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0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其它
    • 基于全过程的科技创新政策评价框架体系研究

      2019(2).

      摘要 (721) HTML (0) PDF 0.00 Byte (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科技创新政策评价日益成为政府和科技界关注的对象,科技创新政策评价框架体系研究显得尤其重要。本文梳理了科技创新政策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系统地分析了科技创新政策评价的过程,构建了科技创新政策评价准备、实施、总结三步骤框架流程,并对我国加强科技创新政策评价提出建议。

    • >产业(行业)科技创新管理
    • 中国生物科技类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实证分析--基于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

      2019(2).

      摘要 (666) HTML (0) PDF 0.00 Byte (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构建数据包络分析DEA- BCC模型与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 011-2 016年30家中国生物科技上市公司经营效率做静态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可知生物科技类上市公司近67%处于经营效率较高,33%的公司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通过扩大生物科技类上市公司规模提高经营效率有很大操作空间,整体看管理效率成为制约公司经营效率的主要因素;动态分析可知近年来中国生物科技类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下滑7. 2%,技术进步下降7. 7%成为制约TFP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时受技术进步、规模效率以及纯技术效率制约的公司数占总数3. 4%,只受规模效率和纯技术制约占总数3. 4%,仅受技术进步制约占总数53%。

    • >科技管理理论与方法
    • 基于改进Shapley值的植物新品种资本化利益分配方式研究

      2019(2).

      摘要 (607) HTML (0) PDF 0.00 Byte (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运用改进Shapley值法,基于成本投入、风险和合作讨价还价能力三种影响因素,协调植物新品种资本化各主体之间的合作和利益分配关系。结果表明:改进后的Shapley值法能够实现资本化运营各方互利共赢,有利于推动植物新品种资本化进行,实现植物新品种价值最大化。

    • >知识产权管理
    • 多层次—可拓专利价值分析评价方法的研究——基于国知局专利价值分析指标体系

      2019(2).

      摘要 (527) HTML (0) PDF 0.00 Byte (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专利从量变积累到质变已成为必然,各省市陆续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本文采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价值分析指标体系》,从法律价值、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三个方面着手,协同多层次分析法和可拓理论,建立了多层次-可拓专利价值分析评价方法。通过实例证明该评价方法的客观性,为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 >公共科技管理
    • 广东省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2).

      摘要 (879) HTML (0) PDF 0.00 Byte (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广东省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显著成效,成果转化数量稳步增长,“直接转让”成为最主要的转化方式,“技术入股”的出现使转化收益大幅提升;成果转化项目涵盖了广东省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尽管取得了较多成效,也明显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如:政策法规需要系统协调优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不足、企业与高校供需匹配存在错位等等;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 >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
    • 区域电商与“丝路”发展系统耦合评价及分析

      2019(2).

      摘要 (666) HTML (0) PDF 0.00 Byte (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时间区间为2013年~2016年,构建评价区域电商和丝路发展的指标系统,建立区域电商和丝路发展之间的评价体系,运用熵值TOPSIS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状况,引入灰色关联度模型对系统耦合发展状况影响因子进行实证分析。针对系统耦合协调影响因素,对系统协调发展提出建议,为企业和国家决策提供相关依据。

    • >大学研发创新管理
    • 转型情境下产学研联盟组合管理初探

      2019(2).

      摘要 (490) HTML (0) PDF 0.00 Byte (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联盟组合理论和中国转型情境,本文初探了企业应该如何有效管理产学研联盟组合,从理论上将有效产学研联盟组合管理廓清为三个相继阶段:有效产学研联盟组合伙设计、有效产学研联盟组合构建、有效产学研联盟组合管控。第一阶段,有效产学研联盟组合设计包括一致、搜寻和筛选3个子过程;第二阶段,有效产学研联盟组合构建包括谈判、契约和架构3个子过程;最后一个阶段,有效产学研联盟组合管控包括了成立组合专属管理机构、协同创新和监控评价3个子过程。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较为全面地探讨了企业产学研联盟组合有效管理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用机制的路径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命题,从而拓展了我国产学研联盟的理论研究。

    • >其它
    • 基于三轴分析与功能模型融合的问题识别研究及应用

      2019(2).

