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0卷第1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人才管理数字化转型的应用路径研究 ——以W公司人才管理数字化建模为例
    朱仁宏 贺思涵 谢锐芬
    2023(15).
    [摘要](48) [HTML](0) [PDF 201.60 K](60)
    摘要:
    数字化的发展对快速成长的企业人才管理带来了挑战,更对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出了颠覆性的新要求,不少企业开始尝试人才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本文以互联网龙头企业W公司的数字化建模应用为例,剖析人才管理数字化转型的应用路径,基于人力资本激励,对 “选、育、用、留”四个关键人才管理环节实施数字化建模,系统打通和整合了甄选人才、培养人才、考核人才、激励保留的人才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解决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选、用割裂的问题,为数字时代企业实践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数字化人才管理方法,丰富了数字化人才管理的理论发展。
    2  创新要素流动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研究
    李剑 张淑华
    2023(15).
    [摘要](24) [HTML](0) [PDF 284.00 K](44)
    摘要:
    本文聚焦创新驱动发展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在分析创新要素流动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影响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制造业价值链迈向中高端对创新的迫切需求与创新要素跨际流动的客观事实,基于2003-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展开创新要素流动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创新要素流动显著促进区域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其主要通过影响区域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而促进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创新要素流动和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但创新要素流动对邻近地区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基于如上结论,本文为推动中国建设“制造强国”和实现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提出相关策略建议。
    3  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促进地方发展的影响机制及异质性效应研究
    王光滨 邹雨柔 吕晨
    2023(15).
    [摘要](2) [HTML](0) [PDF 1.13 M](53)
    摘要:
    基于中国特色央地关系视角,首先系统分析了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试点的确立实施过程对地方两阶段发展的影响机制。然后运用2007-2019年270余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匹配筛选,通过合成控制法实证评估了6个典型示范区建设试点城市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创新三个层面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政策实施效应对于不同试点城市具有较强异质性,淄博市、长治市、吉林市属于转型阵痛组,石嘴山市、娄底市属于创新型单一红利组,自贡市属于创新型双重红利组。实证结论经过时间、地区安慰剂以及双重差分法的多重检验后依然成立。
    4  重污染企业绿色转型的价值创造与演化 ——基于资源编排的案例研究
    孔惠丽 裴潇
    2023(15).
    [摘要](85) [HTML](0) [PDF 543.03 K](81)
    摘要:
    重污染企业绿色转型既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本文以中石化为例,基于资源编排视角,遵循“情境-过程-绩效”的逻辑主线,探索重污染企业资源识别、资源行动和价值创造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 (1)认知结合情境所对应的资源状况,依托资源识别能力,匹配绿色转型需求,推动企业采取差异化的行动策略。 (2)受情境驱动的影响,资源行动在资源识别和价值创造之间发挥着显著的中介作用,按照“资源构建-资源转化-资源协奏”的渐进式轨迹演化。 (3)资源行动带来了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合理汇集,通过开展高质量的价值创造活动,实现了从单点突破、多点融合到全价值链交融的不断进阶的价值优化。
    5  融合多元方法的颠覆性技术识别研究——以类脑智能领域为例
    邢晓昭 陈亮
    2023(15).
