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0卷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广东省政府科技政务信息公开的调查研究
    刘佐菁 邓子立
    2017(5).
    [摘要](805) [HTML](0) [PDF 0.00 Byte](67)
    摘要:
    随着广东转型升级已进入到创新驱动发展的阶段,科技创新在广东发展全局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科技政务信息公开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以政府科技网站为研究对象,本文探索构建政府科技政务信息公开的指标体系,选取广东省21个地级市科技部门网站进行调查,分析广东省政府科技政务信息公开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基于技术调查的国防关键技术选择方法研究及系统实现
    刘书雷 赵海洋 石东海
    2017(5).
    [摘要](673) [HTML](0) [PDF 0.00 Byte](72)
    摘要:
    国防关键技术选择是推动国防科技整体水平提升、实现武器装备自主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梳理评估国内外国防关键技术选择研究现状基础上,结合我国国防关键技术选择应用实际提出了基于技术调查的国防关键技术选择方法,研究了国防关键技术选择的基本准则和指标体系,并对国防关键技术选择支撑系统的实现问题进行了探索。
    3  企业合作技术创新的风险识别及评价
    刘利平 江玉庆
    2017(5).
    [摘要](682) [HTML](0) [PDF 0.00 Byte](49)
    摘要:
    企业合作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要模式,然而产品开发的不确定性和日益增加的研发成本给合作创新带来了巨大风险。本文主要从合作方内部因素,技术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这三个维度探讨了合作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模式。基于AHP分析法,结合模糊综合评价矩阵,建立了合作创新风险的综合评价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此方法来确定合作企业技术创新的可行性空间。
    4  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构建
    白玉 郑童桐 刘辉 赵醒村
    2017(5).
    [摘要](589) [HTML](0) [PDF 0.00 Byte](62)
    摘要:
    本文采用扎根理论,并借助Nvivo10质性分析软件,深入剖析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与外延,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概念、范畴的定量分布特征,制定出一个包含91个概念、20个范畴、8个主范畴、4个核心范畴的评价模型,并根据三级编码过程中参考点与材料来源的数量分布拟定了各主范畴与核心范畴的权重系数,以期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提供有益参考。
    5  制造业环境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基于最大信息熵原理与投影寻踪耦合模型
    曲小瑜
    2017(5).
    [摘要](552) [HTML](0) [PDF 0.00 Byte](72)
    摘要:
    在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今天,环境技术创新成为代表一个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本文综合考虑我国制造业的环境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构建环境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最大信息熵原理与投影寻踪耦合模型评价“十二五”期间我国制造业环境技术创新能力,根据计算出的最佳投影方向,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我国制造业环境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影响程度的贡献率,根据计算出的最佳投影值,评价“十二五”期间我国制造业环境技术创新能力,并提出相应建议。
    6  工业化和城市化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
    庄颖 夏斌
    2017(5).
    [摘要](470) [HTML](0) [PDF 0.00 Byte](56)
    摘要:
    中国的经济处在高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对碳排放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建立全国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和省级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993—2001年间,我国工业化比城市化对碳排放的拉动作用更大,2002—2014年间城市化比工业化对碳排放的拉动作用大;对于三类收入水平不同的地区,工业化、人均GDP及建成区面积因素均对碳排放起正向拉动作用,而城市化因素因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对碳排放的作用不尽相同。
    7  创业板研发投入的神经网络预测:是采用RBF模型还是BP模型?
    李经路 胡振飞
    2017(5).
    [摘要](573) [HTML](0) [PDF 0.00 Byte](74)
    摘要:
    创业板公司成立时间较短,企业规模较小,其研发投入的影响因素较多,本文利用营业净利率、每股收益、董监高年薪、可持续增长率、资产负债率、现金流量净额和GDP这些指标,运用径向基神经网络(RBF)和逆传播神经网络(BP)方法,构建了一个训练完成的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发现RBF神经网络模型比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预测效果。
    8  新疆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计量分析——兼论新疆经济发展的困境与破除
    龚新蜀 王世英 胡志高
    2017(5).
    [摘要](464) [HTML](0) [PDF 0.00 Byte](86)
    摘要:
    为探讨新疆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选取1978—2014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对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另外,动态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表明:经济的持续增长加大了能源需求的同时,也形成了依靠能源消费来维持高速增长的路径依赖;能源消费作用于产业结构调整之余,却并没有使这种调整显著地推动经济的增长。在此基础上,指出新疆经济发展的两难困境,提出破解经济发展困境并使其走上高速、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必须通过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来实现。
    9  长江经济带创新产出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张建伟 焦士兴 窦攀峰 苗长虹 吕可文 姜海宁
    2017(5).
