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0卷第1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基于区块链的审计监管云平台构建
    胡翠华 罗嘉滨
    2022(14).
    [摘要](185) [HTML](0) [PDF 128.15 K](42)
    摘要:
    为打破现有基于区块链技术有关监管平台应用局限,本着“绿色审计”理念,在安全性、可靠性、标准化原则下,本文基于华为云区块链底层技术构建审计监管云平台,包括基础设施层、智能合约层、平台应用层和政府监管层等具有跨层功能的架构,通过应用P2P网络技术、分布式账本、更加开放的许可链结构、密码算法技术等设计去中心化的网络系统,并提出运用时间戳技术、密码学技术、共识机制和智能合约为四核的云平台建设路径,为推动我国审计行业变革、监管科技基础能力建设提供参考。
    2  产业创新实验室的高创新效率模式研究:基于WSR理论的组态研究
    王 慧 夏天添 张振铎
    2022(14).
    [摘要](127) [HTML](0) [PDF 188.96 K](72)
    摘要:
    本研究基于WSR理论的分析框架,以我国91家产业创新实验室为样本,通过fsQCA的组态分析范式,剖析产业创新实验室高创新效率的驱动因素组态及提升路径。结果显示:(1)单一因素无法推动产业创新实验室的高创新效率;(2)存在3种能够驱动产业创新实验室高创新效率的组态路径,分别是“物理”层面的创新生态环境型组态、“事理”层面的高组织创新驱动型组态,以及“人理”层面的高层次人才引领型组态;(3)发现了1条能够产生低创新效率的组态路径。故建议相关组织为提升产业创新实验室创新效率,需审慎思考自身资源特征优势或劣势,并结合“物理-事理-人理”三个层面的因素组合,优化调整资源配置与优势能力建设,以摆脱条件劣势局限,实现创新效率的稳步提升。
    3  智能商业中的非线性价值共创机理
    杨学成 刘雯雯
    2022(14).
    [摘要](139) [HTML](0) [PDF 152.88 K](45)
    摘要:
    探究智能技术对智能商业价值共创的作用机理。基于价值共创理论,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以达闼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多种来源的一手数据和二手数据相互验证,从动态、整体的视角研究智能商业背景下企业如何应用人工智能(AI)技术实现价值共创。研究发现AI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突破了“价值识别-价值创造-价值实现”的传统线性范式,企业价值共创各环节活动呈现“交互-反馈-增强”的非线性价值共创模式。其中,交互是起点,提供用户信息及行为数据基础;反馈是关键,提高价值创造效率;而增强是独特价值,也是更高起点的价值共创的开始。
    4  水下潜器全球研发前沿识别与国家研发布局
    王云飞 王志玲 宋伟 初志勇 薛钊
    2022(14).
    [摘要](143) [HTML](0) [PDF 1.15 M](33)
    摘要:
    为把握全球水下潜器领域的研发前沿、国家布局及其未来研发方向,基于水下潜器领域SCI论文和发明专利数据,采用引文网络和专利地图方法,通过定义引文网络中的高被引论文、高频词、高被引新词以及专利地图中的重要专利、高频概念词等指标,综合专家意见,对水下潜器领域基础研究前沿和技术开发前沿进行识别;同时,基于引文网络中的论文总被引次数和重要专利总被引次数,对比分析主要国家在水下潜器领域的研发布局。结果显示:全球水下潜器领域研发处于活跃状态,其中无人自治式潜水器(AUV)方向一直保持较高的热度,相关研究起步早且发文体量大、增速最快;无人潜器应用研究方面的文献被引用量高、参与单位多、发表期刊水平高;AUV布放回收、通用技术、载荷以及无人遥控潜水器在油气业的应用等方向影响力最大;中国相关研发活跃、产出丰富,但缺乏相关技术的理论研究,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
    5  智慧城市建设视角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郝向举 李嘉辉 王进富
    2022(14).
    [摘要](134) [HTML](0) [PDF 120.87 K](32)
    摘要:
    基于熊彼特创新理论,论证了智慧城市建设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影响机制,利用陕西省2015—2019年的面板数据,结合结构方程模型(SEM)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探索智慧城市建设各维度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影响及多维度间“联合效应”与“互动关系”。研究发现:①智慧环境、智慧人力资本和智慧经济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显著正向效应。②智慧经济在推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可载中起到了关键作用。③存在经济拉动型、环境治理型、绿色发展型和创新驱动型等四条智慧城市建设路径可以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具体可归纳为产业升级推动式和环境规制拉动式。④在一定情形下智慧经济与智慧治理、智慧环境之间具有替代关系。本研究深化了现有智慧城市建设效应理论研究,并为以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导向的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差异化的方案。
    6  基于DSR模型的京津冀产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邢玉冠 杨道玲
    2022(14).
