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0卷第17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基于文献分析管窥抗耐药菌中药研究进展与发展态势
    陈丹丹 罗立 曹小玉
    2021(17).
    [摘要](142) [HTML](0) [PDF 497.98 K](31)
    摘要:
    本研究通过分析抗耐药中药领域两类主要的文献——专利文献和期刊文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时间趋势、研究方法、药物来源与构成、作用方式与机制分布、高频药物、耐药菌分布、研究内容重合度等方面揭示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揭示该领域的研究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中药抗耐药菌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校企结合研究缺乏,大多数专利成果集中在大专院校中,目前该领域专利成果运营不乐观,成果运用难度较大;由于中药及复方在抗耐药菌方面的优异表现,中西药联用或将成为继当前单纯的植物药有效成分后抗耐药菌研究方面新的研究热点;目前研究结果也提示中药复方的专利挖掘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尚待加强,在作用对象上(耐药菌的选取方面)科研资源和力量应根据WTO提供的抗生素耐药“重点病原体”清单做适度调整,同时科研工作中应善于调用不同类型的文献,以求信息的全面和充分。
    2  财政支农能一直提高农业技术进步吗 ——基于边际视角的省际面板门限模型实证研究
    高康 何蒲明
    2021(17).
    [摘要](231) [HTML](0) [PDF 297.50 K](58)
    摘要:
    摘要:财政支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本文基于边际视角采用2003—2017年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与面板门限模型重新审视了财政支农与农业技术进步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财政支农与农业技术进步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基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下的财政资金并不能一直提高农业技术进步,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2)从禀赋差异来看,财政支农对农业技术进步的投入产出在地区间存在饱和效应;(3)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和进行农业纵向开发,将有利于推迟财政支农拐点的到来。最后文章提出优化政府利用财政工具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更好的运用“看得见的手”进行宏观调控的政策启示。
    3  基于改进的ISM下山东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率影响因素研究*
    尚 杰 张馨悦
    2021(17).
    [摘要](281) [HTML](0) [PDF 398.50 K](54)
    摘要:
    为识别影响山东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率的因素及各个因素间的层次结构,以山东省2003-2018年数据为例,利用Granger改进ISM模型计算指标间的层次结构。结论如下:通过对影响指标的层次结构分析得出,劳动力老龄化是影响农业绿色全要素率的最直接因素,农业信息化水平是根本因素;通过对层级结构的驱动-依赖性分析得出,劳动力老龄化、土地规模是表面层依赖因素,需借助其他层级发挥作用;劳动力女性化、人力资本和非农就业是具体层自制因素,具有保障其他层级因素的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农业信息化水平是关键层驱动因素,是影响其他层级发挥作用的核心因素。因此,从促进表面层、具体层、关键层作用的发挥提出提升山东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率的对策建议。
    4  需求与研发水平不确定下Stackelberg博弈研发投资决策
    谢祥添
    2021(17).
    [摘要](161) [HTML](0) [PDF 724.50 K](34)
    摘要:
    考虑需求与研发水平不确定性,以及研发竞争,构建需求服从带随机跳跃的几何布朗运动。在此基础上,运用实物期权和Stackelberg博弈建立领先者与追随者研发投资决策模型。通过对模型的研究表明:研发成功率影响博弈均衡。当领先者的平均研发成功率高于两者期权相切对应的成功率,或追随者的平均研发成功率低于两者期权相切对应的成功率,抢先均衡;否则,序贯均衡。领先者与追随者随着需求波动的增加,竞争者研发水平的提高或竞争者研发成功需求下降幅度的增加而推迟研发投资,随着自身研发水平的提高而提前研发投资。最后,采用一个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5  国内四大城市“双创”政策分析
    周王安 蒋雯静 崔雯绚 彭祥佑
    2021(17).