    [摘要](1097) [HTML](0) [PDF 0.00 Byte](63)
    摘要:
    以长江经济带124个地级市、自治州和2个直辖市为研究单元,用专利授权量表征创新产出,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ESDA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等方法,对1986~2014年长江经济带创新产出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创新产出的绝对差异在2001年以前增加缓慢,其后迅速拉大,从2002年的256.45增加到2012年的12323.68,其后,明显下降。相对差异1994年以前大致呈下降趋势,其后缓慢增加,2002年后增加显著,在2003年达到最高点3.12,2009年的相对差异出现明显的下降。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产业转移对长江经济带创新产出差异具有重要影响。2)长江经济市创新产出的高的地市数量变化不大,分布较为集中,但有向中部地区蔓延的趋势,主要位于长三角地区及中西部的省会城市重庆、成都、长沙、合肥,近五年来,芜湖市、马鞍山市、合肥市、连云港市创新产出提升明显。3)长江经济带地市创新产出空间关联特征以正相关为主,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且空间格局大致稳定,长三角地区一直都是创新产出密集聚集的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大多是低低集聚地区,高低集聚的地市单元主要是中西部一些省会城市。4)空间交互作用是长江经济带创新产出产生空间差异的重要原因,科技投入和科技政策对长江经济带创新产出具有显著影响,经济发展、人才资源、FDI及通讯基础设施对创新产出也具有较大影响,传统基础设施对创新产出作用最小,而外资在区域经济中的渗透程度对创新产出具有抑制作用。
    10  科技创新、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贝叶斯分位数回归的分析*
    谢婷婷 赵莺
    2017(5).
    [摘要](808) [HTML](0) [PDF 0.00 Byte](64)
    摘要:
    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文章以中国1985-2014的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运用贝叶斯分位数方法实证分析了科技创新、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结论为:科技创新和金融发展均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但是二者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提升程度存在差异: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提升程度小于金融发展,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提升作用较大,而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关系,且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提升作用不明显。提出推行“大数据、网络化、智能化”的创新发展模式、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和加快科技金融的发展等建议。
    11  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环境 提升我国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
    毛牧然
    2017(5).
    [摘要](622) [HTML](0) [PDF 0.00 Byte](50)
    摘要:
    根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我国的创新主体主要包括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社会组织等。提升我国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意在解决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弱势地位问题。通过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环境来提升我国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需要针对知识产权创造、运营、保护和管理制度中不适应创新经济关系要求的部分探讨相应的完善对策。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完善对策:一是完善知识产权创新人才培养与激励环境,二是完善知识产权运营环境,三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与共享环境,四是完善知识产权利益分配管理制度环境。
    12  供应商网络技术异质性与企业知识获取:网络特征与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李 瑜 谢 恩 陈 昕
    2017(5).
    [摘要](678) [HTML](0) [PDF 0.00 Byte](68)
    摘要:
    供应商网络的技术异质性为企业的知识获取提供了可能性。本研究在供应商网络的情境下探讨了以下两个问题:(1)技术异质性与企业知识获取的关系如何?(2)技术异质性与知识获取间的关系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吸收能力理论,研究了供应商网络技术异质性对企业知识获取的影响,并选取了供应商网络密度、关系强度和吸收能力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了概念模型。基于202家中国制造企业的调查数据,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技术异质性会促进知识获取。第二,关系强度与吸收能力正向调节技术异质性与知识获取的关系,网络密度不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13  科技重大专项管理模式研究
    张星明 韩连胜 梁毅 李丹 白莉
    2017(5).
    [摘要](624) [HTML](0) [PDF 0.00 Byte](75)
    摘要:
    科技重大专项是一种具有明确目标和特定方向的大型创新性活动。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涉及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重要产品开发或重大工程建设,这对于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项目管理理论、项目化理论、系统论、组织管理等相关管理理论和知识,针对科技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过程开展深入研究,借鉴已实施的成功重大项目的组织与管理经验,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重大专项管理模式,以促进我国科技重大专项组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14  人体试验伦理审查全流程、多方位监督模型—基于程序公平理论的研究
    李宁娟 高山行
    2017(5).