      摘要 (477) HTML (0) PDF 0.00 Byte (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TRIZ分析解决工程问题时,割裂、静态的使用因果与功能模型等分析问题工具导致无法高效准确识别关键问题的现状。本文在TRIZ分析问题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三轴分析与功能模型的创新融合,形成新的TRIZ分析问题流程,新的流程加强分析工具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时准确的对问题再定义,锁定影响问题发生的关键因子,最终实现对工程核心关键问题的识别,并用纯电动矿用车能量反馈不足的工程实例分析创新流程的合理性与可实施性,创新流程旨在帮助工程技术人员识别隐藏在问题背后的根原因,找到宏观、微观层面的核心关键问题,达到准确定义问题核心与本质的目的。研究对工程问题的识别与解决具有实践意义。

    • >企业科技创新管理
    • 企业机会主义行为对知识扩散最优网络结构的影响研究

      2019(2).

      摘要 (681) HTML (0) PDF 0.00 Byte (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有效识别和构建知识扩散最优网络结构能提升知识传播效率、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因此探索影响企业间知识扩散网络结构的关键因素及其内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而作为知识交互主体的企业,其行为必将对知识交互过程和扩散网络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据此,本文将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知识保留)嵌入到知识交互过程中来拓展现有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当企业无机会主义行为时,小世界网络最佳。当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程度增加,最佳扩散网络结构趋向高随机度网络,特别是当企业对不同类别知识表现出异质偏好情形下,这一演化过程将比同质偏好情形下更剧烈。该研究为企业联盟管理者根据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程度,通过控制不同网络结构选择,来提升其知识扩散效率提供了理论支持。

    • >产业(行业)科技创新管理
    • 知识转移视角下复杂产品产学研协同创新管理机制研究

      2019(2).

      摘要 (750) HTML (0) PDF 0.00 Byte (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复杂产品协同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研发周期长、系统组成复杂、技术难度和投资风险大等特点,传统管理模式很难满足其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要求,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作为保障。以知识转移为视角,从关系契约管理和非正式网络管理两方面设计了复杂产品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管理机制,提出关系契约管理和非正式网络管理在复杂产品产学研创新活动中会协同发生作用,能有效促进创新主体间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移,保证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

    • >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
    • 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与科研人员激励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视角

      2019(2).

      摘要 (628) HTML (0) PDF 0.00 Byte (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我国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背景下,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下限不断提高,出现了省(市)间的政策竞争。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视角,构建了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与科研人员激励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发现: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与科研人员激励力度并非简单的正相关关系;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受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比重衡量的科技成果转化难易程度的影响,与科研人员努力成本和风险规避意愿等个人特征有关,与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完善程度等影响信息不对称水平的因素有关。并利用MATLAB对以上结果进行了数据仿真,根据以上结论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 >科技管理理论与方法
    • 基于“专家打分法”的DEA交叉效率聚集方法

      2019(2).

      摘要 (634) HTML (0) PDF 0.00 Byte (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现存的有关数据包络分析(DEA)交叉效率的文献多集中在,对DEA交叉效率矩阵的计算上,较少关注DEA交叉效率的集结问题。最常用的集结方法,就是没有考虑他们彼此重要性的等权处理,运用简单的数学平均方法得出每个决策单元最终的平均交叉效率值。考虑到彼此重要性的差异,基于“专家打分法”,提出了一个非等权的处理方法。该方法把每个进行权重选择的决策单元当作一个外部“专家”,交叉效率看作不同外部“专家”对被评价决策单元的效率“打分”。由于每个“专家”的学识背景、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打分”理应给予不同的权重,权重的确定主要基于他们效率“打分”上的差异,若某个“专家”的效率“打分”和其他“专家”存在较大差异,则此专家的权威性就会受到质疑,相应的他的效率“打分”在决策单元最终的效率“得分”上扮演的作用就会小。最后运用算例分析说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 >其它
    • 考虑员工学习-遗忘效应行为的动态生产-库存优化

      2019(2).

