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0卷第20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互联网科技发展新趋势及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分析和对策研究
    曹金飞
    2020(20).
    [摘要](239) [HTML](0) [PDF 214.50 K](27)
    摘要: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创新的推动,互联网在中国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携号转网和5G牌照发放等新举措推出,中国移动互联网将会迎来跨越式发展,也会对金融发展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对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分析了互联网技术对金融发展的影响,为了分析互联网后发地区如何缩小与发达城市的差距,本文调研了常州市互联网科技与金融耦合发展情况,分析了该地区的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调研情况给出了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2  农业科技资源错配效应研究
    杨传喜 丁璐扬
    2020(20).
    [摘要](250) [HTML](0) [PDF 176.46 K](40)
    摘要:
    纠正我国农业科技资源结构性错配,提高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农业科技强国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通过构建农业科技资源错配测度模型,利用2005-2016年农业科研机构数据,对农业科技资源结构性错配状况进行测算。研究显示:①行业结构错配最为严重,导致农业科技产出损失38.5%,主要表现在种植业配置过度,畜牧业、渔业、农垦农机化配置不足;②其次是隶属单位间结构性错配,导致农业科技产出损失8.4%,主要表现在农业部属配置不足,省属配置过度,地市属农业科技人力配置过度而财力资源配置不足;③最后是地区间结构性错配,导致农业科技产出损失6.4%,主要表现在华北区、东北区由配置不足转向配置过度,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配置过度,西北区人力资源配置不足、财力资源配置过度。
    3  军地协同创新补偿激励机制研究
    汤薪玉
    2020(20).
    [摘要](227) [HTML](0) [PDF 61.58 K](23)
    摘要:
    军地协同创新涉及复杂的多元主体,其利益分配、长效激励以及补偿机制等问题仍制约着军地协同创新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建立军地协同创新补偿激励机制是激励协同创新参与主体的重要途径。首先对军地协同创新补偿激励机制进行概念界定,分析构建军地协同创新补偿激励机制的必要性,构建包括补偿激励原则、补偿激励主体、补偿激励对象、补偿激励类型等一系列制度安排的军地协同创新补偿激励机制,并以“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军民两用技术协同创新为案例进行补偿激励机制应用分析。最后提出完善军地协同创新补偿激励机制的政策建议。
    4  高校科研拔尖人才无序流动的表征、根源及对策
    童锋 秦秋明 饶敏
    2020(20).
    [摘要](280) [HTML](0) [PDF 84.00 K](36)
    摘要:
    新时代高校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功利主义的目标导向驱动下,高等教育事业无限性和高等教育管理者任期有限性的二元悖论,在一定程度上导高校科研拔尖人才无序流动呈现出抢挖人才狂热化、稳才任务显像化、人才成本畸形化、引才风险扩大化等表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成长是有其规律的,高校人才无序流动对高等教育事业长远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其根源主要有四个层面:在国家层面存在办学同质化、评价模式化、人才工程条块化等;在区域层面存在信息不对称、人才待遇上不封顶等;在高校层面源于违约追责难、心理预期高、待遇双规制;在人才层面源于其收入水平、生活保障、工作评价、发展空间等方面。要破解高校科研拔尖人才无序流动的桎梏,需要政府、市场、高校以及人才四个层面的有效联动,探索实施构建扶助机制、补偿机制、培育机制、流动机制,从而促进高校科研拔尖人才科学、合理和有序流动,为新时代破“五唯”和探索现代大学制度提供一泓清泉。
    5  技术中立:互联网新型不正当竞争案件中抗辩事由的证成与适用
    吴太轩 郭保生
    2020(20).
