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0卷第1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数字经济下中国人工智能芯片技术发展现状、面临挑战及对策建议
    杜春玲 王铁铮 王琛伟
    2023(12).
    [摘要](37) [HTML](0) [PDF 73.55 K](50)
    摘要:
    发展好人工智能(AI)产业对数字经济及整个国民经济至关重要,但针对中国人工智能芯片产业发展,特别是如何应用落地方面的对策研究较少,为此,梳理分析中国人工智能芯片技术发展现状可知,经过政策扶持、机构设置、企业布局等措施的实施,中国人工智能芯片产业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核心技术薄弱、产业全而不强,产业链不均衡,商业落地难,人才缺口大、供需矛盾突出(删除)等方面问题,面临较大的挑战。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提出促进中国人工智能芯片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建立完善的产业链、加大投资和政策支持促进落地应用、培养和吸引多层次复合型人才等具体措施。
    2  科学记录管理政策分析与实践研究 ——以中科院京区41家研究机构为例
    杨晓 魏令波 袁军鹏
    2023(12).
    [摘要](10) [HTML](0) [PDF 1.06 M](34)
    摘要:
    [目的/意义]科学记录贯穿科学研究的生命线,既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成果。科学的可持续化的科学记录管理不仅可以保障科学记录和科研成果的可发现、可获取、互操作、可重用性及可靠性,也可以实现数据的科学价值最大化和管理规范化。[方法/过程]本文调研了中科院41家研究院所的科学记录管理实践开展和政策出台情况,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归纳了科学记录的个性化管理模式。[结果/结论]总结了科学记录管理的六个存在的问题及对应的建议:(1)已有政策多为宏观指导,需制定具体细致的科学记录管理方案;(2)数据关联汇交弱,需加快科学记录的数字化进程;(3)利益冲突凸显,需实施责任落实到人机制;(4)多地备份意识差,需夯实安全保障体系;(5)科学记录的生命周期长,需多业务多主体协同共赢;(6)数据伪造或数据篡改等不端行为频发,需加强诚信教育和监督工作。
    3  基于LDA与DTM模型的粤港澳大湾区文献主题演化研究
    马文聪 雷璇 李远辉
    2023(12).
    [摘要](36) [HTML](0) [PDF 783.70 K](46)
    摘要:
    厘清粤港澳大湾区相关研究主题的发展脉络,把握未来研究热点,对于深入推进大湾区研究、充分发挥决策支撑作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利用CNKI数据,基于Citespace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采用LDA主题模型提取关键词,挖掘出文本隐含的研究主题;结合DTM主题模型,分析了不同主题内容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粤港澳相关研究主题主要集中于经济合作、协同治理、人才培养、环境保护、产业升级、旅游与文化六大方面。其中,经济合作和协同治理是目前研究关注的重点,人才培养和环境保护是今后主要研究趋势,且相关内容呈现不断细化特征。
    4  科技金融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
    丁 勇 王旭 刘颖
    2023(12).
    [摘要](18) [HTML](0) [PDF 58.15 K](36)
    摘要:
    高技术产业是我国不断发展的动力,而科技创新是高技术产业的生命源泉,研究科技金融对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的影响关系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本文基于2011-2020年全国30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熵权-TOPSIS法得出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产出,然后运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不同科技金融投入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的作用效果。实证结果表明:政府投入与人力投入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的提升有着显著性作用,而企业自身投入以及金融机构投入支持程度较低,资本市场投入方面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具体到区域层面,不同科技金融投入对八大经济区域的影响效果不同。
    5  美国《国家量子计划法案》中的教育举措、特征与挑战——基于美国政府2018-2022年系列报告解析
    田芬
    2023(12).
    [摘要](12) [HTML](0) [PDF 217.20 K](45)
    摘要:
    为了促进量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美国政府于2018年签署《国家量子计划法案》,并发布了多份战略报告和技术报告。系列报告显示美国教育系统通过招揽国际量子科技人才,提高相关研究领域的竞争力;同时优化国内教育系统,包括在早期教育阶段提升量子信息科学技术的教育意识,在高等教育阶段提供与量子科学相关的“课程-学科-学位”,培养掌握量子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者和量子智能劳动力,其特征为教育系统与政府、企业形成紧密的创新生态系统,坚持“科学第一”原则、注重推动量子工程学、量子机械学及材料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发挥STEM基础传统学科的在量子工程中的“基石”作用;其挑战为不同部门合作过程中的文化迁移、量子信息科学研究转化为量子信息科学技术的时间周期长及其对从事量子技术研究者的考核评价难度较大等。
    6  组态视角下县域创新水平提升路径研究——基于河北省136个县市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袁旭梅 张 明 魏福丽 张 旭
    2023(12).
