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0卷第2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绿色创新对工业企业污染治理绩效的影响研究
    张杨勋
    2022(24).
    [摘要](214) [HTML](0) [PDF 67.88 K](30)
    摘要:
    提升污染治理绩效是实现工业企业绿色转型的重要现实依托。文章基于自主构建的“工业企业-污染排放-专利申请”数据集,利用高维固定效应估计方法,研究了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绿色创新行为与污染治理绩效的关系。结果显示:绿色创新对工业企业污染治理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工业企业绿色创新的污染治理效应存在所有权异质性,国有企业子样本中的污染治理效应更为显著。
    2  政府补偿方式、所有制性质与企业技术创新失败再创新
    张帆 狄鹏 叶建木
    2022(24).
    [摘要](178) [HTML](0) [PDF 117.94 K](45)
    摘要:
    本文实证分析了政府补偿对企业技术创新失败再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1)政府直接补偿与间接补偿均能提升再创新绩效,且直接补偿效果更显著;(2)企业所有制性质存在调节作用,国有性质强化了直接补偿效果而弱化了间接补偿效果;(3)政府直接补偿与企业再创新的R&D投入存在倒“U”型关系,即直接补偿存在临界值,临界以下表现为补偿溢出效应,临界以上则为补偿挤出效应。而政府间接补偿对企业再创新的R&D投入表现为补偿溢出效应。以上结果拓展了政府补偿方式影响企业再创新行为的研究视野,为政府制定基于创新容错的失败补偿政策与再创新激励政策提供了新思路。
    3  知识产权保险与企业战略激进度——兼议融资约束的中介作用
    林登辉 王华丽 张钰宁 付晓桐 林雪梅
    2022(24).
    [摘要](177) [HTML](0) [PDF 136.53 K](35)
    摘要:
    本文选取2009—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多时点DID模型、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考察知识产权保险对企业战略激进度的影响,进而按照净利润、新增投资支出和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分类进行异质性分析,并利用逐步回归法兼议融资约束的中介作用。经验证据表明:知识产权保险可以提高企业战略激进度,且知识产权保险会对净利润较多的企业、新增投资支出较多的企业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企业具有更显著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困境,进而在影响企业战略激进度中起到中介作用。
    4  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产业链安全稳定发展面临的科技风险与防范对策
    刘敏 张军
    2022(24).
    [摘要](232) [HTML](0) [PDF 43.71 K](46)
    摘要:
    本文通过产业链的理论溯源,明晰产业链安全稳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从研究全球产业链回流化、外流化、多元化、区域化的发展趋势入手,指出我国产业链发展存在的科技风险,包括传统产业领域产业链完整性遭遇较大挑战,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产业链“卡脖子”问题凸显、价值链的层级有待提升等,并认为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大环境下,有必要从稳链、补链、强链、控链等视角出发,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强化东中西部产业创新协同;培育产业生态掌控型企业;与西方国家建立和而不同的非对称威慑技术能力体系,形成时刻保有的产业链反制能力,在若干领域形成控制性优势和反制力量等。
    5  基于扎根理论的我国科研人员科普工作路径研究
    胡芳 罗跞
    2022(24).
    [摘要](191) [HTML](0) [PDF 610.98 K](67)
    摘要:
    以26名来自全国不同区域的、供职于不同类型科技创新主体的科研人员为访谈对象,了解我国科研人员开展科普工作的最新进展,运用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分析访谈材料后,绘制科研人员科普工作路径,即科研人员在内部驱动和外部支撑的共同促进下从事科普工作,科普工作是在科研人员有一定准备和积累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渠道,生产应用于不同平台的、不同形式的科普成果。基于对现有路径的分析讨论,进一步绘制科研人员科普工作体系。
    6  外部风险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 ——基于445家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甘家武 王益
    2022(24).
