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0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数字经济时代科技金融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汪晓文 谢美琳
    2022(2).
    [摘要](163) [HTML](0) [PDF 227.55 K](38)
    摘要:
    运用SBM模型对2015—2018年中国30个省市科技金融效率进行测算,并建立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剔除环境因素后大多数地区的科技金融效率下降,并且区域间的差距较大。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重、数字化程度指数、高技术企业利润额、高技术产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对科技金融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地方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对科技金融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依据结论提出加大对科技金融的支持力度、数字经济合理配置科技金融资源、数字经济创新人才引进模式、优化风险规避方式、推动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政策建议。
    2  基于灰色模糊理论的核心专利识别方法研究
    温迎强 杨伯军 万鹏 苏明岳 杨雯丹
    2022(2).
    [摘要](180) [HTML](0) [PDF 861.81 K](42)
    摘要:
    针对现有核心专利识别方法在指标选定及权重判定方面的不足,利用布拉德福定律及灰色模糊理论,提出一种有效的核心专利识别方法。首先,通过技术应用区域、主要IPC、主要研究机构及3D专利地图等四个维度的分析,了解相应技术的发展状态;其次,运用布拉德福定律确定核心专利的数量,并从技术、法律、市场的角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灰色模糊评价法对专利进行评分、排序,确定初始核心专利集;最后,构建标准集序列,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初始核心专利集进一步筛选,确定核心专利集。通过对管道检测机器人的核心专利识别,验证其可行性。
    3  5G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升级动力机制
    沈蕾 常瑞雪 谢永琴
    2022(2).
    [摘要](193) [HTML](0) [PDF 186.65 K](44)
    摘要:
    基于5G技术的发展,提出5G背景下制造业升级的两个新合成动能——“5G+自主技术创新”和“5G+消费升级”,探究5G背景下制造业升级的动力机制。实证研究发现:5G技术可以通过革新企业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推动制造业升级,同时也可以通过作用于自主技术创新和消费升级进而显著推动制造业升级;“5G+自主技术创新”和“5G+消费升级”对制造业升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两大新动能能够显著推动与5G高度关联型制造业升级,而对中、低度关联型制造业升级的作用并不显著。研究结论对推动我国制造业升级的启示包括:国家层面应进一步从政策、资金、人才支持和保障以及专利保护等方面大力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制造业企业应积极引入并充分利用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时掌握消费升级的动态和发展趋势,并积极引进和培育高素质人才和专业化人才。
    4  “卡脖子”问题的情报学研究模式探索——以芯片光刻领域为例
    马兰梦 袁飞 李珑
    2022(2).
    [摘要](150) [HTML](0) [PDF 2.26 M](29)
    摘要:
    为给“卡脖子”领域提供发展启示,利用情报学方法开展科研产出数据挖掘分析并建立“卡脖子”问题的情报学研究模式。模式按“情报学分析→‘卡脖子’领域发展特征→多层面启示”的路径进行:采用文献计量、共现与聚类方法,将分析出的发文量、主体排名、聚类和密度等文献特征与科研产出时序、科研地位、机构合作和领域技术等领域发展特征进行映射关联,从而归纳出“卡脖子”领域总体发展方向、未来趋势走向、竞争合作倾向和技术布局导向等启示。应用于光刻领域的模式研究表明,中国在该领域应当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两手抓,并聚焦国内合作,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形成政产学研合力。同时抓住技术转型机遇期,敏锐捕捉技术革新以提前布局。
    5  我国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测度及影响机制研究
    王和勇 姜观尚
    2022(2).
    [摘要](167) [HTML](0) [PDF 148.49 K](42)
    摘要:
    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当下产业发展的趋势。本文从效益提升、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三个维度构建我国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以熵值法作为衡量方法进行测度,并进一步从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分析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整体呈现上升的态势,但区域间发展极不平衡,总体处于“东高西低,梯度分布”格局。(2)全国层面,人力资本和经济环境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明显,资金投入和外贸环境则起负向作用。(3)地区层面,因区位优势不同,各因素的影响作用也发生改变。与全国效应相比,人力资本对西部地区影响作用最大;制度环境对中部地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外贸环境对东部的影响作用被冲淡。结合以上结论,本文从优化产业布局、合理分配资金、平衡政策使用、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教育投资、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方面提出建议,以更好地促进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
    6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管理指标体系构建
    方曦 尤宇 何华 刘云
    2022(2).
