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0卷第20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信息化嵌入对中国参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影响研究
    于李娜 闫肃 孙雅秀
    2022(20).
    [摘要](364) [HTML](0) [PDF 284.95 K](41)
    摘要:
    本文以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为切入点,探究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路径,实证检验信息化嵌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信息化嵌入能显著推动制造业显性比较优势的提高,主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劳动力成本实现;对制造业整体来说,信息化嵌入通过劳动力成本中介增强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中的显性比较优势;信息化嵌入的影响及传导机制作用于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时具有显著差异,高技术制造业与信息化结合更好,技术创新和劳动力成本的中介效应显著,低技术制造业技术水平低、信息化结合能力弱,中介效应不显著。
    2  科技创新对珠江西岸物流产业效率影响分析——基于超效率三阶段DEA模型
    秦雯 倪容 田一辉
    2022(20).
    [摘要](334) [HTML](0) [PDF 136.35 K](44)
    摘要:
    本文通过构建珠江西岸物流产业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三阶段DEA模型对2010-2019年珠江西岸的剔除环境影响因素后的物流效率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物流产业相关科技创新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分析科技创新对珠江西岸物流产业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珠江西岸各城市的物流产业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物流综合技术效率不高主要是规模效率低造成的,规模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环境因素来看,政府支持与信息服务投入对珠江西岸物流效率的影响较大;基础物流环节的科技创新未发挥对物流效率的促进作用,不同城市的科技创新效应存在差异。最后,基于珠江西岸的实际情况以及实证结果的分析提出:提高区域协同水平,推进珠江西岸物流一体化发展;加大信息服务业的投入,提高珠江西岸物流业信息化水平;发展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物流业;有选择地加大物流业的科技创新要素投入等四点物流发展建议。
    3  产学研融合创新破局:“高校-国企”伙伴视角
    董博为 尚俊颖 戴汝熙 丁明磊
    2022(20).
    [摘要](360) [HTML](0) [PDF 104.91 K](46)
    摘要:
    深入、系统探讨我国国有企业在产学研体系中潜在功能的不同侧面,以促进产学研融合进而推动技术创新,尤其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运用案例比较法,通过梳理美国产学研融合创新的经验,对比探究我国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在产学研融合创新中所应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美国大型企业和中介性组织发挥着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和提供“耐心资本”的功能;相比之下,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中小微企业、大型企业和中介性机构4类主体都存在明显短板,分别均难以充分发挥上述功能。我国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所属行业产业以及在跨界整合中均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发挥 国有企业在产学研体系的创新引领力不失为破局之方。国有企业不仅要持续强化自身创新能力,更需要积极主动引领各方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市场需求和创新主体有效对接,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并构建新型举国体制。
    4  “双一流”建设下我国药学学科的科研竞争力水平——来自48家高校院所的实证
    路亮 陈永法
    2022(20).
    [摘要](33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丰富从获取科研基金角度分析我国高校院所药学科研竞争力的研究,基于2005-2019年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在药物学、药理学领域有关资助数据,从获取科研经费、基金项目负责人数量等维度构建改进的药学学科科研竞争力指数(PSCI),以国内设有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48家高校院所为实证对象,分析其药学学科科研资助情况、科研竞争力及变化趋势。结果显示:NSFC在药物学、药理学领域资助以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为主,资助项目数量和经费均呈现出先快速增长后平稳发展的态势,表明我国药物学与药理学领域基础研究水平已达一定高度;药学科研竞争力强的单位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和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高校院所药学科研竞争力位次呈固化趋势,科研资源聚集现象显著。
    5  科技禁毒与科普元宇宙融合的新尝试
    辛昊 黄伊霖 娜迪拉·阿里根
    2022(20).
