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0卷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基于学术资源时空配置的知识管理策略研究
    吕源 刘雨农 刘敏榕
    2023(5).
    [摘要](670) [HTML](0) [PDF 1.65 M](170)
    摘要:
    探讨适应我国学术资源时空格局的知识管理策略。在学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学术资源的时空分布格局,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计算我国省域学术资源配置效率,同时探索我国学术资源配置效率的空间自相关效应。最后,根据我国当前学术资源的整体时空格局,提出知识管理的具体策略。我国学术资源分布总体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但中部地区拥有更高的资源配置效率。近年来,我国学术资源配置效率逐步呈现出空间自相关现象,尤其是围绕陕西、湖北、安徽一线形成学术资源配置效率高地,对周边区域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针对东、中、西部地区资源特征,分别提出智慧赋能的知识组织与服务开展、以资源扩充为导向的嵌入式管理、跨区域知识融合与本地区知识整合平台搭建的知识管理策略。
    2  区域科技人才开发效率测算及时空差异分析
    吕一清 童谣 黄昱
    2023(5).
    [摘要](756) [HTML](0) [PDF 397.85 K](67)
    摘要:
    为探索国家启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计划以来区域科技人才开放效率的时空变异特征和规律,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DEA-Malmquist模型、Moran’ I模型,从静动态视角测度和剖析了中国区域科技人才开放效率的时空变化和空间相关性特点,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空间溢出效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静态来看,2016年后越来越多地区效率值达到有效水平。从动态来看,Malmquist生产率总体上升了1.1%,2015年后效率值均较去年明显改善。总体上表现出空间集聚性和相关性较弱的特征。在直接效应层面,经济发展水平、制度环境、金融支持对科技人才开发效率均具有显著正相关特征,基于此,提出了提升区域科技人才开放水平的政策建议。
    3  广东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探索与实践
    张宗法
    2023(5).
    [摘要](747) [HTML](0) [PDF 87.80 K](61)
    摘要:
    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在创新驱动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技术要素市场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阐述“技术要素”内涵要义,简要说明技术要素的内涵,技术要素市场的特性。然后,对我国技术要素市场发展历程进行综述。进一步,总结广东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基于此对广东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统筹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加强技术要素市场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技术和资本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4  基于VAR模型的科技进步、城市化与绿色发展关系实证分析 ——以广东省为例
    刘电威
    2023(5).
    [摘要](630) [HTML](0) [PDF 371.19 K](69)
    摘要:
    为了探究城市化、科技进步与绿色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以科技进步、城市化与绿色发展的相互作用机制为理论基础,依据广东省1993~2020年的时序数据,对科技进步、城市化与绿色发展三者关系通过应用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Granger 因果检验、方差分解等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科技进步和城市化对绿色发展具有正向影响作用;绿色发展对城市化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城市化推动了科技进步,而科技进步对城市化的影响并不显著。为此,研究结论对科技发展、城市化与绿色发展等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实证证据,使得广东在今后能够更好的坚持以科技发展、高质量的城市化进程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5  基于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的湾区产教融合路径研究
    植林 刘思莞
    2023(5).
    [摘要](498) [HTML](0) [PDF 357.22 K](67)
    摘要:
    从世界四大湾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分析比较开始,结合广东省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的基本发展情况和具体案例,深入探讨促进产教融合的新路径新机制,提出完善交叉融合培养模式,拓宽企业参与办学途径,推动粤港澳三地创新要素多维融合,构建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的建议,助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科技创新高地。
    6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基于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转型的中介效应
    成琼文 杨玉婷
    2023(5).
    [摘要](710) [HTML](0) [PDF 430.42 K](94)
    摘要:
    分析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的碳减排状况,为现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改进提供经验依据。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是否存在碳减排效应,并采用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PSM-DID等方法检验回归结果的稳健性,通过中介效应分析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转型的传导路径,最后分析试点政策的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1)试点政策显著降低试点地区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碳减排效应;(2)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转型都是试点政策实现碳减排效应的作用路径,绿色技术创新在降低试点地区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中分别发挥了12.38%和5.51%的作用,能源结构转型则分别发挥了3.74%和0.47%的中介效应作用;(3)北京的碳减排效应在6个试点地区中最强,其次是上海和天津,湖北和重庆的整体碳减排效应较弱。研究结论为更好实现“双碳”目标、同时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技术创新提供的主要启示包括,要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减碳政策等。
    7  “互联网+”视角下农民合作社创新能力的 动态演化机制研究
    张玲玲 李后建 王玉峰
    2023(5).
