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0卷第2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上海文化科技企业圈层分布与发展路径研究
    李琳
    2020(22).
    [摘要](295) [HTML](0) [PDF 405.50 K](32)
    摘要:
    通过界定文化创意产业范畴中“文化科技”的词义,以文化科技融合与文化科技协同为理论根基,采用数据分析法及典型案例分析法考察上海文化科技企业发展现状,解析上海文化科技产业发展特征与趋势。研究表明:当下上海文化科技行业强弱不一,互联网等相关关键行业有待成长,产业结构呈现三级圈层布局,政策与制度优势难以凸显、巨头企业缺失、文化科技创新氛围不足是其发展的三大瓶颈。为促进上海文化科技一体化发展,提出从制度建设、生态建设、金融建设三维度助力上海文化科技企业优化发展,向科技创新驱动的3.0增长阶段迈进。
    2  科学数据法律属性与知识产权管理研究
    许燕 麻思蓓 李秾
    2020(22).
    [摘要](325) [HTML](0) [PDF 54.21 K](47)
    摘要:
    厘清科学数据法律属性与权利关系,完善知识产权管理能够避免侵权纠纷,提高科学数据开放、应用水平。本文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科学数据知识产权现状,研究了科学数据知识产权属性及不同类型科学数据著作权特征,讨论了不同资金支持下的科学数据知识产权归属,并就科学数据应用中的知识产权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3  广东省社会科技奖励现状及发展对策
    任志超 罗广宁 肖田野 胡羚 刘蕾
    2020(22).
    [摘要](417) [HTML](0) [PDF 159.50 K](55)
    摘要: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在国家取消地市级政府科技奖励、精减省级政府科技奖励数量后,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社会科技奖励”)在广东科技奖励体系中愈加重要,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对广东省社会科技奖励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发现广东省社会科技奖励呈加速发展的态势,但存在若干问题。随后,借鉴何梁何利基金奖的成功经验,结合广东省实际,从组织管理、制度建设、覆盖范围、奖项设置、资金筹集、宣传报道等方面提出广东省社会科技奖励的发展对策建议。
    4  基于前景理论的知识隐藏行为博弈研究
    姜凤珍 张洁 杨倩
    2020(22).
    [摘要](258) [HTML](0) [PDF 263.93 K](38)
    摘要:
    探讨员工知识隐藏的策略选择问题,以前景理论价值函数取代传统支付矩阵中不确定的损益值,构建博弈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员工双方都可以达到知识共享这一最优演化状态:一是员工双方都选择知识共享状态时的获得感大于单个员工选择知识共享状态时的获得感,二是知识被共享者对知识共享者的回报大于其付出的成本;(2)若上述任意一个条件不成立,需要额外的附加条件方可达到最优演化状态,可通过采取使得感知差值小于回馈与成本差值这一措施予以解决。
    5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比较研究
    张龙鹏 刘俊杰
    2020(22).
    [摘要](324) [HTML](0) [PDF 117.67 K](31)
    摘要:
    基基于政策主体、工具与目标的分析框架,比较研究粤港澳大湾区2010年及以后颁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研究发现:广东产业政策主要由广东省政府颁布同时强调与港澳合作,香港产业政策主要由粤港两地政府共同颁布,澳门产业政策主要由澳门特区政府颁布且与粤港合作程度较低;粤港澳三地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阶段的变化不断适时调整产业政策工具的使用,但均强调环境型工具的使用;大湾区在宏观层面上的产业政策战略目标较为一致,但在微观层面上呈现地方差异性。基于政策文本分析,明确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存在政策工具和目标关联模糊、产业补贴存在弱化市场机制的风险、产业政策导向的资源配置不均、产业政策与配套政策缺乏联动主要问题,并根据问题导向从政策工具的选择使用、政策体制的适应调整以及产业政策的协同性维度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6  中国工业固体废弃物治理效率分析 ——基于共同边界的长江经济带与其他区域比较
    张依 田泽 任芳荣
    2020(22).