    [摘要](217) [HTML](0) [PDF 60.81 K](20)
    摘要:
    技术创新在促进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冲击现有竞争法制度。在互联网新型不正当竞争案件中,利用技术手段实施竞争行为的一方通常以技术中立为抗辩事由,主张自身行为具有正当性。然而从25个相关案例的实证分析结果来看,还存在是否可以主张技术中立抗辩、如何适用技术中立抗辩的困境。互联网新型不正当竞争案件中技术中立抗辩的正当性源于“技术、市场和法律”三个维度。适用技术中立作为抗辩事由的逻辑前提在于“两个中立”:技术本身中立和技术提供者中立。在此前提下,考察技术提供者的主观状态,分析技术使用行为的客观后果,从而判定技术中立抗辩是否成立。
    6  创新生态系统:概念差异、根源与再探讨
    刘静 解茹玉
    2020(20).
    [摘要](277) [HTML](0) [PDF 120.24 K](24)
    摘要:
    创新范式从线性创新发展到创新系统再到如今备受重视的创新生态系统,各界均展开了丰富研究。通过对创新生态系统概念的梳理,发现到目前为止学界对概念的理解由于学科来源和理论视角的差异并未达成共识,针对此问题文中提出差异根源为系统主体的异质性和多样性,边界的模糊和流动性特征,并进一步总结概念的优化进展情况,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生态系统是为了实现价值共创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组织之间、创新组织与创新环境之间形成协同创新的共存共生共荣的动态网络系统,并强调两个创新点:“有限隐喻”和对“用户”的重视。
    7  开放战略演化下的商业生态系统:基于腾讯的案例研究
    卫武 解济美
    2020(20).
    [摘要](290) [HTML](0) [PDF 158.95 K](23)
    摘要:
    本文以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开放式创新理论以及价值来源模型为基础,以腾讯科技有限公司为案例代表,阐释开放战略演化过程中,商业生态系统的商业模式产生了怎样的变化。研究发现:(1)企业在较为封闭的状态下,虽然通过垄断机制与并购机制形成市场份额上的优势,但却极大得阻碍了产业创新、破坏了产业生态链(2)在众创空间介入开放战略前,企业已经开始了以线上为主的孵化机制探索,线上的主体多为二元且相互关系多为单向性,再加之物理位置的缺失、单一的合作关系,导致了商业模式中的效率的单方面增强,互补性、锁定性与新颖性都较低;(3)众创空间介入后,企业开放度得到扩展,核心企业通过提供线下物理空间的拓展实现资源开放与信息透明化、创造了高效的信息交流渠道、促进多样化合作伙伴关系等,使得整个生态系统呈现多元主体、环绕式、合作关系多样化的稳定结构,使得商业模式中的四个维度都得到了提高。
    8  面向可靠性的先进制造业CSC空间布局合理度评估模型
    陈香 李新剑
    2020(20).
    [摘要](176) [HTML](0) [PDF 399.50 K](35)
    摘要:
    在基于集群系统构建与可靠性关系研究基础上,发现集群空间布局规划趋于合理必须以较高的可靠性水平作保障。针对目前先进制造业集群空间布局雷同,集聚水平低等问题,集群主体亟需对现有资源进行空间重构。论文从集群供应链一体化角度构建面向可靠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空间布局合理度评估模型。以长三角某区域先进制造业集群空间布局网络规划为例,提出一种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评估方法,得出各方案空间布局合理度综合排序及关键影响要素,给出合理度等级,确定薄弱环节。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能够综合反映出不同区域先进制造商集群整体空间布局情况,为集群要素整合、流动,形成特色产业空间布局结构提供借鉴与参考。
    9  新形势下科研仪器设备验收工作的思考
    蔡炽柳 钟艺峰 董润喜 苏秋成
    2020(20).
    [摘要](301) [HTML](0) [PDF 94.26 K](38)
    摘要:
    随着科研单位“高、精、尖”仪器设备购置数量急剧增长,仪器设备的验收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调研了国内仪器设备购置专项相关文献,并重点从项目承担单位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仪器设备从采购到验收工作中健全验收管理办法和流程,制定了系统的验收技术方法,统一验收标准等措施,阐述了当中的经验和注意事项,对仪器设备采购和验收管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10  科技创新赋能了金融发展吗?——基于长江经济带门槛效应的实证研究
    柏建成
    2020(20).
