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0卷第1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高校科技育人模式研究
    董涵琼 刘辉 胡其芳 倪洁 赵醒村
    2020(12).
    [摘要](514) [HTML](0) [PDF 0.00 Byte](30)
    摘要:
    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分析高校科技育人外部环境、政策支持以及校内科技资源,并将广东省某医科大学作为案例高校,自制高校科技育人现状调查问卷教师版与学生版。通过问卷调查并分析案例高校教师的科技育人理念认同、教学实践、科技资源教学转化、环境支持相关情况,本科生的科研需求、学习方式、环境支持相关情况。研究发现创新型人才需求变得更为迫切,科技育人政策关注度显著提升但省级层面予以高校科技育人政策支持的细化程度不足,高校层面推动科技育人的措施不成体系,高校内部科技资源较为丰富但教学转化率低,本科生科研实践程度不足。最后依据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从顶层制度设计、整合育人要素、革新组织架构、建设师资队伍4个方面对构建高校科技育人模式提出建议。
    2  面向知识服务的科技期刊编辑信息能力探析
    翟  欣 姚伟欣 潘志萍 []
    2020(12).
    [摘要](497) [HTML](0) [PDF 0.00 Byte](27)
    摘要:
    科技期刊的信息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科技创新对知识的需求,科技期刊应该从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型。科技期刊编辑的信息能力对科技期刊知识服务有着重要作用,科技期刊编辑应以信息分析和管理能力为基础,以信息获取和检索能力为保障,提升信息挖掘和组织能力,从而提高自身及期刊的知识服务能力,为政策和科研决策提供知识支撑。
    3  我国团体标准网络特征及合作模式研究——基于ICT行业的分析
    邵吕深 周立军 杨静 余晓
    2020(12).
    [摘要](378) [HTML](0) [PDF 0.00 Byte](38)
    摘要:
    为寻找提升团体标准竞争力的途径,探索团标制定组织和标准制定参与单位两类参与主体的合作行为特点,在梳理团体标准制定相关方的基础上,构建了团体标准制定合作网络。通过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获取相关数据,利用Ucinet 6软件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将团标制定组织与参与单位之间的合作模式划分为合作共进模式、核心支撑模式、独立发展模式和项目推动模式四类模式。其中,合作共进模式的组织和参与单位之间呈现出良性互动的关系,在网络结构上占据重要的位置,是目前ICT领域团体标准发展中更具优势的组织模式。
    4  网络嵌入与企业合作创新绩效——联盟信任的中介效应
    孙永波 刘竞言
    2020(12).
    [摘要](334) [HTML](0) [PDF 0.00 Byte](39)
    摘要:
    网络嵌入是企业增强合作创新绩效的关键环节。尽管以往研究表明,不同的网络嵌入程度显著影响企业绩效,但对于网络嵌入通过何种内在机制以及何种情况下更能影响企业合作创新绩效却知之甚少。本文基于207份中国新创企业的有效问卷,考察了网络嵌入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并对联盟信任在网络嵌入和合作创新绩效中的中介作用以及伙伴互动特征(沟通交流和信息共享)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情境下,企业嵌入于社会网络中能够促进企业成长和提高合作创新绩效,联盟信任在网络嵌入和合作创新绩效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伙伴互动特征中的沟通交流在网络嵌入和合作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中国的企业网络嵌入实践提供了新的管理启示。
    5  日本人工智能战略:机构、路线及生态系统[*]
    刘姣姣 黄膺旭 徐晓林
    2020(12).
    [摘要](392) [HTML](0) [PDF 0.00 Byte](34)
    摘要:
    人工智能浪潮高涨,各国积极投身其中,研究国外人工智能战略部署有助于为我国解决人工智能问题提供经验借鉴。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日本人工智能战略文本,从机构设置、发展路线规划、生态系统建设三方面系统剖析日本人工智能战略。结合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明确发展思路,完善机构设置,细化发展路线,构建我国人工智能生态系统。
    6  科技政策学的理论溯源与内容框架构建
    贾晓峰 高芳
    2020(12).