    [摘要](353) [HTML](0) [PDF 67.74 K](61)
    摘要:
    利用共同边界技术和序列SBM-DEA效率模型对2008-2017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和中国其他区域19个省(区、市)的工业固体废弃物治理效率进行测算,分析其在共同边界下的技术效率、组群效率区域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工业固体废弃物治理效率整体偏低,且长江经济带工业固体废弃物治理效率低于其他区域;长江经济带工业固体废弃物治理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治理资金投入冗余、污染物排放过多,且固体废弃物综合再利用率和处理率不高。最后为提升中国工业固体废弃物治理效率,提出落实监督管理制度,科学编制发展规划、树立“一盘棋”思想和整体观,完善工业固体废弃物治理体系等对策建议。
    7  众创空间服务效率多阶段测度研究
    李荣 王彦铭
    2020(22).
    [摘要](292) [HTML](0) [PDF 194.50 K](32)
    摘要:
    通过两阶段共同边界DEA,测度省域众创空间服务效率,结果表明第一阶段中间服务产出的主导因素为纯技术效率,第二阶段最终服务转化的主导因素为规模效率,第二阶段省域各项效率均值,均低于第一阶段。通过三阶段DEA模型测度,调整后省域众创空间服务的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上升,规模效率下降,纯技术效率优势明显;增加外商投资企业数量,有助于提高众创空间服务效率,留学归国创业人数和众创空间数量对服务投入形成替代。众创空间服务效率沿东部、中部、东北、西部依次递减,四大板块区域差异显著。
    8  传统制造业企业技术核心能力培育途径——基于海尔集团两大产业线的案例研究
    吴画斌 金伟林
    2020(22).
    [摘要](353) [HTML](0) [PDF 86.50 K](34)
    摘要:
    企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核心能力的培育,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技术核心能力的形成是其能够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前提。通过研究海尔集团热水器和洗衣机二大产业线,分析归纳其技术核心能力形成途径。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核心能力形成途径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主要包括技术引进后消化吸收、模仿创新,建立研发合作关系,整合外界技术资源,兼并、收购其他企业获取技术,自主创新,内外项目组合技术沉淀等途径。借此希望能为我国制造业企业提供些许借鉴。
    9  移动医疗用户采纳行为实证研究综述:基于WOS核心合集的文献分析
    朱张祥 刘咏梅
    2020(22).
    [摘要](292) [HTML](0) [PDF 142.06 K](44)
    摘要:
    全面厘清并阐述当前移动医疗用户采纳行为研究领域的知识体系和学术前沿能为后续研究提供指引与借鉴。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文献数据源,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10-2019年发表的61篇实证研究论文进行梳理。研究发现:移动医疗用户采纳行为研究依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且中国研究者对该领域的关注较多;研究对象保持多样化,研究方法主要体现在问卷调查方式;研究理论基础主要体现在以技术接受模型和技术接受与使用整合理论等经典信息技术采纳模型为基础,通过模型扩展以及不同模型之间的整合,为相关问题提供了多种不同理论视角的解释;影响因素则可以从个体、技术、环境以及服务内容四个方面进行分类和梳理。相关研究结论能够为后续研究及推广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10  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
    孙超 王燕
    2020(22).
    [摘要](387) [HTML](0) [PDF 220.02 K](55)
    摘要:
    在理清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呈现稳步提升的演变趋势和东高西低的地区差异;我国技术研发阶段的创新效率高于经济转化阶段,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技术研发能力更强,京津地区在经济转化阶段更具比较优势;异质性产业通过创新要素耦合、技术波及与溢出效应等作用于区域创新效率,且能有效解决创新过程的脱钩问题;长三角地区能通过产业协同集聚实现创新效率的提升,而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集聚对创新效率的正向影响不显著。
    1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素禀赋对中国OFDI的影响研究
    古丽娜尔.玉素甫 杨瑞瑞 刘永旺
    2020(22).
    [摘要](440) [HTML](0) [PDF 93.89 K](33)
    摘要: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素禀赋差异明显。本文测度了2003-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51个国家的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技术要素和自然资源要素,构建了要素禀赋指数来反映沿线各国的要素禀赋整体状况,进而计算了各国的资本劳动比、技术劳动比及自然资源劳动比,并根据要素充裕度将沿线国家分为七种类型:资本技术资源充裕型、资本技术充裕资源稀缺型、资本资源充裕技术稀缺型、资本充裕技术资源稀缺型、技术充裕资本资源稀缺型、资源充裕资本技术稀缺型和资本技术资源稀缺型。最后,本文运用动态GMM模型分析了沿线各国要素禀赋差异对我国OFDI的影响,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素禀赋差异影响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2)“一带一路”倡议下技术要素对我国OFDI及沿线国家发展影响最大;(3)不同地区要素禀赋优势不同,东南亚地区劳动力要素明显;蒙俄和南亚地区技术要素和资源要素明显;南西亚地区资本要素明显;中东欧与中亚地区资源要素明显。
    12  我国产学研互惠性协同的系统性思考*
    钱敏 高璐 常光辉 张同建
    2020(22).
