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0卷第2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PDCA模型在科技项目全流程质量管理的应用——以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管理为例
    陈之瑶 罗军
    2022(22).
    [摘要](193) [HTML](0) [PDF 264.33 K](71)
    摘要:
    我国尚未形成针对重大科技专项不同阶段的标准化文件或质量管理体系。为促进我国的科技项目管理实现全流程质量管理,保证管理适用、高效、有效益以及可持续,在梳理对比国内外依托专业机构形成的科技项目全流程管理机制的基础上,以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管理为例,依据PDCA循环理论,结合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特点及相关政策体系,建立以“项目计划-项目决策-过程监督-分析反馈”为主线的科技项目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提出科技项目全流程质量管理模式含括项目计划、项目决策、过程监督和分析反馈四大阶段,在项目计划阶段要制定适用于科技计划管理的通用管理、技术以及工作标准;决策阶段要以开展项目评审为核心任务;实施阶段要着重开展项目执行过程的动态监测、风险识别估计及防范、标准化评价体系建立等工作;分析反馈阶段需围绕组织实施绩效评价以及专项管理工作后评价开展工作。并从完善信息化管理机制、建立风险管控机制、实施项目专员制和开展标准化建设等方面提出进一步优化、完善科技项目全流程质量管理建议。
    2  财政支持、技术获取与高技术产业发展——基于我国30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师修繁
    2022(22).
    [摘要](147) [HTML](0) [PDF 105.73 K](63)
    摘要:
    为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深入探析政府财政支持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影响机制。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9-2020年的相关面板数据,构建以企业技术获取能力为中介变量的回归分析模型,对财政支持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财政支持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但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仅在东部地区由于区位优势而存在较高促进效应,而企业技术获取能力在财政支持与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由此提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统筹区域高技术产业协调发展和重视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等对策建议,为支持与推动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思路借鉴。
    3  我国中部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
    周筱扬 左国存
    2022(22).
    [摘要](159) [HTML](0) [PDF 626.28 K](52)
    摘要:
    探究我国中部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从经济运行、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民生福祉及对外开放5个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对2010-2019年中部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耦合协调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逐年提升,发展态势良好,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存在较大差距,呈现“北低、中高、南平”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湖北的耦合协调水平较高且成为唯一良好协调型地区,山西的耦合协调水平最低,一直处于过渡阶段,河南、安徽、江西和湖南的耦合协调类型逐渐演变为中级协调。根据研究发现,提出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增加科技创新要素投入、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等促进中部地区提升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的对策建议。
    4  绿色工厂集成化管理体系建立思路与方法
    姜涛 蔡宇凌 周丽
    2022(22).
    [摘要](122) [HTML](0) [PDF 154.97 K](37)
    摘要:
    为解决绿色工厂各项管理体系相互分割、独立运行的问题,促进提高绿色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以集成化思维为基础,分析绿色工厂对管理体系的需求,从管理对象、范围、方法、服务对象和服务目标等角度出发探索各管理体系间的关联度及集成化空间,将绿色工厂的4项基础管理体系分为两类,其中质量管理体系为一类,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能源管理体系为一类,进而将提高产品绿色属性的管理融入质量管理体系,将提高生产活动过程绿色属性的管理融入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能源类管理体系,并从顶层设计、高层推动和基层落实三方面形成绿色工厂管理体系集成化的方法和步骤。
    5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研究热点及演进态势 ——基于Cite Space的可视化分析
    王晶华 陈祺琪 金科
    2022(22).
    [摘要](138) [HTML](0) [PDF 1.21 M](37)
    摘要:
    进一步厘清国内关于农业科技创新的新研究热点及演进态势,让农业科技创新大力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中国知网收录的1998-2021年国内农业科技创新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来源,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绘制出作者和研究机构的网络知识图谱并剖析核心作者和机构合作关系,同时利用关键词的共现、聚类、时间线以及突现等网络知识图谱揭示相关研究热点和演进态势。结果表明:(1)从整体趋势上看,国内农业科技创新的研究历程可以划分为萌芽、稳定发展、快速发展和巩固发展4个阶段,年文献发表量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2012年达到顶峰;(2)农业科技创新从初始的点式创新发展到当前的系统性协同创新,创新要素越来越注重综合统筹规划,农业科技创新也倾向于绿色、协调、可持续;(3)研究热点聚焦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科研单位的带动作用和影响力以及协同创新,反映出当前的政策导向和亟须解决的问题。根据研究发现,最后从逐渐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校为辅的协同创新体系,促进知识流动更加充分、创新平台支撑能力更广泛,以及农业科技创新在“三农”上影响的广泛性等三方面视角提出未来进一步研究探索的方向。
    6  方少亮1,陈钰莹1,2,周俊杰1,赵晓萌1
    方少亮 陈钰莹 周俊杰 赵晓萌
    2022(22).
