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0卷第2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我国科技服务业与体制改革
    姜江 李文军
    2020(23).
    [摘要](475) [HTML](0) [PDF 111.58 K](30)
    摘要: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与科技体制改革过程的梳理,分析每个改革阶段体制的变化对科技服务业的制约、激励和双重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新中国成立初期集中统一的计划体制阻碍科技服务业的产生,市场化程度低、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与科技成果转化限制为制约因素;(2)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基本体制保障、技术商品化的合法性、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等因素激励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3)两种体制改革对科技服务业的人力要素、服务平台以及服务生态带来双重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持续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服务最大程度市场化,逐步完善科技服务生态以及提升科技服务组织专业能力与盈利能力。
    2  云南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现状分析及科学数据共享研究
    邓艺 姜鸣 张汝斌 赵燕 刘慧伟
    2020(23).
    [摘要](504) [HTML](0) [PDF 49.41 K](37)
    摘要: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云南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规范管理,本文利用调查表、网上查询和电子函件等的方式,对云南三十余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现状、科学数据共享及存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云南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具有典型的学科和地域特征,其在长期的野外观测研究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野外观测与实验数据,科学数据资源储备极为丰富。但还存在缺乏顶层设计、经费投入不足、科学数据共享利用滞后等问题。为此,提出依托云南大仪网开放共享平台,创建“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数据共享中心”,打造科学数据规范化、网络化数据应用服务平台。积极采用“野外站-实习科研双基地”、“野外站-科普游”等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新模式,充分发挥野外站在科学数据、科研成果上的有效转化和利用,切实提高云南野外站的科技资源质量和开放共享服务水平,为建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经济协调、机制科学的创新型云南提供有益借鉴。
    3  企业专利运营平台建设的关键要素与模型构建实证研究
    杨芳
    2020(23).
    [摘要](506) [HTML](0) [PDF 138.45 K](29)
    摘要:
    专利资产利用率不足已成为共性难题,如何利用专利运营平台高效开展专利运营工作已成为企业专利工作的重点及难点。提炼专利运营平台建设关键要素并构建模型,能够助力企业创新成果转化,盘活存量专利资产。文章通过对现有专利运营平台功能特点的调研及运营实践的梳理,结合企业专利运营特点,利用集合论方法,提出企业专利运营平台建设五项关键要素及十四项二级要素,完成模型构建及参数提取,同时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为例开展实证研究,完成专利运营平台试点构建,为企业突破专利运营瓶颈、建设专利运营平台提供理论参考及工具。
    4  四川省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金融支持现状与模式探析
    唐江云 何鹏 熊鹰 胡亮 向平
    2020(23).
    [摘要](506) [HTML](0) [PDF 59.20 K](64)
    摘要:
    农业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的有机结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四川是农业大省,近年来农业科技发展较快,融资需求呈增长趋势,区域金融对四川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依然存在金融支持不足,投入结构有待调整;市场融资不活跃,供需关系失衡;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针对四川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探析四川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发展模式,即:“政策投入引导+金融机构联盟”多元化主体投入模式;“政府+担保+保险+政策+金融机构”全方位风险保障模式;“金融工具+服务+平台+多重融资”一体化灵活资本市场模式。
    5  外资企业在华研发资金投入与本土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关系研究—以中国医药制造业为例
    张喻 王素 陈玉文
    2020(23).
    [摘要](257) [HTML](0) [PDF 119.82 K](36)
    摘要:
    基于对中国医药外资企业在华研发资金投入与本土企业研发资金投入的关系研究,为进一步提升医药本土企业研发投入提供参考。通过构建VAR模型,选取1995—2016年医药企业相关数据,对医药外资企业在华研发资金投入和医药本土企业研发资金投入的动态关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医药外资企业在华研发资金投入每增加1%,医药本土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增加0.87%,反之不成立;且这种正向推动作用存在3年的滞后期。医药外资企业在华对研发的投入高于中国医药本土企业,且相比而言占有较大的比例,中国医药本土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到这方面的差距与挑战,继续深化与外资企业合作交流,增强研发投入意识,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6  基于全过程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究
    张高明
    2020(23).