    [摘要](12) [HTML](0) [PDF 137.49 K](37)
    摘要: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以河北省136个县市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影响县域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和条件组态。结果表明:县域高创新水平的驱动路径有 3 条,分别为金融驱动型、资本驱动型及主体—金融双驱动型,组态具有多样性且不同路径中包含的创新要素间具有互补替代关系,案例分布均匀且多集中于东部地区;非高创新水平的驱动路径仅有1条,案例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与高产出路径相比具有非对称性。
    7  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张士运 曹倩 申红艳 张红
    2023(12).
    [摘要](55) [HTML](0) [PDF 258.68 K](32)
    摘要:
    依据协同论和创新网络等理论,基于基础、主体、要素、载体、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分析框架,研究京津冀协同创新基础,从主体合作、要素流动、载体共建、产业协同等方面系统分析京津冀协同创新进展与成效。在此基础上,探讨京津冀协同创新面临的困境及问题。京津冀协同创新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包括:创新基础有待改善;主体合作仍需加强;要素流动与共享程度不够;载体共建能力还需提升;产业协同水平亟待提升。最后,提出“夯实创新基础—强化协同合作—加快共享互通—加大共建力度—优化产业布局”的协同创新发展路径,为提升京津冀协同创新水平提供参考。
    8  创新网络与知识流动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冯兆奎 郭彬
    2023(12).
    [摘要](10) [HTML](0) [PDF 127.46 K](34)
    摘要:
    基于组态视角的fsQCA方法,整合创新网络层面与知识流动层面的6个要素,以我国内地29个省市为案例样本探索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有效提升的组态构型与发展路径。结果发现,单个要素并不构成驱动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同时,高知识扩散在解释区域创新驱动原理时扮演更为普遍的角色;高区域创新能力的驱动组态有3类,即高知识流动下的创新网络均衡型、高知识流动下的网络链接主导型与知识扩散—网络规模主导型;创新网络4要素在解释区域创新驱动机制时存在替代关系;产生非高区域创新能力的组态分有4条,且与产生高区域创新能力的组态之间为非对称性关系。
    9  公益类科普机构自运转动态众创空间模型建构研究
    谭健颖 张娜 宋晓阳
    2023(12).
    [摘要](6) [HTML](0) [PDF 97.83 K](42)
    摘要:
    众创空间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具有重要作用,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力助推器。公益类科普机构肩负使命,有责任有条件构建优秀的众创空间,为推动创新发展贡献发挥基础性作用。众创空间是公益科普机构转型发展的更高阶段,通过众创空间的发展促进公益类科普机构的纵深发展,促使观众从参观向参与转变,使公益类科普机构成为创新创业者的苗圃。自运转动态众创空间理论模型体现了公益类科普机构与众创空间整体性,准确把握了公益类科普机构、众创空间、产业加速器以及外部各类资源汇聚的互动关系,将公益类科普机构纳入国家创新产业链。
    10  人才生态环境如何促进城市科技人才集聚-基于NCA和QCA方法的研究
    李作学 张蒙
    2023(12).
    [摘要](51) [HTML](0) [PDF 131.53 K](42)
    摘要:
    基于人才生态环境理论,以中国36个城市为研究案例,运用必要条件分析(NCA)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人才生态环境中各要素协同驱动城市科技人才集聚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1)单一人才生态环境要素并不是实现城市科技人才高集聚的必要条件,但是构建优质科技创新环境对于实现科技人才高集聚发挥比较普适的作用。(2)科技人才高集聚是由人才生态环境中多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等效结果,4种城市人才生态环境可以实现科技人才高集聚,分别为经济*科创*文教均衡驱动型、科创*服务双重驱动型、经济*科创双重驱动型、宜居*服务双重驱动型。(3)3种城市人才生态环境抑制科技人才集聚,分别为经济*服务抑制型、经济*科创*服务抑制型、科创*宜居抑制型。(4)中国城市科技人才集聚主要形成了以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经济圈的东部城市群为中心,中西部城市群为外围的空间集聚格局。本研究从整体上揭示了人才生态环境与科技人才集聚现象之间的复杂因果关系,为城市制定科技人才引用育留政策提供了实践参考。
    11  我国空间科学与应用领域的科技成果评估
    张九星 张伟 李绪志 韩培 王翀 刘艳 韩樾夏
    2023(12).
