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0卷第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区域科技创新管理
    • 广东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监测评价研究

      2020(9).

      摘要 (633) HTML (0) PDF 0.00 Byte (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纵深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能力评价成为科技评价关注的热点。在深入阐述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内涵及创新驱动发展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广东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纵向、横向等维度监测评价广东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广东存在企业研发能力较弱、科技人力资源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创新财政投入水平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广东下一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 >科技管理理论与方法
    • 化学灾害中个体风险感知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

      2020(9).

      摘要 (535) HTML (0) PDF 0.00 Byte (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化学灾害发生后,个体风险感知水平和客观风险水平之间的差距会进一步影响其行为倾向和后续决策,运用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构建模型来研究二者之间差值的拟合过程,可以更为清晰的看出风险的传播过程,特别是化学事故所引发的舆情风险和污染风险的传播情况,进而得出控制风险的几个关键时间点以及相关措施。

    • >产业(行业)科技创新管理
    •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发展的实施策略

      2020(9).

      摘要 (507) HTML (0) PDF 0.00 Byte (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前,全球汽车产业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革,通信、电子、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加速向汽车产业渗透,汽车产业“新四化”趋势明朗。智能网联汽车不仅能够保障交通安全、改善出行体验、丰富驾乘乐趣,更是全球汽车产业技术变革的战略制高点。操作系统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内核和基石,逐步成为企业竞争焦点。结合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的内涵及发展趋势,本文梳理并分析了全球具有代表性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基于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的发展现状,剖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的实施策略。

    • >企业科技创新管理
    • 精神—制度—行为:企业创新胜任力研究

      2020(9).

      摘要 (343) HTML (0) PDF 0.00 Byte (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如何甄别适合创新的企业?企业做好创新应从哪些方面做出改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企业创新胜任力的概念,明确其内涵、特征、功能和要素体系,提出精神—制度—行为三位一体企业创新胜任力模型,构建企业创新胜任力要素体系。以长城汽车为例,分析其在创新过程中的创新胜任力要素,发现其在创新发展历程中具备胜任创新的各项要素,具有很高的创新胜任力。研究对于识别优质创新型企业,提升企业创新胜任力,推动企业创新追求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 >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
    • 我国科技创新立法的价值重塑及制度因应

      2020(9).

      摘要 (409) HTML (0) PDF 0.00 Byte (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的科技创新立法主要采取“公法主导型”的立法进路,对科研机构运行、科研人员待遇及科研活动开展等主要依靠行政法规及政府规章来保障,使得政府属科研机构治理主体单一、科研人员学术自主权不足,不利于科技创新法律功能价值实现。以科研自由与科研自治为价值取向,确认政府属科研机构的社团法人地位,明确财政科研项目合同的民事合同属性,保障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权,落实其基本收入待遇,是解决现有问题的重要途径。

    • >科技项目管理
    • 科研项目产出绩效评价研究―以干细胞科研领域为例

      2020(9).

      摘要 (348) HTML (0) PDF 0.00 Byte (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是现代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有望成为继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后的第三种疾病治疗途径,现在已成为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基于对2008―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干细胞领域的资助情况进行多维度分析,揭示出我国干细胞领域受资助项目的数量、机构、地区和领域分布。同时,从数量、质量和影响力三个维度对依托这些项目所发表的SCI论文进行评价,以评估项目的资助效果,对研究我国干细胞领域的科研现状和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其它
    • 基于SEM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形成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2020(9).

      摘要 (426) HTML (0) PDF 0.00 Byte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首先构建了新能源产业集群形成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将新能源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因素归纳为产业基础、技术创新水平、市场需求、政府政策、制度环境和资金支持;然后,通过322份全国新能源专家调查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验证了理论假设。实证分析表明:产业基础、制度环境和资金支持对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形成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创新水平对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形成具有正向影响,但显著性没有通过5%的水平;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对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形成具有正向影响没有通过验证。

    • >公共科技管理
    • 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与企业共生机理研究

      2020(9).

      摘要 (419) HTML (0) PDF 0.00 Byte (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已成为广东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工作的重要推手,并形成了良好发展态势,而企业科技特派员与企业之间的共生发展是影响二者合作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共生理论,构建了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与企业共生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共生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了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与企业的共生机理,以期不断完善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促进二者对称性互利共生模式的实现。

    • >知识产权管理
    • 基于客观组合赋权模型的企业专利质量评价研究 ——以苏州市吴中区知识密集型企业为例

      2020(9).

