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0卷第8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创新网络结构对颠覆性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 ——双元性学习的中介作用
    张金福 黄雪晴
    2020(8).
    [摘要](465) [HTML](0) [PDF 0.00 Byte](61)
    摘要:
    在不同的行业中遍布着形态各异的创新网络,网络内部不断地进行着知识交流以及合作创新,为各行业的科研创新提供动力。本文以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建立创新网络结构、双元性学习、颠覆性创新三者之间的理论模型。本文样本数据来源134家上海张江“药谷”医药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的专利分析以及问卷调查,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创新网络结构的位置中心性、网络稳定性以及网络结构洞对颠覆性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利用式学习在创新网络结构的三个子变量位置中心性、网络稳定性以及网络结构洞与颠覆性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探索式学习在位置中心性、网络稳定性与颠覆性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在网络结构洞与颠覆性创新之间没有中介效应。从而帮助企业通过提高创新网络结构性质,促进颠覆性创新。
    2  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测度:方法评述及研究展望
    徐 姗 李容柔
    2020(8).
    [摘要](316) [HTML](0) [PDF 0.00 Byte](68)
    摘要:
    随着全球化生产网络的日益发展,各国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量化测度受到广泛关注。本文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全球价值链及其分工地位测度方法的相关成果,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厘清文献的发展脉络和全球价值链理论框架,重点阐释并对比了当前国外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广泛的五大全球价值链地位测度指标,并在评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展望了未来测度的改进建议与研究方向。
    3  中国制造业功能升级演化博弈分析 ——基于俘获型全球价值链治理视角
    S邢会 王伟婷 郭辉丽
    2020(8).
    [摘要](450) [HTML](0) [PDF 0.00 Byte](58)
    摘要:
    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中国制造业企业与发达国家领导企业的动态复制系统,运用MATLAB数值仿真分析方法探究中国制造业企业功能升级的动态演化路径以及影响双方策略选择的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企业动态复制系统中有3个演化稳定策略,最终趋于哪种稳定策略依赖于收益矩阵及参数变化,企业功能升级后额外收益的提高以及为实现功能升级需要付出的额外成本的降低,都会增加企业进行功能升级的可能。为此,提出中国制造业企业应通过构建国内价值链、减少与领导企业直接竞争并加大与领导企业的合作力度来提高功能升级、降低领导企业造成的阻碍。
    4  上市公司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及其价值相关性研究
    刘晓雨 鲍新中
    2020(8).
    [摘要](384) [HTML](0) [PDF 0.00 Byte](62)
    摘要:
    财政部2018年7月颁发的《知识产权会计信息披露规定(征求意见稿)》将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的规范化提上了日程。本文首先建立了知识产权信息披露指数来反映上市公司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状况,并以信息技术业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知识产权信息披露指数的价值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状况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信息披露状况对公司价值有显著性影响并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5  科研项目采购探讨--以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项目为例
    傅培松 曾钢 卢宇 陈俊凌 李建刚
    2020(8).
    [摘要](511) [HTML](0) [PDF 0.00 Byte](39)
    摘要:
    通过对科研项目相关理论的研究,以科研项目采购管理为主线,介绍了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国家大科学工程聚变堆主机项目的基本概况和特点,以及该项目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采购管理的发展、流程、运行机制等;以聚变堆主机项目为例,对我国科研项目采购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重点阐述了科研项目独立性特点,提出了独立采购的思路,并对聚变堆主机项目采购管理实施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方案及策略,以提高科研项目管理的质量,提升项目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6  人工智能技术全球专利布局与竞争态势研究
    高楠 傅俊英 赵蕴华
    2020(8).
    [摘要](411) [HTML](0) [PDF 0.00 Byte](29)
    摘要:
    本文对德温特数据库中收录的人工智能领域专利数据进行分析,从整体态势、研发地域和创新机构出发,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专利布局和竞争态势。研究发现,人工智能领域现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美国、中国、日本既是重要的国际市场地,也是重要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来源地,我国的研发活跃度较高,优势技术领域集中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智能搜索和神经网络算法等方面。全球顶尖研发机构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日本,我国的“标杆性”顶级企业有待增加。此外,还分析得到包括专家系统、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生物特征识别、虚拟现实、智能家居等在内的人工智能领域10组重要的技术主题。
    7  我国众创空间发展政策作用效果评估研究
    徐示波
    2020(8).