    [摘要](305) [HTML](0) [PDF 57.00 K](32)
    摘要:
    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中蕴涵着浓重的互惠性特征。互惠偏好是对理性偏好的补充和超越。产学研是我国一项基本的创新战略,但我国产学研协同效率一直较低。产学研效率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参与主体的极端利己主义思想和行为。互惠性偏好与产学研协同具有天然的拟合性,产学研互惠性协同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缓和利润分配中的冲突。我国企业和高校在产学研协同中不仅缺乏互惠性协同价值的认识,也缺乏必要的互惠性协同技能和经验。互惠性协同可以从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层面来展开,不仅丰富了产学研协同理论,也提高了产学研协同的水平。
    13  区块链何去何从?—基于网络分析
    王江 束正琦
    2020(22).
    [摘要](351) [HTML](0) [PDF 986.50 K](32)
    摘要:
    区块链的发展正在逐步扩大,并收到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兴趣。本文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文献计量和网络分析,使用了Web of Science的核心数据库,为区块链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见解,并提高了覆盖面。首先确立了1633篇已经发表的文章,并使用文献计量学来提供研究领域的描述。接着进行网络分析,以确定有影响力的作者,有影响力的出版社,同时参考了h指数。通过Vosviewer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4个集群的主题,更全面的内容分析确定了关键的研究领域。确定当前研究兴趣的领域和未来研究的潜在方向。
    14  高校参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动态评价研究
    裴秋亚 龚轶 王峥
    2020(22).
    [摘要](277) [HTML](0) [PDF 244.16 K](47)
    摘要:
    运用熵权TOPSIS法对京沪粤72所高校参与科技创新中心绩效进行静态测度。以静态结果构建数据时序矩阵,引用物理学原理建立动态评价模型,跟踪分析各时段内高校参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绩效的速度、加速度等变化趋势。研究发现:京沪粤高校对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静态参与绩效整体偏低,在沪高校参与水平整体优于京、粤两地,且自科技创新中心战略提出以来,上海高校创新动能实现了大幅跃升;北京高校虽发展基础较好,但近年来却增长乏力、特别是部分市属高校绩效水平呈现出轻微的衰退迹象;广东高校发展动力稳步增强,省属高校动态结果增长较快,显著优于京沪同类高校。
    15  技术引进对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影响—基于三阶段吸收能力的视角
    林青宁 毛世平
    2020(22).
    [摘要](259) [HTML](0) [PDF 83.91 K](29)
    摘要:
    以2009-2017年我国涉农企业的混合数据为样本,构建SSBM-网络DEA模型测算其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而将技术引进细分为引进技术、吸收技术以及技术中试三阶段,并以三阶段的吸收能力为门槛变量,实证检验技术引进对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1)不考虑门槛效应情况下,技术引进对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无显著影响。(2)引进技术阶段经费质量吸收能力处于(0.643,0.796]区间,吸收技术阶段人才质量吸收能力处于(0.184,0.227]区间,中试生产阶段中试生产吸收能力大于门槛值5.011时,技术引进才能显著提高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16  新时期国际科技合作评估方法研究
    任孝平 杨云 南方
    2020(22).
    [摘要](369) [HTML](0) [PDF 109.43 K](44)
    摘要:
    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对国际科技合作进行绩效评估成为各级政府重要的管理需求。开展国家层面的国际科技合作评估,可为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国际科技合作工作的开展及政策制定提供证据支撑。当前,国内外对国际科技合作评估的研究集中于计划/项目、基地/平台等领域,在国家层面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政策评估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开展全方位国际科技合作现状评估的实践更是缺乏。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际科技合作评估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评估实践现状。进一步基于国际科技合作的特点,对比了一般科技评估与国际科技合作评估之间的差异,并分析了国际科技合作评估的对象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评估的原则、方法与程序,包括构建评估框架、设计评估指标、选择评估方法及评估结果的使用等。最后,分析指出了国际科技合作评估实施流程中的关键环节。
    17  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张晶晶
    2020(22).
