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0卷第1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广东省城市创新能力的空间格局及其溢出效应研究
    龙志军 邬丽萍
    2023(13).
    [摘要](5) [HTML](0) [PDF 328.00 K](35)
    摘要:
    为探清广东省城市创新能力空间格局,通过构建城市创新能力综合指标体系,分析广东省21个城市20年的创新能力空间格局及演变,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城市创新能力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广东城市创新能力分布呈现出愈来愈典型的幂律分布特征,珠三角的深圳、广州等极少头部城市创新能力极高且趋于极化,粤东西北地区的尾部城市创新能力较低、占绝大多数且差异趋小;广东城市创新能力空间不平衡在扩大,主要原因是珠三角和粤东西北的地区间差距在扩大,而且珠三角地区内部差异迅速扩大所贡献的比重在增加;广东城市创新能力出现俱乐部集聚现象,表现出以深圳、广州为核心,周边城市创新能力逐层递减的“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城市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邻近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也影响了本地创新能力。研究结论为促进广东创新能力平衡发展和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政策启示。
    2  西藏自治区近60年科研项目布局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
    陈华
    2023(13).
    [摘要](3) [HTML](0) [PDF 665.91 K](39)
    摘要:
    本研究以西藏自治区六十年的科研项目数据为研究对象,梳理分析了西藏自治区六十年来科研项目的总体情况和布局,包括项目数量变化趋势、项目所属领域和学科分布、热点主题分布、项目承担机构情况和承担地区分析等,为全面了解西藏科技事业发展、揭示科技驱动下的西藏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并对西藏自治区未来优化科研项目管理提出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六十年来西藏的科技项目投入大幅增长,项目投入集中在农业科学、工业技术和医药卫生三大学科,这与本地产业布局密切相关,西藏自治区本土的科研院所、地方机关与高校是科研项目的主要承担机构,而项目的承担地区集中在拉萨市,项目布局表现出区域配置不平衡、企业科研动力不足、对外合作关系薄弱等问题。
    3  跨界搜寻、资源拼凑对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影响:基于资源编排理论
    宋剑锋 王笛 孙秀梅
    2023(13).
    [摘要](11) [HTML](0) [PDF 181.84 K](77)
    摘要:
    跨界搜寻、资源拼凑对持续性竞争优势均有重要作用,但现阶段尚缺少两者复合驱动持续性竞争优势内在机制的理论探索与证据。本文从机会开发视角切入,基于资源编排理论,构建了跨界搜寻、资源拼凑对新创科技企业持续性竞争优势的作用机理模型,检验了速度型与品质型两种机会开发模式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双元领导风格的差异化权变作用。通过对我国新创科技企业样本数据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跨界搜寻与资源拼凑均正向影响持续性竞争优势,且二者对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影响呈互补效应;(2)速度型机会开发与品质型机会开发正向影响持续性竞争优势,并均在跨界搜寻与资源拼凑影响持续性竞争优势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同时发现,跨界搜寻倾向于品质型机会开发模式获取持续性竞争优势,资源拼凑倾向于速度型机会开发模式获取持续性竞争优势;(3)跨界搜寻影响两种机会开发模式过程中,变革型领导风格发挥了差异化调节作用,交易型领导风格发挥了负向调节效应;相反,资源拼凑影响两种机会开发模式过程中,交易型领导风格发挥了差异化调节作用,变革型领导风格调节作用不显著。研究结论为我国新创科技企业构筑持续性竞争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活动提供了匹配性理论指导和针对性实践启示。
    4  数字贸易发展与区域创新耦合协调性的时空格局与收敛性研究
    于世海 王梦乐 孔令乾
    2023(13).
    [摘要](1) [HTML](0) [PDF 7.15 M](31)
    摘要:
    摘 要:本文描述了数字技术赋能传统贸易形成数字贸易这一新业态及其与区域创新的天然的联系,并基于2010-2020年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与灰色关联度评价法、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分别测度数字贸易发展与区域创新综合指数,运用耦合协调模型、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分析数字贸易发展与区域创新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进与分布动态,最后采用变异系数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其σ收敛与β收敛特征,关注它们之间的耦合协调性,探讨其良性互动。研究发现:全国数字贸易发展与区域创新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东部与中部地区处于良好协调阶段,西部与东北部地区处于中度协调阶段;数字贸易发展与区域创新耦合协调度绝对差异呈先扩大后缩小态势,存在微弱的两极分化现象。收敛性分析得出,仅中部地区不存在σ收敛,全国及四大地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且后者的收敛速度更快。
    5  退出倍数法在科技型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与改进—以半导体企业紫光国微为例
    慕慧娟 王晨旭 马林燕
    2023(13).