    [摘要](130) [HTML](0) [PDF 102.48 K](48)
    摘要: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要区域发展战略之一,强化产业创新能力是京津冀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协同发展、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打造全国创新驱动新引擎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DSR模型构建产业创新的指标体系,对京津冀产业创新能力进行测算发现,2014年以来,京津冀产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在动力、状态、响应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2018年后呈加速提升之势。但三地产业创新协同发展仍处于初期水平,存在创新能力发展极化效应显著、创新分工合作机制不完备、创新链和产业链难以有效衔接等问题。对此提出优化产业创新格局、完善人才保障制度、巩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研发成果转化应用等对策建议。
    7  福建省新型研发机构分类评价 ——基于147家新型研发机构的数据
    许艺苹 陈 舒 庄灵习
    2022(14).
    [摘要](218) [HTML](0) [PDF 58.49 K](85)
    摘要:
    为增强新型研发机构的研发核心竞争力,便于政府分类管理和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组合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法,尝试构建新型研发机构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福建省147家新型研发机构开展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基于研发基础实力、学术吸引力、研发认可度、研发效益水平可初步划分综合水平高、较高、中等、一般等4类新型研发机构;综合水平中等以上的福建省20家新型研发机构主要是事业单位、国企以及少数非国企大型企业,大部分新型研发机构的综合水平仍然较低;尽管福建省的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比重偏低,但省内院地合作与校地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的模式凸显了资源优势和建设。
    8  制造业领军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关键成功因素分析——基于8家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的多案例研究
    王瑞琪 原长弘
    2022(14).
    [摘要](190) [HTML](0) [PDF 75.43 K](41)
    摘要: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企业频频遭受发达国家技术封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已被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中国制造业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从而在国际市场角逐中频频失利,因此探索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背后驱动因素十分迫切。本文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微观主体——中国制造业领军企业的视角出发,采用多案例研究分析方法揭示中国制造业领军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背后的关键成功因素,研究发现如下:制造业领军企业的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其中,推动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内部因素由技术立企战略、研发投入、技术积累、高端人才、研发体系构成,外部因素则包括市场竞争和政府支持。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中国制造业领军企业如何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具有重要价值。
    9  海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要素贡献率与农业经济增长的时空演变特征
    郭琰 尤飞 肖琴 周振亚
    2022(14).
    [摘要](108) [HTML](0) [PDF 148.29 K](46)
    摘要:
    为推动海南省突破农业资源约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运用增长速度方程法和固定弹性系数法,测算2006-2019年海南省及其各市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要素贡献率,研究其与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时空演变特征以及空间差异特征。结果发现:在时间序列上,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科技要素成为主要驱动因素,农业生产方式总体处于由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向科技进步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转变阶段;在空间分布上,省内各市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总体水平不高,差异较大、地域分布不均衡,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的地区仍依赖于大量物质要素投入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基于此,从科技成果转化、资源配置优化与人才队伍培养等3个方面对推动海南省农业科技进步提出对策建议。
    10  湖北省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基于专利计量视角
    张慧婧 胡思思 刘美蓉 曹晨 黄琳琳
    2022(14).
    [摘要](202) [HTML](0) [PDF 181.34 K](93)
    摘要:
    为加快湖北省由智能制造装备大省向强省转变,采取专利计量分析法,在incoPat数据库中检索智能制造装备和技术相关的专利数量,并通过国际专利分类号、联合专利分类体系分类号进行数据清洗,对国际国内以及湖北省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相关专利申请量居世界首位,且呈现明显的区域集聚特征,其中华东地区专利布局数量最多;(2)湖北省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在“十三五”时期高速发展,但技术研发实力不够突出;(3)湖北省在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武汉市、襄阳市和十堰市,技术研究热点为高档数控机床;(4)湖北省信息化发展水平与国内先进省份存在显著差距,自主研发技术缺乏,系统化、集成化的整体水平不高。基于分析结论,提出湖北省加快产学研协同创新,打造智能制造装备先行区和示范区等建议。
    11  分布式科技资源协同服务模式研究——基于信息价值链理论视角
    薛永琴 刘华
    2022(14).