    [摘要](37) [HTML](0) [PDF 826.04 K](47)
    摘要:
    【目的/意义】当前,全球技术创新模式发生改变,对颠覆性技术的准确、快速识别需求更为迫切,难度也更高。高影响力是颠覆性技术的一个重要特征,传统基于被引频次的影响力测度具有滞后性,而基于网络位置的高影响力节点识别有助于尽早发现颠覆性技术。此外,某一技术领域中颠覆性效应往往是由多个子领域的技术突破共同催生的,而基于全领域网络的重要节点识别会忽略一些子领域。【方法/过程】本研究提出一种融合属性计量、LDA模型与网络中心性指标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首先,从技术突破性和市场潜力两个维度设计评价指标,筛选出具有高颠覆性潜力的技术文献;其次,基于LDA模型将技术文献划分为不同子领域;最后,采用中心性指对分类网络中技术节点的影响力进行识别,基于特征向量中心性得到颠覆性主题子网,综合度中心性、中介中心性和接近中心进一步区分颠覆性热点主题和新兴主题。【结果/结论】基于类脑智能领域的专利实证研究表明,分类网络可以很好地识别不成熟子领域中颠覆性技术的热点主题和新兴主题,这是对全局网络识别结果的补充和完善。
    6  基于文本挖掘的共性技术政策文本量化及政策组合特征研究
    孔令凯 杨晓萌 林超然 李保祥
    2023(15).
    [摘要](7) [HTML](0) [PDF 1.48 M](50)
    摘要:
    科技创新政策作为促进共性技术研发的重要手段,挖掘共性技术政策特征,系统梳理共性技术政策,对深化共性技术政策认识以及完善政策体系意义重大。本文针对当前研究对共性技术政策认识不足的问题,利用共性技术政策文件结合LDA主题模型挖掘共性技术政策主题,剖析政策干预领域及政策工具,量化政策主题强度,利用主题共现关系,分析共性技术政策组合,从综合性、一致性及均衡性探究政策组合特征。结果表明:共性技术政策已经在多个行业或领域使用,政策工具日益丰富;部分法律文件已经开始强调基础性共性技术研发;共性技术政策相互作用形成2种政策组合,其政策组合目标旨在解决共性技术组织失灵以及鼓励关键共性技术研发,2种政策组合的应用广度不断拓宽,但政策间协同关系不强且发展不均衡,影响共性技术政策组合的支持作用。
    7  生产率动态、研发创新与企业TFP增长——基于SYS-GMM的经验证据
    张兴国 胡玉莹 唐家龙
    2023(15).
    [摘要](19) [HTML](0) [PDF 882.18 K](61)
    摘要:
    基于系统GMM方法,利用2011~2020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生产率动态效应及研发创新对生产率的滞后效应。结果表明:生产率滞后一期对当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效应,表现为生产率的动态惯性;企业研发对当期生产率具有抑制效应,但滞后二期的研发具有显著为正的促进效应;在东中西部地区、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股权集中度和行业集中度高低差别条件下,研发创新对生产率的滞后效应具有异质性;大多数情形下研发创新滞后一期或二期的显著正向促进效应具有稳健性。建议:企业要开展持续、高质创新,避免短视思维;政府要规范市场竞争,引导企业降低集中度;政府还需要加强政策供给,提升中西部创新效率。
    8  基于DEA模型的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测度分析——以中国科学院为例
    郭文娟 肖海金 王博
    2023(15).
    [摘要](38) [HTML](0) [PDF 115.79 K](59)
    摘要:
    基于70家中科院院属研究单位2020年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数据,采用DEA方法对以中科院为例的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了测度。研究表明,多数院属研究单位为非DEA有效,且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各研究单位间的科技转化效率差异较大,处在低投入低产出阶段的研究单位占多数;投入冗余率和产出不足率普遍较高,相应的投入和产出改进幅度都有较大的优化空间。最后,基于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测度分析结果,分别从政府层面、中科院层面以及院属科研单位层面提出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相关建议。
    9  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政策促进区域高校科研发展了吗?——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实证研究
    陈琦 谭娜 黄伟 程新章
    2023(15).
    [摘要](5) [HTML](0) [PDF 145.39 K](50)
    摘要:
    高校的科研发展在我国创新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双重差分法评估了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政策对区域内高校科研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政策对区域内高校科研投入的增加有显著的拉动作用,但对科研产出的拉动效果不明显。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学术交流便利、知识服务能力强和开放程度越高的地区,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政策对科研投入和科研产出的正向拉动作用越强。本文的研究对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政策如何促进区域内高校科研发展予以了实证支持,也为各地教育一体化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启示。
    10  产业互联“智造”创新网络演化研究
    何建佳 杨静
    2023(15).