    [摘要](7) [HTML](0) [PDF 172.26 K](51)
    摘要:
    科技型企业是国家建设自主创新体系的关键主体,传统企业评估方法不能有效解决科技型企业成长中的不确定性,而退出倍数法在科技型企业价值评估的应用方面兼具相对估值法的准确性和潜在价值评估的适用性。本文主要内容:第一,梳理科技型企业退出倍数法估值的相关文献;阐述退出倍数法的基本逻辑和应用;第二,选取半导体企业紫光国微作为实证案例评估其价值,应用分层聚类分析的退出倍数法,相比传统估值方法和普通退出倍数法,展现更为优越的适用性;第四,总结退出倍数法在科技型企业价值评估活动中的特征,提出改进意见。
    6  我国社会科学涉人研究伦理规范构建刍议
    夏汇川
    2023(13).
    [摘要](1) [HTML](0) [PDF 286.50 K](41)
    摘要:
    本文探讨了推进我国社会科学涉人研究伦理规范形成的意义、原则与步骤,有助于保护研究参与者的权益,提升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质量,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伦理审查委员会向社会科学领域的拓展以及与国际科研规范的接轨。首先,梳理了国外科研伦理的发展历程:从局限在医学实验,扩展到社会与行为科学研究,再到互联网与大数据领域。其次,分析了以《贝尔蒙报告》与美国伦理审查委员会为代表的国外科研伦理规范的一些局限。然后,评述了我国科研伦理规范的研究与我国高校社会科学涉人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的发展现状。最后,本文分析了我国社会科学涉人研究伦理规范的缺失原因与构建意义;提出推进我国社会科学涉人研究伦理规范构建的方式。
    7  新创企业创新生态、创新生态能力与颠覆性创新
    李宏贵
    2023(13).
    [摘要](14) [HTML](0) [PDF 128.35 K](50)
    摘要:
    颠覆性创新爆发出惊人的市场潜力,正成为新创企业创新发展的新趋势,且创新生态的协同合作解决了新创企业的新创弱性。因此,立足于创新生态视角,将创新生态划分为创新政治生态、创新技术生态和创新市场生态,深入剖析创新生态对新创企业颠覆性创新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创新生态能力的中介作用和创新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构建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并提出了理论命题,为新创企业颠覆性创新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8  市场分割、“双碳”目标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基于中介和调节效应的检验
    古丽娜尔·玉素甫 夏子惠
    2023(13).
    [摘要](7) [HTML](0) [PDF 533.66 K](47)
    摘要:
    2021年,中国能源强度同比下降2.7%,能源效率明显提高,但仍然面临碳减排压力大、能源效率机制不成熟和区域间市场分割等问题。“双碳”目标的提出为促进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改进能源效率带来了机遇。文章基于2004―2020年市场分割和“双碳”目标对能源效率影响的省际面板数据,首先系统考察了市场分割框架下的三种假设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其次,分析了“双碳”目标作为外部环境约束,如何调节市场分割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最后,检验了调节效应的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市场分割通过配置效率、规模效率传导机制抑制了能源效率的提升,但通过技术效率渠道促进了能源效率的提高。再进行调节效应检验后发现,调节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更有利于促进中部和西部省份能源效率提升。据此,为中国在市场分割背景下提升能源效率和实施“双碳”政策提供事实依据和对策建议。
    9  新兴产业突破性创新网络动态演化特征及知识扩散规律研究——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为例
    刘国巍 李明昊 邵云飞 刘思晴
    2023(13).
    [摘要](4) [HTML](0) [PDF 869.50 K](39)
    摘要:
    突破性创新是解决新兴产业“卡脖子”问题的有效路径,创新网络能加速知识扩散,进而提高突破性创新搜索、组织和治理效率。在新兴产业突破性创新发展基础上,更好地培育网络、明确网络动态演化路径和知识扩散过程,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明晰我国新兴产业突破性创新网络构型结构、动态演化特征和知识扩散规律,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结合社会网络分析和纵向案例方法开展探索性研究。研究表明:新兴产业突破性创新网络经历了形成、拓展、稳定和更替等演化阶段,不同阶段呈现企业内部合作型、焦点企业中心型、局部密集型和复杂密集型等结构特征,凸显涌现、多元、集聚和跨界等主导发展特征;随着突破性创新网络演化,网络内部知识扩散速度、广度和深度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且知识扩散速度在拓展期达到峰值,跨学科知识成为演化后期主要扩散源,主体间知识距离越远越有利于深化知识扩散,更替期具有完全显著的空间距离衰减特征。
    10  制造业企业数字服务化价值创造机理:理论模型与未来议题
    刘晓彦 简兆权 金辉
    2023(13).