    [摘要](19) [HTML](0) [PDF 324.23 K](88)
    摘要:
    我国空间科学与应用领域在研制任务相关技术评估方面已形成了相关法律法规、国家顶层政策、部委政策和工程管理政策等4个层次结构,在国家加强科技成果规范评价的背景下,对其科技成果进行规范化和体系化的评估成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因此,在总结国家发布的一系列相关政策和国家标准基础上,分析空间科学与应用成果评估的内涵和目的,总结其基于任务的分层分类分阶段评估、基于价值的多领域多要素多指标综合评估、突出国际前沿比较和应用用户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的特点,提出按任务层次、项目类型和工程阶段等方式的评估分类,以及全周期过程的成果产出与评估理念,形成构建评估模型、形式审查、组建评估专家组、成果评估、评估结果分析与反馈等主要评估流程,给出载荷研制类、科学实验类、科学研究类(或基础研究类)、应用研究类等4类成果的主要体现形式和评估要素,并提出在同行评议基础上采用统计调查法、文献计量法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最后针对我国空间科学与应用成果评估存在的四大问题给出六点发展建议。
    12  国际比较视角下脑机接口发展政策差异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邹丽雪
    2023(12).
    [摘要](157) [HTML](0) [PDF 249.82 K](139)
    摘要:
    对于被视为脑科学和类脑研究重要方向的脑机接口,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和中国是推动相关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力量,但目前关于脑机接口发展政策的研究较为匮乏。为此,从国际视角,运用定性分析法,重点梳理总结上述4个国家和地区鼓励发展脑机接口的政策内容,从政策设计、管理机构、发展模式和伦理研究4个方面进行横向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与美国、欧盟和澳大利亚相比,中国重视脑机接口的科技前沿攻关,但缺少配套发展政策;重视战略目标和资金支持,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主体、咨询机构、神经伦理机构仍需完善;跨学科发展模式上缺少整合,研究模式和资助模式不符合新技术发展特点;脑机接口神经伦理问题的研究和治理尚处于萌芽期,相关法律制度、监管措施和科学研究不足。通过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得到对促进中国发展脑机接口技术的启示:突出政策的科学系统设计、优化组织管理结构、促进跨学科整合发展、强化相关伦理问题同步研究等,以抢占技术制高点。
    13  数字技术驱动下普惠金融的减贫效果评价及其创新发展
    熊磊 石恒贵 文泽宙
    2023(12).
    [摘要](46) [HTML](0) [PDF 132.52 K](39)
    摘要:
    鉴于现有研究尚未就数字普惠金融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农村减贫给出明确答案,从分工视角引出斯密定理中的交通设施、通信水平两大关键变量,基于2011-2020年我国中西部22个省(区、市)的脱贫攻坚实践和相关数据,通过分别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减缓农村贫困的效应。结果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降低贫困地区的贫困发生率,有效减缓了农村贫困。(2)分维度看,数字普惠金融拓展使用深度的减贫效果优于扩大覆盖广度的减贫效果,而提升数字化程度的减贫效果相对较弱;分业务看,支付业务、保险业务和信贷业务的减贫效果均较好。(3)数字普惠金融在交通设施相对完备、通信水平相对较高的农村地区的减贫效果更好。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不断提升农村数字金融支付服务水平、有效发挥保险的保障作用、持续做好对“三农”的信贷支持等对策建议。
    14  数字化悖论的内涵、产生机制与跨越路径:文献综述研究
    立威 黄艺涵 成帆
    2023(12).
