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44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我国主要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优化建议
    蔡建新 罗亮
    2024, 44(1).
    [摘要](352) [HTML](0) [PDF 71.20 K](210)
    摘要:
    当前国际科技创新发展日新月异,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亟需不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科技创新平台是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抓手,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其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优化整合科技创新平台迫在眉睫。基于创新价值链的角度,本文通过分析政策文本和作者多年从事科技创新平台管理调研数据对我国主要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找出其主要存在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平台存在功能定位不清晰、管理部门协调难、共享共建的协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明确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功能定位、建立协同发展委员会、优化基础研究类基地布局投入和完善基地间资源共享流通机制等建议。
    2  技术型初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和战略柔性 ——基于假设检验行动的多案例分析
    仝自强 李补喜 杨磊
    2024, 44(1).
    [摘要](44) [HTML](0) [PDF 165.22 K](74)
    摘要:
    选取三家技术型初创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横向比较与纵向分析相结合的归纳式跨案例研究方法,依据“假设检验行动→商业模式创新→战略柔性”的逻辑构建三者之间的理论模型。研究表明:创业者综合使用多种假设检验行动有助于提高初创企业可行商业模式的有效性;初创企业在不同环境活力水平以及扮演不同角色情况下采取的商业模式创新策略不同;当初创企业所处的环境活力越来越高且在行业中所扮演的角色由被动适应转化为主动影响时,商业模式创新的侧重点将由增强反应型战略柔性逐渐转变至增强前瞻型战略柔性。研究结论丰富并拓展了创业情境下商业模式创新和战略柔性研究,对于初创企业的成长实践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3  产融结合促进了企业双元创新投资吗?——基于我国A股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
    范明珠 王京 徐璟娜
    2024, 44(1).
    [摘要](44) [HTML](0) [PDF 228.50 K](76)
    摘要:
    基于我国A股上市企业2009-2019年度的财务数据,本文从研发投资异质性视角探究产融结合对企业双元创新投资的影响,分析二者关系的作用机理,并考察企业规模与内部控制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融结合抑制了企业创新投资;且与开发式创新相比,产融结合对探索式创新投资的抑制作用更明显,该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的影响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产融结合通过诱发企业金融化投资和资本套利动机,从而抑制其双元创新投资。基于企业情境因素的异质性检验发现,企业规模和内部控制具有调节效应,且相较于开发式创新,企业规模和内部控制对产融结合与探索式创新投资的负向关系的约束作用更强。本文的研究为我国金融发展政策深化与企业创新投资决策优化提供了决策参考和经验证据。
    4  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路径研究——以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为例
    王滋 张树满
    2024, 44(1).
    [摘要](64) [HTML](0) [PDF 64.14 K](74)
    摘要: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的重要前提,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作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新型产学研合作形式,创新联合体如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研究发现:满足国家与市场需求,发挥领军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制,构建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体系,打通“科研-中试-产业化”创新链内部一体化,获取政府各项政策支持,聚集、管理和培养高精尖人才是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七条重要路径。本文拓展了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5  数据开放、政务服务便捷性与区域创新能力——基于2014—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章昌平 常继元 陈玲玲 刘征汇
    2024, 44(1).
    [摘要](28) [HTML](0) [PDF 233.83 K](76)
    摘要:
    数字政府建设已成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以政府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是地方政府面临的重大议题。基于2014—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探究政府数据开放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政府数据开放能够显著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并且数据开放度可以通过政府服务便捷度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影响。其作用机制在于,政府数据开放提升事务运营效率,降低重复率和出错率、提升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效度、激发政务服务的便捷潜力、加快市场主体跟进步伐进而赋能区域创新。同时,区域特质会影响政府数据开放发挥作用的程度,相较于政务服务示范和推动作用中部地区,效益较高的地区更能从政府数据开放发展中获益。
    6  数字建设与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协调发展:测度与检验
    刘钥 高嘉诚
    2024, 44(1).
    [摘要](30) [HTML](0) [PDF 129.12 K](78)
    摘要:
    本文采用熵值赋权法、全局DEA-EBM模型、?收敛模型、?收敛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测度评价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数字建设水平和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并检验数字建设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驱动耦合效应。研究发现:全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较低,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并且东部地区下降幅度远超中西部地区;数字建设能有效驱动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加速各省份间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差距的收敛速度,并且对东部地区的驱动作用力明显强于中西部地区;全国数字建设与高校科技创新效率间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稳定上升趋势,但东部地区耦合值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早已进入初级协调阶段,并逐渐迈向中级协调状态,而中西部地区整体仍处于濒临失调阶段,近年来才逐渐转向勉强协调状态。据此,本文从促进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提升、推动数字建设发展和加强两者协同水平等方面提出建议。
    7  管理者数字素养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机制研究
    李雪松 王健
    2024, 44(1).
