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44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区域科技创新管理
    • 中国城市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及类型研究

      2024, 44(3).

      摘要 (5) HTML (0) PDF 1.22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2018—2020年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创新数据,运用投入产出比和DEA-Malmquist指数模型,从创新链角度深入分析了中国城市专利创新效率和产业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类型,以及各类型城市创新效率的产业特性。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的专利创新效率呈增长态势,产业创新效率呈负增长态势,且区域差异不断扩大,空间不均衡现象明显。高专利效率高产业效率城市和低专利效率高产业效率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高专利效率低产业效率城市和低专利效率低产业效率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其中绝大多数城市没有上市高新技术企业。针对创新效率不同的城市有必要采取差别化的创新策略,进一步强化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在提升各类城市专利创新水平的同时,需更加重视专利成果的转移转化和产业创新效率的提升。

    • >知识产权管理
    • 知识搜索与创业机会识别:基于企业数字化能力视角

      2024, 44(3).

      摘要 (7) HTML (0) PDF 113.58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如何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提升创业机会识别能力是提高初创企业存活率和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基于知识基础观和动态能力理论,本研究构建了知识搜索、企业数字化能力与创业机会识别的理论模型,对251个初创企业创始人样本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知识搜索宽度和深度均正向影响创业机会识别,企业数字化能力促进创业机会识别,数字感知能力、数字协同能力和数字运营能力分别在知识搜索和促进创业机会识别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数字协同能力的中介作用最强。研究揭示了知识搜索与创业机会识别间的作用机制,为初创企业更有效地识别创业机会提供理论指导。

    • >工程科技创新管理
    • 全球稀土产业链格局研判与应对之策

      2024, 44(3).

      摘要 (5) HTML (0) PDF 86.46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稀土价格从2020年5月开始持续大幅度上升,目前价格已逼近2011年6月历史最高点。此次价格上涨背后的缘由与2011年截然不同,其供求变化将对全球未来稀土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文章在梳理稀土产业链基本模式的基础上,从稀土全产业链视角深入剖析了以我国为主体的全球稀土产业链最新格局并对稀土未来发展格局进行研判。发现西方将加速重构稀土供应链且其重构的关键点在稀土冶炼分离环节。在双碳目标推动下,稀土产业竞争将聚焦于稀土永磁和稀土资源环节。目前在稀土应用格局出现重大变化并叠加美西方重构稀土供应链背景下,我国急需稳定稀土原料价格、加快在全球范围内布局稀土资源、加大稀土重点领域的研发投入、扩大稀土在碳中和领域应用规模、加强稀土产业布局,从而协调稀土全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

    • >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
    • 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与企业ESG表现——基于多期双重差分方法的实证

      2024, 44(3).

      摘要 (5) HTML (0) PDF 199.74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党的二十大要求企业加快绿色可持续发展。ESG表现是由环境、社会责任和治理组成的综合指标,其已经成为当下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代名词。文章以企业ESG表现视角,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的固定效应模型,通过2010-2021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研究探讨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智慧城市试点政策通过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两条路径加强企业ESG表现;智慧城市试点政策背景下,在导入期、成熟期、非国有企业、非重污染企业的样本中,企业ESG表现表现提升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企业、市场投资者和政府提供了更丰富的建议。

    • >科技管理理论与方法
    • 基于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异质性的共识测度方法研究

      2024, 44(3).

      摘要 (6) HTML (0) PDF 251.30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共识度是共识识别过程的重要依据,直接对决策环境的共识进程产生影响,但一直以来共识度难以测度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决策群体的异质性。在科技项目评审领域,专家共识度测算方法的缺失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非共识项目的评审达成一致。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科技项目评审数据的专家共识测度方法。此方法针对专家异质性难以测度问题,首先通过历史评审数据确定专家评审偏好,其次利用专家发文量、H指数等知识计算专家权威度,而后利用专家研究方向与评审项目研究内容得到主题覆盖度,三者结合得到专家权重;针对共识度的测算,利用专家权重,通过互反矩阵共识决策模型计算共识方案,再通过排名偏差重叠计算专家方案与共识方案的相似度得到共识度。本文提出的专家共识测度方法既结合了专家历史信息和当下信息,又考虑了专家权威度、研究方向等极易导致共识度产生偏差的异质性指标。最后,通过比较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 >其它
    • 中国农村碳排放强度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研究

      2024, 44(3).

