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0卷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基于协同创新的公益类科研机构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吕亮雯
    2017(4).
    [摘要](697) [HTML](0) [PDF 0.00 Byte](83)
    摘要:
    公益类科研机构绩效评价对科研管理、科技体制改革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协同创新的角度出发,结合科研机构创新过程特征,在公益类科研机构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引入协同创新思想和要素,构建一套更系统、更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广东20家公益类科研机构作为评价对象开展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这套评价指标体系能较好地反映科研机构创新绩效的真实情况,为科研绩效管理提供了更为科学的评估依据。
    2  海外投资与国内并购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差异性影响研究
    李燕 李应博
    2017(4).
    [摘要](621) [HTML](0) [PDF 0.00 Byte](58)
    摘要:
    本文采用2003-2014年中国31个省(市)海外投资和国内并购的面板数据,利用贝叶斯随机前沿方法,分析了两种投资方式对地区创新效率的差异性影响。研究发现:海外投资和国内并购均对创新效率有正向影响,海外投资的作用更大;海外投资和国内并购都存在非线性的门槛效应,两者对数门槛值分别在7.61和5.76附近;OFDI和国内并购在促进创新效率方面不存在明显的替代或互补关系。
    3  国际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陈丽荣 曹玉昆 朱震锋 苏蕾
    2017(4).
    [摘要](679) [HTML](0) [PDF 0.00 Byte](59)
    摘要:
    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1986-2014年的127篇天然林保护工程文献为研究对象,以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为分析手段,尝试从定性判断到定量分析、从图表统计到信息可视化,对国际天然林保护工程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发展脉络、研究机构和研究热点进行深入挖掘,是对天然林保护工程领域文献研究的新尝试。研究结果显示,国际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研究基础相对集中,可分为四大聚类,分别是中国天然林保护实践、生态工程经验总结和未来工作重点、发展中国家生态保护、天然林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从聚类研究脉络看,中国天然林保护实践在国际天然林保护工程研究领域最为突出,其次是发展中国家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生态工程经验总结这类研究近期基本处于沉寂状态;美国、中国、加拿大是国际天然林保护工程领域研究的主要国家,其中美国的研究实力最强,其次是中国;国际天然林保护工程研究热点随着时间的变迁而不断发生变化,近期研究热点指向高频关键词“气候变化”、“碳汇”、“遥感”和“生态旅游”。
    4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协同与文化产业发展:综述与研判
    解学芳 盖小飞
    2017(4).
    [摘要](539) [HTML](0) [PDF 0.00 Byte](69)
    摘要: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制度创新的奠基和技术创新牵引与维系。与此同时,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为制度与技术的持续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基础与保障。实现技术与制度的协同创新,是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综合现有研究与研判,文化产业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归纳文化产业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的关系与发展脉络,提出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对未来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与发展实践都极其重要。
    5  广东新型研发机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经验及启示建议
    陈雪 龙云凤
    2017(4).
    [摘要](644) [HTML](0) [PDF 0.00 Byte](69)
    摘要:
    与传统的科研机构相比较,新型研发机构更符合科学技术发展规律,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探索实践了多元化的模式,本文通过梳理新型研发机构助推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经验,提出有助于推动我省成果转化的政策建议。
    6  知识型员工心理资本对职业成功影响的实证研究:中介和调节效应检验
    陈凤 陈毅文 刘彤
    2017(4).
    [摘要](554) [HTML](0) [PDF 0.00 Byte](75)
    摘要:
    从心理资本理论出发,选取546名知识型员工为被试,采用自陈式问卷调查法,考察知识型员工心理资本与其职业成功的关系,同时采用Process程序检验中介和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除韧性外,知识型员工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对职业成功均有正向影响;(2)职业承诺部分中介知识型员工心理资本对职业成功的影响;(3)职业弹性调节知识型员工心理资本和职业成功及客观职业成功的关系。
    7  基于供应链的电力行业碳减排投资决策
    赵文会 高姣倩 宋亚君
    2017(4).
