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0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降低创新创业的知识产权成本研究—基于佛山与主要城市比较视角
    廖晓东 康捷 王子丹 袁永
    2020(3).
    [摘要](457) [HTML](0) [PDF 0.00 Byte](49)
    摘要:
    知识产权成本是创新创业成本的重要方面,降低创新创业成本是推进“双创”战略的微观内在需求。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对佛山与宁波、无锡、大连、长沙、东莞等先进城市的知识产权成本进行深入分析比较,得出如下结论:佛山知识产权成本在6个城市中,大体处于中游水平,专利补助与无锡、大连并列第3;佛山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走在全国前列,专利诉讼资助力度与长沙等先进城市还有一定差距;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佛山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在处理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提高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完善,努力降低知识产权成本,为佛山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2  转化氛围与转化绩效:角色冲突和自我建构力视角
    刘勤
    2020(3).
    [摘要](501) [HTML](0) [PDF 0.00 Byte](39)
    摘要:
    国家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驱动下,科研单位科研人员的角色标签正发生着显著变化,从单纯科研角色向科研与成果转化角色融合是主要趋势。通过对289名某科研单位科研人员的问卷调查,实证研究转化氛围、角色冲突、自我建构力对转化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化氛围不仅对转化绩效产生直接正效应,对角色冲突产生直接负效应,还会通过角色冲突的中介作用对转化绩效产生间接正效应,转化氛围与角色冲突间的关系以及角色冲突与转化绩效间的关系受到自我建构力的调节作用影响。
    3  信息化促进乡村振兴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冯献 李瑾 陈枫
    2020(3).
    [摘要](537) [HTML](0) [PDF 0.00 Byte](48)
    摘要:
    信息化可以提高乡村地区信息供给与传播效率,提升广大农户信息获取能力,助力乡村振兴。本文采用二手资料分析法,基于信息传播要素视角,从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涉农信息资源建设等方面对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印度等6个国家利用信息化促进乡村振兴的典型模式与主要做法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对中国乡村振兴的经验借鉴。结果表明,目前国外形成了美国基于强大涉农信息网络服务的乡村振兴、英国基于城乡信息获取均等目标的乡村振兴、法国基于多元化社会化信息服务的乡村振兴、日本基于信息化与农业产业融合的乡村振兴、韩国基于信息化示范村推广应用的乡村振兴以及印度基于信息服务系统与电商平台引领的乡村振兴等6种典型的信息化促进乡村振兴模式,结合多案例分析发现,国外利用信息化促进乡村振兴的扶持政策与经验主要在于基础设施建设、受体技能培训、多元化服务主体以及信息资源建设等方面。未来中国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可借鉴国外相关经验,通过信息化支撑农业产业兴旺、信息化提升乡村治理效率、信息化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4  就业市场对网络安全人才的需求特征——以519条企业招聘广告为样本*
    刘崇瑞
    2020(3).
    [摘要](366) [HTML](0) [PDF 0.00 Byte](46)
    摘要:
    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下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模式日益成为学术界与实践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深入探究就业市场对网络安全人才的需求特征,有助于为完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现实依据。本研究以企业招聘广告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从企业视角分析了我国就业市场对网络安全人才的任职要求。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企业对网络安全人才的任职要求可归纳为专业资历要求、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及职业素养要求4个维度,共计18项任职特征。研究结果为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改革和网络安全专业学生自我素质提升提供了一种思路。
    5  基于CAS的区域科技金融网络演化仿真研究
    徐玉莲 于浪
    2020(3).
    [摘要](408) [HTML](0) [PDF 0.00 Byte](51)
    摘要: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视角,分析了区域科技金融网络演化机理,并划分出演化阶段及其特征。运用多主体仿真的方法,构建区域科技金融网络演进的仿真模型,对其演化规律和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表明:(1)政府扶持性资金在网络演化初期效果显著,随着演化的推移,反而会遏制区域科技金融网络的发展;(2)扩大风险投资的投资规模对网络演化效果最为明显,但实现周期较长;(3)知识产权评估中介、企业信用评级中介等网络中介节点可以促进网络中的信息共享程度,一定程度的信息共享有助于区域科技金融网络实现资金的合理分配。
    6  创新资源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空间视角下金融集聚调节作用的实证检验
    王淑英 王洁玉 寇晶晶
    2020(3).