    [摘要](170) [HTML](0) [PDF 176.81 K](62)
    摘要:
    学术界关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关系存在两种对立观点,为此,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为切入点,利用445家深圳A股上市公司2015-2020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来探讨外部风险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并探究冗余资源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外部风险对企业创新活动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2)企业冗余资源会显著反向调节外部风险与企业创新活动的关系,企业在面临外部风险时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来提升自身创新活动水平;(3)外部风险对国有企业的影响较小,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4)外部风险对第二产业的影响较小,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更为突出。因此,国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尽量遵循稳定性和连续性,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而企业则需要深入分析国家政策,加大创新投入、优化内部资源配置。
    7  数据工厂“去OEM化”的战略路径研究——以数据标注行业为例
    范黎波 于心悦
    2022(24).
    [摘要](171) [HTML](0) [PDF 144.45 K](55)
    摘要:
    近年来,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战略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新基建”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人工智能的发展得益于算法、数据和算力三方面共同的进步。由此,对数据的需求正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大部分科技公司将其需要的数据转交给数据工厂,通过数据工厂的处理人员进行加工以节约成本,既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又促进了就业。数据标注行业也因其劳动密集型、代加工的特征而被印上了新时代“富士康”的标签。然而,由于该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技术更新速度要求较高、行业内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加之我国面临着人工成本日益上涨等问题,数据标注行业正面临着潜在的风险与危机。本文对我国数据标注行业进行探索与研究、与国外先进公司进行比较,并识别出该行业的潜在问题,通过构建转型升级路径实现数据工厂的“去OEM化”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及质量,最终实现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
    8  创新型产业集群效率评价与分解 ——链式结构视角
    王贤梅 胡汉辉
    2022(24).
    [摘要](170) [HTML](0) [PDF 201.64 K](63)
    摘要:
    试图从定量评价角度对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运行效率进行评价,实现对创新型产业集群实施有针对性的动态管理。依据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现实运作过程和已有数据结构,将其运作链解构为科技研发和市场运作两个阶段,以《中国火炬统计年鉴2018》作为基础数据源,建立共享投入的两阶段DEA效率评价模型,测度与分解2017年我国109个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效率,并进一步就创新型产业集群的个体、行业以及区域的效率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市场运作阶段整体表现优于科技研发阶段,未来发展除了要继续发挥集聚式优势外,还要积极践行国家创新战略,加大集群内企业之间的交互;按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划分,新材料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效率值最高、服务业的效率值最低;按八大经济区域划分,南部沿海的效率值最高,而东北和大西南的效率值相对较低,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大西南以及东北地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市场运作和科技研发阶段发展较为平衡。
    9  两阶段视角下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研究
    许敏 孙笑 王慧敏 张家峰
    2022(24).
    [摘要](185) [HTML](0) [PDF 570.96 K](61)
    摘要:
    基于高校科技创新“知识创造—知识转移”两阶段模型,采用两阶段DEA模型对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的科技创新整体和分阶段效率进行测量及分析。研究表明,观察期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整体科技创新效率不高且高校间效率水平差异明显;“十三五”期间相比“十二五”期间,样本高校在知识创造阶段的效率值高于知识转移阶段的效率值,但知识转移阶段的效率值提升幅度高于知识创造阶段;不同类型高校的科技创新子阶段效率提升不均衡,体现出鲜明的办学定位和学科建设特点。最后,结合“科技自立自强”及“双一流”建设战略目标等,从国家、高校及社会三个层面,提出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对策建议。
    10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浙江省双创人才发展环境评价及优化路径研究
    宝友 吕旭芬
    2022(24).