    [摘要](56) [HTML](0) [PDF 291.00 K](82)
    摘要: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于打造“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实现数字经济的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阶梯队理论,使用2023年首批28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样本数据,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管理者数字素养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数字素养通过提升企业学习吸收能力和促进企业人力资本升级的双重机制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女性管理者和地方政策感知正向调节了管理者数字素养与中小企业人力资本升级、学习吸收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可深化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解读,丰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还可为中国中小企业通过培育管理者数字素养,加快数字化转型提供经验证据。
    8  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对ESG表现的影响研究
    王金 洪梓涵 洪梓涵 段清清 熊剑
    2024, 44(1).
    [摘要](49) [HTML](0) [PDF 311.63 K](67)
    摘要: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促进我国数字经济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践行ESG理念亦是“绿水青山”政策下促进我国重污染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此现实背景下采用沪深A股2009-2021年数据,利用Python爬虫技术构建不同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实证研究了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ESG表现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将会提升企业ESG表现,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促进其绿色技术创新和提高信息披露水平,促使企业保护生态环境、履行社会责任、提高治理能力,最终提升ESG表现。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融资约束更高、中西部和北方等自然资源丰富地区、民营企业中企业数字化转型对ESG的影响会更为显著;在采用工具变量、固定效应、更换自变量和更换行业划分后结论仍然成立。研究结论从微观层面进一步验证了国家制定“双碳”目标和数字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也为我国企业在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9  知识资本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
    白福萍 商梦亭 黄宇杰 齐鲁光
    2024, 44(1).
    [摘要](47) [HTML](0) [PDF 253.84 K](74)
    摘要:
    数字经济时代,知识资本逐渐成为关键性生产要素。基于知识基础理论,本文以2010—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实证考察了知识资本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表明,知识资本有效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知识资本对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来实现的;环境动态性负向调节、环境丰富性正向调节该促进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在国有产权、高科技行业样本中,知识资本对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更显著。本文丰富了数字化时代知识资本驱动企业转型升级的相关研究,也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启示。
    10  新时期深化广东科技援疆工作的思考 ——基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视角
    王臻 李栋亮 谈力 韩莉娜
    2024, 44(1).
    [摘要](34) [HTML](0) [PDF 67.10 K](73)
    摘要:
    科技援疆作为广东对口援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援疆工作整体部署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科技创新平台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梳理总结当前新疆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及广东援建平台建设情况,发现新疆存在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数量少、平台发展不平衡、研发投入资金供需矛盾突出、科技人才培引留难度大,以及广东援建平台建设未成体系,运营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在总结借鉴其他省市科技援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深化广东科技援疆工作的思路,并从推动广东优势科技资源援疆、创新科技合作模式、加强资源和政策扶持等方面提出建议,为新时期开创广东科技援疆新局面提供新思路。
    11  政府引导下的应急科研攻关效能何以提升——面向攻关项目实施的随机演化博弈分析
    宋雨薇 刘纪达 安实
    2024, 44(1).
    [摘要](46) [HTML](0) [PDF 8.97 M](80)
    摘要:
    应急科研攻关是为应急管理实践提供科技支撑、解决应急管理难题的重要科学研究活动。为厘清影响应急科研攻关效能的主要因素,面向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实施中核心环节的基本特征,构建了基于政府部门与科研攻关团队的应急科研攻关博弈系统。考虑应急科研攻关中的不确定性,构建了受到随机干扰的应急科研攻关随机演化博弈模型。进一步的,引用仿真分析考察了影响博弈系统演化与博弈主体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应急技术成果储备效益、应急科研攻关支持强度、应急技术需求反馈系数、攻关项目流程优化系数、应急技术成果适用系数均能推动应急科研攻关博弈系统形成积极部署引导与高效研发的策略组合。提升应急科研攻关管理强度虽能提高科研攻关团队选择高效研发策略的概率,但亦会降低政府部门选择积极部署引导策略的主动性。在此基础上,从加强常态化应急技术储备、实施多元化项目扶持举措、适应差异化应急实践场景、夯实制度化安全管理模式提出了提升应急科研攻关效能的对策建议。
    12  复杂网络视角下科技型初创企业的风险评估研究
    苏越良 詹维锋
    2024, 44(1).
    [摘要](33) [HTML](0) [PDF 510.49 K](63)
    摘要:
    科技型初创企业是科技创新中最具发展动力和市场活力的主体,也是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加快我国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目前仍缺乏一种相对完备且适用于科技型初创企业风险评估的方法。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科技领域的创业,我国迫切需要一种科学准确的方法来评估科技型初创企业的风险。基于此,本文首先对与科技型初创企业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和筛选后,运用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了科技型初创企业风险评估的复杂网络结构及指标体系,然后从复杂网络全局和模块化的角度分析了科技型初创企业的风险。最后,选择10家科技型初创企业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科技型初创企业风险评估模型具有一定有效性和合理性。
    13  创新驱动战略下ESG、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的联动效应
    王鉴雪 黄玉屏 王宛秋 郜怡雯
    2024, 44(1).
