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0卷第17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外商直接投资对地区绿色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研究
    武力超 姜沁雨 叶添
    2022(17).
    [摘要](131) [HTML](0) [PDF 100.63 K](46)
    摘要:
    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已然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绿色技术创新有助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双赢”局面,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支撑。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采用绿色专利数作为地区绿色技术创新的代理变量,利用海岸线距离构造工具变量,考察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地区绿色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实证分析表明,FDI通过知识外溢、示范效应以及竞争效应对地区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明显的外溢效应,显著地促进了绿色专利数量的增加。进一步从地区异质性来看,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环境规制水平的提高,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均有助于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本文的研究为我国政府科学制定外资政策,发挥外资绿色技术创新最大化溢出效应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2  数字技术发展、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创新能力 —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分析
    王晓红 李娜
    2022(17).
    [摘要](166) [HTML](0) [PDF 120.68 K](52)
    摘要:
    数字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进步,文章从数字技术的相关政策视角出发,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试验,利用2012-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广义空间模型考察了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能够发挥政策红利,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同时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提升了区域产学研合作水平,并且这种产学研合作在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赋能企业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此外,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本地和邻近地区均产生了显著的溢出效应,凸显了其示范引领作用正在逐步扩大。以上结论在更换被解释变量、变化处理组和政策冲击时间的反事实试验条件下依然成立,研究为评估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政策效果提供了参考,在推动我国数字技术发展以及企业创新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3  双循环视角下企业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房雅婷 王子龙
    2022(17).
    [摘要](138) [HTML](0) [PDF 5.86 M](49)
    摘要:
    深入分析双循环视角下企业知识转移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构建双循环视角下企业知识转移行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重点因素对企业知识转移的动态影响,最后给出企业知识转移效率提升的具体方案。结果表明:发送企业知识存量、接收企业知识存量以及转移知识量均呈现增长趋势,且增长速率不断提高;转移关系网络密度和双循环政策支持力度对知识转移活动具有推动作用;过高或过低的转移媒介均会对知识转移产生阻碍作用。
    4  大都市圈技术溢出效应及其门槛特征
    胡俊峰
    2022(17).
    [摘要](136) [HTML](0) [PDF 273.06 K](49)
    摘要:
    在大都市圈这一精准的空间范畴内,地理邻近、经济关联紧密、创新资源集聚、技术转化体系发达等基本特征,为城市间的创新协同创造了条件。而大都市圈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技术溢出,则是大都市圈创新协同的重要形态。论文在分析大都市圈邻近性因素对创新技术溢出的作用机理基础上,利用上海大都市圈“1+8”城市群2005-2019年面板数据,从多维邻近性视角,对大都市圈中心城市上海向周边城市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上海大都市圈内,空间邻近性、技术邻近性对技术溢出都有显著影响,而经济邻近性对技术溢出的作用不显著。(2)运用门槛效应模型识别检验发现,空间邻近性和经济邻近性对技术溢出的影响具有单一门槛值,存在空间、经济突变点。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强化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互动、优化提升都市圈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大都市圈城市群的整体创新能力与创新合作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和实施对策。
    5  区域创新的驱动因素组态与路径识别---基于中国31个省市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陈光 钟方媛 周贤永
    2022(17).
    [摘要](131) [HTML](0) [PDF 713.94 K](67)
    摘要:
    创新能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组态视角,以中国31个省市作为案例分析样本,运用fsQCA方法探讨区域创新能力的驱动因素和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高技术是驱动区域高创新水平的必要条件,高技术人才和高技术企业是推动区域创新水平提高的必要条件;形成区域高创新水平的驱动路径共有5条,非高创新水平的驱动路径有4条,两者存在非对称关系;在特定的客观禀赋条件下,政府投入、市场、组织等驱动因素之间具有替代关系,可以通过互相替代以“殊途同归”的方式提升区域创新水平。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我国区域创新水平提高背后多因素间复杂互动本质的理性认识,可为实现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6  补贴政策下考虑充电设施建设水平的充电定价与策略研究
    彭连贵 李英
    2022(17).