    [摘要](657) [HTML](0) [PDF 0.00 Byte](48)
    摘要:
    当前科技政策学尚未形成广为认可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本研究通过梳理既往国内外科技政策研究与政策实践的主体内容,总结分析科技政策相关概念与内涵的演变,从科学学、创新经济学和公共政策学3个学科视角对科技政策学的主体理论进行分类梳理,在我国科技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需求与框架下探索提出科技政策研究的三层级框架,包括宏观层的科技战略研究、中观层的创新系统和政策工具研究以及微观层的政策过程研究,以期为科技政策研究的学科化发展提供支撑。
    7  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路径研究
    罗嘉文 张建岗
    2020(12).
    [摘要](356) [HTML](0) [PDF 0.00 Byte](38)
    摘要:
    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的出现是产学研深入合作的必然结果,其发展历程体现了创新逻辑、学术逻辑和教育功能逻辑的不断演变。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强调高校系统内外因素的互动和支撑作用,具有多模式的表现形式,对于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一流本科教育的建设。鉴于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具有协同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做大做强高校新型研发机构,有必要进一步调动政府、高校和高校新型研发机构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形成共同推动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合力。
    8  中美欧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比较研究
    刘林青 杨理斯 邓艺林
    2020(12).
    [摘要](554) [HTML](0) [PDF 0.00 Byte](35)
    摘要:
    以我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分类(2019)》为切入点,结合美国和欧盟2016年最新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官方报告,对比分析中、美、欧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认定方法,并对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涵盖的具体细分行业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发现:我国现行知识产权密集型认定方法广度不足、深度不够,具体行业结构单一、特色不明显。研究借鉴美国、欧洲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认定和分类等管理方法,以期为我国制订兼具国际标准和中国特色的各类型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认定方法、建立健全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9  STS视角下的韩春雨事件分析--让科学回归真实的生活世界
    肖雷波 董丽霞
    2020(12).
    [摘要](462) [HTML](0) [PDF 0.00 Byte](66)
    摘要:
    新媒体戏剧化的韩春雨事件报道过程反映出传统实证主义科技观仍在当前中国科学家和媒介观念中占据主导地位,也为STS学者提供了一次难得机会去审视当前中国科学家的真实知识生产及其与媒体科学传播的真实互动过程。本文首先从STS中默会知识理论和实验者回归悖论分析韩春雨事件中颇受争议的可重复性原则,指出可重复性原则不是一个镜式反映自然的表征过程,而是一个社会文化利益介入的实践建构过程。接着从STS中藤村的分子生物学彩车理论和拉图尔的信用循环理论角度分析韩春雨事件出现的社会原因。最后就如何避免类似韩春雨事件再次发生,提出自己的三点建议:首先,科研伦理与诚信建设机制需进一步重视与完善;其次,需在功利主义价值观与理想主义价值观之间保持合理的必要张力;最后,需加大STS教育的普及力度,让科学回归真实的生活世界。
    10  智能金融领域互联网头部企业竞争力分析及未来发展建议
    何 隽 杜梦婷
    2020(12).
    [摘要](519) [HTML](0) [PDF 0.00 Byte](40)
    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使得金融行业面临新的竞争格局。互联网头部企业利用其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优势和互联网用户基础,在智能金融领域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本文对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头部企业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分析,并利用波特五力模型,对互联网头部企业在智能金融领域的竞争力状况展开分析,明确其竞争优势,为其未来发展提出相应建议。研究发现,能否掌握智能芯片等人工智能领域底层技术,以及能否提供差异化的金融产品是影响互联网头部企业发展在智能金融领域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未来互联网头部企业需要加强基础研究,提供差异化产品,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深度应用,并向技术输出型企业转型。
    11  供应链企业间团队知识转化的演化模型
    张悟移 李建国 龚钰雯
    2020(12).
    [摘要](408) [HTML](0) [PDF 0.00 Byte](32)
    摘要:
    为提高企业间团队知识转化效率以及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厘清供应链企业间合作团队知识转化的内涵和演化机理。基于供应链跨企业合作团队实际特点,改进、补充SECI模型和三螺旋模型,建立供应链企业间团队知识转化概念模型,分析供应链企业间团队知识转化过程的交互机制;根据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思想,运用多主体建模与仿真方法建立起供应链企业间团队知识转化演化模型,借助NetLogo仿真平台对知识转化的演化过程进行仿真实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有效反映供应链企业间团队知识转化的作用过程和演化机理,其中知识共享能力、知识吸收能力以及企业重视程度对知识转化效果具有显著影响;此外,改变各参与主体属性水平会对仿真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2  从分散到协同: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要素集聚发展路径研究
    杨博旭 王玉荣 周罗
    2020(12).