    [摘要](445) [HTML](0) [PDF 0.00 Byte](65)
    摘要:
    本文用创新知识产出和创新经济产出分别衡量区域创新绩效,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创新资源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金融集聚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创新资源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能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金融集聚正向调节创新资源流动与本地区创新知识产出的关系,但对创新资源流动与邻近地区创新知识产出的关系具有消极作用;当用创新经济产出衡量创新绩效时,金融集聚对创新资源流动与本地区创新经济产出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对创新资源流动与邻近地区创新经济产出的关系表现出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7  网络团队协同创新产品迭代开发模式研究
    高锡荣 王兴蓉
    2020(3).
    [摘要](412) [HTML](0) [PDF 0.00 Byte](78)
    摘要: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产品运营商往往在有限的人力资源、高昂的成本以及要求高且次数繁多的迭代任务中疲于奔命。为了保持用户满意度,减轻产品运营商的迭代压力,文章设计了网络协同创新产品迭代开发模式。首先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网络协同创新云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以及大众参与任务完成等功能;然后组建网络协同创新团队,通过这样的模式实现快速且高质量的创新任务;最后设计网络协同创新迭代开发模式的具体路径,其中包括在此路径中进一步实施快速响应的实现路径。文章所建立的迭代路径可用于帮助企业提升迭代创新中迭代速度和迭代质量。
    8  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R D支出的挤入挤出效应
    宋孝先 张博 刘金涛
    2020(3).
    [摘要](465) [HTML](0) [PDF 0.00 Byte](68)
    摘要:
    本文构建了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R D支出的挤入挤出效应分析模型,以大连市规上企业为样本对比分析了三种财政政策对企业R D内外部支出产生的不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R D内部和总支出的单项影响强度最大,与其他两项政策工具的综合影响强度有所削弱;对企业R D外部支出的影响不显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R D支出的挤出效应最弱,当企业R D总支出高时,适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9  北京高校参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李书钦 丁辉 史运涛 闫岩
    2020(3).
    [摘要](500) [HTML](0) [PDF 0.00 Byte](42)
    摘要:
    高校是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地区高校众多,科技资源聚集,为更好发挥北京高校在基础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区域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依据2012~2017年北京高校在R D人员、R D经费投入、科技产出及成果、专利所有权转让及技术合同成交等方面的数据,找出北京高校参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问题与短板,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对策与建议。
    10  面向智能船舶相关技术的专利分析研究
    丁礼谦 张建辉 赵芮凯 王学瑞 刘桔森
    2020(3).
    [摘要](500) [HTML](0) [PDF 0.00 Byte](43)
    摘要:
    本文针对国内外智能船舶技术的发展现状及专利布局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于我国智能船舶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专利统计层面对智能船舶技术全球分布态势、主要专利权人、主要竞争对手的技术分布、专利价值、重点专利、主IPC分布对比分析;并且通过3D专利地图对热点技术领域可视化分析。从专利价值层面来看,中国虽然在智能船舶技术领域拥有大量的专利,但是专利质量普遍较低;从创新主体来看,国外多为科研机构和企业,而中国高校占绝对优势。从技术研究热点来看,智能船舶技术主要集中在智能运动控制、航线规划、通信导航。最后,通过上述分析明确我国在智能船舶技术领域布局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为智能船舶技术的发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11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以我国31个省市比较分析为例
    王彦博 姚黎
    2020(3).
    [摘要](442) [HTML](0) [PDF 0.00 Byte](47)
    摘要:
    在建立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2016年我国31省市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运用Matlab软件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研究发现:一是我国各省市科技创新能力两极化严重,共分为4个梯队,北京位居榜首,江苏、广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次之,安徽等中部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和基础的省市紧随其后,而青海、西藏等内陆不发达省市则较为落后。二是科技创新能力较高省市的共有特征表现在四方面:分别是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高、原始创新能力强、良好的创新资源和具有一定的辐射带动能力。最后针对模型评价结果,对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提出了对策建议。
    12  中国省域碳锁定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检验
    孙丽文 赵鹏 李少帅 杜娟
    2020(3).
