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4).
摘要:针对国防领域关键技术选择应用需求,在对国防关键技术的基本特征、主要选择方法和主要国家经验启示进行研究分析基础上,立足我国发展和军队建设实际,从应用关键、发展急需、技术可行、封锁受限和辐射带动等5个维度提出了国防关键技术选择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和指标体系。研究认为,国防关键技术选择体现的是一个选择决策过程,完全按照指标定量排序可能会产生刚性遗漏或不合理情况,需要“人”的主动参与和校正以更好反应军事需求和国情军情,为此,本文综合数据定量支撑和专家经验判断,构建了基于“准则约减+专家论证”的多因素综合国防关键技术选择模型,为开展国防关键技术选择实践提供了理论方法支撑。
2021(14).
摘要:以2009-2019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高管海外经历多元化程度是否会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决策,并进一步分析企业不同研发强度和股权集中度对二者之间关系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在国籍维度上,高管团队海外经历多元化与企业研发投入呈倒“U”形关系,高管团队在一定范围的海外经历多元化有利于企业研发投入的提高;研发强度高的企业,高管团队海外经历多元化对研发投入的正向和负向影响都被强化;而随着股权集中度的提高,高管团队海外经历多元化对研发投入的正向和负向影响都被弱化。建议政府继续加强制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完善体制机制,企业搭建合理而具有多元化海外经历的高管团队结构、形成持久竞争力。
2021(14).
摘要:针对如何将个体的客观嵌入性和主观利他、利己动机整合到共享参与决策当中的系统分析不足问题,基于资源基础观和社会嵌入理论剖析创客成员在众包社区中的结构嵌入对其创意领地行为形成的影响,并检验利他主义、虚拟声誉关注对以上影响的联合调节作用,以揭示众包创客的众创参与决策过程。结果显示:(1)众包社区结构嵌入负向影响创客成员的创意领地行为;(2)利他主义和虚拟声誉关注均显著负向调节结构嵌入与创意领地行为的关系;(3)利他主义和虚拟声誉关注在结构嵌入与创意领地行为关系中的联合调节作用显著。研究结论为众包社区的创意资源共享解决以及创客众创参与管理提供如下启示:首先,可以通过多元化渠道和途径加强创客成员的众包社区结构嵌入性;其次,有针对性地了解众包创新目标客户的需求偏好,提供创客创新技术与工具,优化社区创新体验,以有效推动社会创意资源配置效能最大化。
2021(14).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法两国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政策的梳理,从政策目标、推动力量、政策内容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借鉴法国人工智能发展政策的经验,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对策建议。
2021(14).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众创空间作为一种新型的共享型、平台型创业服务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当前众创空间在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开展并购转让与上市业务、拓宽融资渠道、引进优质创新创业项目等诸多方面遭遇发展瓶颈,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对其进行准确的价值评估。在借鉴模糊数学理论对实物期权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把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和实物期权模型结合起来,构建基于模糊实物期权的众创空间价值评估综合模型,从而更准确地对众创空间的整体价值进行评估,即运用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评估众创空间的经营性资产价值,运用模糊实物期权法评估众创空间的实物期权价值。为了验证众创空间价值评估综合模型的可行性,选取众创空间行业里极具代表性的创业黑马作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并将评估结果分别与单纯应用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得出的评估结果以及创业黑马在评估基准日的市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应用改进后的综合模型计算出的创业黑马的企业价值更接近评估基准日的市值。
杨改强 , 夏爽 , 霍丽娟 , 张冬香 , 丁丽瑞 , 赵俊楠
2021(14).