    [摘要](8) [HTML](0) [PDF 2.47 M](38)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智能创新时代的发展,产业互联成为一种整合资源优势,促进产业间联动发展的一种方式。为了探索产业互联“智造”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演化趋势,采用中国2013-2021年的产业互联“智造”企业专利申请数据,首先运用Gephi软件对产业互联“智造”创新网络的演化过程与演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接下来运用Arcgis软件对产业互联“智造”创新网络的空间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业互联“智造”创新网络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且具有小世界性质,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东部>西部>中部>东北地区的格局。研究成果为产业互联“智造”创新网络成员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提供思考与借鉴。
    11  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先企业数字化动态能力的形成与演化研究 ——基于华为公司的探索性纵向案例研究
    朱国军
    2023(15).
    [摘要](11) [HTML](0) [PDF 121.94 K](73)
    摘要:
    采用探索性纵向案例研究方法,以华为公司为研究对象,揭示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先企业数字化动态能力的内涵及构念,主要包括数字化机会捕获能力、数字化知识耦合能力以及数字化生态治理能力,其形成受到数字资产超网络嵌入、数字化双元创新机制的影响与作用,经历企业场域蓄能、工业场域赋能、全场域使能三个成长演化阶段,具有“阶层迭代性”,不同层级数字化动态能力支撑不同场域价值生态创新绩效。本研究更深层次揭示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先企业数字化动态能力的形成与演化机理。
    12  数字经济、知识产权保护与区域创新能力——基于数据要素市场化调节效应的实证分析
    李丹 刘瑶
    2023(15).
    [摘要](35) [HTML](0) [PDF 220.31 K](85)
    摘要:
    文章探讨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驱动机制,以中国省域个体为样本,从知识产权保护角度并引入数据要素市场化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结果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发展,并具有非线性特征;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高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作用于区域创新能力;数据要素市场化负向调节于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直接预测作用,正向调节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中介前半路径;进一步研究得出,区域知识产权的发展优势将转化为数字经济拉动区域创新能力的动能,且拉动效应在东部地区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研究揭示了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规律,为区域创新能力标准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和政策启示。
    13  区块链赋能企业高质量创新路径研究——基于组态效应的分析
    赵会会 孙国强
    2023(15).
    [摘要](7) [HTML](0) [PDF 333.62 K](43)
    摘要:
    数字经济下,政府大力推动区块链快速落地,企业纷纷响应号召,区块链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创新的重要驱动因素。基于TOE框架,采用fsQCA方法,探讨在制造业企业采取区块链技术情境下,技术、组织、环境条件对促进高质量创新的路径选择。结果显示:单一要素并不构成企业高质量创新的必要条件,多因素共同驱动形成高质量创新的多种组态;存在促进高质量创新路径归纳为3种形式:组织-环境型、技术-组织型、技术-平衡型;存在导致非高质量创新路径归纳为2种形式:技术-环境型、组织型。研究结论对政府、企业通过区块链技术赋能高质量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4  嵌入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产业链融通创新演化分析
    李默 万婕 孙小淇 董华
    2023(15).
    [摘要](13) [HTML](0) [PDF 985.95 K](52)
    摘要:
    如何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创新,提高产业创新能力是实现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数字化时代,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产业链融通创新值得研究。本文建立了嵌入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创新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工业互联网对产业链创新的融通机制。研究发现:影响产业链融通创新的因素可以归纳为驱动因素、阻滞因素与调节因素;产业链嵌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后,驱动因素的作用效果更明显,阻滞因素的负作用被弱化,调节因素发挥积极作用的阈值范围更大。总体而言,嵌入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利于推动产业链融通创新。
    15  网络社区中知识动员双元结构研究[*]
    姚 伟 周 鹏 于会伶 吴雅倩
    2023(15).
