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0卷第2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基于文献计量的全球科技治理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胡甜甜 李芳
    2023(23).
    [摘要](40) [HTML](0) [PDF 1.77 M](71)
    摘要:
    立足于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速演进以及科技创新范式转变引发的科技治理新需求,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法和比较研究法对现有科技治理研究的进展与不足进行分析,以期提升科技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分析发现,与科技已经广泛深入融入人类社会相比,国内外学术界对科技治理重视程度普遍较低。对照科技治理的跨学科、跨领域需求来看,国内外科技治理研究的跨机构合作强度整体较低,且国外研究合作网络发展的成熟度比国内高。2016年以来,新兴技术治理、创新治理、风险治理等成为国内外共同关注的研究主题。随着科技创新的前沿交叉趋势增强,需要从重视新的学科设置、跨部门协同治理、中国特色科技治理理论与实践角度来加强科技治理研究,以适应科技交叉群聚式创新与应用的新趋势。
    2  农户低碳农业技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蔡晶晶 汪晴晴
    2023(23).
    [摘要](34) [HTML](0) [PDF 385.37 K](46)
    摘要:
    推广低碳农业经营能够有效应对和化解日益严重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地不足问题,农户将是直接受益者。本文构建农户低碳农业技术采纳行为激励框架,深入挖掘影响农户采纳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1)农户低碳农业技术采纳行为兼具“自发性”、“诱导性”和“约束性”三重行动逻辑,其采纳决策受到效率标准和制度环境的影响。输血式推广低碳农业模式可持续性低,造血式模式相反。(2)农户采纳行为影响机制可提炼为行为激活、发生和约束机制。其中生态认知和技术培训会激活农户采纳行为,政府政策补贴、邻里效应等会推动农户采纳行为发生,生产技术获取难度、风险、成本限制等会约束农户采纳行为。(3)低碳农业与传统模式相比,具有更高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但也伴随着更复杂的生产技术和更高的资金要求。在推广过程中存在主体力量失衡,政府“补贴错配”、市场监管不完善等问题。政府应联合民间第三方非营利组织,构建多元化政策主体协同推动机制,拓宽技术传播渠道,激活意见领袖社会规范的带动作用,完善外在制度环境,为农户的采纳行为提供合法支持,推动低碳农业模式的发展。
    3  典型国家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中的科技创新指标特点研究
    陈秋阳 陈云伟
    2023(23).
    [摘要](63) [HTML](0) [PDF 65.77 K](76)
    摘要:
    新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促发全球创新版图重构。与此同时,我国科技整体实力也向系统性提升的新阶段迈进,并提出在2050年全面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在国家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评判一个国家的努力成效需要借助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这意味着一套能科学公正地测度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尤为重要。然而,现有评价体系在指标结构、侧重点以及评价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使得世界各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真实水平有待考证。基于此,对现有典型的有关国家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进行梳理,从纵、横两个角度对比不同体系的异同,总结归纳其特点,提出关于科技创新能力测度的主要启示显得尤为重要。此举能准确观察我国科技创新水平及国际地位,为加快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4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证券化风险管理研究
    胡秀群 郝莹
    2023(23).
    [摘要](21) [HTML](0) [PDF 548.44 K](57)
    摘要: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支持下,知识产权证券化得到快速发展。然而,由于知识产权的时效性和无形财产权性质等一系列因素使知识产权证券化面临较大的风险,对知识产权证券化风险管理的研究刻不容缓。区块链技术的去信任化、不可篡改、公开透明、信息数据可靠性及系统的共同维护性等特征,为知识产权证券化风险管理提供了解决路径。本文从整体层面出发,将证券化风险分为基础资产方面存在的风险、交易流程方面存在的风险两大类,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证券化风险管理路径:可以借助区块链技术的时间戳、哈希树根值以及依托区块链技术建立的数据库平台防范基础资产带来的法律风险;通过使用区块链特有的时间戳技术、数字签名和智能合约防范基础资产带来的收益风险;通过推进双层结构+区块链的模式防范知识产权证券化的破产隔离风险;通过引入联盟链和智能合约技术防范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和信用风险。
    5  企业科技向善与共享价值创造-基于无人机企业的案例研究
    孟猛猛 黄瑞敏 张丽 雷诺 焦捷
    2023(23).