摘要:为精准把握农业领域中水-能-粮纽带的研究背景,利用CiteSpace软件和文献计量学方法,以2008-2019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的数据集为范围,分析农业用水-能源-粮食(AWEF)纽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世界经济论坛在2011年正式提出“WEF纽带”概念,国际上AWEF纽带的研究从2014年开始呈快速增长趋势。(2)美国的WEF纽带研究深度、与其他国家合作密度及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处于领先地位,中国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3)AWEF纽带是一个跨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交叉性,环境科学和水资源是主要的研究领域,中国关于AWEF纽带的重点研究领域与国际保持一致。(4)粮食、水资源和能源安全是大多数研究的主要出发点,足迹研究是近些年的一个热点,基于不确定性的AWEF关联模型研究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最后提出中国在AWEF纽带领域快速追赶国际发展前沿,除应注重提高领域内发文量,更应注重研究成果质量提升,发挥学科的互补优势,促进国际合作,结合不确定性技术手段和足迹理论展开大量研究。
2021(14).
摘要:校企合作是弥补小微企业知识缺乏、促进其不断创新的重要政策途径。在过去二十年中,英国在创意产业领域推行了一系列校企合作计划,旨在扶持其小微创意企业发展。以此为例进行分析可知,英国促进小微企业创新的校企合作政策在知识服务内容上注重为小微企业提供创新所需的各类知识,在知识服务方式上根据不同的服务目的和知识特性而运用相应的知识生产或转移规律,同时充分考虑小微企业作为知识服务对象的弱势与多样性,从而能充分、有效、个性化地促进小微企业创新。
2021(14).
摘要:为促进中国-东盟增强区域整体创新实力和实现高质量合作发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源,选取2000-2019年中国-东盟国家合著论文和经济地理等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负二项回归模型探究中国-东盟跨境区域创新网络格局演化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东盟各国创新联系日益密切,但创新协同规模较不平衡、创新协同质量具有较大差距,其中中国和新加坡为核心节点;创新网络格局由“双核+多节点”向多核演变,日趋完善;各国间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技术水平和语言差异与创新合作的可能性和规模水平呈显著反向关系,且技术临近性表现为节点国家间“强弱结合”状态,而地理距离并未成为阻碍国家间创新联系的显著因素。根据研究结论,为推动中国-东盟跨境区域创新网络持续完善,提出健全中国-东盟跨境区域创新合作机制、扩展跨境区域创新合作渠道、完善跨境区域创新配套体系等对策建议。
2021(14).
摘要:江苏省作为生物医药产业大省,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对于区域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研究分析了江苏省2005-2019十五年江苏生物医药产业产学研专利合作数据,应用软件绘制了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图并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了不同时期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的演化特征,研究结果揭示:在不同阶段产学研合作网络表现出明显的演化特征,高校在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的专利合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围绕高校形成了多个合作子网络,而且有越来越多的高校进入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学研专利合作中,形成了多中心的合作网络。
2021(14).
摘要:在数字经济时代,以数据技术和数据资源为主要生产资料的数字型创业企业,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本文从复杂网络理论出发,结合数字型创业企业成长的现实特征,提出“双边规则”的多局域世界网络模型,并采用Python编程的仿真分析方法,主要结论包括:(1)数字型创业企业所处的全局网络中,节点间边权的分布呈现“厚尾”的幂律分布特征,说明少数数字型创业企业具备极强的网络控制力,因而占据巨大多数资源,而大多数数字型创业企业具有较弱的网络控制能力,仅占有极少数资源;(2)其他条件不变,以技术为代表的适应性能力或以数据资源为代表的吸引力的提升,能够帮助数字型创业企业获得较强的网络影响力。相比适应性能力而言,具有较高吸引力的数字型创业企业在网络中的影响力更强;(3)对于整个复杂网络而言,数字型创业企业的适应性能力或吸引力提高的同时,网络中其他行为主体的网络影响力均能够得到增强。除此之外,数字型创业企业的适应性能力或吸引力的提升,使得网络中不同主体间的信息扩散效率得到提升,主体间的公平性也会有所提升。
2021(14).