    [摘要](331) [HTML](0) [PDF 41.64 K](41)
    摘要:
    为实现科技禁毒生态创新发展,有必要推动科技禁毒与科普元宇宙理论技术深度融合。在具身认知理论、情境认知理论和沉浸理论的框架下,基于科普与元宇宙理论融合的需求,分析科普元宇宙整体呈现出的全域感知、精准映射、虚实结合、具身投入、多元化协作和去中心化等典型特征,从基本组成、构成要素、支撑技术和科普能力4个方面设计并构建科技禁毒与科普元宇宙融合的体系结构,包括5个基本组成、4种构成要素、两大支撑技术和5大核心能力。鉴于科普元宇宙在情境、互动、资源和评价等方面优势明显,其在禁毒科普尤其校园禁毒科普应用潜力巨大,未来需要加强科技禁毒的发展基础构筑、发展功能形成和发展逻辑厘清。
    6  我国光伏产业政策变迁的间断均衡分析:弱制度摩擦场景下决策层理念革新的作用
    徐璇 温珂 黄俊灵
    2022(20).
    [摘要](665) [HTML](0) [PDF 116.80 K](40)
    摘要:
    经过十六年的发展,我国光伏产业政策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本文基于间断均衡理论模型,在将我国光伏政策变迁历程划分为三个均衡期和两个间断期的基础上,从政策系统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剖析推动政策变迁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决策层理念革新和焦点事件共同推动了政策图景和政策场域的交互作用,形成了我国光伏政策变迁的动力机制。其中,决策层理念革新是关键的主动性变量,其作用的有效发挥既得益于我国弱制度摩擦场景特征,也受到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反作用于政府认知的影响。在日益开放的政策场域下,多元主体协同模式有效地降低了决策风险,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文章提出,未来应当加强政府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同时扩大多方协同的政策场域,充分了解和回应不同主体的诉求。
    7  学科知识图谱及其构建机理
    孙雨生 彭梦媛 刘 涛
    2022(20).
    [摘要](486) [HTML](0) [PDF 385.37 K](81)
    摘要:
    目前有关学科知识图谱构建存在目标不明确、视角不明晰、方法较单一、流程不规范等问题,难以有效支持学科建设发展,因此,研究学科建设和学科知识图谱的内涵、价值和类型,提出学科知识图谱构建目标、原则、思路及机理。学科知识图谱按学科建设内涵可分为学科流派图谱、学科交流图谱和学科脉络图谱,在遵循数据时效性、可靠度、标准性和简洁性,知识单元支持度和简洁度,以及流程普适性、步骤规范性、类型多样性、图谱易懂性等原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引文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从空间维度识别学科核心知识单元及其交流、从时间维度确定学科同类单元结构关系及其演化等,从而辅助精准识别学科建设内涵及结构,科学定位学科发展阶段及特征,立体呈现学科主体间合作关系,动态揭示学科知识演化、研究方向以及前沿趋势,最终辅助学科内涵建设、学科建设决策。
    8  科技计划项目创新绩效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基于科技监督的视角
    廖苏亮 吴国栋 段依竺 米一波 郑嘉颖
    2022(20).
    [摘要](371) [HTML](0) [PDF 984.68 K](43)
    摘要:
    社会监督者的加入使得科技监督系统更加复杂,单纯从政策和管理视角进行分析研究不足以反映科技监督系统运行的内在逻辑,同时为反映整个系统的稳定均衡与外界动态反馈之间的关系,在分析当前科技创新治理体系下科技监督系统的运行机理和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以政府、项目管理者、项目执行者、社会监督者为主体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影响监督系统运行的关键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反馈关系,并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分析各监督主体行为选择、交互影响,预判系统的未来发展。研究表明:科技监督系统稳定运行时,创新绩效呈现前期快中期慢后期稳定的变化趋势;社会监督者的监督成本低、监督效果优;黑天鹅事件对科技创新系统的影响与事件的影响程度以及后续风险应对和处置密切相关。
    9  创新开放度、知识获取与高新技术企业成长
    赵武 梁智野 张沂娜 肖婷
    2022(20).