      摘要 (451) HTML (0) PDF 0.00 Byte (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员工在重复性生产作业中表现出学习效应行为,在生产中断后表现出遗忘效应行为,研究员工学习-遗忘效应行为下的动态生产-库存优化问题。引入学习-遗忘理论,构建生产率具有学习-遗忘特征的集成生产-库存系统平均成本函数,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平均成本函数是关于单次供货量或供货次数的凸函数。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生产的前期学习效应对成本的降低具有重要的作用;完全遗忘时间越长,最优的平均成本越低;当完全遗忘时间较小时,在生产的后期,供应商处于学习与遗忘的摇摆状态,学习效应对降低成本发挥作用有限;最优成本随学习率的增大而快速增大;最优成本随初始生产率的增大而缓慢减少。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管理者何时决定生产中断及中断的时间长度提供决策依据。

    • >产业(行业)科技创新管理
    • 中国科技兴农效应的影响因素及门限特征

      2019(2).

      摘要 (606) HTML (0) PDF 0.00 Byte (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以中国1997-2016年31个省域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门限模型对科技兴农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所得主要结论是:(一)科技投入确如政策所期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率;(二)农户需求、经济条件以及政策环境等因素对科技兴农作用存在显著影响;(三)科技兴农的作用力表现出明显区域差异和门限特征,是各类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优化科技兴农效应的政策建议。

    • >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
    • 异质面板视角下人力资本与节水潜力的协整关系研究[基金项目: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双控行动下用水量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空间差异驱动效应研究”(17YJC79019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GL097,15BGL128)。 作者联系方式:李军;南京市江宁区佛城西路8号河海大学、手机15951707221;电子邮箱757241843@qq.com;邮政编码211100。 作者简介:章恒全(1957-),男,安徽绩溪人,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为项目管理、投资管理;李军(1993.12-),男,安徽马鞍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资源经济学。]

      2019(2).

      摘要 (744) HTML (0) PDF 0.00 Byte (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面板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各区域人力资本与节水潜力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大部分地区的人力资本与节水潜力间存在不同程度的Granger因果关系。受教育程度、技术进步等因素对节水潜力的影响,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异质性。此外,部分地区不存在短期关系,说明其人力资本和节水潜力变化只有在基于长期判断时才有价值;人力资本与节水潜力之间的关系不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说明从此视角制定的节水政策具有普适性。

    • >区域科技创新管理
    • 广东离科技创新强省还有多远——基于基础研究发展的视角

      2019(2).

      摘要 (607) HTML (0) PDF 0.00 Byte (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前广东区域创新能力已跃居全国首位,但仍只是科技创新大省而非科技创新强省,其中,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相对薄弱是广东成为科技创新强省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从建设科技创新强省的内涵和要求出发,系统梳理广东基础研究发展的成效与问题,并基于巴斯德象限模型提出广东在新时期加强基础研究的政策设计取向以及推进路径,以及“大投入、大平台、大团队、高转化”的发展策略及相关建议。

    • >科技研发创新组织
    • 研发团队知识协同动机研究 —基于组织学习的视角

      2019(2).

      摘要 (512) HTML (0) PDF 0.00 Byte (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其内部知识协同的动机,对于企业更好的管理和激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知识协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组织学习的视角,从知识贡献者和知识寻求者两方面,探讨了影响研发团队成员主动参与知识协同的动机因素,并构建了理论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个人声誉、共享意愿及群体认同对知识贡献者参与组织学习的动机具有不同影响;社会地位、渠道多样化及社会存在感对知识寻求者的主动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应用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均对协同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且前者的影响大于后者;团队激励对组织学习和知识协同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具有干预调节作用。

    • >区域科技创新管理
    • 新发展理念下北京市创新主体投入结构产出效率动态分析

      2019(2).

      摘要 (694) HTML (0) PDF 0.00 Byte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运用BCC模型对2005-2016年间北京市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利产出效率进行测算和评价,并构建出同时包含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在内的虚拟变量模型对三者的专利产出效率差异性进行了稳健性分析,然后通过DEA-malquist指数方法将三者的效率分别进行分解,探究其效率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原因,最后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探究这三大创新主体各自的内部投入结构对专利产出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综合专利产出效率从高至低依次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的效率总体上均在逐年提高,但企业R&D效率的提高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高校与科研机构的效率提高是技术进步效应和规模效率降低的复合作用效果。三者各自的内部投入结构的专利产出效应存在较大的差异。对此,对三大主体创新效率的提高,从动态优化的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 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投入产出效率测度与提升路径研究

      2019(2).