摘要:采用2009-2018年海南省数据构建科技创新环境和经济子系统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评测海南省创新环境和区域经济的综合水平,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一步测算二者的宏观耦合关系,并应用灰色关联度法考察经济系统各指标对创新环境的影响,借以揭示指标层面的微观耦合机制。研究发现:海南省整体创新环境和区域经济水平均在不断提升,两系统经历了由劣质高耦合、中等高耦合到优质高耦合三阶段,从极度不协调发展到高度协调;经济因素中,地区生产总值等一般经济环境因素对创新环境影响最强,高技术产业对创新环境的影响最弱。提出海南省值得引起海内外创新人才的关注,要进一步提升创新环境水平,应首先致力于发展区域经济,给高技术产业以更多支持、促使其发挥更大的创新影响,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等建议。
王文欢 , 冯勇 , 张威 , 张俊 , 邢怀滨 , 薛瑞 , 王英辉
2021(14).
摘要:分析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自设立以来至2018年的发展历程与资助特征,结果发现:(1)地区科学基金资助经费增长缓慢,尤其是2011年以来年均增长率仅为4.71%,低于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地区科学基金资助率持续下降,单项资助金额与面上项目的差距越来越大;(3)10省区获得地区科学基金资助经费比例及资助率基本稳定,但其基础研究投入的内部结构差异显著;(4)地区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依托单位集中现象明显。基于地区科学基金的以上资助特征,结合新时期西部创新发展战略要求,提出优化地区科学基金管理的策略建议,包括增加总体资助规模、提高单项资助金额、细化倾斜资助政策,并探索建立调动地方增加基础研究投入的有效机制。
张娴 , 许轶 , 朱月仙 , 冯婷婷 , 刘思晗 , 黄玉茹
2021(14).
摘要:基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 Lex数据库的知识产权法律文本和欧盟知识产权局数据库的知识产权诉讼案例数据,针对中欧班列沿线的英国、德国、荷兰、波兰、意大利5个国家,从政策保护力度定量化分级、政策执行重点及其演变历程、知识产权诉讼案例特征及热点等方面开展知识产权政策趋势和诉讼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英国颁布的规则类知识产权政策数量和政策力度都居五国之首,荷兰的政策数量最低但其政策保护力度相对较高;(2)在政策颁布主体上,各国均涉及多家机构,且大量适用了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的相关知识产权政策;(3)专利、版权与相关权利类政策是英国规则类知识产权政策重点,德国较为重视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执行和知识产权监管机构类等政策,版权与相关权利、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的执行是荷兰关注的两大重点,知识产权监管机构、版权与相关权利类政策是波兰关注的两大重点,版权与相关权利、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执行、知识产权监管机构和地理标志类政策是意大利的重点;(4)欧盟商标是五国知识产权诉讼重要领域,其中英国的诉讼案件赔偿金额最大值最高、荷兰最低,德国的诉讼案件赔偿金额最大值和最小值差额居五国之首,“侵权”“混淆可能性”等是各国诉讼案件普遍涉及的主题。根据研究结果,建议中国有关企业注意根据目标国家的司法体系差异,充分了解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及其沿用的欧盟法律法规,与经验丰富的知识产权律师或其他专业人员一起制定综合性及体系性的知识产权布局策略,做好法律风险评估和规避措施,并注意了解在目标市场开展知识产权诉讼的基本策略和技巧,构建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2021(14).
摘要:本文通过选用耦合模型,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对粤港澳大湾区2009年至2018年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看,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两个子系统都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科技创新序参量优于金融创新序参量;且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大幅提升;从内部看,大湾区内各城市之间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的序参量、耦合协调度还存在显著差异。文章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区域整体、核心城市和非核心城市三个角度出发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的高度融合,推动大湾区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有效构建。
2021(14).
摘要: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双向互动,是实现二者协调发展的必经之路。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黑龙江省2018年农业高质量发展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耦合协调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耦合度表现良好但处于濒临失调阶段,其中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两系统处于一种虚假耦合状态;从市域角度来看,各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度、协调发展度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为此,提出黑龙江省应进一步认清农业高质量发展实质、统筹农业科技创新地理布局、找准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切入点以及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等对策建议。
2021(14).
