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0卷第1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创业自我效能与机会识别:创业教育的调节效应分析
    刘建伟 吴剑琳 古继宝
    2018(12).
    [摘要](600) [HTML](0) [PDF 0.00 Byte](39)
    摘要:
    提高我国大学生创业水平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意义重大,但缺乏对创业机会的识别一直是困扰大学生创业活动的难题之一。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本文探讨了理论导向创业教育及实践导向创业教育对创业自我效能与机会识别的影响机制。通过对968名大学生组成的样本分析,结果表明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正向影响机会识别,理论导向及实践导向创业教育分别负向、正向调节创业自我效能到机会识别的关系。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从提升创业自我效能、加大实践导向创业教育等方面促进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从而提高大学生创业水平。
    2  产业创新系统结构、合作对象选择对技术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
    高伟 陈吕斌 王天驰
    2018(12).
    [摘要](794) [HTML](0) [PDF 0.00 Byte](37)
    摘要:
    建立适宜的产业创新系统结构以及合作对象选择机制以促进主体间技术合作绩效的提高,充分发挥产业创新系统功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将产业创新系统分为无标度网络的集中结构和随机网络的分散结构两种类型,基于资源、技术、关系三种合作对象的选择策略在复杂网络上进行多主体模拟仿真,分析两者在相互影响的前提下对技术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1)产业创新系统在合作前期采用无标度网络结构,并在后期演化为随机网络使主体的技术水平增长较快。(2)系统主体在无标度网中选择技术资源多的对象进行合作,并在随机网络中择技术水平高的对象进行合作不仅能获得较高的技术收益,而且能有效的降低整个系统内部的技术差距。
    3  高校“双一流”建设导向的人才流动博弈研究
    方勇 颜佳佳
    2018(12).
    [摘要](579) [HTML](0) [PDF 0.00 Byte](52)
    摘要:
    随着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推进,各高校为了快速提升高层人才指标的数量,展开了引进人才的激烈竞争。从有限理性角度出发分析高校人才流动,构建了培养人才的高校、引进人才的高校、及获得培养的人才三者的动态博弈关系,分析博弈方的行为与影响。研究表明:“双一流”战略下,高校竞相提高引进人才的薪酬和科研资助经费,会快速提高人才流动的比例,同时会降低高校培养人才的概率。如果“双一流”评价中人才数量指标不变,将会进一步恶化我国东西部地区的人才均衡状况。基于分析结果,从人才层面、高校层面和国家层面提出相关政策和建议。
    4  日本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分析及启示
    邱丹逸 袁永
    2018(12).
    [摘要](613) [HTML](0) [PDF 0.00 Byte](43)
    摘要:
    日本在系列科技战略与政策引导下,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走独立研发、自主创新的道路,结束其对国外先进科技“追赶型”时代,迈入成为科技实力“领先型”时代。系统分析日本历次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及其典型科技创新政策法规,在对日本科技创新主要成效分析基础上,提出日本科技创新战略及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5  新型国防科技成果登记体系建设研究
    尹岩青 石根柱 邹俊
    2018(12).
    [摘要](475) [HTML](0) [PDF 0.00 Byte](38)
    摘要:
    国防科技成果登记是大数据时代把握国防科技投入产出状况、促进信息交流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国防科技成果登记的需求、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了集成果信息收集、整理、挖掘、发布和服务等于一体的新型国防科技成果登记体系,提出了组织体系、工作模式、数据标准、工作平台和制度机制等重点建设思路。
    6  2001—2016年国内新型研发机构研究述评与展望
    徐顽强 乔纳纳
    2018(12).
    [摘要](471) [HTML](0) [PDF 0.00 Byte](38)
    摘要:
    对2001—2016年来国内新型研发机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通过CiteSpace可视化软件探寻新型研发机构概念的起源及热点问题,分析国内新型研发机构的主要研究领域。研究发现:国内新型研发机构研究缺少基础性、共识性的工作和以方法、数据为基准的实证分析,研究视角也停留在宏观层面,不够微观和具体。基于这些问题,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7  高职院校科研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杨劲松
    2018(12).