    [摘要](1078) [HTML](0) [PDF 2.83 M](59)
    摘要:
    为了对中央政府及核心城市群施行科学有效的“双创”政策提出参考性建议,本文在总结回顾“双创”政策、城市群与政策文本分析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部分地方政府对“双创”政策的关注特征为切入点,收集了国内四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及深圳自2015年到2019年共245份“双创”政策文本,通过两种自动化文本分析方法——共词分析和主题模型分析,归纳了各地方政府“双创”政策的注意力焦点和区域特点,文本分析结果表明了(1)各地方政府“双创”政策的注意力焦点主要呈现在财政资金、成果转化和平台搭建三个方面;(2)政策特征与城市及城市群的主体功能定位紧密联系。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区域创新体系的展望:(1)中央政府在顶层设计上要构建科学完善的政策体系,引领地方政府“双创政策的执行与落地;(2)地方政府要因城施策,结合实际情况贯彻落实“双创”政策精神。
    6  基于关系契约的合同能源管理激励机制研究
    张慧 郭婧娟
    2021(17).
    [摘要](134) [HTML](0) [PDF 170.14 K](41)
    摘要: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简称EPC)作为一种建筑节能的模式,在提高能效水平,缓解能源压力方面效果显著。但由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引入我国的时间较短,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针对目前正式契约不能有效激励EPC合作主体共同努力的问题,借助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两种不用契约关系下双方的合作关系,探讨关系契约的激励作用。研究表明,在正式契约下节能项目的系统收益并不能达到最优,引入关系契约之后,通过具有“自我实施”性的承诺可以使双方共同努力,从而使节能项目的系统收益达到最优。
    7  国外油服公司专利布局策略分析
    王立双 丁士东 赵汩凡
    2021(17).
    [摘要](297) [HTML](0) [PDF 1.53 M](38)
    摘要:
    在当前油价较低、R&D投入减少的情况下,国外油服公司仍然保持了较高的专利申请量,其专利布局与主要业务市场紧密契合,业务遍及全球主要油气产区。国外油服公司专利申请比较系统,针对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布局,其中以斯伦贝谢的专利布局最为全面,哈里伯顿近5年增速迅猛,年申请量超过斯伦贝谢。三大油服公司的授权专利占比50%左右,申请专利占比15%左右,平均专利保护周期10年,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基于国内外技术现状,充分结合国内企业技术需求,建议建立突围式的专利布局,加强专利监测预警,借鉴、优化改进与组合相结合,实施关键技术外围包绕、差异化技术布局的策略。
    8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基于农业科技创新的中介效应
    庞金波 杨梦
    2021(17).
    [摘要](141) [HTML](0) [PDF 323.93 K](32)
    摘要:
    利用我国2009-2018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结合中介效应的分析方法探讨农业科技创新在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越大,农业经济增长越快;农业科技创新不仅直接推动了农业经济增长,而且对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均起到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的大小分别为44.31%和32.46%。因此,要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的促进效应,不仅需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更需要协调农村金融与农业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
    9  “十四五”海关科技融入地方科技创新体系的必要性及发展路径探析
    李文杰 刘晓慧 李梅 李丽华
    2021(17).
    [摘要](225) [HTML](0) [PDF 84.00 K](40)
    摘要:
    简要介绍了当前海关科技资源的总体概况,从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升履职把关成效等方面对近几年海关科技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概括;基于扩大对外开放、维护国门安全、促进跨境贸易、推进科技创新等需求,阐明现阶段海关科技面临的挑战;并对海关科技工作在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进行剖析。同时,有针对性地从融入地方科技顶层设计规制、纳入地方科技人才队伍、列入地方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嵌入地方成果转化链条、并入地方科普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关地科技融合发展的建议对策。
    10  专利引进方式对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周勇 赵茂饶
    2021(17).
    [摘要](309) [HTML](0) [PDF 132.75 K](49)
    摘要:
    本文将专利引进划分为排他式引进与非排他式引进,基于技术追赶理论视角,比较研究不同引进方式对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并验证引进企业自身知识基础的中介作用以及引进专利知识特征的调节作用。运用2006—2019年间沪深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专利引进对企业自主创新绩效有倒U型关系影响,排他式专利引进比非排他式专利引进对企业自主创新绩效提高的影响更大,企业知识基础在其中起中介作用;同时,企业知识基础较弱时,引进专利知识异质性在非排他式专利引进与企业自主创新绩效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
    11  企业专利质量优劣评价的犹豫模糊平衡参考解方法
    彭定洪 陈文妮 曾洪鑫
    2021(17).