    [摘要](471) [HTML](0) [PDF 0.00 Byte](45)
    摘要:
    利用碳排放量和碳汇量构建碳锁定系数模型,测度中国30个省市2007-2016年碳锁定程度;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影响碳锁定程度的关键因素,并利用一阶差分GMM解决变量内生性问题,以避免估计结果不稳健。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省域碳锁定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城镇化、地区建设、交通运输、对外开放是导致中国碳锁定程度加深的重要因素;考虑内生性问题后,创新能力和环境规制能够有效减缓中国碳锁定程度的加深。
    13  基于专利分析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应用趋势
    谭力铭 廖婷 李维思 许明金
    2020(3).
    [摘要](512) [HTML](0) [PDF 0.00 Byte](42)
    摘要: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是取代三元正极材料,成为下一代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理想之选。文章使用PatSnap平台对全球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相关领域的专利进行检索收集、查全、查重处理后得到分析样本;对样本进行整体概况分析、专利权人及发明人分析、技术分析,得到了专利地图及专利高频关键词,剖析全球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对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对我国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应用领域技术创新及专利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14  区域人才生态位竞合关系的演化博弈分析
    刘兵 朱叶珊 梁林
    2020(3).
    [摘要](440) [HTML](0) [PDF 0.00 Byte](35)
    摘要:
    外来人才与本地人才之间的通力合作对区域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态位视角,分析区域外来人才与本地人才之间的竞合关系,当人才生态位发生重叠时,双方存在竞争与合作的策略选择。构建外来人才与本地人才的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利用复制动态方程得到双方的演化稳定策略,从打破传统观念、错位竞争发展、压缩拓展并举、综合多元作用四方面为区域人才优化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最后以雄安新区为例,分析其外来人才与本地人才的生态位关系,以期为雄安新区的人才开发与优化提供参考。
    15  基于ISM模型的企业专利组合核心特征分析
    卞秀坤 郑素丽 诸葛凯 张勇
    2020(3).
    [摘要](461) [HTML](0) [PDF 0.00 Byte](46)
    摘要:
    累积性创新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构建专利组合获得协同竞争优势。明确专利组合特征之间的关系对科学构建专利组合至关重要,而现有研究鲜有涉及。通过梳理专利组合的国内外文献,对企业专利组合的19个特征进行辨识和厘定,基于解释结构模型构建了核心特征的递阶模型。研究发现,专利组合的特征存在5个层级的结构关系;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和后向引证技术范围是影响企业专利组合的基础因素;第四层级(海外授权量占比、发明专利占比、权利范围和技术范围)和第三层级(自引率、平均专利寿命、平均前向引证和市场范围)是影响企业专利组合的过程因素;专利组合规模、专利组合范围、专利组合多样性、专利相关性和技术独占性是影响企业专利组合的根源性因素;专利组合质量与核心专利价值是企业专利组合的重要标尺。
    16  能源系统韧性研究进展及应用探索
    陈赛 聂锐 丁月婷 高凯
    2020(3).
    [摘要](512) [HTML](0) [PDF 0.00 Byte](58)
    摘要:
    能源系统韧性是近年来起源于国外的新兴概念。能源系统作为复杂的巨系统,其正常运行关乎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在日益复杂而不断变换的外部环境下,韧性作为能源系统抗外部冲击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应运而生,为一国能源系统有效应对外部冲击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因而,本文对能源系统韧性的理论、实证研究的成果进行回顾与分析,并将其应用于中国的现实,以期抛砖引玉,为中国能源系统韧性的发展提供参考。与理论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相比,能源系统韧性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因而未来能源系统韧性的研究不仅要进一步明确能源系统韧性的边界,而且要在实证分析中取得进展和突破。
    17  工业革命与制造范式演化研究
    p>孟柳 延建林 周源
    2020(3).