    [摘要](8) [HTML](0) [PDF 94.83 K](54)
    摘要:
    制造业企业数字服务化(DS)能够提升运营效率、增强客户附着力、创造新的收入来源,但遭遇投资无法获得预期回报的“悖论”。价值创造机理研究能为解决悖论提供理论依据,但已有价值创造理论基础研究缺乏对多主体关系竞争优势来源的关注;已有多层面协同因素研究,缺乏对不同商业模式下用户关系治理、组织文化、微观基础层面的讨论。在界定DS及其价值创造机理内涵的基础上,解析悖论的成因,引入组织间关系理论——关系观,区分交易前端DS和生产后端DS,构建DS价值创造机理理论模型;提出组织层面、微观层面调节机理、对非财务绩效影响、区分行业特性研究等未来议题。为解决DS悖论的研究做出了理论贡献,对于超越单企业情境探索DS价值创造规律有着重要的启发价值。
    11  区域创新网络格局演化与影响因素研究
    沈丽珍 饶 悦 蒙晓雨 汪侠
    2023(13).
    [摘要](7) [HTML](0) [PDF 3.47 M](49)
    摘要:
    在全球产业革命和科技变革重构发展格局的当下,创新在破解发展困局的基础推动作用重大。创新日益被视为系统性工程,从网络视角研究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将有利于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因此,本文以我国东部经济强区江苏省的区域创新网络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江苏省科技进步奖获奖数据探讨了江苏省区域创新网络格局和演化特征,并基于多维邻近性进一步分析了区域创新网络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区域创新形式以合作创新为主导,呈现多边化、开放化、深度化等趋势;区域创新是政产学研各类型创新主体共同参与协作的过程,江苏省区域创新主体呈现以企业为创新核心、高校在创新网络中发挥重要中介枢纽作用的显著特征;外向创新联系覆盖范围广,出现首位城市极化现象;内向创新网络呈现南强北弱的结构化差异,权利中心作用明显。②区域创新网络演化尺度敏感性显著,呈现强中心多极网络化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边界效应和路径依赖,企业地位突出;城市创新模式稳中有变,区域创新网络不断极化发展。③多维邻近性对江苏省区域创新网络影响效应表现为:社会邻近性正向影响效应最大,组织邻近性表现为负向影响效应,地理邻近性在结网初期作用较大,并对其他邻近性效应具有调节作用;认知邻近性和制度邻近性在结网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推动效应;多维邻近性对区域创新网络的作用存在极值效应。
    12  产业政策激励了创业孵化绩效吗?——来自中国孵化器的微观证据
    李静 颜振军 姚景民
    2023(13).
    [摘要](7) [HTML](0) [PDF 204.58 K](64)
    摘要:
    基于中国2017-2019年孵化器的面板数据,使用PSM法测算产业政策对孵化器市场-创新-经营三个维度绩效的影响,并探索了地区和类型差异。结果表明:单项政策作用有限,仅政府补贴对市场绩效产生显著的正效应;政策组合对市场和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影响,其中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组合对市场绩效促进作用最强,三项政策加持才能对创新产出发挥最大作用;产业政策对经营绩效的处理效应均为负;从组群内差异来看,政策对非东部地区的处理效应高于东部地区,对综合孵化器的市场绩效有较为显著的激励作用,对专业孵化器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其创新绩效。
    13  技术标准联盟对企业数字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协同视角
    王黎萤 陈霞 谢雯欣
    2023(13).
    [摘要](10) [HTML](0) [PDF 113.93 K](48)
    摘要:
    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的协同作用可以保护并激励企业的数字创新,是企业数字竞争的新趋势。研究通过对292家战略性新兴企业调查数据开展实证分析表明: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协同有利于促进企业数字创新;技术标准联盟在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协同推进企业数字创新中发挥了部分中介的作用;随着企业网络能力的增强,标准联盟作为中介变量对企业数字创新的促进作用也会增强。研究揭示了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协同通过标准联盟对企业数字创新带来的积极影响,为企业运用标准与知识产权协同来提升数字创新绩效提供了对策建议。
    14  用杜邦分析方法解数字化转型“黑匣子”
    潘艺 张金昌
    2023(13).
    [摘要](5) [HTML](0) [PDF 174.81 K](53)
    摘要:
    目前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未解的“黑匣子”。本文利用2010-2020年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杜邦分析方法,从财务角度分析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能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盈利能力;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通过提升资产周转率、降低财务杠杆,但销售利润率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技术的应用能促进企业盈利能力提升,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并不能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数字化转型促进了大型和民营企业的盈利能力,抑制了小型和外资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对中型和国有企业的能力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营业成本和管理费用的上升是数字化转型造成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15  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与路径机制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任忠香 徐宣国
    2023(13).