    [摘要](795) [HTML](0) [PDF 0.00 Byte](50)
    摘要:
    随着大气污染、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日益加剧,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电力行业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发展要求。本文在电力市场背景下,针对发电商和售电商组成的电力供应链,并考虑电力行业碳减排技术投资与否两种情况,分别构建了发电商、售电商两级供应链模型和发售一体化的一级模型,探究了消费者碳足迹敏感系数、碳排放限额及碳减排成本系数对电力供应链成员最优决策和减排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电力供应链可以通过投资碳减排技术获得更大的利润,同时减少碳排放量;在电力供应链一级模型中,由于发电企业和售电公司信息共享、共同决策,可以实现电力供应链整体利润的最优;政府在制定碳排放政策时,合理的碳排放限额能够有效降低电力供应链的碳排放量,同时提高供应链利润,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8  我国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其差异性分析
    彭朝霞 吴玉锋
    2017(4).
    [摘要](732) [HTML](0) [PDF 0.00 Byte](56)
    摘要:
    文章构建了我国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进行客观赋权,然后引入耦合协调发展的函数模型,测算了2014年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科技系统的耦合度和协调度,最后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度多处在拮抗时期,发展特点表现为生态环境逐渐被破坏,承载力变小;(2)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协调度基础处于勉强协调状态;(3)经济结构、经济效益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影响耦合协调度的突出因素。
    9  项目治理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
    方炜 牛婷婷 王莉丽
    2017(4).
    [摘要](696) [HTML](0) [PDF 0.00 Byte](51)
    摘要:
    项目治理是近年来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发展的重要和新兴研究领域。通过对2005~2015年项目治理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综合分析,从项目治理研究的兴起、项目治理的内容以及项目治理的机制三个方面梳理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项目治理领域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10  科技型人才聚集与协同创新产出的非线性关系—基于1995-2014年高技术产业省际面板数据
    曹薇 邱荣燕
    2017(4).
    [摘要](636) [HTML](0) [PDF 0.00 Byte](47)
    摘要:
    人才聚集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以1995-2014年高技术产业省级年度数据为样本,结合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Hansen提出的门限检验方法,以人均GDP为门槛变量,运用双重门槛模型,对科技型人才聚集度和协同创新产出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协同创新产出的贡献率最大,但并非高技术人才聚集规模越高,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非线性关系,并以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11  农业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对北京市的应用
    李芸 陈俊红 陈慈
    2017(4).
    [摘要](583) [HTML](0) [PDF 0.00 Byte](44)
    摘要: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之路,对产业融合进程进行评价有助于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引导发展。本文提出以农业为依托,以产业链延长、农业多功能拓展、农民增收为核心要素农业产业融合概念,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含三个层次的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该指标体系对北京市农村产业融合进程及成效进行评估。研究发现北京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已经进入成长阶段,发展成果惠及农民,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12  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研究述评与展望
    郭云贵 张丽华 刘睿
    2017(4).
    [摘要](664) [HTML](0) [PDF 0.00 Byte](61)
    摘要:
    创新自我效能感的提出为个体创新行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全面回顾以往研究成果,本文对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的测量、影响因素与影响效应进行了归纳概括,并对中国情境下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以期能对后续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13  绿色技术与社会生态系统的融合性问题探讨
    衡孝庆 李昊远 邹成效
    2017(4).
    [摘要](536) [HTML](0) [PDF 0.00 Byte](51)
    摘要:
    绿色技术与社会生态系统融合的理据就是以绿色理念为基础,通过将生态知识应用于技术认知,改变既有的传统社会观念,形成新的社会共识;绿色技术与社会生态系统融合的路径是通过绿色理念在技术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之间的双向渗透,进而形成绿色理念在技术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循环;绿色技术与社会生态系统融合的机理就是在交往活动、价值链、行为规范乃至心理基础等方面进行整合与重构,最终让绿色理念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交往与行为的逻辑基础。
    14  基于管理科学重要期刊的985高校管理科学十年研究主题多维分析*
    李纲 袁满 许亮
    2017(4).