      摘要 (6) HTML (0) PDF 209.15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协同推进“双碳”目标和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对2010-2020年中国农村碳排放强度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测算,探究两者耦合协调度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借助PVAR模型佐证农村碳排放强度与乡村振兴互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碳排放强度波动下降,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持续上升,但区域间发展差异性较大。两者耦合协调度稳步提升,从期初的中等协调转为优质协调状态,空间上存在正相关性,主要表现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两种分布类型,且集聚程度均逐年减弱。农村碳排放强度与乡村振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农村碳排放强度与乡村振兴对自身冲击效应较大,而农村碳排放强度对乡村振兴发展的抑制作用强于乡村振兴对农村碳排放强度的促进作用。

    • >科技发展理论
    • 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的趋势、特征、挑战与路径选择

      2024, 44(3).

      摘要 (5) HTML (0) PDF 427.60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绿色技术创新推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随着我国绿色转型步伐的加快,我国绿色技术创新呈现出了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地区间绿色技术创新差异明显的阶段性趋势和特征,同时也面临着绿色技术创新动力和效率有待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有待突破、绿色技术转移转化不足等问题。为进一步增强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快绿色转型发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必须把握住以下四个方面的路径:健全基础投入机制,全力提升卡脖子核心绿色技术研发能力和水平;加强绿色技术基础研究平台建设,增强绿色技术创新战略力量;培育市场交易与技术转化平台,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转移转化效率;着力推进绿色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布局,强化绿色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障。

    • >企业科技创新管理
    • 政府引导基金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风险投资机构专业化视角

      2024, 44(3).

      摘要 (7) HTML (0) PDF 76.73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新三板挂牌企业数据为样本,基于风险投资机构专业化视角研究了政府引导基金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没有引导基金持股的企业相比,有引导基金持股的企业技术创新表现更好;将引导基金委托的风险投资机构专业化因素纳入考察后发现,只有当被投资企业处于企业发展早期阶段时,从事早期阶段专业化投资策略的风险投资机构能显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另外,当被投资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地理位置相邻时,从事早期阶段专业化投资策略的风险投资机构更能显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表明风险投资机构阶段专业化与地域专业化能够协同发挥作用。从风险投资机构专业化角度,揭示了引导基金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

    • >区域科技创新管理
    • 县域数字乡村建设质量的生成路径与提升策略 ——基于48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2024, 44(3).

      摘要 (5) HTML (0) PDF 387.98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数字乡村建设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已有研究虽然对数字乡村建设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并未关注到不同因素之间的组态效应对数字乡村建设质量的联动影响。以中国48个县域数字乡村建设案例为研究对象,基于TOE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索性识别技术、组织、环境条件对提升县域数字乡村建设质量的联动效应与配适性选择方案。研究发现:(1)驱动高水平县域数字乡村建设质量路径有3条:以环境和技术条件为核心的竞争拉动型、以技术、组织、环境条件协同发展的推拉合力型以及以组织和技术条件为构成的供给推动型。(2)在特定条件下,技术、组织和环境条件组合能够通过“殊途同归”的方式驱动高水平县域数字乡村建设质量的形成。(3)就核心条件而言,数字化水水平、府际竞争压力和注意力分配是驱动高水平县域数字乡村建设质量的关键要素。由此提出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加快推进县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强化注意力分配,以差异化的行动过程因地制宜开辟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 >企业科技创新管理
    • 数据要素赋能与企业人力资本升级——来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经验证据

      2024, 44(3).

