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0卷第2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广东文化和科技融合模式面临的挑战与路径优化
    周述章 何静
    2023(24).
    [摘要](46) [HTML](0) [PDF 99.85 K](59)
    摘要:
    广东充分发挥文化产业规模和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全国领先的重要优势,大力实施文化和科技融合战略,对文化和科技融合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进一步对其面临挑战和路径改善优化问题进行研究则有助于促进其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在梳理分析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理论内涵、国内外典型发展模式和路径的基础上,总结广东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具体模式与措施,分析主要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广东在文化和科技融合方面,主要探索出政府政策驱动、市场需求驱动和技术驱动3种模式并配套具体措施,为全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但与国内外其他先进地区对比,发展仍相对滞后,文化产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对现代科技运用、对岭南文化特色亮点挖掘等都有待加强,主要表现为支持政策体系有待完善、文化科技“两张皮”问题亟待解决、关键技术能力有待提升、复合型人才供给不足等。最后提出广东要发挥岭南文化深沉丰厚、区域创新能力全国领先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完善文化和科技融合顶层设计和政策措施,重点从技术创新、基地建设、产业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力,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2  基于观众体验和观众感知的科技馆观众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以中国科学技术馆为例
    孟祥鑫 王珊珊 樊庆 唐文哲 李芍毅 胡森昶 张惠聪
    2023(24).
    [摘要](60) [HTML](0) [PDF 101.94 M](118)
    摘要:
    传统满意度研究,通常将观众的参观体验和参观感知,分别归纳为一个变量进行分析。但不同的观众体验和观众感知实际上对观众满意度的影响存在差异。本研究将观众体验细化为展品体验、场馆环境体验、员工服务体验、设施设备体验,将观众感知细化为门票价格感知、观众参与感知、科普效果感知,结合观众期望,观众满意和观众忠诚十个维度,构建了科技馆观众满意度模型,并基于在中国科技馆收集到的931份有效调研问卷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结果表明,观众参与感知对观众满意的影响程度大;在观众感知中,观众参与感知和科普效果感知相比门票价格感知更为重要;在观众体验中,观众的展品与设施设备的体验是最关键的要素,且观众的展品体验直接影响观众满意度。基于以上,提出提升科技馆观众满意度建议,为改善科技馆服务提供参考。
    3  我国物流上市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政府补贴和股权集中度的门槛视角
    刘 丹 黄珺涵 郑宇婷
    2023(24).
    [摘要](68) [HTML](0) [PDF 466.30 K](87)
    摘要:
    本文基于2018-2020年我国17家物流上市企业的指标数据,运用多时期网络DEA模型测算物流上市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技术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并采用Tobit模型和门槛模型分析政府补贴和股权集中度对物流上市企业技术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物流上市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整体偏低,且成果转化效率低下是导致效率整体偏低的主要原因;政府补贴对物流上市企业成果转化效率具有抑制效应,且受到股权集中度的调节作用。因此,政府应合理配置补贴资源,持续监督企业绩效;物流上市企业应有效利用创新资源,积极增强自主创新。
    4  科技成果转化导向下欧盟关键原材料体制机制剖析与启示
    李玉民 魏岚星 李普林 刘炯天 肖松文
    2023(24).
    [摘要](22) [HTML](0) [PDF 1.51 M](91)
    摘要:
    受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与领域技术变革的双重影响,关键原材料供应的安全与创新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欧盟制定了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导向的原材料发展体制机制,为欧盟内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其发展路径、组织模式对于我国关键原材料供应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欧盟原材料知识和创新社区(European Institute of Innovation Technology Raw materials,EIT-R)的体制机制、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及路径进行深度剖析,得出EIT-R具有战略目标明确、组织机构透明、转化模式高效、转化可持续等特点。最后针对我国原材料发展现状,提出我国关键原材料领域在国家层面的战略布局导向与组织实施的战术落实建议,以期建立科技成果为导向的关键原材料新型举国创新体制机制。
    5  创新效率与知识产权股权融资绩效
    姚王信 杜会丽
    2023(24).