    [摘要](722) [HTML](0) [PDF 0.00 Byte](53)
    摘要:
    [目的/意义]管理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对管理科学领域论文成果研究主题的多维度分析能够了解高校管理科学领域的研究特色和研究主题演化过程。[方法/过程]以2005-2014年间22种管理科学的A类重要期刊的论文作为数据源,采用LDA主题建模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39所985高校在不同时间段上发表的论文进行内容主题特征挖掘,从学校、期刊、时间等多个维度分析各高校管理科学领域的研究主题及演化过程。[结果/结论]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了四个方面的结论:①我国管理科学领域的某些研究主题较为普遍和稳定;②不同高校具备自身特色研究主题;③同一研究主题在不同高校的科研选题中所受到的关注度不同;④依据研究主题的相似性,形成了4种不同特色的管理学科高校群类。
    15  交互关系视角下项目组合风险系统架构及其复杂性
    赵 静 郭 鹏 贾颖颖
    2017(4).
    [摘要](618) [HTML](0) [PDF 0.00 Byte](42)
    摘要:
    随着项目活动进入“大尺度”时代,交互关系成为项目组合及其风险管理的突出问题。研究从来源、产生范式和功能特征等三个维度扩展了项目间交互关系分类体系,分析了交互关系视角下项目组合风险的产生和变化,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逻辑维和认识维的项目组合风险系统架构模型,并对其系统复杂性展开讨论。
    16  创业意向向创业行为转化机制研究
    崔祥民 杨东涛 刘彩生
    2017(4).
    [摘要](568) [HTML](0) [PDF 0.00 Byte](39)
    摘要:
    研究创业意向向创业行为的转化机制,对于解释“心动”多、“行动”少的创业现象,促进创业行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考察了创业意向向创业行为转化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第一,关键生活事件、情感体验是创业意向向创业行为转化的重要因素;第二,积极情感体验对于创业意向向创业行为的转化起到催化作用;第三,消极情感体验对于创业意向向创业行为的转化起到唤醒作用。
    17  基于两阶段DEA模型的科技教育对我国海洋经济区建设绩效影响分析
    陈洁 刘君 李新运
    2017(4).
    [摘要](576) [HTML](0) [PDF 0.00 Byte](46)
    摘要:
    为了考察我国五大海洋经济区科技教育领域的综合建设绩效,建立了基于投入-过程-产出框架的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两阶段DEA模型,对2014年我国五大海洋经济区科技教育的科教生产阶段与产业转化阶段的建设绩效进行了实证评价。结果表明,在科教生产与产业转化阶段,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天津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绩效水平较高,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绩效水平较低,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与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介于两个绩效水平之间。
    18  基于Lotka-Volterra理论的产业集群生态网络竞合模型
    姚晶晶 孔玉生
    2017(4).
    [摘要](641) [HTML](0) [PDF 0.00 Byte](56)
    摘要:
    产业集群生态网络的演化具有复杂性,根据不同区域和集群性质划分出的集群生态网络的竞合模式更是千变万化。本文在生态学Lotka-Volterra理论和产业集群生态位整合的Logistic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产业集群生态网络竞合模型。结合产业集群的竞合特征,通过调节竞合系数来讨论企业间的竞合模式,并针对企业不同生态位的表现提出“生态位确立——生态位拓展——生态位巩固——生态位整合——生态位分离”的产业集群生态网络应对战略。最后对产业集群生态网络在竞争和合作的过程中提出注意点,使得生态网络生态位保持稳定。
    19  基于价值网络的电动物流车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李英 李惠
    2017(4).
    [摘要](663) [HTML](0) [PDF 0.00 Byte](56)
    摘要:
    电动物流车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是破解电动物流车产业化的有效途径,而商业模式中各利益主体的盈利性决定该模式是否可行。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关于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企业共同建设换电站的电池租赁模式。运用比较法和动态盈亏平衡分析方法,对该商业模式中各主体的盈利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企业共同建设换电站的电池租赁模式是开启电动物流车市场的有效途径;企业参与建设比例、购换电差价和政府补贴力度是影响该商业模式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最后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建议。
    20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重庆产业生态创新系统仿真与优化路径研究
    许小苍 刘俊丽
    2017(4).