    [摘要](350) [HTML](0) [PDF 118.34 K](28)
    摘要:
    摘 要:金融科技已成为当今热点,科技创新是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发展水平?文章选取长江经济带11 省市1998~2016年的面板数据,基于Hansen门槛回归模型,以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为门槛变量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了科技创新对金融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以经济增长为门槛时,科技创新会降低金融发展减缓的速度;以产业结构为门槛时,科技创新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关系为“倒N”型。同时发现下游地区科技已成为金融发展新动能,中游地区科技创新对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整体呈“倒U”形,上游地区科技对金融的驱动力疲软。进一步指出,科技赋能金融,金融服务科技是实现可持续金融发展和普惠金融的关键。
    11  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模式及经济性分析
    董庆银 谭全银 郝硕硕 李金惠 刘嘉辰
    2020(20).
    [摘要](407) [HTML](0) [PDF 157.50 K](42)
    摘要:
    2020年北京市退役动力电池量将超过5 000吨。2019年京津冀地区确定了18个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示范项目,同期,北京58家汽车生产/梯次利用企业在官方网站公布了263个回收服务网点信息。回收模式方面,国外在产业联盟回收模式、生产者自主回收模式和第三方回收模式等方面已有成熟案例。研究表明,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模式短期内以汽车生产企业自主回收为主,市场成熟后,产业联盟和第三方回收模式将更具优势。经济性方面,北京市场上动力电池以三元电池为主,可通过湿法回收再生金属获取价值,811型三元电池回收将亏损535.4元/t,622型三元电池回收收益为517.7元/t。当电池收购成本低于7 000元/t时,两类三元电池回收均可实现盈利。
    12  科研组织衍生企业多元化战略有利于其绩效吗?——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肖建华 邵靖婷 王若凡
    2020(20).
    [摘要](279) [HTML](0) [PDF 73.49 K](36)
    摘要:
    创办衍生企业是科研组织(包括科研院所、大学等科研机构)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现有文献主要聚焦在科研组织衍生企业的初创阶段,探讨如何实现企业衍生,提高衍生效率。然而,随着科研组织衍生企业规模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企业成功走出创业初期,进入成长期和成熟期。此时,面对不断增长的内部资源和不断变化的外部竞争环境,是否要通过多元化战略实现其竞争优势的提高和绩效的增长,成为科研组织衍生企业面临的重要抉择。尽管学界对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绩效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由于研究样本和研究方法的不同,结论并不一致。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的85家科研组织衍生企业为样本,探讨其多元化程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上市科研组织衍生企业的赫芬达尔指数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即企业的多元化程度越高,其绩效越好。
    13  服务化转型背景下制造企业新型商业模式运行机制
    惠娟 谭清美 王磊
    2020(20).
    [摘要](355) [HTML](0) [PDF 129.50 K](30)
    摘要:
    从客户价值主张、关键资源、盈利模式、关键流程四要素入手,探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趋势如何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变革,分析制造业企业新型商业模式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以企业服务化综合水平测度为基础,定量设计企业新型商业模式选择基准;最后,以江苏3家无人机制造企业为例,分析服务化转型背景下新型商业模式选择,从而检验新型商业模式构建及选择的合理性。研究发现:(1)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促进企业商业模式发生变革,客户价值主张以客户为导向,由产品需求向服务需求转变;关键资源由产品、产品质量向服务、服务质量转变;盈利模式由产品利润向服务利润转变;关键流程由产品售出为终结向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转变。(2)企业服务化水平、商业模式组成要素特征不同,衍生出服务配套、服务均衡和服务主导的3类新型商业模式,受外界因素影响,企业新商业模式四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更加敏感、高效;根据测算结果,企业服务化综合水平属于[0.75,1]的应选择服务主导商业模式,属于[0.50,0.75)的应选择服务均衡商业模式,属于[0,0.50)的应选择服务配套商业模式。(3)案例分析表明,案例企业分别依据其服务化综合水平测度结果选择的商业模式符合企业实际发展需求,新型商业模式及选择基准的合理性得以验证。
    14  边缘计算领域核心专利挖掘-基于专利引证视角
    商 琦 陈洪梅
    2020(20).