    [摘要](340) [HTML](0) [PDF 91.17 K](38)
    摘要:
    以中国31个省市作为空间研究单元,构建以装配式建筑发展基础环境、生产建造实力、技术创新水平、可持续发展潜力四个方面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运用均方差决策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中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特征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从空间分布特征看,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总体偏低,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呈由东向西递减的空间格局。(2)从空间关联特征看,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存在空间集聚现象,以分布在江、浙、沪等省份的显著HH区和蒙、新、宁等省份的显著LL区为主。(3)从影响因素看,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由大到小排名为:市场需求>环保支出>政府导向>经济水平>技术创新>人口集中程度>产业结构>交通物流环境>建造成本。
    18  要素集聚对科技与金融耦合系统脆弱性的影响研究
    王仁祥 沈兰玲 谢文君
    2020(22).
    [摘要](361) [HTML](0) [PDF 352.50 K](22)
    摘要:
    从外部环境、内部结构和耦合效益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测算省域2001-2017年科技与金融耦合系统脆弱性指数。先构建动态面板模型,研究表明:总体样本中,人才要素集聚能有效降低耦合脆弱性,技术要素呈正相关关系,其显著性相对较低;东部地区人才和金融资本集聚呈负相关关系,技术集聚呈正相关关系;中西部地区金融资本是耦合脆弱性降低的主要驱动力。再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考虑空间影响:耦合脆弱性表现显著空间集聚状态,存在正向溢出效应,人才集聚能够降低周边地区耦合脆弱性,金融资本集聚则发挥阻滞效应。
    19  大科学装置共建共享及其对区域一体化的影响——以长三角为例
    程晓舫 唐磊 夏依林
    2020(22).
    [摘要](268) [HTML](0) [PDF 135.38 K](31)
    摘要:
    区域一体化是经济发展必由之路,产学研结合是实体经济走出困局的必然选择。大科学装置在区域科技和经济一体化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选取长三角作为典型地区分析大科学装置优化布局和共建共享的思路,引出装置对区域一体化影响的数学化研究,通过经济建模探讨经济发展和学科交叉的困局与出路,进而利用模型推导演绎大科学装置共建共享和分类应用产生的社会经济价值。基于研究发现,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大科学装置应加强分类避免重复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共建、共管、共享的体制机制,实现区域科技和经济一体化联动发展及协同创新需要不断激发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非同类运行主体的活力,最终形成有效合力。
    20  创新价值链视角下中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评价
    初旭新 马昱
    2020(22).
    [摘要](333) [HTML](0) [PDF 362.50 K](29)
    摘要:
    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体,高校科技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障,是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关键。现阶段,如何在有限的高校资源投入下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刻不容缓。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将高校科技创新分为知识创新阶段、科研创新阶段和创新收益阶段。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分析了2005~2017年中国30个省市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进而以北部综合经济区、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和中国整体为例,分析其三阶段效率演化动态趋势。研究发现:①中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各阶段效率及总体效率偏低,且创新高的省份与效率低的省份差距愈来愈大;②各阶段中,知识创新效率>科研创新效率>创新收益效率;③区域间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和差异性,黄河中游、东部沿海、长江中游等综合经济区知识创新阶段较高,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和北部沿海等综合经济区科研创新效率较高,南部沿海、北部沿海等综合经济区创新收益阶段创新效率较高。针对现阶段中高校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不足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21  “互联网+”对制造业升级影响的研究——基于供给侧、需求侧双向驱动的分析
    严北战 周 懿
    2020(22).
    [摘要](314) [HTML](0) [PDF 59.75 K](36)
    摘要:
    在劳动力价格逐渐上升,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面临发展的瓶颈期,亟需借力“互联网+”来驱动制造业升级。论文基于供给侧、需求侧的视角,研究了“互联网+”对制造业升级影响的双向驱动作用,提炼了平台效应、聚集效应和柔性效应三个方面的影响机制,在对制造业重新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互联网+”影响制造业升级的双向驱动路径。并基于2006-2016年各省份细分行业数据,实证检验了“互联网+”影响制造业升级的驱动作用。研究表明:“互联网+”能促进制造业升级;对于不同类别制造业而言,“互联网+”对其驱动作用具有异质性,基于“互联网+”的消费品制造业升级效果较为显著,现阶段我国制造业“互联网+”需求侧对制造业升级影响较大,而“互联网+”供给侧的升级效果不明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行的政策建议。
    22  互联网发展,技术溢出与区域创新能力
    李新伟 王敬勇
    2020(22).