    [摘要](184) [HTML](0) [PDF 293.50 K](61)
    摘要: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的管理工作是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数量的重要途径,但各重大专项项目实施过程中,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相对主观,规范性较低。针对此现象,文章基于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流程分析,探索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对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管理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综合前人研究,在分析重大科研项目立项、实施、验收及后评估阶段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设计了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以某卫星型号项目为例,分析其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流程,并结合Matlab和Spss数据分析软件,利用群组决策方程根法和Pearson相关性检验对关键指标进行筛选,构建卫星型号知识产权育成全过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希望借助此种方式,为其它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同时本研究对于规范重大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7  基于制度分析与发展(IAD)框架的先行先试政策推广评估理论研究——以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为例
    宋卿清 曲婉 冯海红
    2022(2).
    [摘要](158) [HTML](0) [PDF 291.42 K](35)
    摘要:
    在充分考量当前先行先试政策研究在政策实施效果和推广评估以及普适性方法论不足等缺口的基础上,基于制度分析与发展(IAD)框架,从先行先试政策的行动舞台、外部变量、互动模式、评估准则、结果等方面提出普适性的先行先试政策推广评估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的先行先试政策为例开展案例研究,从大数据制度创新、数据中心整合利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大数据创新应用、大数据产业聚集、大数据资源流通和大数据国际合作7个方面对其作出政策推广评估,除数据中心整合利用和大数据国际合作两方面措施适宜在区域层面推广,其他政策措施可在全国层面推广。最后总结提出持续推进大数据制度创新、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大数据创新应用、大数据产业集聚和大数据资源流通,鼓励大数据交流合作和审慎推行数据中心建设等政策建议。
    8  供需视角下的上海科技人才政策评估
    张群 孟溦
    2022(2).
    [摘要](175) [HTML](0) [PDF 244.53 K](50)
    摘要:
    基于1978-2020年上海市380份科技人才政策分析结果和276份科技人才问卷结果,以目标-工具-对象为框架,对比政策供给和人才需求两个层面评估上海科技人才政策效果。研究发现:尽管上海科技人才政策频发,政策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匹配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人才流动、交流和评价的目标关注不够;需求型工具、信息支持和住房保障政策不足;政策对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青年人才支持不足,过于重视外国人才而忽视本土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基于以上供需差异问题,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9  管理者权力对创新行为的影响 ——异质机构投资者的调节作用
    杨凌云 黄永春 叶子
    2022(2).
    [摘要](165) [HTML](0) [PDF 596.90 K](30)
    摘要:
    以2014~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管理者权力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并剖析异质机构投资在两者间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所有权和专家权对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所有权更有利于市场创新,专家权更有利于技术创新;组织权和声誉权对创新行为具有负效应,组织权会抑制技术创新,声誉权对市场创新的负向影响更强;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能够发挥监督管理作用,通过缓解管理者短期绩效压力,鼓励管理者产生创新行为;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倾向于与管理者结盟,较难发挥独立监督作用,无助于创新行为产生。
    10  基于系统思考的粮食生产科技创新因素分析
    李炳军 张淑华
    2022(2).
    [摘要](146) [HTML](0) [PDF 295.00 K](42)
    摘要:
    科技创新是实现粮食稳产高产的核心要素和重要驱动力。使用系统思考方法,结合“成长上限”基模从社会市场经济、科技创新、政府制度三方面建立系统主体因素的因果反馈回路图,探究粮食生产科技创新整体的内在机制,引入可持续发展策略、藏粮于技战略与动态协调机制促进系统均衡发展,并以科技创新环境为研究背景,构建粮食生产科技创新路径,基于此提出加强粮食生产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为粮食生产科技创新主体合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政府部门加强政策调控等方面提供新思路和决策依据。
    11  城市网络与创新能力间的时空关系研究 --以成渝城市群为例
    韩文丽 杨鑫垚
    2022(2).