摘要:制造技术资源与服务既有数字化的资源,又有实体服务资源,这些资源分散在全国不同城市、不同的系统平台中,要在综合的网络协同制造技术资源服务平台上进行统一呈现,不仅需要解决实体服务资源虚拟化的问题,还需解决资源组织问题。传统单体应用实现的网络协同制造技术资源服务平台往往存在着服务易崩溃,部署慢,伸缩扩展性不足等诸多问题。本文从资源入手,采用新兴的微服务技术代替原有的,过时的单体应用架构,根据不用的企业,政府机构对于制造技术资源的不同需求,结合一定的逻辑关系,拆分成多个微服务,使每个微服务独立运行,互相通过轻量级通讯方式进行通信。
2021(14).
摘要:以一流的科研支撑一流的教学是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诉求。为此,从将科研带入教学、将学生带入科研两个维度出发构建科研育人效率的投入指标,从培养质量、创新能力、科研志趣3个维度出发构建产出指标,借助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14-2018年我国68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科研育人效率展开测量,以科学、合理地评价科研育人效率,为高校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参考。研究发现:总体而言,高校科研育人的全要素生产率呈先减后增趋势,但存在创新薄弱、规模无效的外延式表征,且校际差距较大,其中2015-2016年、2017-2018年呈现收敛特征;分地区而言,西部与东北部高校效率仍待进一步提高;分类型而言,不同类型高校科研育人效率差距不大,专业类高校仍有进步空间。由此,对高校科研育人内涵式发展提出建议:创新科教资源的利用方式,注重科研育人体制机制的创新;加强顶层设计,为科研育人营造良好环境;此外要注意因校制宜,展开错位竞争。
2021(14).
摘要:基于2009-2017年中国东部沿海三大城市群34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 厘清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障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指数保持平稳增长状态,指数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群内各城市发展存在显著不均衡;三大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关系不断改善,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群处于磨合阶段,京津冀城市群尚处于拮抗耦合阶段,三大城市群整体表现为失调型,协调关系仍需进一步改善;三大城市群各参数对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的影响呈趋同性,创新投入、产出、储备及绿色生活建设是制约三大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2021(14).
摘要:中美贸易争端的新形势下,我国吸引留学人才归国意义重大,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深入研究发现我国在留学人才引进中存在人才工作方式、市场机制、人才发展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吸引留学归国人才的做法和先进经验,提出从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发挥市场作用、完善创业政策、优化创新环境等方面吸引留学人才归国创新创业。
2021(14).
摘要:本研究基于制度理论、创业导向与创业合法性理论的视角构建了制度环境、创业导向各维度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独立关系的理论框架,并采用PLS- SEM与fsQCA模糊集定性比较方法对理论框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218个新创企业样本数据的分析发现:新创企业在高、低不同的制度环境下,创业导向中的先动性维度均是影响企业创造高财务绩效的关键决定性因素,而制度环境与创业导向其他的维度均起到非核心的辅助作用,但同样是具备先动性特征的企业,相比之下在高制度环境、高创新和风险承担能力的条件下会有更多的样本企业成功获得高的财务绩效,既成功的概率会更高。
2021(14).
摘要:专利申请量常被用作衡量大学创新的工具,但大学教师专利申请动机存在多元化现象,简单使用专利申请量来衡量大学的创新活动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大学教师专利申请动机区分为基于创新成果保护的动机、基于个人能力显示的动机、基于组织管理评价的动机3类,基于国内13所高校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影响大学教师不同专利申请动机的因素,并通过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不同的专利申请动机与有效专利数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确实存在不同的因素影响大学教师的专利申请动机,其中基于创新成果保护动机是最传统的专利申请动机,有利于促使教师申请的专利转化为有效专利;基于显示个人能力动机的专利申请被认为是向外界投资者发出信号,但仍能对有效专利转化产生积极促进作用;而基于组织管理评价动机则是一种策略性行为,对于创新的贡献较小,也不利于促使申请的专利转化为有效专利。由此提出高校制定专利激励制度时应注重专利技术市场发展规律,鼓励基于创新的专利申请动机和行为,同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教师所申请专利的创新贡献程度进行评价,并为高价值专利提供相应后续服务,以有效地促进创新活动。
2021(14).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高校科技创业教育进行了深度访谈调研,之后对深度访谈数据进行分析与归类,得到4类影响因素和18个具体关联因素。在此基础之上构建出高校科技创业教育模型,并使用问卷调查数据对深度访谈数据进行完整性及延展性检验,验证结果显示深度访谈数据与调查问卷数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因此调查问卷数据具备较好的延展性,进一步说明模型具有较强的完整性。通过两种数据的交叉验证,验证结果显示高校科技创业教育模型是科学有效的,但受限于验证样本数量,对于模型的完整性需要进一步验证。最后对高校科技创业教育提出三条改进建议,包括构建产学研联动治理模式、增强高校科研创业教育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及增加高校科研能力向技术应用开发方向的投入。
2021(14).