    [摘要](43) [HTML](0) [PDF 493.50 K](47)
    摘要:
    企业科技向善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和创造共享价值的重要方式。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大疆创新和机纵横股份两家无人机企业的科技向善行为深入研究,探讨了企业科技向善创造出共享价值的过程机制和模式。研究表明,(1)企业科技向善动机影响企业的科技应用方向。企业科技向善的动机中包含政策响应、解决社会问题、服务公共利益和探索商业机会。(2)企业科技向善行为主要包含负责任创新和社会创新两种创新活动。负责任创新通过预测、包容、反思和响应四个方面实现创新行为的共享价值创造,社会创新则通过满足社会需要和改变社会结构完成创新活动的共享价值创造。(3)企业把科技向善行为内嵌于企业的商业模式或社会创业过程中,利用自身的科技创新和利益相关者的知识资源实现共享价值创造。本文构建企业科技向善动机、行为与结果的理论模型,扩展了共享价值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提供新的视角。
    6  前景理论视角下海洋牧场企业技术协同创新演化博弈分析
    孙亚路 杜元伟 徐光
    2023(23).
    [摘要](43) [HTML](0) [PDF 666.71 K](64)
    摘要:
    为研究前景理论视角下海洋牧场企业技术协同创新策略,本文基于前景理论视角,构建“政府-海洋牧场企业-学研方”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对系统的演化策略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分析政府的监管成本与监管强度、中央政府惩罚、政府对企业以及学研方的激励与惩罚、协同创新的利益分配系数与成本分摊系数等因素对系统演化结果的影响,并通过Matlab软件进行数值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政府、海洋牧场企业以及学研方的决策行为受到其他两类参与主体的决策影响;中央政府的惩罚、以及地方政府的监管成本监管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影响着政府自身行为的选择;政府对海洋牧场企业以及学研方的激励能够促进海洋牧场企业及学研方选择协同创新策略,但是政府的激励举措需要在政府可承受范围内;海洋牧场企业与学研方的策略选择受分摊系数的影响较大。
    7  “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内国家知识影响力研究——基于国家科研合作视角
    陈鹏 琚春华 曹倩雯
    2023(23).
    [摘要](17) [HTML](0) [PDF 2.17 M](54)
    摘要: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为沿线国家知识流动搭建了平台,研究合作区域内国家知识影响力有助于提升科研合作质量和知识创新能力。论文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于科研合作的知识流动网络节点特征演化,选择知识中心性、知识中介性和知识全局性评价各国知识影响力并挖掘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知识影响力大幅领先,为其他国家知识产出和知识流动做出了重要贡献。国家经济水平、科研实力、开放程度及平均社会距离与知识影响力显著相关,地理距离和文化距离与国家知识影响力的相关性不显著。
    8  行动者网络视角下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治理机制及启示
    涂平 曹爱红 伊彤
    2023(23).
    [摘要](6) [HTML](0) [PDF 176.16 K](40)
    摘要:
    国家实验室是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战略科技力量。本文在描述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的管理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引入行动者网络理论,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国家实验室网络行动者构成和网络转译过程,阐释了行动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实验室网络利益联盟形成机制,并为中国国家实验室的管理运行提出了重视实验室人员核心行动者主导作用、强化所有行动者支撑作用、构建实验室多元化治理机制等对策建议。
    9  城市生态规划方法与技术研究进展
    郑玉萍 韩永伟 乔琴 张恩祥 李金花
    2023(23).
    [摘要](23) [HTML](0) [PDF 715.50 K](42)
    摘要: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城市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日趋增大,开展城市生态规划研究对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城市生态规划方法与技术的研究进展,从制定原理、要素配置、建设模式、技术手段四个基本内容对城市生态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并研究提出以机理(驱动力)、要素(驱动因素)、过程(驱动方式)、效应(驱动结果)为主线的技术架构,最后对未来的城市生态规划方法与技术的相关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从建立完整的城市生态规划技术架构、界定统一的城市生态规划内涵与学科范围、完善以人为本的研究视角及技术方法方面提出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建议。本文通过对城市生态规划方法与技术研究进展系统归纳与整理,以期为可持续城市生态规划的方法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10  基于双螺旋理论的双链融合路径选择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视角
    许学国 张玉
    2023(23).