    [摘要](678) [HTML](0) [PDF 0.00 Byte](37)
    摘要:
    传统工业“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向绿色化、生态化和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转变,迫切需求“区域产业生态创新系统”的构建。本文在对区域产业生态创新系统生态效率评价的基础上,以系统动力学为工具构建区域产业生态创新系统的仿真模型,对重庆产业生态创新系统的未来发展从企业行为、政府作为、研究机构、创新人才等四个方面进行仿真检验及预测,并探讨其创新资源综合配置的优化路径。
    21  黑龙江省虚拟有机农场模式构建及保障机制研究*
    王高飞 李明
    2017(4).
    [摘要](558) [HTML](0) [PDF 0.00 Byte](69)
    摘要:
    面对农产品安全以及我国有机农场存在的分散性、规模小、成本高等现实问题,以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黑龙江省为例,通过对其发展有机农场的优势条件进行分析,在虚拟组织理论的基础上首次提出虚拟有机农场创新模式,并通过对该模式及其保障机制的建立与阐释,论证其可行性与优越性,以期为提升黑龙江省农业经济提出一种新的思路、为探索现代化有机农业模式创新提供借鉴。
    22  分布式创新网络知识协同风险评价研究
    齐文静 胡斌 杨坤
    2017(4).
    [摘要](665) [HTML](0) [PDF 0.00 Byte](51)
    摘要:
    在已有的创新网络知识协同风险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分布式创新网络知识协同风险评价模型。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风险因素的重要度进行层次总排序并找出关键风险因素,然后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小和风险发生可能带来损失的多少,最后以实例证明该方法的实用性与科学性。
    23  人格特征如何影响创新型员工工作绩效?—基于敬业度的中介作用
    刘金培 宋晓霞 方琼红 朱磊
    2017(4).
    [摘要](762) [HTML](0) [PDF 0.00 Byte](135)
    摘要:
    通过引入大二人格特征模型,深入探讨创新型员工人格特征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机制。对全国23家高新技术企业121名技术创新型员工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层次回归分析模型检验人格特征中的稳定性因素、弹性因素对工作绩效的影响路径以及敬业度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大二人格特征模型能够有效预测创新型员工工作绩效和敬业度,稳定性因素和弹性因素对员工敬业度和工作绩效都有显著正向影响;敬业度在稳定性因素与任务绩效、稳定性因素与关系绩效中都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敬业度在弹性因素与任务绩效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在弹性因素与关系绩效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24  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创新与区域信息化的耦合协调性分析
    卓乘风 邓峰 白洋 艾麦提江.阿布都哈力克
    2017(4).
    [摘要](721) [HTML](0) [PDF 0.00 Byte](55)
    摘要:
    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区域创新和区域信息化是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计算2006-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区、市)的区域创新及信息化评价指数,进而构建耦合协调模型,算出二者之间的协调度,并测算区域间和区域内协调度的差异变动,得到如下结论:(1)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地区的区域创新水平与信息化水平整体不高,且区域创新要滞后于区域信息化;(2)各地区的区域创新与区域信息化发展呈现出高水平耦合共振状态,但是当考虑二者的综合发展水平时,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虽然逐年向好,但发展状况参差不齐,考察期内尚未达到优质协调状态;(3)经济带整体协调度差异先扩大后缩小,地区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贡献方,而地区内的差异又主要来自于西北地区的贡献。在分析和解释相关结论的基础上,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25  波士顿人才集聚举措评述及对中国的启示
    王 忠 朱佩仪 刘 军
    2017(4).
    [摘要](679) [HTML](0) [PDF 0.00 Byte](49)
    摘要:
    波士顿的人才集聚措施富有成效,关键在于政府以政策和资金作为引导,学校、产业、非政府组织、风险投资机构各自发挥所长并互相合作。另外,波士顿还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本文在回顾波士顿的人才集聚措施以后,总结出它的成功在于“合作共赢、产业集聚、推动创新”。中国可以借鉴波士顿的成功经验,完善现有的人才集聚政策。
    26  基于DEA方法的湖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效率评价
    张建清 孙梦暄 范斐
    2017(4).
