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0卷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从世界顶级期刊论文视角看我国百年科技登攀的大格局之变
    汤建民 徐培培
    2022(6).
    [摘要](190) [HTML](0) [PDF 1.65 M](57)
    摘要:
    [目的/意义]《Cell》《Nature》 和《Science》是目前世界公认的顶级期刊,一个国家在这几种期刊上的发文情况,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在国际上的科学地位。[方法/过程]本文使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我国1900-2020年间发表在《Cell》《Nature》 和《Science》上的论文进行了计量研究。[结果/结论]结果发现:从文献数量上看,我国在上述三份期刊上的发文量近40年来呈现稳步增长态势,近十年来的增幅尤为显著,目前已排在世界第四位。从研究力量上看,我国已经涌现出了一批具有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和国际顶级水平的科学大师,已经涌现出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和创新型企业。从作者、机构与国家合作上看,我国国际合作发文量近年来稳步增长,在国际合作中我国的角色已经从“跟随和参与”逐步向“领跑和主导”转变。从学科布局看,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已进入到世界前列。整体上说,目前我国的科技创新已站在一个崭新的发展水平上。当然,从CNS三大刊的发文量看,目前我国和美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需要我们继续砥砺前行。
    2  科技金融政策、资金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基于潜在狄利克雷分布模型
    李媛媛 陈文静 王辉
    2022(6).
    [摘要](174) [HTML](0) [PDF 115.81 K](40)
    摘要:
    政策是科技金融的灵魂,多种类型的科技金融政策可以全方位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借助资金网络的效应使得绩效进一步释放。本文基于2011-2020年国家层面科技金融政策文件,运用LDA算法进行聚类分析,将科技金融政策划分为宏观导向类、资金支持类、平台建设类和专利保护类,深入挖掘各类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效果及资金网络在其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四类科技金融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资金网络中心度增强了宏观导向类、资金支持类和专利保护类三类科技金融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进而从政策、网络与企业三方出发,提出对策建议。
    3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关键参与主体的行为演化
    杨磊 潘桂花 侯贵生
    2022(6).
    [摘要](159) [HTML](0) [PDF 469.34 K](91)
    摘要:
    从设计奖励机制角度,关注服务商的外力帮扶与合作作用,将政府、服务商与中小企业纳入同一框架,分析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策略。设置政府对中小企业与服务商分别实施奖励机制、补贴机制和惩罚机制,运用演化博弈方法,将政府、服务商和中小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系统的主要参与主体构建三者演化博弈模型,探究政府与服务商参与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效果,并利用MATLAB 2018b进行仿真,探讨相关参数对各参与方策略选择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中小企业、服务商和政府受彼此参与意愿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政府参与意愿的提高对服务商和中小企业积极参与数字化转型影响最大;协同收益及政府惩罚的提高正向影响系统演化,政府补贴和奖励因素具有捆绑效应,两个因素同时降低时有利于系统稳定;政府对服务商补贴力度存在阈值为30%,且补贴力度越接近30%越有利于系统达到理想状态。基于研究结论,推动中小企业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应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能力,政府实行科学的奖补和惩罚机制,包括适当提高对服务商上云服务的补贴力度和完善服务商社会责任评价制度等。
    4  工程师多边互认体系及对我国工程师国际流动的思考
    张鸣天 郝胤博 方四平
    2022(6).
    [摘要](165) [HTML](0) [PDF 55.96 K](32)
    摘要:
    系统研究国际上工程师多边互认体系,以促进我国工程师国际流动、人才强国战略实施。采用对比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东盟工程服务互认协议》《亚太工程师协议》和《欧洲工程师认证体系》作内容和特点对比分析,总结工程师多边互认体系旨在构建一致的评价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大多由非官方工程机构加入和达成多边互认后仍需推进双边互认等三大特点,分析指出制约我国工程师国际流动的两大因素:与国际相关制度不能衔接、互认难以落地,提出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注册工程师制度、推动加入工程师多边互认体系等对策性建议。
    5  黄河流域九省区创新效率研究
    沙德春 王茂林
    2022(6).