    [摘要](455) [HTML](0) [PDF 0.00 Byte](31)
    摘要:
    文章以全国众创空间政策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众创空间政策“供给-需求”分析评估模型,并采取政策工具量化分析手段,研究政策工具供给结构的有效性,并以全国6959家众创空间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SPSS层次回归模型,从价值发现、企业初创、成长创造、财务绩效四个方面对中国众创空间政策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政策工具供给覆盖面较广,但政府介入力度较强的政策工具偏多,部分有效的政策工具使用不足,自由放任型、部分参与型、策略引导型和政府主导型四类政策工具,对价值发现、企业初创、成长创造和财务绩效发挥不同的作用效果,有些政策工具甚至产生抑制作用。文章提出如下建议:应不断优化众创空间政策供给体系,建立政策效果跟踪反馈机制,完善众创空间政策实施保障体系。
    8  智能制造视角下高管团队注意力对企业技术获取模式的影响研究
    吕荣杰 张思佳 吴 超
    2020(8).
    [摘要](388) [HTML](0) [PDF 0.00 Byte](40)
    摘要:
    基于注意力基础观,探讨高管团队注意力对企业技术获取模式的影响,并从企业产权性质和市场化进程两方面分组检验。通过手工收集高管团队注意力和技术获取模式的相关数据,研究发现:(1)高管团队配置在智能产品上的注意力越多,选择内部研发和技术购买的可能性越大;配置在智能生产上的注意力越多,选择技术购买和合作研发的可能性越大;(2)在非国有企业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高管团队智能产品注意力对企业选择内部研发模式的正向影响更强;在国有企业和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高管团队智能产品注意力对企业选择技术购买模式的正向影响更强;(3)高管团队智能生产注意力对选择技术购买模式的正向影响在国有企业中更明显,对选择合作研发模式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明显。
    9  中国农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测算与时空趋势分析 ——基于SSBM-网络DEA模型
    林青宁 毛世平
    2020(8).
    [摘要](383) [HTML](0) [PDF 0.00 Byte](33)
    摘要:
    本文以2009-2017年我国农业企业的混合截面数据为样本,构建SSBM-网络DEA模型测度其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并在此基础上从时间-空间角度对其演变趋势与收敛性进行了探究。研究结论如下:(1)只有极少数农业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达到并超过1,农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均值为0.421,效率损失情况较为严重;农业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集中分布在[0.300,0.500]区间内,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高于0.500的农业企业较少。(2)从时间趋势看,农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整体呈现递增趋势,但存在较强的经济短波现象,农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受政策影响较大。(3)从空间趋势看,中部地区农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均值最高,其次是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三大区域农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之间无显著差异,东部及西部农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存在向中部地区农业企业追赶的态势,三大区域呈现稳态增长。基于此,本文提出应充分发挥政府法律规范、制定的积极作用以及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政策建议。
    10  上海财政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量化研究——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
    孙 龙 雷良海
    2020(8).
    [摘要](397) [HTML](0) [PDF 0.00 Byte](36)
    摘要: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瓶颈,财政应通过合理的政策工具给予支持。研究基于政策工具视角,采用政策文本编码的内容分析法,从技术市场主体和财政政策类型两个维度对上海财政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发现制约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的财政政策结构失衡等问题,并提出优化政策体系的建议。
    11  基于粒子群优化智能体的创新行为与产业集聚研究 ——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电子产业为例
    郭进超 蒋福 张智勇
    2020(8).
    [摘要](404) [HTML](0) [PDF 0.00 Byte](38)
    摘要:
    基于企业间复杂的交互网络和知识迁移对企业创新收益的影响,采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构建出理论模型并予以解释,将个体企业视为产业集聚环境下的微粒,并能感知、处理和影响外部环境的行为主体。模拟生物行为,通过对个体企业微观层面的创新行为进行分析,形成宏观层面的群体行为数据集,利用仿真实验方法探究企业创新行为与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首先,产业集聚过程中会形成以创新企业为中心的虹吸效应,这种分布由于企业创新行为选择差异造成存在多个中心的趋势;其次,创新企业是一个多智能体,其创新行为选择受到创新规则集和知识库的影响;再次,企业创新形成的知识溢出效应是产业集聚的动力系统,该动力系统的运作后果导致中心节点与其他节点最短路径之和最小;最后,产业集聚还会受到创新制度环境以及竞合行为的影响。
    12  双元创新视角下不同质量能力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张志强 刘璇
    2020(8).