    [摘要](705) [HTML](0) [PDF 0.00 Byte](53)
    摘要:
    选用DEA方法将科技企业孵化器提供的各项服务作为投入变量,将孵化、经济、社会三种效益作为产出变量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2014年湖北省6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相关数据对湖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湖北省大部分科技企业孵化器DEA无效,且通过投入与产出的调整可使孵化器达到有效状态,但不同类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在进行改革时应根据其自身特点向不同的方向侧重。此外,针对湖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中存在的整体效率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孵化器结构趋同等问题,给出政策建议。
    27  资源配置市场化条件下区域科技中介服务模式研究
    王蓉 陈良华 王惠庆
    2017(4).
    [摘要](585) [HTML](0) [PDF 0.00 Byte](42)
    摘要:
    科技中介服务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长三角区域的科技中介服务发展成效卓越,但在资源配置市场化方面仍有所欠缺。运用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并开发验证科技中介服务体系量表,阐释影响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发展的内在和外在因素,进而结合资源配置市场化分析科技中介服务发展模式选择:角色定位、目标选择、发展路径与实现手段,最后提出市场化资源配置下区域科技中介服务模式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建议。
    28  基于公共领域理论的传统医药知识及相关资源保护
    魏晋才 方志耕 Matthew H. Liang
    2017(4).
    [摘要](594) [HTML](0) [PDF 0.00 Byte](51)
    摘要:
    本文以知识产权法的公共领域理论为视角,讨论了公共领域知识的特征、权益主体、利益原则,结合国际知识产权制度框架下传统医药知识的公共领域属性和法律地位,对传统医药知识及相关资源保护的策略进行了分析。思考和梳理了我国传统医学知识及相关资源保护的制度架构与缺陷。文章提出,在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政府需要采取相关措施,努力争取我国传统医药和相关资源在国际知识产权体系中的法律地位和知识权益,实现中医传统知识与现代科学及国际医药知识体系的对接,促进传统医药知识的保护与发展。
    29  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自组织演化机制研究
    赫连志巍 邢建军
    2017(4).
    [摘要](588) [HTML](0) [PDF 0.00 Byte](66)
    摘要:
    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是有效促进集群技术创新的发展模式,对集群的升级与产出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生态学和复杂网络角度分析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不稳定性、开放性以及随机涨落等自组织特性。根据产业集群生态特性,以Logistic模型对产业集群演化进行描述,通过自组织的动力机制方程描述产业集群创新网络自组织演化过程,找出集群创新网络自组织演化关键影响因素,构建集群创新网络自组织的演化机制,为改善集群创新网络的演化机制提出建议。
    30  大数据下的中国高端女性科技人才管理计量与对策分析
    杨丽
    2017(4).
    [摘要](623) [HTML](0) [PDF 0.00 Byte](42)
    摘要:
    本文以近年中国高端女性科技人才群体的基础数据为依据,对其基本情况与发展状况等进行计量分析,借鉴相关国际女性科技人才管理政策的先进经验,尝试提出了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建立女性管理监测体系、制定女性人才培养规划、重构女性人才培养建制三大对策,以此改进完善中国高端女性科技人才管理状况。
    31  探索性创新和挖掘性创新整合模式的研究——基于组织双元结构观视角
    王晓飞 吕文栋 汪全勇
    2017(4).
    [摘要](679) [HTML](0) [PDF 0.00 Byte](52)
    摘要:
    探索性创新和挖掘性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两种形式,又被称为双元性创新。两类创新活动对组织绩效都有积极的影响。但是两类创新活动的创新动因、资源配置、组织特征和组织模式不同,两种创新活动之间必然存在紧张的关系与冲突。本文基于组织双元结构观,通过企业案例的形式探讨探索性创新和挖掘性创新活动的四种整合模式,为企业消除两种创新活动的冲突,实现两种创新形式的协同整合提供对策思路。
    32  技术市场发展绩效评价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易明 彭甲超 付书科
    2017(4).