    [摘要](483) [HTML](0) [PDF 0.00 Byte](52)
    摘要:
    全球制造业生态体系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带动下不断演进,也带动了制造范式的不断迭代升级。本文对全球制造业发展的各种范式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收集各国发展的历程及制定的发展计划,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计划的影响分析,评价国家计划及现有制造范式的先进性及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结合创新理论归纳对制造业发展最有促进作用的国家计划及制造范式,并对现有制造计划及范式的发展提出建议。从而获得完成清晰的制造业发展路线,为国家及企业制定战略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18  广西水稻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发展对策
    陈玉冲 陆宇明 曾媛 张棵 黎丽菊 蒋显斌
    2020(3).
    [摘要](389) [HTML](0) [PDF 0.00 Byte](32)
    摘要:
    通过农业植物新品种、专利、地理标志等三方面分析广西水稻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发现广西水稻种业知识产权存在创造数量与质量不高、管理不够重视、运用效果不明显、保护效果待加强等问题。提出进行立体保护,全方位保护水稻种业知识产权;实行全程管理,提高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水平;提升专利质量,培育高价值核心专利;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环境;加强农村知识产权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以及加强种业“走出去”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等6个方面加强广西水稻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以促进广西水稻产业进一步发展。
    19  一种构建计划体系的TOE三维模型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沈敏圣 郭桐 刘维宝 王成程 熊勇
    2020(3).
    [摘要](432) [HTML](0) [PDF 0.00 Byte](34)
    摘要:
    基于项目计划管理的需求,针对项目启动之初如何构建合理的计划体系问题,通过借鉴霍尔三维结构模型,提出从时间、对象、要素三个维度,构建项目管理计划体系的TOE三维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制定一种完整的分析方法。随后,结合某大科学工程项目实例,进行了应用分析,详细阐述了计划体系构建过程。该方法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其输出结果能够实现全方位、全要素的计划覆盖,满足项目各层级对计划的需求,可供同行分析探讨。
    20  基于TOPSIS的科技项目评审专家信用评价模型研究
    贺晓宇
    2020(3).
    [摘要](506) [HTML](0) [PDF 0.00 Byte](63)
    摘要:
    本文从评审专家的视角出发,剖析了影响同行评议公正性的因素,并从资质能力、行为规范、评审表现三方面构建了评审专家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在构建信用评价模型方面,本文提出一种基于TOPSIS方法的评审专家信用评价模型。首先通过AHP与熵权法确定主、客观指标权重,并运用组合赋权的方法计算综合权重,在此基础上,采用TOPSIS方法对评审专家进行相对贴近度排序,实现对评审专家信用的综合评价。
    21  中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比较分析
    卫平 范佳琪
    2020(3).
    [摘要](422) [HTML](0) [PDF 0.00 Byte](51)
    摘要:
    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不长,但其重要性与日俱增,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国和美国都在不失时机地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但美国的相关技术基础和产业条件比我们优越,我国要迎头赶上还需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因而对中美两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政府AI战略、科技巨头公司AI产业布局的比较研究,揭示了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与美国存在的差距,分析了我国AI领域缺乏战略性系统布局、AI开源技术和AI研究人才等问题,进而提出促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2  面向区域科技创新需求的竞争情报联动供给服务研究
    余建兵 龚花萍 胡媛
    2020(3).
    [摘要](495) [HTML](0) [PDF 0.00 Byte](45)
    摘要:
    ﹝﹞[目的/意义] 面向区域科技创新的竞争情报需求,构建基于多资源整合、多机构联动、多信息共享的竞争情报服务体系。[方法/过程]根据区域科技创新主体需求,以大数据、互联网+等为支撑,构建以区域科技创新需求为主导,多方资源协作共享的竞争情报联动服务体系。[结果/结论] 结合在区域科技创新驱动下竞争情报服务体系的构建,探讨区域竞争情报线下数据融合、线上协同服务的联动供给服务模式,旨在为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提供高质、高效的竞争情报服务。
    23  基于因子分析与交叉DEA的国家自主创新效率评价——以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
    贾永飞 白全民 王金颖 季小妹 张雪婷
    2020(3).