      摘要 (559) HTML (0) PDF 0.00 Byte (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辽宁省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2-2016年辽宁省战略性新兴产业17家样本企业的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测度。实证结果表明,样本企业中只有少数达到了投入产出效率最优,大部分企业仍存在规模效率无效或纯技术效率无效,或者二者同时无效的情况。最后针对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投入产出效率冗余状况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机制。

    • >企业科技创新管理
    • 创新对军民融合企业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十大军工集团”上市公司为例

      2019(2).

      摘要 (687) HTML (0) PDF 0.00 Byte (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创新作为推动军民企业有效融合的手段,直接影响着军民融合的深度与效率等。文章以“十大军工集团”6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2016年我国军民融合企业的效率,并通过Tobit模型测算了创新对军民融合企业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2016年我国军民融合企业效率普遍较低,且不同类型企业间效率差异较大;其中研发人员占比对企业效率促进作用较大,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比、专利获批数在短期内对企业效率促进作用较弱,研发经费占比在短期内对军民融合企业的作用的反向的。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扩大民营企业的参与程度、加大技术、产品研发的投入、积极研发军民两用技术、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充分激发创新活力等措施来推动我国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

    • >其它
    • 2013年—2017年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热点、前沿及其演进探析

      2019(2).

      摘要 (603) HTML (0) PDF 0.00 Byte (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管理学领域的创新是国际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基于科学计量学、文献计量学基本原理,利用信息可视化技术,对2013年—2017年SSCI数据库中收录的3018条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文献进行了可视化计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研究热点方面,近5年来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热点可以归纳为3个方面:一是关于创新自身研究,如“创新”“开放式创新”“技术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模型”等;二是创新影响后果研究,如“企业绩效”“产品开发”“竞争优势”和“企业成长”等;三是创新前置因素研究,如“研发”“技术”“知识”“吸收能力”和“动态能力”等;同时,对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热点演进情况进行了探索。在研究前沿方面,国际范围内管理学创新研究前沿主要聚焦在“科学的”“出口业绩”“资源”“双元”和“公司规模”等方面,并对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前沿演进情况进行了分析。该研究为国内外管理学创新领域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 >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
    • 基于递进时段灰色关联度分析的中国全球创新指数影响因素比较研究

      2019(2).

      摘要 (636) HTML (0) PDF 0.00 Byte (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通过灰色系统理论中的递进时段灰色关联度分析技术,利用2009~2017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及7个二级影响指标相关数据,以5年时间为子时段长度计算全球创新指数序列与各影响指标序列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并根据计算结果,从定量的角度分析不同指标对我国全球创新指数的影响程度,最后得出这些指标对全球创新指数的灰色关联度排序,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和研究、基础设施和商业成熟度这三项指标灰色关联度综合排名最高,是影响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的关键因素,应着重从这几方面推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

    • >产业(行业)科技创新管理
    • OFDI对母国高技术产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影响研究

      2019(2).

      摘要 (613) HTML (0) PDF 0.00 Byte (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测算了39个国家 1995-2016年高技术产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结合理论模型的推导,探讨了OFDI对母国高技术产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机制,并且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system GMM方法实证检验了OFDI对母国高技术产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OFDI能够提升母国高技术产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OFDI仅对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对发达国家却在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外,FDI、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度以及自有技术均能促进一国高技术产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而资本禀赋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呈现差异性。

    • >国际科技管理及科技交流合作
    • 中国大型制造企业境外研发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9(2).

      摘要 (464) HTML (0) PDF 0.00 Byte (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以2017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的历年境外研发活动为研究对象,用跨国公司全球学习与战略理论对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在境外研发活动的时间进程、动机分布、区位选择及进入模式选择等方面进行研究,系统地把握其境外研发现状,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未来中国制造业企业境外研发活动的努力方向。

    • >其它
    • 变革型领导对员工越轨创新的影响 ——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2019(2).

      摘要 (499) HTML (0) PDF 0.00 Byte (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535份企业员工的调研数据,分析变革型领导对员工越轨创新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行为会促进员工越轨创新的产生;任务冲突在此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员工批判性思维特质不仅正向调节了任务冲突与员工越轨创新之间的关系,而且还正向调节了变革型领导—任务冲突—越轨创新这一中介机制。本研究的发现有利于组织科学引导员工越轨创新行为,从而对合理且高效的进行组织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 >产业(行业)科技创新管理
    •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从“范式价值链”角度

      2019(2).