    [摘要](477) [HTML](0) [PDF 0.00 Byte](66)
    摘要:
    近年来,我国不道德人体试验频发, 严重影响了受试者、公众对人体试验的程序公平感知。究其原因,看似是现有人体试验审查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完善的监督机制的缺位。为解决这一问题,论文提出了人体试验全流程、多方位监督模型。该模型提出与人体试验相关的整个过程:项目申请-试验进行-结果使用,人体试验的组织、审查、进行,都受到多个监督主体多种形式的监督。分析指出这一监督机制的建立有助于降低不道德人体试验的发生几率。更进一步地基于程序公平理论分析了这一模型如何影响公众程序公平感知和行为。
    15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科技园区项目选择决策研究
    郭云涛 贾永 白思俊
    2017(5).
    [摘要](617) [HTML](0) [PDF 0.00 Byte](56)
    摘要:
    结合科技园区项目选择现状,阐述科技园区项目突变决策机制,引入项目稳态隶属度的概念,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科技园项目选择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客观地确定了各层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运用突变级数法对备选项目进行评价和排序,为科技园区入园项目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16  基于改进型灰靶理论的风能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研究
    王燕涛 李 勇 刘大为 刘随亮
    2017(5).
    [摘要](535) [HTML](0) [PDF 0.00 Byte](64)
    摘要:
    风能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方面,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仅有的评价指标失之片面。基于此,构建了综合评价体系,从风能开发、能质效率、技术水平、电网接纳、风能消纳五个视角全面反映风能资源利用效率,并采用改进型灰靶理论建立了评价模型。最后,以2015年甘肃、吉林等典型省份相关数据为算例,证明了该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并根据结论给出提升风能利用效率的政策建议。
    17  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耦合协同效应研究
    袁宇翔 梁龙武 付智
    2017(5).
    [摘要](664) [HTML](0) [PDF 0.00 Byte](69)
    摘要:
    基于区域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省际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协同效应。研究结论表明:①创新环境效益值小于0.20时,创新能力与创新环境表现出较强的协同效应;创新能力效益值大于0.146或者小于0.066时,创新环境和创新能力之间的协同效应较弱。②我国并不存在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优质协调发展的省域,东部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创新环境滞后型,这些地区虽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但是创新环境不能有效地推动创新能力;西部大部分地区创新能力与创新环境的发展很不协调,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都较为落后。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增强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耦合协同效应的相关建议。
    18  安徽省公民科学素质发展比较研究
    杨正
    2017(5).
    [摘要](593) [HTML](0) [PDF 0.00 Byte](61)
    摘要:
    本文通过对安徽省公民科学素质数据变化的研究以及将其与其他主要省份公民科学素质发展进行比对, 分析出安徽省公民科学素质在发展过程中显示出的特点、暴露出的问题。并针对上述特征与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19  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条件下产业创新平台利润分配机制研究——基于灰数运算的Shapley值模型
    王磊 谭清美
    2017(5).
    [摘要](589) [HTML](0) [PDF 0.00 Byte](52)
    摘要:
    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条件下产业创新平台是我国新时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引擎,如何保障平台内各合作单位的利益,是确保整个平台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合作利益分配需要考虑投入、产出、风险、品牌等诸多因素,是个完整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然而其约束条件往往是模糊约束,系数也是灰数,因此,本文引入灰色系统理论,构建基于灰数运算的Shapley值模型,并对模型中的灰色系数进行白化处理。该模型可以促进利益科学分配,保障产业创新平台可持续运行。
    20  基于知识溢出的校企合作的知识投入决策模型
    吴颖 李宽宽
    2017(5).
    [摘要](615) [HTML](0) [PDF 0.00 Byte](67)
    摘要:
    本文立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高校创新潜力,推动供给侧改革的现实背景,选择协同创新异质性知识的关键溢出源校、企作为研究主体,以影响知识投入决策的机制和因素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知识溢出程度将校企合作类别分为连接模式、嵌入模式和耦合模式,建构Stackelberg主从博弈模型,分别讨论了不同合作模式下校企的知识投入条件,研究表明:不同合作模式下的合作阈值并不相同,但领导者占有优势均为合作契约化的基本条件;边际知识产出、知识匹配感知度和知识转化能力的正向激励效应对跟随者的影响强于对领导者;高度的知识溢出使溢出成本增加,使得双方进入投入困境,可以通过保证双方核心知识投入成固定比例来框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有利于双方承担责任和规避风险,最终促进合作的达成。
    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管理机制优化策略研究
    马卫华 薛永业
    2017(5).