摘要:科普巡展是包含多专业、多环节的复杂体系,而业界鲜有这方面的研究,方法论上存在缺失。文章从广东科学中心的《病毒——人类的敌人还是朋友?》展览实践出发,剖析了展览研发推广过程中的展览设计、展教资源开发、巡展模式构建等细节,通过对标国际经验,提出了科普巡展体系的概念和完整的工作内容,以及构建科普巡展体系的对策建议。
2021(14).
摘要:为探讨产业集聚与市场竞争是如何在企业创新中共同发生作用的,基于CSMAR国泰安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市场竞争在产业集聚影响企业创新产出路径中的调节效应,并以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案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市场竞争对产业集聚激励企业创新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且仅存在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国有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会削弱产业集聚的创新推动效果。在考虑行业与企业异质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竞争与产业集聚的交互效应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为此提出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和加快国有企业分类改等政策建议。
廖苏亮 , 吴国栋 , 张娟 , 段依竺 , 林振亮 , 邱莹
2021(14).
摘要:自2015年国家科技体制改革以来,为解决以往地方科技计划体系中存在的科技资源“碎片化”“重复资助”等问题,广东省等省市逐步开展科技计划体系改革,将以往的零散项目整合为以重大项目为主体的地方科技计划体系。针对改革后地方重大科技项目的创新绩效影响因素,本文基于模糊ANP分析法,结合专家咨询结果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标准度和三角模糊数法确定各级因素的重要性和关联度,从而得出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最后以广东省为实例得出的结果表明,技术路线、实施计划、产业需求等因素对该地区科技项目成功绩效影响较大,符合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以解决产业核心技术瓶颈问题设立的战略定位,验证了本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021(14).
摘要: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WOS)和CNKI数据库,研究分析1995年至2020年发表的设计服务产业相关文献,通过CiteSpace 5.7.R2可视化的解读分析设计服务产业领域的知识热点与研究景象。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数量领先,但高质量文献缺乏。(2)国外设计服务产业研究已形成集聚效应,受商业环境要素影响最深,在进行理论规范研究向实证性案例研究的过渡,我国设计服务产业研究受产业政策强烈的导向,演进路径为产业教育—产业政策—产业融合。(3)国外研究在学科建设上大多聚焦于理工类学科,内涵层面主要集中几个大主题,有其关联性和承接性;国内研究在学科建设上主要聚焦于人文类学科,在内涵层面上主题相对分散,且缺失内容的关联性。
2021(14).
摘要:评标策略影响着项目业主选择承包商,问卷调查表明,承包商的综合实力、资质等级、业绩和价格是影响招标评标的主要因素。低价中标方式不利于技术方案优化,对项目实施过程和纠纷解决的影响消极,对质量控制有负面影响,对进度控制缺乏动力。降低价格权重的综合评分法,有助于提升项目管理整体绩效。
2021(14).
摘要:高等学校创新要素汇聚,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的策源地。高校科研效率的高低对于大湾区构建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以粤港澳大湾区部分高校为研究对象,基于投入产出考虑,采用DEA方法,首先,从整体上测算2016-2019年高校的科研效率,然后,分别对8所高校的科研效率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看,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研效率呈现上升趋势,最高效率水平达到1.393;高校之间科研效率存在差异,且差异水平较大。基于此,为提升高校科研效率,应完善高校科研资源配置;建立多样化的激励机制;转变科研理念,强化高校科研成果转化。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