    [摘要](226) [HTML](0) [PDF 144.09 K](33)
    摘要:
    文章以高质量发展理念为理论基础,构建了科技人才发展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并以浙江省90个区县为样本开展实证研究,探讨省域内区县尺度下科技人才发展环境优化的推进路径。结果表明:①浙江省科技人才发展环境的分项得分和综合得分均呈现显著的“金字塔”型结构,科技人才发展环境质量处于较低水平,且各维度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并具有一定的空间聚集性,总体以杭州市为圆心呈现“较高—中等—较低”水平的圈层式分布状态。②从各分项(维度)评价得分看,浙江省的绿色发展环境最好,创新发展环境和开放发展环境次之,协调发展环境和共享发展环境最差。③根据浙江省面临高校与科研院所数量且聚集于杭州和宁波两地、相对于收入的高房价和FDI流入的双创效应不佳、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提出既要从全省层面把握科技人才发展环境优化的推进路径,也要从针对各区县的短板及其发展特色,重点从强调基础设施和优化人才结构等方面设计符合本地科技人才发展环境提升的对策建议。
    11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要素跨境流动的动力因素与公共政策研究
    谈力 李栋亮 韩莉娜 任志宽
    2022(24).
    [摘要](201) [HTML](0) [PDF 122.31 K](57)
    摘要:
    基于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的一般规律和动力因素,探讨在粤港澳大湾区“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法律体系”下,公共政策如何推动创新人才和科技资源在粤、港、澳三地畅通流动和配置。针对科研人才过境、跨区域创业就业、科研经费过境管理、科技金融服务、科研仪器设备过境等关键问题,提出破解创新要素跨境流动障碍、推动三地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政策建议。
    12  商誉减值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牟卫卫 刘克富
    2022(24).
    [摘要](235) [HTML](0) [PDF 58.88 K](59)
    摘要:
    针对商誉减值与企业创新关系问题,以2007-2020年沪深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检验商誉减值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考察不同情境下商誉减值对企业创新的异质性。结果发现:商誉减值对企业创新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并且对发明专利和非发明专利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商誉减值通过抑制企业研发投入,使得企业没有充足的资源开展创新活动,进而对企业创新产生抑制作用;提高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和内控质量可以缓解商誉减值对企业创新的负面效应。基于研究结果,从防范商誉减值风险对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和内控质量等两个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促进企业创新从而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13  区域创新共同体的府际合作机制与提升对策——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
    刘鑫
    2022(24).
    [摘要](172) [HTML](0) [PDF 960.90 K](97)
    摘要:
    区域创新共同体是一个超越一般性区域创新府际合作机制的新提法,是综合政府与市场两种机制的模式探索,对于深化府际合作和区域创新理论具有积极意义。从府际合作理论出发,提出区域创新共同体的概念界定,从宏观、中观、微观角度分析了区域创新共同体的生成机制,搭建了区域创新共同体理念下的府际合作框架。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从府际间政策协议和专利合作两个维度进行了区域创新共同体的府际合作研究,发现在政策合作方面参与度较广但合作紧密度不高,专利合作呈现极核效应,域内外专利合作不平衡,行政层面的合作机制还需进一步落实到具体的创新研发合作中。最后,从共同体意识、合作网络、府际创新合作“多核”模式和一体化的创新政策支撑四方面提出提升对策。
    14  数字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的影响路径:基于“双循环”视阈
    周申蓓 张媛媛 张应允
    2022(24).
    [摘要](234) [HTML](0) [PDF 371.65 K](69)
    摘要:
    在“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下,为更好地引导金融避虚向实、服务实体经济创新投入,从国内国际双循环视角分析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的影响路径。利用2011-2019年我国31个省份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引入区域金融监管和产业结构升级因素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及其分指数都能正向促进区域创新,其中使用深度促进程度最大、数字化程度次之、覆盖广度最小;数字金融通过“双循环”促进区域创新,在内循环方面通过促进居民消费和提高信贷水平产生促进效应,在外循环方面通过提高对外直接投资水平、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和促进国际贸易产生促进效应;在高金融监管强度和高第二产业占比的情况下,数字金融的促进效应更强。最后从加快传统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形成供需协同的区域创新水平发展动力、科技驱动型金融监管创新和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结合四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15  重大工程复杂性马尔科夫链—熵度量模型构建
    李永科 黄东杰 鲁新生 刘钰洋 罗岚
    2022(24).