    [摘要](480) [HTML](0) [PDF 0.00 Byte](58)
    摘要:
    遵循针对性、系统性、客观性等原则,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要素集聚评价体系。基于熵值赋权综合评价法,利用2003-2017《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数据,对我国30个省份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要素集聚进行了分析,并构建创新要素集聚发展路径。结果显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要素集聚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同时省份之间集聚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创新要素由分散发展到协同演进的发展路径,具体包括分散发展、数量扩张、质量提升和协同演进四个阶段,并归纳总结了各个阶段的发展动力和集聚特点。
    13  大数据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刘畅 梅洪常
    2020(12).
    [摘要](312) [HTML](0) [PDF 0.00 Byte](31)
    摘要:
    针对近年我国大数据企业的技术效益不足问题,本文基于技术创新理论、大数据4V特点和文献研究,构建大数据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再依据专家访谈和层次分析法(AHP)找出其技术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以主要影响因素的相关定量指标作为聚类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再采用熵值法分析中低技术创新水平大数据企业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主要影响因素有知识资源量、关系网络;大数据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处于“领先企业少而强,长尾企业多而弱”的非均衡格局中;硕博学历员工数、研发投入等是中低型大数据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
    14  产业创新系统视角下的中国高铁技术创新研究
    王庆 高德步
    2020(12).
    [摘要](321) [HTML](0) [PDF 0.00 Byte](24)
    摘要:
    近年来,我国高铁产业发展迅猛,不仅实现了成功的技术引进,而且完成了高质量的技术赶超。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产业创新系统理论对于这一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行了探究。通过构建“知识和技术-行为主体和网络-制度”三维度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中国高铁产业的技术引进、积累和赶超是各行为人和网络与制度、环境共同作用,形成合力的结果。一方面,在行为人和网络中,政府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具体来说,首先原铁道部实施了积极有为的产业政策,在技术引进之初就积累起了相当大的政策优势.其次,科技部牵头建立的高铁产学研体系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地方政府的积极配合也为高铁技术的顺利“落地”提供了舞台;而另一方面,即制度和环境层面,我国较低的征地成本、庞大的市场需求以及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也为高铁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5  建筑信息模型(BIM)生态系统的形成动因分析
    杨英楠 张一丹 袁琳
    2020(12).
    [摘要](545) [HTML](0) [PDF 0.00 Byte](38)
    摘要:
    建筑信息模型(BIM)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建筑业,其中涉及的技术、流程、政策和组织网络等要素构成了复杂的BIM生态系统,共同影响着建筑信息化的发展。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和建筑产业背景,本文首先通过类比分析构建了BIM生态系统的理论模型;其次,从信息、信息人、信息环境3个角度探讨了BIM平台的介入对工程项目产生的影响;在分析BIM生态系统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根据BIM生态系统的起源,并结合企业分工与协作、环境变化等驱动条件,探讨了BIM生态系统形成的动因;最后构建了BIM生态系统的研究框架,该框架考虑了BIM生态系统的形成、架构、运转和演化等四个方面,分别提出了针对这四个方面的研究理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其预期结果,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可能的研究思路。
    16  电网侧储能项目建设管理模式选择研究—基于IFS与TOPSIS灰色关联投影法的实证分析
    南开辉 方 向 翟晓萌 杨庆刚 喻 刚
    2020(12).
    [摘要](394) [HTML](0) [PDF 0.00 Byte](49)
    摘要:
    电网侧储能项目是一类刚刚兴起的工程项目,其最佳建设管理模式的选择对于实现项目预期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电网储能产业发展阶段及项目具体特点构建了电网侧储能项目管理模式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应用TOPSIS、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矢量投影法三种理论建立了TOPSIS灰色关联投影法的电网侧储能项目管理模式选择模型。为了避免传统专家评分法确定指标权重引起的客观性欠缺问题,引入直觉模糊集( IFS)对每个评价指标进行赋权。以某电力消费大省进行实例验证,计算结果与工程实践相符。说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17  区域协同创新效率测度及其关键要素研究 ——基于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的实证分析
    刘和东 陈雷
    2020(12).