    [摘要](513) [HTML](0) [PDF 0.00 Byte](36)
    摘要:
    企业质量能力与技术创新都是建立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但在实践中往往割裂看待,在理论中缺乏其相关性的定量实证研究。以双元创新为视角,根据北京市168家制造企业的调查数据,分别对三种创新方式下的不同质量能力与技术创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求创新方式异质性下的不同质量能力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整体来看,质量能力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在渐进式技术创新企业中,质量控制能力显著促进其技术创新;在突破式技术创新企业中,质量保证能力和质量改进能力显著促进其技术创新;在综合式技术创新的企业中,质量保证能力显著促进其技术创新。据此建议,渐进式技术创新企业要注重建立质量控制系统,保证质量符合性,及时处理质量偏差;突破式技术创新企业和综合式技术创新企业都要注重建立质量管理相关体系,保证体系有效运行,及时纠正体系审核问题;突破式技术创新企业还要注重明确质量改进计划,开展质量改进活动,持续改进,以促进技术创新的有效性和效率。
    13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国专利合作现状研究
    阳昕 周怡 张敏 王曼
    2020(8).
    [摘要](688) [HTML](0) [PDF 0.00 Byte](41)
    摘要: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沿线国家与华的技术合作日益密切。目前“一带一路”战略已实施5年,对专利合作分析可为“一带一路”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基于1998-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的跨国所有权专利数据,对营商环境于国际科技合作的影响、社会网络视角下的跨国合作专利模式和技术领域方向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日渐加强的经贸交流和科技合作,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国合作专利在数量和合作强度上均日趋增长;科技合作覆盖国家范围广,但是合作区域呈现非均衡性;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跨国专利合作,95%的合作专利是与营商环境排名前100名的国家合作申请;科技合作以企业为主体,跨国企业组建全球分布团队是专利合作主要形式;合作技术领域方向较为集中,主要在电气工程和化学等领域。
    14  我国现阶段共享经济发展障碍分析及相关的政策启示
    李牧南 黄槿
    2020(8).
    [摘要](462) [HTML](0) [PDF 0.00 Byte](45)
    摘要:
    针对以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和互联网金融等为标志的平台经济是否就等于共享经济,以及部分平台经济的“真租赁、伪共享”模式是否也属于共享经济范畴等问题,通过对现阶段几种似乎与共享经济高度相关的新兴互联网商业模式进行分析与探讨,对我国现阶段共享经济发展中的几个关联概念以及共享经济所面临的发展困境提出学理性解释,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当前基于共享经济理念的若干商业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基于“共享经济”的基本经济学属性和特质提出了若干相关政策建议,尤其要突出绿色环保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以及闲置社会资源再利用的“共享”特质,以期对当前我国共享经济的发展治理,以及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建设背景下的相关产业战略规划提供参考。
    15  偏向性技术进步下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研究
    刘慧慧 许超
    2020(8).
    [摘要](357) [HTML](0) [PDF 0.00 Byte](37)
    摘要:
    从偏向性技术进步这一角度,采用LMDI指数分解法、回归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我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原因,从而对我国能源强度不断下降的现象作出解释。得到的主要结论有:第一,从外生偏向性技术进步下的能源强度增长情况而言,能源增长型技术水平的提升显著地影响了国内的能源强度,能源价格与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分别解释28%与72%的能源强度变化;第二,就内生偏向性技术水平提升下的能源强度增长而言,二产比重、能源价格、研发投入是影响能源强度变动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强度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研发投入的快速增长和能源价格的提高。
    16  科技治理框架下国家科技重大任务形成机制探讨
    贾晓峰 高芳
    2020(8).
    [摘要](532) [HTML](0) [PDF 0.00 Byte](38)
    摘要:
    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是科技战略引导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抓手,也是未来科技、产业竞争的核心支撑力量。在当前竞争形势日益复杂环境下,将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形成纳入相对确定的形成决策机制,是保持其重要功能定位,有效支撑科技、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方面。本研究基于公共治理理念和科技治理体系视角,探索提出我国重大科技任务形成决策机制框架,主要包括构建科技决策立法与监督体系,确保各主体科技诉求的表达,在决策过程中充分体现各主体诉求,实现最高决策主体的民主决策,优化决策体系中各环节反馈与协同机制等方面。本研究可为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重大科技任务管理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17  基于扎根理论的精益知识管理能力的维度划分与检验
    张博 牛占文 王小秋
    2020(8).