    [摘要](262) [HTML](0) [PDF 3.63 M](92)
    摘要:
    本文利用马尔科夫链来理解重大工程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演化特征,利用熵理论来量化重大工程的复杂性水平,建立了重大工程复杂性的马尔科夫链-熵度量模型。结果表明,重大工程的复杂性包括技术、环境、组织、目标、信息和任务六个维度,并具有结构性、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特征。马尔科夫链可以用来描述过程,熵可以用来量化复杂性。该研究可以揭示重大工程的宏观状态与微观状态之间的关系,测度重大工程的复杂性水平,分析可持续发展趋势并进行预测决策和控制。
    16  基于探索式创新的知识整合能力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开放度的调节作用
    林润辉 王伦
    2022(24).
    [摘要](197) [HTML](0) [PDF 130.95 K](50)
    摘要:
    突破式创新对于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与跨技术领域的知识重组活动密切相关。本文探究基于探索式创新的知识整合能力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从内外部机制角度解释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开放度对主效应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012——2019年中国计算机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457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发现:创造型知识整合能力对突破式创新的促进作用大于混合型知识整合能力;吸收能力与创新开放度均对混合型知识整合能力与突破式创新间的积极影响产生正向调节作用,但二者并未在创造型知识整合能力与突破式创新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本文不仅为企业如何通过跨领域、跨行业技术融合提升突破式创新方面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为企业如何从内部提升动态能力与从外部加强跨组织协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17  医药化学领域发明专利现有技术适格性判断路径研究
    邹 玥 尤 瑾 乔志伟 李 洋 李红玉
    2022(24).
    [摘要](108) [HTML](0) [PDF 65.98 K](36)
    摘要:
    创造性是发明专利申请能被授予专利权的必备条件之一,我国目前通常采用 三步法 来判断发明专利是否具备创造性,无论是第一步的“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环节,还是第三步的“判断是否显而易见”环节,均需要专利审查人员从诸多现有技术中选择适格的对比文件。本文将结合医药化学领域发明专利的特点,对该领域专利审查过程中现有技术的适格性判定要点进行梳理和深入分析,尝试从审查员初步认定、发明人协助校正以及技术调查官介入三个维度,构建现有技术适格性判断的基本路径,以期为提升专利审查质量提供思考及决策支持。
    18  科技型企业专利对外部融资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异质性视角的实证分析*
    赵淑芳 王晓通
    2022(24).
    [摘要](228) [HTML](0) [PDF 96.52 K](32)
    摘要:
    文章选取创业板上市公司2012—2019年数据,研究专利类型对企业融资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均有助于企业获得资金,且在短期借款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此外,从企业地域分布、行业属性、专利授权率及股权结构进行分组讨论,实证结果显示:地区间企业运用专利的融资能力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的企业能够充分挖掘专利的融资价值;战略性新兴企业的专利融资效果更为显著;专利的授权率可以显著提高企业融资额;股权集中度较高的企业利用发明专利进行质押融资的效果好于股权集中度较低的企业。在异质性作用下,专利对企业融资的影响效应存在较大差异,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行业差异等特征。
    19  广东省智能家电出口面临的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及应对策略
    魏雅丽 杨婕莎 刘宝星
    2022(24).
    [摘要](311) [HTML](0) [PDF 58.44 K](58)
    摘要:
    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区域合作深入以及对外开放的新要求,系统研究广东省智能家电出口遭遇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应对现状、问题和对策。通过梳理分析2010-2021年广东省智能家电企业在出口过程中涉知识产权贸易调查和诉讼纠纷案例发现,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贸易壁垒主要包括通过启动知识产权调查达到贸易遏制效应的美国“337调查”,企业间通过滥用专利权达到争夺市场份额、获取商业利益,以及通过恶意抢注商标域名以阻碍中国智能家电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等;而中国企业在应对识产权贸易壁垒过程中存在着海外维权成本高、专利许可谈判处于弱势地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意识薄弱以及中小企业应对能力有限等四大问题。根据研究发现,提出建立政府、协会、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四位一体的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应对机制的对策建议。
    20  基于自定义工作流引擎的科研经费管理系统研究
    刘艳丽 祁玫丹 张威 陈振宇 高民
    2022(24).
