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0卷第1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引领江苏发展的未来产业及前沿热点技术研究——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
    刘媛 杨涛 胡峰 陆丽娜 黄斌
    2021(11).
    [摘要](340) [HTML](0) [PDF 2.40 M](40)
    摘要:
    本研究通过对发达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顶尖咨询机构权威报告、我国重点科技项目布局方向的共词分析遴选出高频词的未来产业领域,根据“对标国际、紧扣国家、立足江苏”的原则将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引领江苏发展的未来产业。基于2010-2019年WOS核心合集收录的英文文献和CNKI数据库中文核心文献,运用知识图谱方法进行前沿热点技术分析,为江苏下一步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提供借鉴。结果显示:江苏有基础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端化发展;美国和中国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研究最为活跃的国家;国外人工智能的热点技术为机器人、物联网、特征提取和强化学习,重视对系统、模型和算法的研究,未来向着与大数据、物联网融合的方向发展;国内重视对模糊控制、遗传算法、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未来向教育领域的融合应用、社会治理、5G、人才培养等方向发展。
    2  基于扎根理论的农业PPP作用机制探究
    吴石磊 张宏杰 靳玥
    2021(11).
    [摘要](291) [HTML](0) [PDF 221.79 K](34)
    摘要:
    农业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PPP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PPP不仅是一种融资手段,而且是一次体制机制变革,涉及行政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现代农业PPP是将PPP应用于现代农业领域。对农业PPP作用机制进行探索,对于完善农业PPP模式理论框架,推进PPP模式在农村的普及演化,助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升级意义深远。
    3  基于科技奖励理论的高校科研奖励政策同质化与科研异化探究
    徐炜 杨忠泰
    2021(11).
    [摘要](294) [HTML](0) [PDF 46.25 K](26)
    摘要:
    高校科研奖励政策本质是一种激励科研功利主义行为。其在生成、演化过程中所形成的“指标—量化—奖励”模式,存在奖励形式的一致性,奖励内容、依据的统一性等同质化问题,已严重脱离我国高校高质量发展和科技成果的内涵属性。它割裂科研内容和形式、混淆科研目的和手段、过程和结果的辩证统一关系,助推“常态”科研,偏离科研规律,异化科研求真创新的本质。其形成的“论文挂帅”,论文发表与论文引用、科研项目、科研获奖相互派生、放大的“马态效应”,加剧科研功利化,消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异化科研目标。并在奖励内容、奖励次数存在严重重复奖。应按照分类分阶段精准治理的思路,首先建立起以形式服从内容、手段服务目的以质量为导向的内涵评价体系,并切实解决科研评价中定量指标偏离质量属性的问题。要下决心克服“便利行政”的“赖政”行为,从思想深处走出“不以SCI等论文量化指标体系评价、奖励、激励科研,那以什么为标准?”伪命题的误区,尽快取消科研论文奖励,并逐步取消相关重复奖。
    4  科创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成长的双门槛效应研究
    赵 毅 王 楠 张陆洋
    2021(11).
    [摘要](313) [HTML](0) [PDF 106.53 K](45)
    摘要: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后疫情时代“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下,科创企业研发创新绩效备受实业界和学术界关注。本文基于科创板上市公司2017-2019年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当期和滞后一期研发强度与企业成长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1)研发强度与当期企业成长呈“倒V形”的非线性关系,最优研发强度应不超过4.42%;(2)研发创新投入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且只有当研发强度超过6.83%时,才能促进下一期企业成长,二者呈“U形”的非线性关系;(3)在各自最优研发强度区间内,研发投入对当期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比对下一期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研究结果可直接辅助科创企业界定研发投入的最优区间,理性权衡短期风险与长期收益,并最终达成最优的研发强度。
    5  “深度伪造”技术的法律风险及其协同治理研究
    王惠敏 蔡士林*
    2021(11).