    [摘要](138) [HTML](0) [PDF 549.39 K](32)
    摘要:
    摘要:以创新为动力,以城市群为载体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并且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也愈发受到城市网络的影响。据此,本文以正在发育的成渝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以城市间百度指数和联合专利为变量构建城市网络,并从创新产出、投入、环境三方面对创新能力进行测度,随后利用象限图法对二者间的相关性及其时空变化做出分析。最后,运用障碍度模型对成渝城市群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的相关阻碍因素进行识别,从而为日后该地区城市网络发展规划更好地服务于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政策建议。
    12  环保产业链发展现状与子行业运营模式的细化研究
    孙涛 李然
    2022(2).
    [摘要](192) [HTML](0) [PDF 270.15 K](51)
    摘要:
    绿色生态在“十八大”中被写入党章使得环保概念的普及和行业建设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环保产业升级是经济转型的重要驱动,其严格性、长期性趋势已初步形成,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值得重视的是环保产业的发展既要结合经济历程也要契合阶段性矛盾,过去面对的是环保基础设施不健全、污染源头控制不及时等难题,随着经济总量增长和时间的推进,雾霾、土壤污染、黑臭水体等新情况也在持续显现,未来全社会将面临的是区域总体污染排放量超出有限的环境容量以及单一治理和行政监管手段难以取得持续性效果等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以环保产业链的发展现状为研究依据,对环境监测、固废分类、废水处理、土壤修复等重点子行业加以分析,以期从商业模式、市场格局、环境服务等综合性视角为整个产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与思考。
    13  科技型孵化器绩效影响因素的模糊集组态分析——以广州为例
    周梓参 马文聪 苏涛 张光宇
    2022(2).
    [摘要](175) [HTML](0) [PDF 73.60 K](49)
    摘要:
    为更好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更好地促进科技型孵化器产生高绩效,以广州市25家科技型孵化器为研究样本,借助“技术-组织-环境”(TOE)理论框架模型,运用组态思维和 fsQCA方法整合技术、组织、环境3个层面5个条件因素,探讨影响科技型孵化器绩效的多维组合因素和促进路径。研究发现:(1)科技型孵化器绩效受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而非某一个因素单一的影响;(2)实现科技型孵化器高创新绩的效路径有4条,即政策主导驱动型、“三力”协同驱动型、环境信号驱动型和服务能力驱动型;(3)在4条高创新绩效路径中,其中3种构型中政府补贴都发挥了重要驱动作用,但仍有一组构型中政府补贴并无驱动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孵化器自身进一步完善新型研发机构的顶层设计,构建资源获取与资源驱动生态闭环,完善孵化器内部资源运行机制;政府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分类扶持不同发展路径的科技型孵化器;孵化器管理部门对不同类型的孵化器制定不同的管理政策或管理模式。
    14  粤港澳大湾区基础研究政策研究
    袁永 王子丹 李炳超
    2022(2).
    [摘要](225) [HTML](0) [PDF 86.49 K](34)
    摘要:
    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能力,构建包括基础研究投入、人才、高校院所、科研基础设施在内的基础研究政策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美国、欧盟、日本、新加坡等科技创新强国强化基础研究的政策经验,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基础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从持续加大基础研究资金投入力度、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更加灵活高效的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联合港澳力量开展基础研究、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探索实施大湾区诺贝尔奖零突破计划、制定“华人科学家回归计划”并探索实施技术移民制度等七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15  创新政策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中国新能源企业的实证分析*
    陈艳 许伟 周园媛
    2022(2).
    [摘要](198) [HTML](0) [PDF 98.97 K](38)
    摘要:
    环境污染和能源安全问题一直是关注重点,为了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国家提出要加快关键新能源核心技术创新。在此背景下,本文在提出相应假设的前提下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创新政策、直接支持政策和间接支持政策分别进行综合得分的测算,然后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创新政策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影响效应,得出以下结论(1)创新政策显著促进了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2)不同类型的创新政策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影响效应存在差异,直接支持政策有利于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而间接支持政策则不利于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3)创新政策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存在区位异质性效应和产权异质性效应,创新政策对位于东部地区的国有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更加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间接支持政策对位于中西部地区的非国有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更显著的负向抑制效应。
    16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科技人才政策系统有序性评价—以山东省为例
    王振宇 贾永飞 李金萍
    2022(2).