    [摘要](469) [HTML](0) [PDF 0.00 Byte](45)
    摘要:
    构建了高职院校科研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了2010~2015年全国30个省域的高职院校科研综合效率,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省域高职院校科研效率综合值之间的差距呈现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的U形变化,并且近四年的效率值差距呈现逐渐拉大的分化趋势。进一步采用DEA-Tobit模型,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政府研发资助、产学研合作四个因素显著正向影响高职院校科研综合效率,而区域教育资源、区域人口素质和企业技术溢出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8  主动组织遗忘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外部知识搜寻宽度的中介作用
    吕佳 陈万明
    2018(12).
    [摘要](510) [HTML](0) [PDF 0.00 Byte](54)
    摘要:
    主动组织遗忘对企业组织实现突破式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江浙沪皖地区的268家企业的515份样本数据,以外部知识搜寻宽度作为中介变量,研究了主动组织遗忘和突破式创新的关系。结果显示:主动组织遗忘的两个维度忘却学习和避免恶习均对突破式创新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外部新旧知识的搜寻宽度在主动组织遗忘和突破式创新之间起均到部分中介作用。
    9  我国省际技术转移效率的评价分析—基于高校、企业比较的视角
    吕荣杰 贾芸菲 张义明
    2018(12).
    [摘要](607) [HTML](0) [PDF 0.00 Byte](44)
    摘要:
    本文以我国31个省市为技术转移研究对象,采用DEA方法,首次对比分析以高校为主体的省市技术转移效率和以企业为主体的省市技术转移效率,并对我国省市高校、企业技术转移效率的有效性和非有效单元投影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整体技术转移效率低下,高校情况更不乐观;高校处于规模效率递增阶段,而企业处于规模效率递减阶段;高校和企业普遍存在着投入冗余情况。针对比较发现,因地制宜提出提高我国不同省市不同主体技术转移效率的建议。
    10  美国政府在科研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黄军英
    2018(12).
    [摘要](581) [HTML](0) [PDF 0.00 Byte](68)
    摘要:
    本文从白宫、联邦部门和联邦资助项目管理三个层面研究了美国政府在科研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本文认为,白宫在确立科研诚信指导原则和政策导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等联邦部门制定了符合本部门使命和特点的诚信政策,科研项目的诚信管理做到了全链条、重预防和严格规范,美国政府在科研诚信体系中的作用显著。
    11  考虑制造企业参与的合作服务创新契约研究
    郑月龙 王琳 周立新 邓辅玉
    2018(12).
    [摘要](647) [HTML](0) [PDF 0.00 Byte](60)
    摘要:
    运用委托代理理论,首次以服务商的服务创新努力投入水平最大化为目标对考虑制造企业参与的特殊合作服务创新契约进行设计,并对制造企业参与的服务创新契约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服务创新最优契约的存在以制造企业服务创新预算足够大为前提,且最优契约条款随着该预算的增大而增大,服务商保留收益的增大倒逼着制造企业增大服务创新预算;制造企业参与投入对服务商服务创新最优努力投入水平产生正向影响;服务商最优努力投入水平与服务创新的价值系数及服务商从服务创新产出中分享的份额正相关,服务创新固定支付对最优服务创新条款产生负向影响;服务商最优服务创新努力投入水平与其自身服务创新努力投入成本系数及制造企业参与努力成本系数均负相关,与外生随机变量对服务创新产出的影响系数正相关。
    12  基于I-BWM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杨 庆 尤欣赏 张再生
    2018(12).
    [摘要](838) [HTML](0) [PDF 0.00 Byte](40)
    摘要:
    构建科学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评价体系是完善我国海外引才制度的必要环节,也是发挥稀缺人才资源价值的有效手段。首先根据我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思路,依据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针对海外高层次人才能力特征与工作要求,采用德尔菲法,设计一套较为全面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基于直觉乘法偏好关系,以改进的最优最劣法(I-BWM)为评价方法对评价指标及海外高层次人才进行评价,并且为避免评价指标与评价者权重主观赋权法的不足,通过计算评价矩阵的一致性程度进行科学赋权。最终通过案例分析,对海外高层次人才评价体系进行实例应用,以证明其科学有效性。
    13  激励方式调节下团队学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郭安苹
    2018(12).