    [摘要](292) [HTML](0) [PDF 88.50 K](51)
    摘要:
    “深度伪造”主要指对图像、视频和音频进行超现实的数字伪造。作为人工智能的分支,“深度伪造”独有的仿生技能逐渐在医疗、教育等领域崭露头角,但也给个人信息、女性名誉和财产权带来风险,并且给民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带来被贬损的可能。在兼顾技术创新的同时,应当对于“深度伪造”技术的开发应用持谨慎态度。对该技术带来的法律风险、所关涉的互联网运营商、管理者等诸多利益方、以及公共利益进行权衡。在此基础上应当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法律层面而言,不宜扩大既存的违法犯罪圈,恪守法律谦抑性本色。其次,技术层面来讲,“自证”和“它证”结合。一方面,要求“深度伪造”制作者标识作品属性;另一方面,合作研发检测性时间戳工具。最后,平台层面而言,需要植入阶段化管理常态化的理念。上述途径是协同治理理念的应有之义,也是维系科技创新与数据主体利益的平衡之道。
    6  不同激励契约下的产学研合作协调研究
    王建华 明云莉 孙俊
    2021(11).
    [摘要](321) [HTML](0) [PDF 617.44 K](46)
    摘要:
    本文构建了基于产学研合作研发背景下,供应链各主体创新决策意愿与供应链整体创新利益的三种契约模型。研究表明:政府补贴情境下,补贴比率的区间选择决定激励效果;双向惩罚契约对产学研合作供应链决策基本无影响;收益共享契约能有效平衡供应链上下游利润分配问题的同时提高供应链整体收益。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提升的重要保障,合理运用有效的激励契约能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在产学研供应链中的价值推动作用。
    7  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发展现状及演进路径:基于文献计量的综述与建议
    姜卉 朱文涛
    2021(11).
    [摘要](485) [HTML](0) [PDF 680.28 K](46)
    摘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为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需要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这些均需要强大的科技成果做支撑。基于此,利用CiteSpace软件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热点,对Web of Science(简称WoS)数据库中2010年-201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域共5412篇相关文献进行核心国家分析、期刊共被引分析、文献共被引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和关键词突发性检测。研究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热点领域为传染病学、急诊医学、应急管理和空气污染,其中有关引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的病毒研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可为我国夯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域的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提供方向上的参考。
    8  技术创新水平、农业科技资源错配与农业科技生产率
    杨传喜 王修梅
    2021(11).
    [摘要](315) [HTML](0) [PDF 171.50 K](47)
    摘要:
    本文基于2009-2017年农业科研机构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从技术创新水平的中介角度,分析农业科技资源错配与农业科技生产率之间的作用途径。研究发现:①农业科技资源错配可以直接影响农业科技生产率也可通过技术创新间接影响农业科技生产率。②分区域来看,东部、中部地区技术创新水平表现为部分中介效应,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水平中介效应不显著。因此,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的政策措施需要从“直接”向“间接”转变,注重提升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9  基于区块链的建筑供应链信息共享演化博弈研究
    闫文周 王莹 冯中帅
    2021(11).
    [摘要](378) [HTML](0) [PDF 3.91 M](46)
    摘要:
    建筑供应链内的信息共享是提高项目管理绩效的有效途径,但信息的不对称、不安全和追溯困难严重制约了建筑供应链内各参建方的信息共享效率。为加快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本文引入区块链技术,提出建筑供应链信息共享的新组织模式,并用JAVA语言进行实现;同时,结合演化博弈理论,构建基于核心方-从属方的演化博弈模型,从利益实现的角度出发,探索新组织形式下建筑供应链信息共享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建筑供应链各参建方之间的信息共享水平、信息转移系数、财政补贴等因素对信息共享新组织模式的形成有正向作用;信息共享成本和风险系数对新组织模式的形成有不利影响。
    10  美国国家实验室科研特征的情报计量学分析
    成波 梅涛 王柏弟 丁宇 田李
    2021(11).
    [摘要](602) [HTML](0) [PDF 176.46 K](85)
    摘要:
    本文选取美国能源部、航空航天局(NASA)、国防部下属19家国家实验室,从论文总量、资助机构、作者来源、国内外合作研究、科学设施与装置的利用情况及论文影响力几个方面分析了美国典型国家实验室的科研特征。研究发现美国典型国家实验室的科研活动以政府主管部门为其主要资助机构,国防相关部门为重要资助来源,以灵活多样的人才聘用形式(双聘人员)聚集相关领域的优势科研人员展开研究,科研合作具有较显著的开放性和国际化特征,注重科学设施与装置的开放和共享利用,且科研产出成果的影响力高。
    11  我国工业互联网竞争力影响因素结构分析及提升对策研究
    彭苏秦 黄超 宋卫
    2021(11).
