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0卷第18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高速列车核心技术识别及演变特征
    彭依迪 宋娟 郭晓虹 王可欣
    2022(18).
    [摘要](138) [HTML](0) [PDF 814.40 K](42)
    摘要:
    鉴于目前缺乏关于高速列车核心技术识别及其动态演化的研究,基于德温特创新索引数据库中全球高速列车产业专利数据,以A-U创新过程模型为基础分阶段构建专利引文网络,计算复杂网络节点中心度以识别核心专利并分析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全球高速列车技术发展分为流动性阶段、过渡性阶段与确定性阶段,目前处于过渡性阶段的形成期;核心技术领域呈现由基础技术领域到多元技术领域、再到关键技术领域的演变路线;核心技术研究主体早期以“两用”关键技术企业为主,后期延伸至综合性集团以及研究院所;依托研发合作取得核心专利数量增加但占比仍低。研究发现对于促进我国取得更多高速列车关键技术成果的主要启示是:准确识别并重点关注核心技术领域,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和产学研合作力度。
    2  基于文献计量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研究
    侯 禹 孟 浩 傅俊英 郑 佳
    2022(18).
    [摘要](138) [HTML](0) [PDF 552.93 K](51)
    摘要:
    利用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数据库相关文献数据,运用文献计量法、合著网络分析以及文本分类法,系统分析了SOFC技术的发展趋势、国家合作倾向、研发热点等内容。结果显示,国家间合作有明显倾向性与地缘性,研发重心逐渐从美日等发达国家向中印等发展中国家转移;混合系统设计、电解质薄膜制造等研究热点可能是推动SOFC技术产业化的关键。最后,提出探索适合我国应用场景的技术路线、深化国际合作以及加强SOFC创新链部署等建议。
    3  新兴技术创新模式及技术路径研究*
    宋博文 栾春娟 梁丹妮
    2022(18).
    [摘要](166) [HTML](0) [PDF 175.48 K](37)
    摘要:
    通过回顾新兴技术的概念界定,梳理新兴技术的主要特征,挖掘创新理论间关联性,对新兴技术的本质及内涵进行阐释。采用创新理论与案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归纳影响新兴技术发展的两类技术创新模式,总结不同创新情境下的四种创新发展路径,并进一步探究突破型路径、适应型路径、开拓型路径、开创型路径下的内部发展动力和外部影响环境。以期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高效实施提供理论支撑,为企业商业化实践带来启示。
    4  集聚区中小企业技术吸收与扩散效果 ——生产结构迂回视角
    李小东 刘自冰
    2022(18).
    [摘要](119) [HTML](0) [PDF 197.01 K](31)
    摘要:
    深入明晰集聚区内中小企业的技术转移持续动力机制,为其提升技术吸收与扩散能力进而提升创新绩效提供参考。基于迂回生产理论,从生产结构迂回变动视角构建包含外部市场竞争、内在发展动力、区域战略协同、生产结构迂回变动、技术吸收、技术扩散和企业绩效等变量的模型,利用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411份有效问卷检验研究假设。结果表明:集聚区内中小企业的技术吸收与技术扩散显著影响企业绩效;生产结构的迂回性变动显著正向影响中小企业的技术吸收与技术扩散,并受到外部市场竞争、内在发展动力与区域战略协同3个因素的显著正向作用。因此,中小企业应该重视生产结构的迂回变动状态,增强技术吸收与扩散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应变力,加强业务创新,从而促进企业稳健发展。
    5  创业警觉对创业行为的影响:基于两阶段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
    赵富强 李诗琪 陈耘 胡伟
    2022(18).
    [摘要](161) [HTML](0) [PDF 200.27 K](57)
    摘要:
    关注创业警觉与创业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主观能动性在其间的作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对304份来自国内创业者的多时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创业警觉影响创业行为的作用机制与边界条件。结果表明:(1)创业警觉与创业意向和创业行为显著正相关;(2)创业意向在创业警觉与创业行为之间有显著中介作用;(3)结果期待调节创业警觉对创业意向与创业行为的直接作用以及创业警觉通过创业意向对创业行为的间接作用,结果期待水平越高,其直接与间接作用越强;(4)主动型人格调节创业警觉对创业行为的直接作用以及创业警觉通过创业意向对创业行为的间接作用,主动型人格水平越高,其直接与间接作用越强。由此得到如下启示:创业者应对创业机会保持高度警觉性;家庭和学校教育要有意识地培养个体的积极主动人格;全社会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生态。
    6  政府数字化改革驱动的产业合作
    梁鹤 原超 艾德洲
    2022(18).