    [摘要](19) [HTML](0) [PDF 100.01 K](47)
    摘要:
    知识产权股权融资既是知识产权全面利用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检验包括创新效率在内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相关政策效果的重要指标。论文以2019-2021年间在科创板上市的313家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科创板上市公司创新效率与知识产权股权融资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1)创新效率正向影响知识产权股权融资绩效;(2)异质性检验表明,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和股权集中度程度低的企业,创新效率促进知识产权股权融资绩效作用更强;(3)政府补贴在创新效率促进知识产权股权融资绩效中发挥中介作用。论文揭示了创新效率促进知识产权股权融资绩效的具体机理,并为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全面利用能力提供了经验证据。
    6  智能化赋能制造业低碳转型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惠树鹏 王卓 惠小轩
    2023(24).
    [摘要](22) [HTML](0) [PDF 103.26 K](63)
    摘要: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智能化赋能制造业低碳转型具有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以及门槛效应的假设,进一步运用2005-2021年中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智能化赋能制造业低碳转型具直接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智能化水平每增加1%,制造业低碳转型平均提高0.383%;(2)智能化赋能制造业低碳转型具间接效应,智能化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和优化能源使用效率间接赋能制造业低碳转型;(3)智能化赋能制造业低碳转型具有门槛效应,受技术创新水平和能源使用效率的约束,智能化赋能制造业低碳转型分别呈现递增的单门槛效应和递增的双重门槛效应;(4)智能化赋能制造业低碳转型具有显著的行业异质性,就智能化赋能制造业低碳转型的直接效应和门槛效应而言,低碳制造业都高于高碳制造业,且二者的门槛特征具有差异性。
    7  他山之石:欧盟人工智能监管的经验与启示
    雷挺 吴义熔
    2023(24).
    [摘要](43) [HTML](0) [PDF 146.85 K](60)
    摘要:
    目前学界关于人工智能监管的内涵尚未达成统一、监管体系构建研究缺乏理论分析框架;同时在实践中,中国现有监管体系已经滞后于中国突飞猛进的人工智能发展,而欧盟在人工智能监管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为此,在明确人工智能监管内涵基础上对监管主体、方式和边界进行初探,以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为基础构建分析框架,从技术、组织、环境等层面剖析欧盟人工智能监管措施以及这些措施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总结其对完善中国人工智能监管体系的经验与启示。研究显示,“人工智能治理”和“人工智能监管”是两个相关但又有区别的概念,前者的内涵更为广泛、后者的内涵则较为集中,前者注重制定适当的指导方针、后者更注重对人工智能系统进行监督和控制,建构人工智能监管体系将成为保障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借鉴欧盟成功经验,中国政府可以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监管体系:在技术层面强化可解释性人工智能技术使用;在组织层面建构人工智能监管的利益相关者合作机制和设立央地协同的人工智能监管机构;在环境层面开展人工智能监管沙盒试点、完善基于风险分级的人工智能监管法律框架和加强人工智能监管的区域与国际合作。
    8  快递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特征与PMC指数模型量化评价研究
    喻饶 耿艳 李太伟
    2023(24).
    [摘要](28) [HTML](0) [PDF 1.49 M](99)
    摘要:
    为加快实现“双碳”目标,推进快递业绿色低碳发展,本文以国家级快递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文件为研究样本,综合运用文本属性、内容分析和PMC指数模型等方法,总结快递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历程,归纳现行政策特征并完成支持评价。研究指出,我国快递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支持经历了探索期、起步期和战略体系形成期三个阶段。现有政策体系整体性、科学性较强,但存在政策工具分布不均衡;政策约束性与强制性不够;缺乏强有力的协调机制;未形成明确的邮政业碳排放测算、报告和核查机制等问题。基于以上特征与问题,建议建立强有力的沟通协调机制、提升强制性政策比重、加大需求端政策工具供给。
    9  异质性科技金融﹑国际创新合作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张煜 史冬梅 陈金辉 赵静
    2023(24).