    [摘要](486) [HTML](0) [PDF 0.00 Byte](50)
    摘要: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创新带动创业就业,推动创新成果转换为现实生产力,保持较快发展速度为目的,成为新时代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增长极。论文从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效率入手,构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将各指标按照投入和产出的性质进行分类,并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处理,最后利用交叉DEA模型评价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的6个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科技创新效率,研究得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效率是DEA有效,但其交叉效率水平仍处于中等水平,创新效率需进一步提高。
    24  数字经济水平对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浙江省2008—2017年面板数据
    沈运红 黄桁
    2020(3).
    [摘要](457) [HTML](0) [PDF 0.00 Byte](55)
    摘要:
    本文将数字经济水平细分为数字基础建设水平、数字化产业发展水平、以及数字技术创新科研水平三个方面,依托浙江省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改进后的熵值法探索这三类因素对传统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具体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三种因素均能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其中数字技术创新科研水平由于其成果应用具有较小的时滞性,发挥的正向影响作用最大。
    25  企业专利申请类型的影响因素探析: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实证研究
    金潇 黄灿 郑素丽
    2020(3).
    [摘要](444) [HTML](0) [PDF 0.00 Byte](53)
    摘要:
    专利申请类型的选择是企业专利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创新活动和产业竞争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考察了企业专利申请类型的选择,在此基础上构建了bi-probit模型,深入分析了规模、产业竞争及研发投入对企业专利申请类型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规模和产业集中度促进了企业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且对发明专利的影响更大;研发强度促进了发明专利的申请,但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负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专利战略选择和我国专利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26  基于TRIZ理论的陕西航空产业升级策略研究
    朱煜明 宋小玉 闫文琪 翁晓海 方炜
    2020, 40(3).
    [摘要](748) [HTML](0) [PDF 0.00 Byte](44)
    摘要:
    航空产业属于八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陕西省作为中国航空产业重要基地,产业链较为完整,但相比发达国家尚存在较大差距,陕西航空产业的快速转型升级对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结构解释模型识别了影响陕西航空产业升级的7个关键因素,基于创新问题解决理论(TRIZ),将关键影响因素转化为了陕西航空产业升级的10个关键问题,并将关键问题作为标准因子建立了TRIZ问题模型和解决方案模型。借鉴TRIZ中40条发明创新原理,分析其对航空产业升级的启示,并有针对性的制定陕西航空产业在国家政策、产业环境、技术创新和产品制造等方面的中长期和短期升级策略。
    27  我国科研院所技术转移特征研究
    许轶 许婧 余鲭鲭 王昱欢
    2020(3).
    [摘要](414) [HTML](0) [PDF 0.00 Byte](40)
    摘要:
    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转让、许可、质押的备案数据,以2008—2017年我国科研院所专利运营活动为分析对象,从专利运营的总体趋势、运营方式、行业及技术分布、产业化速度、技术流入流出特征等多个角度系统定量地分析我国科研院所的技术转移现状。研究发现自2008年以来我国科研院所专利运营数量快速增长;高技术领域的专利运营活动愈发活跃;价值易于精确评估和实施的应用类技术多倾向于以转让或许可的方式转移;专利转让形式较为灵活,具有更短的产业化时滞;东部省市的科研院所专利运营始终比西部省市活跃。
    28  网络创新社区知识产品重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谭娟 谷红 苗冬青
    2020(3).
    [摘要](432) [HTML](0) [PDF 0.00 Byte](48)
    摘要:
    知识产品重混已成为网络创新社区(OIC)的主流创新模式之一,探索网络创新社区知识产品重混影响因素对于更好的激发开放式创新动能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基于创新扩散理论,提出知识产品重混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并通过thingiverse网站收集数据验证知识产品属性与重混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受关注度、用户交互对知识产品重混均有正向影响;而知识复杂度与重混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延续创新特征对重混创新不存在明显的正向激励作用
    29  大型建设工程项目实施状态诊断指标自适应调整系统的构建与开发
    王 毅 郭玉 侯学良
    2020(3).