    [摘要](157) [HTML](0) [PDF 321.74 K](30)
    摘要:
    本文将耗散结构理论引入,对科技人才政策以系统论观点分析,建立系统熵模型。利用关联熵和运行熵,从系统的资源输入、转换、输出和外部环境四个要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系统运行的有序性。本文选取山东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在2010-2019年间山东省科技人才政策系统关联熵先增后减,系统内部结构有序性呈现阶段性特征;运行熵逐年下降,系统运行呈现持续有序化的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上,在科技人才开发政策、科技体制机制和科技人才政策落实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17  科技评价中不同权重赋值方法的比较研究
    单连慧 安新颖 钟华 胥美美
    2022(2).
    [摘要](216) [HTML](0) [PDF 102.39 K](59)
    摘要:
    研究医院综合科技评价中指标权重确定方法,比较主观赋权法与客观赋权法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基于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指标体系,选取2018年度中国医院综合科技量值位居前100的医院各指标数据,计算熵值法、CRITIC法、独立性法、信息量法四种客观赋权法权重,通过加权计算得到四种方法100家医院的评价结果,与中国医院科技量值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评价结果比较。100家医院研究数据信度质量高,信度系数值为0.883。熵值法权重与CRITIC、独立性、信息量法权重之间的相关关系系数值呈现出显著性。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CRITIC法、独立性法、信息量法五种方法计算的评价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值分别是0.920、0.984、0.992、0.976,p<0.01,有正相关关系。采用的四种客观赋权方法权重相关关系及评价结果相关关系全部呈现出显著性正相关。本例层次分析法与客观赋权方法相互得到验证,但这并不能代表客观赋权法适用于各类评价。实际工作中仍需要根据评价目的、管理需求及评价数据实际,系统比较研究选取合适的赋权方法。
    18  多元主体需求下的专利预警研究回顾与展望
    张世玉 丁堃 张春阳 王伟
    2022(2).
    [摘要](136) [HTML](0) [PDF 81.45 K](37)
    摘要:
    以现有专利预警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回顾与深度分析,对多元主体需求下的专利预警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与梳理,分析其主要特征,并提出促进专利预警研究创新发展的改进思路与方向。研究发现,已有研究为进一步完善专利预警的理论框架、方法体系以及推动专利预警实践工作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然而在多源数据资源利用、预警模型构建及实时动态监测方面尚存在一定的不足。鉴于此,对后续研究提出两点展望:一是要进一步探索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专利预警实现机制,二是要深入探究基于扫描统计量的实时动态监测及预警方法,进而提高专利预警的有效性。
    19  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团队心理资本的结构维度及与团队变量关系
    徐礼平 李林英
    2022(2).
    [摘要](131) [HTML](0) [PDF 133.66 K](42)
    摘要:
    团队心理资本已经成为组织行为学研究中的新领域,也是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交叉学科研究中的崭新方向,揭示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团队心理资本的结构维度及与团队变量的关系,对于加强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团队建设,促进团队成员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团队心理资本包括团队自信、团队希望、团队韧性和团队使命四个维度;同时还发现成立时间较长(6年以上)比成立时间较短(5年以下)的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团队团队心理资本水平高;依托高校比依托科研所的重大科研项目团队心理资本水平高;未结项比已结项的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团队心理资本水平高。因此,加强不同类型、不同组建年限和不同依托项目的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团队的建设需要因“团队”制宜、采取有针对性、差别化的方式进行。
    20  基于AHP-EWM的安徽省区际间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
    汪本强
    2022(2).