    [摘要](434) [HTML](0) [PDF 225.29 K](43)
    摘要: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普遍不高,为提高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本文对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政府、企业、高校和科技中介等四类主体进行分析,将科技成果产出纳入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范畴,从而将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过程分为实验室阶段、中试阶段和市场阶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专家打分法和TFAHP计算指标权重,并通过样本高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最后结合指标体系的权重计算结果提出了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建议。
    7  基于DEMATEL专利模型的技术影响关系研究
    周洪 梁希 魏凤 李小春
    2020(23).
    [摘要](323) [HTML](0) [PDF 714.10 K](39)
    摘要:
    技术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推动着技术领域的发展和演变,开展专利技术交叉影响的探讨十分必要。目前,已有学者开展技术直接影响的研究,但技术间接影响的研究还较少,也较少考虑单个技术在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程度和整体影响。本文提出一种基于DEMATEL模型的技术影响关系研究方法,可以识别技术间的直接影响关系和间接影响关系,还可以展示单个技术在技术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从而全面了解专利技术间的交叉影响和内部结构。该方法有助于发现大量专利文献数据中有价值的技术模式或规则,理清技术的中心位置和相互影响,也有助于研发机构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技术研发策略。基于地质建模专利的实证研究,证明了该方法在技术评估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8  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省域的空间面板数据分析
    郭卫香 孙慧
    2020(23).
    [摘要](487) [HTML](0) [PDF 469.84 K](42)
    摘要:
    为探究环境规制政策是否能够实现碳减排和经济增长的“双红利”,本研究采用松弛模型的方向距离函数(SBM-DDF)模型和空间面板计量方法,通过测算2006-2016年中国省域全要素碳生产率,刻画中国省域全要素碳生产率的空间特征,进一步厘清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各省份全要素碳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其中高-高集聚(H-H)省份多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而低-低集聚(L-L)省份多位中西部欠发达地区;(2)环境规制会促进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提升,且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本地效应”大于“邻地效应”;(3)技术创新在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9  科技资源共享的需求、内容、方法体系框架
    顾新建 杨青海 顾复 代风 纪杨建
    2020(23).
    [摘要](447) [HTML](0) [PDF 257.40 K](44)
    摘要:
    科技资源是从事科技活动所需要的物质与信息资源,是提高企业协同创新能力的基础条件。科技资源共享可以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建立了科技资源需求、内容、方法体系框架,包括:(1)科技资源共享需求体系,主要是高端化、个性化、绿色化和人性化需求。(2)科技资源内容体系,主要是知识、数据、产品、人才、软件、硬件等科技资源。(3)科技资源共享方法体系,对科技资源描述、集成、评价和分享方法的具体内容、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科技资源共享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对科技资源进行描述、集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科技资源分享。本文的研究意义是:(1)对科技资源的内容、共享需求和共享方法的全面研究,有助于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标准体系和信息平台的顶层设计。(2)将科技资源描述、集成、评价和分享作为一个高度关联的系统进行研究和实践,有助于解决科技资源共享难的问题。
    10  知识创新视角下知识链中知识协同风险评价与管控模型研究
    周茜 谢雪梅
    2020(23).
    [摘要](417) [HTML](0) [PDF 965.73 K](41)
    摘要:
    知识链是以实现知识创造与知识协同为目的,知识链在知识协同时存在一定风险,为了降低知识链中知识协同风险,构建了知识链中知识协同风险评价与控制模型。首先在知识创新视角下确定知识链中知识协同风险评价体系,主要分为知识本身风险、技术风险、组织合作风险、人员风险四大类风险,然后利用改进直觉模糊评价方法和熵权法、变异系数相整合的组合赋权法,得出了知识链中知识协同风险最终组合权重系数,再运用改进的DEMATEL方法对网络舆情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通过综合影响度计算,得出知识链中知识协同各风险因素综合影响度,并构建基于激励机制、知识共享程度、知识联盟的知识链中知识协同风险管控模型。结果表明,知识共享能力、知识内隐性与转移能力、知识协同意愿、利益分配的明确性、知识学习能力是知识创新视角下知识链中进行知识协同的重要风险指标,该评价与管控模型有效减少了知识协同风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实用价值。
    11  基于政策量化的人工智能政策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研究
    李新娥 何勤 李晓宇 穆红莉
    2020(23).