    [摘要](32) [HTML](0) [PDF 1.21 M](68)
    摘要:
    创新是实现重污染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要保持创新的持续韧性,使ESG理念融入企业运营,需关注创新驱动价值的持续生成机制。基于重污染行业2011-2020年上市公司数据,采用PVAR模型研究研发投入、ESG与企业价值的联动效应。研究发现:(1)研发投入驱动企业价值、ESG单向联动,ESG与研发投入的互为引致效应主要来自公司治理的贡献,ESG与企业价值的双向互动效应主要来自社会责任的贡献。(2)研发投入的价值回报滞后与持续韧性不足并存,与环境责任相关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3)小企业、高成长企业ESG、研发投入向企业价值的转化和互动不足。
    14  科研众包平台协同激励效应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双边使用意愿视角
    邓媚
    2024, 44(1).
    [摘要](20) [HTML](0) [PDF 367.10 K](74)
    摘要:
    形成用户规模是我国处于起步阶段的科研众包平台获得长足发展的关键,所以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准确分析用户心理能为平台优化发展提供最有效的研究支撑。本文利用协同激励理论的构念和研究方法,以UTAUT为基础研究模型,从用户激励主体来源、激励动力来源、激励内容、激励作用方向、社会评价模式等多维度入手,构建科研众包平台双边用户(发包方和接包方)的协同激励效应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对广东省科技厅首批认定的14家科研众包平台双边用户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实证检验结果。结果显示,绩效期望、社交影响、促进条件等都对双边用户有显著的正向激励作用,付出期望对接包方用户有显著的正向激励作用。基于双边用户协同激励影响因素的分析折射出用户对于科研众包平台的使用期待,并指出平台未来发展必须从智能化、市场化、社群化三方面重点发力强化用户黏性,保持竞争优势。
    15  关于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评价及立项决策模型的研究
    陈之瑶 罗军 莎薇 侯小星
    2024, 44(1).
    [摘要](56) [HTML](0) [PDF 117.96 K](69)
    摘要:
    我国尚未形成评价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的标准化方法体系及细化的立项决策方案。为实现我国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的精准遴选,促进颠覆性创新产业的培育发展,在分析梳理国内外关于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遴选、立项决策管理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对比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与一般科技计划项目的特征属性差异,借鉴海尔迈耶问题的做法,结合当前政策导向,针对颠覆性技术具有隐蔽性、破坏性、不确定性的特征属性,提出相应的项目遴选角度和评审标准的思路,并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立项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从项目影响力、项目可能性两方面构建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的决策矩阵模型,为颠覆性创新项目立项决策提供判断依据。
    16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政府引导基金绩效评价研究
    杜龙波 王湿杰 王晓晨 孙菲
    2024, 44(1).
    [摘要](45) [HTML](0) [PDF 141.79 K](82)
    摘要:
    科学评价政府引导基金绩效,有助于更好发挥政府引导基金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及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等作用。本文基于政府引导基金近年发展特点和相关政策要求,从项目决策、经济效益、管理水平、可持续性四个维度构建政府引导基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为例,利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政府引导基金绩效评价进行实证研究,最后针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17  家庭农场数字农业技术采纳作用机制研究——基于ISM-MICMAC模型分析
    周妮笛 纪丽彤 舒澍成
    2024, 44(1).
    [摘要](25) [HTML](0) [PDF 257.78 K](57)
    摘要:
    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在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分析其数字农业技术采纳的作用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家庭农场主个人特征、家庭特征、技术特征感知和外部环境4个维度18项家庭农场数字农业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出发,将18项因素划分为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和深层因素3种类型;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对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剖析,得到各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在此基础上利用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MICMAC)对影响因素的依赖性与驱动力进行分析,揭示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安全性感知是影响家庭农场数字农业技术采纳的直接因素;社会网络、设备操作能力、家庭收入、耕地面积、组织化程度、土地细碎化程度、是否参加培训、技术有用性感知和技术易用性感知是间接因素,通过影响技术安全性感知对家庭农场数字农业技术采纳产生间接作用;深层因素包括家庭农场主的政治身份、受教育程度、年龄、家庭劳动力人数、居住地理位置、政府宣传引导、政府经济补贴和基础设施,对家庭农场数字农业技术采纳产生决定性作用。最后,根据ISM和MICMAC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18  高管团队非正式网络与企业绿色创新:任务断裂带和ESG的调节作用
    綦萌 刘紫薇
    2024, 44(1).