    [摘要](321) [HTML](0) [PDF 136.00 K](49)
    摘要:
    以IncoPat为数据源构建检索策略,采用专利被引频次指标对全球边缘计算领域核心专利进行挖掘,并对该核心专利进行向后引证和向前引证分析,包括被引证年份分布、专利权人分布、技术分布和自引证技术演化路线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是全球边缘计算技术最主要的应用国和来源国;核心专利US20110075675A1以年均60.6次被引频次排名第一,其向前引证主体包括IBM、Cisco、华为、NEC和三星电子等,且存在创新竞争关系;边缘计算技术演化路线由早期的边缘呼叫和会话管理,逐渐演化到分组路由和无线承载标识,并最终过渡到智能路由和无线设备监控策略研究。
    15  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体系中军地新型产业联盟结构及其界壳研究
    王磊
    2020(20).
    [摘要](338) [HTML](0) [PDF 109.94 K](54)
    摘要:
    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体系将是新型主流产业组织体系。把军民融合战略落实到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体系中,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首先研究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体系中军民产业融合联盟形成机理,进而研究其组织形式;并再通过研究其组织运行机制,设计其网络界壳。研究发现,军民产业融合联盟形成需要网络基础——“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体系”,和产业基础——基于“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体系”的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平台。军民产业融合联盟则是在国家重大产业项目的推动下,形成于新型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平台之中。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体系中军民产业融合联盟应包含5个组成系统:军民技术联合开发系统、军民生产与服务合作系统、军民信息交互系统、军民基础设施共享系统、产业联盟统一规制系统。之后,结合联盟组织平时、战时运行机制,从技术安全、管理安全2个视角,设计军民产业融合联盟网络界壳。本文研究为军民产业融合联盟研究的发展首开道路。
    16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企业竞合策略研究 ——基于联盟企业不对称学习能力视角
    朱永明 郭家欣
    2020(20).
    [摘要](238) [HTML](0) [PDF 997.35 K](39)
    摘要:
    为了适度引导创新要素及核心知识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企业间的良性循环,有效刻画联盟企业间竞争策略与合作策略同时存在的复杂动态关系,以联盟企业不对称学习能力作为切入点,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企业竞合策略选择演化博弈模型,分析演化稳定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对部分参数进行数值仿真。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相对探索比例的提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稳定性越高;知识产权系数、协同收益系数以及联盟企业模仿成本的增加,均可以有效抑制联盟企业间竞争的产生,其中协同收益系数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联盟企业在探索性合作中所占比例的增加、在交易性合作中所占比例的降低以及自身所持有技术专有程度的提高,均增加企业自身发起竞争的概率、减少合作伙伴发起竞争的可能性。
    17  国内外标准化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
    余晓 顾玲巧 叶琦琳
    2020(20).
    [摘要](364) [HTML](0) [PDF 527.82 K](27)
    摘要:
    标准化管理体制的设计对于完善标准体系,优化标准供给结构,创新标准化工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标准化管理体制分为市场主导型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偏市场主导型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偏政府主导型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政府主导型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四类,并从标准化组织和标准体系的角度对各类标准化管理体制进行比较分析和特点总结。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标准化管理体制下,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之间的权力相互调配,分别扮演着标准制定者、标准采用者、标准合作者、标准协调者等多元化的角色,且标准体系也呈集中性、分散性等不同特点。研究对于明确国内外标准化管理体制的发展状况和特征、为我国标准化政策的制定提供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18  基于遗传算法的工程项目群工期-费用优化研究
    丰景春 施嘉锋 丰惠 张可
    2020(20).
    [摘要](329) [HTML](0) [PDF 86.78 K](33)
    摘要:
    首先根据项目群工期与费用的特点分析项目群工期与费用优化机理;然后在工程质量得以保障的假设前提下构建项目群工期-费用优化模型,依据遗传算法原理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引入大型工程项目群案例进行项目群工期-费用优化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利用实数编码以及保留精英子代的遗传算法能直观而又准确地解决项目群费用的优化问题,同时达到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工期的效果。
    19  中国国家软件产业基地运行效率研究
    沙德春 荆晶
    2020(20).