    [摘要](80) [HTML](0) [PDF 2.87 M](62)
    摘要:
    双链融合是应对全球产业链重构,价值链攀升的重要举措,而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双链融合的重要实现方式。本文首先建立双链融合的双螺旋理论模型,引出双链融合的两条路径;其次,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分别构建双链自发融合路径下和政府引导融合路径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型,对两条路径进行对比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双链自发融合路径下,随着创新深度的增加,双方选择协同创新的概率会降低;而在政府引导的双链融合路径中,双方选择协同创新的概率一直都较高。对比两种路径可知,在创新的不同阶段,政府引导下的双链融合路径一直更有效。
    11  非沉淀冗余、科技向善与企业创新绩效——数字赋能的调节作用
    蒋丽芹 郑洁 张慧芹
    2023(23).
    [摘要](16) [HTML](0) [PDF 195.22 K](46)
    摘要:
    基于有限理性来源观、资源基础观和资源编排理论,构建非沉淀冗余、科技向善、数字赋能和企业创新绩效研究模型,以361家长三角高科技企业为样本,实证表明:非沉淀冗余与创新绩效有显著倒U型关系;非沉淀冗余正向影响理念制度向善与实践行为向善;理念制度向善、实践行为向善对创新绩效有倒U型影响,均在非沉淀冗余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数字赋能正向调节非沉淀冗余与创新绩效间倒U型关系。研究证实非沉淀冗余对企业创新有过犹不及效应,保持适量冗余利于企业运用资源提升绩效。
    12  智能汽车技术融合趋势预测研究及其技术竞争情报启示—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何建佳 廖耀文 吴晓伟
    2023(23).
    [摘要](16) [HTML](0) [PDF 402.80 K](50)
    摘要:
    技术融合是产业互联中提升生产制造环节技术创新水平和创新合作活力的重要方式。分析技术融合现状,预测未来的技术跨界融合趋势是技术竞争情报服务策略制定重要依据之一。文章综合运用技术生命周期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和链路预测方法,分析了长三角地区智能汽车发展阶段、技术融合现状和技术融合趋势。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智能汽车产业正处于成熟期阶段,技术跨领域融合日益频繁且程度逐渐加深,融合现象往智能高端技术领域转移; G06V10/82(神经网络)、G06K9/00(图像识别)、H04W4/44(V2C技术)成为技术竞争情报重点关注对象,以该对象为依据建立情报服务模式,可引导以G06V10/82、G06K9/00、H04W4/44为技术代表的优秀企业、科研院所、情报机构、智能汽车生产厂商形成跨界合作形式的创新产业联盟,推进智能汽车产业升级。
    13  企业数字化能否促进突破式创新?——基于组织遗忘视角的实证研究
    薄秋实 管荣 罗岚
    2023(23).
    [摘要](36) [HTML](0) [PDF 102.53 K](54)
    摘要:
    基于组织记忆理论视角探讨企业如何通过数字化来避免创新所需知识的流失从而促进其突破式创新。具体而言,构建了以企业数字化、两种类型组织遗忘和突破式创新之间关系的理论框架。采用2018-2020年上证A股203家企业的面板数据,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对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能够通过提高企业的主动组织遗忘水平来增强其突破式创新行为,而在被动组织遗忘与突破式创新的负向关系中企业数字化起负向调节作用,因而也间接地促进突破式创新。后续经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
    14  面向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研究
    张玉臣 仪静雯 廖凯诚
    2023(23).
    [摘要](12) [HTML](0) [PDF 987.34 K](44)
    摘要: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认识到制约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根本要素在于国家创新体系,对面向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国家创新体系构建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界定了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的概念、主体和两种主要形式,包括基础性构建和针对性构建,并剖析了各自特点;其次,研究了两种不同构建形式的基本逻辑,提出基础性构建的构建逻辑是新兴技术进化为关键核心技术过程中各个环节对国家创新体系提出的支撑需求,而针对性构建的基础逻辑是寻找国家创新体系的功能“缺口”并进行针对性弥补;再次,论证了国家创新体系构建应以功能结构为导引、以构成要素为基本对象,总结了不同构建形式的可行路径;最后,分析了不同构建形式的构建机制,比较了利益驱动机制和使命驱动机制的异同及各自适合的应用场景。
    15  信息技术产业生态的演化机理和模型框架研究
    郑茜 敖青 龙云凤
    2023(23).