    [摘要](161) [HTML](0) [PDF 49.36 K](32)
    摘要:
    回应“政府如何通过数字治理介入市场”的问题,探讨政府通过数字治理介入市场并驱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合作的作用机理。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以大连数字港口建设过程中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新模式的演化作为案例,访谈案例所涉及的部门,按照“目标-行动-结果”的路径对访谈数据进行提炼,分析得出结论:数字治理是服务于整体性治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管理理论的重要工具,也是政府主动介入市场、驱动产业合作和模式创新的治理工具,是一个与政府、与市场双向双重嵌入的具象实践;市场主体可以通过嵌入到数字治理的技术权威性来实现对治理边界的跨越,将政府的数字治理作为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能力。为此,政府需要进一步探索数字治理驱动下的产业创新发展路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需求对数字政府建设的积极作用,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深度融合。
    7  基于专利计量的量子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若干启示
    李英 刘建明
    2022(18).
    [摘要](146) [HTML](0) [PDF 79.08 K](40)
    摘要:
    以智慧芽专利数据库的量子信息专利文献为数据源,基于专利计量的研究方法从时间、地域、专利申请人等多个层次进行专利数据分析,及时追踪量子信息技术发展态势,重点分析了发达国家的量子信息技术发展状况,挖掘典型机构和高价值专利。研究发现:量子信息技术正处于发展上升周期,美国是量子计算的强国,中国在量子通信稍占优势,量子保密通信、量子计算机是量子信息技术的研究热点。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要从国家层面做好量子信息顶层规划,加强基础研究,培养一批高水平人才,产学研融合发展,打造量子信息产业生态。
    8  基于佩特里网的技术系统演化模型研究
    李子彪 李晗
    2022(18).
    [摘要](144) [HTML](0) [PDF 392.31 K](38)
    摘要:
    深入探讨技术系统演化的微观动力机制以及技术系统结构对技术创新的作用,促进企业把握技术系统演化规律、识别技术系统演化主要要素,从而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从技术系统功能结构出发,运用功能结构建模与佩特里网(Petri Net,PN)结合的动态功能分析方法,以共享单车为例,利用从智慧芽专利数据库检索出的相关专利文本,构建以功能树形式呈现的技术系统功能结构;并引入时间维度构建随机佩特里网(Stochastic Petri Net,SPN)模型,从稳定概率、库所繁忙率和变迁利用率三方面反映技术系统演化的主要功能要素,通过仿真计算不同条件下各功能模块变化对技术系统的影响,得出需要优化反馈车辆状况和更新或升级软件两个关键功能。实证结果表明,技术系统的核心功能导致技术系统演化,识别关键核心功能有助于把握技术系统演化的重点和方向;SPN模型可以用来识别驱动技术系统演化的关键功能动态元素。
    9  宁波市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测度分析 ——基于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模型
    印芷水 忻国能 蒋卫东 刘明晨 白莉
    2022(18).
    [摘要](249) [HTML](0) [PDF 60.59 K](48)
    摘要:
    测度宁波市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并进一步分析其内部管理水平,为推动其提质增效提供数据支撑。以宁波市2020年认定的1 667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对象,运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构建基于质量指标的企业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包含投入指标、产出指标和环境变量,从企业所属领域、企业规模等进行多维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宁波市高新技术企业中仅有占1.62%企业的创新效率达到最佳有效,75.7%的企业创新效率达到一般水平及以上,创新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规模效益递增的企业达1 533家,创新效率主要受规模效率影响;外部环境因素对创新效率制约较为显著;创新投入存在冗余浪费,创新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同技术领域和规模的企业创新效率差异明显。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宁波市加强高新技术企业提量提质“两手抓”,加强全流程监管和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并进一步改善创新生态等对策。
    10  创业决策逻辑:综述与展望
    周瑛
    2022(18).
    [摘要](193) [HTML](0) [PDF 54.65 K](50)
    摘要:
    决策逻辑在认知层面影响创业者在机会识别和资源整合过程中的决策,基于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的创业决策过程呈现出明显差异。本文阐述了创业者两种决策逻辑的主要差异,从个体、组织和外部环境三个层面梳理了两种创业决策逻辑的前因变量,探讨了创业决策逻辑对创业、创新和国际化的影响。最后,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11  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粤港澳大湾区首批全国现代产业学院为例
    柯婷 王亚煦
    2022(18).