    [摘要](467) [HTML](0) [PDF 597.00 K](68)
    摘要:
    在动态能力、组织学习和知识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农民合作社从知识搜索到知识创造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模拟农民合作社互联网的应用技能、知识搜索和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探索出农民合作社创新能力的影响途径和演化过程。具体而言,农民合作社创新能力的影响路径:互联网技能培训→互联网应用技能→创新能力;演化过程:由前期的吸收能力为主,逐步演化为吸收、整合能力共同发展,最后形成吸收、整合以及原创能力的均衡发展状态。该研究一方面突破了现有研究基于企业视角探讨创新行为作用机制的理论局限性;另一方面弥补了从动态视角对农民合作社创新能力的演化机制进行系统分析的文献空白,研究结论可以为农民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8  “绿色+创新”视角下产品模块化策略实现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
    童霞 贾涛 陈秋俊 王玉
    2023(5).
    [摘要](412) [HTML](0) [PDF 418.50 K](86)
    摘要:
    产品模块化具备创新与绿色双重价值,已经成为制造企业为实现绿色发展普遍采用的设计策略。同时,绿色转型造成的绩效负担,也是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以此为动因,本文基于“绿色+创新”的视角,提出了以模块化策略为抓手,以双元绿色创新为中介路径(匹配运作实践中企业针对不同模块选择的差异化创新幅度),进而实现企业绩效的理论框架。特别地,结合定制化的运作趋势,本文提出了“中间层知识”(即产品如何适应应用场景的新知识)的间隙以及由此可能造成的协同研发过程中的风险,从而探究供应商参与的负向调节作用。对189家中国制造企业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品模块化正向促进双元绿色创新与企业绩效;双元绿色创新正向促进企业绩效;开发式绿色创新和探索式绿色创新在产品模块化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中介与链式中介作用;供应商参与负向调节产品模块化与双元绿色创新的关系。研究结果在丰富模块化理论研究的同时也为企业应用模块化策略实现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管理启示。
    9  低碳视角下制造企业产能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
    章书凝 吴桥 钱忆薇
    2023(5).
    [摘要](497) [HTML](0) [PDF 464.22 K](94)
    摘要:
    为研究低碳视角下制造企业产能共享策略,本文基于低碳视角,构建了“产能共享平台-产能提供方-产能需求方”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对系统的演化策略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分析了低碳产品补贴的共享比例、高碳产品罚金的共担比例、平台提供服务水平的高低程度对演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提供方选择参与产能共享的概率与其获得低碳产品补贴的共享比例成正比,与其支付高碳产品罚金的共担比例成反比;需求方选择生产低碳产品的概率与提供方获得低碳产品补贴的共享比例、提供方支付高碳产品罚金的共担比例均成反比;提供方选择参与产能共享的概率与提供方的信息化程度系数成正比;平台提供高服务水平时,提供方选择参与产能共享的概率更大。
    10  中国区域产业链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以激光产业为例
    曹晨 江洪 叶茂 章日辉
    2023(5).
    [摘要](555) [HTML](0) [PDF 79.18 K](64)
    摘要:
    区域产业链创新是推动区域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强化产业链分工配套和区域协同,实现产业链高端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从创新资源投入、创新成果产出、产业关联及结构、科技转化能力、创新环境支撑5个维度,筛选并构建包含34个末端指标的评价体系。以中国激光产业2019年指标数据为样本,运用AHP-熵权法模型,对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南、西北、东北七大地区的的激光产业链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中国激光产业链创新能力从区域分布上呈现出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局面。华东地区、华南地区的激光产业链创新能力较强;华中地区有较好的政策环境支撑,但在创新资源投入、创新成果产出方面仍有待加强;华北地区整体集中度较低;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的激光产业链创新能力较弱。
    11  我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建制、问题及对策
    焦磊 余宜荣
    2023(5).