      摘要 (461) HTML (0) PDF 0.00 Byte (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为客观、精确地评价企业专利质量,从专利技术、法律和经济质量三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构建企业专利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客观组合赋权法,进一步运用评价对象间差异最大思想,构建了企业专利质量组合赋权评价模型,实证分析2014年至2016年苏州市吴中区知识密集型企业专利质量。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且显示企业有效专利占全部专利授权量的比例,发明专利平均权利要求数量和发明专利申请授权率是企业专利质量评价中权重系数最大的3个指标。研究丰富了专利质量评价方法,有助于为企业专利质量提升及政府专利政策的制定提供实践借鉴。

    • >公共科技管理
    • “大科学”的相关概念及发展演变研究

      2020(9).

      摘要 (400) HTML (0) PDF 0.00 Byte (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科学时代与大科学体制有固有的内涵意义,当前随着科学前沿的发展与目标导向的转变,大科学研究逐渐从军事导向转向社会需求导向,分布式、多目标式等新型组织形式出现,传统划分大科学与小科学研究的观点正在受到挑战,小科学研究与大科学研究或大科学装置发展出新的合作形式与路径,大科学研究正通过新的组织形式推动着当今世界的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

    • 碳排放权交易减轻中国工业碳锁定了吗? --基于DID及SDID方法的实证分析

      2020(9).

      摘要 (445) HTML (0) PDF 0.00 Byte (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碳排放权交易已在多个试点地区实施多年,利用建模分析方法,探讨碳排放权交易对地区工业碳锁定程度的影响。采集中国30个省市2010-2016年面板数据,计算工业碳锁定系数,依此测算工业碳锁定程度,并运用双重差分法(DID)和空间计量-双重差分法(SDID)加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能够有效减轻本地区工业碳锁定程度,且我国工业碳锁定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碳排放权交易在某一地区的实施,同样可减轻其相邻地区工业碳锁定程度。

    • >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
    • 基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我国建国70年创新文化演进脉络和战略进路

      2020(9).

      摘要 (389) HTML (0) PDF 0.00 Byte (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国70年来,我国创新文化的演进脉络始终围绕国家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从创新文化的各个层面全面展开,在创新文化发展和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以百年科技创新强国梦作为引导我国创新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可将我国创新文化战略进路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即观念文化的引领战略、制度文化的保障战略、环境文化建设与不同子文化的织就战略及评价文化的导向战略等。

    • >科技项目管理
    • 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下仪器设备购置专项实施探析

      2020(9).

      摘要 (411) HTML (0) PDF 0.00 Byte (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仪器设备购置专项是科技支撑体系条件建设的基础保障,专项的实施从整体上提升了科研装备水平,促进原始性科技创新成果产出。本文调研了国内科学仪器设备购置专项相关文献,并重点从项目承担单位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修缮购置专项仪器设备购置类(以下简称“修购专项”)从项目规划、申报、实施到项目验收的全生命周期过程管理,阐述了当中的经验和注意事项,对修购专项管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 >科技投资与金融
    • R&D投入对中国迈进高收入国家的襄助效应

      2020(9).

      摘要 (320) HTML (0) PDF 0.00 Byte (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已成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近十年,但至今尚未跨越成为高收入国家。文章分析了九个国家的R&D投入状况及效应,探究R&D投入对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襄助效应,对R&D投入的襄助效应进行成因分析。结论表明:中国的R&D投入均衡水平较低,R&D人员强度远低于R D支出强度。大幅增加R&D研究人员强度,适度增加R&D支出强度,有利于提高R&D投入均衡水平,提高我国就业率和公共教育强度,进而提高其综合评价值,为我国成功迈进高收入国家的政策选择提供数据支撑。

    • >区域科技创新管理
    • 中国区域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测度实证研究

      2020(9).

      摘要 (432) HTML (0) PDF 0.00 Byte (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的协调发展水平是衡量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引入波特“钻石模型”框架构建中国区域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并解读区域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的复杂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区域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耦合作用强;区域高等教育超前、同步与滞后于科技创新发展的情况共同存在;区域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程度不佳、整体水平偏低、区域差异显著,仅广东和江苏为良好协调发展类,尚未有区域达到优质协调发展类。最后,提出政府加强教育与科技资源的统筹协调、促进企业与高校互动式发展等方面的提升策略。

    • 长三角高校科研创新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0(9).