    [摘要](26) [HTML](0) [PDF 163.88 K](73)
    摘要: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为此,需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全社会技术进步。构建理论概念模型以反映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异质性科技金融﹑国际创新合作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探究科技金融和国际创新合作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研究主要发现:异质性科技金融中,风险投资的作用最大。中国自主创新对全社会技术进步的作用显著为正。国际创新合作正向调节国外技术引进推动中国全社会技术进步的过程。当国际创新合作程度很低时,技术引进对全社会技术进步的作用方向为负。提出建议:改革创新融资方式,大力培育风险投资市场。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立足点始终放在中国科技的自立自强上。坚持对外开放战略,积极推动国际创新合作。加强技术引进的创新绩效考核。
    10  人工智能赋能体育产业升级: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郑霖豪 庄家炽 任羽卓
    2023(24).
    [摘要](65) [HTML](0) [PDF 130.44 K](80)
    摘要: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也是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强大驱动力。目前体育产业智能化初步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体育竞技表演业、体育产品业和体育促销业广泛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具有技术溢出性、创新推动性、数据驱动性和生产智能化四大特征,能够提升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体育产业结构的均衡化、带动体育产业链的现代化、引领生产要素的高级化、实现产业组织的合理化,从而实现体育产业的产业升级。产业升级同时也面临“数字鸿沟”、“数据孤岛”、“技术人才储备”、“监管和治理”四重挑战。鉴于此,提出破解“数字鸿沟”和“数据孤岛”、加强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引导人工智能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智能化时代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实现路径。
    11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内涵、特征与运行机制
    刘经涛 宁连举 高琦芳
    2023(24).
    [摘要](195) [HTML](0) [PDF 198.67 K](89)
    摘要:
    有别于传统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数字创新在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中有着核心位置,而现有研究对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探讨尚处于初级阶段,急需探究其概念内涵、核心特征和运行机制。为拓展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边界,采用文献调研法和理论演绎法,从“数字创新”和“创新生态系统”两个概念解析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内涵与构成要素,借鉴创新生态系统研究范式从企业微观、产业中观、和国家宏观3个层面构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结合数字生态系统和创新生态系统两大理论体系,提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六要素包括生产者、消费者、赋能者、运营者、研究者和生态环境,并揭示其具有模块性、适应性、多样性、生长性和共生性五大核心特征。运用概念模型法建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模型分析其运行机制发现,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稳定演化主要依托于异质性创新资源整合机制、数字化创新能力提升机制、数字价值实现机制和数字协同治理机制4个方面的有序运行来实现。为保障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应丰富系统内的创新主体类型,并建立面向企业、产业和国家三层次的价值共生协同体系。
    12  工业机器人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 ——基于中国制造业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余心滢 蔡道成 袁智炜 亢刘超
    2023(24).
    [摘要](62) [HTML](0) [PDF 178.56 K](66)
    摘要:
    制造业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一环,而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制造业数智化装备的应用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仍有待明晰。基于2006-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匹配省级工业机器人数据,将人力资本列为调节变量,从能源效率效应、人工替代效应、产出规模效应3个视角实证检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碳强度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存在显著的碳减排效应;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通过能源使用效率、人工替代、产出规模3种传导机制影响碳排放强度,其中前两者体现的是碳减排效应,后者是碳增排效应;人力资本强化了工业机器人渗透度增加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工业机器人应用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为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政府要通过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制造业企业引入工业机器人,并加大人力资本教育投资,培养和引进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高技术技能型人才。
    13  粮食种业芯片:创新效率、路径选择与攻关策略
    罗光强 汤亚文
    2023(24).
    [摘要](13) [HTML](0) [PDF 124.32 K](49)
    摘要:
    种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命脉,被称之为农业的“芯片”。种业企业的创新效率决定着“芯片”竞争的核心要素和“芯片”占领的高地水平。基于此,本文试图从创新生态系统协同视角,构建理论分析框架,选择以代表中国种业创新水平的股票市场企业,开展我国粮食种业企业创新效率的结构测试和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因子作用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粮食种业企业创新效率整体处于低水平阶段,大多数企业处于创新生命周期的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技术效率变化制约着粮食种业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特别是企业规模、企业资本结构和企业性质显著地影响着粮食种业企业的创新效率。因此,打造我国农业 “芯片”高地,提高我国粮食种业创新效率需要强化粮食种业创新生态系统国家意识和行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种业创新生态系统共享平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种业领军企业,加强种业创新的企业主体地位和市场性竞争,遵循创新生命周期规律培育种业创新新动能。
    14  网络惯例、知识转移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以合作公平、吸收能力为调节变量赵树宽 岳振明
    2023(24).