    [摘要](348) [HTML](0) [PDF 61.09 K](52)
    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将会带来制造业变革,人工智能政策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有待考证。在对人工智能政策量化的基础上,研究人工智能政策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并分类探讨我国内地各省市的人工智能政策效应。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政策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正逐渐显露,较早颁布区域性人工智能政策的省市,人工智能政策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也较大,市场拉动型人工智能政策较其它类型政策的效应明显,科技经费投入和制造业就业显著负相关。
    12  面向科技服务业的四螺旋协同创新发展模型研究
    西桂权
    2020(23).
    [摘要](418) [HTML](0) [PDF 850.92 K](43)
    摘要:
    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不仅直接关乎能否更好地享受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和新时期人们的生活质量问题,还对于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起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本文将公众科学素养引入到科技服务业中,利用四螺旋理论构建面向科技服务业的“政府—大学—产业—公众”的协同创新发展模型。阐述了模型中政府、大学、产业、公众与科技服务业中各要素之间的契合、互动、演进过程,并从供需角度分析模型的动力机制,为提高科技服务业的服务效率和质量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13  北京市科普基地吸引力影响因素分析
    刘伟凡 汤乐明 严俊
    2020(23).
    [摘要](329) [HTML](0) [PDF 332.39 K](41)
    摘要:
    北京市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聚集着最高质量的科普资源。本文基于面板+时间序列数据,利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重点分析人才、资金、基础设施三方面建设对科普基地的观众吸引力情况。结果显示,场馆面积、前期的非财政资金投入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是决定科普基地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同时,数据也显示,北京城六区和郊区在科普资源分布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文章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给出了相关建议,为今后科普基地的建设、功能与服务提升提供决策支撑。
    14  企业转型升级下地方人才政策文本量化分析——基于政府-企业协同关系视角
    何江 闫淑敏 关娇 谭智丹 胡敏
    2020(23).
    [摘要](429) [HTML](0) [PDF 723.42 K](42)
    摘要:
    以典型制造业企业上汽集团为例并以其15个整车基地所在城市2014~2018年出台的共计443项人才政策作为研究样本,综合运用文本计量、文本挖掘、关键词社会网络、内容分析、调研访谈等多种方法,从政府-企业协同关系视角系统梳理回顾和反思地方人才政策体系并揭示其瓶颈问题。结果发现:(1)各地人才新政发布主体协同情况参差不齐,政策受益客体分布不均,大多数政策缺少前瞻性布局和考虑,重点关注高科技新兴产业领域,且高校毕业生和海外优质“塔尖”人才成为主要青睐对象;(2)政策工具主要集中于人才创新创业和人才引进,放宽落户条件已是大势所趋,人才落户、购房补贴、生活补助、税收优惠等已成各地政府人才吸引主要手段,政策精准度有待提升、工具措施较为单一且同质化现象突出;(3)从政府-企业协同关系视角看,人才政策的政府-企业协同效应缺失,地方人才政策体系仍有待完善,企业用人单位也存在严重缺位。最后,从政府政策制定、企业政策使用及政府-企业协同合作等3个层面提出策略建议。
    15  面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全创新链知识产权育成机制研究
    方曦 何华 刘云
    2020(23).
    [摘要](387) [HTML](0) [PDF 210.88 K](39)
    摘要:
    当前经济形势下,国际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化为知识产权的竞争,科技项目是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载体,探究科技项目知识产权的育成机制对我国科技发展以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作为全创新链知识产权育成机制的研究对象,运用系统自组织理论,基于内部机制与外部环境要素构建全创新链知识产权育成机制的概念模型,以此研究全创新链知识产权育成机制内外部影响因素的协同作用,从而探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各阶段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孕育、形成及进化的机理,最后从项目的组织方和实施方两个维度提出了促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的建议。
    16  基于扎根理论和PMC模型的军民科技政策评价研究
    刘纪达 麦强 王健
    2020(23).
    [摘要](416) [HTML](0) [PDF 586.10 K](37)
    摘要:
    完善和发展军民科技政策制度建设是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深度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助力。现阶段,国家和地方相关机构在多个领域内出台了军民科技的顶层设计和配套政策,然而政策衔接性不强、系统性不足、时效性不清、配套性政策缺失、政策执行效果弱化等问题普遍存在。基于以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67份“国家-省-地市”军民科技政策,利用扎根理论,建立了基于PMC指数模型的军民科技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PMC指数雷达图、曲面图及CONTOUR图对军民政策进行评价,系统分析了现行军民科技政策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从政策体系完善、深化政策更新、完善执行细则、丰富激励措施等4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为完善我国军民科技政策内容、优化政策措施、提升政策执行质量提供决策依据。
    17  环境规制对高耗能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价值链视角的两阶段分析
    吴卫红 盛丽莹 刘佳明 张爱美 唐方成
    2020(23).