    [摘要](10) [HTML](0) [PDF 950.08 K](49)
    摘要:
    网络社区已经发展成为知识需求者持续进行知识交互、衍生的聚集地,探索网络社区中知识需求者参与知识动员的行为模式对于发挥和促进知识价值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时间维度上采用时间序列方法对用户活跃度分布形态进行解析;其次,在空间维度上采用社会网络方法对知识需求者参与动员关系进行探索;最后,在内容维度上采用扎根理论编码技术进行交互内容分析并构建网络社区中知识动员双元结构模型。结果发现:网络社区中的知识动员活动由参与者进行驱动,且具有成员自发性和自适性;双元结构的知识动员存在明显的知识不对称现象,知识生产者和知识需求者分布不均衡,造成知识差异;网络社区的成功运作需要依靠活动核心参与者加强知识动员,以及被动参与者的去边缘化,以此带动整个网络社区用户的知识动员能力,形成知识赋能和促生来强化知识动员效果。
    16  我国生物医药合作创新网络特征分析
    李树祥 褚淑贞 庄倩
    2023(15).
    [摘要](6) [HTML](0) [PDF 845.15 K](37)
    摘要:
    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国重要发展的支柱产业,合作创新对于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研究选用2006-2020年间我国生物医药合作数据,依据专利合作者数据从社会网络视角,分阶段构建了我国生物医药专利合作网络,分析我国生物医药专利合作网络的特征以及演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在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演化特点,早期的合作专利较少,而且合作网络较为分散;在2010年之后,专利合作网络不仅规模不断扩大,而且网络的联通性逐渐增强,同时也呈现出多中心特征;在此期间合作网络的合作模式也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变化趋势,从分散的松散型合作转变为更具有稳定性的紧密合作和探索性合作。
    17  基于CSSCI数据库的双元创新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
    王花云 廖凌风
    2023(15).
    [摘要](4) [HTML](0) [PDF 760.23 K](49)
    摘要:
    双元创新兼顾了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是中国企业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因此双元创新在中国的研究现状还有待深入分析。本文以CSSCI库中的与双元创新相关的851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软件定量分析双元创新在中国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结果显示:自2000年开始研究双元创新,依次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稳定期三个阶段,核心作者知识图谱和研究机构知识图谱显示核心作者和研究机构之间已经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但不同合作群之间的联系较少;研究热点聚焦于创新绩效、双元学习、双元领导、人力资本、企业绩效及双元能力等领域,研究热点从双元能力、企业绩效和双元性等演变为智力资本、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再演变为双元创新和智能制造;双元创新领域的研究前沿是#1创业绩效和#2双元学习。这些研究结论对定量文献综述起到了一定的补充,同时将为学界继续研究双元创新提供参考。
    18  大数据分析能力、知识动态能力与制造企业服务创新
    董海林 陈菊红
    2023(15).
    [摘要](18) [HTML](0) [PDF 283.50 K](64)
    摘要:
    大数据是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的重要引擎,但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能力处理整合数据,以转化为有用的知识和商业洞见,促进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的研究还很缺乏。基于知识动态能力理论与组织信息处理理论,利用423家制造企业问卷调研数据,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和Bootstrap法探究大数据分析能力驱动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1)大数据分析能力显著促进了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共享能力与服务创新绩效,且在高度环境不确定性下,其促进作用更加显著;(2)由知识获取能力和知识共享能力构成的知识动态能力显著促进了服务创新绩效,且在大数据分析能力与服务创新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大数据分析能力对服务创新的双元路径中知识共享能力为较优路径。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理论研究,而且厘清了大数据分析能力微观运作机制及触发效能发挥的具体情境。
    19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经验与对策研究
    林逸君
    2023(15).