    [摘要](116) [HTML](0) [PDF 158.00 K](82)
    摘要:
    理论研究与企业实践的背离凸显了“数字化悖论”研究的必要性,为此,基于实践中存在的“数字化悖论”现象,从源起、概念、争议、产生机制和破解路径等方面,对数字化与生产率、绩效关系及异质性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首先,基于有关源起、概念的研究,将“数字化悖论”定义为企业应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但是并未带来生产率的提高或企业绩效的增长。其次,总结出关于数字化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主要观点,分别为否认存在、承认存在、效果具有时间滞后效应以及对绩效产生抑制效应的正向、负向、“U”型、倒“U”型4种。再次,从互补资源和要素、组织变革、时间滞后效应3个层面对于数字化悖论产生的机制得到“数字化悖论”成因,包括资源要素错配、缺少组织变革和外部环境变化均等,进而基于组织战略变革整合框架,从环境、组织和管理者3个层面提出企业跨越“数字化悖论”的路径:完善数字化生态系统、提高员工数字能力、营造组织数字化文化氛围等。最后,从数字化的测量方式、结果多维性和“数字化悖论”的异质性与产生机制等方面,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和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破解实践中存在的“数字化悖论”问题提供参考。
    15  我国重点省市科研项目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对比研究
    曹爱红 王艳辉 王娜
    2023(12).
    [摘要](6) [HTML](0) [PDF 133.24 K](36)
    摘要:
    202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对科研项目管理进行了系统规定,但在贯彻落实中还存在地方性法规缺失等问题。为此,以上海、广东等重点省份的综合性科技法规为对象,主要从科研项目的组织方式、项目管理、经费管理和绩效评价四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各地落实《科学技术进步法》、完善科研项目管理法律法规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各地关于科研项目管理法规的规定模式和组织类型各有特色,主要有原则性规定、分类规定和混合规定3类规定模式,并将常规组织模式、定向委托、“揭榜挂帅”和新型举国体制等4种组织方式固化成地方法规制度;涉及科研项目的种类较多也各有侧重,但范围边界不甚清晰;规制内容相差不大且已形成完整制度体系,都对项目组织方式、申报主体范围、开放合作、科研诚信和尽职免责进行规定,主要在境外研发机构和军工相关主体的有关规定上有所差异;经费使用都主要涉及使用范围、使用原则和科研人员的使用自主权,其中广东(深圳)的财政资金使用范围扩至粤港澳台地区;都建立基于科研诚信的评价制度,主要从宽容失败或尽职免责的角度对科研绩效进行规定,但对于项目经费绩效管理的具体规定较少。最后,从建立科研项目管理的法制体系、完善科研项目分类管理制度、明确科研经费使用的法定底线和建立基于科研诚信的宽容机制等4个维度,提出各地完善科研项目管理法规的对策建议。
    16  基于动态视角的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影响研究
    刘永松 彭丽娟 彭佳珺
    2023(12).
    [摘要](22) [HTML](0) [PDF 165.74 K](50)
    摘要:
    本文基于动态视角,提出协同共享的概念,并将其划分为机制协同、资本协同、目标协同、文化协同四个维度,使用Mplus版本8.0和AMOS版本26对协同共享影响企业战略联盟动态稳定性机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引入公平感知作为调节变量。研究表明,机制协同、资本协同以及目标协同对企业战略联盟动态稳定性存在正向影响,文化协同对企业战略联盟动态稳定性存在负向影响,公平感知正向调节协同共享四个维度与企业战略联盟动态稳定性间的关系。
    17  基于知识流动分析的汽车企业海外创新策略研究——以宝马全球研发中心为例[1]
    刘 夏 孙友刚 周泽鑫 朱啸宇
    2023(12).
    [摘要](12) [HTML](0) [PDF 245.97 K](32)
    摘要:
    为解决如何在技术变革过程中重塑新型海外研发策略、实现创新发展可持续性问题,试图在跨国企业创新理论基础上引入知识流动分析方法及技术异质性维度,探讨跨国企业高效获取知识与实现持续创新的模式。以德国宝马公司从1980到2020年的创新国际化进程为例,基于知识流动视角,通过专利申请与专利引文数据、采用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的方法,从一般技术、新能源技术以及数字技术3个领域分析其总公司、海外研发中心与东道国供应商之间的知识流动和创新国际化模式差异。结果发现:宝马在一般技术领域,德国总部持有核心技术知识,知识流动呈现“总部-海外研发机构-总部”循环;在新能源技术领域,采用创新联盟模式,知识流动限于联盟成员之间;在数字技术领域,集团内部的知识流动并不活跃,宝马更多在海外技术高地使用企业风险投资(CVC)布局相关创新研发,呈现由东道国向其子公司的反向知识流动。对于中国汽车企业创新实践而言,一方面企业可借鉴宝马在新能源与数字技术领域多类型的创新国际化合作模式,另一方政府部门应加强相应的创新生态建设。
    18  新型工业化发展绩效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以河北唐山为例
    成新轩 宋长钰
    2023(12).