    [摘要](220) [HTML](0) [PDF 1.34 M](39)
    摘要:
    为促进企业创新专利质量的提高,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创新工作的推进,提出了一种基于犹豫模糊平衡参考解的专利评价方法。首先,考虑到专利质量评价需多群组参与的实际情况以及评价问题本身的模糊性,将犹豫模糊集作为评价信息载体;然后,鉴于人类评价事物时热衷于列出其优势项和劣势项的习惯,借助于TOPSIS法的理想参考解思想和EDAS法的平均水平参考解思想,构造一种平衡参考解的集成模型以了解专利优劣情况;此外,考虑到传统距离测度无法直接使具有差异性的数据在同一水平上进行测度等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Bray-Curtis距离的犹豫模糊测度方法。最后,以W高技术企业的四类专利质量评价为实例进行分析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为企业的创新专利质量评价提供了新思路与技术支撑。
    12  基于SHEL模型的企业大数据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吴继英 张一凡 熊书明
    2021(17).
    [摘要](274) [HTML](0) [PDF 187.02 K](36)
    摘要:
    构建企业大数据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科学评估企业数据安全,及时发现数据安全隐患并加以改善。在明确大数据安全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企业大数据安全要素,运用SHEL模型并参考《信息安全技术 大数据安全管理指南》(GB/T 37973—2019),建立涵盖大数据基础安全、管理安全和应用安全的评价框架,构建的“三维一体”企业大数据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3个主要维度、8个基本方面和24项观测指标,并运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旨在为企业大数据安全评价提供技术思路,为大数据安全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3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效果评估——来自高新技术企业的证据[1]
    马卫华 刘善敏 叶衡 吴秋花 麦穗 陈雄辉
    2021(17).
    [摘要](333) [HTML](0) [PDF 155.56 K](44)
    摘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确立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到底如何?本文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视角,分析其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路径,并利用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部分数据实证检验其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当前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促进了企业增加创新投入,获得创新产出,但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增加并未驱动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检验发现创新投入对创新产出的正向影响具有明显的企业规模差异性。具体是研发费用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具有企业规模差异,而科技人员人均研发费用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则不具有。本文研究可以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效果评价的一种尝试,也可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的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14  技术创新对企业战略性知识披露的影响研究
    任声策 操友根 张怀印
    2021(17).
    [摘要](348) [HTML](0) [PDF 563.65 K](35)
    摘要:
    战略性知识披露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创新成果保护方式,深受企业和学界的青睐。然而其适用于哪种技术创新却缺少相关研究。为研究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与战略性知识披露的关系,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采集110家来自医药类和通信设备类行业上市企业的资料构建面板数据库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探索式创新与利用式创新都会促进企业的战略性知识披露,但探索式创新的作用更加显著;探索式创新对企业战略性知识披露的促进作用具有明显的行业差异即相较于离散技术产业,复杂技术产业在进行探索式创新时会更多地采用战略性知识披露,而利用式创新对企业的战略性知识披露不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同时技术多元化会正向调节探索式创新对企业战略性知识披露的影响。文章通过对技术创新与企业战略性知识披露的关系研究,丰富了战略性知识披露的理论,拓展了战略性知识披露的适用边界,也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运用战略性知识披露保护成果和获得优势提供了指导建议。
    15  数字金融赋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 ——来自283个城市的经验研究
    袁徽文 李言
    2021(17).
    [摘要](187) [HTML](0) [PDF 650.83 K](37)
    摘要:
    数字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对于提升城市全要素生产率而言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选取2011-2016年283个城市的数据,深入分析数字金融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所包含的三个维度均能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2)数字金融能够在西部地区和低收入地区更好地发挥其优势作用,带动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升;(3)数字金融的使用深度对东部、中部地区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而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并不显著。
    16  生物质发电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王火根
    2021(17).
    [摘要](347) [HTML](0) [PDF 167.69 K](38)
    摘要:
    生物质发电企业可持续发展对于改善生态环境、缓解能源短缺和促进循环经济至关重要。论文运用 修正的 模型,对2018年21家从事生物质发电业务的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质发电企业经 调整的 效率显著低于初始 效率值;生物质发电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不同企业存在显著差异;专业化程度,产业链完善程度,废弃物处理量和运营能力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显著正相关;而企业治理制度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显著负相关。
    17  基于SEM的EPC模式下绿色建筑项目风险链研究
    俞洪良 陈佳络
    2021(17).