    [摘要](179) [HTML](0) [PDF 360.73 K](49)
    摘要:
    近年来,安徽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与其科创能力水平发展不平衡关系密切。通过从环境、投入、产出 、效率和绩效等方面构建区际科创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 EWM法综合评价了安徽省各地区科创能力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安徽省区际间科创能力存在巨大差异,但资源禀赋类似地区却呈现出一定程度相似性;科创水平较高地区对周边辐射能力仍较弱;部分地区科创能力综合排名与其细分排名不匹配;基础服务设施是吸引科创人才的重要因素;合肥、芜湖、滁州和马鞍山对安徽全省科创成果的贡献率最大。鉴于此,安徽省应建立科创资源共建共享与合作交流平台以及科创效率综合评价机制,实施“三管齐下”科创人才引培战略,破解其科创产出成果偏低和区际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从而推动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
    21  成渝城市群创新极化演进及动因分析
    杨鑫垚 韩文丽
    2022(2).
    [摘要](164) [HTML](0) [PDF 401.18 K](41)
    摘要:
    摘要:为了对我国城市群创新极化问题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由表及里地梳理,以成渝城市群为研究区域,以其内部16个城市过去十年间的授权专利为研究变量,并分别运用自然断裂法、创新极化贡献度模型以及GWR模型对该区域的创新极化问题从现状及演变过程、各城市极化贡献度以及影响因素三个层面展开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该问题的解决尝试性地提出对策。
    22  悖论式领导对员工创意领地行为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曹萍 赵瑞雪
    2022(2).
    [摘要](190) [HTML](0) [PDF 128.22 K](49)
    摘要:
    针对员工创意领地行为的存在对企业创新发展存在着一定不利影响的问题,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通过352份来自高科技企业员工的研究样本,分析悖论式领导对员工创意领地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悖论式领导对员工创意领地行为有负向影响作用,该过程是通过以情感导向的团队互动的中介作用实现的,而以事实为导向的团队互动中介效应不显著;个体主义不仅能够增强情感导向的团队互动对创意领地行为的负向影响,还对情感导向的团队互动在悖论式领导与员工创意领地行为关系间的中介效应具有强化作用。为组织降低员工创意领地行为,提出领导者培养自身接受并协调矛盾的能力、注重员工个性化发展、重视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和促进团队互动、注重明确员工个人创意在团队中的归属问题等措施和建议。
    23  农业企业绿色创业导向驱动机制: 一项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张秀娥 向凤麟 滕欣宇
    2022(2).
    [摘要](163) [HTML](0) [PDF 82.97 K](48)
    摘要:
    探讨如何激活农业企业绿色创业以解决日益窘迫的环境问题,以我国207家农业企业为案例样本,基于集合论思想,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从环境、组织两个层面分析政府环境规制、市场压力、管理者环境认知以及绿色价值观等4个条件因素对绿色创业导向形成的多重因果机制。研究发现:缺乏市场压力是导致非高绿色创业导向的必要条件;高绿色创业导向的驱动机制分为3条路径,非高绿色创业导向的驱动机制分为2条路径,且与高绿色创业导向的驱动机制呈非对称关系。研究结论对推动农业企业绿色创业实践的启示包括:政府必须进一步做好政策宣传,企业要引进有绿色创业愿景的管理者,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教育以及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在推动绿色创业导向中要把握好关键核心要素;企业管理者应当根据内部价值观和文化以及外部规制和市场竞争状况选择适合的绿色创业提升方向。
    24  基于专利分析的我国太阳能光伏领域核心技术识别及演化研究
    赵璞 林文 姜天润 马腾云
    2022(2).
    [摘要](171) [HTML](0) [PDF 4.17 M](50)
    摘要: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为识别我国太阳能光伏领域核心技术、把握光伏技术发展趋势,从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获取我国1963年至2020年3月太阳能光伏领域专利数据,依据技术生命周期理论将我国光伏技术发展划分为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3个阶段,利用关联规则挖掘各时期有价值的技术领域,并通过计算各技术领域间的交叉影响系数及其对整个技术系统的影响贡献率识别核心技术领域,最后建立交叉影响有向网络,分析核心技术领域演化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太阳能光伏技术发展主要以半导体器件为基础,逐步演变为光电转换技术、光伏照明、太阳能电池、光伏建筑一体化等多个技术领域共同作用的发展模式,呈现应用导向型多元化发展。最后,从产业技术升级、优化关键技术两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我国光伏领域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25  金融集聚、技术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升级研究
    曲昳
    2022(2).