    [摘要](10) [HTML](0) [PDF 172.66 K](44)
    摘要:
    根据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要求,从科技与信息化、经济效益、资源与环境、人力资本四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TOPSIS法,以河北唐山为例,评价其2011—2020年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绩效并诊断障碍因子。结果表明,唐山市新型工业化十年发展总绩效分值均在0.9以上,经济效益绩效和人力资本绩效总体水平较高;影响唐山新型工业化发展绩效的主要障碍因子排序十年一致,障碍度从强到弱依次为:城镇登记失业率、研发机构数量、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污水集中处理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专利授权量、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人数占各级各类学校总在校人数比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唐山市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19  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度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研究
    刘和东 王少强
    2023(12).
    [摘要](25) [HTML](0) [PDF 93.25 K](39)
    摘要:
    本文剖析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度对技术突破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理,构建固定效应与门槛效应模型,收集2009-2020年我国30个省市区健康度、技术突破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数据,准确测度各区域的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度,及其通过技术突破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发现:(1)从空间视角看,健康度存在地理上非均衡性。(2)从时间视角上看,健康度发展模式可分为稳定型、波动型、提升型和下降型。(3)健康度对技术突破与产业结构升级均有促进作用。(4)技术突破正向调节健康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健康度正向调节技术突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且调节效应边际递增。
    20  电商防伪视角下区块链产品信息溯源策略研究
    吴江 夏梦晨 邹柳馨
    2023(12).
    [摘要](36) [HTML](0) [PDF 109.60 K](52)
    摘要:
    虽然区块链产品信息溯源已经有很多实际应用,但是当企业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时,仍需进一步分析其为企业带来真正的发展机会和市场价值,因此,以电商防伪为背景,探讨区块链产品信息溯源技术在商对客电子商务模式(B2C)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条件。考虑传统电商供应链和区块链技术支持的电商供应链两种情景,建立电商平台和品牌方之间的斯塔克尔伯格博弈模型,通过对比两种场景下的均衡解,重点结合消费者的价格敏感性、质量敏感性、假货意识等特征,分析区块链技术的最优成本投资阈值。结果表明:当供应链假货渗透率较高、质量较低,消费者假货意识较高、质量敏感性较高但价格敏感性较低时,区块链技术更有应用价值;给定市场情况和消费者特征,当区块链边际实施成本控制在较小范围内时,品牌方加入区块链溯源服务可以在解决造假问题的同时提高供应链各成员的收益。
    21  战略柔性、互动能力影响企业迭代创新绩效的组态分析
    唐欣 谢诗蕾
    2023(12).
    [摘要](25) [HTML](0) [PDF 433.00 K](67)
    摘要:
    当前根植于互联网时代、集成了突破式和渐进式创新二者的优势的迭代创新模式开始大行其道,但关于战略柔性和互动能力对迭代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及其联动协同效应尚未明晰。为此,将战略柔性作出资源柔性和协调柔性二维划分,从企业与顾客交流的角度界定互动能力并区分为感知互动能力、信息互动能力和管理互动能力3个维度,构建战略柔性、互动能力与迭代创新关系的理论逻辑,以湖南、浙江、湖北等地区的187家企业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进行迭代创新绩效的组态效应分析。结果显示:(1)驱动高迭代创新速度的组态有3种:协调柔性与感知互动能力匹配,资源柔性与信息互动能力(或管理互动能力)匹配,协调柔性与管理互动能力匹配;(2)驱动高迭代创新可持续性的组态有4种:协调柔性和信息互动能力匹配,资源柔性和感知互动能力匹配,资源柔性和管理互动能力匹配,协调柔性与管理互动能力匹配。(3)驱动迭代创新绩效各组态所涵盖样本具有生命周期特征,但高迭代创新可持续性组态中并未涵盖初创期样本。根据研究结论得到启示在于:企业应根据自身状况和行业发展需要确定提高迭代创新速度和创新可持续性二者的优先发展级别,并在充分考虑自身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基础上实施迭代创新行为。
    22  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国际科技组织:模式演进与路径重构
    杨理伟
    2023(12).