    [摘要](64) [HTML](0) [PDF 284.73 K](55)
    摘要:
    农业数字化转型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数字化又在改变着农业企业,领先农业企业的创新实践,提供了丰富广泛研究案例资料。因此,研究基于扎根理论选取15家数字化转型领先的农业企业,探究其数字化转型影响因素,并构建影响因素TOE模型,进一步沉浸于企业真实案例,从横向要素协同和纵向动态演进两方面比较归纳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机制。研究表明:①技术维度(数字技术应用、数字技术跃迁)、组织维度(组织基础要素、组织管理跃迁)、环境维度(外部宏观环境、内部微观环境)是影响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②案例横向比较,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大致分为技术驱动组织环境协同型、组织驱动技术环境协同型、环境驱动技术组织协同型;案例纵向比较,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经历了试点(局部试点、补短优化)、扩展(平台扩展、跃迁变革)、整合(资源整合、数字农业)三个阶段。加速以农业企业为核心,带动农业上下游全产业链,以期为我国农业企业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借鉴经验和指引,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16  基于共生理论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学合作协同互惠研究
    王菲菲 刘佳 薛蕊
    2023(13).
    [摘要](7) [HTML](0) [PDF 1.85 M](58)
    摘要: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科学合作与创新发展自倡议提出以来便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共生理论,选取2009-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65国的论文合著及产出面板数据,构建共生度指标,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探讨沿线国家科学合作协同互惠现状与共生演化过程,揭示合作与创新的协同关系。研究发现:所处各个共生阶段的沿线国家对共现情况呈现出两头少中间多的橄榄型;互惠共生与各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竞争力以及开放程度相关,中国作为共生网络的核心国家已经与多国建立起稳定的一体化互惠共生关系;随着倡议的提出与推进,共生的国家对的增速加快,共生网络规模、连通性与聚集性增强,沿线各国在网络中的地位与影响力逐步提升,实现合作共赢,推进“一带一路”整体的协同发展。以期为中国及“一带一路”科学合作相关政策强化方向提供理论依据与建议。
    17  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南京高新区1991-2021年纵向案例研究
    姜琴 胡先杰 苏思骐 陆红姝
    2023(13).
    [摘要](5) [HTML](0) [PDF 117.14 K](40)
    摘要:
    本文结合南京高新区1991-2021年发展历程的分析,采用单案例研究法对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进行系统性研究,并从创新效率视角对个体国家高新区评价体系实施的效果进行测度评估。研究表明:①高质量发展评价要以统计为抓手、以制度为保障,建立统计监测制度是开展评价工作的首要环节;②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要有延续性,兼顾动态调整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阶段性的实施周期;③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评价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作用,引导高新区聚焦“质”的提升全方位推进工作,以提高创新资源利用效率。
    18  “双碳”背景下江苏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2021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数据
    姜迪
    2023(13).
    [摘要](14) [HTML](0) [PDF 51.02 K](34)
    摘要: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综合考虑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构建包括经济效益、研发创新、绿色发展等五个维度在内的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熵值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江苏及其他制造业大省的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对比分析,了解江苏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和不足。研究发现,江苏在绿色发展方面表现较好,但在经济效益、发展能力、研发创新、开放合作等方面与其他制造业大省仍有一定的差距。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江苏制造业企业应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培养制造业人才队伍,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全球资源配置,主动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积极参与碳交易排放。
    19  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指数研究
    肖琳琳 王睿哲 夏宜君 张孟哲
    2023(13).
    [摘要](6) [HTML](0) [PDF 94.39 K](32)
    摘要:
    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工业全要素链接枢纽和资源配置核心,是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的关键节点。为充分挖掘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价值,引导工业互联网产业健康发展,本文研制了2021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指数,通过综合发展指数以及资源汇聚指数、知识沉淀指数、应用活力指数、企业赋能指数等四个分类指数的测算,分析2018年以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态势,梳理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核心工业模型、工业APP等关键能力,充分挖掘平台数据的价值,为政府、服务商及用户企业等各方提供参考。
    20  基于信息熵的重大工程技术创新不确定性测度与应用
    谢洪涛 牟文芳 郑俊巍 张云华 常凯
    2023(13).