    [摘要](143) [HTML](0) [PDF 2.38 M](48)
    摘要:
    针对不同补贴政策下运营商的决策与不同充电设施建设水平下政策实施的策略问题,文章构建基准模式、投资补贴模式、运营补贴模式和复合补贴模式等四种政策情境,分析比较不同政策情境下运营商定价及补贴策略,结果表明:①充电价格随着运营补贴的强度提升而下降,电动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提升,充电运营商收益增加;②政策性因素、市场性因素、成本性因素和时间性因素对价格、需求和收益具有直接和交叉影响。③当充电设施建设水平小于0.5时,运营补贴更能刺激新能源汽车的扩散。当充电设施建设水平大于0.5时,可适时退出补贴政策。
    7  知识搜寻、知识吸收与服务创新:大数据能力的调节效应
    简兆权 戴炳钦 卢荷芳 刘念 胡品平
    2022(17).
    [摘要](133) [HTML](0) [PDF 86.64 K](56)
    摘要: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以知识吸收为中介变量,大数据能力为调节变量,对来自213家企业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检验,并构建了知识搜寻对服务创新的作用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知识搜寻对服务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吸收在知识搜寻和服务创新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大数据能力对知识搜寻和知识吸收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大数据能力能调节知识吸收在知识搜寻和服务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即大数据能力越高,知识搜寻通过知识吸收对服务创新的间接关系越强。
    8  财政分权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的两阶段中介效应研究
    易杏花 程亚男
    2022(17).
    [摘要](157) [HTML](0) [PDF 3.57 M](52)
    摘要: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背景下,地方政府或出于晋升竞标赛的需要,或出于对创新发展的内生需求,都积极动用有形之手推动创新发展。但财政分权体制下,具有不同财政支出偏好的地方政府,其财政支出结构和支出效率各有千秋。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Tobit方法,从创新价值链角度入手,以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和财政支出效率为中介变量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对两阶段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与途径。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于成果转化阶段的区域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负向直接效应,但对科技研发阶段的区域创新效率影响不显著;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所起到的间接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且在科技研发阶段的遮掩效应较大;财政分权会降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从而对双阶段区域创新效率均产生抑制作用。
    9  欧盟电池领域科技战略和科技计划及启示
    史冬梅 王晶 邱俊
    2022(17).
    [摘要](80) [HTML](0) [PDF 262.43 K](49)
    摘要:
    欧盟认为高性能电池是其能源转型、实现脱碳目标和提升欧洲竞争力的关键技术。近年来,欧盟委员会推出了一系列推动电池技术发展的科技政策和科技计划。本文介绍了欧盟委员会在“建立电池领域组织协调机构和技术创新平台”、“制定电池发展战略和路线图”、制定《电池法规》以及“部署电池领域科技计划专项和项目”等方面的做法,分析了欧盟在电池技术领域的举措将带来新的竞争格局,提出对我国电池产业发展的启示和建议。
    10  如何开展科研元评价:来自英澳的启示
    杨佳乐
    2022(17).
    [摘要](129) [HTML](0) [PDF 108.23 K](28)
    摘要:
    科研元评价发挥着监测科研评价目标达成、完善科研评价方案制定、发现科研评价执行偏差、优化科研评价实施方式、改进科研评价结果使用等重要功能。英国和澳大利亚将元评价作为其科研评价体系保持与时俱进的治理机制,在元评价主体、内容、方法、结果及使用方面对我国建立健全科研元评价制度具有启发价值。具体而言,元评价主体应坚持学术同行与最终用户相结合,元评价内容坚持实证评价与价值评价相结合,元评价方法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元评价结果使用坚持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但不容忽视的是,英澳两国的评价规模远小于中国,在评价负担上差异明显,因而必须在参考借鉴域外经验基础上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科研元评价制度。
    11  颠覆性技术研发与管理资助体系:分析模型与国外实践
    赵志远 筱媛 崔怡雯 李曼迪
    2022(17).