    [摘要](295) [HTML](0) [PDF 116.28 K](38)
    摘要:
    激烈的竞争环境推动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战略突破组织边界,通过获取丰富的外部知识来弥补自身不足以促进企业成长,但学界对创新开放度、企业成长与知识获取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不足,为此,以国内316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验证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创新开放广度与深度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影响具有差异性,不同类型知识获取的中介作用也有所不同。其中,创新开放广度对企业成长没有显著影响,而创新开放深度对企业成长具有正向影响;创新开放广度对显性知识获取没有显著影响、对隐性知识获取具有正向影响,而创新开放深度对显性知识获取与隐性知识获取均有正向影响;显性知识获取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并不显著,而隐性知识获取在创新开放广度与企业成长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在创新开放深度对企业成长的正向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从而得到如下启示:企业要重视开放式创新战略,合理高效利用开放式创新网络;不断提高创新开放深度,有效控制创新开放广度;重视从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
    10  大数据赋能的C2B个性化定制价值共创机制创新
    孟炯 王潇 杜明月
    2022(20).
    [摘要](360) [HTML](0) [PDF 412.78 K](65)
    摘要:
    基于尚品C2B个性化定制模式创新案例,应用动态能力理论,研究大数据赋能的C2B个性化定制价值共创机制创新,结果显示:C2B个性化定制价值共创包括价值形成、价值传递、价值实现三个阶段。产品大数据资源积淀,可促进企业对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精准解读,赋予企业C2B供需对接动态能力;订单大数据资源联结,可促进企业对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实时协调,赋予企业C2B资源协奏动态能力;生产大数据资源聚合,可促进企业对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并行响应,赋予企业C2B协同制造动态能力。C2B供需对接动态能力,推动用户个性化需求定位和企业个性化方案制定,驱动C2B个性化定制价值形成;C2B资源协奏动态能力,推动用户个性化需求分配和企业个性化方案分享,驱动C2B个性化定制价值传递;C2B协同制造动态能力,推动用户个性化需求满足和企业个性化方案落地,驱动C2B个性化定制价值实现。研究结论可为大数据背景下制造企业实施C2B个性化定制模式创新提供指导
    11  长三角节能环保企业绿色创新动力机制质性研究
    王凤莲 赵骅 谢静
    2022(20).
    [摘要](584) [HTML](0) [PDF 160.14 K](46)
    摘要:
    为深入分析长三角企业绿色创新的动力机制以及关键影响因素,以长三角地区20家先进节能环保企业为研究对象,从企业网站、媒体报道、学术期刊等收集相关二手资料,运用扎根理论的编码技术进行数据处理,研究构建节能环保企业绿色创新动力机制模型,并进一步以其中两家典型企业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法研究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作用阶段。结果发现:(1)市场因素与环境规制是外部导向因素,创新技术与能力是内部驱动因素,利益相关者压力和资源整合与投入是强化因素,企业文化是维持因素;(2)在节能环保企业绿色创新实践的4个阶段中,模糊前端、研究与开发、生产制造、商业化运用阶段的关键影响因素分别为市场因素、创新技术与能力、资源整合与投入、利益相关者压力。基于此,提出长三角地区政府加强市场激励型和自主参与型环境规制、企业提高绿色环保意识,共同加大绿色创新投入等建议。
    12  科学数据权治理模式研究——基于资产属性与权利模式比较的分析
    宋河发 华夏
    2022(20).
    [摘要](320) [HTML](0) [PDF 178.84 K](74)
    摘要:
    研究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分析科学数据的资产属性,研究科学数据的特征与类型,比较科学数据主流治理模式的优劣,构建科学数据的权利治理模式。具体而言,科学数据属于新型无形资产,基于“主体维度-场景维度-加工维度”可分为私有数据、信息痕迹数据、平台衍生数据、公共数据和公共衍生数据。从系统性、平衡性、适用性、可行性等方面辨析,发现数据权模式具有明显优势,依据已有数据治理相关制度为蓝本构建数据权模式,明确数据权的权利类型、内容、获得与行使方式。
    13  大学农业科技推广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的准自然实验
    江激宇 倪婷 佟大建 张士云
    2022(20).