    [摘要](139) [HTML](0) [PDF 252.05 K](43)
    摘要:
    科技资源类型多样、分布广泛的特点使得科技资源集成、加工、组织较为困难,进而给用户获取科技资源带来不便。为了改善科技资源的服务模式,文章引入信息价值链理论,基于信息价值链理论构建分布式科技资源协同服务模式框架,提出服务推送、服务调度、相关推荐以及解决方案服务四种服务方式,并提出具体服务方式的协同策略。
    12  基于目标框架的信息系统安全提示遵从意愿研究
    孙林辉 李勋 高杰
    2022(14).
    [摘要](129) [HTML](0) [PDF 129.80 K](35)
    摘要:
    为确定在使用信息系统进行操作决策的过程中,用户对何种目标框架的安全提示更为遵从,在对安全提示情境进行界定和分类的基础上,以系统用户为对象,设计E-prime情境实验并运用后测问卷分析方法,采用“接收刺激-大脑反应-动作响应”(S-O-R)模式分析用户从接受刺激到作出反应的全过程,研究不同目标框架下用户遵从意愿的差异性。研究发现:较之于负性目标框架,正性目标框架的安全提示更能增强用户的遵从意愿,且不同性别用户在正性目标框架下的遵从意愿更强;而在不同学历水平的个体差异下,框架效应的作用无差异。基于此,提出根据用户的性别差异设计不同信息描述的安全提示,同时保证内容表述的可理解性和可遵从性等对策建议,以促进信息系统安全提示完善、增强用户的遵从意愿。
    13  基于演化博弈的集团企业设计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王庆鹏 王磊 黄益民
    2022(14).
    [摘要](131) [HTML](0) [PDF 5.38 M](46)
    摘要:
    随着集团企业的发展,各子企业积累了大量的设计资源,为了实现设计资源的高效利用,需要研究合理的设计资源共享机制。在分析设计资源共享对子企业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设计资源共享的激励和惩罚机制与面向优先任务的核心资源共享机制,建立两种共享机制作用下的演化博弈模型,求解演化稳定策略,并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两种设计资源共享机制对设计资源共享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两种机制综合起来通过降低技术流失风险,提高共享设计资源的子企业的收益来促进子企业积极进行设计资源共享,为保障集团企业设计资源共享持续健康推进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机制。
    14  基于技术转移本质与特征的中国技术转移发展对策研究
    杨名 王茤祥
    2022(14).
    [摘要](99) [HTML](0) [PDF 121.05 K](36)
    摘要:
    基于技术转移本质与特征的理论视角,系统分析了技术转移的驱动因素、运动机理、构成要素与过程等四个本质维度,以及技术转移的利益性、势差性和重复性等三个特征维度。比较研究了美国、日本和韩国的技术转移实践特征。研究表明:政府在技术转移过程中起引导作用,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法案、法律和计划等,保护技术转移的参与者利益,制约技术转移的无限制重复性;长期稳定较高水平的R&D投入产生大量可供转移转化的技术成果,在国家宏观层面整合的科研机构共同作用下,形成技术转移势差;建立区域技术转移中心、大学专利技术转移组织、技术创新中心和技术商业孵化器等形式的技术转移机构,促进技术转移多主体的联合,驱动了技术转移运动。最后构建技术转移逻辑框架,提出中国技术转移发展对策。
    15  什么决定了区域数字化发展? ——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的联动效应分析
    林海 胡亚美 陈金华
    2022(14).
    [摘要](140) [HTML](0) [PDF 166.03 K](74)
    摘要:
    为进一步揭示数字化差异化发展的机理,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结合区域数字化发展的前因条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中国31个省份为例,分析各省份数字化发展背后的驱动机制,得出推动区域数字化发展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1)区域市场化水平是影响区域数字化发展的单一必要条件;(2)高区域数字化发展水平的4条驱动路径分别为环境主导型、组织-环境型、均衡型和组织主导型,多以财政资源供给和技术市场发展水平作为核心因素;(4)区域数字化高质量发展需要多个条件变量发挥协同作用,单一或少数变量难以对发展绩效产生影响;(5)各组态间的条件变量均存在潜在替代关系。根据研究结论,最后提出发挥财政资源供给的基础作用和完善技术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等对策建议。
    16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发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赶超还是技术创新?
    李琦 黄永春
    2022(14).