    [摘要](12) [HTML](0) [PDF 262.55 K](58)
    摘要:
    本研究基于系统论、产业生态论及生态位视角,从产业链延伸、组织形态转变及应用场景转换三个层次分析信息技术产业生态系统演化机理,提出信息技术产业生态系统动态演化中由“点”为核,“线”拉动、“面”结合、再到“生态”联动的递进过程,构建一个产业和企业内外循环相结合的信息技术产业生态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华为鲲鹏产业生态系统为例,对系统构建和应用的过程进行实践阐释,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本研究能为我国适应新形势下信息技术产业变迁,依托信息技术与产业生态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可行性参考与借鉴。
    16  数字经济发展的经验、挑战与路径选择:以福建省为例 [1]
    郑? 彬 范? 鑫 尹? 茗 曹建飞
    2023(23).
    [摘要](32) [HTML](0) [PDF 638.49 K](61)
    摘要:
    数字经济作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文章运用“技术-产业-经济”的发展模型系统分析影响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技术要素,阐述在丰富应用场景下所形成的数产融合和数字治理两种典型产业形态,数字经济在塑造全新的产业价值链体系、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并提出一种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数字技术为驱动,以应用场景为基础的双循环数字经济发展路径。
    17  我国科学数据汇交管理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丁晓芹 汤怡洁 徐 雯
    2023(23).
    [摘要](58) [HTML](0) [PDF 132.97 K](61)
    摘要:
    科学数据成为继物质和能量之后的第三类资源,是重要的科技基础条件和国家战略资源。科学数据汇交作为科学数据管理的重要一环,是国家科技兴国、科研强国等计划的关键所在。本文调研分析了国家层面、省市层面以及重要机构的科学数据汇交情况,发现我国科学数据汇交以科技计划项目数据为主、科学数据汇交驱动模式走向多元化、科学数据汇交机制正在逐步建立以及科学数据汇交内容不断丰富等特征,现阶段我国科学数据汇交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政策体系和长期投入机制尚待完善、科学数据管理载体建设尚待落实、科研工作者对科学数据汇交意识有待提高以及科学数据汇交质量需要加以约束。
    18  以质量为导向的高校科研成果分类评价指标及分级评价模式研究
    刘娟 顾书 张凡 汤敏慧 杨新泉
    2023(23).
    [摘要](16) [HTML](0) [PDF 228.00 K](44)
    摘要:
    评价指标设计是科研成果评价的核心内容和依据,直接影响评价导向。通过文献阅读和分析,结合专家意见,将高校科研成果分为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研究报告及应用、创作与作品类成果。围绕不同科研成果特点,探索构建以体现其学术价值和质量为导向的评价指标,进行分级描述,并首次对高校科研成果具体分级评价模式提出设想,以期为高校科研成果评价提供有益参考。
    19  论现有知识产权体系保护传统中医药知识的局限性及出路
    谢盛
    2023(23).
    [摘要](10) [HTML](0) [PDF 246.83 K](55)
    摘要:
    传统中医药的保护是多方位、全方面的,而对其知识层面的保护是其进步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现有知识产权体系因其特性并不能于高度契合于我国传统中医药知识保护。对此,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以发挥其在保护传统中医药知识层面的最大效用,另一方面要善于发掘知识产权在传统中医药知识保护领域的上位权利及关联性权利的保护效用,方能为我国传统中医药知识的保护寻得更为广阔的法律制度空间。
    20  海上风电绿色发展的评价及实现路径——基于DPSIR模型
    章蒙 管红波
    2023(23).