    [摘要](191) [HTML](0) [PDF 565.50 K](47)
    摘要:
    颠覆性技术因具有破坏性、交叉性、高风险高回报等特点,一旦研发成功,会带来产业的重大变革、国家的竞争力飞跃甚至世界格局的重塑等颠覆性结果。世界上很多国家,特别是科技强国,会通过设立颠覆性技术研发管理机构、出台支持颠覆性技术发展的战略政策、部署颠覆性技术研发项目等方式开展颠覆性技术的研发与管理工作,并形成了不同特色的管理与资助体系。为更加系统、直观的揭示国外典型国家颠覆性技术研发与管理资助情况,本文从技术、项目、机构、国家四层进行建模研究,重点以机构层为例,对美国、欧洲、日本的颠覆性技术研发与管理资助体系开展分析,并通过三维叠加对国外典型国家和地区整体颠覆性技术研发与管理资助体系进行整体归纳分析。
    12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演化、影响因素、绩效评价与政策设计
    范柏乃 张莹
    2022(17).
    [摘要](169) [HTML](0) [PDF 235.19 K](46)
    摘要:
    中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不同的演化阶段有着明显的差异,识别和分析这些差异对解决中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全球生产网络(GPN)框架的三大核心要素(价值、权力、嵌入)和两大维度(制度和网络),研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演化、影响因素、绩效评价和政策设计进行梳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演化过程中因不同时期发展目标的变化而有所调整,导致了差异化的价值生产,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活动的顺序和关联要素组合的差异化。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来源于经济发展、制度安排和环境条件三大方面。区域协调发展的绩效评价标准各异,但集中关注了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化以及经济与社会、生态等不同维度之间协调度的研究。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设计主要包括制度设计和网络设计。未来应加强对不同行为主体参与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力度、省际边界地区协调发展模式的研究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政策评价机制的研究等。
    13  山东省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耦合协调度研究
    梁树广 张芃芃 藏文嘉
    2022(17).
    [摘要](130) [HTML](0) [PDF 175.53 K](39)
    摘要:
    山东省制造业不仅拥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而且拥有较为系统全面的创新链和合理雄厚的资金链。但在制造业的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以下简称“三链”)耦合上存在资源配置错位、结构不对称、衔接不流畅等问题,致使山东省制造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锲合度不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低、创新研发投入不高等问题。文章构建山东省制造业“三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制造业“三链”的水平和耦合协调度,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影响制造业“三链”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发现:2012—2018年山东省制造业“三链”耦合协调度值逐渐上升,但在2019年明显回落;总体上看,“三链”耦合协调水平处于磨合阶段,但16个城市的耦合协调水平分布并不均衡,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
    14  贸易开放、研发投入门槛与区域科技创新——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
    王 鹏 张可盈
    2022(17).
    [摘要](148) [HTML](0) [PDF 149.08 K](52)
    摘要:
    利用中国2005—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了以研发资金投入和研发人力投入为门槛变量的门槛面板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水平对区域科技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对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研发资金投入单门槛效应和研发人力投入双门槛效应:从研发资金投入来看,在低研发资金投入地区,贸易开放对区域科技创新有抑制作用;在高研发资金投入地区,贸易开放对区域科技创新的抑制作用有所减弱。从研发人力投入来看,在低研发人力投入地区,贸易开放对区域科技创新有抑制作用;在中等研发人力投入地区,贸易开放对区域科技创新有促进作用,但促进作用不明显;在高研发人力投入地区,贸易开放对区域科技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我国各地区的研发投入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
    15  基于组合权重的万亿GDP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周子钰
    2022(17).