    [摘要](975) [HTML](0) [PDF 0.00 Byte](41)
    摘要:
    湖北省作为引领中部崛起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评价该省技术市场发展的绩效关系到技术市场全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在分析全国技术市场一体化建设和湖北省技术市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适用于湖北省技术市场发展的指标体系,运用数据降维方法,研究发现影响湖北省技术市场发展贡献率的主成分是基础投入指标。提出创新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政策环境,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公共服务平台,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中介服务体系等政策措施建议。
    33  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孙善林 彭灿
    2017(4).
    [摘要](657) [HTML](0) [PDF 0.00 Byte](44)
    摘要:
    恰如其分地评价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的绩效是一个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的前沿课题,而构建一个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准确评价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的前提。本文在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评价的要点,进而基于该要点构建了包括“显性绩效”、“隐性绩效”和“协同绩效”三个维度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调查问卷和统计分析对该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与效度进行了实证检验,从而最终建立了比较科学和实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34  我国试点碳市场运行效率评价研究
    程永伟 穆东
    2017(4).
    [摘要](634) [HTML](0) [PDF 0.00 Byte](70)
    摘要:
    基于我国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ETS)2014~2015年面板数据,设计了加权碳价格、价格稳定性、交易活跃度、配额松紧度、市场参与度等评价指标,继而构建了试点碳市场运行效率DEA评价模型并给出改进方案。结果表明,深圳、湖北和天津碳市场为DEA有效,上海、北京、广东和重庆碳市场效率值依次递减,且处于规模递增阶段;深圳碳价格水平及其稳定性最高,广东、湖北交易活跃度增长最快;试点碳市场普遍存在配额总量过剩、控排企业参与度偏低等运行“短板”。
    35  主导技术竞争下的磁浮交通技术市场选择研究
    苏涛永 曹峰
    2017(4).
    [摘要](582) [HTML](0) [PDF 0.00 Byte](54)
    摘要:
    在浦东磁浮建成通车之后,高速磁浮交通技术产业化的进程并不顺利。文章基于技术轨道理论和价值网络理论分析高速磁浮交通技术产业化进程陷入困境的原因。磁浮交通技术拥有成为下一代地面交通主导技术的潜力,磁浮交通技术的定位是补充现有交通体系的不足,高速磁浮着力于长距离客运专线,低速磁浮的重点是以磁浮技术清洁,安静,灵活等优势构筑新的价值网络,争夺城市或市郊轨道交通市场份额。
    36  中国区域碳强度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分析
    柴泽阳 杨金刚 孙建
    2017(4).
    [摘要](646) [HTML](0) [PDF 0.00 Byte](51)
    摘要:
    基于中国2003-2014年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构建了邻接、距离、经济三种空间权重矩阵,采用空间统计方法和空间滞后模型对我国省区碳强度的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中国碳强度在省区尺度上具有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且逐渐增强,同时,碳强度的空间集聚呈现“北高南低”的特征;空间面板计量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和煤炭消耗对碳强度具有显著的驱动效应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对碳强度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和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37  社会资本对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
    毛良虎 姜莹
    2017(4).
    [摘要](714) [HTML](0) [PDF 0.00 Byte](58)
    摘要:
    社会资本作为无形资本的重要组成,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有力保证。基于2009-2014年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整个空间呈现不均衡的阶梯状分布格局;(2)社会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并非完全线性相关,结构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而认知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效应;(3)R D人力投入、R D资金投入和教育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均呈现显著正效应,其中教育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最突出。
    38  双边视角下众包创新知识获取机制:一个概念模型*
    孟庆良 蒋旋
    2017(4).