    [摘要](290) [HTML](0) [PDF 79.55 K](50)
    摘要:
    目前,创新已成为驱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较为详细的研究中国社会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文献并不多见。本文采用2008-2017年中国31个省市的空间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SAC),并构建邻接权重矩阵和地理距离矩阵,考察互联网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异质性与关联性。研究表明:区域创新能力会形成空间依赖性;互联网发展会显著促进区域创新产出水平的提高,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空间异质性,相较于东部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无法完全发挥网络效应,互联网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弱。进一步研究发现,互联网发展会通过外商直接投资间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但互联网的这一间接影响要小于其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直接影响。
    23  科技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基于科技创新活动异质性视角
    周 柯 武墨涵
    2020(22).
    [摘要](296) [HTML](0) [PDF 74.67 K](55)
    摘要:
    文章基于科技创新活动异质性的视角,运用DEA-BCC模型分析了我国2010—2017 年的各地区科技服务业不同创新活动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科技服务业两类创新活动对制造业效率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技术成果转化活动更能促进制造业效率的提升;科技服务业科学研究活动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制造业经济效益提高,技术成果转化活动则体现在促进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此外,科技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省际差异。
    24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科技资源分布与共享现状分析
    杨雨寒 闫亚飞 张立佳 姚作芳 贾苹
    2020(22).
    [摘要](295) [HTML](0) [PDF 416.00 K](27)
    摘要:
    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对京津冀地区的科研投入、产出、相关科技资源分布、协同共享等情况进行调研,并揭示三地科技合作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科研投入差距巨大,科研投入结构差异大;虽然三地科研产出差距大,但研发领域相似且各具特色,科研产出以当地特色产业为依托;京津冀三地科技合作比例偏低,但专利转让相对活跃。目前,京津冀科技合作与资源共享以“点对点”的形式为主,未来,深度的合作尚需政府引导、上层推进,形成以产业链为依托的科技合作形式。
    25  基于ANP-SWOT模型的我国海洋科技情报领域发展战略研究
    宋姗姗 王金平 季婉婧
    2020(22).
    [摘要](274) [HTML](0) [PDF 128.30 K](39)
    摘要:
    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对于海洋科技情报领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情报工作的融合为海洋科技情报工作的创新创造了条件,因此确定我国海洋科技情报领域的未来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ANP-SWOT模型开展相关分析,其中SWOT方法被用作确定我国海洋科技情报领域发展面临的环境因素,权重确定和策略排序则利用ANP方法得出。我国海洋科技情报研究应以服务国家涉海相关决策和布局为导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构建海洋科技情报协同创新平台,助力海洋领域政产学研协同发展。
    26  电子商务发展、私营制造业集聚与区域创新效率
    徐向龙
    2020(22).
    [摘要](283) [HTML](0) [PDF 100.64 K](35)
    摘要:
    在对互联网技术和区域创新效率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电子商务商业模式视角,系统分析了电子商务发展、私营制造业集聚,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并利用2014-2017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OLS回归分析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商务发展对区域创新效率产生先升后降的倒“U”型影响,而私营制造业集聚在其中发挥了显著的调节作用。在政策建议方面,提升区域创新效率水平,应根据各省电子商务发展实际情况,推动区域电子商务发展;加强市场环境建设和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障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发展;构建良好的区域创新支持体系,促进私营制造业转型升级。
    27  我国企业研发“走出去”的创新效果:基于东道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分析
    何建洪 陈仕 李林
    2020(22).
    [摘要](390) [HTML](0) [PDF 203.59 K](35)
    摘要:
    针对后发追赶经济体企业的国际化研发究竟能否推动母国企业技术创新的问题,基于国际R&D溢出理论,运用2008-2018年间45个国家的相关统计数据,从东道国知识产权保护角度,分析讨论了我国企业国际化研发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问题;同时检验了东道国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对我国企业国际化研发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并应用门槛模型对这种影响的门槛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我国企业国际化研发投资有利于提高母国的技术水平,存在着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但同时东道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于这种溢出效应产生了非线性的影响,且这种影响有着明显的单门槛形态。这为我国企业在国际化研发决策中优化资源配置,规避东道国政策限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启示。
    28  中国环境规制有效性检验——基于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
    苏培添 魏国江 张玉珠
    2020(22).