    [摘要](15) [HTML](0) [PDF 419.86 K](66)
    摘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网络日益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支柱,创新网络的治理问题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其中,网络惯例作为非正式治理的重要方式,在创新网络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对网络惯例、知识转移、创新绩效、合作公平以及吸收能力的内在作用机理进行了剖析,并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如下:(1)网络惯例中的行为默契和规范共识能够对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2)知识转移在网络惯例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即网络惯例的治理功能可以促进成员之间的知识转移,进而对成员的创新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3)在创新网络中,企业的吸收能力对知识转移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其原因是成员的吸收能力越强可能会增大对方对自身核心知识的保护力度,导致知识转移的难度增大,这样一来较高的吸收能力反而对知识转移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抑制作用;(4)在合作创新中,程序公平与分配公平会正向调节网络惯例与知识转移之间的关系,即二者会增强网络惯例对知识转移的正向促进作用;而互动公平对网络惯例与知识转移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5)网络惯例中行为默契与规范共识两维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彼此间的倒U型关系并不显著。
    15  数字技术助农增收的作用机制、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徐萌萌 李炳超 李嘉瑶 邵玉昆
    2023(24).
    [摘要](46) [HTML](0) [PDF 158.97 K](47)
    摘要:
    如何实现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在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数字技术为农民增收提供重要契机。本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阐释我国数字技术促农增收的内在机理与实践状况。从理论来看,数字技术可以通过赋能农村、农业和农民三个路径促进农民增收;从实践来看,我国数字技术促农增收的政策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突破,但也存在着政策不健全、基础设施薄弱、技术人才匮乏以及收入不均衡风险加剧等问题。基于此,本研究从政策体系优化、多主体参与、技术素养提升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16  新型研发机构组织性嵌入:理论内涵和演化逻辑
    任志宽
    2023(24).
    [摘要](20) [HTML](0) [PDF 168.11 K](71)
    摘要:
    新型研发机构作为一种嵌入性组织,具有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特征,这种协同创新组织本质上是一种以直接联结和间接互动为纽带的多元交易关系,是一种多主体协同互动的关系合同。为探究新型研发机构组织性嵌入的形成机制,构建由关系嵌入结构、合同治理结构组成的关系合同结构分析模型,认为新型研发机构的嵌入方式为正向嵌入和反向嵌入,表现形式为产权关系、结构互嵌和制度关系,演化阶段为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并针对不同阶段提出嵌入形式的差异化特征。然后,基于“主体-过程”二元视角,对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实践中出现的嵌入性组织悖论进行理论阐释,并从关系质量和关系位置视角提出破解思路。
    17  [1]我国粮食主产区作物种业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
    于冠鑫 崔丙群
    2023(24).
    [摘要](21) [HTML](0) [PDF 902.90 K](93)
    摘要:
    文章基于Super-SBM模型和莫兰指数等空间相关性分析方法,对2013—2021年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的种业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并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粮食主产区种业创新效率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总体区域差异在2015年之前以及2020年以后主要源自区域间差距,2015-2020年主要源自超变密度;种业创新效率存在较为明显的两极差异,高水平地区和低水平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在不断扩大;种业创新效率难以实现“跨级跃迁”,相邻省份对本地种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
    18  创新型产业集群对国家高新区高新能力影响研究
    张冀新 汤洁文
    2023(24).
    [摘要](22) [HTML](0) [PDF 268.55 K](51)
    摘要:
    创新型产业集群自2013年设立以来,198家创新型产业集群中62%位于国家高新区内。本文以国家高新区设立创新型产业集群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113家国家高新区2013-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集群政策实施对国家高新区高与新能力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政策对国家高新区高端与创新能力影响,在2015-2018年较为均衡且影响显著,随后对高新区创新能力影响更为显著;集群设立对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提升以中部地区较为明显,对国家高新区高端能力提升以中部和东北地区较为明显。
    19  政策工具视角下财政支持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效率分析
    陈光 何凯霖
    2023(24).