    [摘要](629) [HTML](0) [PDF 535.50 K](75)
    摘要:
    面对社会、经济、科技等领域问题日趋复杂化,跨学科研究的重要的作用日益凸显。跨学科研究组织是跨学科活动的载体,为跨学科研究行为提供了组织保障,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研发力量。研究以我国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作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代表,从组织发展趋势、聚焦领域等方面分析了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建设现状,从组织目标、组织形态、组织管理维度剖析了其组织建制。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建设存在数量不足、质量参差、建制形式不灵活、管理机制薄弱等问题,因此,我国研究型大学应制定专门的跨学科发展战略规划,拓展多元化的组织形式,建立完备的制度保障体系。
    12  双方复审程序审查决定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专利生命周期视角
    郭青 戚湧 武兰芬 甘静娴
    2023(5).
    [摘要](368) [HTML](0) [PDF 262.44 K](62)
    摘要:
    双方复审程序是中国企业应对海外专利侵权风险的有效手段。揭示影响双方复审程序审查决定的因素,可以引导中国企业制定有效的海外专利侵权风险应对策略。以2012-2020年中国企业在美国涉及的双方复审程序案件为研究对象,基于专利生命周期视角探讨技术研发投入、专利撰写属性、专利授权属性、专利运营状况、双方复审程序当事人类型等因素对双方复审程序审查决定的影响。进而针对双方复审程序审查决定的影响因素提出应对海外专利侵权风险的对策建议。
    13  基于LDA-SNA和多维空间专利地图的核心技术主题及创新机会识别研究
    冯立杰 王文豪 王金凤 张珂 张世斌
    2023(5).
    [摘要](373) [HTML](0) [PDF 579.27 K](91)
    摘要:
    为把握其领域核心技术、精准高效研判技术机会,提出一种基于LDA-SNA和多维空间专利地图的核心技术主题及创新机会识别方法。首先,采用LDA-SNA方法提取技术主题及要素并筛选核心技术主题;其次,依托多维空间专利地图对核心技术主题要素进行归维处理,并选取创新法则依据维法耦合原理生成基于核心技术主题的技术创新机会;最后,以钛白粉浆料制备技术为例,检索并搜集到1962条专利为数据集。研究结果识别出6个核心技术主题的及7个创新机会,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相关企业进行技术机会识别以高效开展技术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决策参考依据。 知网6.7%
    14  基于专利数据的中国区域智能芯片技术创新图谱研究
    赵程程 常旭华
    2023(5).
    [摘要](595) [HTML](0) [PDF 944.00 K](103)
    摘要:
    智能芯片技术突破对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AI芯片技术创新聚类图谱分析,识别中国智能芯片技术创新路径;从区域层面分析和比较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台湾、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中国智能芯片技术创新关键主体分布,及其研发合作关系特征,可为中国智能芯片创新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通过对2018-2022年智能芯片技术创新聚类分析,发现中国智能芯片技术创新路径可分为三条:1.延续传统计算架构,加速硬件运算能力;2.遵循量子计算的规律和属性,从量子通讯到量子芯片;3.模拟生物神经网络的结构连接,基于神经形态架构设计,打造类脑芯片。中国智能芯片技术创新主体分布呈现:1.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聚焦AI芯片技术创新全赛道,创新活力逐渐释放,形成“ICT巨头+专精企业+高校”共生的创新生态;2.粤港澳地区聚焦AI主流赛道,延续ICT巨头为主导的传统创新模式;3.中西部地区多为高校与科研院所,聚焦AI芯片的实验室研发。中国智能芯片技术创新主体的研发合作关系演化呈现:1.关键创新主体的研发合作规模逐渐缩小,形成了日趋稳定的研发合作关系;2.合作网络时空发展向“地缘性+业缘性”演化;3.研发合作方向逐渐呈现两级化,军事研究所、ICT巨头深化在通用性AI芯片研发,应用端企业聚焦专业性AI芯片研发。
    15  基于TOPSIS熵权法的我国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绩效评价研究
    张 慧 熊欢欢 刘越群
    2023(5).