    [摘要](374) [HTML](0) [PDF 0.00 Byte](89)
    摘要:
    本文收集1998-2016年中国30个省市协同创新效率及关键要素的相关数据,运用DEA模型对区域协同创新效率进行准确测度,并运用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对其关键要素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发现:(1)协同创新效率呈异质性,表现在京津翼地区的效率值明显高于其他地区。(2)关键要素对协同创新效率有不同的影响效应。产业集聚在萌芽阶段的影响不显著为正、在快速发展阶段的影响显著为正,在过度集聚阶段的影响显著为负;研发强度的影响显著为负;人力资本的影响显著为负,吸收能力的影响显著为正;基础设施的影响显著为正;改革深度的短期影响显著为负,长期影响显著为正;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显著为负;空间溢出的短期影响显著为正,长期影响不显著为正。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促进区域协同创新效率的政策建议。
    18  基于国际经验的科技智库评价体系建设研究
    王子丹 袁永
    2020(12).
    [摘要](507) [HTML](0) [PDF 0.00 Byte](32)
    摘要:
    国际智库评价主要包括以市场为主导的评价模式、以政府为主导的评价模式和以第三方为主导的评价模式。美国智库评价以市场为主导,韩国智库评价以政府为主导、德国智库评价则主要采用政府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的模式。在研究分析美国、韩国、德国智库评价流程和特点的基础上,对建立符合我国科技智库发展需求的智库评价模式、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等提出对策建议。
    19  京津冀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及提升路径研究
    张杰
    2020(12).
    [摘要](499) [HTML](0) [PDF 0.00 Byte](24)
    摘要:
    以2010-2017年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为依据,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地区高新技术企业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R&D内部经费支出和新增固定资产的投入指标,有效发明专利数和新产品消费收入的产出指标进行评价,分析各因素对京津冀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根据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创新效率的提升路径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具体实际情况,针对相应的问题及区域优势,对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提高创新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20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08)
    吴霜 翟晓萌 程曦 于向阳
    2020(12).
    [摘要](397) [HTML](0) [PDF 0.00 Byte](35)
    摘要:
    以苏南地区不同输变电工程相关人员的访谈资料为基础,运用扎根理论并结合不同电压等级输变电工程的实践经验,经过三级编码识别出输变电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环境风险因素,并形成环境风险指标体系。构建基于脆弱性的风险量计算方法,对识别出的48个环境风险因素进行风险水平计算,从而进一步识别出关键风险因素。从提高环境风险危害性意识、完善环境风险管理机制、强化环境风险教育等方面给出了相关建议,为输变电工程建设全过程环境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21  我国企业基础研究的交易成本与支持政策研究
    方勇 李倩 张鹤达
    2020(12).
    [摘要](446) [HTML](0) [PDF 0.00 Byte](54)
    摘要:
    加强企业基础研究是我国企业突破技术壁垒、培育世界性领袖企业的必由之路。本文从我国当前企业基础研究的现状和特点出发,构建了企业基础研究的交易费用模型,分析了当前三种典型的我国企业基础研究组织模式交易费用情况,最后从降低交易成本角度提出加强我国企业基础研究的政策建议。
    22  混改科技型企业TMT交互记忆系统、团队过程与战略决策绩效的关系研究
    王传征 葛玉辉
    2020(12).
    [摘要](363) [HTML](0) [PDF 0.00 Byte](51)
    摘要:
    “混改”背景下,融合多方主体高管团队(TMT)的心理和认知行为对战略决策绩效的影响机制是亟待回答的问题。基于混改科技型企业TMT的301份有效问卷样本数据,分析了TMT交互记忆系统对战略决策绩效的影响机制,并检验了团队过程和团队自反在上述关系中所起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结果发现:TMT交互记忆系统对团队过程和决策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团队过程在交互记忆系统和决策绩效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团队自反性程度越高,混改科技型企业TMT交互记忆系统通过团队过程对战略决策绩效产生的间接影响效应就越强。
    23  基于生产函数法的标准存量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分析
    王丽君
    2020(12).
    [摘要](412) [HTML](0) [PDF 0.00 Byte](44)
    摘要:
    标准存量是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之一。介绍标准类别和标准机构,分析各国国家层面上的标准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成果,研究基于生产函数法测算标准存量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模型,分析测算我国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投入、劳动投入的方法。将发明专利和国家标准作为测算我国技术发展水平和技术扩散程度的指标,使用永续盘存法测算专利和标准的有效存量,并根据我国1985-2017年数据分析资本、劳动、专利和标准等要素的年增长率及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实证分析显示,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方式属于资本驱动,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下降,需要研究新的要素驱动模式。建议通过鼓励创新和制定标准的政策推动创新驱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4  人力资源对中国农业科研院所创新效率的影响
    李慧泉 毛世平
    2020(12).