    [摘要](287) [HTML](0) [PDF 271.00 K](51)
    摘要:
    研究影响我国工业互联网竞争力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因素之间的结构关系,有助于提升我国工业互联网竞争力。通过对互联网竞争力内涵及特征的研究,筛选出影响我国工业互联网竞争力的17个主要影响因素,并应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17个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工业互联网竞争力主要影响因素多级递阶结构模型,确定该多级递阶结构模型中五个层级之间的关系,探讨各影响因素在我国工业互联网竞争力系统中的作用及提升我国工业互联网竞争力的相应对策与建议。
    12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生态重构机理与路径选择
    刘璟
    2021(11).
    [摘要](392) [HTML](0) [PDF 745.19 K](25)
    摘要:
    构建与港澳合作的具有“破坏性创造”特征的产业创新生态体系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采用田野式调查,基于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的提炼,抽象出大湾区产业创新生态重构的战略取向与路径选择。研究表明,应完善“知识经济-参与主体-商业经济”为循环的生态重构机理,构建基于全球化生产体系、国家创新与治理体系的大湾区产业集群创新生态价值网,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资源统筹、产业与创新协同的高度合作的共同体,驱动技术与市场双颠覆,是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由“创造性破坏”向“破坏性创造”转变的策略选择。进一步,从科技产业应用圈层建设、完善合作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13  创新测度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刘小玲 董瑜
    2021(11).
    [摘要](363) [HTML](0) [PDF 176.75 K](52)
    摘要:
    准确测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创新活动和能力对于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至关重要。随着科技创新本身的颠覆性发展,创新的测度也在经历深刻的变革,因此,对创新测度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回顾和总结创新内涵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梳理了创新测度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模型,包括创新线性模型和反馈模型、创新系统模型,分析了创新调查和统计方法、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测度等主要的创新测度方法。最后,分别从创新的性质、创新主体的范围、创新测度数据的质量等方面探讨了在科技变革、数字化、全球化等背景下创新测度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
    14  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的“本地-邻地”就业效应研究
    朱金生 朱华
    2021(11).
    [摘要](195) [HTML](0) [PDF 568.50 K](45)
    摘要:
    文章基于中国2007—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比较了在独立和协同两种情景中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的“本地-邻地”就业效应,并考察了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在不同门槛约束下对就业的差异性影响。结果表明:(1)科技创新对本地和经济距离邻近地区就业具有促进作用;但科技创业未能对本地和邻地就业产生显著影响;(2)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的协同对本地就业存在积极作用,且能同时带动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邻近地区的就业;(3)科技创新和科技创业的就业效应分别存在单一和三重门槛效应,即提高科技创新水平能够强化科技创业对就业促进作用,而提高科技创业水平能够抑制科技创新对就业的破坏作用。因此,应强化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的深度融合,以区域互促共进扩大两者带动就业的范围和程度,从创业环境、制度设计等方面支持科技创业规模和质量的提高。
    15  基于云重心评价法的化工园区应急能力评估研究
    郭云涛 郭梦娜 屈柯馨 白思俊
    2021(11).
    [摘要](339) [HTML](0) [PDF 446.83 K](58)
    摘要:
    针对化工园区应急能力评估现状,从化工园区应急管理过程出发构建化工园区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云重心评价法,建立基于云重心评价法的化工园区应急能力评估模型,运用加权偏离度衡量化工园区应急能力,解决了定性概念与定量值之间的转换问题,用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化工园区应急能力评估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16  多维邻近性、空间关联与区域协同创新绩效
    邱洪全
    2021(11).
    [摘要](330) [HTML](0) [PDF 230.59 K](39)
    摘要:
    区域协同创新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引擎和动能,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在构建多维邻近性、空间关联与省内区域协同创新绩效的内在机理和逻辑框架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等25个省内协同发展区(城市群)2004-201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多维邻近性中的地理邻近性、经济邻近性、技术邻近性和制度邻近性均对区域空间关联产生显著影响,而文化邻近性对区域空间关联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时区域空间关联也显著地对省内区域协同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创新主体空间关联和创新要素区际流动都有效提升了省内区域协同创新绩效。在改变模型中多个变量测度方法的情况下,研究结果具有稳健性。本文研究对全面揭示省内区域协同创新绩效的内在机理和影响因素,提升省内区域协同创新绩效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17  关系强度对联盟企业知识治理的影响研究——联盟能力和知识吸收能力的双中介作用
    何智敏 陈怀超 侯佳雯
    2021(11).