    [摘要](127) [HTML](0) [PDF 82.12 K](40)
    摘要:
    为客观、准确地比较万亿GDP城市的创新能力,确定城市创新能力比较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是基础和核心。首先,利用文献分析法及创新成果产出的特征,选取比较指标。其次,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再利用变异系数法、熵权法及主成分分析法结合最小鉴别信息原理构建组合赋权模型对万亿GDP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城市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为创新效率、创新实现、创新提升3个因子;万亿GDP城市整体创新能力一般,创新能力较强的城市有北京、深圳、上海、广州;不同城市的创新能力有显著差异,东部地区创新能力强于中西部地区。最后,结合重要影响因素,对如何提高城市创新能力提出对策建议。
    16  企业开放式创新驱动因素的临界条件、因果关系与模式匹配:过程理论视角[*]
    张晓丹 蔡双立
    2022(17).
    [摘要](137) [HTML](0) [PDF 1.50 M](45)
    摘要:
    本研究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针对开放式创新自外而内、自内而外和耦合三种模式,将以企业开放式创新中“知识获取-知识整合-商业模式化”的过程为观察点,构建企业开放式创新驱动因素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探析企业开放式创新过程的驱动因素,绘制三种模式下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因果关系图和流图,并进行系统仿真模拟。研究发现,在企业以保增长为目标的情况下,会优先选择自外而内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在企业以降低成本为目标的情况下,会优先选择自内而外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在企业既要保持增长又要降低成本的情况下,会选择耦合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在自外而内开放式创新战略下,企业自第五年开始提升创新绩效;在自内而外开放式创新战略下,企业自第八年或第九年开始提升创新绩效。研究结果为企业进行开放式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的寻找奠定理论基础,提供新的思路。
    17  虚实融合网络:概念、形成及结构特征
    高锡荣 刘 璐 温平川
    2022(17).
    [摘要](84) [HTML](0) [PDF 1.24 M](38)
    摘要:
    基于与传统虚拟网络对比,将虚实融合网络定义为多维异构的镜像传感网络,其经历了智能化、网络化、多维化的复合形成过程;明晰了虚实融合网络“海量传感节点”“海量网络节点”和“海量网络维度”的极限化结构学特征;推演出虚实融合网络“一物多像”的跨维度映射结构,以及“物象双向实时互动”的虚实交融结构。研究所呈现的虚实融合网络整体架构,是建立虚实融合网络理论体系的逻辑基础。
    18  数字技术驱动下的企业开放式创新路径研究——基于fsQCA方法的组态效应分析
    梁玲玲 李烨 陈松
    2022(17).
    [摘要](142) [HTML](0) [PDF 303.05 K](46)
    摘要: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突破了企业传统的封闭式边界,加强了与其他创新主体之间的技术交流、信息沟通以及研发合作。然而,组织的弱边界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弱化企业的主导权和控制力,增加管理费用和业务运营冗余度,从而降低企业创新绩效。如何维持数字赋能系统过程中企业边界的稳定性和独立性推动创新持续性发展,帮助企业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创新能力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并结合制度理论,分析了多层面的组态效应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多重并发机制和复杂因果路径。结论表明:企业领导力和知识产权管理分别从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层面为解决数字赋能和制度逻辑差异外部性的负效应提供了思路,同时互补性资产是数字赋能开放式创新核心条件,本文的结论有助于拓展开放式创新研究视角,为有效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提供了启示。
    19  资本市场开放对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公司治理的中介效应
    吴宇轩 董丽
    2022(17).
    [摘要](469) [HTML](0) [PDF 127.75 K](50)
    摘要:
    将公司治理作为中介变量探究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借助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2012-2020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的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实证资本市场开放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公司治理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1)沪港通制度实施能够显著提高制造业企业的研发创新投入;(2)沪港通政策能通过优化标的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主要通过降低公司治理中的第一类和第二类代理成本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3)沪港通政策对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为此提出政府应加强资本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规则和监管制度等,而企业也应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加大创新投入。
    20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产品标准链架构研究
    江涛 邢恩博 覃琼霞 添梦
    2022(17).