    [摘要](228) [HTML](0) [PDF 70.53 K](38)
    摘要:
    研究中国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的整体运行状况,有助于推动软件产业基地良好发展。以中国42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其运行效率进行测算,并根据效率分解情况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整体运行效率不高,且各软件基地间的效率差异较大;纯技术效率过低是导致国家软件产业基地运行效率不足的主要原因,其中38%的软件基地属于高效型,40%的软件基地为单方面低效。据此,对中国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建设提出提高管理能力、培养高水平人才、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等建议。
    20  创业投资介入特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基于动态内生性视角的经验证据
    赵淑芳
    2020(20).
    [摘要](268) [HTML](0) [PDF 70.78 K](29)
    摘要:
    本文以2012-2017年有创业投资背景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选用广义矩估计方法,检验创业投资介入对被投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显示,创业投资持股比例和介入强度未提高被投企业的创新绩效,联合介入与创新绩效存在正向作用,但结果不显著。对创新程度进行分类研究,发现创业投资的持股比例、介入强度以及联合介入均对被投企业的突破式创新绩效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渐进式创新绩效具有促进作用。创业投资对被投企业的创新行为具有选择性。
    21  研发模式、企业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
    方勇 吴素珍 刘忠华
    2020(20).
    [摘要](228) [HTML](0) [PDF 90.63 K](37)
    摘要:
    企业开展基础研究是提升企业原创能力、建立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基础研究与研发模式、产业发展的相互影响出发,以2007-2017年的我国企业相关数据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合作研发对企业基础研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独立研发、技术引进与技术改造影响不显著;我国企业基础研究对产业发展阶段中的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阶段具有正向的作用效果;独立研发对基础研究促进企业技术开发、成果转化阶段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合作研发对基础研究促进技术开发阶段具有负向影响,对成果转化阶段影响不显著,技术引进与技术改造对基础研究促进产业化的两个阶段影响都不显著。本研究将研发模式、企业基础研究、产业发展阶段纳入同一研究框架,全面的探讨了三种研发方式对企业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阶段的作用机理,为企业在不同阶段的研发模式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22  技术治理中技术人工物的底层属性逻辑探析
    郭延龙 汤书昆
    2020(20).
    [摘要](410) [HTML](0) [PDF 84.40 K](25)
    摘要:
    技术人工物的本体属性经过还原后存在多种争议,造成使用者和设计者在对其认知和行为方式上的困扰。本文通过技术人工物的“两重性”和“三重性”的溯源;伦理实在性的前提批判;伦理本体属性的考量和“四重性”的实践进路,四个层面解析技术人工物底层属性逻辑的问题,以期伦理转向视角为技术人工物的技术治理提供一些解决思路。
    23  绿色文化、环境经营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
    张长江 张玥 施宇宁 陈瑶
    2020(20).
    [摘要](181) [HTML](0) [PDF 63.92 K](38)
    摘要:
    基于认知行为理论,以285份针对企业管理者的调查问卷数据为样本,从文化与行为的交互视角探究绿色文化与环境经营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1)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受绿色文化的正面影响;(2)环境经营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正相关;(3)绿色文化与环境经营的交互作用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研究结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丰富了环境经营的相关理论研究,为企业绿色文化建设提供了经验证据。
    24  三螺旋视角下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与影响因素探析
    贾康 茅宁莹
    2020(20).
    [摘要](200) [HTML](0) [PDF 120.40 K](40)
    摘要:
    医药科技成果转化难是目前阻碍我国医药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基于三螺旋理论,从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特点、难点与结构出发,分析了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转化机制和关键影响因素,试图从科学理论层面提出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一般性建议,为分析我国当前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和发现问题与不足提供理论分析框架,对于加快我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与现实意义。
    25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面板门槛回归模型
    陈龙梅 霍艳琳
    2020(20).