    [摘要](200) [HTML](0) [PDF 95.27 K](32)
    摘要:
    基于黄河流域9省区2008-2019年有关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和分解其创新效率,并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与我国31个省区市创新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创新效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平均值落后于我国31个省区市的平均值,其中2018、2019年的创新效率分别呈“W”型和“M”型分布;各地区创新效率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上较为均衡,其中山西和内蒙古两地保持较高的创新效率;多数地区尚处于DEA无效状态,技术进步迟缓和规模效率较低是主要原因。因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要求,黄河流域各地区要强化多方联动,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创新人才引进,注重从规模和技术两方面综合考虑,加大创新成果产出、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6  银行业竞争对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信贷配置的中介作用
    贺宝成 陈霄
    2022(6).
    [摘要](130) [HTML](0) [PDF 140.28 K](36)
    摘要:
    基于企业科技创新提质增效的现实需要,深入探究银行业竞争如何通过降低信贷成本、提高信贷供给、优化信贷方向进而影响企业科技创新效率。以2010-2019年我国29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样本,采用中介效应分析模型实证检验银行业竞争与企业科技创新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银行业结构性竞争、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两方面进行异质性检验,识别出以信贷配置为中介渠道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银行业竞争通过降低信贷成本、增加信贷供给和优化信贷结构来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形成企业创新投入的规模效应,同时通过增强银行对创新项目的筛选能力和创新风险偏好,激励企业提升创新产出质量,带来创新的学习经验曲线效应,从而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且这一机制在产业结构优化水平高的地区作用更为显著,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对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效率发挥作用更强。基于研究结论,分别从国家、企业和地方政府层面得到的政策启示为:大力发展股份制银行,鼓励银行业适度竞争;完善企业内部创新激励机制,打造创新型企业;加强金融支持,加快培育现代产业体系。
    7  中小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
    高亮 吉敏 杨敬辉
    2022(6).
    [摘要](123) [HTML](0) [PDF 194.95 K](45)
    摘要:
    针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工业基础薄弱的制造型企业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中快速识别自身短板并有针对性改进需要,结合精益化理论与智能制造理论,从精益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以及互联化5个维度构建中小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通过专家问卷以及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结合实际案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案例企业智能制造综合评分为1.812分,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等级为2级,正处于工业2.0初期,尚不具备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条件,需进一步加大对精益化和自动化的投。由此可见,精益化和自动化发展仍然是企业发展的重点,是通往更高水平的提升方向。证明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精益化是走向智能制造的第一步。
    8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创新创业大赛作用机制及成效 ——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为例
    陈邦平 李丽娜 陈佳琪
    2022(6).
    [摘要](145) [HTML](0) [PDF 111.65 K](58)
    摘要:
    针对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与创新创业主体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政府扶持创新创业资源难以有效配置的问题,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功能定位和作用机制,认为该赛事能够通过信息传递、信息甄别、信息披露、信息传播等作用机制推动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精准识别创新创业优质项目、优秀企业和高端人才;并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为例,探讨和评估创新创业大赛作用机制在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上的实践成效。最后,从赛制设计和政府角度,提出优化赛事组织、强化资源整合、加强协调联动等对策建议。
    9  基于风险厌恶的绿色供应链决策优化
    卢茂盛 李佳星 黄红梅 柳键
    2022(6).