    [摘要](27) [HTML](0) [PDF 200.20 K](46)
    摘要: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具有高成长性,是国家重点培育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但目前全国产业规模较小。为促进不同地区间相互借鉴学习,通过分析评价不同地区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的科技创新环境、成果转化效率和政策发展经验,基于科技创新、专利产出与成果转化、产业发展三者关系,探索性提出我国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发展出路的对策建议,建立深海遗传资源研究与开发方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开发海洋药物,实施海洋生物科技创新提升计划加大专利产出,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联合实验室促进成果转化,整合建设面向全产业链的产业技术开发平台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
    20  时变路网下动态可选路线可重复取送货基站运维路径优化
    谢维 於慧琳 陈宇航
    2023(15).
    [摘要](7) [HTML](0) [PDF 805.67 K](38)
    摘要:
    为解决城市交通状况复杂情况下5G通信公共基础设施运维成本居高不下、运维效率低的问题,考虑将具有时间依赖性的城市交通网络加入到基站运维车辆路径规划中,构建速度-行程时间函数用于决策行驶路线、取货量和服务路线。为保证求解结果可行且求解速度高效,设计了改进的最短路算法与变邻域搜索算法结合的混合算法,以实时处理动态需求。根据中国铁塔公司真实运营数据设计了算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显著地降低基站掉线个数、基站掉线时长,实现基站运维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
    21  中国空间站在轨科学实验任务规划方法及应用研究
    陈状 韩樾夏 张 伟
    2023(15).
    [摘要](4) [HTML](0) [PDF 191.26 K](29)
    摘要:
    为保障中国空间站平台稳定运行,使得在轨设施利用率维持较高水平,建立空间站科学实验任务规划模型,基于冗余原则设计最大时间冗余度下的任务规划方案。考虑设备支持、上下行、功率、工时等复杂约束,优化空间科学应用项目的在轨设施规划,得到制约应用效益最大化的主要因素。以中国空间站建造期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方向实验项目为例的算例实验结果表明,规划方案能够实现在轨设施利用率最大化,为在轨资源扩展、上下行能力提升以及地面项目培育等提供参考。
    22  “双碳”背景下绿色技术成果转化难点与对策研究
    张丁 张静园 陶鹏 武思宏
    2023(15).
    [摘要](13) [HTML](0) [PDF 63.93 K](47)
    摘要:
    绿色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对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的绿色技术处于发展阶段,绿色技术成果转化存在着成果汇交共享不充分、技术市场化程度不够、绿色技术成功转化服务不完善,资本支持不足的问题。本文通过调研国外绿色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模式,分析我国在绿色技术成果转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顶层设计、构建绿色技术信息平台、强化成果质量供给、调动社会资本等建议,希望可以打通绿色技术成果转化的堵点,推动绿色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和绿色创新,助力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愿景早日实现。
    23  环保产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演化过程中环境规制的作用机制与路径仿真
    李晟婷 周晓唯 李娟伟 武增海
    2023(15).
    [摘要](3) [HTML](0) [PDF 2.26 M](57)
    摘要:
    环保产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协同集聚是一种具有正向外部性的行业层面的共生关系,且政策敏感性较高。本文基于产业共生演化视角,采用改进的L-V模型描述环保产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和演化过程,将环境规制作为主要影响变量引入模型,刻画和描述环保产业与制造业短期动态演化过程中的路径和特征以及规制因素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规制对于制造业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对环保产业产生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规制对于共生产业对具有转移支付作用,短期内波特假说成立;规制对于环保产业的促进作用具有优势区间,在此区内,规制对于环保产业的促进作用基本达峰,同时对制造业造成的影响处于可接受范围内,过高或过低的规制水平均不利于其激励作用的最大化发挥;目前规制水平已经接近最优规制区间下限,因此可以适当提高规制使其进入最优区间,但在达到最优区间后如果要进一步提高规制水平,需要谨慎权衡环保产业和制造业增长率的变化得失,综合考量才能防止规制水平过犹不及带来的波动性影响。
    24  基于I-P-O模型的数字创新研究框架与展望
    李晓伟 张秋雨
    2023(15).