    [摘要](123) [HTML](0) [PDF 700.38 K](42)
    摘要:
    针对产业链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标准信息不匹配、传递效率低下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本文构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产品标准链,设计了以标准链为主链、企业链为侧链的主侧链双链系统。该系统采用信誉积分的委托权益证明(DPOS)共识机制,并引入中心化监管机制的逻辑架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标准链体系可以弱化产品标准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实现企业间标准信息的高效传递、匹配和共享,对科技赋能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1  创新价值链视角下的中国5G技术发展政策工具选择——基于中央政府政策文本的分析
    魏淑艳 菊岚祺
    2022(17).
    [摘要](172) [HTML](0) [PDF 183.10 K](73)
    摘要:
    政策工具是连接政策目标与结果之间的桥梁,也是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关键环节,开展公共政策工具选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建构“政策工具-创新价值链”二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量化分析方法,对2018-2021年上半年中央政府出台的5G技术发展政策进行文本编码。结果发现:供给面政策工具被政府频繁使用,政府较多使用环境面政策工具,需求面政策工具使用的次数最少;5G技术研发环节和产业化环节选取的政策工具集中于供给面政策工具这一类别,商业化环节使用的政策工具主要是需求面政策工具和环境面政策工具两大类别。从政策目标、工具属性及其实施环境三个影响因素解释和归纳中央政府关于5G技术发展政策工具选择的缘由,认为政策目标是政策工具选择的首要前提;政策工具的特性影响政策工具优化配置;政策工具的选择与实施环境紧密相关。
    22  基于AIoT平台生态的价值共创激励策略研究
    傅建晓 任雪杰 赵林度
    2022(17).
    [摘要](104) [HTML](0) [PDF 1.76 M](37)
    摘要:
    本文以AIoT平台、开发者和制造商构成的平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提高三类主体努力水平和生态系统收益的问题,建立无激励模式、成本共担模式、协同合作模式的微分博弈模型。结果表明,成本共担模式和协同合作模式都能产生激励作用,两种模式下收益均随时间提升,最后趋于稳定值。协同合作模式下参与者的努力水平最高,能同时实现个体和系统的帕累托最优。但是,如果不合理设置收益分配系数,参与者收益会低于非合作模式。
    23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全要素生产率 —基于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
    赵树宽 范雪媛 王泷 邵东 张铂晨
    2022(17).
    [摘要](149) [HTML](0) [PDF 122.96 K](45)
    摘要: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必然选择。借助数字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 “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战略。本文以2008—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资源基础理论的视角,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绩效在数字化转型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中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果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明显。本文的研究为我国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相关启示。
    24  基于绿色供应链视角的企业生态创新扩散演化博弈研究
    杨国忠 周午阳
    2022(17).
    [摘要](128) [HTML](0) [PDF 559.21 K](45)
    摘要:
    生态创新及扩散是治理环境污染、实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本文利用演化博弈方法,构建绿色供应链企业生态创新扩散的博弈模型并进行稳定性分析,借助matlab仿真分析了不同参数对生态创新扩散的影响。研究表明:供应链上处于创新采纳方的企业大都会选择引入生态创新;生产商研发出生态创新更有利于该创新的扩散;专利费和协同效益对生态创新扩散有显著正向作用,而搭便车收益对生态创新扩散有一定负向作用;政府对扩散方的奖惩机制是生态创新扩散的助推器,同时也应对采纳方辅以必要的监管。
    25  深圳市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演化分析及启示研究
    游达明 刘诗
    2022(17).