    [摘要](745) [HTML](0) [PDF 0.00 Byte](68)
    摘要:
    联合基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根据国家对自然科学基金的定位而设立的。近年来,随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投入幅度的不断增长,国家也要求科学基金更好地发挥导向作用。基金委通过开展联合资助,协调多方合作与互助,推进研究资源共享,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承担过和申请过各类型联合基金的科学家进行问卷调查,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2  美国奥巴马政府供给面科技创新政策研究
    袁永 李妃养 张宏丽
    2017(5).
    [摘要](606) [HTML](0) [PDF 0.00 Byte](49)
    摘要:
    根据Rothwell和Zegveld等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供给面科技创新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引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基础设施)、技术研发供给、科技创新创业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本文分析了奥巴马政府制定实施的供给面科技创新政策措施及其主要特点,并提出了借鉴美国经验完善我国供给面科技创新政策的若干对策建议。
    23  基于专利的无人驾驶汽车技术景观分析
    章帆 王雪娇
    2017(5).
    [摘要](620) [HTML](0) [PDF 0.00 Byte](66)
    摘要:
    以专利数据为基础,采用技术景观分析方法,从技术时间和空间分布景观、技术研究热点和研究主题景观、技术主要拥有者和专利权人合作景观等多个层面,对无人驾驶汽车技术专利进行全景观分析,从而揭示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研究现状。
    24  全国科技创新后补助政策对宁夏的启示与借鉴
    李玉凤 杨芳 赵功强
    2017(5).
    [摘要](604) [HTML](0) [PDF 0.00 Byte](52)
    摘要:
    “后补助”机制是近年来才逐步探索试行的一种科研经费投入机制,是对现有国家财政科技经费资助方式的有益补充。以国内后补政策为研究对象,从实施地域、涉及部门、支持对象与方式、资助标准等方面总结分析国内部分省市后补助政策特点,结合宁夏实施后补助政策实践中的问题,借鉴提出建立研发费用报销制度、发放“科技创新补助券”、加强对创新链条中科技服务业支持等后补助方式,以期不断完善宁夏科技创新后补助政策。
    25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演进特征及问题研究——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效力维度
    李承宏 李澍
    2017(5).
    [摘要](566) [HTML](0) [PDF 0.00 Byte](72)
    摘要:
    通过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进行量化分析,揭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演进特征及当前存在的问题。以我国1986—2015年间的 197条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为研究样本,从政策效力、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3个维度,对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进行细化,继而从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颁布数量和效力角度,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效力普遍不足,尤其是高新技术政策和创新政策;政策目标体系中的政策,在数量上基本均衡,但对一些更有利于高新技术创新的政策,却重视不足;政策工具缺乏协调性,需求政策不仅数量不足,效力也较低。
    26  高新技术企业内外投入的互补与替代效应研究——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刘和东
    2017(5).
    [摘要](570) [HTML](0) [PDF 0.00 Byte](79)
    摘要:
    构建超越对数的知识生产函数,从理论上分析内外创新投入的互补与替代效应、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收集高新技术企业2000-2014年内外创新投入产出相关的面板数据,运用计量模型对相关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1)在无内部吸收能力调节作用的条件下,内外创新投入对研发与商业化阶段的产出具有替代性。(2)在有内部吸收能力调节作用的条件下,内外创新投入对研发与商业化阶段的产出具有互补性。(3)吸收能力对内外创新投入的互补效应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针对性建议。
    27  中国供给侧改革:对标“德国制造”海外品牌形象重塑
    胡海晨 林汉川 张思雪
    2017(5).
    [摘要](557) [HTML](0) [PDF 0.00 Byte](41)
    摘要:
    中国制造业份额占到世界的22%,其产品海外形象却是“质次价优”的代名词,国家提出要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和供给侧改革,重点在于“质量提升”、“品牌建设”和“创新能力”。本文通过对“德国制造”海外形象重塑问题的研究,对标“中德制造”海外形象重塑的背景、现实差距和驱动因素,总结“德国制造”海外品牌形象重塑的经验,并对“中国制造”海外品牌形象重塑提出对策建议。
    28  “十三五”时期浙江省制造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刘铠维
    2017(5).