    [摘要](153) [HTML](0) [PDF 101.26 K](34)
    摘要:
    基于专利分析视角,建立2000-2020年全国卫星应用专利数据池,围绕专利态势、技术领域、创新主体三大维度,对比分析广东省、北京市、江苏省、上海市等地卫星应用产业专利情况,以判断广东省在卫星应用产业的总体发展态势、技术布局热点及薄弱环节、创新主体构成及协同创新情况,为产业政策、企业发展战略制定提供决策参考。结果表明卫星应用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广东省位居全国第二,在电通信技术、基本电气元件等领域具有优势,创新主体支柱是企业,但整体创新协作较弱,建议强链补链推动集群发展,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大力集聚人才、技术、平台等创新资源。
    7  基于偏移-份额分析法的我国区域创新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张林 陈云涛 李培祥
    2022(22).
    [摘要](126) [HTML](0) [PDF 112.44 K](41)
    摘要:
    鉴于目前创新质量动态分析不足,在中观区域视角下,基于2007-2019年我国3类专利申请数据,利用偏移-份额分析法,综合考虑区域发明专利占国家总体和本地区比例情况,分别计算出我国31个省份创新的国家平均份额、结构份额和竞争力份额,考察各地实施“专利倍增计划”对创新质量的影响,同时基于一般生产过程理论分析创新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对于区域创新质量,以结构份额来衡量更加合理;R&D经费投入、R&D机构课题数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作用效果均在“专利倍增计划”实施前更加显著;R&D人员投入的影响呈正“U”型趋势;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越高反而影响越不利;不同发展阶段的技术市场的影响不尽相同。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加强实施高质量创新战略、加大R&D内部经费的投入、优化R&D人员投入和建立高质量技术市场等促进区域创新质量提升的对策建议。
    8  基于能值分析的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评价-以天津市为例
    胡彪 苑凯 牛亭云 关玉琼
    2022(22).
    [摘要](117) [HTML](0) [PDF 268.29 K](30)
    摘要: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从关注不同物质、能量和服务之间质的差异以及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的角度评价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性。以天津市为例,基于能值分析理论,对生态系统的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进行量化,从社会、经济、环境3个维度探讨其2008-2020年生态经济系统资源输入、产出、系统服务所带来的环境压力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天津市近1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主要以外部能值输入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来拉动,能值自给率下降,经济发展对外界依赖程度增强;环境负载率持续增长,2020年的增长幅度达238%,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潜力持续变弱,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压力,自然生态系统已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系统的能值交换率、能值密度和人均能值量呈现增长态势,能值集约水平高;调节服务功能是整个生态系统服务的重中之重,且再生资源能值以及购买和外部来源对整个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指数影响较大。因此,天津市应不断发展绿色创新技术,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
    9  创新生态系统的知识治理研究综述
    王影
    2022(22).
    [摘要](123) [HTML](0) [PDF 102.55 K](35)
    摘要:
    强化创新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对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知识基础理论,本研究针对创新生态系统知识治理的代表性成果,运用文献综述法对知识治理概念内涵、治理结构、治理机制与治理绩效等核心内容进行总结梳理与分析述评。结果发现:创新生态系统知识治理的概念内涵具有拓展趋势。与此相适应,未来研究需在更为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下,加大治理结构、治理机制以及匹配模式的研究力度,丰富知识治理绩效的评价方法、影响因素、内在机理等研究内容,并结合创新生态系统的阶段性演进特征,推进知识治理的动态研究。
    10  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林妙昕 周建庆 彭玉莲 冯达伟
    2022(22).
    [摘要](142) [HTML](0) [PDF 755.21 K](48)
    摘要: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绿色制造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于资源基础观和知识整合理论,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2010-2019年数据,建立面板Tobit模型探究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调节因素。实证结果表明:(1)信息化建设对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软件建设对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较硬件建设更强,且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相互补充;(2)信息化建设对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3)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存在阈值,环境规制程度较强地区的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更有利于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讨论,上述研究结论依然成立。
    11  数字化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与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辨析
    陈同扬 贺文静 李婉青
    2022(22).