    [摘要](308) [HTML](0) [PDF 177.00 K](63)
    摘要:
    联盟已经成为企业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建立并维护紧密的联盟关系有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知识治理水平。根据所构建的“关系强度—成员能力—知识治理”研究框架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分析关系强度对联盟企业正式和非正式知识治理的影响;其次,从外部与内部两种视角入手,构建双中介模型,考察联盟能力和知识吸收能力在此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从两种路径剖析关系强度影响联盟企业知识治理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关系强度对联盟企业正式和非正式知识治理均存在正向影响;联盟能力和知识吸收能力在关系强度影响联盟企业正式和非正式知识治理过程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验证了成员能力的双中介路径。
    18  海外子公司双元嵌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动态能力视角
    宁? 烨 郭梦瑶 王释鹤
    2021(11).
    [摘要](304) [HTML](0) [PDF 66.15 K](39)
    摘要:
    本文在梳理和总结现有关于关系嵌入、动态能力以及子公司创新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海外子公司双元嵌入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提出理论假设,构建理论模型,并对中国境内205家跨国子公司进行问卷调查,借助SPSS24.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子公司的双元嵌入(内部嵌入和外部嵌入)对其创新绩效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动态能力在双元嵌入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最后给出管理启示,旨在为中国海外子公司提高创新绩效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19  邻近视角下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
    胡双钰 吴和成
    2021(11).
    [摘要](229) [HTML](0) [PDF 250.98 K](51)
    摘要:
    邻近性对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18年中国31个省间共同申请并授权的发明专利数据,利用固定效应负二项式模型探讨经济、制度、地理和认知四种邻近性及其交互关系对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区域间产学协同创新遵循着“核心-边缘”结构,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合作仍是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的主导,经济距离促进了协同创新绩效;交通和通讯设施的发展并未减弱地理邻近的作用,地理距离依然是阻碍协同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与以往研究中的线性关系不同,制度距离与区域间协同创新呈倒U型关系;认知邻近显著正向促进了跨区域协同创新,在多维邻近下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20  超智慧社会的智能平台建构:智能管理的技术基础
    丁魁礼
    2021(11).
    [摘要](242) [HTML](0) [PDF 206.12 K](46)
    摘要:
    超智慧社会旨在提供智慧化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就有赖于智能平台的良性运行。在智能平台的建构过程中必须深入理解影响其运作的技术深层逻辑基础。数据的范畴、质量、数量和集合是由人來赋予或界定的,其自然属性影响着智能平台的决策环境,其社会化的属性决定了不能盲目信任智能平台的自动决策;数据的规模也影响到系统环境是牛顿系统还是默顿系统。智能平台的基础协议是由人类理性构建的技术性程序,隐含的假设影响到消费者福利和监管环境。智能平台是公共品,内在地具有共用和互联互通的属性,未来智能平台有待政府端、企业端和社会端的深入合作。
    21  田口方法的适用性研究
    徐明钊 唐昭 王君 张翔 林杨 汪冰凤
    2021(11).
    [摘要](264) [HTML](0) [PDF 80.54 K](74)
    摘要:
    基于1989-2019年的75篇国内外田口方法研究文献,对田口方法在经济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发现田口方法的线下质量控制包括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和容差设计三个阶段,聚焦于设计优化和工艺优化两方面,针对这两个方面总结田口方法的质量控制实践,证明田口方法具有高度适用性和优越性,是一种可以增强产品稳健性、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优化设计和工艺的方法,应用前景广泛。此外,尽管田口方法可以实现质量和效益的统一,但仍具有一定局限,需要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予以补充。
    22  在线社群结构特征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研究
    许 彤 朱 瑾
    2021(11).
    [摘要](205) [HTML](0) [PDF 186.00 K](36)
    摘要:
    本文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在线社群的结构特征角度着手,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探究了在线社群成员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线社群的非正式化正向影响企业的双元创新;在线社群的集权化在社群结构非正式化与双元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线社群的复杂化在社群结构集权化与双元创新之间起到显著调节作用。
    23  粤港澳大湾区与葡萄牙、巴西科技合作潜力研究
    梁嘉明 刘小丹 黄海滨
    2021(11).
