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0卷第2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新时期医学领域科技评价影响因素及评价体系构建原则和建议
    沈娟 郭欣 关健
    2022(23).
    [摘要](221) [HTML](0) [PDF 52.33 K](56)
    摘要:
    根据新时期国家政策和医学研究模式对医学评价体系的要求,分析医学科技研究模式和科技成果及其转化趋势,提出现有学术评价存在的问题,主要针对基础研究、临床与转化研究(包括新药研发)和管理学领域,提出医学科技评价体系框架和不同专业领域评价体系构建的具体建议。主要包括: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分类评价体系和分级分层评价机制来解决不同领域单一评价体系的问题;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层评价体系,并以基础研究为主提出除药物研发与技术创新类的通用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等级示例;建立完善中长期效果评价机制、宽容的项目评价体系,促进高端人才发展和原始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加强在我国期刊发表文章的评价地位。强调医学科技评价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原则,针对不同专业、机构和人员分别建立评价考核体系。
    2  科技冬奥协同创新网络构建及其对我国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启示*
    李梅 张敏
    2022(23).
    [摘要](149) [HTML](0) [PDF 2.10 M](66)
    摘要:
    科技冬奥协同创新网络是因冬奥会这一特定事件而形成的创新组织机制,其多元主体参与、网络组织模式、科研攻关方式、应用创新路径等方面的创新做法对我国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科技冬奥协同创新网络为研究对象,基于科技与奥运互动关系,从多系统融合、多主体协同、多组织嵌套、多机制联动四个维度探讨科技冬奥协同创新网络的形成及运行机理;基于系统视角构建科技冬奥协同创新网络运行框架,并从纵横向政府互动关系和多元主体合作关系两个层面明晰网络结构;从理念引领、制度优势、组织模式创新、科研攻关范式创新、协同创新机制等方面总结协同创新网络构建经验和成效,为健全我国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创新治理模式提供了启示与借鉴
    3  渐进性抑或颠覆性:金融集聚的创新激励效应研究
    郭晓旭 张娆
    2022(23).
    [摘要](145) [HTML](0) [PDF 103.50 K](44)
    摘要:
    基于2009-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SYS-GMM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等方法,系统考察了金融集聚的创新激励效应。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发展能够有效提升颠覆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且这种提升效应因地理区位和集聚程度的不同而存在异质特征。通过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机制检验后发现,金融集聚可以通过缓解资本要素扭曲和劳动力要素扭曲两种途径间接促进技术创新,且在金融集聚对颠覆性创新的激励效应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资本要素扭曲缓解,而在对渐进性创新的激励效应中劳动力要素扭曲缓解是主要路径。在空间特征方面,由于金融集聚存在明显的“虹吸效应”,对颠覆性和渐进性创新的提升作用只在本地区体现,并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抑制临近地区技术创新。在非线性特征方面,金融集聚对颠覆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的影响程度和方向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经济发展和产权结构门槛的约束下,金融集聚发展的驱动功效呈现边际递增态势;但只有在适度的政府引导和对外开放条件下,金融集聚才能更好的发挥创新激励效应,提升技术创新。
    4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有效性评价:以长三角“三省一市”为例
    禹文豪;周治 周治
    2022(23).
    [摘要](207) [HTML](0) [PDF 133.94 K](39)
    摘要: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对于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有非常强大的导向作用。基于模糊思想与QFD方法,以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最新颁布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为目标,通过五项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功能与十二项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维度的重要度与实施效果分析,设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有效性评价方法,实证研究了长三角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性,得出长三角地区可以通过改善“人才投入”、“融资支持”、“基础建设”和“信息服务”四个维度的政策工具来更高效的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有效性,对加快地区科技创新实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是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研究的新方法。
    5  数字赋能和商业模式创新如何协同推进数字化转型
    李文 刘思慧 梅蕾
    2022(23).