    [摘要](178) [HTML](0) [PDF 1.41 M](73)
    摘要:
    研究在市场需求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制造商、零售商的风险态度对绿色供应链最优决策的影响以及优化问题。考虑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在以制造商为领导者、零售商为追随者的绿色供应链中建立斯塔克尔伯格(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制造商风险规避与零售商风险中性、制造商风险中性与零售商风险规避以及制造商与零售商均风险规避3种情况下绿色供应链的最优决策,并分析消费者绿色产品接受度、一次性研发投入成本系数和制造商与零售商的风险厌恶系数对产品绿色度及制造商与零售商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提高消费者绿色产品接受度和零售商风险厌恶系数、降低一次性研发投入成本系数和制造商风险厌恶系数有利于提升产品绿色度和供应链参与者的利润。研究发现对使制造商和零售商在获取最大利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绿色度的启示包括:针对绿色产品推出先试后买的销售模式;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建立绿色产品研发成本分担契约;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建立股权合作关系。
    10  税制结构对长江经济带专利产出的影响研究
    何培育 蒋敏
    2022(6).
    [摘要](164) [HTML](0) [PDF 94.00 K](34)
    摘要:
    开展税制结构影响专利产出的实证研究。选取长江经济带11个省、直辖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和门槛模型,探究直接税、间接税分别与长江经济带专利产出的关系,判别税制结构影响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的合理性。结果显示:现行税制结构不利于长江经济带专利产出水平的提升,直接税和间接税均与专利产出存在负向效应;税制结构对专利产出存在显著的人均生产总值的单一门槛效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间接税、直接税对专利产出的效应均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因此,国家及地方政府应当继续深化结构性减税政策改革,降低纳税主体的税收负担;提高税收激励政策的普惠性、引导性和精准性;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建设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11  高技术企业研发效率与IT效率的关系*
    李牧南 吴泽宇 张璇
    2022(6).
    [摘要](162) [HTML](0) [PDF 140.36 K](68)
    摘要:
    探讨高科技企业信息技术(IT)投入效率与研发效率的相关性及其交互机理和协同障碍,以我国生物制药行业43家大型上市企业为实证研究对象,基于公开的企业年报数据开展相关分析,并以其他43家生物制药中小型上市企业相关数据作为补充验证。结果表明,我国大型生物制药上市企业的信息技术投入效率和研发效率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其中,研发效率但信息技术效率偏低的企业应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投资效率和治理能力,而信息技术效率较高但研发效率较低的企业需要重视如何依托信息技术投入效率和治理能力优势进一步提高研发产出。
    12  基于专利发展路径的颠覆性技术识别:以智能语音领域为例
    王海军 于佳文
    2022(6).
    [摘要](137) [HTML](0) [PDF 842.35 K](63)
    摘要:
    研究提出运用客观数据和系统的方法来识别颠覆性技术并提高识别精准度的方法。基于颠覆性技术理论,重新修正颠覆性技术特征,从创新性、扩散性和转轨性三方面构建一种采用搜索路径统计数(SPC)算法、专利吸收率和专利扩散率测度的新方法对颠覆性技术进行识别和判断;并利用1970-2020年间的1 985件专利的数据对智能语音领域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识别出强化学习和神经网络技术是该领域的颠覆性技术,而端到端的神经网络算法是该领域未来发展的方向。
    13  城市群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经验对成渝地区的启示
    李兰芳 唐璐 陈云伟 邓勇
    2022(6).
    [摘要](189) [HTML](0) [PDF 80.55 K](41)
    摘要:
    本文在对城市群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和发展梳理归纳的基础上,以旧金山湾区、伦敦湾区、东京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分析总结了国内外著名城市群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情况,凝练出主要做法和举措并梳理了建设经验。结合成渝地区现有的科技创新基础和面临的挑战,提出成渝地区要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需要进一步健全合作创新机制、强化协同创新格局、培育重大原始创新、筑牢关键核心产业、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优化创新合作网络、聚集顶尖科创人才。
    14  研发主管辱虐管理总是抑制员工工作重塑吗? ——一个被调节的双路径模型
    侯昭华
    2022(6).