    [摘要](394) [HTML](0) [PDF 0.00 Byte](55)
    摘要:
    以中国农业科研院所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定量测算其创新效率,进而构建托宾(Tobit)模型研究人力资源对其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人才投入对中国农业科研院所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大于科研经费的促进作用;随着科技管理人员、科技研发人员比例的增加,农业科研院所的创新效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采取协同创新模式的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管理人员和科技研发人员占比分别为15.09%和66.08%时,其创新效率达到峰值,而采取独立创新模式的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管理人员和科技研发人员占比分别为15.80%和64.09%时,其创新效率达到峰值;高技术能力科技人才对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大于高学历科技人才的促进作用;相对于独立创新,协同创新对农业科研院所的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25  创新投入、政府支持与区域创新 ——基于创新价值链的视角
    常乐
    2020(12).
    [摘要](304) [HTML](0) [PDF 0.00 Byte](41)
    摘要:
    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利用空间杜宾模型,采用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我国创新投入、政府支持对区域创新不同阶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创新在不同阶段都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不同阶段的创新投入、政府支持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不尽相同:在科技研发阶段,R&D人员投入对区域创新存在“U”型非线性影响,R&D经费投入和政府支持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呈倒“U”型分布;在成果转化阶段,政府支持对区域创新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影响。
    26  中国情境下创新链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
    丁雪 杨忠
    2020(12).
    [摘要](494) [HTML](0) [PDF 0.00 Byte](33)
    摘要: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1995-2018年的创新链相关文献为样本,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通过CiteSpace计量软件对创新链研究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创新链的本土研究主要可以分为全球创新链、制造创新链、科技服务、技术创新、创新驱动等11个聚类;创新链研究关注点从产业、创新链到产业链再到创新,基本遵循理论构建到理论应用的研究发展规律;创新链研究的前沿热点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研究对象,以协同创新与技术创新为研究问题。最后,对未来创新链的研究提出展望。
    27  污染密集型产业布局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左扬尚瑜 晁 恒 陈珍启
    2020(12).
    [摘要](345) [HTML](0) [PDF 0.00 Byte](48)
    摘要:
    污染密集型产业是经济地理学、产业经济学、资源环境管理等多学科研究的重点领域,随着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冲突的升级,污染密集型产业布局及影响因素成为近年来该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从国家、区域和城市等尺度归纳了污染密集型产业布局演变特征;从环境规制、政府博弈和传统区位要素等个视角对污染密集型产业布局影响因素的既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分析和归纳。研究发现:学科的交叉性、问题的复杂性和地域的差别性决定了关于污染密集型产业布局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在尺度、视角、方法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别,研究结论也不尽相同且存在较大纷争;实证研究方法和视角逐步多元化,但模型建设有待加强,理论研究滞后。未来应加强多学科的交流,强化污染密集型产业布局及影响因素的理论整合。
    28  基于被引频次评价不同基金级别科技论文质量
    崔建勋 白雪娜 张辉玲
    2020(12).
    [摘要](434) [HTML](0) [PDF 0.00 Byte](34)
    摘要:
    以被引频次作为论文质量指标,对影响力不同的《中国农业科学》《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华北农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广东农业科学》五刊近11年(2007-2017年)刊登的不同基金级别论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基金论文比与期刊影响力没有必然联系,而国家级基金论文比与期刊质量及影响力密切相关;(2)基金论文质量不一定优于非基金论文,论文只要学术质量高,即使没有资助基金仍然可以得到较高的关注与引用;(3)基金论文质量与资助的基金级别也没有必然联系,不能单从基金级别角度选用稿件或评价论文质量。基于以上结论,提出相关建议:期刊编辑部要客观对待基金论文比以及不同基金级别论文和非基金论文,审稿上严格把关,用稿遵循“质量为王”的原则;一些单位机构正确评价论文质量不应唯核心期刊论、唯资助的基金级别论,应结合论文被引频次和同行评议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对期刊质量评价可补充国家级基金论文比、篇均被引量、零被引论文率等指标。
    29  粤港澳大湾区县域创新环境评价研究——以广东57个县(市)实证分析为例
    林海 个县
    2020(12).