    [摘要](52) [HTML](0) [PDF 135.91 K](45)
    摘要:
    摘要:国际科技组织作为全球科技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主体及核心力量,其治理进程的演进经历了多个阶段。从专业化科技社团的单一内部治理、制度扩散之下的多边治理,到融合多元行为体和多维治理机制的复合治理。究其演进动因,既源于全球科技治理的专业性制度需求、也得益于国际科技组织自身的制度能力。然而,国际科技组织在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进程中依然受制于独立性较弱、参与主体价值诉求差异、科技治理权力结构不均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为此,未来重构国际科技组织治理的新路径需要推动“自上而下”的联合国机制实现渐进有序参与,同时以“自下而上”的治理创新,以此凝聚全球科技治理的组织合力,使“国际组织间合作”的新范式为全球科技治理提供新的治理理念、方案与治理机制。
    23  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地域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法
    薛雅 王雪莹
    2023(12).
    [摘要](8) [HTML](0) [PDF 186.64 K](34)
    摘要:
    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地域选择的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供给侧、需求侧、服务侧、政府政策以及要素配置五个方面。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的研究结果表明,第三方服务及渠道因素、创新主体研发能级因素、要素资源配置因素、需求方因素、偶然要素驱动因素、核心要素驱动因素等影响因素尤为重要。提高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地域协同效率的深化途径在于针对区域重大领域成果转化加大要素资源配置力度、突出区域内企业和需求方的主导地位以及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
    24  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及时空效应
    陈中伟 汤灿
    2023(12).
    [摘要](32) [HTML](0) [PDF 100.41 K](52)
    摘要:
    为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低碳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影响,加速实现我国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系统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机制和时空效应,并利用2010-2020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碳排放强度有显著抑制作用,引入工具变量等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且通过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这一路径会间接影响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碳排放强度抑制作用。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影响确实存在滞后效应,对未来第二期农业碳排放强度抑制作用最强;同时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其他省份农业碳排放强度也存在显著抑制作用。数字经济发展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的作用由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增强,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的特征。为此,提出要提升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挖数字经济碳减排效能、进一步加强区域之间技术合作与经验交流、采取因地制宜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等相关建议。
    25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中国城市间产学研创新合作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王琳琳 王光辉 陈刚
    2023(12).
    [摘要](10) [HTML](0) [PDF 436.88 K](55)
    摘要:
    为丰富对城市间产学研合作网络的定量研究,更加精准识别大学、科研机构、企业三大创新主体的有效合作特征,以中国296个地级市2011—2020年联合申请专利、产学研合作申请专利数量为样本,基于三螺旋理论,将产学研专利合作归纳为“产-研”“学-研”“产-学”“产-学-研”等4种类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产学研创新合作网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近10年城市联合申请专利数量增长5倍多,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产学研合作申请专利较少、占比较低,且增速缓慢;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居于主导地位;产学研创新合作网络密度低、连通度不高,大多数节点间合作强度较低,节点间联系呈“东密西稀、东强西弱”的空间分布格局;网络层次清晰,“核心-边缘”结构明显,以北京为核心的放射状空间结构显著,北京、上海、武汉、南京、西安5个城市处于中心地位,对资源的控制能力及自主能力较强。由此提出要发挥北京等核心节点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同时着力培育成都等西部创新中心城市建设,增加西部边缘城市对外创新合作的机会。
    26  我国科技信用监管体系建设实践:国家与地方互动视角
    2023(12).