    [摘要](136) [HTML](0) [PDF 203.43 K](35)
    摘要:
    对于压力情境下普遍存在的辱虐管理,基于工作重塑概念的最新发展,研究研发主管辱虐管理抑制或激发员工工作重塑的内部机理与边界。基于情境调节焦点与资源保存理论,采取网络问卷填写方式,在3个时间点收集331份高科技企业员工样本数据进行层次回归与Bootstrap分析,结果表明:研发主管辱虐管理倒“U”型影响员工促进定向工作重塑,正向影响员工防御定向工作重塑;情境促进聚焦部分中介研发主管辱虐管理对员工促进定向工作重塑的倒“U”型影响,情境防御聚焦完全中介研发主管辱虐管理对员工防御定向工作重塑的正向影响;核心自我评价调节研发主管虐管理对员工促进/防御定向工作重塑的影响,并同时调节情境促进/防御聚焦的中介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要有效把握好辱虐管理的度,尽可能地控制在挑战性水平,针对核心自我评价不同的研发人员作出不同的调整,充分发挥其鞭策作用。
    15  中非跨境电子商务影响因素及推进路径
    李继玲 张夏恒
    2022(6).
    [摘要](116) [HTML](0) [PDF 130.43 K](30)
    摘要:
    为了挖掘中非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本源,明晰该领域的影响因素,构建其成功发展路径,以期为企业成功推进中非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为后续中非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些参考。文章通过对已经成功在非洲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14家企业的访谈,获取一手资料,运用扎根理论的编码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中非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主要因素有7个方面,即市场因素、用户因素、企业因素、平台因素、支付因素、物流因素、政策因素,其中市场因素是驱动因素,用户因素、企业因素是主导因素,平台因素、支付因素、物流因素是支持因素,政策因素是保障因素。根据各影响因素的融合性和互补性,文章构建了企业成功开展中非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发展路径,即通过市场调研,聚焦用户需求;结合自身资源,提升企业能力;聚焦企业现状,入驻目标平台;优化物流与支付,提升配套能力。
    16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资助下中小上市企业的发展特征与成长性
    黄玥 宋加山 王仰东
    2022(6).
    [摘要](146) [HTML](0) [PDF 1.21 M](81)
    摘要:
    从受资助企业视角,分析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对企业成长发展的影响。基于原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等受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资助的上市企业数据,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发展沿革和运作模式入手,结合上市板块特征,对受资助企业的行业分布、地域分布和其他特征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以行业为划分标准,通过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企业成长性。结果表明:受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资助的中小企业具有更好的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成长性更好;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具有中小企业的价值发现、市场商业价值实现、投资价值和社会价值利益最大化功能,能助推科技与经济融合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17  绿色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
    赵树宽 张铂晨 蔡佳铭
    2022(6).
    [摘要](251) [HTML](0) [PDF 185.44 K](70)
    摘要:
    在绿色发展的背景下,企业能否利用绿色创新提高企业绩效,是一个亟待解答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自然资源基础观,以2010-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绿色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同时分析政府补贴、产融结合和环境规制对绿色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绿色创新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补贴正向调节绿色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产融结合和环境规制在绿色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中均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本文丰富和细化了绿色创新的现有研究,并为如何提高企业绿色创新的效果提供了有益启示。
    18  绿色创新效率测度及时空分异特征:以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为例
    光峰涛 邓雅婷 易明
    2022(6).
    [摘要](153) [HTML](0) [PDF 472.23 K](97)
    摘要:
    有别于已有研究,采用超效率EBM模型测算纳入能源要素的区域绿色创新效率,并从空间相关角度,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分析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时空差异。以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为例,运用2008-2019年有关面板数据构建绿色创新效率测算指标体系,实证结果发现:(1)各年份内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值均小于1,未实现有效生产,其中下游地区的创新效率最高,中上游地区的创新效率较低;(2)各省市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空间差异明显,且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协调一致性;(3)各省市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在空间上表现出正的自相关性,存在空间集聚特征。根据研究结论,分别从提升绿色创新水平、强化空间集聚效应和推动区域趋同化发展3个角度提出促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创新的对策建议。
    19  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时空演化趋势研究
    张长江
    2022(6).