    [摘要](521) [HTML](0) [PDF 1.14 M](107)
    摘要:
    合理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绩效评价体系,对促进区域产业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构成的分析基础上,从“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构建了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绩效评价体系,并以我国15个省2018-2020年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TOPSIS熵权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包括生态主体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两个子系统;(2)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由区块链技术生产主体绩效、技术扩展主体绩效、技术应用主体绩效、产业服务主体绩效以及生态环境绩效五个维度和17个细分指标构成;(3)我国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绩效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发展速度较慢,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需要结合各地的产业环境进行合理规划。
    16  科技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
    李书友 李建姝
    2023(5).
    [摘要](451) [HTML](0) [PDF 127.67 K](88)
    摘要:
    基于科技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以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SBM-GML模型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科技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服务业集聚能够有效促进当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科技服务业集聚每提高1%,GTFP就会增长0.104%;相邻地区科技服务业集聚对本地区GTFP的提升有着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若忽略这种影响,则会大大降低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城市GTFP影响的提升作用。最后,为发挥科技服务业集聚对GTFP的促进作用,文章给出了可行性政策建议。
    17  公共服务供给、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绿色发展
    黄永春 左梦婷 黄湛 邹晨
    2023(5).
    [摘要](469) [HTML](0) [PDF 130.81 K](65)
    摘要:
    公共服务可以吸引优质创新要素,促进高技术产业的集聚,从而推动区域绿色发展。本文在分析公共服务供给对区域绿色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10-202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从高技术产业集聚视角实证检验公共服务供给对区域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①公共服务供给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均可以促进当地绿色发展,并对周边地区产生正向溢出效应。②高技术产业集聚在公共服务供给和区域绿色发展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即公共服务供给的规模、结构和质量,有助于促进高技术产业的集聚,从而推动区域绿色发展。③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绿色发展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不同门槛值下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同,当集聚程度超过门槛值时,对区域绿色发展的影响呈现递减效应。④研究还发现,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对区域绿色发展的作用存在差异性,相对于基础设施类公共服务,民生类公共服务对区域绿色发展的促进效用更为显著;另外,公共服务供给对区域绿色发展影响也存在区域异质性特征,东、西部和东北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提升对区域绿色发展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中部地区没有体现明显的促进作用。
    18  重大工程承包商的技术创新路径决策及影响研究
    陆绍凯 章敏祺
    2023(5).
    [摘要](467) [HTML](0) [PDF 1.53 M](77)
    摘要:
    在创新驱动创业的使命下,以川藏铁路为代表的重大工程建设中涌现了很多由大型承包商驱动的技术创新活动,但这一决策是否对技术创新市场具有积极的影响仍然存在悖论。本文针对技术创新活动和承包商施工业务之间的溢出效应,讨论了承包商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时可能存在的两种路径选择:与技术创新市场的在位企业进行合作或竞合。基于建模和博弈论的分析表明:(1)在施工收入和技术创新存在正外部性的情况下,承包商会选择竞合的技术创新路径。(2)在承包商选择竞合路径的情况下,承包商能提供比在位企业更高的创新质量。(3)然而,承包商选择竞合路径存在降低技术创新市场整体创新质量的可能。根据研究结论,从更好推动重大工程创新活动所具有的创新驱动创业使命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19  CEO继任来源、生存环境异质性与企业创新投入
    孙维章 薛智中 王亚平 郭珊珊
    2023(5).
    [摘要](385) [HTML](0) [PDF 128.17 K](59)
    摘要:
    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和新冠疫情背景下,生存环境压力下的创新成为中国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以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行业竞争程度与财务困境等企业生存环境指标作为调节变量,实证检验了CEO继任来源对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CEO内部继任对企业的创新投入具有促进作用;行业竞争程度越高,CEO内部继任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越明显;财务困境则会削弱CEO内部继任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CEO内部继任对国有企业创新投入影响不显著,对非国有企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CEO内部继任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上述结论意味着“内忧”会抑制内部继任CEO进行创新,而 “外患”却有利于内部继任CEO创新。
    20  人才争夺何以影响城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基于273个城市的准自然实验
    彭川宇 顾晨曦
    2023(5).