    [摘要](391) [HTML](0) [PDF 76.83 K](39)
    摘要:
    文章基于30个省的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对各省份2008-2015年工业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运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呈现双门槛特征,两者存在显著的倒“U”型正向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在工业发展水平中等时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较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在工业发展水平较高时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较强。
    26  “双一流”背景下的高层次人才非正常流动监管研究——基于前景理论的演化博弈分析
    刘峰
    2020(20).
    [摘要](247) [HTML](0) [PDF 121.38 K](32)
    摘要:
    “双一流”背景下,高层次人才流动出现乱象,亟需政府对此进行监管,从而引导人才流动回归学术本源。将前景理论引入演化博弈模型,构建政府与高校针对高层次人才流动的收益感知演化博弈矩阵,对博弈双方的决策行为以及演化结果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层次人才非正常流动监管演化博弈存在5个均衡点,但是由于过度自信、风险偏好、认知偏差等因素导致系统难以收敛于稳定点。提出建立政府-公众监管机制、构建高层次人才信息公示平台,以及高校需有长远战略眼光等对策来制约影响因素,从而促使博弈达到均衡稳定点,实现高层次人才的正常合理流动。
    27  我国合成生物学发展下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肖海 张坤生
    2020(20).
    [摘要](550) [HTML](0) [PDF 87.27 K](58)
    摘要:
    自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以来,生物学家已经把他们的工作从理解生物学转向修改生物学。合成生物学是一个迅速发展的跨学科领域,包括开发和建造合成DNA序列、系统、基因组和工业设备等。获得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促进合成生物学研究发展的重要手段。此文综合分析了合成生物学发展现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管理等相关问题,随后全方位探讨该领域的解决方案、建议措施;在知识产权保护层面为促进中国合成生物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28  基于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影响电力结构的能源技术研判
    骆跃军 漆小玲 汪鹏 赵黛青
    2020(20).
    [摘要](446) [HTML](0) [PDF 220.20 K](33)
    摘要:
    开展影响电力结构的能源技术的识别与评价,对于深化电力改革,发展新能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电力产业链角度出发,界定了46项可能对电力行业发展产生影响的能源技术,通过层级分析法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和确定权重,以技术领域专家调查问卷为基础,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能源技术在不同时间节点对电力结构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近期对我国电力结构高影响度的技术主要是集中式发电技术,到2030年后,影响程度高的能源技术转向分布式能源技术,且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在此基础上,对电力集团应重点关注的储能、氢能、分布式能源及能源互联网技术领域给出了布局建议。
    29  基于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的国内众创空间创新效率研究
    刘筱寒 王栋晗 谷盟 张珊
    2020(20).
    [摘要](567) [HTML](0) [PDF 147.70 K](29)
    摘要:
    运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的BCC模型对中国2017年30个省份众创空间的创新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中国众创空间的整体创新效率较低、区域创新能力差异大、综合创新效率低;在环境和随机扰动因素的影响下规模效率对众创空间整体创孵能力的评估值虚高;此外,通过投影分析探究出,造成我国部分地区众创空间非DEA有效的主要原因是存在较大程度的投入冗余问题。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国众创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及创新效率,本文认为对于众创空间的管理要做到以下四点:①“精耕”现有众创空间平台,优化资源配置效率;②构建省域群创孵网络,加强城市群之间的创孵合作及资源流动;③打造全球创孵集聚地,利用规模效应带动创新发展;④提高区域开放程度,依靠国际化来带动区域创新效率提升。
    30  广东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现状调查及传播力建设
    张辉玲 崔建勋 白雪娜
    2020(20).
    [摘要](231) [HTML](0) [PDF 303.10 K](30)
    摘要:
    搜索63种广东中文核心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并添加关注,对各刊微信的开通基本情况、发布内容、基本功能、特色服务、推送消息及推送频率、过刊全文浏览格式等进行逐个调研分析。结果表明,63刊中,46种期刊开通了个微信公众号,基本功能较为齐全、内容更新及时的仅有《南方水产科学》《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等12种期刊(占27%),HTML、Richi HTML等超文本格式的采用率非常低。分析发现,广东中文核心期刊微信运营普遍存在开通流于形式、运营思维和用户服务意识缺乏、增值服务太少、未能把握多元可持续的盈利模式等问题。建议通过高度重视“互联网+”背景下的媒体融合发展、加强微信构建顶层设计、开发多元可持续盈利模式、培养或引进数字化出版人才等举措,不断提升微信平台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31  科技项目与科技型企业创新价值标准化评价研究与实践
    张志强 于建军 何小敏 张子璇
    2020(20).