    [摘要](404) [HTML](0) [PDF 95.07 K](40)
    摘要:
    本文基于2006-2016年间高耗能产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及门限效应模型研究环境规制在技术开发阶段、成果转化阶段对产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两阶段创新绩效之间均存在“U”型非线性关系,目前高耗能产业正处于“U”型的左侧的下降阶段,严厉的环境规制对创新绩效具有倒逼作用,该现象在技术开发阶段体现的更为明显;环境规制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单一门限值,不同区间的环境规制强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及方向都有所不同。在技术开发阶段,环境规制对创新绩效具有负向影响,但环境规制强度高于门限值时,对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逐渐减弱;在成果转化阶段,环境规制强度低于门限值时阻碍创新绩效的提高,而当环境规制强度高于门限值时则有利于产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最后,根据环境规制对两阶段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18  知识型员工反馈源异质性与创新绩效——基于工作环境互动的影响
    马跃如 代宏平 梁璟鑫
    2020(23).
    [摘要](319) [HTML](0) [PDF 93.44 K](35)
    摘要:
    利用行为的动机-机会-能力理论作为总体框架,以37家中小型新兴企业主管与327名知识型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层级回归法检验模型,探究了反馈源异质性对知识型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反馈源异质性会直接正向影响知识型员工的创新绩效;绩效氛围和开放度正向调节反馈源异质性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强调了反馈源异质性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受到寻求反馈所感知到的工作环境的影响。
    19  基于功能分析的高价值专利判断方法研究
    郭烨 曹国忠
    2020(23).
    [摘要](344) [HTML](0) [PDF 649.83 K](38)
    摘要:
    针对专利的相关特性,根据TRIZ的功能分析及理想化水平理论,提出了一种高价值专利判断方法,从技术角度阐释专利价值及分析局部技术优劣。首先通过客观定量指标对专利库进行样本选取和数据清理;其次对目标领域的技术系统的功能进行总结,划分功能模块;然后针对单一功能模块,提取其相关属性特征并分别计算功能、性能、成本和有害功能四个指标的评价值;采用最大离差和熵的方法调节成本及有害功能评价值,并通过理想化水平公式得出各功能模块的评价值及专利的最终评价值。最后,通过对管道机器人的价值评价,验证了其可行性。
    20  国际科技政策研究进展与趋势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
    王欣 杜宝贵
    2020(23).
    [摘要](375) [HTML](0) [PDF 571.00 K](42)
    摘要:
    [目的/意义]为探究国际科技政策研究进展与趋势,[方法/过程]基于Web of Science收录的6671篇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和Cite Space V,从时空分布、研究方向、研究机构、来源出版物、研究主题和研究趋势等方面剖析了国际科技政策的研究图景。[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美国相关研究成果最多,英国次之;科技政策研究方向多元化;发文量前30名的机构中,美、英各占17席和5席,中国和澳大利亚均占2席;《Research Policy》发表的相关文献数量最多,其他刊物侧重生态环境科学、区域发展、技术创新与管理、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等议题;研究主题涵盖协同治理与政策创新扩散、技术政策与创新激励、环境政策与公共医疗卫生政策、经济内生增长等;研究焦点正在向创新体系、制度、政策的原则导向、框架构造等方面转移。
    21  基于Lagrangian松弛和Benders分解法的不同渗透率下电网投资运营策略研究
    李志伟 解伟 马静 冯沛儒 杜海红 潘文明
    2020(23).