    [摘要](42) [HTML](0) [PDF 849.15 K](77)
    摘要:
    探析不同维度政策工具支撑下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效率差异,以为政府布局财政政策工具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理论支持。基于政策工具理论视角,对2012-2022年间我国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颁布的财政政策条款展开文本内容分析,统计汇总不同政策工具的使用频数。在此基础上,构建财政政策工具投入-成果转化产出指标体系,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评价我国30个省份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并进一步分析供给型、环境型、需求型财政政策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政策工具布局结构失衡,呈现供给型工具偏重、环境型工具适中、需求型工具不足的布局倾向;不同类型财政政策工具使用效率存在明显差异,供给型财政政策工具使用平均效率最高,需求型财政政策工具使用平均效率最低;省域间环境型与需求型财政政策工具使用效率差异显著,发达省份更适用于间接性、引导式的政策工具。最后,从优化财政政策工具布局、重视财政政策工具组合效应、基于省情合理选择财政政策工具,改善需求端财政政策工具使用策略4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20  基于熵值-贝叶斯网络的科技项目揭榜挂帅风险评估研究
    周恬慧 易高峰
    2023(24).
    [摘要](29) [HTML](0) [PDF 640.51 K](94)
    摘要:
    “揭榜挂帅”对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具有重要价值,已在国内广泛实施,但科技项目揭榜挂帅过程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容易引发达不到科技攻关预期效果的风险。为此,本研究在专家访谈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构建科技项目揭榜挂帅的风险清单,以及熵值-贝叶斯网络模型对相关风险进行系统评价,为科技项目揭榜挂帅风险管控提供借鉴。研究结果显示,当前科技项目揭榜挂帅风险处于中等水平,5个主要风险源的风险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选帅风险、张榜风险、科技攻关风险、设榜风险、评榜奖榜风险。针对重点风险源,建议改进张榜方案,吸引“帅才”揭榜挂帅;完善选帅机制和揭榜模式,激发创新活力;优化项目管理和协同攻关机制,提升创新能力,从而预防和降低相关风险,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
    21  科幻促进科技创新的路径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13位理工科博士(生)科幻迷的深入访谈研究
    曹喆 许艺琳 曹麓 赵文杰 彭超
    2023(24).
    [摘要](52) [HTML](0) [PDF 199.84 K](78)
    摘要: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科幻构想逐步成为现实,科幻在文学艺术领域之外的更广泛功能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当前相关学术研究的进展远远滞后于现实实践的需求。本研究聚焦于科幻促进科技创新在个体层面的反映,基于扎根理论展开实证研究,通过对13名正处于前沿科技创新一线的理工科博士(生)科幻迷进行访谈调研,以及对访谈资料的三级编码,构建起科幻经历向科技创新活动转化的理论模型。通过对科幻促进科技创新的具体路径与影响因素的揭示,旨在丰富和拓展相关研究的视角与理论方法,并对科技政策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22  新能源汽车对城市空气污染的影响及异质效应
    张浩然
    2023(24).
    [摘要](119) [HTML](0) [PDF 116.95 K](84)
    摘要: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背景下,为弥补从地市级层面评估新能源汽车发展减缓空气污染的有效性及其区域异质性特征的研究不足,利用2010至2020年覆盖我国286个地级市的大规模样本数据,并将发展规模、产业结构、环境质量、科教水平和交通运输等5个区域特征变量纳入分析框架,结合两阶段回归方法评估新能源汽车对空气污染的影响,通过构建交互项范式进一步探讨区域发展程度的异质效应。结果发现:(1)在工具变量通过内生性、相关性、合格性检验的前提下,发展新能源汽车促进细颗粒物(PM2.5)指数显著减少8.26%。(2)替换工具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后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回归结果的稳健性。(3)产业结构、环境质量、科教支出和交通运输因素可以推进新能源汽车加速减少PM2.5指数,而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因素削弱PM2.5指数的下降幅度。由此提出应建立支持新能源汽车有序发展的政策体系、推进产业变革和环境治理强度以提升科教投入和公共交通能力、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清洁发电效率等相关对策建议。
    23  多模态脑机接口及应用前景
    靳二峰 宋保林
    2023(24).