      摘要 (568) HTML (0) PDF 0.00 Byte (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投入产出理论以及绩效评价理论,结合高校科研创新的特点,构建高校科研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Malmquist-Tobit模型,对2008~2017年长三角高校科研创新绩效整体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评价;探究高校科研投入产出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高校科研创新绩效水平不高,全要素生产率(Tfpch)呈下降趋势;高校政策环境、对外联系程度、教师职称结构以及地区经济实力投入力度等因素,对于高校科研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资源配置战略以及外部环境等方面,提出提升长三角高校科研创新绩效的政策建议。

    • 中国省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基于绿色发展视角

      2020(9).

      摘要 (398) HTML (0) PDF 0.00 Byte (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选择。基于绿色发展视角,运用熵值法对近年来全国及31个省份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及其与农业绿色发展的关系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及各组成要素整体呈上升趋势;各省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整体不高且发展不平衡,东部省份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普遍强于中西部省份;科技创新产出能力和农业绿色发展存在较大的省域差异,且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协调性,西部大部分省份在环境友好和资源利用方面优于东部省份,科技创新对全国尤其是东部省份农业绿色发展的支撑效果不明显。构建支撑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需要从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文化环境等方面提升省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 >企业科技创新管理
    • 双元性绿色创新对我国制造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技术动荡性的调节作用

      2020(9).

      摘要 (517) HTML (0) PDF 0.00 Byte (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运用双元性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以中国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将双元性绿色创新分为探索性绿色创新和利用性绿色创新,探讨了探索性和利用性绿色创新与企业客户优势、技术优势和财务优势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技术动荡性的调节作用。221家制造企业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探索性和利用性绿色创新均对企业客户优势、技术优势和财务优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技术动荡性不仅正向调节探索性绿色创新与企业客户优势和技术优势之间的关系,而且正向调节利用性绿色创新与企业客户优势和财务优势之间的关系。

    • >其它
    • 地方政府竞争、环境分权与环境污染--基于两步系统GMM与广义分位数的检验

      2020(9).

      摘要 (412) HTML (0) PDF 0.00 Byte (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有了新的变化,且这些变化多与地方政府竞争有关,因此本文利用2005-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两步SYS-GMM和广义分位数对环境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 整体上环境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即环境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的负面效应明显;(2)从不同的分位区间来看,地方政府竞争和环境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冲击呈现出“促进低污染,抑制高污染”的倒“V”型特征;(3)地方政府竞争和环境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东-中-西”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抑制到促进的阶梯型转变。因此“央-地”政府应当利用现中国经济转型的战略机遇,进一步深化环境分权制度和地方政府竞争激励机制的改革,协调政府行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中国环境事业添砖加瓦。

    • >科技管理理论与方法
    • 员工支持感知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心理资源的视角

      2020(9).

      摘要 (426) HTML (0) PDF 0.00 Byte (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基于工作需求与资源理论、资源保护理论,探究员工感知到的主管支持和家庭支持对于其工作场所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工作投入在上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团队融合在支持感知和工作投入之间的调节效应。通过在连锁零售行业227名一线员工及其主管中配对收集的问卷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主管支持感知和家庭支持感知正向影响工作投入;工作投入正向影响知识共享行为;团队融合正向调节主管支持感知和工作投入的关系;团队融合负向调节家庭支持感知和工作投入的关系。文章最后讨论了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基于改进FMEA的E-Learning系统质量失效模式风险排序

      2020(9).

      摘要 (513) HTML (0) PDF 0.00 Byte (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传统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方法的不足,构建了结合区间二元语义和ELECTRE方法的改进FMEA模型,以解决不确定语言环境下失效模式的风险排序问题。研究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地将模糊语言表达转化为二元语义量化数据进行计算;通过对专家成员和风险因素设置权重有效减少了极端偏见等对结果的影响;同时通过多准则决策ELECTRE方法对数据项间的越级关系分析,增强了模型的灵活性和适用性,提高了排序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E-Learning系统质量失效模式风险指数最高的是效率性,企业在产品设计和质量改进时,应对与效率性相关的内容重点关注和优先考虑。

    • >工程科技创新管理
    • 基于BIM的EPC项目信息价值链增值研究

      2020(9).