    [摘要](235) [HTML](0) [PDF 1.54 M](26)
    摘要:
    为探讨不同可再生能源渗透情形下的电网投资、再调度与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source,RES)削减需求,本研究提出一种连续的电力市场、网络模拟方法。市场模拟代表整个目标年电力交易日前市场每小时的市场清算过程,网络仿真代表了输电系统运营商为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确定常规电厂的最优再调度命令和RES的削减命令时所起的作用。通过市场模拟和网络模拟分别迭代计算成本效益和由可靠性驱动的输电网投资需求,该方法不仅可以研究RES的间歇特性所带来的网络约束,而且可以获得正确的规划和运行方案。此外,文章利用Benders分解技术和增广拉格朗日松弛法,在满足仿真约束的前提下,求解目标年的优化问题。最终,针对2030年罗马尼亚电力系统进行了案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22  创新投入、空间分割与高技术产业创新增长研究
    董亚宁 顾芸 贺灿飞
    2020(23).
    [摘要](358) [HTML](0) [PDF 175.75 K](33)
    摘要:
    本文立足创新增长与空间整合理论,通过构建包含“创新投入+空间分割→创新收益/增长”机制的内生创新增长模型,从综合视角探讨了创新投入、空间分割影响创新增长分异的理论机制。理论结果表明:较高的创新成本阻碍创新增长;较低的产品空间分割程度、较高的技术空间溢出程度有利于创新增长。实证研究发现:创新的积累对于创新活动具有重要作用,而创新成本对于创新增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增长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全国层面,产品市场分割程度制约创新增长,本地市场规模对于创新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区域层面,产品市场分割程度、本地市场规模对于东部和西部区域创新增长的影响呈现分化现象,实证分析有效验证了理论命题。
    23  基于专家调查的技术转移效率影响因素重要性评价分析
    肖国华 朱一真 韩晔
    2020(23).
    [摘要](455) [HTML](0) [PDF 319.40 K](29)
    摘要:
    针对既有的技术转移效率影响因素分析较为片面的现状,本研究从技术转移创新整体出发,基于政-产-研-服四个创新主体(四螺旋),构建了评价技术转移效率影响因素重要性的网络层次体系,综合利用德尔菲法和群组决策分析得到了18位专家的综合评价矩阵,然后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借助SD软件计算了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得分。根据评价结果可知,在四个主体中,企业作用最重要,政府作用次之,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两个方面基本相当。基于此,本研究围绕技术转移信息服务提出了5个方面的建议。
    24  关系网络范式下科研合作选择研究 ——以纳米技术科技报告为例
    陆丽娜
    2020(23).
    [摘要](355) [HTML](0) [PDF 913.61 K](31)
    摘要:
    科研合作关系一般是指科技活动参与者基于科技目标形成的一种科研合作关系网络。科研合作关系范式可以表征为关键词共现网络、单位合作网络、科研人才合作网络,通过构建“技术热点-单位-关键人才”科研合作选择框架可以有效地推进科研合作选择,预测未来合作的走向。以2006~2018年近10年间国家纳米技术科技报告为依据,综合文献计量、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纳米技术领域的科研合作的网络结构进行分析和可视化。研究发现关系范式下的科研合作的选择可以在不同层面上进行。各个单位基于技术知识的优势,选择与其研究的热点和需求相关的单位进行合作。技术热点成为凝练合作选择的重要依据。关键人才尤为重要,不仅要与中心度高的科研人才建立连接,还要拓展与低限制度的“结构洞”人才进行合作,以推动交叉学科研究的开展。
    25  基于数字孪生驱动的全面智慧创新管理新范式研究
    陈奕延 李晔 李存金 李群
    2020(23).
    [摘要](296) [HTML](0) [PDF 1.32 M](29)
    摘要:
    26  促进创新要素有序流动的市场机制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齐瑞福 陈春花
    2020(23).
    [摘要](338) [HTML](0) [PDF 117.50 K](43)
    摘要:
    研究小组在深入华为、格力、美的等广东知名企业开展专题调研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回顾广东省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表现:创新要素聚集优势凸显、成效卓著;传统优势产业持续领跑、成绩丰硕;战略新兴产业蓄势崛起、成果明显;创新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势头强劲、成绩斐然。同时,梳理发现广东存在创新服务的便利化程度不高、人才政策的精细化程度不够、技术赛马的公平化程度不足、研发投入的集约化程度不强、创新信息的共享化程度不实、成果转化的规范化程度不佳等制约创新要素有序流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创新服务的便利化、促进人才政策的精细化、促进技术赛马的公平化、促进研发投入的集约化、促进创新信息的共享化和促进成果转化的规范化等六条完善广东创新要素有序流动的对策建议。
    27  知识网络结构、跨界搜索对组织突破性创新的影响:美国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专利的分析
    李彦勇 林润辉
    2020(23).