    [摘要](555) [HTML](0) [PDF 0.00 Byte](73)
    摘要:
    为有效区分产业部门区域优势、区域竞争力与区域结构优势,本文运用改进后的动态偏离-份额分析Esteban空间模型,构建了一种选择区域主导产业的新基准。随后利用浙江省“十二五”时期数据,进行了空间自相关检验与三维空间图分析,验证了“十三五”时期浙江省应大力发展动漫、新闻出版、文体用品制造业,时尚服装服饰业,时尚皮革制造业,时尚家居用品业,新能源汽车及电池产业,航空和轨道交通、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新材料产业。
    29  新产品研发项目复杂性内涵及形成机理研究
    张延禄 杨乃定
    2017(5).
    [摘要](480) [HTML](0) [PDF 0.00 Byte](64)
    摘要:
    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两种研究视角对项目复杂性内涵进行了分析,提出项目复杂性的认知主体应为项目管理者,进而对新产品研发项目复杂性内涵进行了界定。以新产品研发项目的最终目标为切入点,提出新产品的结构和功能特征是新产品研发项目复杂性的产生根源。根据目标、决策、组织、任务四类项目要素的配置过程,分析了目标复杂性、决策复杂性、组织复杂性、任务复杂性的形成过程,从而揭示了新产品研发项目复杂性的形成机理。
    30  基于DSM的产品研发项目进度规划研究
    陶俐言 冒宇婷
    2017(5).
    [摘要](571) [HTML](0) [PDF 0.00 Byte](55)
    摘要:
    开发活动间具有耦合性。耦合活动重叠会导致活动间信息交互频繁,产生返工风险。合理计算项目进度对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设计结构矩阵(DSM)描述产品开发活动并利用高斯消去算法进行活动排序,保证整体周期最短。引入迭代学习率,并结合上下游活动之间信息交互方式和影响构建了项目进度计算模型。通过案例计算表明,耦合活动重叠方式能有效缩短项目工期,与传统方法相比,模型考虑了活动之间信息迭代,更加符合工程实践。
    31  我国省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效率评价及提升路径实证研究
    吴卫红 李娜娜 张爱美 刘安国 王建英
    2017(5).
    [摘要](578) [HTML](0) [PDF 0.00 Byte](54)
    摘要:
    运用DEA分析方法,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创新驱动知识发展和创新驱动经济环境发展两个角度对全国30个省份2004-2014年创新驱动发展效率水平做出实证测算,并在效率测算基础上进行提升路径的量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整体上创新驱动知识发展的效率大于创新驱动经济环境发展的效率。②省域之间的创新驱动知识发展效率和创新驱动经济环境发展效率水平差异大。③个别省份知识效率与经济环境效率完全脱节,即有些地区知识发展效率与经济环境发展效率呈现相反的趋势。④全国有23个省的创新驱动知识发展的效率在总体上呈现规模报酬递增的趋势,而全国有19个省的创新驱动经济环境发展的效率在总体上呈现规模报酬递减的趋势。⑤根据效率测度结果,将效率值为1的地区作为标杆,并以标杆地区为基准对效率值没有达到1的地区进行改进,从而提升这些省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综合效率。
    32  企业位势:驱动因素、分类模式及转化路径研究
    张保仓 任浩 郝斌
    2017(5).
    [摘要](546) [HTML](0) [PDF 0.00 Byte](62)
    摘要:
    企业位势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性资产,对维持构建企业竞争优势非常关键。借助物理位势探究了企业位势的来源与内涵,剖析了企业规模、企业素质与市场导向是企业位势的驱动要素,探索性地从企业在网络中占据的结构位置所带来的结构优势与企业所拥有的技术优势两个维度,构建了企业位势的分类模型,将网络中的企业位势创新性地划分为非核心企业、弱核心企业、次核心企业及核心企业四类模式。在此基础上,全面演化四类企业间网络位势的转化路径。为研究网络组织中的企业位势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
    33  基于三对均衡关系视角的区域碳排放初始权配置研究
    程铁军 王济干 吴凤平 张婕 庄青
    2017(5).