    [摘要](146) [HTML](0) [PDF 158.50 K](35)
    摘要: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金融集聚通过促进高技术企业形成外部规模经济效应推动技术创新以及通过降低高技术企业交易成本推动高技术创新,从而实现高技术产业升级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并运用2001年-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探索这一影响机理。研究表明:(1)金融集聚显著促进了高技术产业升级。(2)变更高技术产业高级化替换变量、金融集聚替换变量,这一影响效果依然稳健。(3)金融集聚均通过显著提高高技术企业规模效应和显著降低高技术企业交易成本进而实现技术创新。(4)金融集聚也通过显著提高技术创新实现高技术产业升级。
    26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在华发展历程研究
    肖遥 王清 刘展
    2022(2).
    [摘要](182) [HTML](0) [PDF 737.00 K](35)
    摘要:
    外资TIC机构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亲历者和助力者。本文选择外资TIC机构中的典型代表——10个国家14家机构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总结了改革开放至今这些机构在华发展历程。基于政策背景与阶段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外资TIC机构在华发展历程可分为探索、培育、快速、高质量等四个重要阶段。本文研究将为如何更好引导和监管外资TIC机构在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为推进国有与民营TIC机构做大做强做优,发挥好应对贸易战的技术支撑作用,服务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提供有益借鉴。
    27  融资租赁对广州市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
    徐维军 陈树坚 钟薇薇
    2022(2).
    [摘要](196) [HTML](0) [PDF 120.71 K](49)
    摘要:
    从产业结构角度实证研究广州市的融资租赁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2011-2019年广州的融资租赁发展对基础设施投资与第三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融资租赁发展与先进制造业投资和工业经济增长关系。结果表明:融资租赁发展促进基础设施投资进而促进第三产业经济增长;融资租赁促进了先进制造业投资,但先进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没有转化为工业经济增长;融资租赁对工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可能源于其促销功能,在当前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对促进工业经济增长不显著。结合广州实际,为广州融资租赁更高质量服务产业发展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28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科研绩效评价体系及应用研究
    王 碗 李薪茹 陈雪平
    2022(2).
    [摘要](244) [HTML](0) [PDF 163.58 K](52)
    摘要:
    针对高校科研绩效评价中存在缺乏信息化和国际化的科研绩效管理观念、以结果为导向以及缺乏个人学习与成长科研绩效评价等问题,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从财务、效益、效率、学习与成长等4个维度构建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分析提出实际应用中应遵循评估结果能彰显院校科研职责和科研效用原则、评估标准能彰显院校科研管理公信力原则、评估过程能彰显院校科研评估反馈性原则,以及具体实施路径包括对院校科研微观结构进行事先评估和测绘、配套平衡计分卡实施所需绩效管理奖惩机制、落实平衡计分卡实施小组和制定实施细则、尽可能保证数据收集可得性及评价口径的严谨性、配套完善的平衡计分卡绩效考评机制,最终将科研发展战略和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操作层面,以期对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效益的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29  广东后5G技术发展探析
    魏亚运 张祥宇 王勇 李子愚
    2022(2).
    [摘要](170) [HTML](0) [PDF 120.50 K](25)
    摘要:
    随着5G的不断更新迭代、进步发展,新的技术浪潮持续翻涌,推陈出新了后5G技术概念。为探索广东后5G技术高质量发展的科学路径,文章在分析国内外5G和后5G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广东5G技术和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经调研、咨询专家和查阅资料后发现:广东5G发展存在产业“卡脖子”问题严重、行业应用未形成规模化效应、对新技术的关注和跟踪不够等问题;国内后5G技术在基于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的射频芯片与器件、自主可控的底层操作系统、开源开放的芯片指令集等方面具备“超车”的巨大潜力,同时在天地融合通信、毫米波太赫兹等高频段通信、开放化通信网络等方面可能出现“被超车”的风险。为延续和确保广东后5G技术优势,提出强化通信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布局、深化部署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全方位培育5G行业应用产业生态、持续支持后5G前瞻性技术研究、建立稳定财政资金支持机制、继续深化后5G技术国际合作、培养集聚后5G优势创新队伍的对策和建议。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