    [摘要](391) [HTML](0) [PDF 0.00 Byte](33)
    摘要:
    自适应调整技术是一项有效解决大型建设工程项目实施状态诊断指标自动调整问题的新技术,为实现这一技术的实用性转化,在了解和掌握诊断指标自适应调整运行要求的基础上,明确了诊断指标自适应调整系统所需必备的功能。依据信息理论中数据流程的分析方法,确定了诊断指标自适应调整系统中各功能模块间以及与现行工程项目实施状态诊断系统一级相关模块间的数据流程关系。然后,采用与现行工程项目实施状态诊断系统相同的程序语言,开发了大型建设工程项目实施状态诊断指标自适应调整系统。通过分级分类测试,验证了该系统在工程项目实施状态诊断指标自动调整方面的有效性和与现行工程项目实施状态诊断系统的兼容性与匹配性。
    30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模式与路径的探索研究
    袁传思 贾晓 袁俪欣
    2020(3).
    [摘要](456) [HTML](0) [PDF 0.00 Byte](62)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2013-2017年期间科技投入与产出的情况,总结归纳我国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所做的探索性工作,指出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内因和外因,最后在成果转化机制、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抓手、科技金融等方面为高校自身提高科技成果效率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31  基于模糊影响图评价算法的创业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苏越良 张馨丹
    2020(3).
    [摘要](291) [HTML](0) [PDF 0.00 Byte](49)
    摘要:
    由于创业企业具有成长性强、历史数据少、财务数据不够可靠等特性,依赖于企业历史数据的一般企业价值评估算法对创业企业来说并不适用。因此,本文结合创业企业的特点,对创业企业价值评估所涉及的指标进行了整理与筛选,之后应用模糊影响图算法构建了适合创业企业的价值评估模型,并对模型的应用作出了说明。
    32  价值网络共生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孟 华 朱其忠
    2020(3).
    [摘要](492) [HTML](0) [PDF 0.00 Byte](49)
    摘要:
    模块化价值网络是以动态分工和价值共创为基本特征的企业共生模式,是基于企业的模块化设计和模块化整合而形成的新型产业组织形式,在促进企业生产方式变革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表现出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在探讨价值网络形成及运行机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价值网络共生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Bootstrap方法对所构建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价值网络共生对企业能力和企业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进一步地,价值网络共生通过企业能力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网络位势不仅显著调节价值网络共生与企业能力、价值网络共生与企业绩效的直接效应,而且对企业能力在价值网络共生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具有显著调节作用。据此,结合当前产业发展背景,为促进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33  大数据产业的属性与分类界定及其模糊识别研究
    李桥兴 胡雨晴
    2020(3).
    [摘要](365) [HTML](0) [PDF 0.00 Byte](44)
    摘要:
    根据产业经济学理论界定大数据产业的内涵即大数据价值实现以及属性特征即数据涌现性、信息技术性、强实时性和高融合性等;基于产业链概念从产品和服务视角将大数据产业划分为大数据资源供应业、大数据设备供应业、大数据技术服务业和大数据融合应用业等四大类别并归纳出对应的类别特征;鉴于企业的大数据产业属性和大数据产业类别都具有识别模糊性,依次建立属性隶属度函数和类别隶属度函数来判断某企业的大数据产业的属性程度与类别程度,并采用模拟案例说明其判断可靠性。
    34  深圳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演进历程与效果分析
    周振江 何悦 刘毅
    2020(3).
    [摘要](470) [HTML](0) [PDF 0.00 Byte](43)
    摘要:
    深圳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成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深圳科技政策体系的形成可分为四个时期,其演进历程具有政策工具从相对单一到不断丰富、政策覆盖领域不断扩大和精准、政策着力点切合产业发展导向等特征。探讨并分析其体系形成与政策效果有利于不断提升政策的综合效益,同时亦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借鉴。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