    [摘要](6) [HTML](0) [PDF 599.34 K](38)
    摘要:
    科技信用监管是科研活动有序进行的保障,也是近年来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已有研究侧重研究科技信用监管流程中某一环节或某一主体,或者梳理各地监管经验,缺乏对科技信用监管体系进行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综合考察。文章从国家与地方的互动视角出发,对我国科技信用监管体系展开研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以及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科技信用政策,发现我国科技信用监管体系的历时性展现出国家牵头管理到地方响应实施再到地方突出重点的模式,共时性具有国家联合管理与地方共抓落实的特点。文章对标国家五维框架模式来梳理地方政府政策,通过文本分析法归纳总结地方政府在响应国家要求中的不同实践情况。根据研究,基于国家和地方总体建设要求提出4点完善科技信用监管体系的建议。
    27  领导底线心智与员工越轨创新——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叶存军 刘阿丽
    2023(12).
    [摘要](27) [HTML](0) [PDF 89.63 K](41)
    摘要:
    尽管很多文献探讨了领导风格、领导行为对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影响,但是不曾基于领导的思维模式来开展研究。依据社会信息加工理论,以广东、浙江、广西、重庆等省份的高新技术、软件研发、生产制造等行业的企业作为样本,通过对293份领导与员工配对,进行两阶段的问卷调查,运用层级回归法,探讨领导底线心智对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领导底线心智对越轨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作自主性在两者之间起中介作用;冒险特质既调节工作自主性与越轨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也调节领导底线心智通过工作自主性对越轨创新行为的间接影响;相比低冒险特质的员工,领导底线心智通过工作自主性对高冒险特质员工的越轨创新行为的正向间接影响较强。基于此,提出组织需减少对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束缚,通过给予他们开展工作的自主性,为具有高冒险特质的员工敢于打破组织规章制度的束缚创造条件。
    28  数字经济驱动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的效应
    矫萍 田仁秀 李苏苏
    2023(12).
    [摘要](9) [HTML](0) [PDF 93.23 K](32)
    摘要:
    在分析数字经济驱动“两业”深度融合的作用机制基础上,选取2011-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经济促进“两业”融合发展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对大湾区“两业”融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经异质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成立;第二,产生的效应具有区域差异性,相比较港澳两地和中心城市,数字经济对珠三角地区和外围城市“两业”融合的影响更大;第三,扩大市场需求从而引发质量变革是数字经济驱动“两业”深度融合主要路径,起着提升“两业”产品与服务质量的作用。因此,粤港澳大湾区需要从实施动态化和差异化的数字经济发展策略、建立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协同发展机制以及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质量变革的进程等方面促进“两业”深度融合发展。
    29  我国科技创新制度体系建设成效评价及完善对策
    李诚
    2023(12).
    [摘要](28) [HTML](0) [PDF 352.97 K](64)
    摘要:
    科技创新制度难以量化,目前关于科技创新制度评价的相关研究也较少。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国科技创新制度本身以及制度建设的认识,尝试探索构建国家层面的科技创新制度评价体系,以期为评价科技创新制度成效提供工具参考,为我国科技创新制度的实施、执行、发展提供相关可靠信息,进而促进我国的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同向而行、协同推进。从科技投入制度、科技管理制度、科技评估制度、创新人才培育制度、科技政策支撑体系5个维度构建国家科技创新制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研,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并结合主客观权重赋值,分别对制度总体和5个维度层面的制度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发现:我国科技创新制度水平处于较好级别,其中高校科技创新制度成效评价最高,其次为科研院所人员及研发机构;创新人才培育制度在5个维度中的权重最高,是对科技创新制度的最大影响因素。基于研究结论,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科技创新制度的对策建议:加大科技创新资源投入并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构建高效的科技管理机制、提高创新效率,加强科技评估规范化、突出创新导向,加强创新人才制度设计的系统性、探索形成更加科学合理且富有活力的人才培育机制。
    30  法制化视阈下完善科技伦理治理机制研究
    廖 欢 刘 伟[]
    2023(12).
    [摘要](10) [HTML](0) [PDF 105.68 K](37)
    摘要:
    科技伦理治理法治化水平是满足对科技研发、设计的“上游”进行原则性、程序性规制需要,能够为科技活动划定边界,有效回应并规范涉及科技应用行为,有利于推动负责任的科技创新与应用。因此,在解决科技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伦理困境时,要从法制化建设进程中进行科技伦理治理的探究与反思。本文立足于法律治理与科技治理的关联性,吸收借鉴过往经验,以适法制化化作为切入点,从实体化权利义务、多层次规范体系的构建等角度出发,采取有效方法举措,进一步健全完善科技伦理治理机制,增强伦理治理效能。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