    [摘要](164) [HTML](0) [PDF 87.41 K](71)
    摘要:
    基于数字赋能和商业模式创新理论,本研究结合案例研究和定性比较分析探究两者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协同机制,并追踪其转型过程的进化路径。研究发现:(1)数字赋能转型机制可分为管控赋能、价值赋能和级联赋能;(2)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主要有创收型和编排型商业模式,且对数字化转型具有倒推作用;(3)协同驱动路径有集群创导驱动、价值创新驱动、资源连接驱动和精益管控驱动路径;(4)在协同推动转型过程中,价值赋能、级联赋能、创收型商业模式和编排型商业模式均是推动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条件,管控赋能是边缘条件。本研究拓展揭示了数字赋能和商业模式创新对数字化转型协同推进的轨迹,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6  城市群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研究
    李文梅 韩蓄 陈舒
    2022(23).
    [摘要](122) [HTML](0) [PDF 171.88 K](44)
    摘要: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良好的科技创新可以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以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选取了2016-2020年自创区内各地市级区域统计数据,在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基础上,构建城市群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从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看,自创区的科技创新发展综合水平整体呈增长趋势,但城市间差异显著;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看,各地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从时间趋势看,自创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缓慢增长趋势;从空间格局看,耦合协调度在各地市间有所差距,厦门耦合协调度略高于福州,而泉州耦合协调度相对较低;创新发展与协调发展的关联性最强,福州的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子系统的关联性最高。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针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7  技术转移机构的专业化:理论内涵和发展实践
    安涌洁 胡贝贝 刘海波 张亚峰
    2022(23).
    [摘要](145) [HTML](0) [PDF 166.55 K](47)
    摘要:
    提升技术转移机构服务能力是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完善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重要抓手,“专业化”已经成为改造和升级技术转移机构服务能力的共识。但尚未有研究从理论层面系统探究技术转移机构的专业化是什么、如何发展等问题。文章借鉴职业社会学和医学专业主义相关研究,结合技术转移发展实际,创新性提出技术转移机构专业化概念。在此基础上,以专业知识、社会需求、职业身份为基础构建分析框架,利用多案例分析方法探讨技术转移机构的专业化发展实践,并提出发展建议。本文不仅扩充了社会治理的理论边界,还为技术转移机构的实践发展提供有益参照。
    8  制造业数字化对其全球价值链地位升级的影响---基于广东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实证分析
    李松庆 胡志菊
    2022(23).
    [摘要](166) [HTML](0) [PDF 423.50 K](48)
    摘要: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给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根据广东省2010-2017年16个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本文分析了制造业数字化对其全球价值链地位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制造业数字化对提升其全球价值链地位有正向促进作用,且主要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制造业生产率两个渠道实现对其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升级。行业异质性研究显示,制造业数字化能显著促进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升级,但由于核心技术缺失,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促进效果不明显。因此,应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发展,促进其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基础;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不同类型制造业要因地制宜制定数字化发展措施;完善信贷、财税、数字知识产权和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数字化人才培养等相关政策制度,加大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力度。
    9  构建西安兰州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考虑
    付英 杜英 程晓玲
    2022(23).
    [摘要](130) [HTML](0) [PDF 1.86 M](36)
    摘要:
    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布局建设,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创新主引擎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我国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际,对比分析主要地区和城市群科技创新发展基础,提出新时期我国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优先选择。在此基础上,多维对比分析建设西安兰州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基础与优势,提出以“点线面”结合方式,以“秦创园”和“陇创带”建设“串珠型”科技走廊和10个方面的创新联合体,积极主动融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探索建立协同联动、高效高能、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等建议。
    10  基于改进MPA优化的高斯混合模型算法
    张长有 张文宇 袁永斌 叶贇瑞
    2022(23).
    [摘要](89) [HTML](0) [PDF 1.52 M](34)
    摘要:
    针对高斯混合模型算法(GMM)对初始参数敏感、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海洋捕食者算法优化的GMM算法(MMPA-GMM)。首先基于混沌序列和伪对立学习策略初始化种群,引入非线性收敛因子平衡MPA算法的全局与局部搜索,同时提出融入社会等级制度的位置更新策略;然后从搜索能力和收敛速度对改进的MPA进行分析;最后以S_Dbw指标作为算法的适应度函数,利用改进的MPA优化GMM算法的初始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MPA在4种测试函数上表现良好,并且MMPA-GMM算法对4个数据集的聚类效果均有改善,有效避免了GMM算法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
    11  碳中和目标下制造企业闭环供应链低碳转型机制研究 ——基于DEMATEL-ISM模型
    李煜华 袁亚雯
    2022(23).