    [摘要](119) [HTML](0) [PDF 847.41 K](44)
    摘要:
    基于中国专利数据库深圳市2007—2021年联合申请专利数据构建深圳市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运用 Gephi和ArcGIS等分析工具及社交网络分析方法,探究深圳市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产学研合作率处于较低水平,合作网络密度不断下降、平均路径长度大,产学研合作主体之间联系不够紧密;(2)合作网络具有明显的进化特征,高校占据历年合作网络的核心位置,企业的创新主体性没有发挥;(3)产学研合作的空间联系以北京、江浙沪和深圳为中心向周围地域辐射,已基本覆盖全国大多数区域。据此提出提高产学研合作水平的政策建议。
    26  值得探索的科研项目经费配置新机制——抽签制
    曹玲静 张志强 杨明
    2022(17).
    [摘要](184) [HTML](0) [PDF 98.06 K](66)
    摘要:
    科技资源配置特别是科研经费配置是科技界、学术界和科研管理部门高度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抽签制的提出与应用丰富了科研项目资助的评审方法,有利于促进科研经费的公平分配和科学研究的繁荣发展。利用文献调研法及案例分析法总结归纳抽签制的原理及过程,分析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使用的局限性,并对新西兰卫生研究理事会、德国大众基金会和瑞士国家科学研究基金会等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机构抽签制进行详细梳理和分析,系统讨论抽签制的理论依据和应用现状。抽签制作为一种创新的科研资助评审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但目前还处于少数国家、特定领域和小范围的试验阶段,未来发展还需广泛开展抽签制试点项目并评估作用效果,研究建立适合经费抽签制的政策制度,合理设置经费抽签制的申请准入门槛。
    27  科技资源视角的科研与科普相结合:模式与对策
    袁汝兵 赵宏伟 张素娟 王彦峰
    2022(17).
    [摘要](123) [HTML](0) [PDF 38.22 K](42)
    摘要:
    本文阐述了科研与科普的内在联系,界定了科研与科普相结合的内涵;基于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等四种科技资源,总结梳理了科研人员参与科普工作等科研与科普相结合的主要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激发科研人员参与科普的动力、拓宽支持科研人员开展科普工作的经费渠道等促进科研与科普相结合的对策建议。
    28  创业成瘾的相关研究综述
    郝喜玲 陈煊 杜晶晶 刘依冉
    2022(17).
    [摘要](86) [HTML](0) [PDF 93.03 K](45)
    摘要:
    创业成瘾作为创业者为得到刺激奖励而过度从事创业活动的程序化行为,源于个体与环境的互动,既是激励创业者持续创业的重要动力,也可能是降低创业者生活质量的潜在因素。根据行为成瘾研究成果,辨析网络成瘾、工作成瘾和连续创业概念异同基础上分析创业成瘾的本质内涵,阐释创业者特征和创业环境对创业成瘾的影响,探讨创业成瘾对创业者和创业活动的作用路径,构建创业成瘾的整合性研究框架。未来需要进一步拓展创业成瘾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及其动态性变化规律。从行为成瘾角度审视习惯创业,洞察习惯创业者随时间推移导致的行为成瘾,深化创业成瘾的形成因素分析,丰富创业成瘾对创业积极和消极价值的全面理解。
    29  基于改进CRITIC的民营科技孵化器绩效组合评价方法
    张识宇 杨凯悦 刘书龙
    2022(17).
    [摘要](126) [HTML](0) [PDF 227.63 K](54)
    摘要:
    针对民营孵化器以盈利为核心目标,增加盈利绩效和服务能力反映民营孵化器当前和未来盈利能力,构建了多层次民营孵化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借鉴CRITIC法赋权思路,提出基于改进CRITIC的组合评价方法:先分别运用层次分析法、熵理想点法和标准离差法评价;以标准差法衡量三种评价值纵向差异度,改CRITIC法中线性相关系数为灰关联度来反映横向相似性,最后综合横向相似度和纵向差异度获得评价方法组合权重。实例应用表明该组合评价方法可行和有效。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