      摘要 (525) HTML (0) PDF 0.00 Byte (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8年中美贸易战显示,中国面临阻挠的领域从传统产业全面转向了战略新兴产业领域。摒除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以光伏产业为例,从全球价值链角度,发现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存在范式误区。通过对价值链核心环节和支撑环节的梳理,提出范式价值链的概念,并揭示战略新兴产业挫败与范式价值链的能级较低和动力机制节奏不连贯有关。建议在GDP增长为特征的量式指标基础上增加以范式升级为特征的质性指标,以及通过推动创新生态系统的建立,带动战略新兴产业的范式价值链的升级和优化。

    • >企业科技创新管理
    • 产学研低碳技术协同创新演化博弈研究

      2019(2).

      摘要 (554) HTML (0) PDF 0.00 Byte (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低碳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手段,而产学研协同创新又是研发低碳技术的有效模式。所以本文在有限理性基础上,通过构建的演化博弈模型,对产学研低碳技术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策略进行分析,最终得到6种情况下的演化稳定策略。然后分析了各个因素对产学研达成低碳技术协同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违约金、协同收益、政府补助、碳排放量差值以及碳排放税对协同创新有正向促进作用,而研发成本和知识溢出效应对协同创新有反向抑制作用,成本分摊比例和收益分配比例的影响是非单向的。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促进产学研低碳技术创新提出相应措施及建议。

    • 不同类型合作伙伴对企业创新能力与组织绩效的影响:浙江企业的实证研究

      2019(2).

      摘要 (523) HTML (0) PDF 0.00 Byte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寻求对外合作已经成为许多企业旨在提升企业绩效的重要战略举措,目前鲜有文献分析不同类型合作伙伴对企业创新能力和组织绩效的影响。利用浙江省119家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与同行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和供应商(客户)三种不同类型伙伴合作互动对企业创新能力和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与供应商(客户)合作互动对企业创新能力和组织绩效均有直接正向影响;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互动对企业创新能力有直接正向影响,对组织绩效无直接显著影响,但是会通过作用于企业创新能力继而间接对组织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与同行企业的合作互动则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组织绩效均无直接和间接的显著影响。

    • >科技项目管理
    •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先研究管理解析及思考

      2019(2).

      摘要 (862) HTML (0) PDF 0.00 Byte (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国家科技强国发展战略的重要技术支撑。预先研究一直是我国设施建设和发展的薄弱环节,严重制约着我国设施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发展。这篇文章通过对我国设施建设项目郭守敬望远镜以及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两个实例,分析预先研究阶段对于顺利完成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且通过对美国国家基金会以及欧洲科技基础设施战略论坛对于设施预先研究的管理及投资情况,剖析国外设施预先研究阶段管理要点。在此基础上提出要高度重视设施预先研究工作,建议建立适宜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预先研究管理体制机制。

    • >工程科技创新管理
    • 基于web of science 分类的工程学科交叉性研究

      2019(2).

      摘要 (645) HTML (0) PDF 0.00 Byte (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工程学科在Web of Science分类中包括18个子类,各类中期刊与Web of Science其他类别存在较多交叉现象。本文提出学科交叉向量空间模型表示方法,计算出学科间的相关性,对学科间的交叉程度进行定量分析,进而揭示工程学科的交叉性规律。研究发现:(1)学科交叉已是学科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2)工程学科内部子类之间虽然存在交叉,但交叉性不明显,仅机械工程、土木工程与其他学科交叉数量达到5个以上;(3)工程学科与能源燃料、电信、材料科学等学科具有较强交叉性;(4)与工程学科存在紧密联系的学科群主要有7个,分别为环境科学、细胞生物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应用物理、数学应用和公众健康学科群。研究结果可为促进工程学科的发展以及推动科研整体水平提升提供科学建议。

    • >企业科技创新管理
    • 新创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综述与展望

      2019(2).

      摘要 (501) HTML (0) PDF 0.00 Byte (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商业模式创新是决定新创企业生存和成长的关键性战略问题。尽管商业模式创新对于新创企业至关重要,但是学者对于新创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尚未引起重视。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了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涵,比较分析了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特征;然后对近10年来的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出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因素;以此为基础,整合理性定位、进化学习和认知三个战略视角,提出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一个整合性分析框架,为新创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 >产业(行业)科技创新管理
    • 大数据产业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影响研究

      2019(2).