    [摘要](130) [HTML](0) [PDF 212.55 K](42)
    摘要:
    本文运用“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三阶段五系统的Network 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在测度研发效率并进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分解基础上,结合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研发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并判断在各阶段是技术赶超还是技术创新支撑了国家的经济增长,从而有利于沿线各国找到提升研发效率与加快经济增长的途径。主要发现:(1) 从专利生产阶段到新产品生产阶段全要素研发效率指数明显提高。各国研发效率提升主要依靠的是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而非技术进步;(2)研发资本投入均对研发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研发人员对研发效率表现为负向不显著的影响;(3)专利生产阶段的中间产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新产品生产阶段的最终产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4)相比技术效率的提升,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技术效率中,纯技术效率的贡献更大。第二阶段,相比科技论文数,申请专利有效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第三阶段,相比工业增加值,新产品销售收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
    17  高管资源断裂带对企业跨界技术并购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王宛秋 李晓意 綦萌
    2022(14).
    [摘要](99) [HTML](0) [PDF 195.18 K](39)
    摘要:
    文章以2007-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跨界技术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采用所对应的2007-2020年的数据,检验了基于资源属性的团队内部分化对跨界技术并购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高管资源断裂带能够促进跨界技术并购创新绩效的提升,并且资源子团队平衡性和数量等相对分布均能够促进资源断裂带对跨界技术并购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发现,在规模相对较小、股权集中度相对较低、位于传统文化影响较大的地区的企业中,资源断裂带对跨界技术并购的影响作用更强,资源子团队平衡性与数量这两个结构属性的正向调节作用更强。
    18  中国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路径——知识获取与产品内分工整合的视角
    陈志明
    2022(14).
    [摘要](173) [HTML](0) [PDF 217.49 K](57)
    摘要:
    针对目前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整合性研究较少的现状,基于知识获取与产品内分工整合视角,探讨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过程并提出4类融入路径。其中,专一化路径强调全球产业链上下游长期交互式学习机制建立生产制造领域的专业化优势;链条升级路径注重正式、离散的全球研发机制驱动企业所处产业链环节由低端向高端的转型升级;差异化路径侧重同行或跨界深度交互式学习机制发展产品本地市场竞争力;市场领先路径突出正式、以我为主的研发机制形成全球市场领先优势。最后从战略投入、能力构建、路径选择、价值实现等方面提出中国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4点建议。
    19  基于多参数动态时序的技术预测方法与实证研究
    陈荣 王小庆 李建霞 严素梅 周莉 程月月 孙济庆
    2022(14).
    [摘要](183) [HTML](0) [PDF 253.12 K](39)
    摘要:
    技术预测是国家制定科技政策和选择优先发展领域的重要依据,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文献与技术发展变化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技术主题词频差值来反映一定时间区间内技术发展变化特征的多参数动态时序技术预测方法。以VOCs处理技术领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多参数动态时序技术预测方法能够有效识别技术主题的发展变化趋势。
    20  我国青年科技人才群体特征与人才成长关系:基于2012-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履历的分析
    陈建俞
    2022(14).
    [摘要](228) [HTML](0) [PDF 6.21 M](47)
    摘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针对国内关于青年科技人才群体成长影响因素研究的不足,选取2012-2020年我国4 048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青年人才(以下简称“优青”)为研究样本,从性别、年龄、教育出身、学科领域、职业流动等维度分析青年科技人才的群体特征及其与人才成长的关系。结果显示优青的男女比例失衡,年龄主要集中在36~38岁,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以“985”大学居多,工程材料学部的人数高于其他科学部,职业流动规模不大;表明性别、教育出身和学科领域对青年科技人才早期成长阶段有显著影响,职业流动不会影响人才成长速度,而年龄与人才成才时长之间有较强的负相关性。进而从有关人才项目设置年龄门槛合理性、对人才不问出身可能性、人才职业流动逻辑性三方面提出思考和建议。
    21  DeepMind公司人工智能研发组织模式分析
    刘鑫怡 徐 峰 张 东
    2022(14).
    [摘要](205) [HTML](0) [PDF 206.25 K](58)
    摘要:
    国际上大型科技公司正在以收购公司、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在人工智能研发方面抢占先机。人工智能实验室DeepMind被谷歌母公司Alphabet收购以来,以实现通用人工智能为核心目标,构建矩阵型、网络开放式的研发组织结构,通过灵活的项目运作模式、跨学科的工作方式、长期的资本投入和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在生物、医疗、能源等多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其研发组织模式的做法和经验对中国加强人工智能前瞻性研发部署、企业设立人工智能实验室、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开放合作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22  农村信息化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熊春林
    2022(14).