    [摘要](152) [HTML](0) [PDF 37.11 K](37)
    摘要:
    围绕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升级要求,探讨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路径,促进夯筑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对标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分析现代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逻辑,发现目前我国现代产业学院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面临教育资源与产业契合度不高、多主体育人效果发挥不充分等困境;总结分析粤港澳大湾区首批建设全国现代产业学院的实践经验,得出形成多方共识的协同育人理念、搭建现代化管理架构、培养人才产业应用实践能力以及实现多方资源共享共生等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路径。
    12  基于能力成熟度模型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研究
    张汉波 戚湧
    2022(18).
    [摘要](187) [HTML](0) [PDF 168.97 K](45)
    摘要:
    知识产权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提高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相关研究存在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建设路径可操作性不高、难以突出行动重点等问题。通过引入能力成熟度模型(CMM),提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成熟度模型(IPM-CMM),构建等级模型、评价模型和提升模型三个子模型,并运用模型对华为、联想和徐工三家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IPM-CMM为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持续改进提供了一个引导性的框架,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判断自身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发现薄弱环节,从而明确未来持续改进的方向。
    13  科技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魏巍
    2022(18).
    [摘要](150) [HTML](0) [PDF 67.83 K](67)
    摘要:
    本文构建了科技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耦合协调系统,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 从投入产出、实力效率角度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以 2012-2019年湖南省相关数据开展实证研究, 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两产业的创新协同度进行测度, 同时测算科技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七大子行业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当前科技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耦合协调达到“中级协调”区间,科技服务业实现快速提速滞后于高新技术产业;各子行业中, 科技服务业与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子系统耦合协调度达到“中级协调”区间,与其他子系统的协调度仍处于“初级协调”或“勉强协调”区间。
    14  基于AHP-SWOT模型的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分析及对福建的启示
    李万辉
    2022(18).
    [摘要](153) [HTML](0) [PDF 333.51 K](49)
    摘要:
    分析台湾形成强竞争力的产业创新战略,为福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参考。结合宏观环境分析(PEST)、德尔菲法、层次分析(AHP)和态势分析(SWOT)等方法,增加SWOT量化步骤,构建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的AHP-SWOT量化模型;在对台湾产业创新发展环境分析基础上确定关键战略因素,并计算因素力度和相对重要性、构建战略判断矩阵。结果表明: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中,海峡两岸产业创新发展的显著互补优势是最大优势条件,海峡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战略则是最大机遇;最优策略为利用海峡两岸产业发展互补优势,抓住我国实施融合发展战略和新兴科学技术对台湾产业创新发展带来的机遇。并提出福建要加强科技研发的生产要素投入、加强与台湾科学园区和台企的合作、进一步探索闽台合作新模式等建议。
    15  基于扁平化和赋能化思维优化高校大型仪器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探究
    范寒寒 朱久娟
    2022(18).
    [摘要](148) [HTML](0) [PDF 757.00 K](43)
    摘要:
    该文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剖析了高校大型仪器网格化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以“放管服”为主要理念,以管理层级扁平化和管理权限赋能化为主要手段,对高校现有的大型仪器网格化管理模式进行了优化升级,同时,以制度体系、考核评价、能力建设、信息化水平为主要对象,对扁平化和赋能化大型仪器网格化管理的机制进行了探究,以期提高大型仪器有序开放共享与安全稳定运行的水平,为高校大型仪器的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些思考和借鉴。
    16  基于FCM-PFS与PSO-RF的隐性知识外显案例适配研究
    张建华 杨俊晓
    2022(18).
    [摘要](150) [HTML](0) [PDF 192.59 K](33)
    摘要:
    对隐性知识外显案例实施有效适配,于知识应用乃至创新、实现乃至增值知识资源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研究了隐性知识外显案例适配机理。首先,采用毕达哥拉斯模糊集对知识属性值进行处理,建立知识表达系统;接着,运用K-Means算法对FCM聚类算法进行改进,压缩匹配空间、提升案例匹配效率;而后,基于PFS相关系数求解知识供需间的视图相似度,从而获得适配案例集。在此基础上,构建随机森林适配模型,并采用粒子群算法对其优化,以确保适配效果。与传统算法的对比实验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比较优势。
    17  学者创业企业成长路径探索
    孙继伟 池晨诗 白敏敏
    2022(18).