    [摘要](172) [HTML](0) [PDF 245.00 K](48)
    摘要: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数字化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必须明确界定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并揭示其可能的结构及系统功能。在辨析人力资源管理与技术应用互动研究的历史进程的基础上,针对一般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存在的五大方面不足,给出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定义,提炼数字化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特征,包括动态自助、虚拟场景、多元共创、前台思维与增值预测;基于知识创造模式理论,阐释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结构,包括六大功能模块;最后从搭建标准的核心数据平台、全面人才管理信息化、系统全面整合优化和知识创造云运行4个阶段,进一步梳理出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构建步骤。
    1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症结及其化解逻辑
    张金福 李哲婷
    2022(22).
    [摘要](143) [HTML](0) [PDF 99.46 K](47)
    摘要:
    为深入分析导致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和解决对策,主要基于2016至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的有关数据,梳理发现主要存在两大问题,即专利转化率与快速增长的专利数量不相称和技术转让收入与不断加大的科技经费投入不相称,而专利质量不高、过于强调学术评价、中试经费投入不足和科研活动组织管理模式单一等是问题的关键原因所在,对此研究提出源头治理、供给侧突围的症结化解逻辑及相关对策建议,包括科研团队建设由学科型转向公司型、科技成果评价由学术导向转为市场导向、科研管理重视过程及结果监管、实行全链条及一体化研发组织模式和优化投入结构等。
    13  中国能源绿色消费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 基于“社会—技术”系统转型视角
    郭丕斌 邹瞳 吴青龙
    2022(22).
    [摘要](172) [HTML](0) [PDF 149.09 K](71)
    摘要:
    探索基于能源转型相关理论框架构建评价指标,从宏观上量化研究中国能源绿色消费水平的时空特征。以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从“社会—技术”系统转型视角构建包含7个维度共20个具体指标的中国能源绿色消费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其2006-2019年相关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空间计量模型从时空双维度对其能源绿色消费水平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能源绿色消费水平呈波动、稳升、速升3阶段的螺旋攀升趋势,具有明显马太效应,呈“东高西低”的集聚发展态势。(2)在影响区域能源绿色消费水平的7类驱动因素中,低碳产业结构、能源新基建、科学技术发展、环境规制、城镇化、城市绿化具有正向空间直接效应,高碳能源消费结构具有负向空间直接效应;科学技术发展、城镇化具有正向空间间接效应,低碳产业结构、能源新基建具有负向空间间接效应,其余因素的空间间接效应不明显。因此,应注意加强区域间科学技术合作、深化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中国能源绿色消费水平稳步上升。
    14  政府碳税和补贴下动力电池回收渠道协调研究
    刘娟娟 薛晶 张为四
    2022(22).
    [摘要](156) [HTML](0) [PDF 914.38 K](93)
    摘要:
    随着新能源汽车大规模使用,动力电池迎来退役潮。在国家双碳目标的指导下,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问题亟待解决。文章研究政府向电池生产商征收低碳环保税,对回收企业实施回收补贴的组合政策背景下,分别在单渠道回收模式和双渠道回收模式下对电池生产商主导的闭环供应链进行契约协调,并对组合政策设计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低碳环保税和回收补贴机制能够有效提高废旧电池回收量,组合政策的设计能有效引导动力电池闭环供应链的回收行为。双渠道回收模式下的回收量和企业利润均高于单渠道回收模式下的回收量和企业利润。在回收成本分担-收益共享契约的协调下,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量和供应链总利润能够达到集中决策下的理想情况。且在不同回收模式下,当成本分担比例和收益共享比例合理设置时,电池生产商和汽车制造商的利润均高于分散决策时的利润,因此双方都愿意接受该契约。此时,回收成本分担-收益共享契约能够有效协调动力电池闭环供应链。
    15  长三角创新能力评价及其时空格局演化
    林珍 王武林
    2022(22).
    [摘要](116) [HTML](0) [PDF 9.98 M](48)
    摘要:
    选取长三角27市2000—2019年的面板数据,基于熵值法从5个维度对该区域进行创新能力评价及其时空演化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创新能力整体呈增长态势,随时间推移,创新技术能力逐渐取代创新基础环境成为影响创新能力的首要维度;从时间上可划分为快速、稳步和缓慢三个发展阶段,空间上东部热点城市数量逐渐增加;各城市按其创新能力差异可划分为微调首位型城市、波动中位型城市和平稳后位型城市,其中前两类城市均需将创新基础条件和创新技术能力作为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重要维度,平稳后位型城市则需将创新基础条件和产业集聚度列为重要维度。
    16  成熟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变革式演化与竞争优势再造研究
    刘雪芹 张贵
    2022(22).