    [摘要](298) [HTML](0) [PDF 277.00 K](44)
    摘要:
    为丰富大学农业科技推广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经验证据,探索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将中国2012年启动的“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计划”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选取江苏、湖南、安徽和浙江四省188个县2010-2019年相关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农业科技推广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促使政府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和提高土地生产率是大学农业科技推广对农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影响的重要原因;(3)教育部直属高校发起的大学比省属高校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更加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农业发展基础适中的地区开展大学农业科技推广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为明显,校企资源结合型高校比校地资源结合型高校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更显著。研究发现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完善大学农业科技推广运行机制以及推动地方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扩大大学农业科技推广覆盖面、创造适宜高校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的外部条件、全面加强高校服务地方农业发展的能力以及强化校地校企深度融合等政策启示。
    1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创新治理与成果转化:一个“超螺旋模型”
    章琰 姜全红 曾骞 李荣川
    2022(20).
    [摘要](320) [HTML](0) [PDF 672.45 K](56)
    摘要:
    为全面深入了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内在运行机理,切实提高创新治理效率和治理效果,本研究在重点调研了11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实证基础上,借鉴DNA分子螺旋结构提出了“超螺旋模型”。该模型包括产业链和学研链两条核心骨架链,通过人才、资金设备、知识信息、价值利益4种对接基按照一定规律形成连接键,由政府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所创造的生态场域作为中心方向轴引领两条骨架链公转。研究基于该模型从核心骨干科研人员、团队技术能力、团队综合实力、生态场域/外部政策环境4个维度分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成果转化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并从4个发展阶段分析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15  亲社会行为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双刃剑效应——基于情绪的中介作用及领导-成员交换关系的调节作用
    于桂兰 张诗琳
    2022(20).
    [摘要](321) [HTML](0) [PDF 95.24 K](59)
    摘要:
    本研究结合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领导-成员交换理论,基于607份在职员工的多时段配对数据,构建亲社会行为通过影响自身情绪资源的消耗及获取,进而影响员工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并验证了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实施亲社会行为会获得情绪资源从而产生积极情绪,但其也会消耗情绪资源使员工感到情绪耗竭;积极情绪和情绪耗竭中介亲社会行为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领导-成员交换关系能够调节亲社会行为与情绪之间的关系强度。
    16  基于波特假说的长江大保护政策对上市工业企业绩效的异质性影响研究
    张长征 元柳戈
    2022(20).
    [摘要](276) [HTML](0) [PDF 132.64 K](42)
    摘要:
    面对“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政策约束,长江经济带由“经济优先”战略转向“大保护”战略,工业企业的响应会给其发展带来何种影响?基于此以2012-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A股上市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长江大保护政策对企业绩效的异质性影响,并对其影响渠道展开探究。结果表明,长江大保护政策能显著提升长江经济带工业企业绩效,这表明环境保护与企业绩效可以实现和谐共生。其次,从企业产权性质和所在地区差异视角展开异质性分析,发现长江大保护政策对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在国有企业和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更显著。最后,验证了长江大保护政策通过引导企业绿色创新进而推动企业绩效提升,且绿色创新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17  科技援疆战略对新疆创新资源聚集效率的影响研究
    吴正平
    2022(20).
    [摘要](468) [HTML](0) [PDF 145.79 K](69)
    摘要:
    科技援疆战略是国家引导国内多方创新资源向新疆聚集,促进新疆创新资源聚集效率提升,提高新疆自主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的一项重大区域科技援助政策。准确科学评价其实施的“有效性”,不仅对其本身的实施和完善具有重大意义,还对其他国家区域科技援助政策产生借鉴作用。本文基于2003-2019年中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 (PSM-DID) 从创新资源聚集效率视角实证检验了科技援疆战略实施的“有效性”。研究发现,科技援疆战略对新疆创新资源聚集效率产生了显著负向影响,表明科技援疆战略并未促进新疆创新资源聚集效率提高;进一步的影响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援疆创新资源配置机制和使用机制在科技援疆战略对新疆创新资源聚集效率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但两大机制未能实现援疆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导致新疆创新资源聚集陷入了“低效率陷阱”,最终使得科技援疆战略对新疆创新资源聚集效率提高的促进作用难以显现。
    18  数字经济中互联网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检验及区域异质性
    周霞 曾爱花 谌一璠
    2022(20).