    [摘要](11) [HTML](0) [PDF 143.53 K](42)
    摘要:
    在识别重大工程技术创新不确定性来源基础上,基于理想功能建立不确定性评价指标,提出基于信息熵的不确定性测度方法。应用该方法对隧道施工机械化配套技术的不确定性进行测度,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客观地反应技术创新在不同维度上的不确定程度;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性分析与因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寻找不确定技术指标背后的共同条件信息,以此为基础不断引入分类指标进行测算,能够有效揭示技术创新项目不确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21  数字创新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以及演变研究
    熊焰 武婷婷
    2023(13).
    [摘要](4) [HTML](0) [PDF 766.02 K](43)
    摘要: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14~2020年30个省(市)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对两者的协调水平、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动态演化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考察期内中国各省份数字创新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但不同年份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差异显著整体表现为“高低阶段省份少、中间阶段省份多”的模式,且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集聚效应。基于此,提出推动区域合作互动、鼓励制造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打造数字创新路径,强化区域间联系,以期为数字创新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优化提供一定借鉴。
    22  中国标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张子健 江涛
    2023(13).
    [摘要](10) [HTML](0) [PDF 295.89 K](39)
    摘要:
    标准“软联通”是推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基于标准技术属性差异视角,使用“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2006至2019年面板数据,分析了标准输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中国标准输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长期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强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产生作用。(2)一致标准与特有标准对于沿线国家生产率提升均具有拉动作用,一致标准的拉动作用强于特有标准。一致标准主要通过促进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特有标准则主要通过促进技术进步。(3)标准输出对低技术、低标准、非欧盟国家拉动作用较强。特有标准对于高技术、高标准国家的拉动作用要优于一致标准,而一致标准对低技术、低标准、非欧盟国家的拉动作用优于特有标准。本文在揭示标准输出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要素生产率作用机制的同时,还为如何优化标准输出推动高质量互联互通提供了理论支撑。
    23  智能医疗机器人应用的伦理风险及其治理路径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
    赵玲玲 郭遥
    2023(13).
    [摘要](13) [HTML](0) [PDF 60.13 K](35)
    摘要:
    智能医疗机器人在多维场景中得以广泛应用,促使人类医疗服务效率和医疗体验得到有效改善和提升。然而,伴随着医疗机器人行业颠覆性技术发展的同时,其应用也引发了诸多伦理方面的隐忧,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安全风险、隐私风险、道德风险、责任风险以及公正风险。医疗机器人伦理风险治理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涉及管理方、设计方、供给方以及需求方。厘清各主体的角色和责任是实现其伦理治理目标的关键。应当通过将负责任创新融入设计环节、建立严格的伦理审查制度、保护使用者的主体权利、构建医疗机器人的道德能力以及完善伦理风险的法律规制加以规避风险。
    24  挣值管理在项目完工预测中的应用与改进:研究综述
    廖伟 宁延
    2023(13).
    [摘要](29) [HTML](0) [PDF 72.89 K](42)
    摘要:
    项目完工预测是挣值管理的重要功能,但现有研究还存在只考虑成本与进度两个因素、仅依赖过去绩效表现等问题,使得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比出现偏差。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对现有应用挣值管理进行项目完工预测的研究进行综述,从改进绩效指数的准确性与集成风险因素的影响两个角度进行了系统性梳理,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优势与局限性,以期为未来研究指明方向。
    25  基于工文融合的“一专四化”涉外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汪群 李烨 曹国 仲晶晶 李青
    2023(13).
    [摘要](9) [HTML](0) [PDF 80.96 K](39)
    摘要:
    在新发展格局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走出去”企业对涉外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变革需求。本研究基于新发展格局对涉外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的现实需求,从新工科与新文科融合的视角出发,以“专业+”为总纲,融入中国化、柔性化、灵性化、商务化元素,构建了“一专四化”涉外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以CZ工学院为例,通过其实践成果验证了“一专四化”涉外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可行性,能够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6  全球治理视角下碳中和战略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国家政策体系的对比研究
    张春霞 翟晓叶 甘甜
    2023(13).
    [摘要](22) [HTML](0) [PDF 151.50 K](59)
    摘要:
    摘要:基于全球治理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选取世界主要国家围绕碳中和目标制定的相关政策和战略行动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全球碳中和战略的发展目前经历了“治理起步期—曲折探索期—共同推进期”3 个阶段,世界主要国家聚焦战略方向、目标设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等进行系统布局。相比之下,我国在双碳立法进程、重点领域中长期战略行动规划、绿色低碳技术应用示范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此,我国可从加快碳中和立法进程,构建系统有效的推进机制;提高清洁能源比重,构建清洁高效安全的能源体系;聚焦关键领域,加快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强化科技支撑,大力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等,积极推进碳中和战略目标。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