    [摘要](123) [HTML](0) [PDF 320.13 K](37)
    摘要:
    针对学者群体创办企业的微观过程,研究这类创业企业的成长路径。选取6家学者创业企业的发展历程作为研究案例,采用扎根理论方法提出技术路径、资源路径、补短路径、扬长路径、资本路径、人才路径6个主范畴及其对应的20个子范畴,构建学者创业企业成长三级动力火箭模型,归纳出学者创业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6条主要成长路径:在初创期可通过技术路径和资源路径打下生存基础;在成长期可通过补短路径和扬长路径取得快速发展;在成熟期可通过资本路径和人才路径持续迸发生命力。根据研究发现,建议创业的学者群体在自身擅长的技术领域开展创业,在筹备期积极争取课题或项目资源、在初创期重点加强校企合作、在成长期着力克服旧路径依赖并放大核心优势以及在成熟期预先储备资本运作技能。
    18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
    李秋杰 朱婧 孙新章
    2022(18).
    [摘要](144) [HTML](0) [PDF 222.36 K](69)
    摘要:
    从经济、社会、环境等综合角度分析我国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以及造成区域差异的因素。构建包含经济发展、社会民生和资源环境3个层次共27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可获得有效数据的161家实验区为研究对象,测算其2014-2018年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得分,识别影响实验区可持续发展差异指标,并测算其全要素生产率及全要素生产率各分解指标,识别影响实验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驱动因素。结果发现:(1)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新登记注册企业数、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是影响实验区可持续发展差异的主要指标;(2)导致实验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根本因素是纯技术效率与技术效率,即制度与结构发展因素;(3)实验区全要素生产率上升最主要源于技术进步;(4)实验区经济发展协调性总体呈改善趋势,其中浙江省的实验区协调发展水平较强,可为其他地区的实验区发展提供借鉴。
    19  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智慧专业化战略 ——基于20家企业的实证分析
    席虎 钟书华
    2022(18).
    [摘要](114) [HTML](0) [PDF 67.73 K](44)
    摘要:
    实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提高企业专业化能力与水平。通过对美、日、英、德等发达国家的Floadia、WayRay等20家中小企业进行分析,论文从组织结构、管理制度、融资渠道、创新投入、实施效果五个方面归纳了中小企业智慧专业化的相关举措,并对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提出管理启示。
    20  德国量子计划对我国超前布局未来产业的启示
    刘 笑 揭永琴 刘 琰
    2022(18).
    [摘要](183) [HTML](0) [PDF 40.75 K](38)
    摘要: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占据科技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德国量子计划为例,逐层分析德国关于量子计划的战略重点与关键性行动举措,在总结分析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战略定位和政策体系设定,从战略规划、专项资金支持、构建合作平台以及鼓励公众参与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1  企业间因果模糊与创新能力的跨层次研究
    王学娟 辛本禄 王莉
    2022(18).
    [摘要](145) [HTML](0) [PDF 91.73 K](47)
    摘要:
    因果模糊变化引发企业间和企业内部的不同结果,以致于研究出现了因果模糊悖论的困境,基于此,引入跨层次研究方法检验与分析因果模糊对可持续竞争优势与创新能力的影响悖论。研究结果表明,特征模糊和关联模糊对员工创新能力具有负向影响,其中互动式替代学习在特征模糊、关联模糊与创新能力间具有中介作用,特征模糊和关联模糊可以通过互动式替代学习影响创新能力;特征模糊和关联模糊对企业间可持续竞争优势未有正向影响。
    22  流通数字化与制造业韧性的交互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
    郝爱民 任禛
    2022(18).
    [摘要](158) [HTML](0) [PDF 147.84 K](44)
    摘要:
    为弥补目前对流通数字化与制造业韧性协同发展水平测度与异质性分析以及二者交互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机制检验的不足,基于系统关联与空间互动的视角构建流通数字化和制造业韧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我国31个省份2014-2019年的相关数据,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联立方程模型与广义三阶段空间最小二乘估计法进行分析和检验。结果发现:我国流通数字化与制造业韧性的协同发展具有由低度耦合协调向中度耦合协调转变,且呈现出东部高于西部、沿海优于内陆的区域异质性特征;从空间互动来看,二者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地区交互影响,即邻近地区流通数字化改造能够促进本地流通数字化发展,但对本地制造业韧性提升产生抑制作用;邻近地区制造业韧性增强由于回波效应阻碍本地流通数字化转型,同时由于示范效应增强本地制造业韧性。今后,我国应加强统筹流通数字化与制造业韧性耦合发展的协同建设,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树立区域间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的全局思维,形成产业间互利共生的协调联动机制。
    23  绿色技术创新 节能减排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2(18).