    [摘要](409) [HTML](0) [PDF 0.00 Byte](54)
    摘要:
    创新环境与创新绩效优化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方面,因此本文基于因子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县域的创新环境情况以及创新绩效进行实证分析。首先,构建县域创新环境的指标体系,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背景下,分析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三个不同区位的县域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绩效特征。其次,挑选出代表性县(市),对其创新绩效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找出各县(市)自身所存在的短板以及发展问题,并提出针对提高创新绩效、促进创新能力整体发展的一些策略和建议。
    30  差异化环境规制工具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及调节研究
    闫莹 孙亚蓉 俞立平
    2020(12).
    [摘要](390) [HTML](0) [PDF 0.00 Byte](22)
    摘要:
    从影响及调节的角度切入,采用SBM-ML指数法、面板门槛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厘清我国环境政策自深化稳定以来差异化环境规制工具与工业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命令控制型与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工具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随规制强度增加呈倒“U”型趋势,但前者影响更大;市场激励型则与规制强度成反比。(2)短期内命令控制型与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工具对工业绿色发展的调节效应灵活且相反,但后者幅度更大;长期内则有市场激励型持续正向调节。至此,提出综合差异化环境规制工具建立一个平衡、动态协调的环境规制混合系统的建议。
    31  区域视角下协调发展创新体系构建研究
    张清江 李慧
    2020(12).
    [摘要](420) [HTML](0) [PDF 0.00 Byte](40)
    摘要:
    构建交叉融合科技创新体系是实现技术融合和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从体系创新主体和运行过程出发,对现阶段我国交叉融合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包含基础环境、组织保障、工作运行在内的分系统交叉融合科技创新体系构建思路与对策建议,进一步推动交叉融合科技创新体系高效、顺畅运行。
    32  科技人力资源是否有效促进了中国工业的绿色转型?基于环境规制的视角
    常青山 侯建 宋洪峰 陈建成
    2020(12).
    [摘要](477) [HTML](0) [PDF 0.00 Byte](33)
    摘要:
    当前,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迅速凸显,通过科技人力资源促进工业绿色转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本文基于Super-SBM系统分析中国工业行业绿色转型异质性结构,通过环境规制视角构建动态面板门槛模型,探析了科技人力资源对于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工业绿色转型还有较大发展空间,粗放与集约发展并存,且存在显著异质性,其转型过程呈现明显波动特征。有趣的是,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对于工业绿色转型的作用存在显著的环境规制异质门槛效应:较低程度的环境规制水平并不利于科技人力资源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而随着产业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并超过“临界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这种不利影响,进而推动了科技人力资源正向促进效应。
    33  环境规制工具对绿色技术进步的差异性影响
    颜青Prof 殷宝庆
    2020(12).
    [摘要](468) [HTML](0) [PDF 0.00 Byte](33)
    摘要:
    通过构建异质性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进步双重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将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这一现实背景纳入2002-2018年我国30个省级样本的绿色技术进步的测算,并考察环境规制引致的绿色研发投入、人力资本与进口中间品变动等间接渠道对绿色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表明:命令型环境规制通过人力资本积累、中间品进口对绿色技术进步间接产生正向影响;市场型环境规制和自愿型环境规制通过绿色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积累、中间产品进口对绿色技术进步间接具有正向作用。基于研究结论,建议采取因地制宜地实行差异化的环境规制组合工具、吸引高端人才向创新一线聚集等措施促进我国的绿色技术进步,推动我国向科技强国、制造强国迈进。
    34  双重低碳营销补贴下供应链低碳策略的演化博弈
    徐咏梅 李益梅 银新逸
    2020(12).
    [摘要](447) [HTML](0) [PDF 0.00 Byte](23)
    摘要:
    在政府给予制造商、零售商,制造商给予零售商的双重低碳营销补贴的背景下,考虑由上游制造商与下游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研究供应链的减排活动及低碳营销问题,建立上下游企业以推动低碳产品流动为目标的低碳投入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上下游企业低碳投入行为的演化稳定策略。结果表明:制造商与零售商的低碳策略与双方低碳投入收益比和政府补贴密切相关,当低碳投入收益比和政府补贴不断变化时,出现多种演化稳定均衡。针对低碳投入中零售商的“搭便车”行为问题,分析了制造商低碳营销补贴机制下的演化博弈结果,并探讨补贴激励的适用条件。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