    [摘要](320) [HTML](0) [PDF 567.57 K](57)
    摘要:
    绿色建筑项目具有增量成本高、施工难度大、地域差异性明显等风险特性。本研究以总承包商视角,提出EPC模式下绿色建筑项目链式风险管理框架。首先,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与专家访谈,识别EPC模式下绿色建筑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源、风险事件与风险结果;其次,初步构建风险链;通过发放和收集223份有效问卷,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各个风险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寻找关键风险链;最后在此基础上,分别提出设计、采购、施工阶段的风险控制建议。研究可为EPC总承包商有效进行绿色建筑项目风险管理提供参考,以确保质量、成本、进度等目标的实现。
    18  疫情之下的数据治理及人工智能应用边界探索
    宗喆 鲁俊群
    2021(17).
    [摘要](294) [HTML](0) [PDF 53.30 K](43)
    摘要:
    新冠病毒(COVID-19)爆发使全球均将科技防疫作为疫情防控的重点突破方向,但其却为欧美国家处于探索阶段的数据隐私治理以及尚未建立的人工智能治理带来巨大挑战。由于相关法律限制,欧美主要国家政府就是否应被允许使用智能手机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用来控制新冠病毒的传播引起了西方社会的巨大争论。本文首先梳理欧美相关法律中的相关条款,专注于分析疫情爆发初期主要国家采用科技抗疫的案例,提出在疫情等公共安全事件突发时,各国应在内部明确数据保护与公共利益优先的临界点,并尽快建立平衡数据保护与公共利益的国际合作机制。
    19  基于STIRPAT模型的工业研发投入对碳排放影响效应分析
    贺勇 傅飞飞 廖诺
    2021(17).
    [摘要](328) [HTML](0) [PDF 160.08 K](37)
    摘要:
    以中国35个工业分行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TIRPAT模型和面板回归模型,分别探讨了研发投入对工业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别行业的碳排放效应。结果表明:在各个阶段,研发投入对促进碳减排均具有积极作用,且在2011~2017年间更为显著;对于不同行业,对于重度和中度排放组,研发投入对降低碳排放量均为显著影响,其弹性分别为-0.041和-0.018,而对轻度排放组,增加研发投入时,碳排放呈现增加的趋势。另外,劳动力规模是当前工业碳排放最明显的推动因素,而提升能源效率和改善能源结构对碳排放的增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在不同类别行业之间,各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存在明显差异。
    20  中美欧人工智能产业风险研究及中国对策
    孙慧敏 谢庆红 吴斌
    2021(17).
    [摘要](265) [HTML](0) [PDF 444.50 K](37)
    摘要: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及经济逆全球化态势的愈演愈烈,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正受到以美国为主体的科技强国的技术制裁,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因此对中美欧人工智能产业风险进行系统地对比研究非常有意义。运用熵权法与层次分析法组合赋权,集成灰色综合评价,构建人工智能产业风险评价模型,对中、美、欧盟三大经济体人工智能产业风险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美、欧人工智能产业风险为中等等级,而中国处于较高等级,且在产业创新能力、产业规模及产业能源消耗问题最为突出,最后结合研究结果提出降低中国人工智能产业风险对策建议。
    21  基于DEA和Malmquist 指数的青海省科技创新效率研究
    兰海 吴悦 王丹
    2021(17).
    [摘要](259) [HTML](0) [PDF 115.50 K](37)
    摘要: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BCC模型,结合Malmquist指数方法,利用2008—2017年青海省科技活动投入产出数据,通过测度青海省科技创新活动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及全要素效率变化,深入剖析青海省科技创新效率。结果表明,青海省的科技创新综合效率低于我国31省(市、自治区)的中位数水平,科技创新属于非DEA有效,科技创新整体水平比较落后,青海省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科技进步不显著而抑制科技创新效率的问题。但同时,青海省科技创新全要素效率稳定波动增长,促进技术进步将有助于推动青海省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22  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来自2008—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经验数据
    万伦来 陈永瑞
    2021(17).