    [摘要](7) [HTML](0) [PDF 109.12 K](50)
    摘要:
    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创新活动中的深度嵌入,引发了数字创新研究的热潮。通过梳理数字创新的最新研究文献,构建了I-前因、P-过程与O-后果的逻辑框架模型,厘清了驱动数字创新的技术-组织-环境等前因要素,剖析了分布式、开放式或重组式的数字创新过程机制,从类型学的角度论述了数字创新的直接产出及间接后果,并阐释了数字创新领域待深入的研究问题,有助于为数字创新实践及理论研究提供系统的决策指导。
    25  国际量子产业联盟建设研究
    杨况骏瑜 唐川
    2023(15).
    [摘要](10) [HTML](0) [PDF 194.94 K](42)
    摘要:
    量子产业联盟是量子产业生态体系建设的重要推手,也是量子技术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助力。本文以美国量子经济发展联盟(QED-C)、欧洲量子产业联盟(QuIC)、加拿大量子工业联盟(QIC)、德国量子技术与应用联盟(QUTAC)和日本量子战略产业革命联盟(Q-STAR)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建设背景与目标、组织结构和主要举措三个维度结构化总结了国际主流量子产业联盟的建设与发展特点,并对我国建设量子产业联盟,发展量子产业生态体系提出了思考和启示。
    26  科技人才生态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例
    曾锡环 黄钦旭 谭茜
    2023(15).
    [摘要](12) [HTML](0) [PDF 76.05 K](48)
    摘要:
    科技人才生态圈为科技人才培育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与机制。我国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聚为数众多的高科技人才,构筑科技人才生态圈十分重要。借助人才生态运行逻辑及基本原理,分析我国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科技人才生态特征,提出科技人才生态圈高质量建构的5大运行机制:基于“激励”的制度赋能机制;基于“关系”的主体协同机制;基于“需求”的资源交换机制;基于“服务”的联动对接机制;基于“融合”的要素链接机制。
    27  多维网络嵌入如何激发企业数字创新? ——基于多时段动态fsQCA的组态研究
    宋琪 陈晓红
    2023(15).
    [摘要](6) [HTML](0) [PDF 1.97 M](42)
    摘要:
    为探究网络嵌入环境中企业如何发挥多维网络嵌入协同作用机制,从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和空间嵌入三个维度构建组态模型,运用多时段动态fsQCA方法挖掘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上市公司在2015—2017年和2018—2020年两个时间窗内的数字创新发展路径。研究表明:第一,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不断交融,跨区域合作不断增强;第二,2015-2017年存在“结构弱嵌入-关系弱嵌入”型与“关系强嵌入”型两类组态,2018-2020年存在“结构强嵌入-关系弱嵌入”型、“结构强嵌入-空间强嵌入”型与“关系弱嵌入-空间强嵌入”型三类组态;第三,随着时间演化,网络规模与关系强度作用显著,网络位置与地域分散性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关系强度和地域分散性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
    28  数字政府建设中政企合作的困境与出路
    李晴 郁俊莉 刘海军
    2023(15).
    [摘要](52) [HTML](0) [PDF 510.00 K](59)
    摘要:
    数字政府建设为我国政府治理现代化创造了新机遇,也为进一步理清政府与市场关系、有效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带来新挑战。在我国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政府与各类型企业频繁互动形成了新的政企合作模式。数据要素驱动政府治理、企业运营发生新变革,政府与企业合作在治理主体、合作方式、运行机制和技术支撑等方面发生新变化。在剖析数据要素驱动政企合作的作用机理基础上,以企业尤其是信息技术企业为“样本”,提出优化政企合作机制的新路径,重点在参与主体、协作方式、工作机制和支撑保障等方面找到“突破口”。这也将是以政企合作机制“小切口”解决数字政府建设“大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