    [摘要](404) [HTML](0) [PDF 0.00 Byte](24)
    摘要:
    【目的/意义】精益知识管理能力是企业开展精益生产的效果大相径庭的重要原因之一,弄清精益知识管理能力的内涵和构成维度对优化企业精益知识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以实施精益生产的企业为样本,采集典型企业数据,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按照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的路径,构建精益知识管理能力的维度结构和内容,从而归纳出相对饱和的理论,并对其进行验证。【结论】研究将精益知识管理能力划分为精益知识获取能力、精益知识整合能力和精益知识应用能力等3个维度和14个构成要素、为企业提升精益知识管理能力提供了参考。
    18  企业知识创新能力模型构建及其网络结构研究——知识流动视角
    廖先玲 陈颖 姜秀娟 闫伟
    2020(8).
    [摘要](416) [HTML](0) [PDF 0.00 Byte](30)
    摘要:
    基于知识流动视角对SECI模型进行改进,构建企业知识创新能力模型,将知识获取能力、知识传导能力、知识吸收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整合在这一完整的知识流动过程中。以L企业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UCINET软件进行可视化和定量化研究,对L企业知识创新能力4个维度的网络密度、中心度、凝聚子群进行分析,研究其知识创新能力网络建设状况。认为类似L公司的科技类企业要提升知识创新能力,应通过扩大外部联系规模、适当降低核心部门中心度、重视内部凝聚子群等方式整合企业内外各种知识资源。
    19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科技支持效率测度研究
    陈鸣 杨颖梅 郭华
    2020(8).
    [摘要](324) [HTML](0) [PDF 0.00 Byte](42)
    摘要:
    科技活动对不同生产部门的发展有着不同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数据、指标、方法等多方面困难,少有学者对这种促进作用的差异性进行定量研究。本文建立了单因素的超效率DEA模型,通过文献分析法界定科技支持效率的测算指标,并结合投入产出分析度量科技活动向其它生产部门的“完全”流动,最终测算出科技活动对中国主要生产部门总产出增长的支持效率。研究发现: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科技支持效率存在巨大的差异性,石油、金融、建筑等规模化生产行业科技支持效率明显较高,水、燃气供应等生活服务行业则明显较低,但近十年来整体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20  基于数字供应链金融的科技型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
    窦亚芹 高昕
    2020(8).
    [摘要](434) [HTML](0) [PDF 0.00 Byte](33)
    摘要:
    数字供应链金融具有精准性管理服务、网络型信用传递和智能化风险控制的禀赋特性,可以契合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对金融创新的要求。基于数字化技术渗透影响的视角探讨了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在科技型企业中应用的运作流程和关键控制点设计,并针对现阶段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科技型企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管控、技术应用和法律体系等约束条件,提出应该把控风险源头规避风险、加快数字技术赋能生态创新以及健全法律体系规范发展等对策建议。
    21  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现状与运行效率评价
    程洪漪 阮博 杨诗炜 罗嘉文
    2020(8).
    [摘要](500) [HTML](0) [PDF 0.00 Byte](39)
    摘要:
    自1989年广东省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成立起,在政府的推动和巨大投入下,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广东省经济发展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但现实存在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亟需解决。本文以2015—2017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样本,整体上研究其发展现状及投入产出变动情况,并基于随机前沿分析(SFA)计算分析其运行效率,为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22  数字化情景下的传统管理理论变革——数据基础观话语体系的构建
    宋立丰
    2020(8).
    [摘要](389) [HTML](0) [PDF 0.00 Byte](50)
    摘要:
    随着全球逐渐进入数据经济时代,数字化企业逐渐成为市场中最具影响力和创造力的群体,数字化环境成为所有管理者需要面对的情境。但是,传统的管理理论却普遍难以解决数字经济时代的管理问题,刚刚起步的数字化管理理论通常也仅关注某一细分领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这是因为无论是传统管理理论还是相关的数字化管理理论都没有抓住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环境和数字化企业的核心要素——数据。本文围绕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以数据系统逻辑、数据特征和数据过程为核心构建了数据基础观的话语体系;并且进一步根据数据基础观体系,对传统的资源和需求相关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变革;最后,将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基于数据基础观的相关管理理论应用于企业成长领域,对企业成长领域出现的部分新现象进行了解释。
    23  高承诺人力资源实践与科技企业绩效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陈小平 肖鸣政
    2020(8).