    [摘要](431) [HTML](0) [PDF 73.37 K](39)
    摘要:
    中国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互联网通过链接实体经济,能够促进产业深度融合、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最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本文力图揭示中国互联网发展对产业的协同集聚、结构升级的影响,探寻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互联网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是否对产业协同集聚和结构升级产生异质性作用。实证研究表明: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协同集聚,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协同集聚起中介作用。区域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互联网发展显著促进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协同集聚,协同集聚的中介作用仅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显著存在。
    19  碳约束机制下能源转型路径和宏观影响评估-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任松彦 汪鹏 林泽伟 张聪 赵黛青
    2022(20).
    [摘要](346) [HTML](0) [PDF 778.34 K](61)
    摘要:
    为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在碳强度控制目标下经济社会发展和碳减排任务的双赢,需量化评估能源转型路径在碳目标约束和驱动下传导效应的有效性,本研究构建能源经济环境评估模型,设计了基准情景、能源转型情景和深度能源转型情景,研究结果显示:大湾区碳排放达峰需要碳约束和能源转型的共同发力,无施加这两项措施的基准情景在2035年前无法达峰,转型和深度转型情景下的不同层度的碳约束和能源转型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分别于2025年和2022年达峰。相比基准情景,2035年碳成本和能源结构转型促进GDP增长了0.68%,深度转型则造成0.34%的GDP损失。碳达峰目标和能源转型驱动下,各行业投资结构发生转变,转型情景下2035年度总投资11万亿,带动GDP达到31万亿,相比基准情景年度新增约8000亿,电力新增600亿,工业新增5000亿,交通新增400亿,服务业增加2000亿。服务业、交通、电力部门的就业分别增长9.7万人、12.6万人、3万人。结果显示合理设置碳总量控制目标,系统呈现的碳价格有利于引导用能部门的结构替代,反过来促进经济GDP增长、产业结构低碳转型、就业率提高以及节能减碳目标更好的实现。
    20  地理距离与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基于企业异地并购的视角
    裴旭东 丁奎 赵李 高钰
    2022(20).
    [摘要](266) [HTML](0) [PDF 78.55 K](49)
    摘要:
    异地并购是一种打破市场分割现象,实现资源高效配置的重要形式。针对前期文献中学者们对异地并购中地理距离和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之间影响关系的研究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基于经济地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以2009-2019年间我国高新技术上市企业发生的异地并购交易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地理距离对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的影响效应以及并购双方技术重叠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地理距离对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分组回归中,这种负向影响在制造业和新创企业分组中更显著;技术资源重叠对地理距离和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间负向关系有显著的缓解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并购方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独董地理临近性以及高管团队规模能显著削弱地理距离的负面影响效应。研究结论从并购前标的方选择和并购后资源整合的双视角为如何缓解异地并购中地理距离的束缚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深化了我们对跨区域资源流动中地理距离影响效应的认知。
    21  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
    方梓旭 徐莉
    2022(20).
    [摘要](227) [HTML](0) [PDF 57.17 K](30)
    摘要: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发展的大背景下,需立足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因此,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在采用传统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相结合的方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科学合理测度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效率的基础上,通过建立Tobit模型考察影响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效率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第一,2016—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众创空间创新创业综合效率整体上不太理想。第二,30个省区市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效率呈现波动式上升变化,效率增长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的贡献;四大地区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全要素生产率逐年提升。第三,第三产业GDP占比、轻资产运营模式、技术市场发展水平显著促进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效率的提高,政府补贴则显著抑制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效率的提高,教育投入水平不显著正向影响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效率。本文为政府相关部门和众创空间运营机构提供了实证依据,研究结论为政府出台创新创业发展政策和促进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服务的有效供给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22  新型研发机构的财政支持偏好——可视性视角
    彭玉莲 范明明 侯凌霞
    2022(20).