      摘要 (487) HTML (0) PDF 0.00 Byte (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深入研究大数据产业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和途径,有助于发挥大数据产业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作用。通过探讨大数据产业与区域科技创新的关系,从驱动效应、集聚效应、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等方面阐述大数据产业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双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管理等方面分析大数据产业推动区域科技创新的路径,以济南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大数据产业推动区域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为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参考。

    • >科技管理理论与方法
    • 无人驾驶汽车规范发展法律路径研究

      2019(2).

      摘要 (512) HTML (0) PDF 0.00 Byte (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无人驾驶汽车作为“站在四个轮子上的机器人”,正成为汽车领域的新蓝海。各国无人驾驶汽车领域的竞争已不仅是技术的竞争,也是人工智能的法律竞争。面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大趋势,我国立法应当为其提供从研发到责任认定的全方位的规范。首先,在发展进路上,无人驾驶汽车应当选择渐进式发展路径,且前期不以学习能力为其必备的技术内容;其次,在制度保障上,通过许可制度、强制认证制度、乘客隐私权保护制度和运行报告制度等,为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与利用提供制度保障;最后,无人驾驶汽车交通事故中责任认定在侵权责任与产品责任之外,还存在各方均无过错的情形,对此,扩充无过错责任的适用范围,将汽车制造商和车主纳入无过错责任主体,方能保障无人驾驶汽车交通事故的追偿。

    • >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
    • 基于成熟度视角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价研究

      2019(2).

      摘要 (550) HTML (0) PDF 0.00 Byte (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设和推广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关键,是构筑现代工业体系,加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总体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其建设与发展是一个动态优化、持续演进的过程,亟需建立一套评估引导体系,促进工业联网平台发展从探索走向成熟。本文借鉴能力成熟度模型理论,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能力成熟度等级划分,给出平台成熟度评估的基本框架,以及评估实施的方法和流程,有助于企业及政府等主体通过评估精准定位平台建设的薄弱环节,并建立针对性的改进方案,加快平台的建设和发展。

    • >区域科技创新管理
    • 中国在国际创新合作网络中的地位和角色——基于2011-2015年国际专利合作的实证研究

      2019(2).

      摘要 (427) HTML (0) PDF 0.00 Byte (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科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创新合作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议题。本文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40个主要国家2011-2015年的专利国际合作数据为分析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中国在国际创新合作网络中的地位和角色。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在国际创新合作网络中的地位稳步提升,已经居于网络的核心地位,并且处于结构洞的位置,但在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创新合作的开展方面仍然会受到来自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中国与欧美日创新合作的联系程度要明显高于其他国家或地区,说明“欧美日”三角框架是中国全球创新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全球创新资源的布局也偏向于这三个区域。

    • >其它
    • 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管理探析

      2019(2).

      摘要 (381) HTML (0) PDF 0.00 Byte (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首先对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指引》的出台背景与内容进行解析。其次结合审计实务工作中在员工行为管理方面发现的问题,简列出目前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管理存在的不足;运用Logistic模型量化分析方法,对商业银行员工“违规、违纪、违法事件”成因进行探析。最后从完善规章制度、优化管理模式、转变经营理念、创新科技手段、改进问责机制、重塑企业文化6个方面对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管理提出建议结论。

    • >企业科技创新管理
    • 研发团队多维社会资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知识捐赠和收集意愿的中介作用

      2019(2).

      摘要 (447) HTML (0) PDF 0.00 Byte (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研发团队为研究对象,以知识捐赠意愿与知识收集意愿为中介变量,从社会资本的结构、关系和认知三个维度,探讨研发团队内部社会资本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利用SPSS 19.0软件,对浙江、广东、内蒙古等地高技术企业研发人员的152份问卷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发团队内部社会资本的结构、关系、认知三个维度均对其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但知识捐赠、收集意愿在团队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正向影响其创新绩效时均只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这一结果可能与研发团队内部竞争状况激烈、团队成员所分享知识的隐性程度较高以及研发团队内部知识冗余度较高有关,因此企业在相关创新管理活动中,应更加注重研发团队氛围营造、人才梯队建设和人才结构调整。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