投入主要依赖于债务融资,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主要取决于股权融资;税收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对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不显著;税收激励效应有效缓解了融资对民营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企业所得税税收政策较增值税更能促进民营企业的研发投入。
    45  基于异质性要素匹配的企业合作创新作用机理研究
    刘克寅 汤临佳
    2016(7).
    [摘要](466) [HTML](0) [PDF 0.00 Byte](33)
    摘要:
    解析基于异质性要素匹配的企业合作创新作用机理,强调了合作中实现不同合作伙伴之间的异质性资源互补、异质性能力兼容和异质性行为契合对提升创新绩效的重要意义。利用浙江省温州、台州地区制造业企业的调研数据研究了实现上述匹配原理的影响因素和约束条件。研究显示:合作前信息的搜寻、潜在合作对象选择管理、合作中的技术吸收与学习能力提升激励以及不同能力对接、合作中关系治理与契约管理等都很重要,能够减少合作中的信息不对称,约束投机性行为,提高合作中的协同效应和合作绩效。
    46  高校教师专利创造活动影响因素—基于部分工科院校的实证研究
    钱堃 徐雨森 徐晓亮
    2016(7).
    [摘要](597) [HTML](0) [PDF 0.00 Byte](47)
    摘要:
    基于创新管理、专利评估等领域的相关研究,切合高校专利创造活动的特性,构建了专利创造活动影响因素分析的概念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近10年来高校专利创造活动快速发展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创造活动主体即教师的创造能力提升、同企业交流合作的日益密切以及实验条件和文献条件的改善是关键推动因素,专利申请与维护费用补贴等激励因素的作用已经弱化。
    47  企业家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分析
    刘丹 衣东丰
    2016(7).
    [摘要](390) [HTML](0) [PDF 0.00 Byte](35)
    摘要:
    企业家的创新活动需要从创新生态系统层面上进行综合考量。在定义企业家创新生态系统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生态学与企业家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耦合。以创新生态位为逻辑基点,构建企业家创新生态系统的模型,概括企业家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并分析我国企业家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48  广东省建设国家实验室体系的若干思考
    张 玮 凌 贵 钟自然 余亮
    2016(7).
    [摘要](913) [HTML](0) [PDF 0.00 Byte](39)
    摘要:
    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作为源头创新和新知识、新技术、新发明的先导和源泉,是培养汇聚高层次科研人才、取得自主创新成果和核心技术的重要平台,是体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科研创新能力强弱的一项重要指标。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 [1]。本文对我省现有的国家科研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总结梳理和摸底分析,并对今后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对广东省科研基地体系建设工作提出若干建议,特别是加大力度推进以实验室为龙头的科研基地建设,加强协同创新,组建一批高水平科研创新基地和平台,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直至产业化全过程创新链条的科研体系,是广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路径和重要保障。
    49  产学研科技创新的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
    陈勇军 张飞涟 陈艳
    2016(7).
    [摘要](424) [HTML](0) [PDF 0.00 Byte](35)
    摘要:
    采用半结构访谈与书面案例研究及实践现象观察的定性研究方法,提炼出产学研科技创新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向固定的对象发放大量的调查问卷,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运用SPSS18. 0和AMOS7. 0等统计软件来进行数据分析和假设检验,研究了产学研科技创新的竞争力形成机理,得到了相关研究结论,从产学研科技创新竞争力的四个主要影响因素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