      摘要 (5) HTML (0) PDF 172.20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推动数据要素与人力资本升级深度耦合,是新发展格局下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本文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作为实证场域,基于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数据要素赋能对于企业人力资本升级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数据要素赋能功效有力推动了企业人力资本升级与人才队伍扩张,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有力支撑了上述结论;企业层面产权性质与创新属性的不同、区域层面的地理区位与行政层级的区别导致了经营策略与资源禀赋差异,对企业人力资本升级产生了异质性影响;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畅通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渠道,通过“创新激励”效应和“规模扩张”效应作用于人力资本升级进程;扩展性讨论表明,数据要素赋能也会增加部分低技能劳动力岗位,带来企业雇佣规模的扩张。

    • >产业(行业)科技创新管理
    • 中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基于15个行业的实证研究

      2024, 44(3).

      摘要 (5) HTML (0) PDF 138.02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2009—202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研究,分析了我国4个高技术产业15个高技术行业的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效率和投入冗余产出不足,为高技术产业及其行业调整优化投入产出结构、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供基础。研究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呈现出先下降再波动上升的趋势,各行业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良好发展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行业间差距较大;行业间R&D活动人员、技术改造经费和政府资金投入冗余,新产品销售收入产出不足问题突出。基于上述结论提出根据行业特点,对冗余人员先转换再精减;重视科研人员再教育,注重能力培训与提升;调整资金分配结构,注重监督与管理;转变政府干预方式,降低对政府资金依赖;建立健全多渠道合作机制,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注重市场需求导向,促进理论成果市场化等建议,以进一步提升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 >区域科技创新管理
    • 异质性产学研协同创新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非对称效应

      2024, 44(3).

      摘要 (5) HTML (0) PDF 602.87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明不同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能为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带来有益启示。区分全要素生产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通过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与二者间作用关系,在运用信息熵测算中国30个省市产学研三边及产学、产研和学研双边协同创新水平基础上,检验各协同创新模式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产学研协同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模式非对称效应,产学和学研两种双边协同创新有递增的促进作用,产学研三边协同创新有递减的抑制作用,产研双边协同创新影响不显著,且仅产学双边协同创新既能改善技术效率又能推动技术进步,其他协同创新模式仅发挥了改善技术效率作用;产学研协同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地区非对称效应,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更显著,且以改善技术效率为主;考虑滞后期检验发现学研双边协同创新更能为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提供长久动力。

    • >其它
    •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科技特派员胜任力研究

      2024, 44(3).

      摘要 (6) HTML (0) PDF 142.64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为科技特派员提供了新的契机与要求。从科技特派员和服务对象两个视角进行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活动的调研,构建科技特派员的胜任力模型,并进行指标重要性与满意度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科技特派员的胜任力模型包括知识经验、专业技能、态度价值、动机特质和服务绩效五个维度 34 项指标。科技特派员认为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性与科技服务对象对此满意度的差距较大,差距最小的维度是服务绩效。因此,应根据该胜任力模型规范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的选拔录用机制、优化培训系统和强化目标考核激励机制。

    • >国际科技管理及科技交流合作
    • 国家科研机构推进开放科学发展的实践经验与启示——以美国航空航天局为例

      2024, 44(3).

      摘要 (5) HTML (0) PDF 1.72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意义]国家科研机构是开放科学的重要推动者。分析驱动NASA推进开放科学的动因,梳理其发展体系和实践路径,以期为我国科研机构推进开放科学的发展和实践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和网络调研法梳理、分析NASA从推进科学数据开放获取,到近年来开展开放科学的实践的进程,总结其在机构内推动开放科学发展的实践经验。[结果/结论]NASA作为航天和空间科学领域领先的研究机构和科学数据的重要来源机构,以实现突破性科学发现为目标,在开放科学信息、开放数据基础设施、公众参与、建立多主体合作网络等方面进行了良好实践。我国可结合国情,择优借鉴其发展经验,以开放科学为抓手,推动科学创新和发展。

    • >产业(行业)科技创新管理
    • 专利密集型产业经济贡献度及发展对策研究 ——以天津市为例

      2024, 44(3).