    [摘要](137) [HTML](0) [PDF 86.96 K](46)
    摘要:
    本文以“一带一路”的视角,结合中国,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和葡萄牙及巴西的科技发展基本情况和合作情况,运用SWOT分析法,探索双方适合开展科技合作的技术领域和政策措施,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中国与葡语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24  涉核项目邻避冲突的过程分析和控制优化
    段海林 王铁骊
    2021(11).
    [摘要](228) [HTML](0) [PDF 186.65 K](38)
    摘要:
    涉核项目邻避冲突已成为地方推进涉核设施建设的主要障碍。在内陆核电即将重启战略背景下,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分析化解涉核项目邻避冲突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收集1985--2020年涉核项目案例集合,并将其划分为发生邻避冲突和未发生邻避冲突两类。通过对发生邻避冲突的涉核项目进行扎根研究,建构起邻避冲突演化模型。其次,对未发生邻避冲突的涉核项目进行案例研究,演绎归纳出邻避冲突规避模型。最后,通过对两类案例的研究结果进行复盘分析,综合邻避冲突演化模型和规避模型,创新性的构建起“演化-规避”治理模型,并优化治理结论。
    25  区域生态-经济-科技创新系统耦合协调研究—以珠三角九市为例
    蒋文莉 黄何 蔡盼心 陈相
    2021(11).
    [摘要](392) [HTML](0) [PDF 930.24 K](32)
    摘要:
    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对2008年—2018年珠三角九市各城市子系统的综合得分与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从时序角度来探讨三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状况及其分布特征。研究发现:珠三角九市在11年间的生态-经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变化相对稳定,整体呈现耦合协调度“中间高,周围低”的空间特点;从协调发展及滞后类型可知,处于濒临失调衰退类型的城市常常属于生态滞后型,而处于中度或轻度失调衰退类型的城市常处于科技滞后型,各城市突破失调状态的瓶颈不同。未来需实现生态、经济、科技深层次的联动合作,促进创新区域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
    26  防范虚假申报引发项目管理风险的研究--申报资料校验系统设计及应用为例
    王鸿飞
    2021(11).
    [摘要](200) [HTML](0) [PDF 1.29 M](61)
    摘要:
    科技项目申报资料真实性存疑的问题一直存在,虚假申报在传统形式审查过程中难以识别,未能发现并有效制止较普遍存在的财政资金被骗取和公共资源损失浪费问题。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事前无有效工具对项目申报信息进行真实性校验,从而引发项目管理风险。本文从防范项目管理风险的角度开展研究,结合孵化载体资质认定项目管理工作的风险特征,提出了申报资料校验系统的主要模型及校验逻辑,针对在孵化企业的工商信息及知识产权信息进行真实性校验。实践表明,能准确判断在孵企业的真实性,对防范虚假申报起到关键作用。本研究成果适用于各省份孵化载体资质认定管理工作中,对防范虚假申报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27  人口流动与城市创新能力——来自中国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的证据
    崔婷婷 陈宪
    2021(11).
    [摘要](295) [HTML](0) [PDF 64.55 K](52)
    摘要:
    城市创新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中国城市间“人才争夺战”的展开,人口流动与城市创新能力的关系,引起了各方关注。本文以2006—2018年中国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研究人口流动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人口流动的增加显著推动了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从作用机制看,人口流动可以通过提高城市人力资本水平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两条路径影响城市创新能力。从异质性结果看,人口流动对城市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在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更加凸显。本文丰富了人口流动与创新能力关系的相关文献,对城市制定人口流动政策、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8  生态位理论视阈下高校新型研发机构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植林 王永周 米银俊
    2021(11).
    [摘要](302) [HTML](0) [PDF 2.81 M](57)
    摘要:
    高校新型研发机构是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创新形态,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背后体现着新型高端特色人才的培养逻辑。基于生态位理论视野下的高校新型研发机构人才培养,以懂理论、懂科研、懂市场为目标,通过构建科研与市场的“双导师”指导体系、完善教学培养体系、健全毕业考核体系,充分发挥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的“产学研”作用,将学生培养为精通理论、擅长研究、熟悉产业的新型特色高端创新人才,从而更好地解决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两张皮的现象,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高素质人才。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