    [摘要](550) [HTML](0) [PDF 0.00 Byte](33)
    摘要: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而创新的形成少不了知识的积累。本文以团队学习为研究视角,通过问卷的形式化,利用分层回归的方法,实证研究了团队学习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及激励方式对两者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团队学习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激励机制能够有效强化团队学习和创新绩效的关系,其中,金钱等物质激励,以及鼓励表彰,评优晋升等非物质激励方式均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因此该研究结论为企业以及管理者利用有效的手段激发员工学习,提高整体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借鉴。
    14  企业网络中心性与绩效的倒U型关系 ——创业导向的中介作用及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
    陈逸同
    2018(12).
    [摘要](601) [HTML](0) [PDF 0.00 Byte](38)
    摘要:
    在企业网络中占据中心位置是否有益于企业绩效的提升?现有研究往往从线性视角看待两者关系,缺乏从曲线视角的分析。构建了以创业导向为中介、环境不确定性为调节因素的受调节的中介模型,研究发现:(1)网络中心性同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2)网络中心性与创业导向呈倒U型关系,创业导向在网络中心性同企业绩效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环境不确定性能够调节网络中心性与创业导向的关系,并通过中介效应影响企业绩效。
    15  技术伦理研究范式演化的知识图谱
    侯剑华 周莉娟
    2018(12).
    [摘要](489) [HTML](0) [PDF 0.00 Byte](33)
    摘要: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技术伦理研究的不断拓展和深化。为充分了解前沿技术对技术伦理研究范式演化路径的推动作用,在Web of Science文献检索平台中检索并下载国际技术伦理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根据文献的逐年分布情况,运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绘制3个阶段的文献共被引网络知识图谱,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展现国际技术伦理研究主题的演化路径。根据库恩的“范式转换”理论,国际技术伦理的发展经历了无统一范式的前科学时期到具体技术领域的伦理研究范式的常规科学时期,并从“一般意义的技术的伦理思考范式”、“单一技术领域伦理研究范式”向“多元技术领域伦理研究范式”转换。通过对国际技术伦理研究范式的演化路径进行可视化分析,能够及时准确的把握国际研究动态,对促进我国技术伦理研究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16  制造企业精益生产水平评价方法研究
    王黎 蒋国璋 向锋
    2018(12).
    [摘要](758) [HTML](0) [PDF 0.00 Byte](37)
    摘要:
    对于国内很多制造型企业,在推行精益生产时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表现为精益化不足和精益化过度,如何做到恰到好处的精益化,首先,准确的了解企业自身精益生产水平就显得非常重要。把模糊理论和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企业精益生产水平的评价,建立了科学、系统的精益生产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模糊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实例分析表明网络模型的实际输出值与预测输出值相差不大,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测试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该评价方法能够很好的对精益生产水平做出准确评价,为国内精益生产的进一步推广增添了新的指导方法。
    17  基于动态修正的绿色经济评价研究
    李战江 何静 苏金梅
    2018(12).
    [摘要](617) [HTML](0) [PDF 0.00 Byte](41)
    摘要:
    对变异系数法、均方差法、离差最大化法、熵权法、灰色关联法5种单一评价方法所得的评价结果进行动态修正,建立了绿色经济动态修正的组合评价模型,克服了现有单一评价方法存在评价结果不一致的弊端。以内蒙古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为例,进行了绿色经济动态修正评价的实证分析,并根据评价排序进行了聚类分析。最后,基于实证结果,对内蒙古各盟市的绿色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并依此提出政策建议。
    18  广东省科技形势分析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研究
    李妍 刘永子
    2018(12).