    [摘要](671) [HTML](0) [PDF 0.00 Byte](61)
    摘要:
    从当前管理实践出发,通过梳理现有文献,提出众包创新的本质为外部用户知识的有效获取和创新运用。构建了双边视角下众包创新知识获取机制概念模型,分析双边视角下知识获取的关键影响因素,以及其对知识获取与众包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提升众包创新绩效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39  基于网络分析的高校节能减排科技成果转化分析与对策研究
    崔金栋 杜文强 王欣 于圆美 孙遥遥
    2017(4).
    [摘要](601) [HTML](0) [PDF 0.00 Byte](39)
    摘要:
    针对高校节能减排成果转化率低的现象,以高校节能减排成果转化效果为研究对象,从论文、项目和专利三个角度分析评价,揭示转化效率低的深层次原因;以多主体协同为切入点,构建政府、企业、高校的联动机制,实现多主体协同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生态模式,并提出了现实可行的具体政策建议。
    40  我国战略管理研究的回顾与进展
    郑沃林 郑荣宝
    2017(4).
    [摘要](588) [HTML](0) [PDF 0.00 Byte](50)
    摘要:
    以CSSCI检索出的1998 ~ 2015年共18年的473篇战略管理研究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CitSpaceIII、Ucinet及Spss软件,采用社会网络和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1)近18年我国战略管理研究可以分为探索研究阶段(1998 ~ 2003年)、全面发展阶段(2004 ~ 2009年)、稳定发展阶段(2009 ~ 2015年);(2)战略管理研究的知识基础聚类相对集中,形成以“战略管理”、“竞争战略”、“公共组织战略优化” 、“企业经营”及“企业职能部门战略”五大聚类;(3) 《经济管理》、《科技管理研究》及《外国经济与管理》刊物关于战略管理热点与“战略管理”学科热点相对一致,但不同的刊物各具特色侧重点相对差异。
    41  农业高校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与研究
    王红
    2017(4).
    [摘要](702) [HTML](0) [PDF 0.00 Byte](48)
    摘要:
    在网络时代,科技成果服务平台是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的实现方式之一。面对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突出问题,农业高校图书馆应利用自身优势资源,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构建农业科技成果信息公用数据库,对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并推广,强化农业高校图书馆的创新科技中介服务功能,最后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进一步阐述信息服务模式的应用,最终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
    42  广东省科技创新和金融市场协同效应分析及对策
    谭跃 周华
    2017(4).
    [摘要](652) [HTML](0) [PDF 0.00 Byte](68)
    摘要:
    本文基于协同学的基本原理,构建了科技创新与金融市场协同发展的测度模型,并以广东省2000-2013年科技创新和金融市场的有关数据,实证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广东省科技创新有序度大体呈上升趋势,而金融市场有序度则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科技创新与金融市场间良性协同发展的机制尚未形成。为此,本文结合广东省科技创新与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提出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市场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43  基于物元理论的创新型人才类型与投入指标的因果分析
    张从俊 曹安照 李国富 张雪峰
    2017(4).
    [摘要](629) [HTML](0) [PDF 0.00 Byte](58)
    摘要: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我们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型人才的层次关系到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本文以地方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为视角,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找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投入指标。在关键性指标确定的基础上,引入物元模型分析,定量解决了地方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投入的定性数据。在研究过程中了解到,地方高等院校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难度较大。但是在问卷调查中发现,生态环境在所有指标中占有重要位置,这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增加了新视野。
    44  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产业带创新发展问题透视及对策探讨
    高凯 王卫红
    2017(4).
    [摘要](541) [HTML](0) [PDF 0.00 Byte](42)
    摘要:
    通过文献检索和实地调查的方式,对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产业带创新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中存在的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最后结合相关问题提出了推动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产业带创新发展的五点对策和建议。
    45  浅析知识产权诉前禁令审查标准
    彭向阳 刘玲 彭一翔
    2017(4).
    [摘要](577) [HTML](0) [PDF 0.00 Byte](35)
    摘要:
    知识产权诉前禁令对于预防侵权行为具有明显的止损作用,而知识产权诉前禁令审查标准是颁发诉前禁令的关键,会对受害人的权利保障造成直接影响,如何科学界定其内容,更好适用于司法实践,是我国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重要任务。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