    [摘要](403) [HTML](0) [PDF 0.00 Byte](45)
    摘要:
    为探究提升科技企业绩效路径,采用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法,以中国京津冀区域科技企业为例,对高承诺人力资源实践对科技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重点考察员工自愿离职的中介作用和企业所有制类型的调节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承诺人力资源实践对科技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部分通过员工自愿离职的中介作用产生影响;私营企业的高承诺人力资源实践对员工自愿离职的负向作用比国有企业显著更强,进一步,企业所有制调节了自愿离职在高承诺人力资源实践与科技企业绩效之间所起的中介效应,即在私营企业中该中介效应更强。
    24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测度研究
    李拴拴 王新红
    2020(8).
    [摘要](417) [HTML](0) [PDF 0.00 Byte](44)
    摘要: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国家层面正式命名的创新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衡量,并深入分析其技术创新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新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整体偏低,但规模效率较高,纯技术效率是导致综合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多数企业都是规模报酬递减,过多的创新投入不会增加产出,反而会造成资源浪费;企业投入产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较严重,主要原因是产出不足,尤其是无形资产及主营业务收入产出方面;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创新型企业数量较多,创新效率问题也较为严重。
    25  研发操纵行为、融资约束与上市公司创新效率研究
    杨宗翰 雷良海 张一纯
    2020(8).
    [摘要](487) [HTML](0) [PDF 0.00 Byte](57)
    摘要:
    文章研究了2008-2016年间上市公司的研发操纵行为和动机,及其对上市公司创新效率的影响。首先通过断点回归方法实证了上市公司研发操纵行为的存在性;其次文章分析了研发操纵行为及其融资约束动机之间的关系;最后检验了上市公司研发操纵行为以及融资约束对公司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得出主要结论包括三点:第一,在3%的研发门槛附近存在显著的上市公司研发操纵现象;第二,研发操纵显著的帮助公司缓解融资约束;第三,在研发门槛之上的非研发操纵公司创新效率显著降低,研发操纵公司创新效率没有显著提高,这说明存在创新资源冗余现象。研究表明融资约束是研发操纵主要动机之一,此外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投入了过多的创新资源,研究发现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创新监管效率和促进创新资源配置优化。
    26  中国动漫产业的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 ——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分析
    徐宇沛 李嘉欣 余吉安
    2020(8).
    [摘要](510) [HTML](0) [PDF 0.00 Byte](57)
    摘要:
    本文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2011-2016年中国25个省份(未含港澳台地区)的动漫产业创新效率进行测算,然后利用Tobit模型检验创新效率的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考察期内25个省份的动漫产业创新效率先呈现出缓慢的下降态势,后有所上升,最后呈现出与经济发展一致的阶梯型局面;第三产业进程、居民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扶持力度、地区经济实力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社会科技水平对东部地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西部地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此,提出了培育和引进高端创新人才,打造开放的社会文化环境;加强产业交流与合作,促进产业跨界融合;改善政府资助结构,落实资金后期监督等建议。
    27  全球价值链下环境规制与技术进步能否实现双赢?━━来自中国工业行业的经验研究
    王玉燕 刘晓娟
    2020(8).
    [摘要](456) [HTML](0) [PDF 0.00 Byte](60)
    摘要:
    中国在享受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好处的同时,也付出了较大资源环境代价,加强环境规制势在必行,那么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环境规制与技术进步能否实现双赢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测算工业行业技术进步,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技术进步的“波特假说”以及全球价值链(GVC)嵌入对该假说的影响。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明显,高技术工业明显高于传统工业,而传统技术类行业急需升级。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强度与技术进步之间存在显著“U”型关系,这是“挤出效应”与“补偿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GVC嵌入会强化环境规制对技术进步的“挤出效应”,但这种强化作用存在行业异质性特征,在技术类、生产者驱动型以及重工行业更为显著,而在非技术类则可能转变为弱化作用。
    28  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动态关联研究 ——基于“波特假说”的再检验
    王韧
    2020(8).
    [摘要](475) [HTML](0) [PDF 0.00 Byte](36)
    摘要:
    为检视不同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有效性,本文采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分析了四类环境规制工具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对“波特假说”的中国实践进行了再检验。研究发现,与环境行政处罚、地区环境政策法规相比,排污费征缴、政府节能环保财政支出更有助于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反映出不同环境规制工具的选取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差异性。进一步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分析,排污费征缴和政府节能环保财政支出均可通过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来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但是四类环境规制工具的效果随着各自强度提升呈现出差异化特点,排污费征缴、政府节能环保财政支出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由负变正、由不显著变显著,环境行政处罚随着强度提高却更加阻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而无论地区环境政策法规的强度如何,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均不显著。
    29  面向续航能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合作研发契约研究
    马亮 郭鹏辉
    2020(8).