      摘要 (280) HTML (0) PDF 0.00 Byte (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我国EPC项目业务链上各环节信息粘滞、“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因信息沟通不畅使得各方协同工作难以实现,EPC项目价值增值困难。本文依据波特价值链理论,从信息价值对EPC项目增值的影响角度出发,建立了建筑工程领域EPC项目的信息价值链模型,深入分析信息在自身创造价值的同时促进价值链各环节改善而带来的价值增值,并在理论上进行了定量分析。在以上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BIM对EPC项目信息价值链进行改进,通过改善整合信息价值链的信息,达到项目价值增值的目的。

    • >企业科技创新管理
    • 科技创新团队基于冲突比例变化的创新管理研究构思与展望

      2020(9).

      摘要 (497) HTML (0) PDF 0.00 Byte (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任务冲突、过程冲突和关系冲突是科技创新团队创新管理工作动态中无法避免的重要和关键维度。研究简单回顾了冲突机理和冲突比例变化及其创新管理的文献,分析了科技创新团队基于冲突机理的创新管理,探讨了科技创新团队冲突比例变化对创新管理影响研究的必要性,提出了科技创新团队中任务冲突、过程冲突和关系冲突的比例变化对创新管理的研究重点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最后基于冲突比例组合理论构思了科技创新团队创新管理的研究思路及其研究展望。

    • >公共科技管理
    • 大数据视域下安全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2020(9).

      摘要 (367) HTML (0) PDF 0.00 Byte (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安全信息资源管理关系着人们安全活动的效率和水平,而大数据为前者提供新的发展契机,对提高安全信息资源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基于大数据的安全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基于大数据和安全信息资源管理理论,概括安全信息资源管理详细过程,且分析其在大数据背景下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其次,提出大数据视域下的安全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分析模式的内涵和关键指标;最后,探讨大数据在安全信息资源管理中的优势及应用前景,并给出3点促进意见。研究发现,大数据的应用是安全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的新方向,为其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且所建模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人们的安全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 >国际科技管理及科技交流合作
    • 政府资助国际合作效果的国别和学科差异研究

      2020(9).

      摘要 (338) HTML (0) PDF 0.00 Byte (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国际合作研究效果取决于许多因素,而合作伙伴的学科地位尤为重要。本文以收录于Web of Science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论文为对象,从高被引论文和平均引用影响两个视角,评价我国与G7国家的合作效果。研究表明,美国是第一大合作伙伴,加拿大、日本、英国、德国和法国与我国的合作规模相当,意大利与我国合作最少;在提升国际合作影响力(高被引论文份额和平均引用影响)方面,NSFC对数学、化学与化工、以及物理学与材料科学领域的提升作用明显,但这种提升效果因合作国家不同而异;NSFC资助对国际合作影响力提升作用较好的领域也是我国总体上实力相对较强的领域,而需要付出更大努力的是我国影响力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领域(如环境与生态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以及临床医学等),NSFC资助的国际合作效果甚至不及非NSFC资助的国际合作。文末提出了资助政策建议。

    • >科技投资与金融
    • 中国高科技企业社会关系投资与科技补贴的关系研究

      2020(9).

      摘要 (396) HTML (0) PDF 0.00 Byte (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以2009-2017年中国高科技企业为样本,研究了企业社会关系投资与所获科技补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缺乏创新的企业,社会关系投资将带来科技补贴下降。对于创新活动密集的企业,即使疏于社会关系投资,依然可以获得科技补贴,但额度显著低于那些热衷于经营社会关系的企业。2015年及其以后,高科技企业完成了从构建社会关系到致力于创新活动的转变。与成长期企业相比,成熟期企业在获取科技补贴时对社会关系的依赖更为明显。

    • >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研人员激励机制分析和建议

      2020(9).

      摘要 (348) HTML (0) PDF 0.00 Byte (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的重要载体。人才是保障重大专项任务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激励的缺乏或不足将影响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出现人员流失现象。本文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政策分析、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和专家座谈等多种方式分析了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国家创新系统下日本超智能社会对我国智慧社会建设的启示

      2020(9).

      摘要 (571) HTML (0) PDF 0.00 Byte (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智慧社会作为十九大报告中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的明确要求之一,是站在国家角度提出的全方位系统化新设计。对日本超智能社会的分析能对我国的智慧社会建设有所启示。本文基于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从企业、院校、政府及其相互协同的角度出发,对日本超智能社会进行了梳理分析。研究发现,日本超智能社会通过以政府为主的阶段性政策制定、以院校为主的知识创造与人才培养、以企业为主的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充分促进产学官三者的协同合作,从而推动了超智能社会的逐步发展与实现。于是,本文对中国建设智慧社会的顶层设计提出了四方面的建议。

    • >企业科技创新管理
    • 维法耦合视角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方法研究

      2020(9).