    [摘要](480) [HTML](0) [PDF 0.00 Byte](46)
    摘要:
    广东省科技形势分析始于2007年,经历了模仿化的1.0时代、结构化的2.0时代、标准化的3.0时代,目前已迈入第十个年头,正式进入制度化的4.0时代,标志着以科技形势分析报告为载体,全省共商科技形势的科技形势分析会议制度也逐步建立与完善,树立国内科技形势分析的新标杆,为兄弟省市科技形势分析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本研究从广东省科技形势分析的理论探索出发,梳理了广东省科技形势分析的十年发展历程,归纳了其研究的框架与方法,并对下阶段深入开展全省季度科技形势分析提出若干思考与建议,以期为有关部门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19  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下众创空间生成机理研究
    刘芹良 解学芳
    2018(12).
    [摘要](795) [HTML](0) [PDF 0.00 Byte](39)
    摘要:
    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将“生态学”理论引入到创新发展中,突出强调了创新发展中联动、开放、协同、共生、演化等生态特征,实现了创新范式的变革。众创空间在主体结构、内在属性、组织等方面与创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拟合性,将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作为众创空间研究的理论基础具有合理性。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理论依据共探索出众创空间四大作用机理,一是众创空间生成的需求牵引机理:内生竞合,二是众创空间生发的资源集聚机理:开放协同,三是众创空间共生的功能聚合机理:系统多样,四是众创空间形成的系统优化机理:动态演化。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下众创空间生成机理的成功探析丰富了众创空间的理论范畴,也为众创空间现实发展产生重大的指导意义。
    20  国外科技基础设施科技政策特点和制定流程分析
    梁田 杨志萍 史继强
    2018(12).
    [摘要](604) [HTML](0) [PDF 0.00 Byte](33)
    摘要:
    为探索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战略规划的效用,通过分析国外科技基础设施战略规划在编制目的、范围和过程方面所表现出的特点与不足之处,对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战略规划的制定提出思考和建议。
    21  长江经济带创新速度的空间集聚及其门槛效应研究
    徐维祥 杨 蕾 刘程军
    2018(12).
    [摘要](574) [HTML](0) [PDF 0.00 Byte](40)
    摘要:
    以长江经济带109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04年至2015年的专利授权量数据,利用泰尔指数、变异系数、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以及面板数据门槛模型,研究了创新速度的时空格局演化及其门槛效应,得出的结论如下:长江经济带创新速度的区域差异呈现“四升四降”的双“M”字型波动下降的形态,整体差异缩小;城市间具有显著地正向空间作用并且有增强的趋势;冷热点空间分布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热点区逐步从长江下游地区向长江中上游地区转移,冷点区则从长江中上游地区向下游地区集聚;趋势面较为平缓,区域间的空间差异不明显,南方向上的城市创新速度扭转了落后局面,实现了对北方向上城市的赶超;资本投入和信息化水平对长江经济带创新速度的影响均具有显著地三门槛效应,经济基础对创新速度具有显著地正向影响。最后,本研究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22  连锁董事网络能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吗——基于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研究
    张丹 郝蕊
    2018(12).
    [摘要](557) [HTML](0) [PDF 0.00 Byte](83)
    摘要:
    本文基于社会关系网络视角从网络中心度、网络强度和网络专业性三个层面考察连锁董事网络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研发投入的直接影响以及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采用中国2011-2015年期间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连锁董事网络中心度、弱连锁程度以及网络专业性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研发投入在连锁董事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两者之间存在中介效应。因此连锁董事网络能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可以部分解释为:连锁董事网络可以通过资源和信息在网络中的传递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比重,而研发投入的增加可以直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
    23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广东省港口产业发展研究
    曹章露 蹇令香
    2018(12).