    [摘要](179) [HTML](0) [PDF 273.52 K](57)
    摘要:
    本文是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基于TME体系的科技项目与科技型企业创新价值标准化评价研究与应用》的方法总结,目的是探索科技项目与科技型企业创新价值标准化评估的新理论、新方法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提出基于TME体系的评价模型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TME体系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多次迭代论证。根据评价模型及评价指标随机选取广东省有代表性的三家企业进行调研,采集被调研企业2015年-2017年间经营数据验证评价模型、评价指标的可用性和合理性。根据获得的客观数据,提出标准化评价体系的方案设计,依据TME、QQE、TIL、技术报表等评价工具,结合采集到的客观数据提出了若干评价指标,经历采集、挖掘、评价和分析各类指标数据,证明基于TME体系的标准化评价可以运用于科技项目和科技型企业创新价值评价。
    32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动因与路径分析
    杨睿博 刘伟
    2020(20).
    [摘要](318) [HTML](0) [PDF 62.76 K](35)
    摘要:
    深入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实施,高水平参与国际文化与科技合作的重要举措。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正在成为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也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营造了良好生态圈。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科技融合具有高起点、高技术、高效能等特征,其动能源自跨界融合发展、各级政府系统性政策支撑、大湾区快速增长的文化需求;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内容生产数字化、内容传播平台化、信誉保障去中心化。在建设人文湾区进程中,可以选择科技金融、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复合型人才培养三大路径提升文化科技融合水平,促进文化与科技互促互鉴,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科技融合之路。
    33  欧盟包容性创业政策研究及借鉴
    陈岸明 魏东原 曾敬
    2020(20).
    [摘要](363) [HTML](0) [PDF 67.20 K](40)
    摘要:
    借鉴欧盟促进不同边缘群体创业的多维举措,推进中国“双创”活动开展。调研欧盟面向妇女、老年人、移民群体的创业激励举措,研究发现欧盟及其成员国通过法律保障、促进信息交换、设立专门孵化器、破除资金壁垒等方式,有效促进了边缘群体企业家的产生。吸取欧盟的先进经验,结合实际提出建议如下:中国应设立专门面向边缘群体的创业孵化器或前孵化器;建立专门面向边缘群体的公益性创业教育平台;加强面向边缘群体的创业经验分享和创业精神培养;为老年人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并促进代际创业交流。
    34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发展研究:基于要素协同的视角
    陈锡强 赵丹晓 练星硕
    2020(20).
    [摘要](419) [HTML](0) [PDF 61.32 K](57)
    摘要:
    为优化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发展路径,从要素协同的视角剖析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的整体区域特征及现存问题,总结归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的经验模式。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发展明显不均衡,尽管已在组织与制度设计、跨境科技创新协同、要素流动与共享、创新合作平台体系搭建等方面形成了特色经验与模式,但仍然存在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产业科技创新协同程度不高、要素流动渠道不畅、主体动力不足且协同性不强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完善科技协同创新协调机制、推进形成创新资源共享和开放机制、打造创新主体协同机制及建立协同创新资金保障机制等建议,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打破“三个地区、两种制度、三种语系”的创新要素流动障碍,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参考。
    35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深圳段的科技治理研究 ——基于与旧金山湾区硅谷的比较分析
    邓琦
    2020(20).
    [摘要](316) [HTML](0) [PDF 89.50 K](46)
    摘要:
    本文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中的深圳与旧金山湾区的硅谷作比较研究,剖析深圳在科技创新发展中的存在问题,借鉴旧金山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深圳段科技治理的思路,以期能为推进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跻身国际一流科技走廊给予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