    [摘要](5) [HTML](0) [PDF 2.95 M](49)
    摘要:
    海上风电产业作为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和新能源体系构建的契合点之一,其绿色发展的量化评估及实现路径值得探究。本文引入能够体现绿色发展内涵的DPSIR模型,依据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及响应五个维度选取21个评价指标,构建海上风电产业绿色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取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进行评价;其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促进海上风电绿色发展的具体路径。结果表明:2007-2021年我国海上风电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值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绿色发展等级由“低”升“高”;对绿色发展水平贡献度最大的准则层为影响与状态,权重最大的指标依次为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与发电量;路径分析中,“驱动力—压力”、“压力—状态”存在负向作用,政府“响应”对于“驱动力—压力”、“压力—状态”,“状态—影响”路径的调节效应显著。本文研究可为海上风电产业绿色发展的量化评估与策略安排提供参考价值。
    21  智能制造产业链现代化运作逻辑研究
    张耀一 韩江波 李超.
    2023(23).
    [摘要](6) [HTML](0) [PDF 923.00 K](46)
    摘要:
    智能制造的产业链现代化体现的是产业基础能力提升、运行模式优化以及产业链控制力的增强。智能制造产业链现代化的运作立足于感知层、网络层、执行层、应用层,并在此基础上延伸为关键产品、技术链、运营商,它一般经历制造业自动化、制造业信息化、制造业互联化、制造业智能化四个阶段,且各阶段都对应着智能制造产业链体系中某一核心环节的不断成熟。针对我国智能制造产业链现代化发展面临的困境,应从补齐关键短板环节、动企业发展、促进上下游协同发展、发展工业数据、完善供应链发展机制着手推进,不断提升智能制造产业链现代化的基础能力、控制能力、联动能力、要素配置能力以及风险防范能力。
    22  基于众创空间网络嵌入的用户创业学习、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周劲波 李炆灿
    2023(23).
    [摘要](12) [HTML](0) [PDF 213.83 K](49)
    摘要:
    用户创业普遍面临创业绩效不高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对237名用户创业者的调研,探究用户创业学习与创业绩效的直接关系,以及用户创业能力的中介效应和众创空间网络嵌入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用户创业学习对用户创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用户创业能力在创业学习对用户创业绩效的影响作用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众创空间网络嵌入在用户创业学习对用户创业能力的影响作用中,以及在用户创业能力对用户创业绩效的影响作用中均起正向调节作用。
    23  多视域下交通管理数据应用成效评估
    冯 佳 戴 帅 晏 松 王景升
    2023(23).
    [摘要](10) [HTML](0) [PDF 483.45 K](53)
    摘要:
    交通管理系统平台在全国各地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应用布局。为全面评估交管数据应用成效,规避评价方案视域单一、不能客观系统的反映数据使用效果等问题,针对多视域下交管数据应用成效评估开展研究并设计评估方案。首先,提出多视域评估原则,建立包括技术视域下的数据质量、应用视域下的数据使用、绩效视域下的交管业务、公共视域下的社会效益等准则在内的准则层。其次,研究确定支撑各准则的具体指标。针对交管业务准则及社会效益准则,采用灰度关联分析方法(GRA)对某市交管部门绩效与具体业务指标排名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选取高关联因素指标群并依据属性相近原则分类聚集形成评估指标。构造统一量纲的评估指标表达式,兼顾准确性和高效性。最后完成基于层次分析(AHP)的准则层权重分配。考虑分视域下指标赋权可信度问题,引入改进序关系分析法(iG1)进行分视域一次赋权,提出专业校正赋权法(PAW)对一次赋权结果进行校正,保证指标权重客观公正。算例验证显示,基于灰度关联分析(GRA)指标排序的评估可信度(38.9%)、基于序关系分析(G1)指标排序的评估可信度(30.95%)与基于iG1-PAW组合赋权策略指标排序的评估可信度(61.875%)有较明显差别。
    24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模式
    吴新玲 王卫红
    2023(23).
    [摘要](30) [HTML](0) [PDF 369.88 K](43)
    摘要:
    摘要:文章综述了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相关文献,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等相关理论,从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能力、创新环境等主要构成要素着手,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的创新生态系统。据此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现实基础与制约因素。通过实地调研及案例分析,总结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四种实践模式,即:新兴产业聚合模式、研发机构聚合模式、大学园区聚合模式、区域平台聚合模式。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四点对策建议。
    25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体系、机遇挑战及路径选择——基于山东省的研究
    汝绪伟 张晓月 薛春丽
    2023(23).