      摘要 (6) HTML (0) PDF 535.25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以2016-2020年间天津市专利密集型产业为研究对象,测度专利密集型产业对天津市经济的贡献度,并研究人力投入、资金投入、研发规模和政策支持四方面投入指标对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专利密集型产业占天津市工业总产值、新产品出口值和人员劳务费支出比值分别为35.24%、81.63%和59.10%,对天津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影响天津市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由研发经费内部支出、政策支持、人力资金投入逐渐转变为研发活动规模、高学历人才投入和研发经费外部支出。根据研究结果,从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发展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 >区域科技创新管理
    • 智慧专业化视域下区域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思路

      2024, 44(3).

      摘要 (8) HTML (0) PDF 1.1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既定目标,需要有新的政策框架来解释、构建和指导各个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的转型。智慧专业化是一种新兴创新发展理论,为区域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政策思路。本研究通过系统回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路径,明确区域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基于智慧专业化的核心概念和逻辑结构提出区域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新政策思路,运用案例研究和对比研究方法,分析智慧专业化的实践现状,从灵活的创新政策组合、高效的资本支持体系和清晰的运行监管模式三方面构建与高质量发展阶段相配适的政策框架,形成高质量的制度供给能力,有效支撑区域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 >企业科技创新管理
    • 基于废旧产品分类回收设计的再制造模式决策研究

      2024, 44(3).

      摘要 (5) HTML (0) PDF 1.23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了废旧产品分类回收设计对原始制造商主动参与再制造业务的影响,构建了原始制造商与再制造商在三种再制造模式下的博弈模型。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分类回收设计节省成本一定程度后,原始制造商和再制造商才会开展再制造业务;2)原始制造商开展回收设计会加剧再制造产品与新产品的竞争,降低再制造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收益;3)原始制造商自主再制造模式下,回收率最高,销量及利润最大;4)原始制造商采取知识产权保护,将再制造业务外包或授权给再制造商,在满足一定边界条件下,倾向于选择外包再制造模式进行合作。

    • 基于区块链技术驱动的动力电池闭环供应链信息共享机制及契约协调研究

      2024, 44(3).

      摘要 (6) HTML (0) PDF 376.58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区块链技术驱动的动力电池闭环供应链信息共享机制,考虑“区块链+信息共享”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生命周期信息的需求,提高对退役动力电池的管理效率,研究区块链技术参与对动力电池闭环供应链的影响,并分析引入区块链后供应链内部的协调机制。研究发现:(1)“区块链+信息共享”可提高新能源汽车生产商的利润,当投资区块链技术的收益大于成本时,供应链和动力电池生产商的利润也会提高;(2)消费者对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信息敏感度和“区块链+信息共享”提升梯次利用率系数的增加会提高引入区块链后供应链参与者的收益,随着区块链未参与时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率的增加,区块链参与带来的收益经过短暂提升,但总体呈下降趋势;(3)提出“成本分担+两部定价”协调契约对供应链系统进行协调,使供应链各参与者利润增加。

    • >产业(行业)科技创新管理
    • 基于文献计量和专利分析的中美脑机接口领域 技术竞争态势比较研究

      2024, 44(3).

      摘要 (7) HTML (0) PDF 3.26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脑机接口技术目前已渡过概念期,进入标准化、规范化高速发展的新阶段,进入“技术和产业爆发期”,国内外关于脑机接口技术的竞争已经展开。文章基于文献计量和专利分析,比较了中美两国脑机接口领域的技术竞争态势。研究结果发现,美国脑机接口领域研发资助机构更加多元,且注重应用导向下的基础研究,中国的资助机构较为单一,主要开展纯基础研究;专利开发方面,我国与美国分别侧重脑机接口技术应用研究的不同领域,我国开展脑机接口技术应用研究的创新主体以大学为主,美国则主要包括企业和大学,我国发明专利的申请主要在国内,美国则注重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专利布局。

    • >企业科技创新管理
    • 核心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多阶段治理机制选择研究

      2024, 44(3).