    [摘要](125) [HTML](0) [PDF 459.09 K](85)
    摘要:
    文章采用超效率SBM-DEA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对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和空间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前期呈“倒V型”发展趋势,金融危机后呈缓慢的波动上升状态,纯技术效率是影响绿色创新效率的关键因素;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的绿色创新效率存在差异,其中下游区域的效率水平最高,上游和中游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均值在各年份期间交替领先;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格局由上游和下游高于中游的“U型分布”特征逐渐转变为“多中心分布”特征;随着时间的推进,城市间绿色创新效率的正向空间相关性愈发显著,但低效率城市聚集的规模大于高效率城市,局部两级分化现象加剧。
    20  人工智能产业技术标准合作网络演化与主体识别: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与TOPSIS熵权法
    刘思薇 周立军 杨静 虎陈霞
    2022(6).
    [摘要](180) [HTML](0) [PDF 1.35 M](88)
    摘要:
    从标准合作网络中参与主体的重要性评估出发,探讨标准合作网络特征及演化规律和趋势。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技术标准为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萌芽期、成长期与成熟初期三阶段构建标准合作网络,基于度数中心度、中介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特征向量中心度4个评价指标,通过TOPSIS熵权法识别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技术标准重点发展领域的核心主体,分析核心主体类型及作用的演变。结果发现: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技术标准的发展正处于成熟初期,合作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合作深度有待提升;标准制定参与主体类型呈多元化趋势,研究机构发挥作用的方式由主导演变为中介联结,企业与高校分别成为人工智能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和新兴领域标准制定中的核心主体;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标准合作网络呈现以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为中心向四周发散、企业占据核心主导地位的多团体交叉型结构。
    21  互联网与制造业空间集聚:影响与机制
    张旭娜 卢山冰
    2022(6).
    [摘要](172) [HTML](0) [PDF 103.78 K](66)
    摘要: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渗透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深深的影响着我国制造业的空间分布格局。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模型,采用面板数据,运用普通面板回归方法、工具变量法以及门槛非线性回归,研究了互联网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方向与路径。研究发现,第一,互联网除了对制造业具有直接的吸引作用外,还通过提高知识溢出效应与市场潜力间接促进了制造业集聚;第二,门槛回归结果显示,互联网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受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力资本水平的调节与制约;第三,互联网对制造业的影响会随着地理区位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作用机制。
    22  环境规制、工业集聚与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基于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的分析
    马珩 金尧娇
    2022(6).
    [摘要](207) [HTML](0) [PDF 266.10 K](34)
    摘要:
    为推动我国工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以长江经济带为对象,将环境规制与工业集聚同时纳入研究框架,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测算108个城市2003-2017年的工业绿色经济效率,探究环境规制、工业集聚与工业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区域空间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工业集聚与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环境规制在工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发展的负向作用中具有负向调节效应;工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以环境规制为门槛的双重门槛效应,影响趋势随环境规制强度的加大呈现出负向影响逐渐减弱甚至由负转正的效果,且这种逆转效果在下游地区更为显著。由此,提出长江经济带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要引导工业合理布局和有序聚集,继续采取更严格的环境规制手段并注意配套结合,推动下游地区各类创新要素向中上游地区流动,以及在引进外资时提高环保准入门槛等发展建议。
    23  企业技术融合程度提升路径: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刘晓燕 张淑伟 单晓红
    2022(6).
    [摘要](181) [HTML](0) [PDF 320.55 K](60)
    摘要:
    探究企业技术融合程度提升路径,为企业及时调整技术创新战略、提升创新能力提供参考。选取2016-2019年间我国20家综合实力较强的人工智能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下企业自主发明专利占比、专利数量总和、研发合作广度、研发合作深度、组织知识宽度及所在地区经济外向度6个影响因素研究企业技术融合程度的提升路径。研究发现:技术融合程度的提升不依赖于单个影响因素,不同影响因素的协同作用具有明显提升效应;存在自主创新导向型和知识共享导向型2条高度技术融合产出关键路径,自主发明专利占比和组织知识宽度分别是两条路径的核心要素,专利数量总和、研发合作广度、研发合作深度及经济外向度起一定促进作用。据此,自主创新是企业实现高度技术融合的永久之路,同时企业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创新合作力度,而良好创新环境是推动企业技术融合程度提升的基础。
    24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
    徐伟明 肖洒
    2022(6).