    [摘要](147) [HTML](0) [PDF 179.17 K](44)
    摘要:
    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不断演化发展的系统。在提出生态系统变革式演化方式的基础上,采用案例研究法探索成熟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变革式演化的过程机理与竞争优势的转换再造。研究发现:外部环境因素与生态系统自身身特性因素共同驱动变革式演化,演化过程表现为形成变革共识、推进变革行动和创造性颠覆,并由系统底层个体力量或高层领导者战略主导推动,演化再造了适配新产业环境的企业内部异质性资源能力差异和外部协同关系差异。
    17  国家中心城市科技成果转化政策量化评价
    杜宝贵 廉玉金 杨帮兴
    2022(22).
    [摘要](129) [HTML](0) [PDF 257.18 K](43)
    摘要:
    科学评价国家中心城市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有助于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对于推动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5-2021年国家中心城市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文本高频词,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评价指标模型,并遴选出9项典型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研究发现:各项政策的PMC指数均值为7.34,整体状况优秀,但还存在3项共性问题:政策目标制定欠周、政策工具结构不佳和政策效益维度不全。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优化建议。
    18  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的影响因素及增强路径 ——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汪玖明
    2022(22).
    [摘要](233) [HTML](0) [PDF 556.12 K](44)
    摘要:
    为丰富关于区域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实现路径的理论分析,构建“供给-需求-环境”分析框架,以中国31个省份为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基于组态视角分析风险资本深化、区域创新能力、政府支持力度、科技中介规模、创新环境水平以及大数据技术发展6个条件变量影响区域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的联动关系及影响具体路径。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受多个条件因素共同作用,并无产生高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的必要条件,其中区域创新能力、风险资本深化、政策支持、科技中介规模及创新环境是核心条件;存在4条高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实现路径,部分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其中政策、中介和创新环境支撑下供需驱动型路径包含的案例数目最多;产生非高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的路径有4条,且与产生高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的4条路径非简单对立关系。由此,建议各地区在发展风险投资市场时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路径,政策着力点避免单一且注意协同性。
    19  基于全民所有自然资源管理的低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王纪武 胡雪薇 杨飞
    2022(22).
    [摘要](133) [HTML](0) [PDF 1.46 M](48)
    摘要:
    现有低碳评价指标体系对自然资源空间和农业资源空间的关注度不够,且相关指标过于全面、综合,缺乏实践操作性。对此,以“评建结合”为原则,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的技术方法以及分类核算、统筹规划管理的实践需求,借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评估报告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低碳城市标准体系。通过建立全民所有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地类的对应关系,明确各地类及全民所有自然资源类型的碳源、碳汇属性,形成5个主要评价维度,遵循系统全面性、科学有效性和操作实践性原则,构建包含森林、草原、湿地、水(江河湖泊)、海洋、耕地、全民所有农用地、城市绿地8个碳汇指标要素以及生产、交通、生活等3个碳源指标要素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管理的低碳评价指标体系。
    20  基于评估工具的专利价值评估发展现状研究
    陈思思 何俊卿 郑祥 徐慧芳
    2022(22).
    [摘要](134) [HTML](0) [PDF 50.59 K](49)
    摘要:
    从专利价值评估工具的视角分析专利价值评估的发展现状。对常见专利价值评估工具的功能进行了详细介绍,在此基础之上总结了不同类型的工具所用的评估方法和评价指标,讨论了专利价值评估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目前,专利价值评估呈现出评估方法智能化和自动化、评价维度和指标类型多样化、评估模型精细化的发展趋势。但国内关于专利货币价值评估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未来,专利价值评估需要将不同的评价方式有机结合,针对不同领域专利的特点构建相应的价值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
    21  产学研合作对专利质押融资信号失灵问题的作用分析
    谢宜璋 谢宏章 赵国成
    2022(22).
    [摘要](121) [HTML](0) [PDF 158.75 K](36)
    摘要:
    专利估值困难是金融机构办理专利质押融资业务的主要障碍。低技术企业通过伪装专利使金融机构无法通过贷款信号确认其技术水平,由此出现“专利信号失灵”问题。通过信号博弈模型对该现象的成因及危害进行分析,并对产学研合作与专利质押融资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有助于减少专利质押市场中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从而缓解“专利信号失灵”造成的市场效率低下问题。对此,建议积极完善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将产学研合作作为帮助金融机构识别可靠专利信号的重要考量,同时对尚未有高质量专利产出但正与高水平科研团队进行科技合作的中小企业提供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22  我国人工智能政策特征与PMC模型量化评价研究
    高秀娟 彭春燕
    2022(22).