    [摘要](206) [HTML](0) [PDF 278.20 K](36)
    摘要: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制度保障。本文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人力资本三个角度,通过理论分析深刻揭示了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经济逻辑,并基于2008年-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作用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研究结果为加强知识产权顶层设计、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23  企业间知识兼容性对企业知识创造绩效的影响:关系质量的调节作用
    李丹
    2021(17).
    [摘要](243) [HTML](0) [PDF 269.67 K](40)
    摘要:
    本研究整合知识基础、知识结构、知识转移和关系嵌入视角,深入企业间知识兼容性与企业知识创造绩效的关系黑箱。利用239份来自全国多地的制造及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问卷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企业间知识兼容性正向影响企业知识创造绩效。(2)企业间知识兼容性通过元素和架构知识转移正向影响企业知识创造绩效。(3)经济型关系质量正向调节企业间知识兼容性与元素知识转移之间的关系,经济型关系质量越强,企业间知识兼容性越通过元素知识转移促进企业知识创造绩效。
    24  基于TRIZ的工业设计人员创新力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梁雪梅 谭莉 盘颖 陈茂清
    2021(17).
    [摘要](251) [HTML](0) [PDF 75.25 K](36)
    摘要:
    根据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广东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省级基地所开展的“工业设计+TRIZ”课程体系研究与培训实践探索,建立了一套基于TRIZ的工业设计人员创新力培养体系,包括工业设计应用型人才创新力培养目标、三阶段创新力培养课程计划、“讲-练-评-访”四步创新教学模式等核心板块,并通过打造专业化“工业设计+TRIZ”师资队伍、搭建“三位一体”资源协作平台、推行“工业设计+TRIZ”常态化分级认证制度等措施,为工业设计人员创新力培养全过程提供研究基础。
    25  基于横纵技术溢出的创新联合体合作研发博弈分析
    周岩 赵希男 冯超
    2021(17).
    [摘要](278) [HTML](0) [PDF 456.63 K](45)
    摘要:
    支持领军企业引领中小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已经成为我国“十四五”时期及面向2035年的重大创新举措。基于创新联合体结构特征,构建多寡头三阶段研发博弈模型分析纵向技术溢出无协同决策、横纵技术溢出无协同决策、横纵技术溢出有协同决策三种合作研发策略。结果表明,提高纵向技术溢出程度,是创新联合体改善中小企业研发绩效,以及领军企业均衡利润的基础手段。增加横纵双向技术溢出,能够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研发绩效和领军企业利润水平。对于需求价格弹性较大行业,横纵技术溢出有协同决策研发策略则可以提高创新联合体的整体利润。
    26  碳中和目标下广东省氢能角色及利用方式研究
    王美 赵静波 于文益
    2021(17).
    [摘要](538) [HTML](0) [PDF 117.05 K](33)
    摘要:
    针对广东省能源发展及碳排放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广东省低碳能源占比、能源效率及碳排放强度处于全国较优水平,但在碳中和目标下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及能效提升仍然任重道远。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均高度重视氢能开发利用,广东省在氢能利用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碳中和目标下,氢能将扮演重要角色,结合广东省产业特色及优势,建议采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电解水制氢、工业副产氢提纯等方式解决氢源,并积极探索氢能在钢铁等高耗能工业行业、低碳交通、可再生能源消纳、天然气掺氢等多领域应用发展,帮助工业、交通等领域深度脱碳,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
    27  高校众创空间创新发展的演进逻辑及路径优化——基于平台理论视角
    张育广 张超 王嘉茉
    2021(17).
    [摘要](269) [HTML](0) [PDF 132.34 K](29)
    摘要:
    高校众创空间作为一种新型的开放式创新创业孵化机构,通过平台界面联系机制汇聚和匹配校内外创新创业资源,破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壁垒和路径依赖。引入平台理论明晰高校众创空间的平台定位及其发展策略“搭建平台基础架构—激发网络协同效应—构建平台生态系统”三个阶段演进逻辑,通过多维结构性嵌入机制、多路径交互界面设计和多元主体联动的协同治理机制等不同阶段的关键路径优化,探索构建与产业深度融合的高校众创空间平台生态系统。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