    [摘要](65) [HTML](0) [PDF 76.25 K](62)
    摘要: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优质中小企业的典型代表,其数字化转型对于带动广大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尤为迫切。山东省作为制造业大省,在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加强系统部署与政策保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同时也面临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认知不足、数字化转型关键技术存在短板、数字化转型全链条贯通不够、数字化人才短缺等一些困难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企业家数字化转型认知水平、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赋能、产业链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差异化政策支持等系列推进路径和策略。
    26  区块链赋能:网络化开放创新范式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
    赖利娜 李永明
    2023(23).
    [摘要](15) [HTML](0) [PDF 52.42 K](49)
    摘要:
    网络化开放创新是当前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下企业重要创新方式。然而,此创新方式导致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知识产权问题,如信息披露悖论、归属不清、易流失等。新技术如区块链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机遇。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性适用于知识产权领域,应对信息披露悖论,去中心化降低登记成本,智能合约提高授权效率,不可篡改性保障可回溯性。然而,区块链在知识产权保护中可能引发知识产权认证标准不统一、知识产权许可的权利移转难以起到公示效果、区块链特性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冲突。为此,建议在区块链支撑下出台知识产权标准与应用,并且使用区块链推进企业数字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构建,通过区块链特征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
    27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博士后流动站综合评价研究:基于TOPSIS模型的多层级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陈 玫 王 媛 张培培
    2023(23).
    [摘要](7) [HTML](0) [PDF 248.90 K](53)
    摘要: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博士后流动站作为人才培养和管理的主要载体之一,已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产出高水平成果的重要平台。然而,在现阶段的博士后流动站管理中,仍缺乏较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严重制约了博士后人才的高质量培养和博士后制度深入改革和发展。为实现博士后流动站的科学合理评价,充分发挥博士后流动站在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构建了博士后流动站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AHP)和变异系数法(COV)结合的综合赋权法确定指标的综合权重;运用TOPSIS法构建评价模型,结合指标权重确定评价对象得分,并对某高校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至今4个评价期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可从基础建设与管理、招收与选拔情况、人才培养效果、成果产出效益方面评价博士后流动站的综合情况,其中博士后退站比例、外籍与港澳台博士后比例、博士后人员工资收入情况、招收人数和科研诚信与学风作风建设情况等指标具有较大的综合权重;案例高校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在4个评价期的综合评分逐步上升,真实反映了不同时期评价对象的相对水平。本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博士后流动站的质量水平,且可对不同流动站不同时期的综合情况进行排序,定量比较不同评价对象间的差异。基于综合赋权TOPSIS模型的博士后流动站评价体系流程操作简单,评价结果直观、科学,能有效反映博士后流动站的科研和管理水平,助力博士后流动站高水平建设。
    28  1研究背景2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及出版流程现状2.1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现状3 RPA技术常用理论模型4? 基于RPA技术的数字化出版流程的转型升级5? 出版流程转型升级——防治学术不端行为4.1 全自动双盲稿件送审4.2 论文证明追踪管理系统图7论文证明追踪管理系统流程图4.3 全自动论文查重系统5? 结论与思考
    黄月薪
    2023(23).
    [摘要](8) [HTML](0) [PDF 165.00 K](60)
    摘要:
    目前,在信息技术的浪潮中,科技期刊的编辑流程正在经历一场重大变革。现有的出版流程存在着重复性工作多、流程繁琐、过程耗时等问题,这对编辑工作的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并且无法满足当今科技发展的需求。为了适应当前科技期刊出版领域的需求,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和定制出版流程,出版流程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以满足科技期刊数字化创新发展的需要。为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 (RPA) 技术驱动科技期刊数字化创新发展,通过结合编辑部工作实践,利用RPA技术和创新思维,通过对科技期刊出版工作流程进行精准自定义重塑的方法,以实现出版流程转型升级,提高出版流程的效率和质量。结果表明:精准自定义重塑的出版流程提高了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流程适应性和灵活性,显著提升了编辑工作效率,减少了人为失误,并提高了编辑工作的幸福感。本研究验证了利用RPA技术进行出版流程转型升级的可行性和实用性。RPA技术驱动科技期刊数字化创新发展是提升科技期刊出版流程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科技发展的需求,为科技期刊同行的编辑出版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践方法。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