    [摘要](142) [HTML](0) [PDF 2.39 M](45)
    摘要:
    探讨我国人工智能政策特征以优化政策设计思路,以中央部委与地方政府印发的31份人工智能政策文件为研究样本,综合运用文本挖掘、内容分析和PMC指数模型等方法,提炼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前沿与热点分布、人工智能的政策特征以及评价结果。研究发现:我国人工智能政策以智能化为主要目标,重点关注科技研发与创新环节,并对“卡脖子”的芯片、机器人产品提出政策规范;政策工具应用不平衡,对政府采购、对外贸易管制、反他国管制、购置补贴四项需求型政策工具重视度不够;总体政策效力较好,但政策之间具有效力差异性,相关政策条款亟待加强和完善。基于以上特征和问题,建议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前沿政策的设计与前瞻,加大需求端政策工具的组合性和灵活性应用、优化供需政策工具包,加强对人工智能领域的监管政策力度,开展人工智能政策系统的整体性评估。
    23  明星科学家能否提升转制科研院所的双重绩效?—以广东省为例
    何悦 苏瑞波 王鸿飞
    2022(22).
    [摘要](165) [HTML](0) [PDF 63.09 K](32)
    摘要:
    科研院所改革的重点在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明星科学家成为影响改制目标实现的“第一要素”。以广东省科研院所改革为背景,本文探索了明星科学家在组织创新与经济效益中的作用效果,并分析了项目式与平台式改革模式的调节效果,研究发现:明星科学家对组织双重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对创新绩效的促进效果高于经济绩效;政府财政科技项目在明星科学家与创新绩效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而创新平台在明星科学家与科研院所创新绩效、经济绩效关系中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将为科研院所的人才体系优化与资助模式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24  基于产业关联的碳减排绿色科技发展路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洪娜眉 黄何 李金惠 唐强
    2022(22).
    [摘要](142) [HTML](0) [PDF 258.11 K](44)
    摘要:
    以广东省2017年投入产出表及能源消耗数据为基础数据,运用假设抽取法测算能源消耗的产业关联性。结果表明:(1)炼焦化工金属产品制造业直接能耗总量最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单位能耗最大,是直接碳减排重点关注部门。(2)炼焦化工金属产品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采掘业及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转移输出碳排放量比重最大,是间接减排重点关注部门。(3)机械设备制造业、建筑业是吸收碳转移最多的两个部门,机械设备制造业本身及炼焦化工金属产品制造业是主要输入部门,也是间接减排重点关注部门。最后从重点产业部门绿色科技发展路径、绿色能源科技创新路径、产业结构优化助力绿色科技发展及政策导向支持绿色科技发展四个方面推进经济系统的绿色科技发展。
    25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构建、运行机制研究与实践探索
    唐江云 熊鹰 卿玲杉 彭璟颜 郭耀辉 李晓
    2022(22).
    [摘要](162) [HTML](0) [PDF 108.65 K](47)
    摘要:
    合理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是促进成果转化的关键所在,是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为社会实际生产力的有力保障。本研究以三螺旋理论为支撑,基于大量的四川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案例调研,构建了“政府-专家团队-企业”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三螺旋模式,阐明了该模式的运行机制,剖析了该模式的特点及局限性,并利用四川农业龙头企业典型案例予以佐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专家团队-企业”三螺旋模式尽管存在的主体固定、信息服务力量不足等局限性,但结合了四川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需求,符合中国农情特点,有助于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具体落地应用。本研究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三螺旋模式的运行机制提供思路,为农业科技成果的具体落地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及借鉴模式。
    26  “殊途同归”的区域人才集聚路径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框架的组态分析
    樊贵莲 李蕊婷 郭淑芬
    2022(22).