    [摘要](490) [HTML](0) [PDF 424.39 K](87)
    摘要:
    基于2010-2019年27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将人才争夺战中城市实施的人才引进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人才引进政策的政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人才引进政策对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提升作用显著,且这种政策效应自政策颁布的第二年起愈发显著。(2)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城市规模间,城市人才引进政策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效应存在差异。(3)科技创新水平和科技研发投入水平是人才引进政策促进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中介因素。稳健性检验的结果支持上述结论。
    21  人工智能技术水平能够影响FDI区位选择吗?
    金泽虎 袁梦
    2023(5).
    [摘要](886) [HTML](0) [PDF 257.97 K](65)
    摘要:
    文章选用中国2004-2019年30个省作为研究对象,构建指标测度人工智能技术水平,通过莫兰指数刻画了人工智能技术水平与外商直接投资的空间集聚性,并利用空间权重矩阵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人工智能技术水平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技术水平与外商直接投资都具有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人工智能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仅对本地区外资进入起到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对周边相邻地区外资流入的促进作用也是显著的;异质性分析得出,人工智能技术水平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效应在中部和西部地区要比东部更显著。研究结论对鼓励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发展,合理高质量的吸引和使用外资,建立更开放的新型经济体提供了实证依据。
    22  揭开标准制定作用机制的“黑箱”:基于政产学(研)的视角
    王洪涛 汪婕媚 滕敏君
    2023(5).
    [摘要](362) [HTML](0) [PDF 535.72 K](69)
    摘要:
    顺应新时代标准化发展需要,揭示政产学(研)在标准制定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意义重大。基于三螺旋理论,以国家标准制定相关的网络媒体资料,并以深入参与标准制定的企业、学术机构和政府人员为访谈对象,采用文献研究和深度访谈法,运用扎根理论进行程序化编码并构建模型,较为清晰地揭示了标准制定过程中政产学(研)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标准制定的九个阶段中,企业、学术机构、政府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且各有侧重。研究结论对于推动标准制定理论体系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政府主导的标准制定模式转化为政府与市场并重模式提供了有益借鉴。
    23  服务化与先进制造业GVC升级:基于技术创新异质性视角
    綦良群 孙菡若 王金石
    2023(5).
    [摘要](330) [HTML](0) [PDF 125.57 K](71)
    摘要:
    在对2000—2018年中国先进制造业服务化对先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GVC)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引入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两类不同的技术创新,以检验其在上述影响中存在效应的差异。研究发现:先进制造业服务化对GVC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先进制造业服务化与模仿创新之间呈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先进制造业服务化与自主创新之间呈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另外,知识资本投入在先进制造业服务化与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中均存在调节效应,对自主创新产生促进效果,但对模仿创新产生负向影响。
    24  动态竞争视角下的专利诉讼风险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专利战略差异化的分析
    董怡敏 王龙伟
    2023(5).
    [摘要](348) [HTML](0) [PDF 152.20 K](64)
    摘要:
    近年来,专利诉讼作为企业间的战略竞争手段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动态竞争的视角出发,探讨了焦点企业不同的专利战略所引发的专利诉讼风险差异,并考察焦点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强度、地方司法保护及其政治联系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相比于防御和杠杆专利战略,实施专有专利战略的企业会面临更高的专利诉讼风险。市场竞争强度加强了焦点企业专有专利战略与其面临的专利诉讼风险之间的关系;而焦点企业所处的地区地方司法保护及其政治联系则会削弱上述关系。本研究丰富了专利诉讼风险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并为企业专利诉讼风险管理提供有关战略层面的预警分析。
    25  团队内竞合博弈如何促进团队创新效率:来自响应面分析与fsQCA的研究
    邸昂 夏天添 郑英紫 张海涛
    2023(5).