      摘要 (372) HTML (0) PDF 0.00 Byte (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发掘新市场和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故如何开展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该研究首先通过梳理分析大量相关文献和企业案例,解构并聚类出5个商业模式创新维度、总结归纳出9大创新法则,进而从维法耦合视角分两阶段构建了基础和关键创新路径并设计了相关创新方案,最后以纺织服装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为例,系统阐述了维法耦合视角下商业模式创新方法的应用过程。研究结果证实了该方法在纺织服装业应用的可行性,为企业主动、快速开展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系统化且可操作的理论指导,有助于企业在预估行业商业模式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发掘潜在市场机会。

    • 制造企业服务化市场的多主体竞争分析:基于服务市场共同度和服务能力等价性视角

      2020(9).

      摘要 (402) HTML (0) PDF 0.00 Byte (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制造企业服务化的盛行让管理者聚焦于服务业务带来的高额利润,而忽视了同时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除了内部运营风险,制造企业也面临着外部竞争威胁。如何识别制造企业服务化市场的竞争者,并分析其资源和能力,以更好应对竞争威胁是制造服务化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引用“市场共同度”和“能力等价性”两维度,构建了制造服务化情境下的竞争者识别框架,并选取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罗尔斯-罗伊斯为研究样本,分别识别工业气体服务行业和发动机维修行业的竞争对手。研究发现,制造服务化企业在服务化市场上并非一家独大,同样存在多类竞争对手。但足以对制造服务化焦点企业构成竞争威胁的竞争者类型与其提供的产品特征和所在行业特征相关。另外,各服务提供商之间并购、联盟趋势明显,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 >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
    • 基于质性研究的河南省科技人才政策焦点分析

      2020(9).

      摘要 (259) HTML (0) PDF 0.00 Byte (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科技人才政策为科技发展战略目标提供重要支撑,科技人才政策关注的焦点可以通过科技政策体系中所有涉及“科技人才”关键词的表述中得到体现。本研究以河南省为例,对科技主管部门官网78条科技政策进行质性研究,通过关键词共词网络分析发现,高端科技人才是政策关注的焦点。高端科技人才具体包括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政策重视对这两类人才的培育和使用。科技人才政策焦点既体现了当前科技发展的特点,也反映了科技人力资源的现实矛盾,未来政策改进应更加重视政策体系的完善行、耦合性和操作性。

    • >其它
    • 绩效评价公平感对员工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以高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为例

      2020(9).

      摘要 (346) HTML (0) PDF 0.00 Byte (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以两阶段调查所收集的50家高科技企业286名知识型员工数据为样本,探讨绩效评价公平感对知识型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并检验工作投入的中介作用和组织认同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绩效评价公平感对知识型员工工作投入和工作绩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型员工工作投入部分中介绩效评价公平感对其工作绩效的正向影响;知识型员工组织认同强化了绩效评价公平感对其工作绩效的积极影响,即知识型员工组织认同程度越高,绩效评价公平感对其工作绩效的促进作用越强。

    • >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
    • 基于因子分析法和熵值法的我国可再生能源配额分配研究

      2020(9).

      摘要 (451) HTML (0) PDF 0.00 Byte (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我国能源结构复杂且存在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象,国家出台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相关政策,所以可再生能源配额指标分配问题成为热点。本文基于因子分析法和熵值法以省级为单位建立可再生能源配额分配模型,确定资源禀赋、经济水平、输电能力及环保意识四个指标对模型的影响程度,采集大量相关信息和数据,运算得到配额分配指标权重和各省相应的配额指标值,最后在分析我国各省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利用spss软件做实证分析,给出合理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分配目标和建议,从而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

    • >区域科技创新管理
    • 加快广东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对策研究

      2020(9).

      摘要 (357) HTML (0) PDF 0.00 Byte (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创新实践,包括构建技术转移政策体系、搭建技术转移平台、建设技术转移机构、培养技术经理人、实施技术转移奖补等方面,总结广东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加强技术转移体系顶层设计,构建技术转移生态系统,聚集全球创新资源,完善社会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加大财政投入等加快广东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建议。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