    [摘要](184) [HTML](0) [PDF 126.88 K](59)
    摘要:
    影响人才集聚的各种要素相互交织、相互依赖,具有明显的组态特点,因此聚焦创新生态系统多维要素及其要素间的联动效应,立足于五螺旋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框架,整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和必要条件分析方法,以中国31个省份作为案例样本,探究创新生态系统五要素即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公众、自然环境的不同组态影响区域人才集聚的复杂因果机制,明晰促进人才高集聚的路径以及导致人才非高集聚的路径。结果表明:不存在人才高集聚的单一必要条件;实现区域人才集聚所需各要素的贡献水平差异较大,从高到低依次为政府、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自然环境和公众,其中公众与自然环境水平基本相当;驱动人才高集聚的路径有3类,分别为包容创新驱动型、政产学研联动型和内生增长型,而产生人才非高集聚的路径有两类,为政府公众支持不力型和企业发展滞后型。基于研究发现,最后从“补短板+锻长板”“政府引领+平台赋能”“公共服务升级+公众积极参与”“一流高校为核心+政产学研齐联动”四方面提出促进区域人才集聚的对策建议。
    27  激励性创新政策赋能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陈黎 曾惠芬 万浩文 张毅
    2022(22).
    [摘要](152) [HTML](0) [PDF 107.88 K](52)
    摘要:
    为促进科技创新财政资金优化配置和有效运作,本文利用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高企)大样本数据,分析当前激励政策效能的内在结构差异性、作用机制及作用效果。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科技计划项目财政资助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媒介,提升了高企高质量发展综合能力,其中技术攻关专项、科技创新人才专项对高企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最大。科技与金融结合项目补贴、政府减免税普惠性政策显著提升了高企高质量发展综合能力。整体来看,在科技创新政策赋能作用下,高企高质量发展指数总得分逐年稳步上升,且高企创新能力指数得分同比增速显著高于其盈利能力和运营成长能力。
    28  中国生物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省级数据的实证研究
    孟庆庄 刘瑾
    2022(22).
    [摘要](135) [HTML](0) [PDF 730.16 K](31)
    摘要:
    当前,生物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于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准确测度生物经济发展的水平,这是政府有针对性制定政策的前提和基础。首先通过分析全球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生物经济政策、报告,明确了生物经济的定义、内涵和领域。然后构建了包含生物产业、创新能力、政府支持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和60个四级指标的中国生物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创新性地结合传统统计数据和非传统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我国生物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内地31个省份可以分为五个梯队,只有江苏、广东、浙江、山东等少数省份的生物经济发展情况较好,其他省份与这四地差距明显。从区域角度来看,我国生物经济发展水平按照从高到低排序分别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此外,本文还将指标体系拓展为标签体系,并提供可视化展示。最后,针对不同梯队生物经济发展情况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各地生物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29  一流高校产学研共生体建设的理念与探索
    郑曦
    2022(22).
    [摘要](132) [HTML](0) [PDF 364.96 K](32)
    摘要:
    产、学、研在互动共生中彰显多元潜能,高校创建产学研共生体是育人、科研、产业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西工大长三角研究院的实践探索表明,一流高校产学研共生体的核心构架是:以高新技术研发为依托,以高附加值技术产品开发为根基,以高成长性文化培育为焦点,带动高校产、学、研等事业的共生共强。产学研共生体运行是产学共生、学研共生、产研共生等三者的交叠过程,其理论模型是:在“协同创新”理念指引下,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与人才培养链间的交融一体化发展。一流高校产学研共生体建设的实践路径是:从众创空间建设、研发平台建设、团队梯队建设等三个角度入手,推进产学研共生体的内部共生与高水平运转。
    30  分散化投资策略在新型研发机构风险投资中的应用——基于Markowitz投资组合理论视角
    张智颖 任志明 陈为民 廖兵
    2022(22).
    [摘要](137) [HTML](0) [PDF 396.94 K](52)
    摘要:
    科技创新项目的组合选择是目前许多新型研发机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策问题。从马科维茨(Markowitz)的现代化投资理论视角,构建Markowitz均值方差理论模型,并运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模拟检验分散化策略在新型研发机构风险投资中的适用性与适度性,及其对机构风险防范和投资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相比集中投资,分散化的投资组合策略可以有效降低新型研发机构单一项目带来的非系统性风险,而且随着投资组合规模的扩大与增加,新型研发机构可以更加有效地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形成被投企业层面的范围性技术生态圈,充分发挥技术之间的协同效应;进一步的数值模拟分析发现,新型研发机构风险投资存在理论上的适度组合规模,过度、盲目的分散化投资组合只会降低边际效用,导致机构投资数目增长但投资质量下降、风险敞口上升的现象,无法使其风险资本达到帕累托最优配置状态。基于此,提出新型研发机构应坚持采用投资数量与投资质量并重的分散化投资策略,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增值服务能力。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