    [摘要](402) [HTML](0) [PDF 0.00 Byte](36)
    摘要:
    续航能力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受到了广泛关注。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角度,建立了以提升续航能力为目标的合作研发和非合作研发博弈模型,认为合作研发更为有效,为实现产业链合作研发设计了研发成本分摊契约、约束电池价格的研发成本分摊契约。结果表明,研发成本分摊契约和约束电池价格的研发成本分摊契约均能实现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高于合作研发决策时的续航能力,而约束电池价格的研发成本分摊契约还能实现产业链利润大于合作研发决策时的利润,是更为有效的产业链合作研发契约。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研究结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30  智力资本国际研究的知识结构及其动态演化
    朱晋伟 顾婕
    2020(8).
    [摘要](408) [HTML](0) [PDF 0.00 Byte](36)
    摘要:
    对国际上智力资本的研究成果进行数据挖掘和文献分析,有助于研究学者评估智力资本研究的现状,确定当前研究热点,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将“智力资本”作为主题词,以2001-2018年间SSCI 收录的1454篇文献为样本,分析国际上智力资本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及其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智力资本的知识结构包括知识型创业研究、组织信息管理研究、企业知识价值研究和企业竞争优势研究四个部分;目前智力资本研究的主题还处于发展阶段,创业和知识产权与风险投资的关系、组织管理优化和信息披露对管理的促进、知识管理和无形资产对绩效的提升、企业创新和竞争优势的强化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
    31  政府补贴对制造业企业绩效的影响 ——基于高技术产业和一般制造业中介效用比较研究
    田蔚
    2020(8).
    [摘要](376) [HTML](0) [PDF 0.00 Byte](43)
    摘要:
    现有研究对于政府对制造业补贴能否提高制造业绩效存有争议。通过理论分析认为,研发投入是提高制造业绩效的有效途径,而且相比于一般制造业研发投入对高技术产业的绩效提高效果更为明显。同时研发投入需要大量资金,如果一味增加研发投入,可能挤占其他部门资金。因此,政府补贴能够通过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促进企业绩效提升,而且对于高技术产业企业绩效提升的正面影响要大于对一般制造业;并通过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证明以上研究结论。这意味着政府应该对企业进行补贴,而且应该重点补贴高技术产业。
    32  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发展现状与典型路径
    高京 王德成 李海斌 吴波
    2020(8).
    [摘要](534) [HTML](0) [PDF 0.00 Byte](67)
    摘要:
    在国家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不断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创新模式,并形成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本文在论述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不同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在开展相关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典型路径,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33  我国芯片产业专利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
    陈瑾宇 马丽仪 陶秋燕 刘晓雨
    2020(8).
    [摘要](313) [HTML](0) [PDF 0.00 Byte](38)
    摘要:
    以1994-2018年间我国芯片产业合作专利数据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视角对芯片产业专利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及演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我国芯片产业合作网络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网络整体效率和同步能力不足,韧性和可靠性较低,网络具有无标度特征,网络整体规模不断增大,但密度不断下降,网络会更加松散;不同类型主体在合作网络中的地位具有显著差异,企业的影响力最高、高校次之,科研机构不具备明显的中心性。因此,企业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在网络中的信息和资源优势,开展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高校应立足于实际,发挥自身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优势,寻求与企业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研机构应当积极与企业和高校合作,投身于合作网络中,提升自身的影响力。
    34  军民融合型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及路径
    田庆锋 苗朵朵 张硕 张添
    2020(8).
    [摘要](613) [HTML](0) [PDF 0.00 Byte](38)
    摘要:
    首先对军民融合型高校作出界定,以四川省、西安市的24所典型高校为例,从总体趋势、个体分布和区域对比3个角度出发,运用两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军民融合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扎根理论方法对其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路径作出进一步探讨。研究发现:军民融合型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大大低于产出效率,高校之间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差异较为明显,西安市军民融合型高校相较四川省更具成果转化优势;受外部驱动与内部保障两方面的影响,科技成果转化创新链实现从需求端、研发端到落地端的转变,最终服务于高校教育、地方发展与国防建设。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