    [摘要](333) [HTML](0) [PDF 132.08 K](54)
    摘要:
    知识要素之间耦合形成的知识网络结构和跨界搜索是突破性创新形成的前端因素,知识网络结构特征和跨界搜索程度的不同,对突破性创新影响也不同。研究者利用美国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专利数据,构建了243家组织的知识网络,并考察了知识网络中心势、结构洞以及跨界搜索对相关组织的影响。研究表明,知识网络中心势、结构洞与组织突破性创新绩效呈正相关的关系;知识网络中心势、结构洞与跨界搜索呈正相关的关系。同时研究也验证了跨界搜索会正向影响突破性创新,并呈现部分中介效应。
    28  数字内容产业在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中的发展策略
    黄庆平 李猛
    2020(23).
    [摘要](446) [HTML](0) [PDF 84.00 K](31)
    摘要:
    在数字化和网络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源自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而生的数字内容产业有可能成为未来我国推进文化产业加速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在“十四五”期间探索建设的自由贸易港,既需要统领全局的基础性制度也需要具体的探索领域。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2020年6月联合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要求把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成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为了把我国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数字内容产业的国际枢纽港,下一步应积极利用自由贸易港开放水平高的优势,探求参与数字内容产业全球竞争的路径突破,为我国数字内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9  专利质量视角下的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魏佳丽 苏成 高继平
    2020(23).
    [摘要](296) [HTML](0) [PDF 63.37 K](40)
    摘要:
    本文从国家角度出发,分析专利质量内涵,认为对于国家来说,专利质量的关键在于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研究深度和应用价值,并从专利技术质量和战略质量两个方面构建专利质量测度指标体系,通过美国、中国、欧洲、日本和韩国等5个国家或地区,2014年至2018年的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根据我国专利质量现状与其他国家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相关建议。2014年到2018年,虽然我国专利申请数量远超于其他国家,但是在技术质量和战略质量方面美国领先于其他国家的趋势还是比较明显。
    30  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测度
    ——基于OECD《生产率测算手册》非参数法周晓光
    2020(23).
    [摘要](371) [HTML](0) [PDF 99.26 K](63)
    摘要:
    文章借鉴OECD《生产率测算手册》介绍的非参数方法,采用指数形式来表达科技进步变化,并使用2007至2017年期间有关数据测度了31个省市科技进步贡献指数,以此为基础汇总形成全国科技进步贡献指数。结果表明,2007年到2017年期间,中国科技进步率提高了8.2个百分点,达到了54.2%。这种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指标测算工作,为政府部门常年发布科技进步贡献率指标数据提供了便利,也为进一步规范该指标测算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选择。
    31  新型研发机构评价研究综述及启示建议——评价流程视角
    孙雯熙 陈春 高峰 马建霞
    2020(23).
    [摘要](379) [HTML](0) [PDF 632.00 K](65)
    摘要:
    在新型研发机构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新型研发机构的评价研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深入考察和完善。本文通过梳理国内新型研发机构评价相关政策的异同,利用文献调研和内容分析法分析了新型研发机构评价流程中的区域政策、评价原则、评价理念、指标和实证研究等内容。结论表明新型研发机构评价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评价流程、评价理念、评价指标、评价研究实证方面还需优化。同时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及时引入新的评价理念并加以实践验证;建立分类评价体系;在评价研究实证方面增强流程完整性,探索并比较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侧重科研和产业化能力,优化评价指标。
    32  金融专利研究进展:回顾与前瞻
    李跃然
    2020(23).
    [摘要](372) [HTML](0) [PDF 120.61 K](37)
    摘要:
    金融专利是金融创新的重要保护手段,是金融竞争的重要战略储备。本文系统回顾了中外金融专利的文献,在已有三类研究视角的基础上提出了情报信息视角的新观点,并以此界定了金融专利的研究范畴。本文还总结了美国、欧洲和中国的金融专利在近20年快速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主要特征,梳理了金融专利国际比较研究的成果,明晰了金融专利法律风险的特征和原因,归纳了中国可以采取的金融专利战略。文章最后提炼了金融专利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了金融专利基础研究框架,同时还指出应加强金融专利的作用机制和风险管理研究。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