    [摘要](729) [HTML](0) [PDF 0.00 Byte](51)
    摘要:
    基于我国碳减排实际状况和供给侧改革下碳权供给体系的考虑,提出我国碳排放初始权配置中应重点关注三对均衡关系的处理,即供给与需求均衡、区域与行业均衡、公平与效率均衡。在此视角下设计碳排放初始权配置指标体系,以区间数衡量省区未来的不同可能发展水平,建立基于区间投影的省区碳排放初始权配置模型。对具有典型代表的华北地区2020年碳排放初始权分配进行实证研究,并将分配结果与基于历史排放的配置结果进行对比,得出如下研究结论:2020年华北地区的碳排放初始权配置中,山西省配置量最大,其次是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北省、天津市,北京地区配置最少,配置结果符合各省区的实际情;配置模型将促进省区节能减排效率的提高,同时将更进一步为碳排放权交易的进行奠定科学合理基础。
    34  广东创新驱动发展考核指标模型构建及监测分析框架设计
    伍文浩 李妍
    2017(5).
    [摘要](661) [HTML](0) [PDF 0.00 Byte](66)
    摘要:
    本研究基于广东创新驱动发展考核指标体系,从“政府行为-社会创新-综合实力”(GSC)角度构建指标概念模型,实证分析了政府行为对社会创新的当期和持续传导效应。在此基础上,设计监测分析框架,提出二维矩阵图和深层结构分析法,并以A市为案例进行应用,旨在帮助科技管理部门深入了解本地创新驱动发展优劣势,进一步改进科技工作。
    35  回任人员情感承诺、知识传播动机与知识转移的关系
    罗岭 王娟茹
    2017(5).
    [摘要](502) [HTML](0) [PDF 0.00 Byte](51)
    摘要:
    为了实证研究回任人员情感承诺对知识转移的影响,探讨知识传播动机和人际信任倾向在上述关系中所起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并检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对全国不同地区的26家跨国公司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127份有效问卷。层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情感承诺对回任人员知识传播动机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且知识传播动机对知识转移产生正向影响;知识传播动机在情感承诺与知识转移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人际信任倾向在知识传播动机与知识转移之间起着调节作用。拔靴法分析结果表明:人际信任倾向越强,知识传播动机在情感承诺与知识转移之间所起的中介效应就越强。
    36  高耗能企业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的协调度演进和比较研究
    郑季良 周旋
    2017(5).
    [摘要](581) [HTML](0) [PDF 0.00 Byte](66)
    摘要:
    当前,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是企业尤其是高耗能企业面临的两项重要工作,二者之间的协调度演进可以较好地反映企业的转型升级过程和水平。构建了企业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选择钢铁业的三家先进企业宝钢、鞍钢、武钢,收集了2009-2014年期间的企业相关资料和数据,从纵横向实证比较分析了三家钢企的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系统协调度的演进态势。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第一,三家高耗能企业的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的协调度均不断提高,但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第二,企业经济效益对科技创新影响较大,对节能减排影响较小。
    37  动物实验伦理规制的法律困境及出路
    孔祥稳
    2017(5).
    [摘要](462) [HTML](0) [PDF 0.00 Byte](55)
    摘要:
    内容:对动物实验伦理的规制是法律调整科学伦理问题时所面临的典型难题之一。在法功能层面,对科学伦理进行规制的本质是道德法律化,厘清道德与法律的边界有一定困难;在法经济层面,法律、伦理与科技的交织导致了规制中利益的冲突;在法执行层面,科学活动的低能见度造成监管的无力。要解决此种困境,需要通过行政规制和自我规制的结合方能完成。目前中国的动物实验伦理规制体系中的问题可循此路径解决。
    38  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研究
    郝祖涛 谢雄标 冯忠垒 王莹
    2017(5).
    [摘要](541) [HTML](0) [PDF 0.00 Byte](73)
    摘要:
    绿色技术创新扩散对我国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走出中国式低碳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当前低碳经济时代,如何提高绿色技术创新的扩散效率,增强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节能减排的能力是重要的研究问题。通过构建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扩散影响因素框架,利用熵权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揭示各因素影响程度值;在此基础上,纳入综合影响效应构建Logistic确定时滞模型分析时滞对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
    39  广东近十年人才政策研究——基于政策文本视角
    江湧
    2017(5).
    [摘要](540) [HTML](0) [PDF 0.00 Byte](55)
    摘要:
    本文以2006年至2015年期间广东省颁布的77项人才政策为研究样本,从“政策年度”、“政策类型”、“颁布主体”和“文种类型”四方面,对广东近十年省人才政策进行统计分析,系统阐述2006年至2015年期间广东人才政策的类型分布、主要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为下一阶段广东人才政策的制定提供方向和建议。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