    [摘要](57) [HTML](0) [PDF 105.08 K](50)
    摘要:
    多模态脑机接口是由单一模态脑机接口与其他单一模态脑机接口或者其他装置所组成的系统,有助于弥补单一模态脑机接口的“脑机接口盲”问题。身体现象学视阈下,多模态脑机接口的本质是他心感知,但是目前多模态脑机接口在感知他心方面仍存在理论困境,未来增加尽可能多的模态并对多模态进行综合,有助于提升多模态脑机接口感知他心的准确度。多模态脑机接口,在健康医疗、教育数字化以及智能家居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4  女性高管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高层梯队理论与风险偏好理论视角
    雷刚 旷婷玥
    2023(24).
    [摘要](23) [HTML](0) [PDF 292.00 K](98)
    摘要: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女性走进职场,女性在企业担任高管越来越常见,其业绩表现也逐渐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与肯定。文章依托高层梯队理论与风险偏好理论,以2008-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讨论女性高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女性高管能够显著促进地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女性高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产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和市场化程度更高的样本中更显著。据此得到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上市企业实现技术突破的启示:企业要主动完善女性高管的选聘及晋升机制;结合女性高管特征与实际工作任务,赋予并扩大女性高管相应的职能权限;企业可以适当增加配置女性高管数量和比例,并构建年轻女性高管梯次培养链。
    25  企业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及其关联因素有效性分析
    彭羚冰 任子良
    2023(24).
    [摘要](29) [HTML](0) [PDF 271.10 K](59)
    摘要: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加速到来,企业数据呈爆炸式增长,如何开展企业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研究和企业数据关联因素有效分析,并以此为目标实现企业数据的生产要素转化和企业管理经济效益的提升,成为当前信息化企业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此,探索企业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方法和关联因素有效性分析路径。首先,基于企业运行数据来源多样化和数据量爆炸增长所带来数据标准化的客观需求,归纳出企业数据类别和标准化处理流程;然后从企业数据标准化过程和数据标准化对企业不同阶段的影响出发,设计标准化流程中企业数据应具备的各种特征属性,提出企业数据标准化因素的关联性及其定量计算的方法,并定性给出了数据标准化对企业效益的有效性影响,为实现企业数据标准化建设和信息化转型提供发展思路。
    26  政企价值共创如何影响科技型企业融通创新? ——基于创新创业大赛的案例实践
    陈邦平 吴幸雷
    2023(24).
    [摘要](19) [HTML](0) [PDF 214.92 K](60)
    摘要:
    政企价值共创是科技型企业融入产业创新链的重要环节,对推动企业上下游融通创新产生较大影响。本研究以创新创业大赛中的三家获奖企业为例,探讨在价值共创激励下,政企双元协同对科技型企业融通创新的影响过程。研究发现:政企价值共创表现为协同创新和分离创新两种形式,政府在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过程中通过赛制激励、行政干预和规则嵌入促进科技型企业融通创新。其中,宣传机制、赛程设置和评价机制等规则对科技型企业融通创新发挥内在激励;创新资源整合、创新资源支持和创新服务供给为科技型企业融通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科技型企业通过“信息互动、关系构建、资源利用”方式,将外部激励因素转化为内外部融通创新的生态系统网络。
    27  算法科技伦理的法制化研究
    蔡琳 杨广军
    2023(24).
    [摘要](26) [HTML](0) [PDF 89.88 K](73)
    摘要:
    算法广泛地运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带来了许多正面效应,然而由于其特质诱发了一系列社会风险。这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已有的社会认知,加大了伦理治理与法律规制的难度。虽然国内外出台了众多的算法科技伦理文件,算法科技伦理也在这一情景下应运而生,但仍未形成统一的规定。同时,算法科技伦理只是倡导性的规范与要求,难以产生显著的约束效果。针对算法带来的隐忧,明确算法科技伦理的内容,论证算法科技伦理法制化的必要性需求与因应逻辑,构建相应的法制化路径势在必行。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