    [摘要](156) [HTML](0) [PDF 136.69 K](48)
    摘要:
    以“益村”平台为研究对象,从服务技术、服务内容、服务效果三个维度设计33个服务质量评价的影响因素,先后进行传统KANO分析、混合类分析以及Better-Worse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期望因素为应用界面设计美观等7个,必备因素为平台访问快速性等12个,无差异因素为支付异常冻结账户等5个,魅力因素为界面信息简洁直观等9个。根据每个因素的分类情况与重要程度,提出以村民体验、需求与反馈为基础,加快平台服务技术升级、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效果提升等对策建议,以促进新时代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高质量发展,增强乡村全面振兴的信息化动能。
    23  碳达峰目标下中国绿色建造技术驱动因素的作用机制:基于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
    孙国帅 姜德龙 冯娇 陈行行
    2022(14).
    [摘要](111) [HTML](0) [PDF 145.61 K](42)
    摘要:
    绿色建造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是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路径之一,为有效解决目前我国绿色建造技术推广与应用遇到的障碍,在研究国内外相关主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影响绿色建造技术发展的因素,并从市场、经济、生态以及社会参与度等角度得到关键驱动因素,据此构建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对有关驱动因素进行灵敏度的动态分析并观察各主要因素的影响效果,得到碳达峰目标下我国绿色建造技术驱动因素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各驱动因素对我国绿色建造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不同,技术研发程度、政策法律完善程度、绿色建造管理模式、节水节地技术效率对成本影响明显,而对生态价值和生产力效率影响不同。根据研究结论,从绿色建造政策法规、技术研发、管理模式和技术效率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24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教学科研人才多维度评价体系建设探析——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
    孙峰
    2022(14).
    [摘要](182) [HTML](0) [PDF 200.82 K](49)
    摘要:
    成为世界一流高校一定要拥有一支高素质水平的教师团队,教学科研型人才正是教师团队中最引以为重的师资力量。因此,构建教学科研人才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是建设世界一流高校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教学水平、科研水平两个维度简直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权法对各指标客观赋权,并基于云模型确定评价等级。将模型应用于华南理工大学教学科研人才评价中,结果显示该校教学科研人才评价综合云参数等级为优异,最后在为进一步提升该校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供可行性建议。
    25  协同发展背景下京津冀科技投入产出均衡性探析
    张新宁 贾文学 刘娜
    2022(14).
    [摘要](120) [HTML](0) [PDF 185.13 K](38)
    摘要: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为找出京津冀科技投入产出差距及原因,构建京津冀科技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6-2020年相关代表性数据,运用对比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京津冀地区和河北省各地市科技投入产出的均衡性。结果显示:京津冀三地科技投入产出存在明显差距,河北科技投入产出落后是主要原因;河北各地市科技投入产出强度存在较大梯度差,大致以石家庄为核心逐渐向冀南冀北减少,是制约京津冀科技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研究结果,从发挥北京辐射作用和促进河北发展两方面提出建议,以促进雄安高质量发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26  共同富裕示范区科创高地建设关键共性科技伦理风险研判及治理 ——基于文献综述与案例分析
    林思达 姜慧 张皓 林琼 曹梦蕾
    2022(14).
    [摘要](165) [HTML](0) [PDF 47.04 K](64)
    摘要:
    探讨影响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相关主要科技活动的潜在伦理风险。以“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科学领域代表技术为研究对象,基于Web of Science、PubMed、Scopus、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筛选出143篇相关中英文文献,梳理、分析和预判其中有关信息资源公平、生物资源公平、公共安全等问题,揭示其中所隐含的人体安全、隐私保护、受试者尊重等伦理风险;基于此,以浙江省数字一体化建设为例,阐析浙江省政府作为元治理者行使三阶治理职能,为多元主体共治提供基础治理平台、促进多元主体参与一二阶治理的实践措施,如建立自纠自查伦理生态、伦理治理信息化平台等,为研判新兴科技共性伦理风险、探索科技伦理治理新模式提供参考。
    27  不同类型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
    岳立 韩亮
    2022(14).
    [摘要](100) [HTML](0) [PDF 136.77 K](30)
    摘要:
    文章基于2007~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Super-SBM模型对我国30个省(市)区域(西藏及港澳台除外)的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利用GML指数对碳排放效率的动态变化及其构成进行测度,并进一步采用Tobit回归识别不同类型的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对碳排放效率影响。研究发现:①我国大多数地区碳排放效率较低,未达到有效水平,且碳排放效率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②碳排放效率变化主要是由技术效率变化引起的。③ICT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对30个省域整体、能源富集区碳排放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对能源贫乏区碳排放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