    [摘要](201) [HTML](0) [PDF 656.07 K](130)
    摘要:
    为适应当前科研院所项目经费管理多元化和复杂化趋势,基于经费管理但并不局限于经费管理,设计研发一套以预算管理为目标、贯穿整个项目管理过程的科研经费管理系统,为科研院所的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实践提供方法参考。该系统包含业务模块、工作流引擎、定时任务、权限控制等功能模块。其中,可自定义工作流引擎作为整体系统的一部分,以状态控制流程、关联每个业务,具有根据业务数据模型建立审批模型并进行流程扩展、执行等系统功能。并以某研究院使用该系统作为案例分析,其通过系统的项目管理、预算控制、支出应用三大业务模块功能,大幅度提高科研项目审批效率,通过统一数据标准提高用户查询结果的准确率,并有助于多部门协同运作,使得项目进度得到实时监控,从而显著改善科研经费管理效果。
    21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载体平台协同创新研究
    陈建敏 林珠 陈树敏 方少亮
    2022(24).
    [摘要](222) [HTML](0) [PDF 76.02 K](45)
    摘要:
    科技协同创新及一体化发展是区域提升技术创新的重要方法。尽管粤港澳大湾区内协同创新主体日趋成熟,但主体间关联性较弱、科研成果跨界流动不畅以及转化困难等问题制约了科技协同发展。为研究以载体平台为连接枢纽的湾区内协同发展及一体化建设,与世界三大湾区载体平台发展模式进行对比,提出以创新市场主体、优势学科门类、联合实验室、孵化空间和创新联盟为着力点,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科技载体平台的路径。最后,在强化载体平台“创新枢纽”地位、构建实现多产业融合的载体平台以及深根典型创新平台三方面给出对策建议,为促进大湾区内科技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借鉴思路。
    22  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对区域优质创新的作用效应——基于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数据的分析
    李秋实 王雪 吴幸雷 邬亚男 徐军
    2022(24).
    [摘要](208) [HTML](0) [PDF 80.83 K](44)
    摘要:
    以2018年广东省科技奖励制度改革为切入点,综合运用统计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对广东省优质创新的作用效应。研究发现,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后,广东省优质创新空间格局呈现创新空间扩大、粤港澳合作加深、珠三角创新组团创新策源能力进一步释放的趋势。同时,改革巩固了合作创新在创新生产中的主导地位,推动了跨域合作往高水平发展,并促使创新主体更加积极面向需求开展创新活动。此外,改革也对广东省优质创新整体网络和核心创新个体的创新网络产生了多元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总结了优质创新成果生成的共性规律,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3  深化“三评”改革背景下重大科技项目科技评审机制研究
    高燕 杨尔璞 孙晶 罗军
    2022(24).
    [摘要](254) [HTML](0) [PDF 102.95 K](37)
    摘要:
    “三评”改革对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工作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举措,极大推动了科技评价机制的科学发展。在“三评”改革的新要求背景下,本文以重大科技项目科技为例,深入研究了重大科技项目科技评审机制构建。研究认为,当前在科技评审中仍存在专家遴选制度仍待完善、评审标准不合理、对评审专家全程监督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引进了责任清单制,基于责任清单制视角,提出了未来应从完善科技评审机制、严格规范专家遴选制度、完善科技评审指标体系、提高评审队伍建设和组织水平等四个层面来完善重大科技专项评审机制。
    24  长三角数字一体化水平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数字经济驱动视角
    金 飞 徐长乐
    2022(24).