    [摘要](374) [HTML](0) [PDF 107.87 K](75)
    摘要:
    针对地方政府通常更倾向于支持“看得见”的项目或者短期内能够带来“看得见”政绩的项目这一现象,探究政府对新型研发机构财政补贴的支持偏好,为政府更科学地制定新型研发机构补贴政策、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基于可视化视角,以广东省187家新型研发机构为样本,从科研人员职称层次、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状况两大维度实证分析地方政府对新型研发机构财政支持偏好及其内在机理。结果发现:财政支持对新型研发机构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而高级职称科研人员数量、进行了成果产业化对于新型研发机构获得财政经费和项目支持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在珠三角地区的新型研发机构、高校及科研院主导型的新型研发机构中表现明显。因此,为了更加合理配置创新资源、促进新型研发机构持续创新,建议地方政府注意有针对性地调整优化相关政策支持偏好,引导新型研发机构更加全面发展。
    23  广州市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组织实施与管理思考:以首批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立项分析及组织实施情况为例
    王丽 叶小廷 闫宇琪
    2022(20).
    [摘要](254) [HTML](0) [PDF 86.44 K](40)
    摘要:
    广州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是广州市科技计划体系改革后的最重要科技计划之一,是最具代表性的重大科技专项。本文基于广州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首批5个专项24个方向的立项情况和关键节点考核情况,从申报指南、承担单位类型、经费资助情况等方面分析了广州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的基本特点和存在问题,并围绕抓好顶层设计、完善立项评审机制和强化实施期管理三方面进行思考,提出优化申报指南编制、合理配置财政专项资金,探索多元化评审方法、完善评审专家遴选,完善项目经费拨付制度、优化项目组织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专业力量加强项目管理等建议,为改进优化广州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组织实施与管理,以及地方有关政府部门制定产业发展政策、规划提供参考。
    24  国家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能力非均衡测度
    张冀新 陈媛媛
    2022(20).
    [摘要](367) [HTML](0) [PDF 128.84 K](39)
    摘要: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25年将超过17%,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产业集聚作用。为提升国家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能力,构建载体建设、主体培育、产业创新、园区关联四维度培育能力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和突变级数法,评价国家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能力,并构建回归模型考察创新型产业集群各维度能力对培育成效影响。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能力呈现非均衡性,东部高于中部和西部,各维度能力一定程度上提升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成效。载体建设能力与产业创新能力对集群培育成效影响较显著,强于主体培育能力与园区关联能力。
    25  金融科技发展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基于融资约束纾解与创新促进的中介传递
    李为 谭素瑶 吴非
    2022(20).
    [摘要](414) [HTML](0) [PDF 147.24 K](63)
    摘要:
    基于文献梳理及理论演绎,提出相应假说,利用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考察金融科技发展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效应及其传递路径。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发展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呈现全域促进效应,但就不同性质的企业而言,该效应差异明显,高科技企业、非国企和东部地区企业相对显著。进一步中介机制检验表明,金融科技发展可有效纾解融资约束、实现财务稳定、降低杠杆水平、提高研发投入等,进而传递驱动企业行为选择并实现数字化转型。本文研究结论蕴含了实施差异化政策以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促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价值。
    26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效率的演变及耦合协调水平
    沙德春 王茂林
    2022(20).
    [摘要](314) [HTML](0) [PDF 98.43 K](35)
    摘要:
    目前学术界对黄河流域发展效率的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对黄河流域经济和创新效率及其子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的研究较少,为此,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效率的“生态-经济-创新”三维分析框架,基于2010-2019年黄河流域九省区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指数法分析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效率的演变趋势,同时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进行耦合协调分析。结果发现:九省区生态效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经济效率和创新效率呈增长态势,高质量发展效率耦合协调度处于较低水平,生态、经济和创新系统间整体耦合协调度处于轻度失调状态。据此,提出采取在黄河流域分段采取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强化市场化资源配置、突出创新引领作用以及各省区间优化联动协调机制等建议。
    27  广东省科研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孙晶 高燕 杨尔璞 罗军
    2022(20).
    [摘要](289) [HTML](0) [PDF 149.42 K](39)
    摘要:
    摘要:科研信用管理作为项目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贯穿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广东省科研信用管理经过多年来的实践、调整,在制度建设、工作机制、平台建设、宣传、共享与应用等方面取了一些成效,但整体上仍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文章从完善省级科研诚信信息管理办法、建立广东省科研诚信信息目录、明确科研信用管理各主体责任、推动科技伦理管理体制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和发展对策,为科研信用管理体系创新提供新思路。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