    [摘要](620) [HTML](0) [PDF 0.00 Byte](36)
    摘要:
    基于生态位理论及相应测度方法,计算2012—2015年广东省港口产业生态位强度、宽度、重叠度等指标数值。研究结果表明:(1)按照宽度值7个子产业可被划分成优势种、亚优势种、伴生种产业3种类型;水上运输业占据较多的区域资源,对港口产业整体发展贡献程度最大;船舶工业生态位宽度过窄且贡献最小,产业间的整体重叠度处于较低水平。(2)生态位分异度呈逐年递减趋势,产业差异化程度加大,竞争态势趋缓。(3)生态位态值与强度的降序排序结果一致,石油、化学和电力工业目前增长不足;综合来看,水上运输业发展良好,船舶工业发展水平不足。
    24  德国高科技战略对我国科技发展规划的启示
    杨国梁
    2018(12).
    [摘要](484) [HTML](0) [PDF 0.00 Byte](35)
    摘要:
    本文在梳理我国的科技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科技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对德国“2020高科技战略”的深入剖析,进一步揭示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对国家整体布局的影响。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制定必然是面向全球、立足全局,紧密结合本国自身的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创新发展趋势,以科技发展引领国家整体发展新境界。自2010年德国“2020高科技战略”提出至今,德国的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无论是从科技需求领域的精准定位、科技创新文化的宣传普及,还是创新型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创新人才的吸纳与培养等,高科技战略整体开展顺利,都值得我国科技工作者思考并借鉴。
    25  国际科技创新走廊研究及对广东发展的启示
    王子丹 袁永
    2018(12).
    [摘要](546) [HTML](0) [PDF 0.00 Byte](39)
    摘要:
    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推动广州、深圳和东莞协同创新,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广东科技创新发展。美国128号公路和101号公路(硅谷)发展的成功经验对广东建设科技创新走廊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研究美国128号公路和101号公路的发展历史和成功因素,分析广州、深圳和东莞所具备的建设科技创新走廊的经济基础和科技创新能力,并对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26  基于熵值法的广东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陈江涛 吕建秋 田兴国 孙雄松
    2018(12).
    [摘要](674) [HTML](0) [PDF 0.00 Byte](38)
    摘要:
    结合科技创新的自身特征,从科技开发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三个维度构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5年广东省总体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但三个维度发展各异,科技开发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支撑能力略有上升但波动起伏较大。针对广东省科技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科技投入、加强基础性研究、人才引进以及推进技术市场培育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27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与效率关系的评价研究——基于2016年教育部直属61所高校的实证研究
    王海宁 李姗姗
    2018(12).
    [摘要](617) [HTML](0) [PDF 0.00 Byte](48)
    摘要:
    高校科研转化能力与效率是衡量其学术水平的关键因素,更是一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原动力。本文以2016年我国61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为研究样本,运用因子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方法)分别评价有关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及转化效率,并探讨高校科研转化能力与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校间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差异较大,不同因素对其影响程度不同;科研成果转化效率整体偏低;转化能力与转化效率非完全正相关。
    28  众筹融资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影响机制与路径选择
    2018(12).
    [摘要](527) [HTML](0) [PDF 0.00 Byte](39)
    摘要: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下,众筹融资作为一种新的科技金融模式,能够通过集中社会资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凸显了重要的融资价值。众筹融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包括资金支持、增值服务、投后监督和降低市场化风险等。在此过程中,投资者、项目和企业的特征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会影响众筹融资的模式选择。同时,针对我国众筹融资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治理路径,以促进众筹融资更好服务企业技术创新。
    29  基于粗糙集和知识粒度的特征权重确定方法
    施振佺 陈世平
    2018(12).
    [摘要](504) [HTML](0) [PDF 0.00 Byte](37)
    摘要:
    知识特征对于认识、分辨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知识特征权重的确定在对知识进行有效准确的分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的权重确定主要依赖于相关专家已有的经验。粗糙集特征权重的确定可以摆脱专家先验知识,从而达到权重客观性的要求。原有的粗糙集特征权重的确定方法中存在要么特征冗余无法得到权重,要么为了克服冗余而得到不能真正体现实际情况的权重。本文在粗糙集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知识粒度理论计算特征权重。通过算例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解决权重确定的主观随意性和特征冗余等问题,提高了权重确定方法的适用性。
    30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设立联合基金的探讨
    邱莹
    2018(12).