    [摘要](280) [HTML](0) [PDF 975.77 K](30)
    摘要:
    在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峻形势下,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改善环境绩效迫在眉睫。考察环境规制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对环境绩效的效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将单位GDP的用电量、废水排放量和废气排放量作为环境绩效指标。采用半参数估计、面板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结果表明,我国环境规制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有效提高了环境绩效,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环境绩效提高的主要原因。
    29  陕西省重污染企业技术变迁式转型升级模式研究—基于SEM模型的实证分析
    黄光球
    2020(22).
    [摘要](308) [HTML](0) [PDF 1.31 M](30)
    摘要:
    陕西省的重污染企业为研究对象,从技术变迁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陕西省重污染企业技术变迁模式及其与转型升级模式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陕西省重污染企业的五种技术变迁式转型升级模式:生产流程重组、废弃物治理流程升级、产品升级、管理升级、销售模式升级;并进一步对构建的转型升级模式的运作机理进行具体阐述,利用SEM模型对各模式的转型升级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五种模式对企业转型都具有正向影响,且生产流程重组和管理升级影响效果比较明显;促进企业生产流程的智能化、管理的信息化成为陕西省重污染企业进行转型升级的重点。
    30  异质性环境规制、制度质量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赵立祥 赵蓉
    2020(22).
    [摘要](360) [HTML](0) [PDF 105.88 K](31)
    摘要:
    本文基于2007-2018年中国30个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面板数据,采用静态、动态空间杜宾计量模型探究异质性环境规制、制度质量对GTFP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GTFP的改进具有时间惯性和空间溢出效应,其中市场命令型和群众参与型环境规制行为、制度质量提升均表现为积极的助推效应,对东部地区效果尤为显著。而命令控制型手段的竞次效应抑制了GTFP的改进。运用门限回归模型证明制度质量作为门限变量,三类规制手段在突破门限值后分别呈现为“分化效应”、“加速效应”和“收敛效应”,并利用分位数模型证明三类规制手段的区域适用性。最后使用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资源配置效率、技术效率的改善是加强环境规制和提升制度质量实现GTFP改善的重要途径。中国各区域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环境规制政策,继续发挥制度质量的调节效应,形成环境规制和制度质量的合力驱动逐顶竞争,实现治污减排和技术效率改善的双赢局面。
    31  专利审查协作模式创新与路径优化:审查效率与审查质量导向下的制度演变
    佘力焓
    2020(22).
    [摘要](252) [HTML](0) [PDF 73.22 K](42)
    摘要:
    专利申请量的激增增大专利审查机构的压力,进一步推动专利审查协作的产生和发展。通过理论模型构建揭示出专利审查国际协作对审查资源的调整可以改进审查效率和审查质量,并分析相应的方案。通过加速审查的方式提升专利审查的效率,同时提供多样化的专利审查方案保障预期专利权的稳定性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通过专利审查信息共享以缓解审查积压,将专利审查资源集中于专利审查质量和专利审查效率的改进;在专利审查协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各个合作国的审查资源优势,综合参与国的审查意见,提升专利审查质量并监控预期审查风险。
    32  珠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哈肯模型的动态分析
    高怡冰
    2020(22).
    [摘要](405) [HTML](0) [PDF 112.56 K](33)
    摘要:
    在要素驱动、技术驱动和体系驱动下,协同创新会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演进,形成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要素驱动是技术驱动的基础,技术驱动源于要素驱动中创新要素的合理配置,技术驱动又成为支撑体系驱动的基础。利用哈肯模型,分2000-2010年和2011-2018年两个阶段,对珠三角城市群9个城市19年间协同创新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背景下,珠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协同创新的主要驱动因素由要素驱动转换为技术驱动,创新要素投入和创新效率成为驱动协同创新的主要动力,深圳和广州在珠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过程中起重要引擎作用。
    33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科技智库发展路径探索
    张思齐 闫杰 宋保维
    2020(22).
    [摘要](248) [HTML](0) [PDF 277.00 K](29)
    摘要:
    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对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新工科建设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系统性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本文首先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以及国内外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情况,分析了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内在动力,简述了新工科的提出与发展现状,梳理了新工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随后,概述了智库的社会职能与特征,总结了高校科技智库在新工科建设中的优势特色。最后,基于高校科技智库兼具人才培养与政策咨询功能的实际,探讨了高校科技智库完善自身建的重点方向,提出了加快高校科技智库发展的若干建议。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