    [摘要](172) [HTML](0) [PDF 286.41 K](55)
    摘要:
    “2060碳中和目标”对制造企业闭环供应链发展提出碳减排的要求,制造企业闭环供应链低碳转型迫在眉睫。为探究碳中和目标下制造企业闭环供应链低碳转型机制,采用文献研究法和DEMATEL-ISM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出18个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中心度、原因度及层级结构分析,进而构建机制模型厘清各因素间作用关系,揭示碳中和目标下制造企业闭环供应链低碳转型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碳减排策略因素的中心度排名第一而原因度排名靠后,补贴政策的原因度排名第一且中心度排名靠前;(2)18个影响因素分成五层,各因素间联系紧密且存在跨层影响关系;(3)政府、制造企业、零售商、消费者和回收商协同共进,保障制造企业闭环供应链的低碳转型。研究结论为碳中和目标下制造企业闭环供应链低碳转型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12  基于SAO语义分析与多维技术创新地图的技术创新机会识别研究
    冯立杰 王清华 王金凤 张珂 张世斌
    2022(23).
    [摘要](127) [HTML](0) [PDF 2.19 M](39)
    摘要:
    为精准识别技术创新机会,提出一种基于SAO语义分析与多维技术创新地图的技术创新机会识别方法。首先融合关键词分析和SAO语义分析方法剖析影响技术创新的要素,并以“链”结构梳理创新要素的层级关系,形成层次分明的技术形态;然后以多维技术创新地图为导航,基于维法耦合原理实现概念化和具象化两层技术创新机会的识别;最后以富钛料制备技术创新机会识别为例,检索并搜集392条专利为数据集。实证结果识别出3个概念化和6个具象化技术创新机会,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可为企业准确研判技术创新机会以不断获取技术先行者优势提供有益参考。
    13  CEO权力促进企业技术资源配置吗?—CEO技术专长的调节效应
    许秀梅 党晓虹
    2022(23).
    [摘要](133) [HTML](0) [PDF 91.02 K](38)
    摘要:
    以2015-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检验了CEO权力对企业技术资本积累的直接影响机制及CEO技术专长的调节机制。结果显示:(1)CEO综合权力、各维度权力均显著促进企业技术资本积累,且CEO结构权力、专家权力的作用程度大于所有权权力与声誉权力;(2)CEO技术专长对CEO综合权力、各维度权力与技术资本积累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且对结构权力、专家权力的调节程度大于所有权权力与声誉权力;(3)规模大且CEO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企业,CEO权力的直接效应及CEO技术专长的调节效应明显高于规模小且CEO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的企业。以上结论对于上市公司精准把握CEO特质、激发CEO技术潜能、优化CEO权力配置、构建科学的CEO聘任与激励机制、扩大技术资本规模、提升持续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多重借鉴意义。
    14  数字普惠金融、要素市场扭曲与企业创新能力 ——基于数字经济行业研究
    徐晓莉 李双圆 王森
    2022(23).
    [摘要](126) [HTML](0) [PDF 87.09 K](57)
    摘要:
    坚持以创新为先导,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对要素市场的影响力赋能企业创新发展,是我国在后疫情时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此,本文基于2013—2020年中国数字行业上市公司数据,选取数字产业的基础行业即数字产业化部分,构建数字经济行业企业研发指数,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 (1)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且在考虑稳健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2)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即数字普惠金融对数字经济行业的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3)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通过缓解地区要素市场扭曲程度,对企业创新能力形成正向的激励效应;(4)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更能显著的起到正向作用。
    15  新型研发机构的韧性评价
    梁林 郭悦雯 李妍 韩提文
    2022(23).