    [摘要](27) [HTML](0) [PDF 167.24 K](67)
    摘要:
    随着政府和社会公众对企业环境污染问题重视度和关注度的提高,如何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要面对的重要挑战。绿色创新是企业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平衡统一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以A股1261家制造业上市公司2017—2021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探讨了高管团队非正式网络联结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并引入高管任务断裂带、企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表现作为调节变量,进一步剖析了二者与高管团队非正式网络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高管团队非正式网络联结对企业绿色创新有积极促进作用,企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表现、任务断裂带正向调节高管团队非正式网络联结与绿色创新的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团队非正式网络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情境机制,将绿色创新领域的研究从单一属性异质性和团队正式制度角度拓展至多属性下的非正式网络,并引入社会评价指标,为解释企业绿色创新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19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氢能综合利用站发展的商业模式研究
    马若冉 赵晓丽 张荣达
    2024, 44(1).
    [摘要](33) [HTML](0) [PDF 414.70 K](86)
    摘要:
    适应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是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离不开储能、尤其是具有中长期储能特征的氢储能的发展。氢能综合利用站包括电解水制氢、氢储能、以及氢燃料电池发电,是新型电力系统下重要的灵活性电力负荷和储能资源。但目前适用于氢能综合利用站(以下简称为:氢能电站)发展的商业模式还不够清晰,其经济效益问题阻碍了氢能电站的推广。本文首先从氢能综合利用的发展现状入手,基于氢能电站各设备模块实际的运行特点,以及氢能电站中各设备的投资及运维成本构建了技术经济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能源价格、各设备运行效率等参数模拟氢能电站运行情况,分析了“氢储能套利”、“可再生能源制氢+氢储能套利”、“可再生能源制氢+氢储能套利+售氢”、“氢储能套利+调频”、“氢储能套利+调频+售氢”五种模式下氢能电站的经济效益,探究了适合氢能电站发展更加可行的商业模式;最后,提出了促进氢能电站发展的相应政策建议。。
    20  数字化变革驱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布迪厄实践理论和批判实在论
    王惠芬 张佳婷 邓启东
    2024, 44(1).
    [摘要](18) [HTML](0) [PDF 308.53 K](67)
    摘要:
    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数字化变革是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与实践方式在理论和实践中仍待明晰。基于调研多家中小企业数字化实践,通过运用布迪厄实践理论和批判实在论,从真实域挖掘数字化激发的四大资本驱动力,从实际域提出四大资本驱动下中小企业数字化习性变迁的实践路径,从经验域表征高质量发展中多维价值,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框架和实现思路。
    21  追随力视角下员工创新形成机制研究:组织自尊和心理授权的作用
    徐世勇 骆冬嬴 王艺晓 俞佳 杨春梦
    2024, 44(1).
    [摘要](45) [HTML](0) [PDF 85.45 K](85)
    摘要:
    基于追随力视角和自我验证理论,本文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究员工追随力对创新行为的影响作用,并讨论组织自尊的中介效应和心理授权的调节效应。对486份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组织自尊在员工追随力与创新行为间发挥显著中介作用,心理授权在正向调节员工组织自尊与创新行为的同时也调节了组织自尊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对探索员工追随力对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效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对企业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2  基于哈肯模型的省域间碳效率与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协同发展演化机制
    王斌 名)
    2024, 44(1).
    [摘要](51) [HTML](0) [PDF 404.87 K](58)
    摘要: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重要指导纲领,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建设能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省域层面低碳发展水平和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研究现状,随后在省域层面针对碳排放控制效率与NQI低碳建设应用构建起“碳效率指数”和“NQI低碳应用指数”指标变量为基础的耦合系统模型,再运用哈肯模型借助协同演化理论与序参量识别方法实证分析我国现阶段省域层面碳排放控制与NQI建设的协同演化关系,最后确定碳排放效率控制作为耦合系统序参量主导着地区低碳发展进程,省域NQI低碳应用建设作为快变量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23  新型科研机构创新绩效驱动因素的动态仿真研究
    何帅 陈良华 迟颖颖
    2024, 44(1).
    [摘要](39) [HTML](0) [PDF 603.95 K](90)
    摘要:
    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厘清新型科研机构创新过程中要素间的耦合作用与反馈关系,映射出人才集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三个子系统,构建新型科研机构创新系统动力学模型。以2018-2021年江苏南京市的新型科研机构为样本,通过Vensim软件仿真分析新型科研机构创新绩效驱动因素的变动影响效应及演化规律。研究发现,研发资金投入、研发人员质量和科研自主权对新型科研机构科技成果产出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人才收益分配对新型科研机构创新总收益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网络关系水平和市场需求匹配系数对新型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产出与创新总收益均有促进作用。研究揭示了新型科研机构创新绩效的驱动因素及运行机理,也为科学推进新型科研机构的良好运行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与依据。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