    [摘要](269) [HTML](0) [PDF 180.50 K](46)
    摘要:
    数字经济是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战略发展目标,需要深入研究数字经济对区域一体化的影响机制。本文基于2013-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相关数据,利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区域一体化的影响,并从要素配置角度入手,深入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从细分的维度看,数字技术的基础设施、推动数字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数字发展环境对区域一体化有正向推动作用,能够有效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2)数字经济的资本、技术和人力三种生产要素对区域一体化发展有显著正相关作用,加大对数字生产要素的投入能够显著提升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因此,应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数字产业、构建良好数字发展环境,加大对数字相关资本、技术和人才的投入,提升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水平。
    25  江苏高校科技创新政策绩效评价——基于AHP-熵值法和K-means聚类分析法
    卜 伟 郑园园 陈军冰
    2022(24).
    [摘要](212) [HTML](0) [PDF 82.67 K](46)
    摘要:
    政策绩效评价是全面展现科技创新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江苏高校“科技改革30条”及配套制度等科技创新政策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AHP-熵值法和K-means聚类分析法,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对江苏五种不同类型高校“科技改革30条”政策绩效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江苏高校“科技改革30条”政策实施取得良好成效,但高校间政策绩效存在较大不均衡性,部属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重点支持高校政策绩效水平远高于其他类型高校;科研评价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仍是江苏高校科技创新政策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基于以上研究,从坚持体制机制改革和差异化发展战略两个层面,提出政策优化建议。
    26  科技伦理失范原因的撤稿现状分析及其治理策略思考——基于撤稿观察数据库
    陈咏梅 丛敏 王景周 孙升云
    2022(24).
    [摘要](226) [HTML](0) [PDF 1.61 M](103)
    摘要:
    首先,调查了撤稿观察数据库(RWD)中截至2022年5月21日因“缺伦理审批”或“无患者知情同意”科技伦理失范(EMSR)论文的发表及撤回(包括撤稿、关注、更正)时间、署名作者来源国家及机构、来源期刊及出版商、学科分布及相关撤回原因等状况;结果显示,近年来全球EMSR原因撤回论文呈上升趋势,且中国作者参与的数量增加明显,95.35%的EMSR撤回论文集中在健康科学和基础生命科学领域。其次,结合科技伦理问题呈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出了强化科研活动全流程科技伦理监管策略;最后,作为期刊人,从压实主体责任的视角,提出了科技期刊参与科技伦理协同治理的思考和建议:科技期刊可通过对科研者的伦理宣传教育、投稿论文的协同伦理审查把关以及撤稿惩戒等手段发挥协同共治的作用。
    27  在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创新成效、面临挑战及高质量发展对策——以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为视角
    姜彬 蔡建峰 商存慧
    2022(24).
    [摘要](244) [HTML](0) [PDF 149.07 K](48)
    摘要: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聚焦陕西省14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数据,分别从获奖总量等级分布、获奖成果所属类别、获奖高校研究竞争力、获奖成果学科分布等维度进行分析,总结近年来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建设发展成效,为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获奖成果数量经历了高峰期、波动期和稳定期3个阶段,评奖体系对具有学理深度和学术厚度的高水平、高等级研究成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的对策建议类研究成果日益受到重视;相较于社会学科,人文学科获奖成果数量相对偏少且获奖等级不高,而理工类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成果逐步凸显。基于分析结果,提出推动在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包括进一步强化研究成果的创新质量、学术贡献和学科特色;提高调研报告类成果获奖占比;培育和产出更多具有原创性、引领性的研究成果;推动构建多元化的学术话语体系等。
    28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影响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效能提升的因素分析
    张瑜 李超海
    2022(24).
    [摘要](211) [HTML](0) [PDF 100.32 K](56)
    摘要: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经历了党的十八大之前和之后两个阶段。在党的十八大之前,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发展主义逻辑,强调发展农业生产,提升农业产业效率,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这种效率驱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效能提升,忽略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问卷调查的研究结果表明,党的十八大之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共同富裕逻辑,在乡村振兴战略驱动下,通过植入思政元素进行价值引导,可以有效提升政府工作人员、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业生产者的个体使命感和主体能动性,从而有效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效能。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