    [摘要](140) [HTML](0) [PDF 216.49 K](68)
    摘要:
    新型研发机构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主体,强化新型研发机构韧性是在当前VUCA环境中实现稳定发展的关键。通过对新型研发机构进行模块化分析,提出了新型研发机构运行过程的韧性化解释,识别出循环可变性、交互性、冗余性、稳健性四维韧性特征,构建了新型研发机构韧性评价体系,并选取初创型和成长型两类新型研发机构开展实践应用,验证了该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保障新型研发机构抵御外部冲击,实现良性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16  产学研合作、创新要素配置与创新产出——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
    张帆 伍晨
    2022(23).
    [摘要](135) [HTML](0) [PDF 99.03 K](46)
    摘要: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实证模型分析创新要素投入以及产学研系统各主体联系强度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并对检验结果结合边际产出的原理展开理论推演,讨论区域创新要素配置情况。得出以下结论:一、产学研合作强度对论文产出没有影响,对新产品产出有正向影响。二、无论是对于基础研究的创新成果还是对于技术创新绩效,科研经费边际投入的推动作用都十分明显。三、在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中,R&D投入存在资源匹配错位的情况,R&D人员投入相对过多,R&D经费投入相对不足。
    17  基于元分析的团队断裂带与团队创新的关系研究
    綦萌 舒子夕 董玉杰 李晓意
    2022(23).
    [摘要](148) [HTML](0) [PDF 149.69 K](75)
    摘要:
    团队断裂带对创新的影响是团队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探究团队断裂带与团队创新的关系对企业的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该领域受到了学界和业界广泛关注,然而,关于团队断裂带对团队创新的影响效应仍存在分歧。基于此,本文对2001-2021年期间的45篇实证文献进行了元分析,证实了团队断裂带对团队创新的抑制作用,并且探究了断裂带类型、团队类型、国别差异和产业类型等因素对于团队断裂带和团队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相比信息相关断裂带,社会分类断裂带对团队创新的抑制作用更强;相比西方情景,中国情景下的团队断裂带对团队创新的抑制作用更强。
    18  碳排放福利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G20数据
    刘国平
    2022(23).
    [摘要](137) [HTML](0) [PDF 787.39 K](84)
    摘要:
    本文基于生态经济学理论,从生态福利绩效视角构建了碳排放福利绩效指标及其影响因素面板计量模型,在此基础上对G20国家1990-2018年的碳排放福利绩效进行了国别比较和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结论为:①2018年英国、法国、阿根廷、巴西、德国的碳排放福利绩效较高,1990-2018年间英国、土耳其、德国、意大利以及巴西等国的碳排放福利绩效增速较快;中国2018年碳排放福利绩效和历年均值在G20国家中都排名靠后,且增速较慢,表明中国低碳竞争力缺乏静态和动态优势。②城市化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外贸依存度以及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对碳排放福利绩效有正向影响;政府规模与碳排放福利绩效呈倒U型曲线关系,表明政府规模存在治理门槛。最后,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针对性政策建议。
    19  广东省科学仪器研发现状与对策研究
    王友转 张乐. 万晶晶 文晓芸 裘钢 王春明 吴智恒 张子良
    2022(23).
    [摘要](129) [HTML](0) [PDF 99.44 K](38)
    摘要:
    科学仪器的发展标志着国家创新能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广东省科学仪器研发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调研广东省科学仪器产业研发和需求现状、存在问题。分析发现广东省科学仪器研发存在高端科学仪器被国外垄断、部分关键技术缺失、领先型的大企业少、成长型的小企业数量偏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配套产业不完善、区域基础研究和技术储备较弱、人才资源匮乏、仪器共享水平低等问题。据此,对广东省科学仪器产业未来发展,从创新能力、人才集聚、创新平台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
    20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基于2010-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方炜 刘洁
    2022(23).
    [摘要](132) [HTML](0) [PDF 147.39 K](50)
    摘要:
    “十四五”规划指出,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的新支柱,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来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的关键产业。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质量发展间的耦合机理进行分析,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评价模型,利用2010-2019年中国内地31个省域的相关数据,测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均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两者间的耦合协调等级也在不断提高,但仍处于高等级省域少、低等级省域多的“金字塔”模式,整体处于失调状态,并且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创新、开放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差于总体的耦合协调情况。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21  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国际比较研究
    杨云超 刘笑男 刘 伟
    2022(23).