    [摘要](405) [HTML](0) [PDF 503.96 K](90)
    摘要:
    高创新供给效率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增长,激烈的市场竞争亦蔓延至企业研发团队内部。故而,如何在研发团队内部的竞合博弈环境下,促进团队创新效率提升,便成为我国各大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以我国知识密集型企业的128个研发团队为对象展开实验研究。研究发现:(1)团队内竞合博弈的确同时存在“竞争性”与“合作性”两种非一致性维度;(2)团队内竞合博弈会通过强化团队交互记忆系统,间接促进团队创新效率提升,且团队成员交换是这一影响机制中的重要情境边界;(3)基于组态分析,本研究提出了“基于数字化团队交互记忆系统”与“基于团队内可持续型协同创新生态”两组高绩效企业研发团队创新效率提升方案。根据研究结论,本研究建议相关企业须打破利益短视与团队内耗之局限,通过完善数字化研发团队交互记忆系统,构建企业可持续性创新供给生态。
    26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空间集聚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视角
    贺刚 向天星
    2023(5).
    [摘要](463) [HTML](0) [PDF 3.30 M](88)
    摘要: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主要差异在于其指数级增长方式和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特征,其空间集聚及其影响因素是否与传统产业发展一致?从政府与市场维度,运用2010-2019年全国29个省级的面板数据,构建Moran'I指数,选取空间杜宾模型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结果发现政府政策、人力资本、创新能力、关联产业以及城镇规模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起到了助推作用。空间自检验发现:市场对具有较高收益的金融业、城镇化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比更具有偏好性,存在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抑制效应。这为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在产业政策制定过程中考虑市场与政府结合的方式和机制,遵循数字经济中心规划布局精准施策提供参考。
    27  WSR视域下我国政府数据开放价值实现模式研究*
    雷鸿竹
    2023(5).
    [摘要](1821) [HTML](0) [PDF 90.84 K](69)
    摘要:
    摘要:[目的/意义]为进一步提高政府数据开放的水平,有必要探究影响政府数据开放价值的驱动因素,激发和释放政府数据价值活力和潜能,助力数字经济持续增长和提高政府部门数据服务能力。[方法/过程]从WSR视域下构建影响政府数据开放价值实现的分析框架,涵盖价值主张、价值管理至价值增值的全过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我国20个省级地方政府数据开放价值实现模式。[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我国政府数据开放价值形成存在3种组合路径,分别为政府主导下的三理并举型、政企协同驱动下的技术管理型、开放者能力缺失下的组织保障型。未来对于需要进一步突出人理要素中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价值作用,提出可发挥要素协同效应,采取差异化策略,构建良好的开放生态中推动数据开放价值的实现。
    28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基于“税收—会计”差异
    杨令仪 杨默如
    2023(5).
    [摘要](796) [HTML](0) [PDF 114.26 K](82)
    摘要:
    摘 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作为广泛促进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活动的税费优惠政策,在影响企业市场价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200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税收—会计”传导路径探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公司价值的复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公司价值存在显著正向作用,约束性税会差异缩小和激励性税会差异扩大,深化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强度对公司价值的正向效应。从异质性来看,研发支出费用化公司、非垄断竞争行业公司更易受到加计扣除政策与约束性税会差异的负向叠加效应,研发支出费用化公司和垄断竞争行业公司受激励性税会差异的正向复合影响更大。更进一步,无形资产摊销率同样显著提升公司价值。本文既肯定了“税收—会计”差异对加计扣除政策落实到企业的作用,也从加计扣除强度和无形资产摊销率两渠道为探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对政策制定者和公司管理者更好明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司价值效应有重要意义。
    29  高校促进原创性基础研究管理服务工作探讨—基于原创探索计划项目及北京大学视角
    鲍锦涛 刘雨薇 杨凌春 刘超 蔡晖
    2023(5).
    [摘要](606) [HTML](0) [PDF 134.43 K](68)
    摘要:
    原创性基础研究在推动新一轮科研范式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和重大原始创新方面发挥着愈发重要的源头引领作用。高等学校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和特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19年底拨出专款设立原创探索计划项目(简称“原创项目”),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原创导向,激发科研人员原创思想,促进产出更多重大原创成果。文章通过对原创项目实施两年以来的申请资助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以北京大学获资助原创项目作为具体案例进行研究探讨,从科研管理服务的视角为高校促进原创性基础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