    [摘要](193) [HTML](0) [PDF 114.07 K](36)
    摘要:
    为进一步明晰绿色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机制及效应差异,基于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绿色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结构优化、要素效益、品质品牌、速度效益、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八个维度综合测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选取我国30个省级层面样本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节能减排视角下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的效应及机制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2008-2019年间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但在不同的区域间差异性较大,“东高西低”的特征较为明显。(2)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的正向促进作用,节能效应、减排效应和价值链提升效应是绿色技术创新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3)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不同的人力资本水平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
    24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的数字化转型对员工越轨创新影响路径研究
    姜诗尧 余志远
    2022(18).
    [摘要](253) [HTML](0) [PDF 343.29 K](52)
    摘要:
    本研究从组织变革层面揭示数字化转型影响员工越轨创新的作用机制。通过问卷调研收集有关数字化转型企业样本数据,基于资源保存理论,从个体内在资源和组织外在资源两个层面入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与Bootstrap分析方法,分析促进调节焦点、工作重塑在数字化转型与员工越轨创新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以及上级发展性反馈在数字化转型与促进调节焦点及工作重塑关系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正向影响员工越轨创新,促进调节焦点和工作重塑在二者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上级发展性反馈不仅正向调节数字化转型对促进调节焦点和工作重塑的积极影响,还调节促进调节焦点和工作重塑在数字化转型与员工越轨创新关系间的中介作用。因此,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应注意挖掘异质性资源,激活个体促进调节焦点、诱发个体工作重塑,并活用上级发展性反馈,从而获取更多创新成果。
    25  数据基础设施赋能碳达峰碳中和的动态过程机制
    聂耀昱 尹西明 林镇阳 张承鹫 陈劲
    2022(18).
    [摘要](275) [HTML](0) [PDF 959.49 K](33)
    摘要:
    面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系统性认识和行动方案、数字化手段欠缺等挑战,需要从理论层面探究新型数据基础设施如何协同推进数字中国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本文基于对数据要素驱动创新发展和数据基础设施赋能行业数智化的本质特征分析,建构“数据-机制-使能”过程视角下数据基础设施赋能“双碳”的动态整合理论框架,系统论述碳中和数据银行的系统架构和这一新型数据基础设施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多维价值创造的多层次动态过程机制;同时指出该机制面临数据基础设施运行成本高、区域行业数智化和低碳化高质量发展协同难度大,以及“双碳”多线程、多路径目标实现阻力大等现实挑战,并提出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打通碳达峰碳中和数据融通壁垒、健全和完善新时代数据基础设施等对策。
    26  出口贸易影响中国区域科技创新的实证研究*
    龙建辉 刘 程
    2022(18).
    [摘要](231) [HTML](0) [PDF 96.13 K](46)
    摘要:
    在新常态下,出口贸易将承载更多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功能。本文基于我国2013~2020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检验了出口贸易对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的影响,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IV)模型回归结果均表明:出口贸易有助于提升区域科技创新,并且随着吸收能力增强上述提升效应更明显。进一步研究还显示,制度环境亦有助于强化以上提升效应。多元检验结果均表明,前述结论具有较好的稳健性。本文进一步厘清了出口贸易对区域科技创新逆向溢出效应的能力边界以及制度边界,有助于优化出口贸易的战略定位,对贯彻新发展理念,优化制度环境,构建“开放引领创新”的经济新体制亦有较强的政策价值。
    27  基于数据挖掘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资源共享平台的设计与思考
    李会萍 张文娟
    2022(18).
    [摘要](145) [HTML](0) [PDF 324.50 K](47)
    摘要:
    目前国内外已建设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资源数据库尚未涵盖所有疾病,也无统一的资源查询路径或渠道,为此,探索开发一个较为完整和可以资源共享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数据平台。收集和整理挖掘相关文献、专著、研究机构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资源数据,以促进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资源数据整合、挖掘和共享为目标,从系统疾病、动物种属、造模方法3个维度搭建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资源共享平台总体架构,在全面性、可扩展性、开放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设计原则指导下,采用当前主流的B/S结构,引入可扩展标记语言对异构数据进行结构化和标准化处理,再以层次结构法对资源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最后经专家审核通过发布。该平台目前试运行结果显示,既便于用户查找符合需求的数据,同时也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