    [摘要](175) [HTML](0) [PDF 129.27 K](42)
    摘要:
    基于全球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指标体系和1006个50万人以上城市样本数据,利用统计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深入分析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的总体特征和驱动因素,并与全球、美国、欧盟、巴西、印度、俄罗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是中国头部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已经呈现突围态势,但整体处于全球中等偏下水平;二是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的空间分异程度基本与全球平均水平持平,首位度高于美国、欧盟;三是全球联系、社会包容、经济活力、环境韧性是影响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的主导因素;四是在提升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方面,经济活力和社会包容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相对最强,而经济活力和环境韧性相对最弱。
    22  产业链“链长制”的理论内涵与实施路径 ——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实证研究
    郑茜 王臻 蒋玉涛
    2022(23).
    [摘要](230) [HTML](0) [PDF 106.11 K](58)
    摘要:
    产业链“链长制”作为一种产业政策创新,旨在依托科技创新促进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提升政府对产业链的生态主导力。本研究明确了产业链“链长制”的概念界定、理论内涵和形成动因,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以国内多个省份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为研究对象,对多渠道收集资料进行交叉验证,运用扎根理论开展研究数据编码分析,从组织机制、协调机制和支撑机制三个角度提出产业链“链长制”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实施路径。本研究能为地方政府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提出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23  广东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测度及区域差异研究
    梁俊芬 蔡勋 刘 序 周灿芳
    2022(23).
    [摘要](165) [HTML](0) [PDF 376.85 K](43)
    摘要:
    发展乡村产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根基。根据乡村产业内涵特征,运用熵值法对广东省及21个省辖市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化描述。研究发现:在政策、市场等诸多因素推动下,2015-2020年间广东省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整体呈强劲上升态势,珠三角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较高、业态类型更为丰富、农民就业增收效果明显;粤东粤北地区创新创业更为活跃;粤北地区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较高,注重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发展地理标志特色产业,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设施农业占比、淘宝村和淘宝镇数量等指标市域间差异较大。
    24  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协同推进机制与发展对策
    赵志娟 俞云峰 陈盼
    2022(23).
    [摘要](121) [HTML](0) [PDF 205.51 K](34)
    摘要:
    该文阐释了何谓创新券通用通兑,对长三角创新券通用通兑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结合三省一市创新券推广应用实际情况,从加强顶层设计、探索分类通用通兑、探索标准化管理、探索试点范围先行先试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并进一步探讨了大仪开放共享为试点的创新券通用通兑标准化流程。
    25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科技奖励地方立法研究——基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奖励地方立法文本的实证分析
    刘浩 李金惠 邹建伟
    2022(23).
    [摘要](125) [HTML](0) [PDF 71.69 K](40)
    摘要:
    科技奖励制度是激励科技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在规范科技奖励、评价科技成果、指引创新方向方面意义重大。在国家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以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修订的背景下,以《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修订为研究起点,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奖励办法进行横向比较和实证分析,本文认为地方在深入推进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立法保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地方科技奖励制度的系统性和及时性不足、奖项设置导向性仍需要加强、工作机制仍需进一步细化、社会力量设奖仍有待促进和规范等。据此,建议正确处理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和地方立法的关系,持续推进科技奖励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科技奖励工作机制和发挥社会力量作用,促进科技奖励制度法治化。
    26  基于专利计量的中美量子计算技术发展态势研究
    颜学明 刘建明
    2022(23).
    [摘要](203) [HTML](0) [PDF 68.88 K](66)
    摘要:
    量子计算对未来计算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方法路径,已成为世界主要科技强国重点布局的前沿技术领域。本文以智慧芽专利数据库中的发明专利申请、授权及PCT专利申请文献作为数据源,从时间维度和技术领域两个维度综合考察中美量子计算的发展趋势,由面带点深入挖掘典型专利人及高价值专利。研究发现,美国的量子计算技术起步早,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期,且已从学术研究到产业化阶段;中国的量子计算发展势头虽然很猛,但专利权人主要还是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且核心专利偏少。因此,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要从国家层面加强量子计算顶层设计,强化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培养和造就一批高层次人才,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