    [摘要](489) [HTML](0) [PDF 0.00 Byte](34)
    摘要:
    联合基金是自然科学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协调多方合作互助,推进研究资源共享。通过对国家和各省市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的设立情况进行研究,分析联合基金管理的优劣,借鉴经验,对广东省设立联合基金进行探讨。
    31  广东省专业镇创新指数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张熙 苏炜
    2018(12).
    [摘要](553) [HTML](0) [PDF 0.00 Byte](40)
    摘要:
    广东特色产业集群“专业镇”经济总量占比已超过全省三分一,成为广东创新发展重要抓手。本文基于“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理念的专业镇创新指数,建立了容纳创新基础、科技研发、成果产业化、生产专业化全过程的指标体系,实现对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三类型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专业镇实证分析,根据创新指数得分情况,可以将全省不同类型专业镇划分成不同创新层次,并依据得分情况分析其发展策略。
    32  创新集群理论视角下长三角众创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池春阳
    2018(12).
    [摘要](590) [HTML](0) [PDF 0.00 Byte](36)
    摘要:
    众创空间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能聚焦产业上下游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能力,能推进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众创空间为例开展探索式分析,在对创新集群与众创空间的内在理论逻辑进行系统阐释的基础上,提出优化众创空间的策略,即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经济网络、以企业产品为核心的社会网络、以高校创新为源头的知识网络,全方位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33  众创空间投入与区域科技创新发展关系实证研究
    宋 宏 张 璐
    2018(12).
    [摘要](468) [HTML](0) [PDF 0.00 Byte](42)
    摘要:
    本文以众创空间投入和所在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状况为对象,以科技进步贡献率为衡量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基于线性回归方法与向量自回归模型,首先分析西安市众创空间投入产生的创新效果,然后研究该创新效果与西安市科技进步贡献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加大对众创空间的投入,可以更好地提升众创空间孵化效率,产生良好的创新效果,该创新效果与科技创新发展之间存在长期正相关关系。科技进步对众创空间创新效果指标的预测方差贡献较大,众创空间对科技发展的预测方差贡献较小。建议采用合理的融资模式与政策组合,鼓励建设众创空间,并使用科学合理的运营模式,提升众创空间自身盈利能力,以期得到众创空间投入的创新效益及社会效益。
    34  产业创新与产业创新系统:国外理论脉络与国内政策建议
    曹平 王桂军
    2018(12).
    [摘要](425) [HTML](0) [PDF 0.00 Byte](40)
    摘要:
    首先概述国际创新理论研究沿革,梳理出产业创新理论的发展脉络;然后根据产业创新的理论脉络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提出中国产业创新在产业结构调整阶段的政策建议。
    35  产业发展视角下高新技术企业效率评价分析 ——基于DEA模型的实证研究
    郭建平 常菁 黄海滨
    2018(12).
    [摘要](548) [HTML](0) [PDF 0.00 Byte](41)
    摘要:
    本文选用DEA方法,将高新技术企业就业人员、科技活动人员、科技活动经费作为投入变量,高新技术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作为产出变量构建高新技术企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16年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湖北省、上海市、北京市、安徽省等八省市不同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相关数据,对八省市不同技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进行评价。基于产业发展视角,对各技术领域投入产出效率有效性进行探讨,研究分析影响投入产出效率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36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转化效率及极化效应研究
    李荣 张冀新 胡维丽
    2018(12).
    [摘要](569) [HTML](0) [PDF 0.00 Byte](38)
    摘要:
    选取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作为创新产出指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得出专利申请导向的产业创新转化效率为0.864,而专利授权导向的创新转化效率仅为0.398。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的区域极化效应呈现倒“U”型,四大板块区域内差异高于区域间差异。东部、中部、东北三个板块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存在α收敛。七大产业间,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能力的极化效应高于其他六大战略新兴产业。四类专利申请主体中,高校和科研单位创新极化效应减弱。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