    [摘要](175) [HTML](0) [PDF 71.00 K](36)
    摘要:
    本文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域重新审视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力图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型发展战略提供新的视角。研究发现,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经济领域逐渐展开并发挥作用时,势必联动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当前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存在着供给侧的结构性矛盾、要素供给与培养需求的错位发展以及制度供给与大学生需求之间存有落差等方面的内在张力。通过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结构的协同供给、要素配置的补强升级、制度供给的合理优化,从而实现对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困境的有效治理,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智力支撑。
    25  绿色工艺创新如何提升企业绩效? ——基于智力资本的多重中介和组织冗余的调节效应
    金昕 郭芮 陈博玮 邵俊岗
    2022(6).
    [摘要](190) [HTML](0) [PDF 319.65 K](55)
    摘要:
    双碳战略下,为推动引导企业绿色发展以提升企业价值,以2013-2019年我国209家上市制造企业相关面板数据为样本,探讨绿色工艺创新通过影响智力资本及其构成要素(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提升企业绩效的路径,以及组织冗余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绿色工艺创新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在绿色工艺创新与企业绩效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且中介效应存在差异;(3)绿色工艺创新对企业绩效的直接预测作用受到未吸收冗余的正向调节,但未受到已吸收冗余的调节效应影响。为加快企业绿色创新发展,提出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绿色工艺创新能力,加强智力资本开发管理,以及重视冗余资源利用、优化资源配置机制等对策建议。
    26  科创引领下医院生物样本库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蔡莉
    2022(6).
    [摘要](180) [HTML](0) [PDF 565.00 K](69)
    摘要:
    科技创新是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第一着力点,在“科创强院”实施过程中,生物样本库作为医院临床医学研究的重要支持部门,其作用至关重要。目前对于医院生物样本库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标准化建设”,对于样本库经济方面的运营管理研究很少。医院生物样本库的可持续性发展面临4方面“瓶颈”问题,本文从关注样本库经济运营管理,积极“盘活”现有库存,提高“样本利用率”,加快“样本转化效率”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实现样本库“自给自足”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27  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苏星晨 陈联 朱星谕 梁燕
    2022(6).
    [摘要](142) [HTML](0) [PDF 83.20 K](27)
    摘要:
    为有效检验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成效,更好地满足港澳青年创新创业需求,突出港澳青年的主体作用,基于共同生产理论,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从场地支持、服务管理、交流活动、孵化成效4个维度构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评估指标体系,其中孵化成效指标权重居于首位。基于此,提出强化评估结果应用、完善基地配套政策、打造特色化基地品牌、建立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联盟等对策建议。
    28  发达国家制造业振兴战略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制造企业创新的影响——基于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
    吴崇 薄思怡
    2022(6).
    [摘要](207) [HTML](0) [PDF 355.49 K](64)
    摘要:
    本研究对发达国家实施制造业振兴战略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制造企业创新产生的政策效果及影响机制进行跟踪研究。从逆向技术溢出的视角,将发达国家制造业振兴战略的政策冲击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17年“走出去”的中国上市制造公司样本,主要采用双重差分法、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发达国家制造业振兴战略总体上对中国制造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会通过较高的东道国创新环境质量发挥正向中介作用,而此中介作用受国家间技术差距的正向调节,即东道国和母国技术差距越大,东道国创新环境对中国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越强。鉴于此,提出应加强逆向投资的区位优化、充分利用投资区位创新环境的支撑、积极开发投资区位技术势差下的逆向溢出效应,以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制造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