      摘要 (5) HTML (0) PDF 311.37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核心企业动态调整创新生态系统不同阶段的治理机制,对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和跨组织治理理论,构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运行状态演化模型,运用多主体仿真方法探究不同治理机制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不同阶段运行状态的影响,以揭示创新生态系统不同阶段的最优治理机制,并以案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创新生态系统的诞生——扩张阶段,核心企业应选择合同治理为主、关系治理和权益治理为辅的治理机制;在权威阶段,核心企业应选择关系治理为主、合同治理和权益治理为辅的治理机制;在再生阶段,核心企业应选择权益治理为主、合同治理和关系治理为辅的治理机制。

    • >国际科技管理及科技交流合作
    • 跨国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模型与案例分析

      2024, 44(3).

      摘要 (5) HTML (0) PDF 341.93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要求。开展跨国产学研合作对于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对外经贸关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政治动力、市场动力、研究动力和社会动力四个方面构建提出跨国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模型,并以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CERC)为案例,对动力模型进行阐述和验证。分析发现,强大的合作动力可促成跨国产学研合作。根据分析结果,对未来我国的跨国产学研合作提出了聚焦全球共同挑战、推动制度性开放、强化非对称优势等五点建议。

    • >大学研发创新管理
    • 研究型大学有组织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研究——基于麻省理工学院与哥伦比亚大学的案例分析

      2024, 44(3).

      摘要 (6) HTML (0) PDF 2.93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型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先锋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基于有组织创新理论和三螺旋理论,提出“有组织的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比较麻省理工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案例,从制度建设和要素投入两方面提出深化构建研究型大学有组织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经验启示。需要推进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专业化转型升级,加强其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和学术创业支持力度;针对研究型大学的薄弱环节加大要素投入,包括加强工程师和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完善产学研合作平台增加应用场景供给等。

    • >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
    • 我国量子信息科技创新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基于中美对比视角的分析

      2024, 44(3).

      摘要 (7) HTML (0) PDF 752.00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量子信息科技是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国际科技竞争的关键前沿领域,是事关国家安全和科技发展的战略性颠覆性技术。量子科技的突破将对中美博弈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带来至关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本文主要结合我国量子信息科技发展现状,对我国量子科技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与美国进行对比分析,借鉴美国推进量子信息科技的相关政策与举措,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推动我国量子科技创新引领全球发展的对策建议。

    • >科技投资与金融
    • 科技金融政策的绿色发展效应评价

      2024, 44(3).

      摘要 (9) HTML (0) PDF 340.25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绿色发展是“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趋势,科技金融政策为绿色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将“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视为一项准自然试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科技金融政策试点实施的绿色发展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科技金融政策能够显著提升试点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并且政策效果随时间推移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动态特征,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较高等级城市和东部地区城市来说,科技金融政策对绿色发展的驱动效应更强。机制分析表明,科技金融政策促进绿色发展的路径主要有产业升级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政府支持效应,其中技术创新带来的影响最为有效。结论启示应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政策实施细则,结合各地区情况补充差异化的绿色发展任务。

    • >其它
    • 统一大市场的绿色之路

      2024, 44(3).

      摘要 (6) HTML (0) PDF 186.98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推动绿色发展”都是党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探究统一大市场的绿色之路,基于2001-2019年城市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模型探讨空气质量对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并采用多期DID模型探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2)》政策对市场一体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空气质量改善有利于市场一体化形成,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依然成立;在非城市群城市和东部地区空气质量改善对市场一体化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商品流通程度、劳动力流动和资本流动是空气质量影响国内市场一体化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分析发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2)》的实施,能够有效地降低市场分割,促进市场一体化。研究结果对于探索市场一体化的绿色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为地方政府推进绿色发展和建设市场一体化提供理论和经验证据。

联系电话:020-37635126(一、三、五)/83568469(二、四)(查稿)、37674300/82648174(编校)、37635521/82640284(财务)、83549092(传真)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0栋3楼302室(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207-213星河亚洲金融中心A座8楼(510033)

邮箱:kjgl83568469@126.com kjgl@chinajournal.net.cn

科技管理研究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闭
关闭